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用词语辨析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30
高考语文词语辨析和方法介绍对于高考中经常考的,又难以辨析的词语,学会说呢过需要多加以了解,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高考语文词语辨析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语文词语辨析(一)棘手/辣手【棘手】是指事情难办。
【辣手】指手段厉害毒辣。
【例句】(1)碰到这么棘手的问题, 他实在是束手无策了。
(2)这个人怎么对朋友都这么辣手。
骄纵/娇纵【骄纵】指骄傲放纵,形容词。
【娇纵】(对小孩、晚辈)娇养放纵,动词。
【例句】(1)从小父母溺爱他,娇纵他,使他养成了好吃懒做,骄纵任性的恶习,以致他目无法纪,走上了犯罪道路。
娇气/骄气【娇气】指意志薄弱,不能吃苦。
可作形容词和名词使用。
【骄气】指骄傲自满的作风,名词。
【例句】(1)这孩子一点苦都吃不了,太娇气。
(2)这个同学太骄气,老是自以为是。
矫正/校正/校准【矫正】指改正;纠正。
如“矫正发音”。
【校正】指校对订正。
如“校正错字”。
【校准】指校对机器、仪器等使准确。
【例句】(1)在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中,责任编辑审阅原稿,修改文句,校正错字,化了很多心血。
(2)为了不让顾客吃亏,这家商店规定每天营业前营业员必须校准计量器具。
(3)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教师一次一次地示范朗读,一个一个地矫正发音。
接受/接收【接受】表示采纳承受的意思,“接受”的对象多指抽象事物。
【接收】表示接纳、收受的意思,一般多指人或具体事物。
【例句】(1)他们年轻,精力充沛,接受新事物快。
(2)这座矿山刚接收过来时,破烂不堪。
截止/截至【截止】是指活动到一定期限停止,不再进行了,不能带宾语。
【截至】即“截止到”,可能还要延续下去。
后面能带宾语。
【例句】(1)截至本月底,报名人数已超过三百人。
(2)报名日期在上月底已经截止。
界限/界线【界限】是不同事物的分界,也指尽头、限度,多指抽象事物。
【界线】指两个地区的分界线,也指不同事物的分界,多指具体事物。
【例句】(1)那条白线就是球场的界线。
(2)正确与错误之间的界限, 有时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分得清的。
高考词语辨析常见考点1.不必/未必词形相近,词义完全不同。
“未必”是“必定”的否定,意思是不一定。
“不必”是“必须”的否定,意思是不需要、用不着。
他未必去(他不一定去)。
∥他不必去(他用不着去)。
2.除非/只有(1)“只有”从正面提出某个唯一的条件;“除非”从反面强调不能缺少某个唯一的条件,语气更重。
(2)“除非”可以用在“是……”前;“只有”不能。
例如:除非是你才那样想。
∥只有你才那样想。
(3)“除非……才……”,也可以说“除非……不……”;“只有……才……”,不能说成“只有……不……”。
3.跟/同/和/与(1)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中现在倾向于用“同”。
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较少用“跟”,用“同”则更少。
(2)“与”多用于书面语,尤其多用在书名、标题中。
4.固然/虽然(1)“固然”侧重于确认某种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转折。
(2)“虽然”用在主语前或后,比较自由,“固然”则很少用于主语前。
5.对/对于/关于(1)表示对待,“对于”的用法大致同“对”。
用“对于”的句子都能换成“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用“对于”。
①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
如:大家对我很热情。
②“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的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
如:对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感兴趣。
∥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安排的。
(2)“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
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
如:关于这个问题,我直接跟老王联系。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采取积极的态度。
若两种意思都有,“关于”“对于”都可以用。
如:关于(对于)节约用电的建议,大家都很赞成。
“关于”用作状语,只用在主语前。
“对于”用作状语,用在主语前后均可。
6.还/又两者都可以表示动作再一次出现,但“还”主要表示未实现的动作,“又”主要表示已实现的动作。
如:他昨天来过,明天还来。
∥他昨天来过,今天又来了。
7.即使/尽管/虽然(1)“即使”后面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虽然”后面表示一种事实。
高考语文必备:词语辨析100组【包含】里面含有(多用于抽象事物):这一成果包含着许多人的心血。
【包涵】客套话,表示请求原谅:招待不周,请诸位多多包涵!【暴发】①突然而猛然的发生:暴发传染病。
