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词语辨析
- 格式:pptx
- 大小:48.39 MB
- 文档页数:123
高考语文词语辨析和方法介绍对于高考中经常考的,又难以辨析的词语,学会说呢过需要多加以了解,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词语辨析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语文词语辨析(一)棘手/辣手【棘手】是指事情难办。
【辣手】指手段厉害毒辣。
【例句】(1)碰到这么棘手的问题, 他实在是束手无策了。
(2)这个人怎么对朋友都这么辣手。
骄纵/娇纵【骄纵】指骄傲放纵,形容词。
【娇纵】(对小孩、晚辈)娇养放纵,动词。
【例句】(1)从小父母溺爱他,娇纵他,使他养成了好吃懒做,骄纵任性的恶习,以致他目无法纪,走上了犯罪道路。
娇气/骄气【娇气】指意志薄弱,不能吃苦。
可作形容词和名词使用。
【骄气】指骄傲自满的作风,名词。
【例句】(1)这孩子一点苦都吃不了,太娇气。
(2)这个同学太骄气,老是自以为是。
矫正/校正/校准【矫正】指改正;纠正。
如“矫正发音”。
【校正】指校对订正。
如“校正错字”。
【校准】指校对机器、仪器等使准确。
【例句】(1)在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中,责任编辑审阅原稿,修改文句,校正错字,化了很多心血。
(2)为了不让顾客吃亏,这家商店规定每天营业前营业员必须校准计量器具。
(3)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教师一次一次地示范朗读,一个一个地矫正发音。
接受/接收【接受】表示采纳承受的意思,“接受”的对象多指抽象事物。
【接收】表示接纳、收受的意思,一般多指人或具体事物。
【例句】(1)他们年轻,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
(2)这座矿山刚接收过来时,破烂不堪。
截止/截至【截止】是指活动到一定期限停止,不再进行了,不能带宾语。
【截至】即“截止到”,可能还要延续下去。
后面能带宾语。
【例句】(1)截至本月底,报名人数已超过三百人。
(2)报名日期在上月底已经截止。
界限/界线【界限】是不同事物的分界,也指尽头、限度,多指抽象事物。
【界线】指两个地区的分界线,也指不同事物的分界,多指具体事物。
【例句】(1)那条白线就是球场的界线。
(2)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限, 有时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分得清的。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15:词语辨析与语言技巧语文是人类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它既是一种交际工具,也是一种文化载体。
在现代社会,语文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因为语文涉及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文本和信息,而高考语文作为学生普及和提高语文素养的关键阶段,更是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通过复习来查漏补缺。
本次教案的主要内容是词语辨析与语言技巧,这是高考语文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考点,它涉及到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功底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词语辨析和语言技巧在高考语文中的作用、复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词语辨析1. 词语辨析在高考语文中的作用在高考语文中,词语辨析是考查学生词汇量和理解能力的重要手段。
很多高考题目都涉及到词语辨析,例如:选用恰当的近义词或同义词来替换原文中的某个词,或者是识别某个词的意思和用法等。
词语辨析是考生成功完成高考语文的重要因素之一。
2. 词语辨析的复习方法(1)扩大词汇量:词汇量是进行词语辨析的基础,扩大词汇量是非常必要的。
学生可以通过背诵、阅读、听力等方式来扩充自己的词汇量。
(2)理解词义:在学习词语时,要注重理解词义,熟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在阅读和写作中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区分近义词:多加练习,逐渐掌握近义词之间的区别,辨认它们在语境中的使用。
这样能够避免在选词时出错,保证选用正确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3. 词语辨析的注意事项(1)注意词语语境: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意思。
在进行词语辨析时,要注意考虑上下文的语境,这有助于对词语的意思进行更加准确的理解。
(2)注意同义词的差异:在处理同义词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差异。
有些同义词虽然在表达上存在类似之处,但在语境中的使用是有差异的,这可能会给同学们带来困惑。
二、语言技巧1. 语言技巧在高考语文中的作用语言技巧是高考语文中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它主要考查学生在写作中是否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和表达思想的技巧。
学生只有掌握了语言技巧,才能在高考语文中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
