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志、标牌设立标准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志、标牌设立标准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志、标牌设立标准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志、标牌设立标准

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志、标牌设立标准(试行)

一、总则

1.1为了加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志、标牌的规范化管理,提高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水平,改善风景名胜区的形象,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标准。

1.2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必须按本标准规定设立风景名胜区的标志、标牌。

1.3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标志、应庄重醒目、简洁大方、布置于风景名胜区的入口处显著位置或重要地段。

1.4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内各种标志、标牌应在统一中追求特色,形成各风景名胜区的系列标识,从而形成特点鲜明的全国风景名胜区的标识系列。

1.5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标志、标牌应进行专门设计和审查,由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报建设部备案。

1.6建设部和各省、市、自治区主管部门定期对各个风景名胜区的标志、标牌设立工作进行检查。

二、标志

2.1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标志由建设部1993年颁布的国家风景名胜区徽志和风景名胜区名称、国务院批准时间以及建设部监制等内容组成。

2.2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志应安置在风景名胜区主要和次要出入口附近的显著位置。

在进入风景名胜区之前的公路接口处,应设立风景名胜区的引导性标志。

2.3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标志安置形式,可以选择卧式或者立式二种形式:

2.3.1立式的尺寸参照标准:

通高:3.0米—4.2米;

宽:0.9—1.6米;

厚:0.15—0.3米。

2.3.2卧式的尺寸参照标准:

高:1.5—2.2米;

宽:3.0—4.5米;

厚:0.3—0.6米。

2.4标志中的字体、字型、颜色、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2.4.1字体:黑体;

2.4.2字型:魏碑、隶书;

2.4.3字体颜色:靛蓝色、深绿色;

2.4.4字体格式:凹字、凸字。不宜用平字。

2.5风景名胜区标志材料可以根据当地特点,选择石质、木质或金属(青铜或亚光不锈钢)材料。同一风景名胜区内的标志宜选择一种材料,不能超过两种材料。

2.6各风景名胜区可根据具体的标志安置环境,按照上述标准选择立式或卧式形式,单独设计。

三、标牌

3.1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内标牌主要包括:景区、景点等游览设施,道路、停车场等交通设施,宾馆、旅馆等接待设施,游客中心、展览、商店、餐饮、医疗等服务设施,娱乐、健身、康复、体育等游娱设施以及其他相关设施的引导和指示标牌。

3.2标牌内容一般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徽志图案和指示名称组成。

3.3各类标牌中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徽志应该是单色图案,徽志图案应位于标牌左侧,图案颜色与标牌底色和字色相协调。

3.4同一个风景名胜区内标牌的字体、风格、式样、底色、材料应该一致,徽志图案的色彩、形式应该统一。

四、附则

4.1本标准自公布之日起开始试行。

4.2本标准由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解释。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与宣传,树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统一品牌形象,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的使用管理,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由建设部批准和公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使用管理的具体工作,由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负责。

未经建设部授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

第三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以及授权使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的其它组织,须严格执行本规定,共同维护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的严肃性和公信力。

第四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为圆形图案,中间部分系万里长城和自然山水缩影,象征伟大祖国悠久、灿烂的名胜古迹和江山如画的自然风光;两侧由银杏树叶和茶树叶组成的环形镶嵌,象征风景名胜区和谐、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图案上半部英文“NATIONAL PARK OF CHINA”,直译为“中国国家公园”,即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下半部为汉语“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称。

第五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适用于以下范围:

(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入口标志物;

(二)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使用的信笺、印刷品、宣传品、纪念品;

(三)国家风景名胜区会议及有关宣传活动用品;

(四)其他经建设部授权的有关事项。

第六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入口的标志物上,必须镶嵌由建设部统一标准并监制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

(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须置于风景名胜区入口标志物正面;

(二)标志物正面大字镌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称,小字镌刻“国务院年月日审定”,用更小的字体镌刻“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年月日立”字样;(三)标志物背面镌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简介,内容包括风景名胜区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四至界限、总面积、景区(景点)名称、风景名胜资源和周围环境概况等;

(四)简介文字要科学、系统,言简意赅,中英文对照,便于阅览。

第七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用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主要入口标志物以外的其它用途,徽志图案必须与建设部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相一致。

第八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盗用或仿冒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以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中所包含图形、文字的外观与内涵。

第九条对使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因粗制滥造、置放不当等造成不良影响的,各级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或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及时予以纠正和处理。

第十条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及其载体有意进行污损、破坏的,各级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或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责任者进行处罚,后果严重的应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盗用或仿冒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的组织或个人,建设部将严肃查处并依法追究相关责任者的责任。

第十二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徽志清样

风景名胜区条例

国务院令第474号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设立

第三章规划

第四章保护

第五章利用和管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已经2006年9月6日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国务院

二○○六年九月十九日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风景名胜区的设立、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可供人们游览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

第三条国家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风景名胜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置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利用和统一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国务院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规定的职责分工,负责风景名胜区的有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义务,并有权制止、检举破坏风景名胜资源的行为。

第二章设立

第七条设立风景名胜区,应当有利于保护和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

新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不得重合或者交叉;已设立的风景名胜区与自然保护区重合或者交叉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自然保护区规划应当相协调。

第八条风景名胜区划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能够反映重要自然变化过程和重大历史文化发展过程,基本处于自然状态或者保持历史原貌,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可以申请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

第九条申请设立风景名胜区应当提交包含下列内容的有关材料:

(一)风景名胜资源的基本状况;

(二)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范围以及核心景区的范围;

(三)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保护目标;

(四)拟设立风景名胜区的游览条件;

(五)与拟设立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房屋等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协商的内容和结果。

第十条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林业主管部门、文物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组织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会同其他有关部门组织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一条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房屋等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申请设立风景名胜区的人民政府应当在报请审批前,与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房屋等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充分协商。

因设立风景名胜区对风景名胜区内的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和房屋等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三章规划

第十二条风景名胜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第十三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应当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突出风景名胜资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风景资源评价;

(二)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

(三)风景名胜区的功能结构和空间布局;

(四)禁止开发和限制开发的范围;

(五)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容量;

(六)有关专项规划。

第十四条风景名胜区应当自设立之日起2年内编制完成总体规划。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20年。

