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临床路径表
- 格式:doc
- 大小:66.50 KB
- 文档页数:5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儿童(ICD-10 J13-J15,J18,不含新生儿及 1-12 个月婴儿肺炎)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7-14天时间住院第1天住院第2-4天住院第 ____ 天住院第_____天(出院日)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病情告知□病情严重程度评估□如患儿病情重,应及时通知上级医师□上级医师查房□根据送检项目报告,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予相应处理□72小时再次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注意防治并发症□完成病程记录,详细记录医嘱变动情况(原因和更改内容)□上级医师查房□上级医师查房,同意其出院□完成出院小结□出院宣教重点医嘱长期医嘱:□肺炎护理常规□饮食□抗生素(符合规范)□止咳祛痰剂□雾化吸入治疗□对症治疗临时医嘱:□血、尿、大便常规□CRP、肝肾功能、电解质□氧合评估□痰或血培养及药敏□X线胸片□必要时血气分析、心肌酶谱长期医嘱:□肺炎护理常规□饮食□抗生素(符合规范)□止咳祛痰剂□雾化吸入治疗□对症治疗□心肌酶谱异常者加护心肌治疗□肝功能异常者保肝治疗临时医嘱:□氧合评估□必要时做心电图、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检测、血气分析、肺功能、胸部CT长期医嘱:□肺炎护理常规□饮食□抗生素□止咳祛痰剂□雾化吸入治疗□对症治疗□心肌酶谱异常者继续护心肌治疗□肝功能异常者继续保肝治疗临时医嘱:□复查血常规、CRP、肝肾功能□复查胸片□必要时复查痰或血培养及药敏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门诊随诊主要护理工作□入院护理评估□入院宣教□叮嘱患儿卧床休息,定时测量体温□观察体温波动及一般状况□观察咳嗽程度、保持呼吸道畅通□观察药物副作用(皮疹、胃肠道反应)□观察患儿一般状况□观察体温波动□观察咳嗽程度□出院宣教病情变异记录□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肺部感染临床路径一、肺部感染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社区起病、免疫缺陷(包括HIV感染、粒细胞缺乏、肿瘤及放化疗、器官移植、接受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因子拮抗剂)的肺炎患者,或者在院期间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ICD-10:J98.414)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I. 免疫缺陷状态,包括HIV感染、粒细胞缺乏、肿瘤及放化疗、器官移植、接受糖皮质激素及细胞因子拮抗剂。
II.医院获得性肺炎定义为住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指气管插管/切开和机械通气48小时后发生的肺炎。
III.临床诊断依据同社区获得性肺炎:(1)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脓痰/胸痛/呼吸困难、咯血。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啰音。
(4)外周血白细胞(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但需要注意:(1)咳嗽、脓痰是肺部感染主要症状,但可能因咳嗽反射受抑制而不明显;在机械通气患者可仅表现为缺氧加重、呼吸支持条件提高或人机不协调。
(2)在因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基础疾病导致机体反应性减弱的患者中,发热或白细胞升高等表现可不明显。
(3)肺实变体征和(或)啰音的诊断意义较小。
IV. 胸部影像学检查新出现或进展的肺部浸润性病变。
符合以上I+II+III中任何1项和(或)IV,并除外肺不张、心力衰竭和肺水肿、基础疾病肺侵犯、药物性肺损伤、肺栓塞和ARDS等。
应当注意的是,粒细胞缺乏、严重脱水患者并发HAP时X线检查可能阴性;正压通气模式对胸部影像学可能产生影响;接受机械通气、脓痰增加但影像学表现阴性,可诊断气管-支气管炎而不一定诊断肺炎。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成人医院获得性肺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2018年版),《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6年版)1.支持、对症治疗。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 J13-J15,J18)(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1. 临床表现: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2. 发热;3. 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4. 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5. 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建立临床诊断(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1. 支持、对症治疗;2. 经验性抗菌治疗;3. 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0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ICD-10 J13-J15,J18);2.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 根据《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满足入住普通病房治疗标准(见下),无重症肺炎表现者,进入路径。
满足下列标准之一,尤其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条件并存时,建议进入普通病房:(1)年龄≥65岁。
(2)存在以下基础疾病或相关因素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肾功能不全;恶性实体肿瘤或血液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吸入性肺炎或存在容易发生吸入的因素;近1年内曾因CAP住院;精神状态异常;脾切除术后;器官移植术后;慢性酗酒或营养不良;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
(3)存在以下异常体征之一:呼吸频率≥30次/min;脉搏≥120次/min;动脉收缩压<90mmHg(1mmHg=0.133kPa);体温≥40℃或<35℃;意识障碍;存在肺外感染病灶如败血症、脑膜炎。
肺炎临床路径表一、患者入院前准备(1)收集病史资料,包括病情起始时间、病因、症状、既往史等;(2)进行体格检查,包括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等指标的测量;(3)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气分析、胸部X射线等;(4)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根据肺炎病情是否稳定判断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二、住院治疗阶段(1)确定治疗方案,包括给予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药物治疗;(2)进行病原学检查,如病毒培养、细菌培养等,以确定病原体;(3)监测患者病情变化,包括体温、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指标的监测;(4)给予支持性治疗,包括给予氧气、水分补充等;(5)进行病原治疗,针对病原体的特点进行相应治疗;(6)进行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如肺不张、呼吸衰竭等;(7)监测实验室指标,如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等的监测;(8)进行营养支持,保证患者充分的营养摄入;(9)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三、出院及随访阶段(1)患者症状改善后,根据医生判断决定是否出院;(2)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确定随访时间和方式;(3)随访期间注意患者的症状变化,如出现复发或加重现象,及时处理;(4)随访期间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评估疾病的恢复情况;(5)在随访过程中向患者传达注意事项,如饮食、锻炼、药物使用等;(6)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随访结果,调整治疗方案。