高考语文必备:词语辨析100组【包含】里面含有(多用于抽象事物):这一成果包含着许多人的心血。
【包涵】客套话,表示请求原谅:招待不周,请诸位多多包涵!【暴发】①突然而猛然的发生:暴发传染病。
②突然发财或得势:暴发户。
【爆发】①火山内的岩浆、气体等突然猛烈冲出地表,向四外喷溢:火山爆发。
②突然而猛烈地发生、发作:爆发革命。
用法提示:“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
【必须】一定要;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冬泳之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
【必需】一定得有;不可缺少:阳光为庄稼生长所必需。
用法提示:“必须”是副词,强调某种事情一定得这样做;“必需”是动词,强调某种事物特别需要。
【标明】用文字或符号标记出来,让人知道:标明价格。
【表明】标示清楚;明白地表示:表明立场。
【本义】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本”的本义是指草木的根或茎干。
【本意】原来的想法或打算:我本意是为他好,没想到他竟误会了。
【不齿】不与并列;不视为同类。
表示极端瞧不起:为人所不齿。
【不耻】指不以……为耻:不耻下问。
【长年】①整年:从年初到岁尾,他们长年坚守在边防哨卡上。
②多年;长期:长年在外打工。
【常年】①一般的年份:今年的产量比常年多。
②一年到头;每年:守岛的官兵常年以岛为家。
用法提示:“常年”表示年年;“长年”表示相对的时间段长。
【成规】现成的或沿袭下来的规章制度、规矩或办法:有成规可依。
【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规矩或办法:打破陈规。
用法提示:“成规”是过去通行,现在仍使用的规章制度,中性词;“陈规”是旧的、过时的规章制度,贬义词。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故意改动或曲解(理论、政策等):篡改历史。
【窜改】改动文字(多用于贬义):这份文件是经人窜改过的。
用法提示:“篡改”的对象多是理论、政策、主张等重大的、抽象的事物,语意较重;“窜改”的对象多是文章、古籍、成语等具体的语言文字上的改动,语意较轻。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讲义:词语辨析第一大技巧:辨别词义的轻重考生应辨别词语的轻重程度来适应语义和语境。
近义词虽然表达的意思是相近的,但在表现事物的某种特征或程度上,往往有轻重之别。
我们辨析时就要注意区别。
例如:“损坏”“毁坏”“破坏”其表现的程度就层层升级,依次加重。
再如:“陌生”与“生疏”,两个词都有“不熟悉”的意思。
但“陌生”表示对一个人或事物因初次接触而不熟悉;“生疏”则可表示对一个人或事物以前熟悉或曾经有过接触,因相隔时间长变得不熟悉了,或者因接触时间不长次数不多所以不熟悉。
第二大技巧:限定词义的范围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围却有大有小,这种分别也是辨析近义词的一个标准。
例如:“边疆”“边境”“边界”范围是越来越小。
“边疆”指远离中心的地方,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大,同时这个概念比较抽象;“边境”指靠近国界的地方,范围较小,同时这个概念比较具体。
“边界”仅指一条界限,范围最小。
再如:“年纪”与“年龄”。
“年纪”专指人的年龄,词义范围小,“年龄”指人或动物植物已生存的年数,词义范围大。
如:(1)校园里的两棵银杏树,看上去它们的年龄足有千年。
(2)你这把年纪还带头干活,我们这些年青人哪敢怠慢?这里的例(1)的“年龄”就不能换成“年纪”。
第三大技巧:揣摩词义侧重有些近义词虽指意义相似,但由于词素构成不同往往所指的侧重点不同,使用就有所不同。
例如:“景色”与“景点”,“景色”侧重指景象、情景。
“景点”侧重指景物的地点。
再如:“诡辩”与“狡辩”都指无理强辩,但“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诡辩”就是用欺诈的手段,奇怪的言辞,似是而非的论证来为自己的谬论辩护。
“狡辩”着重在“狡”,即不老实,耍花招,“狡辩”是歪曲事实,狡猾的为自己的错误言行辩解。
第四大技巧:分清词性和语法功能近义词一般词性相同,但也有词性不同或不完全相同的。
例如“诞生”与“诞辰”,前者为动词,后者为名词,词性不同,用法自然就不同了。
词语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辨析与运用一、学习目标1、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含义(重点)2、辨析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难点)辨析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多个义项不平等,最常用最基本的是基本义基本义推演发展产生的叫引申义用基本义来比喻事物的叫比喻义二、词语含义及用法维度概念举例词的本意词的最初的、最基本的意义。
(1)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这里的水很深。
这条巷子很深。
(2)"实":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
这是一个实心球。
冬天河水已经冻实了词的引申义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而产生的后起义深的本义为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1)这篇文章很深,初中学生读不懂。
"深":深奥(2)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深":深入。