②突然发财或得势:暴发户。
【爆发】①火山内的岩浆、气体等突然猛烈冲出地表,向四外喷溢:火山爆发。
②突然而猛烈地发生、发作:爆发革命。
用法提示:“暴发”侧重于突发性,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侧重于猛烈性,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
【必须】一定要;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冬泳之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
【必需】一定得有;不可缺少:阳光为庄稼生长所必需。
用法提示:“必须”是副词,强调某种事情一定得这样做;“必需”是动词,强调某种事物特别需要。
【标明】用文字或符号标记出来,让人知道:标明价格。
【表明】标示清楚;明白地表示:表明立场。
【本义】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本”的本义是指草木的根或茎干。
【本意】原来的想法或打算:我本意是为他好,没想到他竟误会了。
【不齿】不与并列;不视为同类。
表示极端瞧不起:为人所不齿。
【不耻】指不以……为耻:不耻下问。
【长年】①整年:从年初到岁尾,他们长年坚守在边防哨卡上。
②多年;长期:长年在外打工。
【常年】①一般的年份:今年的产量比常年多。
②一年到头;每年:守岛的官兵常年以岛为家。
用法提示:“常年”表示年年;“长年”表示相对的时间段长。
【成规】现成的或沿袭下来的规章制度、规矩或办法:有成规可依。
【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规矩或办法:打破陈规。
用法提示:“成规”是过去通行,现在仍使用的规章制度,中性词;“陈规”是旧的、过时的规章制度,贬义词。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故意改动或曲解(理论、政策等):篡改历史。
【窜改】改动文字(多用于贬义):这份文件是经人窜改过的。
用法提示:“篡改”的对象多是理论、政策、主张等重大的、抽象的事物,语意较重;“窜改”的对象多是文章、古籍、成语等具体的语言文字上的改动,语意较轻。
常有易混近义成语辨析1 安分守已循规蹈距: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
异:前者侧重于守安分,不胡来;后者偏重在拘守成规,不敢变易。
2、安之若素随遇而安:都表示对任何遭受都不在乎的意思。
异:前者多指处于窘境,还能跟平时同样;后者重申能适应任何环境。
( 素:平常,平时)3、循规蹈矩顺序渐进:都有按照必定的程序的意思。
异:前者重申按必定步骤和规矩;后者重申渐渐深入或提升。
( 部、班:门类,序次;就:依照.)4、旁敲侧击旁敲侧击:都比喻暗中诋毁、攻击或诬陷他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异:前者使用的手段包含语言、行动,程度比“旁敲侧击”重;后者手段不过语言,并有隐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
5、左右逢源八面玲珑:都有对各方面对付得很周祥的意思,有时能够通用.异:前者多含贬义,侧重于做事手段圆滑;后者是中性词,侧重于对付得十分周祥。
6、翻山越岭露宿风餐翻山越岭:都有旅途辛苦之意. 异:前者重在远行艰辛;“风尘仆仆”重在长途奔走繁忙;后者重在重申野外食宿困难. 。
7、言听计从俯首贴耳: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
异:前者含有因为感情深而表现出来的服从;后者有贬义,多用于下级对上司。
8、平分秋色不相上下:都有相互同样、不分上下之意。
异:前者多带贬义;后者侧重力量相当。
9、功亏一篑浅尝辄止:都有半途停止之意。
异:前者侧重在“半”,半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侧重在浅,不深入( 辄:就.)10、固步自封不肯接受新事物;抱残守缺故步自封 :都有因循保守的意思。
异:“固步自封”侧重在“抱残守缺”侧重在不求进取;“故步自封”侧重在按老例子做事。
11、舍本逐末因小失大:都有主次关系办理不妥的意思。
异:前者重申把主次关系颠倒;后者重申扔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12、俯拾皆是俯拾皆是:这两个成语都表示同样的事物好多,各处都是。
异:“比比皆是”重视表示多得很,各处都是;“俯拾皆是”重视表示简单获得;“俯拾皆是”的对象能够是物,也能够是人;“俯拾皆是”的对象只好是物.13、别出心裁自成一家: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独出心裁的意思。
高考成语辨析及造句第一类:望文生义1.明日黄花:黄花开得最好的时候是九月初九,而明日是指九月初十,所以明日黄花表示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
例:想先请您尽快批阅拙作,恐怕稽留时间过久,将成明日黄花,因此急急付邮。
2.火中取栗:比喻被别人利用去干冒险的事,付出了代价而得不到好处。
例:我们目前自顾不暇,郑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
我们不能为别人火中取栗。
3.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例:喜讯传来,首都北京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
