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
- 格式:ppt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29
第七单元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 19世纪中叶的俄国【学习要求】1.了解农奴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和农奴制面临危机的表现;2. 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重点、难点重点:俄国的农奴制难点:农奴制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学习新课】一、俄国的农奴制的形成与发展1.开始形成:2.正式确立:3.发展:18C以后历代沙皇强化农奴制(1)彼得一世:购买(2)18C中后期的沙皇:赏赐、扩展(3)19世纪中叶:俄国90%人口在农村,农村一半以上人口是农奴特点:4.危机:19C上半期表现:影响:“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是更加危险了。
”——时任全国警察局长给沙皇的报告认识1:政治上,二、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思考: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形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状况:(2)原因:认识2:经济上,三、新思潮的涌动(1)背景:(2)新思潮的内涵:(3)表现:A.“十二月党人起义”(1825年)B.平民知识分子(19.C.40-50)守旧派:改革派:激进派:认识3:思想上,四、克里米亚战争(1853-856)1.双方:2.起因:1)2)3)3.战败具体原因:根源:4.影响:1)2)3)认识4:军事上,【本课小结】农奴制改革的背景1.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根本原因)2.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4.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最主要的问题是政治方面的问题:第二课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学习要求】1.概述“二一九法令”关于农奴身份、土地、农民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内容;2.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重点、难点重点:俄国“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
难点:全面正确理解“二一九法令”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
【学习新课】复习导入:十九世纪中期俄国的状况如何?A 政治:B 经济:C 思想:D 对外:一、改革的酝酿1、背景:A 内忧:B 外患:2、目的:【探究学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现行的农奴领有制不能一成不变,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和扩大第13课第一次工业革命1、政治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或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2、条件:雄厚的资本;充足的劳动力-圈地运动、贩卖黑奴和殖民掠夺;丰富的资源;广阔的海外市场;工场手工业技术的积累等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5、开始行业:棉纺织业(开始于轻工业部门,发明机器者大多是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和技师)6、主要标志:瓦特改良的蒸汽机7、理论基础:牛顿力学原理8、时代:蒸汽时代(新能源:煤的开发、利用)9、交通领域发明:1814年,史蒂芬孙(英)发明火车;1804年富尔敦(美)发明汽船10、完成的时间:19世纪40年代前后;11、完成的标志:,用机器开始到机器生产机器;12、影响:①.生产力: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惊人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②生产关系:为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进一步扩大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世界市场奠定了物质基础③同时也加重了资本主义国家对不发达国家、地区的掠夺和剥削。
④.它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⑤.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负面影响:环境污染问题13、启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行可持续发展。
第14课资本主义的殖民掠夺和扩张1、最先:西班牙和葡萄牙是16世纪最强大的殖民帝国。
2、最大:17世纪初,荷、英、法三个殖民国家兴起,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
《一》三角贸易1、原因:解决美洲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且殖民者有利可图。
2、过程:西欧(廉价商品和枪支弹药)非洲(黑人奴隶)美洲(金银和生产原料)西欧3、影响:给非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二》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1、时间:17世纪初,到19世纪中期完全沦为英国殖民地2、掠夺方式:公开抢劫、垄断贸易、鸦片贸易等3、影响:给印度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殖民地人民的抗争:《三》拉丁美洲独立解放运动1、爆发的原因:受美国独立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欧洲殖民者(西、葡)对拉美的残酷掠夺,导致了各种矛盾激化(根本)2、时间:18世纪未--19世纪初3、性质:是一场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独立运动4、领导:拉美的土生白人5、序幕:1804年海地独立拉美第一个独立的国家6、过程:①玻利瓦尔由北向南打击西班牙殖民者,1826年,西班牙在南美的最后一支军队向玻利瓦尔投降,拉美独立战争胜利结束。
第16课俄国农奴制改革学习目标: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内容、局限性、影响。