(3)深谋远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深":深刻。
(4)他们两人交情很深,无所不谈。
"深":(感情)厚(关系)密切(5)夜已经很深了。
"深":距离开始的时间很久。
词的比喻义用一个词的本义比喻另一事物而产生的新的比较固定的意义。
(1)“风浪”的本义为:水面上的风和波浪。
比喻义为:比喻艰险的遭遇。
如:他是个久经风浪的人,面对着邪恶势力,毫不畏惧,顽强地斗争。
(2)“烽火”本义为: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
比喻义为:比喻战火或战争。
如:抗日战争的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3)“传声筒”本义为:话筒。
比喻义为:比喻照着人家的话说,自己毫无主见的人。
如:他不过是个传声筒,制造谣言的不是他。
怎样确定词的本义(1)分析字形例如:“诛”字从言,朱声,字义与言语行为有关。
“诛”有诛杀、谴责、责求等意义。
根据字形,可确定谴责为本义,其余是引申义。
(2)引证文献用例探求词的本义,更重要的是看文献语言是怎样使用这个词的。
字形只是词的书写符号,它不能脱离语言而直接表达词义。
只有在组词成句的具体语言中,词义才能显示出来。
高考词语辨析高考词语辨析实词(按词头字音序排列)1.保障/保证保障”强调保护生命、财产、权力,使其不受侵犯和破坏。
“保证”指担保,确保既定的要求标准,不打折扣。
2.包含/饱含包含”是事物本身所含有的意思。
“饱含”是充满的意思。
3.必须/必需必须”副词,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一定要。
在句子中作状语。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不可少。
在句子中可作谓语中心语、定语。
4.暴发/爆发暴发”是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可引申为发财得势之意,多含贬义。
“爆发”本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如火山爆发,可引申为力量、情绪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爆发”可以带宾语。
5.摈弃/抛弃摈弃”有抛弃意,但多用于抽象。
“抛弃”多用于具体。
6.波及/涉及波及”强调影响到,“涉及”强调关联到。
7.不止/不只不止”是超出一定数量或范围,动词。
“不只”是不但的意思,属连词,用在递进关系得复句中。
8.不齿/不耻不齿”指不与同列(表示鄙视),如“人所不齿”。
“不耻”指不以之为羞耻。
如“不耻下问”。
9.不及/不如梅花三弄》不及《春江花月夜》幽雅动人。
③在会议上,代表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辩。
辨析】“分辨”指分清事物的好坏、真假等,作动词使用。
“分辩”指为自己的言行辩解,作动词使用。
“争辩”指双方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进行的争论,作动词使用。
三个词语都有明确的对立关系,但语意略有不同。
你如果知道自己错了,就应该及时承认,不要再找借口为自己辩解了。
分辨”表示区别、辨别的意思,是动词,可带宾语,多用于区分人或事物。
“分辩”是用语言辩驳,是动词,不带宾语,多用于争辩是非曲直。
“争辩”指争论、辩论的意思。
在这里,罪犯被培养成了认罪服法、遵守监规、文明礼貌的守法群体。
公审大会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已于当日伏法。
一部分中年人生活负担很重,除了抚养子女,还要扶养老人。
扶养”是用财物养活的意思,多用于晚辈对长辈,也可以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对平辈。
“抚养”是用精神或行为爱护并教养的意思,只能用于长辈对晚辈,与“赡养”的适用范围相反。
辨析词语的几种基本方法词语辨析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也是一个难点。
它涉及的范围很广、数量较大,首先需要辨别词语的确切含义,把握其使用对象与范围、情感色彩、固定搭配、语法功能等。
下面就针对这些方面作以具体的阐释。
1.辨析词语的确切含义有些词语表面看起来意思比较接近,但其所表达的内容常有细微的差别,因此一定要准确理解词语的确切含义,比较其异同,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例如:“我国大型深水港——山东石臼港的建设进展顺利,截至(截止)九月中旬,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我们知道“至”与“止”是应用于不同的语境中的,“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它与“已完成年施工计划的90%”语境不符;“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具体时候,与建设尚未最后完工的语境相符。
2.辨析词义的轻重有些词语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但在表现程度上却有轻重、深浅的不同。
例如“损坏”“毁坏”“破坏”都表示因某一动作行为而造成伤害,但“损坏”的语意要轻、程度要小,而“毁坏”“破坏”则层层升级,程度加重。
“他损坏了公物”“他毁坏了公物”“他破坏了公物”在程度上有明显的区别。
再如,“他门门功课在班里名列前茅,还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这句中“造诣”一词使用不当,显然“造诣”在这里词义太重了。
3.辨析词语的适用对象和范围词语的适应对象和范围往往有一定的限制,在运用中要特别注意。
如“爱戴”用于对上,如“XXX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爱护”用于对下,如“老师爱护学生”。