4.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例: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思想深刻,都属于不刊之论。
5.不为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责罚要适可而止。
例:我也不为已甚,宽恕他过去的无礼。
6.望洋兴叹: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例:作为大运会指定的移动通信惟一营运商,移动公司终于如愿以偿--"独吞"大运会短信之利,而无缘介入的联通恐怕只能望洋兴叹了。
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例:他的做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其实投机取巧,不足为训。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
例:我们要自力更生,决不低三下四,~。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例:小人得志,一旦升迁,他的狐朋狗友们就弹冠相庆。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例:我的《汉语大词典》被同桌借回家了,久假不归,我该怎么办?11.独步天下:天下没有第二个。
例:意大利石材从独步天下到正在失去的市场份额。
12.盲人瞎马:比喻盲目行动,后果十分危险。
例:只凭空想像,不评估实际情况的做法,无异是盲人瞎马,自讨苦吃。
13.水清无鱼: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例:水清无鱼,要做一个能包容别人的人,你才能有更多的朋友。
14.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谈本题,不拐弯抹角。
高考语文常见的词类辨析中的33道词语是辨析高考语文常年考点,小编当年高考曾被这类题型折磨的遍体鳞伤,很不得把整本新华词典背下来。
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是高考语文常见的词类辨析中的33道,希望能对考生们有帮助。
33道高考语文常见词语辨析保障/保证【保障】强调保护(生命、财产、权力),使不受侵犯和破坏。
【保证】指担保,确保既定的要求标准,不打折扣。
【例句】(1)资本主义的两党制不过是维护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方法,它绝不能保障劳动人民的自由权利。
(2)该校采取各种措施,保证每一个教师有一定的时间进修业务,提高专业水平。
包含/饱含【包含】是事物本身所含有的意思。
【饱含】是充满的意思。
【例句】(1)文章的这一段落包含着好几层意思。
(2)他的胸中饱含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必须/必需【必须】副词,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一定要。
在句子中作状语。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不可少。
在句子中可作谓语中心语、定语。
【例句】(1)他们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四万多元资金,就添置了各种必需的设备,建起了一座小化工厂。
(2)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的任务提到首要地位。
暴发/爆发【暴发】是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可引申为发财得势之意,多含贬义;【暴发】不能带宾语。
“爆发”本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如火山爆发,可引申为力量、情绪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爆发”可以带宾语。
【例句】(1)1919年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
(2)山洪暴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波及/涉及【波及】强调影到;【涉及】强调关联到。
【例句】(1)对伊战争所耗费的大量军费开支必然波及美国经济的发展,继而引起全球经济的震荡。
(2)这起案件涉及好几个人。
不止/不只【不止】是超出一定数量或范围,动词。
【不只】是不但的意思,属连词,用在递进关系得复句中。
【例句】(1)他恐怕不止六十岁了。
(2)水库不只要修,而且一定要修好。
不齿/不耻【不齿】指不与同列(表示鄙视),如“人所不齿”。
高考英语常用词语辨析1.affect, effect两词都有产生影响的意思,两词相应的名词又都是effect, 但两者有细微的差别。
affect作主语的词一般是物,而不是人,指一物对另一物的客观影响。
如:Smoking affects health.吸烟对健康有害。
effect指蓄意的行为(或方法)产生预期效果,目的性明确,意为“产生、招致”。
如: His deeds effected the desired result.他的行为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believe, trustbelieve 意为“相信某人所说的话”;trust 指相信某人的品德、为人、能力等如:I believe you.我相信你所说的话。
I trust you.我信任你。