第十五条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应当根据核心景区和其他景区的不同要求编制,确定基础设施、旅游设施、文化设施等建设项目的选址、布局与规模,并明确建设用地范围和规划设计条件。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应当符合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第十六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

第十七条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当采用招标等公平竞争的方式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承担。

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当按照经审定的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和保护目标,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编制。

第十八条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当广泛征求有关部门、公众和专家的意见;必要时,应当进行听证。

风景名胜区规划报送审批的材料应当包括社会各界的意见以及意见采纳的情况和未予采纳的理由。

第十九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条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总体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备案。

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详细规划,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十一条风景名胜区规划经批准后,应当向社会公布,任何组织和个人有权查阅。

风景名胜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风景名胜区规划未经批准的,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各类建设活动。

第二十二条经批准的风景名胜区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对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风景名胜区范围、性质、保护目标、生态资源保护措施、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开发利用强度以及风景名胜区的功能结构、空间布局、游客容量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对其他内容进行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备案。

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确需修改的,应当报原审批机关批准。

政府或者政府部门修改风景名胜区规划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二十三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规划期届满前2年,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组织专家对规划进行评估,作出是否重新编制规划的决定。在新规划批准前,原规划继续有效。第四章保护

第二十四条风景名胜区内的景观和自然环境,应当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严格保护,不得破坏或者随意改变。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各项管理制度。

风景名胜区内的居民和游览者应当保护风景名胜区的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和各项设施。

第二十五条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对风景名胜区内的重要景观进行调查、鉴定,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二十六条在风景名胜区内禁止进行下列活动:

(一)开山、采石、开矿、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和地形地貌的活动;

(二)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

(三)在景物或者设施上刻划、涂污;

(四)乱扔垃圾。

第二十七条禁止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当按照风景名胜区规划,逐步迁出。

第二十八条在风景名胜区内从事本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禁止范围以外的建设活动,应当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方案应当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核准。

第二十九条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下列活动,应当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报有关主管部门批准:

(一)设置、张贴商业广告;

(二)举办大型游乐等活动;

(三)改变水资源、水环境自然状态的活动;

(四)其他影响生态和景观的活动。

第三十条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应当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并与景观相协调,不得破坏景观、污染环境、妨碍游览。

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周围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资源和地形地貌。

第三十一条国家建立风景名胜区管理信息系统,对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和资源保护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每年向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报送风景名胜区规划实施和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的情况;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将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保护的情况,及时抄送国务院有关部门。

第五章利用和管理

第三十二条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风景名胜区的特点,保护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开展健康有益的游览观光和文化娱乐活动,普及历史文化和科学知识。

第三十三条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合理利用风景名胜资源,改善交通、服务设施和游览条件。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置风景名胜区标志和路标、安全警示等标牌。

第三十四条风景名胜区内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依照国家有关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规定执行。

风景名胜区内涉及自然资源保护、利用、管理和文物保护以及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还应当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三十五条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应当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实施情况、资源保护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对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处理。

第三十六条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安全保障制度,加强安全管理,保障游览安全,并督促风景名胜区内的经营单位接受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进行的监督检查。

禁止超过允许容量接纳游客和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区域开展游览活动。

第三十七条进入风景名胜区的门票,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负责出售。门票价格依照有关价格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风景名胜区内的交通、服务等项目,应当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风景名胜区规划,采用招标等公平竞争的方式确定经营者。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应当与经营者签订合同,依法确定各自的权利义务。经营者应当缴纳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

第三十八条风景名胜区的门票收入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风景名胜区的门票收入和风景名胜资源有偿使用费应当专门用于风景名胜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及风景名胜区内财产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损失的补偿。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等有关部门制定。

第三十九条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不得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不得将规划、管理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委托给企业或者个人行使。

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的企业兼职。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恢复原状或者限期拆除,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开山、采石、开矿等破坏景观、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动的;

(二)在风景名胜区内修建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设施的;

(三)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实施本条第一款规定的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风景名胜区内从事禁止范围以外的建设活动,未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拆除,对个人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方案未经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核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核发选址意见书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个人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开荒、修坟立碑等破坏景观、植被、地形地貌的活动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在景物、设施上刻划、涂污或者在风景名胜区内乱扔垃圾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处50元的罚款;刻划、涂污或者以其他方式故意损坏国家保护的文物、名胜古迹的,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五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下列活动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没收违法所得,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设置、张贴商业广告的;

(二)举办大型游乐等活动的;

(三)改变水资源、水环境自然状态的活动的;

(四)其他影响生态和景观的活动。

第四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周围景物、水体、林草植被、野生动物资源和地形地貌造成破坏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恢复原状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的,由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责令停止施工。

第四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风景名胜区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的;

(二)风景名胜区自设立之日起未在2年内编制完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

(三)选择不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编制风景名胜区规划的;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批准前批准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建设活动的;

(五)擅自修改风景名胜区规划的;

(六)不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行为。

第四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设立该风

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超过允许容量接纳游客或者在没有安全保障的区域开展游览活动的;

(二)未设置风景名胜区标志和路标、安全警示等标牌的;

(三)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活动的;

(四)将规划、管理和监督等行政管理职能委托给企业或者个人行使的;

(五)允许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工作人员在风景名胜区内的企业兼职的;

(六)审核同意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不符合风景名胜区规划的建设活动的;

(七)发现违法行为不予查处的。

第四十九条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一款、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违法行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有关部门已经予以处罚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不再处罚。

第五十条本条例第四十条第一款、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第四十五条、第四十六条规定的违法行为,侵害国家、集体或者个人的财产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五十一条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风景名胜区内违法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立即停止建设活动,自行拆除;对继续进行建设的,作出责令限期拆除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责令限期拆除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二条本条例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1985年6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安全色与安全标志

安全色与安全标志 2013/9/29 8:40:40 1041次浏览分类:科普常识稿源:

⑵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可以和文字说明的补充标志同时使用。 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四类,还有补充标志。 A禁止标志禁止标志的含义是不准或制止人们的某些行动。 禁止标志的几何图形是带斜杠的圆环,其中圆环与斜杠相连,用红色,图形符号用黑色,背景用白色。 我国规定的禁止标志共有28个,即禁放易燃物,禁止吸烟,禁止通行,禁止烟火,禁带火种,禁止启动,修理时禁止转动,运转时禁止加油,禁止跨越,禁止乘车,禁止攀登等。 B警告标志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是黑色的正三角形,黑色符号和黄色背景。 我国规定的警告标志共有30个,即注意安全,当心触电,当心爆炸,当心火灾,当心伤手等。 C指令标志。指令标志的几何图形是圆形,蓝色背景,白色图形符号。 指令标志共有关15个,即必须戴安全帽,必须穿防护鞋,必须系安全带,必须戴防护眼镜、必须戴防护手套等。 D、提示标志的含义是示意目标的方向。提示标志的几何图形是方形、绿、红色背景,白色图形符号及文字。 提示标志共有13个,其中一般提示标志(绿色背景)有6个:安全通道、太平门等;消防设备提示标志(红色背景)有7个:消防警铃、火警电话、地下消火栓、灭火器等。 E、补允标志。补允标志是对前述四种标志的补允说明,以防误解。 补允标志分为横写和竖写两种。横写的为长方形,写在标志的下方,可以和标志连在一起,也可以分开,竖写的写在标志上部。 补允标志颜色:竖写的,均为白底黑字;横写的,用于禁止标志的用红底白字,用于警告标志用白底黑字,用于指令标志的用蓝底白字。 用文字、图形及安全色做成的标示牌,又叫安全牌,是标志的一种重要形式,可分为禁止、允许、警告和指令四类。禁止类标示牌如:“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禁止合闸、线路有人工作”等,在停电工作场所悬挂在电源开关设备的操作手柄上,以防止发生误合闸送电事故。允许类标示牌如:“在此工作”、“从此上下”等,悬挂在工作场所的临时入口或上下通道处,表示安全和允许。警告类标示牌如“止步、高压危险!”“禁止攀登、高压危险”等,悬挂在遮栏、过道等处,告诫人们不得跨越,以免发生危险。标示牌是用电安全警告方式的一种。 (摘自中国安全生产网)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分省整理)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录(最新最全) 自1982年起,截至2013年1月,国务院总共公布了8批、22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其中,第一批至第六批原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7年起改称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逐次分别是:第一批:1982年11月08日发布,共44处 第二批:1988年08月01日发布,共40处 第三批:1994年01月10日发布,共35处 第四批:2002年05月17日发布,共32处 第五批:2004年01月13日发布,共26处 第六批:2005年12月31日发布,共10处 第七批:2009年12月28日发布,共21处 第八批:2012年10月31日发布,共17处 浙江(19处)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⑴ 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⑴ 雁荡山风景名胜区⑴ 普陀山风景名胜区⑴ 天台山风景名胜区⑵ 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⑵ 楠溪江风景名胜区⑵ 莫干山风景名胜区⑶ 雪窦山风景名胜区⑶ 双龙风景名胜区⑶ 仙都风景名胜区⑶ 江郎山风景名胜区⑷ 仙居风景名胜区⑷ 浣江--五泄风景名胜区⑷ 方岩风景名胜区⑸ 百丈漈--飞云湖风景名胜区⑸ 方山--长屿硐天风景名胜区⑹ 天姥山风景名胜区⑺ 大红岩风景名胜区(8) 湖南(19处) 衡山风景名胜区⑴ 武陵源(张家界)风景名胜区⑵ 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⑵ 韶山风景名胜区⑶ 岳麓风景名胜区⑷ 崀山风景名胜区⑷ 猛洞河风景名胜区⑸ 桃花源风景名胜区⑸ 紫鹊界梯田--梅山龙宫风景名胜区⑹ 德夯风景名胜区⑹ 苏仙岭--万华岩风景名胜区⑺

南山风景名胜区⑺ 万佛山--侗寨风景名胜区⑺ 虎形山--花瑶风景名胜区⑺ 东江湖风景名胜区⑺ 凤凰风景名胜区(8) 沩山风景名胜区(8) 炎帝陵风景名胜区(8) 白水洞风景名胜区(8) 福建(18处)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⑴ 清源山风景名胜区⑵ 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⑵ 太姥山风景名胜区⑵ 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⑶ 金湖风景名胜区⑶ 鸳鸯溪风景名胜区⑶ 海坛风景名胜区⑶ 冠豸山风景名胜区⑶ 鼓山风景名胜区⑷ 玉华洞风景名胜区⑷ 十八重溪风景名胜区⑸ 青云山风景名胜区⑸ 佛子山风景名胜区⑺ 宝山风景名胜区⑺ 福安白云山风景名胜区⑺ 灵通山风景名胜区(8) 湄洲岛风景名胜区(8) 贵州(18处)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⑴ 织金洞风景名胜区⑵ 潕阳河风景名胜区⑵ 红枫湖风景名胜区⑵ 龙宫风景名胜区⑵ 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⑶ 赤水风景名胜区⑶ 马岭河风景名胜区⑶ 都匀斗篷山--剑江风景名胜区⑸ 九洞天风景名胜区⑸ 九龙洞风景名胜区⑸ 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⑸ 紫云格凸河穿洞风景名胜区⑹ 平塘风景名胜区⑺ 榕江苗山侗水风景名胜区⑺ 石阡温泉群风景名胜区⑺

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

北京:故宫博物院、天坛公园、颐和园、八达岭长城。 天津:天津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天津盘山风景名胜区。 河北: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保定市安新白洋淀景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 山西:大同市云冈石窟、忻州市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辽宁:沈阳市植物园、大连老虎滩海洋公园.老虎滩极地馆。 吉林:长春市伪满皇宫博物院、长白山景区。 黑龙江:哈尔滨市太阳岛公园。 上海: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上海野生动物园。 江苏:南京市钟山风景名胜区-中山陵园风景区、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三国水浒景区、苏州市拙政园、苏州市周庄古镇景区。 浙江: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温州市雁荡山风景名胜区、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 安徽:黄山市黄山风景区、池州市九华山风景区。 福建:厦门市鼓浪屿风景名胜区、南平市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江西省庐山风景名胜区、吉安市井冈山风景旅游区。 山东:烟台市蓬莱阁旅游区、济宁市曲阜明故城(三孔)旅游区、泰安市泰山景区。 河南: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洛阳市龙门石窟景区、焦作市云台山风景名胜区。