四、注意事项(1)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用药,不得随意更改;(2)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忌辛辣刺激性食物;(3)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勤通风,避免交叉感染;(4)规律运动,适当增加体力活动,提高自身免疫力;(5)及时就医,遵守医生的治疗计划和建议;(6)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使用免洗洗手液等消毒用品。
总结:肺炎临床路径表是对肺炎患者治疗过程的规范化管理,通过患者入院前准备、住院治疗阶段、出院及随访阶段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能够提供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加强监测和护理,提高患者康复率,降低并发症风险,同时也有助于规范医务人员的工作,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
肺炎治疗临床路径表单(2011年版)该表单旨在为临床工作人员提供肺炎治疗的标准化指导,并促进治疗的规范化和有效性。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表单的内容和使用方法。
1. 表单背景该表单的制定目的是根据2011年的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提供最新的肺炎治疗策略,以便临床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患者。
2. 表单内容这份表单包括以下主要内容:2.1 临床评估该部分涵盖了患者的基本信息、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内容,旨在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
2.2 诊断这一部分详细介绍了肺炎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等。
2.3 治疗方案在这一部分,列出了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辅助治疗和预防措施等。
2.4 随访和评估该部分描述了治疗过程中的随访和评估方式,旨在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3. 表单使用方法该表单应由医疗机构的临床工作人员使用,以指导和记录肺炎患者的治疗过程。
具体使用方法如下:1. 医生应仔细阅读表单内容,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填写相关信息。
2. 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根据表单提供的指导意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合并症等因素。
3.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应定期进行随访和评估,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4. 随访和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患者,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治疗方案。
4. 注意事项在使用该表单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医生应确保填写的信息准确无误。
- 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和处理。
- 该表单内容仅作为参考,不代表唯一的治疗准则,医生应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判断和决策。
5. 结论肺炎治疗临床路径表单(2011年版)是一份标准化的治疗指导工具,有助于提高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使用该表单可帮助医生系统化地评估、诊断和治疗肺炎患者。
请注意,本表单为2011年版,如需参考最新版表单,请查阅相关权威机构发布的最新指南。
肺炎临床路径表单A 一、肺炎临床路径住院标准流程
(一)适用对象
单纯肺炎(合并高血压等无需特殊处理的合并症)
(二)诊断依据
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六版
1、症状和病史:急性起病,方热、寒战、咳嗽、胸闷、咳血痰
2、影像学检查:X线(CT)胸片呈肺段或肺叶急性炎性实质
3、化验室检查:白细胞>10×109或<4X109
4、体征: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干湿性啰音
(三)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
(四)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
2、合并肺脓肿、肺结核、冠心病、糖尿病等并方症
3、常规治疗无效或加重
4、化验结果异常,不能用肺炎解释的
(五)治疗常规
1、抗菌药物治疗
2、支持疗法
(六)标准住院日:14天
(七)出院标准
1、临床症状消失
2、X线(CT)显示侵润逐渐吸收
(八)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危重不能出院
2、病人拒绝出院
二、肺炎临床路径表单A
标准住院日:≤14天。
肺炎临床路径表单背景介绍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病因多样化,临床表现各异。
为了提高肺炎患者的医疗质量,规范诊疗步骤,制定一份肺炎临床路径表单是必要的。
目的肺炎临床路径表单的目的是指导医务人员按照规范化的流程进行肺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应用范围肺炎临床路径表单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的肺炎患者,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
诊断流程1.患者主诉和病史采集:记录患者主要症状、持续时间等信息。
询问患者既往病史、药物过敏史等。
2.体格检查:检查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
检查肺部听诊、心肺功能等。
3.辅助检查:拍胸片或进行CT检查,评估肺部病变情况。
进行病原学检测,如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等。
4.诊断确认:根据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确认肺炎的病因和类型。
治疗流程1.给予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和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根据患者的年龄、肾功能等因素,调整抗生素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2.给予对症治疗:控制发热症状,使用退热药物。
缓解咳嗽症状,使用镇咳药物。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加强营养支持。
3.治疗观察:定期检查患者体温、呼吸频率、心率等生命体征。
监测肺部病变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护理流程1.规范化护理:保持患者环境清洁、通风,预防交叉感染。
适当调整室温、湿度,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
2.加强患者教育:告知患者家属正确的隔离、防护措施。
定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心理支持:与患者进行交流,关心患者的情绪变化。
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恐惧。
随访流程1.出院随访:患者出院前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治疗效果。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有关出院后注意事项和复诊计划。
2.定期复诊: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复诊方案。
监测患者的复发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治疗。
总结肺炎临床路径表单的制定可以规范肺炎患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流程,提高医疗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