(I believe in you.)3.can't, mustn'tcan't 用于情态动词表推测,表示“一定不能”;mustn't 意为“一定不要,千万不要”表“禁止”如:The man you saw at the airport cannot be Tom.He is with me now.你在机场见到的那个人一定不是汤姆。
他现在和我在一起。
You mustn't play on the road.It's dangerous.你千万不要在路上玩。
太危险了。
4.famous, well-knownfamous和well-known都意为“著名的,闻名的”,二者可以通用,如:He is famous/well-known for his singing as a singer to people all over the world.但是famous后不可接从句,而well-known可以。
如:It's well-known that China is a developing country.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高考词语辨析高考词语辨析实词(按词头字音序排列)1.保障/保证保障”强调保护生命、财产、权力,使其不受侵犯和破坏。
“保证”指担保,确保既定的要求标准,不打折扣。
2.包含/饱含包含”是事物本身所含有的意思。
“饱含”是充满的意思。
3.必须/必需必须”副词,表示事实上情理上必要;一定要。
在句子中作状语。
“必需”动词,一定要有,不可少。
在句子中可作谓语中心语、定语。
4.暴发/爆发暴发”是突然发作,如山洪暴发,可引申为发财得势之意,多含贬义。
“爆发”本指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如火山爆发,可引申为力量、情绪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爆发”可以带宾语。
5.摈弃/抛弃摈弃”有抛弃意,但多用于抽象。
“抛弃”多用于具体。
6.波及/涉及波及”强调影响到,“涉及”强调关联到。
7.不止/不只不止”是超出一定数量或范围,动词。
“不只”是不但的意思,属连词,用在递进关系得复句中。
8.不齿/不耻不齿”指不与同列(表示鄙视),如“人所不齿”。
“不耻”指不以之为羞耻。
如“不耻下问”。
9.不及/不如梅花三弄》不及《春江花月夜》幽雅动人。
③在会议上,代表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辩。
辨析】“分辨”指分清事物的好坏、真假等,作动词使用。
“分辩”指为自己的言行辩解,作动词使用。
“争辩”指双方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进行的争论,作动词使用。
三个词语都有明确的对立关系,但语意略有不同。
你如果知道自己错了,就应该及时承认,不要再找借口为自己辩解了。
分辨”表示区别、辨别的意思,是动词,可带宾语,多用于区分人或事物。
“分辩”是用语言辩驳,是动词,不带宾语,多用于争辩是非曲直。
“争辩”指争论、辩论的意思。
在这里,罪犯被培养成了认罪服法、遵守监规、文明礼貌的守法群体。
公审大会后,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已于当日伏法。
一部分中年人生活负担很重,除了抚养子女,还要扶养老人。
扶养”是用财物养活的意思,多用于晚辈对长辈,也可以用于长辈对晚辈,平辈对平辈。
“抚养”是用精神或行为爱护并教养的意思,只能用于长辈对晚辈,与“赡养”的适用范围相反。
高考语文常用词语辨析讲解及例题词语辨析是高考语文必考的重要题型,词语辨析练习对于高考语文复习是很重要的,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词语辨析专项练习,请考生认真练习。
高考词语辨析讲解:一、考试说明正确使用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
能否恰当地使用词语,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考试说明》明确规定:“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主要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正确使用常用实词(包括成语)和虚词的能力。
“语言环境”包括语言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
“内部环境”即上下文构成的语意氛围,“外部环境”即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客观因素和使用语言的人的身份、思想、性格、职业、修养、处境、心情等主观因素所构成的使用语言的环境。
任何一个词的使用,都离不开具体的语境,词语的考查重点是常用易混意义的辨析与运用,而不是指词典中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罗列。
当然,词语的语境意义是和它的词典意义紧密联系的,没有词典意义的词语,也就谈不上语境意义,因此,经常查阅词典,搞清楚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是提高词语运用能力的基本措施。
所谓“常用词语”,是指在汉语的交际中经常用到的词语。
至于那些含有封建糟粕,已经失去生命力,或在现代汉语中偶尔用到的词语,高考一般不考。
二、考查方式高考语文试题词语部分,往往实词、虚词、成语各设一道题,足见词语这个知识点在能力型试卷中的重要性。
考查形式多是在动态的语境中考查词语(包括成语)的使用。
从考试能力层级上讲,正确使用词语属于“表达运用”,要求较高。
实词的考查重点是辨析和使用近义词。
高考考查的近义实词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同音近义词。