湖南:衡阳市南岳衡山旅游区、张家界武陵源旅游区。 湖北:武汉市黄鹤楼公园、宜昌市三峡大坝旅游区。 广东: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深圳华侨城旅游度假区。 广西:桂林市漓江景区、桂林市乐满地度假世界。 海南:三亚市南山文化旅游区、三亚市南山大小洞天旅游区。 重庆:重庆大足石刻景区、重庆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 四川: 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乐山市峨眉山景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旅游景区。 贵州:安顺市黄果树大瀑布景区、安顺市龙宫景区。 云南:昆明市石林风景区、丽江市玉龙雪山景区。 陕西:西安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西安市华清池景区、延安市黄帝陵景区。 甘肃:嘉峪关市嘉峪关文物景区、平凉市崆峒山风景名胜区。 宁夏:石嘴山市沙湖旅游景区、中卫市沙坡头旅游景区。 新疆: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吐鲁番市葡萄沟风景区、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

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1982-2012)

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1982-2012) 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1982—20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2年 目录 前言 (1) 一、体系建设 (1) 二、法规和体制 (3) 三、资源保护 (4) 四、规划管理 (6)

五、能力建设 (7) 六、经济和社会贡献 (8) 七、国际交往 (9) 八、展望 (11) 结束语 (14) 前言 风景名胜区是国家依法设立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域,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具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审美启智、科学研究、旅游休闲、区域促进等综合功能及生态、科学、文化、美学等综合价值。风景名胜区与

国际上的国家公园相对应,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凝结了大自然亿万年的神奇造化,承载着华夏文明五千年的丰厚积淀,是自然史和文化史的天然博物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之区,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共同财富。 风景名胜资源属国家公共资源,风景名胜区事业是国家公益事业。1982年,国家正式建立风景名胜区制度。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的辛勤工作以及各相关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激发大众爱国热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值此事业而立之年,为使公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风景名胜区发展情况,特进行全面介绍。 一、体系建设 体系建设是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基础。1982年国务院审定公布第一批4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12月1日《风景名胜区条例》实施后,统一改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来,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形成覆盖全国的风景名胜区体系。 等级。我国风景名胜区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级。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批共225处,面积约10.36

安徽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安徽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黄山风景区距市府所在地屯溪69km,118°1'E,30°1'N,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山脉面积12002 km,规划入黄山风景区面积约1542 km,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区,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2004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九华山风景区九华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中国佛教名山—九华山蜿蜒于安徽省青阳县境内,南望黄山,北瞰长江,方圆120公里,最高峰海拔1342米。山间古刹钟声,香烟缭绕,灵秀幽静,古木参天。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20公里处,距长江南岸贵池市约60公里。 天柱山风景区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境内,东临长江,西连大别山,雄峙江淮。中华历史文化名山,自古就有“南岳”之名。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刘彻登临天柱山对其封号为“南岳”。道家将其列为第14洞天、57福地。天柱山又名皖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 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92年又被批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11年获“AAAAA”旅游区称号,2011年9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天柱山成为世界地质公园,是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中华十大名山。 琅琊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滁州古城西南约5公里、现滁州市的西南郊。主峰小丰山,海拔317米,总面积240平方公里。自宋代以来,琅琊山一直是皖东有名的历史胜境。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1月11日琅琊山森林公园成为全国首批获得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齐云山风景区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道教主流正一派圣地,古称白岳。位于徽州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海拔585 米,方圆一百平方公里。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齐云

关于加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的提案

关于加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0142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加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办理 提案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题词:境内旅游,景区管理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加强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重要战略部署、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风景名胜区管理与保护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法律缺失,履行国际公约能力不足,制度建设不力。由于行政法规不能规定一些与风景名胜区保护与管理相关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与相关法律的协调关系,因此,仅靠国务院《风景名胜区条例》难以有效处理所面临的问题,不能适应风景名胜区管理综合性强、协调面广、矛盾复杂的要求,也制约了风景名胜区履行《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能力。 二是管理监督不善,资源保护不力。风景名胜区基层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管理效能低下。具体表现为:管理机构性质不统一,存在派出机构统管、行政部门代管、事业单位主管等多种类型;这些管理机构大都缺乏执法权,难以有效履行法定管理职责;一些管理机构政企不分,削弱了行政管理职能,损害了风景名胜区的公益性。管理力量薄弱,监管能力不足。目前,国务院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的内设机构和人员设置与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不匹配;省级主管部门的力量不足,无法起到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经营管理错位。一些地方为获取短期利益,将风景名胜区整体出让或转让给企业经营管理,使公共资源成为牟利工具,导致各类项目违规上马,严重破坏资源环境;由于监管力度不足,导致类似“重申报、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开山采矿、房地产开发等问题在风景名胜区或其周边地区不同程度地无序蔓延,威胁着风景名胜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一些地方未将风景名胜区林地划为生态公益林,未实施生态补偿政策,造成资源保护与林业经营的矛盾。 三是资金渠道单一,保护和建设投入不足。风景名胜区及周边地区发展基础较差。据统计,现有22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75%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中央财政全国每年安排的保护补助仅2000余万,资金总量少、点多面广,保护投入严重不足。保护规划实施困难。因资金严重短缺,135处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60%以上总体规划确定的重要保护措施和项目难以实施,导致了重规划编制、轻规划实施的问题。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有研究表明,从2012年开始,我国已步入休闲旅游时代,但80%以上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因财力有限,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很多,不完善、不配套、建设水平低、超承载力使用等问题突出,不能满足旅游业不断发展和游客量快速增长的需要。据调查,90%以上的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的地方财政都难以安排专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门票收入成为国家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26号 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已经第24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15年12月1日起施行。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 2015年9月14日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条为了规范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和审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风景名胜区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和审批,适用本办法。 条经批准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和管理的依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以及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风景名胜区规划审批各类建设活动。 级风景名胜区规划未经批准的,不得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建设活动。 条编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当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原则,突出风景名胜资源的自然特性、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实现风景名胜资源的永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直辖市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以下简称风景名胜区规划组织编制机关),负责组织国家级风景县人民政府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等开展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工作。 条编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应当由具有甲级资质的城乡规划编制单位承担。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应当由同时具有乙级以上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和风景园林工程设计专项资质的单位承担。 条编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基础资料。 条编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应当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意见;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 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界定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的范围边界,根据需要划定外围保护地带; )明确风景名胜资源的类型和特色,评价资源价值和等级; )确定风景名胜区的性质和定位; )提出风景名胜区保护与发展目标,确定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容量、建设用地控制规模、旅游床位控制规模等; )确定功能分区,提出基础设施、游览服务、风景游赏、居民点的空间布局; )划定分级保护范围,提出分级保护规定;明确禁止建设和限制建设的范围,提出开发利用强度控制要求;提出重要风景名胜资源专项保护措施和生态环 )确定重大建设项目布局;提出建设行为引导控制和景观风貌管控要求;确定需要编制详细规划的区域,提出详细规划编制应当遵从的重要控制指标或者)编制游赏、设施、居民点协调、相关规划协调等专项规划。 一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应当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批准设立之日起2年内编制完成。总体规划的规划期一般为20年。