预习导学:1、农奴制的存在带来的问题:(1)、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地主资本主义(需要自由劳动力、开拓国内市场) 农奴(2)、威胁到沙皇的专制统治沙皇克里木战争失败(根源是农奴制的存在)农奴2、农奴制改革时间:改革者:内容:性质:意义:积极消极(局限性):合作探究:阅读课本P100“阅读广场”认识沙皇进行农奴制改革的目的:导学测评:1、俄国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重大转折是()A伊凡四世改革 B 1861年改革C彼得一世改革D俄国的扩张2、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巨大障碍是()A外来入侵B国家队分裂C黑人奴隶制D落后的农奴制3、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的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这句话说明()A统治面临危机,沙皇被迫改革B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解放农奴C沙皇认识到必须顺应历史潮流D沙皇要扫除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4、1861年,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A 维护沙皇统治B解放农奴C增强对外扩张的力量D发展资本主义5、1862年,俄国可能出现的情况是()①农奴获得了人生自由②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③地主不能任意买卖农民④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彻底解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6、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最主要的作用是()A加强了俄国的中央集权B发展了俄国的资本主义C增强了俄国的军事力量D为俄国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7、材料分析题材料一: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的一次讲话材料二:1861年3月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国务会议批准的农奴制改革的法令与宣言。
材料三:农民在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
- ---------------- 列宁(1)、结合材料一说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思考: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3)根据材料三思考:列宁的这一说法对吗?为什么?(4)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俄国农奴制改革教案俄国1861年改革教案【目的要求】1.识记与理解记住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时间、代表人物;了解沙皇俄国的对外扩张概况;掌握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并理解改革的性质和作用。
2.能力与方法通过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析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和全面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教学,应使学生认识到是改革增强了俄国的国力,从而说明改革是强国之路,对学生进行坚持改革开放的教育。
了解沙俄的侵略扩张史,使学生认识到拥有2200万平方公里的地跨欧亚两洲的沙俄帝国是建立在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侵略的基础上的。
并联系近代沙俄对我国的侵略,揭露沙俄的侵略野心和罪恶,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图强,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教学设计建议】设计学时数2学时(每次课2学时)【重点与难点】重点:俄国农奴制的废除。
难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原因和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参考资料)】苏科院历史所列宁格勒分所:《俄国文化史纲》,张开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年。
克柳切夫斯基:《俄国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
山内封介:《俄国革命运动史》,卫仁山译,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6年。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导)19世纪中叶是世界近代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时代。
此前,资本主义已经产生和发展了近500年,但真正确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却依然寥若晨星。
我们知道,英、法、美都是现代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那么,历史上这些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呢?(生答后师导)对,是通过自下而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或开展民族独立战争,推翻外国的殖民统治实现的。
那么,历史上的俄国又是通过什么方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呢?(生答后师导)俄国则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阻碍社会发展的农奴制度,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
世界近代史—九年级上册世界近代史:时间: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确立与基本定型的历史。
第8课: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一、文艺复兴1、原因:(1)资本主义的产生(2)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打破封建教会的精神统治2、兴起:时间:14—16世纪地点:意大利核心思想(社会思潮):人文主义3、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4、代表人物:①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是《神曲》。
②文艺复兴的巨人达〃芬奇,代表画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
③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
5、影响:它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新航路开辟1、原因:①西欧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从东方获取黄金②东西方商路不通(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2、条件:地圆学说的流行,马可〃波罗游记的影响3、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西班牙、葡萄牙4、四位航海家以及成就:迪亚士、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①迪亚士——到达非洲的好望角②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③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路。