如“熟悉”和“熟习”,“审定”和“审订”等。
另一种是双音近义词,如“妨碍”和“妨害”,“干涉”和“干预”等。
从近五年高考命题趋向看,近义词的辨析和使用是一个着重点。
有些近义词之间的差别相当细微,这就需要具备相应的辨析能力。
考查的近义词大多以动词为主,也有名词性近义词,如“发源地”与“发祥地”的区别。
(1)二字词语辨析456组(按音序排列)1 [哀怜·爱怜·爱恋]三者读音大致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
“哀怜”指对别人的不幸遭遇表示同情,如“中华民族有哀怜弱者的传统”。
“爱怜”指十分疼爱,多用于子女,如“爱怜子女”。
“爱恋”指热爱而难以分离,多用于男女之间,如“二十多年来,他俩一直相互爱恋着”。
2 [爱护爱惜]爱护有精心保护,不使受到损坏或镀害的意思;爱惜指不浪费,不糟蹋。
前者既可指人,又可指物;后者则仅指物或抽象事物,如“时间”。
3 [安闲安适]安闲重在“闲”——心中无所牵挂;安适重在“适”——舒适,惬意。
4 [安置安顿安排]“安置”重在于“置”,使工作、生活、物品等有适当的位置,或指人或物的处置各得其所,又指安置亲属、行李、灾民等;“安顿”着重在于“顿”,妥当安排使有着落。
“安排”着重于“排”,分轻重缓急,先后主次,有条不紊地处置人或事物,多指人事、任务等的处理。
5 [按语·暗语]相同点:二者都与语言有关。
不同点:“按语”也写作“案语”,指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词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如“这个文段,编者特地加了按语”;“暗语”指彼此约定的秘密话,如“这些话纯是暗语,别人根本听不懂”。
6 [暗淡·黯淡]二者都指不明朗。
不同的是:“暗淡”指光色昏暗,不光明,不鲜艳,如“光线暗淡”;“黯淡”①指心理暗淡,如“心情黯淡”;②同“暗淡”。
7 [翱翔·遨游]二者都与游动有关,但游动的方式有所不同。
“翱翔”指在空中回旋地飞。
“遨游”指漫游,游历。
如“自由翱翔”,“遨游太空”。
8 [懊悔懊恼]懊悔重在“悔”——后悔,更多的是“责己”;懊恼重在“恼”——烦恼,更多的是“怨天尤人”。
B9 [把持操纵]把持是独占、独揽的意思,往往是公开性的活动;操纵是支配、控制的意思,多是幕后行为。
10 [颁布颁发]“颁布”侧重于公布,对象往往是法令、条例等;“颁发”侧重于授予、发出,对象常是奖品或命令、指示等。
高考语文词语辨析A1、黯然、暗然、岸然:“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2、安详、慈祥、祥和:“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
“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
“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祥和”指气氛而言。
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3、安静、宁静: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
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
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4、安置、安排: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
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B1、必须、必需:都含有“必要”的意思。
“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
(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
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
“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
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8、变换、变幻:前者指事物的一种形式和内容转换成另一种。
后者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概括性事物)。
9、把戏、伎俩: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
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10、颁布、公布:前者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
后者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11、抱怨、报怨: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12、辨(辩)正、辨(辩)证:“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析考证。
13、摈弃、摒弃: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
高考语文词语辨析
以下是 6 条关于高考语文词语辨析的内容:
1. 哎呀呀,你知道“截止”和“截至”的区别吗?就像跑步比赛,“截止”是到某个点就停下,不能再往前了,比如“报名截止到今天”;而“截至”则是统计到某个时间点的情况,好比“截至目前,已经有很多人报名了”!你说神奇不神奇?