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

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 (1982—201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2年

目录 前言 (1) 一、体系建设 (1) 二、法规和体制 (3) 三、资源保护 (4) 四、规划管理 (6) 五、能力建设 (7) 六、经济和社会贡献 (8) 七、国际交往 (9) 八、展望 (11) 结束语 (14)

前言 风景名胜区是国家依法设立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区域,以自然景观为基础,自然与文化融为一体,具有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审美启智、科学研究、旅游休闲、区域促进等综合功能及生态、科学、文化、美学等综合价值。风景名胜区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相对应,同时又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它凝结了大自然亿万年的神奇造化,承载着华夏文明五千年的丰厚积淀,是自然史和文化史的天然博物馆,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之区,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的共同财富。 风景名胜资源属国家公共资源,风景名胜区事业是国家公益事业。1982年,国家正式建立风景名胜区制度。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的辛勤工作以及各相关行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风景名胜区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在保护自然文化遗产、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激发大众爱国热情、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值此事业而立之年,为使公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国风景名胜区发展情况,特进行全面介绍。 一、体系建设 体系建设是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的基础。1982年国务院审定公布第一批4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6年12月1日《风景名胜

区条例》实施后,统一改称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来,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已形成覆盖全国的风景名胜区体系。 等级。我国风景名胜区分为国家级和省级两个层级。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8批共225处,面积约10.36万平方公里;各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737处,面积约9.01万平方公里,两者总面积约19.37万平方公里。这些风景名胜区基本覆盖了我国各类地理区域,遍及除香港、澳门、台湾和上海之外的所有省份,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比例由1982年的0.2%提高到目前的2.02%。 类型。我国是世界上风景名胜资源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包括历史圣地类、山岳类、岩洞类、江河类、湖泊类、海滨海岛类、特殊地貌类、城市风景类、生物景观类、壁画石窟类、纪念地类、陵寝类、民俗风情类及其他类14个类型,基本涵盖了华夏大地典型独特的自然景观,彰显了中华民族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 价值。在保护实践中,风景名胜区不仅展示了生态、科学、美学、历史文化等本底价值,还充分体现出科研、教育、旅游、实物产出等直接利用价值和促进产业发展、社会进步等衍生价值,这种多元价值使其成为我国各类遗产保护地中保护管理最复杂、功能最综合的法定保护区。在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中,风景名胜区占重要地位,与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并列为国家三大法定遗产保护地。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附录

世界文化遗产(2个): 武当山古建筑群、钟祥明显陵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个): 武汉、荆州、襄樊、随州、钟祥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个): 武汉、宜昌、十堰、荆州、钟祥、襄樊、荆门、鄂州、赤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8处): 第一批(1961年3月4日公布): 1、武昌起义军政府旧址(1911年) 2、武当山金殿(元、明) 3、楚纪南故城(东周)州 第二批1982年2月23日公布): 4、“八七“会议会址(1927年) 5、玉泉寺及铁塔(宋) 6、武当山紫霄宫(明) 7、铜绿山古铜矿遗址(周至汉) 8、李时珍墓(明) 第三批(1988年1月13日公布): 9、咸宁市北伐汀泅桥战役遗址(1926)10、红安七里坪革命旧址(1927—1934)11、洪湖市、监利县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旧址(1930—1932)12、武当山“治世玄岳”牌坊(明)13、襄樊市广德寺多宝塔(明)14、鄂州恰亭铭摩崖石刻(唐)15、京山屈家岭遗址(新石器时代)16、武汉盘龙城遗址(商)17、荆州八岭山古墓群(东周至明代)18、随州擂鼓墩古墓群(战国)19、钟祥显陵(明)20、通山李自成墓(清)第四批(1997年1月公布): 21、荆州鸡公山遗址(旧石器时代)22、天门石家河遗址(新石器时代)23、枣阳雕龙碑遗址(新石器时代)24、荆门纪山楚墓群(春秋至南北朝)25、武汉国民政府旧址(1926—1927)26、大悟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旧址(1942—1945) 第五批(2001年6月公布): 27、郧县学堂粱子遗址(旧石器时代)28、枝江关庙山遗址(新石器时代)29、应城门板湾遗址(新石器时代)30、石首走马岭遗址(新石器时代)31、荆州阴湘城遗址(新石器时代)32、当阳磨盘山遗址(东周)33、潜江龙湾遗址(东周)34、大悟鄂王城城址(东周)35、宜昌季家湖城址(东周)36、宜城楚皇城城址(东周至秦汉)37、武汉湖泗瓷窑址群(五代至明)38、丹江口玉虚宫遗址(明)39、武汉明楚王墓(明)40、黄梅四祖寺塔(唐、宋、元)41、利川大水井古建筑群(清)42、襄樊襄阳城墙(明)43、襄樊襄阳王府绿影壁(明)44、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927)45、武汉大智门火车站(1903)46、武汉江汉关大楼(1924)47、武汉大学早期建筑(近代)48武汉詹天佑故居(1912)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6处): 1、武汉东湖 2、、长江三峡 3、武当山 4、襄樊古隆中 5、九宫山 6、大洪山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7468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正式 版)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 引言 为了提醒人们对不安全因素引起注意,预防发生 意外事故,需要在带电设备上悬挂各类不同颜色及不 同图形的标志,可以使人们引起注意。 2. 安全色 安全色是通过不同的颜色表示安全的不同信息, 使人们能迅速、准确地分辨各种不同环境,预防事故 发生。 安全色规定为红、蓝、黄、绿、黑五种颜色,其 含义和用途见表1。 表