④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5、影响:新航路的开辟为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世界有分散向整体发展第9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根本原因:英国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开始的标志:1640年新议会召开导火线:1637年苏格兰人民起义3、内战:①领导人物——克伦威尔②结果:处死国王查理一世4、革命的完成:1688年“光荣革命”5、革命的巩固——颁布《权利法案》(1)机构:英国议会(2)目的:限制国王的权利(3)内容:国王无权废除法律;国王无权征税;国王无权招募军队;国王无权干涉议会的选举等。
(4)作用: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还有日本、瑞典、荷兰、缅甸等)6、历史意义: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路。
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1彼得一世改革1、俄国的发展历程:9世纪晚期:东斯拉夫人建立基辅罗斯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14世纪:莫斯科公国建立15世纪晚期:莫斯科公国统一俄国16世纪: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称“沙皇”。
2、彼得一世改革背景: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
农业和手工业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发展及其缓慢。
目的:加强封建专制,摆脱落后状态,实现富国强兵。
方式:发出向西方学习的号召,颁布一系列法令,全面推行改革。
时间:18世纪初领导:彼得一世材料一:“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到彼得一世去世时,俄国已建起 240多个手工工场。
俄国生产的铁和麻布已输出到英国市场。
不过,工场的劳动力仍然以农奴为主。
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性改革。
影响:材料二:课本P7“俄国疆域扩张图”和P8“营建新首都圣彼得堡”。
材料三:现代化骑兵、海军、炮兵与科学院材料四:农奴生活环境恶劣积极的:①俄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②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性:封建农奴制进一步强化,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俄国两次改革的知识点2废除农奴制1、背景:可见,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可见,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封建农奴制度(俄)VS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英、法、土)“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 ——恩格斯可见:克里木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2、目的:材料一:“与其等待农奴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倒不如从上面来废除农奴制度,解放农奴为好。
”——亚历山大二世1861年3月材料二: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1)直接目的:缓和阶级矛盾(2)根本目的:巩固统治(3)其他目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增强抵御西欧国家侵略及扩张能力。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战争》知识点归纳一、印度民族英雄——章西女王1、印度民族大起义的背景:19世纪中期,印度三分之二的土地被英国侵占2、时间:1857年—1859年3、1858年,章西女王领导起义军队,应用抗击进犯章西的英国军队。
章西实现后,她率军转战外地,誓死不屈,最后壮烈牺牲。
4、影响:章西女王和印度人民的英勇斗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二、“南美的解放者”——玻利瓦尔1、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背景: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独占巴西;西班牙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拉丁美洲。
2、概况:①时间:18世纪末19世纪初;②玻利瓦尔在1816年以后的10年时间,由北向南,横扫大陆上的西班牙军队,解放了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
3、结果: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统治者为大势所迫,宣布独立。
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英国的宪章运动(时间:1836-1848年)1、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2、纲领:《人民宪章》3、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活动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产生条件:①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的诞生提供了政治基础;②马克思、恩格斯亲自参加工人运动,不断总结经验;③吸收前人的精华2、《共产党宣言》①内容:《共产党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为或得自己的解放而斗争②影响:《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三、巴黎公社1、背景:1870年,法国同普鲁士发生战争。
法国战败,普军兵临巴黎城下。
资产阶级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准备镇压人民2、经过:①1871年3月,政府军队同巴黎市民武装——国民自卫军发生冲突,导致巴黎工人起义爆发;②不久,人民选举产生了自己的政权——巴黎公社;③5月21日至28日,公社战士同攻入巴黎城内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这就是著名的“五月流血周”3、意义: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公社展示在强大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4、《国际歌》(作词:欧仁·鲍狄埃;作曲:狄盖特)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一、战争的爆发(时间:1861年4月)1、根本原因:南(种植园经济)北(资本主义工业)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2、矛盾的表现:①关税问题;②劳动力不足;③在西部新增的土地上是否实行奴隶制3、矛盾焦点:奴隶制的废存4、导火线:1861年3月,林肯当选总统二、北方的胜利1、战争经过:①1861年3月,南方十一个州脱离联邦,组成“南部联盟”;②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③1862年9月,林肯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战争出现重大转折;④1865年,北方军队攻占“南部联盟”的“首都”里士满,取得战争的胜利2、南北战争结束后不久,林肯在剧院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身亡3、美国内战的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