2. 嘿,“必须”和“必需”可不一样哟!“必须”就像是老师的严格要求,是一定要做到的,比如“你必须认真学习”;“必需”则是像我们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东西,像“生活必需物资”。
这两者不是很有趣吗?
3. 哇塞,“启事”和“启示”,这俩可别弄混啦!“启事”是个公开的说明,像“征婚启事”;可“启示”更像是给你的一个智慧小火花,例如“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是不是有点像白天和夜晚呀,完全不同呢!
4. 喂喂喂,“年轻”和“年青”也有细微差别呢!“年轻”范围更广呀,可以说心态年轻啥的,“他看起来很年轻”;“年青”则更强调年龄小呢,像“年青人有朝气”。
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呀?
5. 哈哈,“反应”和“反映”你分得清不?“反应”就像是你的身体对刺激的回应,比如“他的反应很快”;“反映”则是把情况表现出来,像“群众反映了一些问题”。
这就像是不同的信号,一个对内,一个对外呢!
6. 哎哟,“推脱”和“推托”可别弄错啦!“推脱”就是不想承担责任,比如“他总是推脱任务”;“推托”则可能是找理由拒绝,像“他以有事为借口推托了邀请”。
这俩就像两个调皮的家伙,总是让我们费心思去区分!
我觉得吧,搞清楚这些词语的区别真是太重要了,不然在高考语文中很容易丢分呢!我们可要认真对待呀!。
实行:用行动来实现。
施行: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刻起发生效力。
(或施行手术。
)卸妆:妇女除去身上的装饰。
卸装:演员除去化妆时穿戴涂抹的东西。
钟情:感情专注。
衷情:内心的感情。
督促:监督催促。
敦促:恳切的催促。
纠葛:纠纷,纠缠不清的事情。
瓜葛:两件事情互相牵连的关系。
流传:留下来或传播开。
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解释:分析阐明。
说明含义、原因、理由等。
诠释:说明、解释。
刊误:消除、修改。
勘误:作者或编者更改书刊中文字上的错误。
废止:指取消、不再行使法令、制度等。
废置:把认为没有用的东西放置在一边。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历史、理论、政策等。
窜改:对文本、文件、成语、古籍等的改动。
萧萧:风声、马嘶声、草木摇落声。
潇潇:风雨急骤或飘落。
过问:有“干预”之意。
问津:探寻渡口,询问道路。
(无“干预”之意)推脱:指推卸(不愿承担的责任)推托:借故拒绝。
干预:过问别人的事。
(有合理的意思)干涉:过问或制止,多只不该管的硬管;关涉、关系。
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之意。
基于:根据,主要表依据。
磋商:反复商量,仔细讨论。
协商:着重指共同正式商讨。
发布:宣布(命令、指示、新闻等)发布战报。
发表:向集体或社会表达意见;在刊物上登载。
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
(引起下文转折,表意更肯定)虽然:用在上半句,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已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策划cèhuà设计规划;密谋计划。
也作“策画”策动cèdòng(1) ∶鞭策驱动(2) ∶谋划鼓动--------------证实zhèngshí证明其确实证明zhèngmíng(1) ∶根据确实的材料判明真实性(2) ∶指证明书、证明信----------------------声明shēngmíng(1) ∶公开表态或说明(2) ∶指声明的文告申明shēnmíng郑重地说明----------关心guānxīn(1) ∶留意,注意(2) ∶关怀,挂念关注guānzhù关心重视--------作客zuòkè(1) ∶寄居异地(2) ∶到别人处做客人(3) ∶拜访,访问做客zuòkè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逐步zhúbù一步步逐渐zhújiàn渐渐;逐步---------简洁jiǎnjié简明扼要简捷jiǎnjié(1) ∶简单明了;直截了当(2) ∶简便----------名声míngshēng(1) ∶一般指普遍被认定的一个人的品德(2) ;某人受到的一般评价(3) ∶声望声名shēngmíng名声;名誉---------富裕fùyù[财物] 充裕丰富富余fùyu足够而有剩余刊误和勘误的区别:【刊误】修改、订正文字上的错误。
“刊误”侧重指改错;“勘误”意思为校正印刷品中的差错,侧重指校(jiào)勘。
躁动和燥动的区别:燥动主要指心情;躁动主要指行为。
驱除和摒除的区别:驱除是指驱逐;排除;摒除是指排除;抛弃。
行为上有所不同。
清除和铲除的区别:清除是指全部去掉;扫除干净;铲除是指根除;彻底消灭。
铲除比清除程度更深。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
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