表1 安全色的意义和用途 为了提高安全色的辨别度,在安全色标上一般采用取对比色。如红色、蓝色和绿色均用白色作对比色,黑色和白色互作对比色,黄色用黑色作对比色,也可使红白相间、蓝白相间、黄黑相间条纹表示强化含义。 使用安全标志时,不能用有色金属的光源照明,照度不应低于设计的规定值,并应防止耀眼。 为了便于识别,防止误操作,在变、配电系统中用母线涂色来分辨相位,一般规定黄色为U(A)相,绝色为V(B)相,红色为W(C)相。明敷的接地线涂以黑色。接地开关的操作手柄涂以黑、白相间的颜色,以引起人们注意。 在开关或刀开关的合闸位置上,应有红底白字的“合”字;分闸位置上,应有绿底白字的“分”字。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申报书【模板】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申报书 风景名胜区名称 申报单位 申报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

说明 一、申报书由国家住建部统一编号,申报单位不填。 二、“地点”指风景名胜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 三、“地理坐标”指风景名胜区所跨的经纬度范围。 四、风景名胜资源特点综述主要包括风景名胜资源典型性、稀有性、多样性、完整性的简明介绍。 五、风景名胜资源价值主要包括科学价值、文化价值、保健价值、游憩价值等内容。 六、“边界划定及土地权属”是指风景名胜区边界范围、土地权属使用证认领状况是否存在土地使用权属纠纷。 七、“管理设施”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的办公、保护、科研、宣传教育、交通、通讯、生活用房等设施情况。 八、“科学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已完成的科研项目名称及成果、正在进行的科研项目名称、科研计划及国际合作交流计划等内容。 九、“规划及设施”主要包括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简明介绍及实施情况。 十、“旅游条件”主要包括旅游基础设施情况及年游人量、旅游收入等内容。 十一、“环境适宜性”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气候条件、环境指标及自然灾害情况。 十二、“面积规模”主要指风景名胜区划定面积是否适宜。 十三、“管理协调状况”包括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与区内有关部门的关系协调状况,区内是否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国家重大基础建设工程。 -2-

十四、专家论证意见由申报单位在申报前组织专家论证后提出,须经专家签字后方为有效。十五、申报书所要求的附件必须齐全,其他附件由申报单位自行决定。 十六、申报书须填报一式30份。 十七、申报书一律用A4纸印制,翻印申报书时不得改变其格式和内容。 十八、申报书必须于每年7月1日前报送,逾期则作为次年度申报处理。 十九、申报书的内容和填报要求,由国家住建部负责解释。 -3-

安全色、安全线、安全标志

安全色、安全线、安全标志 一、安全色包括四种颜色即红色、黄色、蓝色、绿色。 1.安全色的含义及用途 红色表示禁止、停止意思。禁止、停止和有危险的器件设备或环境涂以红色的标记。如禁止标志、交通禁令标志、消防设备。 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需警告人们注意的器件、设备或环境涂以黄色标记。如警告标志、交通警告标志。 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意思。如指令标志必须佩带个人防护用具、交通知识标志等. 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可以通行或安全情况涂以绿色标记.如表示通行,机器,启动按钮,安全信号旗等. 2.对比色 对比色有黑白两种颜色,黄色安全色的对比色为黑色.红,蓝,绿安全色的对比色均为白色.而黑,白两色互为对比色. 黑色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图形符号,警告标志的集合图形和公共信息标志. 白色则作为安全标志中红,蓝,绿色安全色的背景色,也可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和图形符号及安全通道,交通的标线及铁路站台上的安全线等。 红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比单独使用红色更加醒目,表示禁止通行,禁止跨越等,用于公路交通等方面的防护栏及隔离墩. 黄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比单独使用黄色更为醒目,表示要特别注意.

用于起重吊钩,剪板机压紧装置,冲床滑块等. 蓝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比单独使用蓝色醒目,用于指示方向,多为交通指导性导向标. 二、安全线的使用 工矿企业中用以划分安全区域与危险区域的分界线.厂房内安全通道的表示线,铁路站台上的安全线都是常见的安全线.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安全线使用白色,宽度不小于60mm.在生产过程中,有了安全线的标示,我们就能区分安全区域和危险区域,有利于我们对安全区域和危险区域的认识和判断. 三、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使用安全标志的目的是提醒人们注意不安全的因素,防止事故的发生,起到保障安全的的作用.当然,安全标志本身不能消除任何危险,也不能取代预防事故的相应设施. 1.安全标志类型 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和提示标志四大类型. 2.安全标志的含义 禁止标志的含义是禁止人们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为带斜杠的圆形框.圆环和斜杠为红色,图形符号为黑色.衬底为白色. 警告标志的含义是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是正三角形边框.三角形边框及图形为黑色,衬底为黄色.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风景资源评价报告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风景资源评价报告

中国?云南?XX?XX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风景资源评价报告 第一部分:引言: 第二部分:景观资源分析评价 第三部分:分类,分级 第四部分:总结 第一部分:引言: XX风景名胜区位于云南XX丘北县城,“XX”彝语意为“鱼虾多的湖潭”。XX景区由众多湖泊、河流、孤峰、溶洞构成,总面积165平方公里,54个湖泊形成21公里的水上旅游线,沿途可观赏300余座孤峰、5000亩荷花湖、83个溶洞。景区属石灰石岩溶地带,大量的石峰丛、峰林和串联于群峰间的湖泊群组合在一起,湖水清澈如镜,山峦如黛,水映山峰云雾,既有类似于广西桂林的风光,又有其本身的特色景观,水中有峰,峰中有洞,洞中有河,它集山水、溶洞为一体,景观独特。每逢夏天,湖中大片的荷花齐开放,香飘十里,景色更佳。 第二部分:景观资源分析评价 1、蒲草堂景群 景 群 1 景 点 或 资 源 点 位 置 资 源 单 体 资 源 质 量 开 发 情 况 外 部 条 件 ( 如 交 通) 评 分 类别级 别 蒲 草 堂 蒲 塘 秀 位 于 仙 人 洞 村 湖 泊, 峰 丛、 孤 峰, 较 好 已 开 发, 交 通 便 64. 5 水景(湖泊),地景( 奇峰) 三 级 普者