又如“边疆”和“边境”,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而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所指范围较小。
4.辨析词语的不同搭配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一般有比较固定的搭配,不能混用。
如“交换”用于具体的、范围小的事物,如“交换礼物或意见”,“交流”用于抽象的、范围较大的事物,如“交流思想或经验”。
再如“充足”“充分”“充沛”都有“足够”的意思,但一般来讲,“充足”多与自然界或物质方面的比较具体的东西搭配,如“阳光充足”“水源充足”,“充分”多与比较抽象的事物搭配,如“条件充分”“理由充分”,“充沛”多与表示精神方面的抽象概念搭配,如“精神充沛”“体力充沛”。
高考语文词语辨析A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2、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
“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
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3、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4、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B1、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8、变换、变幻:前者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
后者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9、把戏、伎俩: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
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10、颁布、公布:前者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
后者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11、抱怨、报怨: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12、辨(辩)正、辨(辩)证:“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析考证。
13、摈弃、摒弃: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
高考英语高频词语辨析1.after, in这两个介词都可以表示“……(时间)以后”的意思。
after以过去为起点,表示过去一段时间之后,常用于过去时态的句子中。
如:She went after three days.她是三天以后走的。
in 以现在为起点,表将来一段时间以后,常用于将来时态的句子中。
如:She will go in three days.她三天以后要走。
2.how long, how often, how soonhow long指多长时间,主要用来对一段时间(如three days, four weeks 等)提问。
如:How long ago was it? 这是多久前的事了?how often指每隔多久,主要用来对频率副词或状语(如once a week等)提问。
如:—How often does he come here? —Once a month.他(每隔)多久来一次?每月一次?how soon指再过多久,主要用来对表示将来的一段时间(in an hour, in two weeks 等)提问。
如:How soon can you come? 你多快能赶来?3.few, a few, little, a little, several, somefew和little的意思是否定的,表示“很少”或“几乎没有”;而a few和a little的意思是肯定的,表示“有一些,有一点儿”。
few 和a few修饰可数名词;little 和 a little 修饰不可数名词。
several用于修饰可数名词,语意比a few和some更肯定,含有“好几个”的意思。
some可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修饰不可数名词,从数量上说,它有时相当于a few 或 a little,有时指更多一些的数量。
4.the other, anotherthe other 指两个人或事物中的“另一个”,表示特指。
高考语文词语辨析
以下是 6 条关于高考语文词语辨析的内容:
1. 哎呀呀,你知道“截止”和“截至”的区别吗?就像跑步比赛,“截止”是到某个点就停下,不能再往前了,比如“报名截止到今天”;而“截至”则是统计到某个时间点的情况,好比“截至目前,已经有很多人报名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2. 嘿,“必须”和“必需”可不一样哟!“必须”就像是老师的严格要求,是一定要做到的,比如“你必须认真学习”;“必需”则是像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东西,像“生活必需物资”。
这两者不是很有趣吗?
3. 哇塞,“启事”和“启示”,这俩可别弄混啦!“启事”是个公开的说明,像“征婚启事”;可“启示”更像是给你的一个智慧小火花,例如“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是不是有点像白天和夜晚呀,完全不同呢!
4. 喂喂喂,“年轻”和“年青”也有细微差别呢!“年轻”范围更广呀,可以说心态年轻啥的,“他看起来很年轻”;“年青”则更强调年龄小呢,像“年青人有朝气”。
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呀?