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
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
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
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
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
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
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
”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
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
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
形容书籍极多。
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句。
原指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也没什么好玩赏的了。
后来用“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此成语易被想当然地误写成“昨日黄花”。
9、深孚众望:孚,使人信服。
意思是深得众人的信赖和尊重。
易误用成“不负众望”。
10、重整旗鼓:指失败后重新集后力量再干。
也可写作“重振旗鼓”。
此词不能用作贬义。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
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随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2、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用贬义。
13、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
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4、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
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高考汉语阅读理解中常考词语辨析1、太、极、很、深太:副词。
表示程度过分。
人太多了,会客室里坐不开极:副词。
表示达到最高程度。
极重要、极少数很:副词。
表示程度相当高。
很快、很喜欢深:副词。
很;十分。
深知、深信2、只是、只好、只要、只管只是:仅仅是;不过是。
我今天进城,只是去看看朋友,没有别的事儿只好:不得不;只得只要:连词。
表示充足的条件(下文常用“就”和“便”呼应)。
只要肯干,就会干出成绩来只管:副词。
只顾3、比例、对比、比较、一般比例:名词,比;比重。
老师和学生的比例已经达到了要求。
对比:动词,(两种事物)相对比较。
古今对比、新旧对比比较:副词,表示具有一定程度。
一般:一样;同样。
一般高4、合理、合适、合算、合格合理:合乎道理或事理。
合理使用合适:符合实际情况或客观要求。
这双鞋你穿着正合适。
合算:所费人力物力较少而收效较大。
适于种花生的地用来种棉花当然不合算。
合格:符合标准。
质量合格5、增多、增强、增长、增进增多:数量比原来增加。
轻工业产品日益增多增强:增进;加强。
增强体质增长:增加;提高。
增长知识增进:增加并促进。
增进友谊6、发达、发育、发扬、发动发达:(事物)已有充分发展。
(事业)兴盛发育:生物体成熟之前,机能和构造发生变化,如植物开花结果,动物的性腺逐渐成熟。
发扬:发展和提倡(优良作风和传统等)。
发扬光大发动:使开始。
发动战争7、感觉、感到、得到、觉得感觉:觉得。
一场秋雨过后就觉得有点儿冷了/他觉得工作还顺利感到:觉得。
从他的话里我感到事情有点儿不妙。
得到:事物为自己所有;获得。
得到鼓励/得到一张奖状觉得:产生某种感觉。
游兴很浓,一点儿也不觉得疲倦。
8、这样、这么、那样、那么这样:指示代词,指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这么:指示代词,指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
有这么回事那样:指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
那样儿也好,先试试再说那么:指示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
我不好意思那么说9、总算、总得、总之、总是总算:副词,表示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某种愿望终于实现:一连下了几天雨,今天总算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