色西 南 有 游 船 利 民族演艺中心度 假 村 内 民 族 文 化 较 好 由 专 人 管 理 70 民族民俗三 级 资源描述: 蒲草塘湖体为北东走向,水域面积较大,北端有河流与仙人湖相连,四周峰林、孤峰倒影如画。夏季,荷花满塘,景色十分秀丽。四周地势平坦,现为XX 景区入口处,湖南部建有景区大门,湖北部建有度假村、停车场。 总结: 湖光山色,风景如画。蒲草塘除了山体湖水之外还有一定规模建筑群,总得来说蒲草塘景观价值较高,景观类型较为多样,各景观要素组合状况好,观赏游憩价值较大,与其它景点联系紧密,开发利用价值较高,周边商业气氛比较浓厚,基础设施配置较为完善,餐饮、住宿、交通、娱乐等设施整体分布在蒲草塘周边。 2、奇石园景群 景景位资资开外部评分类别级别群 2 点 或 资 源 点 置源 单 体 源 质 量 发 情 况 条件 (如 交 通) 奇 石 园 榕 树 广 场 位于 仙人 洞村 西 南, 蒲草 堂旁 边 植 物, 奇石 较 好 已 开 发 交通 便利 64.7园景 (植物 园,专 类游 园) 三级 樱 花 大 道 盆 景 园 兰 园 荷 园 奇 蒲草

安全颜色及安全标志

安全颜色及安全标志 安全色是表达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用来表示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安全色规定为红蓝黄绿四种颜色。其含义和用途见表5—3。 按如下方法使用,即红与白,蓝与白,绿与白,黄与黑。也可以使用红白相间,蓝白相间,黄黑相间条纹表示强化含义。 使用安全色标志时,不能用有色的光源照明,照度不应低于(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的规定。安全色应防止耀眼。 ⑵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是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用以表达特定的安全信息。安全标志可以和文字说明的补充标志同时使用。 安全标志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令标志。提示标志四类,还有补充标志。 A禁止标志禁止标志的含义是不准或制止人们的某些行动。 禁止标志的几何图形是带斜杠的圆环,其中圆环与斜杠相连,用红色,图形符号用黑色,背景用白色。 我国规定的禁止标志共有28个,即禁放易燃物,禁止吸烟,禁止通行,禁止烟火,禁带火种,禁止启动,修理时禁止转动,运转时禁止加油,禁止跨越,禁止乘车,禁止攀登等。 B警告标志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是黑色的正三角形,黑色符号和黄色背景。 我国规定的警告标志共有30个,即注意安全,当心触电,当心爆炸,当心火灾,当心伤手等。 C指令标志。指令标志的几何图形是圆形,蓝色背景,白色图形符号。 指令标志共有关15个,即必须戴安全帽,必须穿防护鞋,必须系安全带,必须戴防护眼镜、必须戴防护手套等。 D、提示标志的含义是示意目标的方向。提示标志的几何图形是方形、绿、红色背景,白色图形符号及文字。 提示标志共有13个,其中一般提示标志(绿色背景)有6个:安全通道、太平门等;消防设备提示标志(红色背景)有7个:消防警铃、火警电话、地下消火栓、灭火器等。 E、补允标志。补允标志是对前述四种标志的补允说明,以防误解。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大纲(暂行)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文本大纲(暂行)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第二条规划范围与面积 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第四条规划期限 第二章保护规划 第五条资源分级保护 第六条资源分类保护 第七条建设控制管理 第八条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章游赏规划 第九条游客容量 第十条特色景观与展示 第十一条景区规划 第四章设施规划 第十二条道路交通规划 第十三条游览设施规划 第十四条基础工程规划 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 第十五条居民点调控类型 第十六条居民点调控措施 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 第十七条城市规划协调(含外围区域保护协调) 第十八条土地利用规划协调 第十九条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调 第七章近期规划实施

附表 表1-1风景名胜资源类型表 表2-1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表3-1风景名胜区游客容量表

图纸目录(暂行) 图0-1 区位关系图 图0-2 综合现状图 图0-3 规划总图 图1-1 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图2-1 分级保护规划图 图3-1 游赏规划图 图4-1 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4-2 游览设施规划图 图5-1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 图6-1 城市发展协调规划图 图6-2 土地利用规划图

说明书大纲(暂行) 第一章关于规划总则的说明 一、规划范围与面积 (一)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范围与面积 (二)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说明(涉及范围调整的 编制) 二、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一)风景名胜区性质 (二)风景名胜资源特征 (三)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评价 三、规划期限 四、规划目标 (一)总目标 (二)分项目标 第二章关于保护规划的说明 一、资源分级保护 (一)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严格禁止建设范围) (二)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 (三)三级保护区(限制建设范围) 二、资源分类保护 三、建设控制管理 (一)分区设施控制管理 (二)分区活动控制管理 四、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章关于游赏规划的说明 一、游客容量 二、特色景观与展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大纲(暂行)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编制要求(暂行)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文本大纲(暂行) 第一章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第二条规划范围与面积 第三条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第四条规划期限 第二章保护规划 第五条资源分级保护 第六条资源分类保护 第七条建设控制管理 第八条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章游赏规划 第九条游客容量 第十条特色景观与展示 第十一条景区规划 第四章设施规划 第十二条道路交通规划 第十三条游览设施规划 第十四条基础工程规划 第五章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 第十五条居民点调控类型 第十六条居民点调控措施 第六章相关规划协调 第十七条城市规划协调(含外围区域保护协调)第十八条土地利用规划协调

第十九条其他相关规划和管理规定协调第七章近期规划实施 第二十条近期实施重点 附表 表1-1风景名胜资源类型表 表2-1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表3-1风景名胜区游客容量表

图纸目录(暂行) 图0-1 区位关系图 图0-2 综合现状图 图0-3 规划总图 图1-1 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界线坐标图图2-1 分级保护规划图 图3-1 游赏规划图 图4-1 道路交通规划图 图4-2 游览设施规划图 图5-1 居民点协调发展规划图 图6-1 城市发展协调规划图 图6-2 土地利用规划图