5. 哈哈,“反应”和“反映”你分得清不?“反应”就像是你的身体对刺激的回应,比如“他的反应很快”;“反映”则是把情况表现出来,像“群众反映了一些问题”。
这就像是不同的信号,一个对内,一个对外呢!
6. 哎哟,“推脱”和“推托”可别弄错啦!“推脱”就是不想承担责任,比如“他总是推脱任务”;“推托”则可能是找理由拒绝,像“他以有事为借口推托了邀请”。
这俩就像两个调皮的家伙,总是让我们费心思去区分!
我觉得吧,搞清楚这些词语的区别真是太重要了,不然在高考语文中很容易丢分呢!我们可要认真对待呀!。
语文高考词语辨析知识点大全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高考中,语文试卷的词语辨析题也是一个重要考点。
下面,我们将整理一份语文高考词语辨析知识点大全,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一、常见动词辨析1. 看、瞧、望这三个词的共同点是指用眼睛观察,但在使用上有一些区别。
看是最常见的词,指用眼睛看,注意力集中在所看的对象上;瞧多用于方言和口语中,语气较为轻松;望表示目光远大,用眼睛观察远方。
2. 吃、喝、饮吃是指进食,一般指固体食物;喝指饮用液体食物;饮一般指喝酒或喝流质食物。
3. 穿、戴、戴上、带、带上穿指把衣服穿在身上;戴指戴在头上或戴在指上;戴上和带上都表示把东西戴在身上,但使用时需要注意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带是指携带某物;带上指在身上携带某物。
二、形容词与副词辨析1. 高、高大、矮、矮小高表示高度大;高大指既高又大;矮表示高度小;矮小指既矮又小。
2. 冷、凉、凉爽、寒冷冷是一般的寒冷;凉是稍微的冷;凉爽指稍凉,但很舒适;寒冷指非常冷。
3. 打、抢、击、敲打是一般用来表示动作的;抢指快速用力地拿取或夺取;击是用力打击;敲表示有规则地轻敲。
三、名词辨析1. 银行、银楼、银社、银座银行是指金融机构;银楼是指珠宝、金银等贵重物品的交易场所;银社是指古代的钱庄,专营兑换货币;银座是指亚洲一些大型购物中心。
2. 学校、大学、学院、学府学校泛指一切教育机构;大学指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机构;学院是指大学或大型企业中的某个教学单位;学府是指有名望的学校。
3. 村庄、村落、乡村、农村村庄是农村居民集中居住的地方;村落泛指乡村的聚落;乡村是指相对城市而言的地区;农村指农田集中的地区。
四、动词与介词辨析1. 喜欢、爱好喜欢是指对某事物有好感,但不深入;爱好是对某方面有较深兴趣,有一定程度的投入。
2. 担心、忧虑、忧愁担心是对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情况感到忧虑;忧虑是对不确定的情况、困难的处境感到焦虑;忧愁则强调内心的沉重。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语用新题型——词义辨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考语文考试也在不断优化和更新。
作为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词义辨析在2023届高考中被纳入了新的题型。
本文将探讨这一新题型的特点、考察内容以及备考技巧,帮助考生准确理解和掌握词义辨析的要点,为顺利应对2023届高考语文考试做好准备。
一、新题型特点2023年高考语文考试新增的词义辨析题型,主要涵盖词的义项辨析、近义词辨析、词语搭配辨析等内容。
与传统的词义选择题相比,新题型注重考察考生对词语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强调考生对词汇的综合运用,以及在阅读理解中准确把握词义的能力。
二、考察内容1. 义项辨析义项辨析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和词语特点,正确选择符合语境的义项。
例如,根据句子的意思、词性和搭配情况,辨析出“敏锐”在某个句子中的特定含义。
2. 近义词辨析近义词辨析考察考生对词义的微妙差别的把握和运用能力。
考生需要注意词义的细微差别,如“优雅”和“典雅”之间的区别。
3. 词语搭配辨析词语搭配辨析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和常规搭配的习惯,正确选择合适的词语。
例如,辨析出“经验”和“经历”在某个句子中的搭配情况。
三、备考技巧1. 多读多练备考词义辨析题型,要注意拓宽词汇量,提高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多读多练,通过大量阅读文学作品、报刊杂志等,积累并理解不同词义的用法。
2. 分析上下文词义辨析题往往依托于具体的语境,因此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提升理解上下文的能力。
通过分析句子、段落的结构、逻辑,掌握上下文信息,准确判断词义的使用方式。
3. 注重词语搭配备考中需要注意各个词语的常见搭配,了解它们在不同搭配中的用法和含义,避免在词义辨析题中出现搭配错误。
4. 借助工具辅助在备考过程中,可以借助工具辅助记忆和辨析。
例如,使用词典、词汇学习APP等工具,查找词义,了解词汇的各个义项以及常见的搭配。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中,词义辨析作为一种新的题型,对考生的词汇量、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able 用法:be able to doNote: 反义词unable 表示不能,而disabled 表示残疾的。
表示残疾的。
be able to do 可以表示经过艰难困苦才能做到的事。
可以表示经过艰难困苦才能做到的事。
2.abroad 用法:表示到(在)国外,是一个副词,前面不加介词。
用法:表示到(在)国外,是一个副词,前面不加介词。
Note: 可以说from abroad, 表示从国外回来。
表示从国外回来。
3.admit 用法:表示承认的时候后面要加上动名词形式。
用法:表示承认的时候后面要加上动名词形式。
Note: 表示允许进入的时候与介词to 搭配。
搭配。
4.advise 用法:advise sb. to do; advise doingNote: 后面的宾语从句要用虚拟语气。
即:advise that sb. (should) do的形式。
的形式。
5.afford 用法:通常与动词不定式搭配使用。
用法:通常与动词不定式搭配使用。
Note: 前面需要有be able to 或can 等词。
等词。
6.after 用法:表示在时间、空间之后;be after 表示追寻。
表示追寻。
Note: 用在将来时的时候后面接一时间点,而in 接一个时间段,如:after 3 o’clock; in 3 days.7.agree 用法:与介词on, to, with 及动词不定式搭配。
及动词不定式搭配。
Note: agree on 表示达成一致;agree to 表示批准;agree with 表示同意某人说的话。
表示同意某人说的话。
8.alive 用法:表语性形容词,在句中只能作表语,不能作定语。
用法:表语性形容词,在句中只能作表语,不能作定语。
Note: 可以作状语使用,表示活活地,如:bury sb. alive.9.allow 用法:allow doing; allow sb. to doNote: 可以表示允许进入,如:Please allow me in.10.among 用法:用在三者或三者以上的群体中。
A(1)黯淡:色彩暗淡。
黑暗:没有光。
(2)懊悔、忏悔(参考C)。
B(1)暴发:侧重于突发性。
①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暴发户;②突然发作:山洪暴发。
爆发:侧重于猛烈性。
①(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②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爆发战争、火山爆发、爆发革命。
(2)不只:不但、不仅,是用于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不止”没这个用法。
不止:是副词,意思是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应带有表示数量的词:他不止50岁了;类似情况不止发生一次。
两者有时可以换用:班里不只(不止)我会画画,还有好几个同学也画得不错。
(3)板滞:(文章、图画、神情等)呆板:写文章切忌板滞。
呆滞:迟钝;不活动:两眼呆滞无神。
(4)抱怨:心中不满,数说别人的不对;埋怨:做错事只能怪自己,不能抱怨别人。
报怨:对所怨恨的人作出反应:以德报怨。
(5)不可思议: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
不可理喻:指不能用道理来使某人明白,形容态度蛮横,不讲道理。
(6)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少的。
强调“需要”。
(7)保障:保护生命、财产和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
保证:①担保做到;②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
(8)包容:宽容、容纳,意思是原谅或者是收纳在里面。
包孕:包含、蕴含。
(9)不仅仅是/还是、既是/又是(参考J)。
(10)不是……而是……、又是……又是(参考Y)。
(11)必然:指的是客观规律或客观必然性。
必定:表示主观判断、主观态度。
必要:必需的,必不可少的。
(12)鞭策:鞭打,用策赶马。
比喻严格督促使进步。
鞭笞:用鞭子或板子打。
笞,(书)用鞭杖或竹板子打。
鞭挞:鞭打,比喻抨击。
(13)颁布:公布(法令、条例等)。
颁发:①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②授予(勋章、奖状等)。
颁行:颁布施行。
公布:(政府机关的法律、命令、文告,团体的通知事项)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
(14)斑斓:(书)灿烂多彩。
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花花搭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