说明书大纲(暂行) 第一章关于规划总则的说明 一、规划范围与面积 (一)风景名胜区和核心景区范围与面积 (二)风景名胜区范围调整说明(涉及范围调整的 编制) 二、风景名胜区性质与资源特色 (一)风景名胜区性质 (二)风景名胜资源特征 (三)风景名胜资源类型与评价 三、规划期限 四、规划目标 (一)总目标 (二)分项目标 第二章关于保护规划的说明 一、资源分级保护 (一)一级保护区(核心景区—严格禁止建设范围) (二)二级保护区(严格限制建设范围) (三)三级保护区(限制建设范围) 二、资源分类保护 三、建设控制管理 (一)分区设施控制管理 (二)分区活动控制管理 四、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章关于游赏规划的说明

关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

关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 区的请示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其中: A.标题 事由加文种:“关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 B.受文单位国务院、行文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时间一九八八年二月十一日各一分。如果时间写成“1988年2月11日”,不给分。 2、正文:其中:将第二自然段安排到最后成为第四自然段。将第三自然段中的“在丹霞风景名胜区附近”至“我省一条重要的旅游线”列为第三自然段。 关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 国务院: 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曲江两县境内,面积186平方公里,分丹霞山、韶石山、大石山三个景区。距韶关市区最近处10公里,最远处50公里,柏油公路直达主峰景区,观光旅游的交通十分方便。 据地质考证,6500万年前丹霞山所在地是一个大湖泊,由于造山运动,形成红岩峭壁和嶙峋洞穴,构成奇异自然风景。在全世界同类地形中,以丹霞山最为典型,“丹霞地貌”已成为国际地质学名词。现丹霞山景区已开发接待游人的范围为12平方公里,主要景点有87处,山、瀑、江、湖兼备,绿化良好,兼之摩崖石刻、寺庵、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自然人文景观丰富。靠丹霞山南侧的韶石山景区,傍地浈水,是历史上舜帝南巡奏乐之处,内有“三十六石”的奇景;丹霞山两侧的大石山景区,类似丹霞山的奇山异峰,有丹寨幽洞、岩柱等自然景观。

在丹霞山风景名胜区附近,有“金鸡岭”、“九龙十八滩”、“古佛岩”、“南华寺”、“马坝人遗址”等风景及名胜古迹,总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目前,粤北地区以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为中心形成了我省一条重要的旅游线。 根据国务院《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我们对丹霞山风景名胜区进行了资源调查、评价,编制了总体规划。现申请把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名胜区,请审批。 广东省人民政府 一九八八年二月 十一日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前八批)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计208 处) 国务院分别于1982 年、1988 年、1994 年、2002 年、2004 年、2005 年、2009 年先后公布了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共44 处,1982 年审定公布): 北京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风景名胜区 秦皇岛北戴河风景名胜区 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 辽宁鞍山千山风景名胜区 黑龙江镜泊湖风景名胜区 黑龙江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 江苏太湖风景名胜区 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 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名胜区 浙江雁荡山风景名胜区 浙江普陀山风景名胜区 安徽黄山风景名胜区 安徽九华山风景名胜区 安徽天柱山风景名胜区 福建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江西井冈山风景名胜区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河南鸡公山风景名胜区洛阳龙门风景名胜区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湖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区湖南衡山风景名胜区广东肇庆星湖风景名胜区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四川峨眉山风景名胜区长江三峡风景名胜区四川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重庆缙云山风景名胜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四川剑门蜀道风景名胜区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云南路南石林风景名胜区云南大理风景名胜区云南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陕西华山风景名胜区陕西临潼骊山风景名胜区甘肃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新疆天山天池风景名胜区 第二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共40处,1988年审定公布): 河北野三坡风景名胜区河北苍岩山风景名胜区黄河壶口瀑布风景名胜区辽宁鸭绿江风景名胜区金石滩风景名胜区兴城海滨风景名胜区大连海滨—旅顺口风景名胜区吉林松花湖风景名胜区吉林“八大部”—净月潭风景名胜区江苏云台山风景名胜区江苏蜀岗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浙江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浙江嵊泗列岛风景名胜区浙江楠溪江风景名胜区安徽琅琊山风景名胜区福建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福建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福建太姥山风景名胜区江西三清山风景名胜区江西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山东胶东半岛海滨风景名胜区湖北大洪山风景名胜区湖南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岳阳楼洞庭湖风景名胜区广东西樵山风景名胜区广东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广西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广西花山风景名胜区四川贡嘎山风景名胜区四川金佛山风景名胜区四川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贵州织金洞风景名胜区贵州潕阳河风景名胜区贵州红枫湖风景名胜区贵州龙宫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云南丽江玉龙雪山风景名胜区西藏雅砻河风景名胜区宁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的含义及用途

编号:SM-ZD-11285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的含义 及用途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的含义及用途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安全色的含义及用途 红色表示禁止、停止意思。禁止、停止和有危险的器件设备或环境涂以红色的标记。如禁止标志、交通禁令标志、消防设备。 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需警告人们注意的器件、设备或环境涂以黄色标记。如警告标志、交通警告标志。 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意思。如指令标志必须佩带个人防护用具、交通知识标志等。 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可以通行或安全情况涂以绿色标记。如表示通行,机器,启动按钮,安全信号旗等。 二、安全标志的含义及用途。 禁止标志的含义是禁止人们不安全行为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为带斜杠的圆形框。圆环和斜杠为红色,图形符号为黑色。衬底为白色。

警告标志的含义是提醒人们对周围环境引起注意,以避免可能发生危险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是正三角形边框。三角形边框及图形为黑色,衬底为黄色。 指令标志的含义是强制人们必须做出某种动作或采用防范做事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形式是圆形边框。图形符号为白色,衬底为蓝色。 提示标志的含义是向人们提供某种信息的图形标志。其基本型式是正方形边框。图形符号为白色,衬底为绿色。 五想五不干行为安全观察 一、五想五不干行为安全观察系统含义 海油发展五想五不干行为安全观察系统是通过以下要素所建立的安全管理工具: 依据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HSE理念; 以“五想五不干”行为安全准则为背景; 以行为安全观察为手段; 以塑造员工五想五不干安全行为准则为目标。 适合于各种风险、不同作业类型,有效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安全管理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