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色彩构成第四章色彩的对比构成(一)
- 格式:ppt
- 大小:8.98 MB
- 文档页数:68
《色彩构成》内容简介《色彩构成》教材从色彩产生的原理出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介绍了有关色彩的专业知识,内容包括:色彩构成导论、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心理、色彩的采集重构、色彩构成在艺术设计各专业中的应用六个章节。
在每个章节里面,结合艺术设计各专业,采用了大量设计实例图片资料,以使读者能更好地掌握色彩构成的方法,并与将来的设计实践良好接轨。
本书以能力教育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学会运用色彩语言表达设计思想。
最大限度地启发和挖掘学习者的潜能、提高学习者的审美素养,最终达到应用色彩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艺术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用书,也可作为艺术设计工作者和艺术爱好者的自学参考书。
《色彩构成》前言色彩作为视觉信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的正常生活。
色彩是我们认识世界万物的一个重要途径,美妙的自然色彩,刺激和感染着人的视觉和情感,陶冶着人的情操,提供给人们丰富的视觉空间。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也是认知色彩设计原理的必要环节。
色彩构成研究、探索色彩美在视觉艺术中的构成原理、规律及法则。
现代视觉传达艺术的基础理论—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推动了由传统设计意识向现代设计意识转变的进程。
作为设计人员,对于色彩的认识、感觉、审美和表现力的培养与训练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
在视觉传达设计、染织设计、服装设计、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工艺美术诸领域,色彩设计是设计师最得力的工具之一。
本书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色彩构成导论、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心理、色彩的采集重构、色彩构成在艺术设计各专业中的应用六个章节的内容。
宗旨就是要解决如何认识和掌握色彩、提升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如何使色彩在设计中发挥积极作用的问题。
编者从事色彩构成教学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编写过程中,将实践的体验上升到理论加以阐述,做到有的放矢,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色彩构成》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色彩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是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把复杂的色彩现象还原为基本要素,利用色彩在空间、量与质上的可变幻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去组合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再创造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色彩构成是艺术设计的基础理论之一,它与平面构成及立体构成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色彩不能脱离形体、空间、位置、面积、肌理等而独立存在。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课程定位:色彩构成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重要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
主要研究内容:从人对色彩的知觉和心理效果出发,用科学分析的方法,按照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构成创造并出新的色彩效果的过程。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根据课程特点,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基础运用与对色彩设计的审美能力,培养理解和把握色彩感知能力,学会用色彩语言创造室外设计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强化学生的色彩感觉、训练动手能力和提高表现技巧,完善学生的基础设计能力,在培养学生设计色彩的基础前提下,积极引导适合本专业发展的命题设计创作,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H)课程设计思路色彩构成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基础理论和实践并重,先阐释理论,构建学科理论框架,然后突出实践训练,采用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及时在课前、课中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课后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方法手段:实施本课程教学采取理论讲授、课堂讨论、实践辅导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在每章节教学开始进行理论知识讲授配合教学范例、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随堂辅导,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个别讲述知识要点。
教学效果评价:目标评价和过程评价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结合,以及综合评价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素质养成。
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教学,让学生具备色彩构成的系统理论知识,掌握色彩三要素的综合运用能力,理解形式美法则的内涵,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和表达能力,对今后的专业设计奠定扎实的色彩运用能力。
讲解教学内容第四章体验篇二、色彩的对比构成体验(一)色相对比首先,我们先来通过下面的几张图片观察一下色彩对比现象。
我们知道,生活中的色彩往往不是单独存在的,我们观察色彩时,往往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中观察,或是几种色彩并列,或是先看一种色彩再看另一种色彩,这样所看到的色彩就会发生变化,形成色彩对比现象。
那么,怎么来定义色彩对比的概念呢?两色或多色并置时,必然会出现色彩差异现象,这种通过对照,而呈现出的色彩之间的差异即是色彩对比。
对比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差异,没有差异只能算是重复或根本就是同一色彩,所以单独的颜色是不可能出现对比的,色彩对比的前提条件是色彩之间的组合和并置。
教学内容色彩对比包含很多因素,如色彩之间的色相、明度、纯度、面积、位置等等,都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
需要注意的是,当色彩的对比现象出现时,基本都是以综合对比的形式出现的,很少呈现单一的对比状况。
依据色彩对比因素的不同,可以把色彩对比分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面积对比和位置对比这五种主要的对比类型。
色相对比是指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色彩,在同一时间和空间内,因色相差别而产生的对比。
它是色彩对比的一个根本方面,其对比强弱程度取决于色相之间在色相环上的距离,距离越小对比越弱,距离越大则对比越强。
那么根据色相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关系,色相对比又可以分为六个方面,即同类色相对比、邻近色相对比、中差色相对比、对比色相对比、互补色相对比和其它色相对比。
教学内容1.同类色相对比。
同类色相对比是指同色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的色彩进行的对比,色相相距15°左右,属于弱对比类型,它的色调特点是:单纯、雅致、平静。
正如例图中这一间浅蓝色调的儿童房设计,非常明快和谐。
很容易看出,同类色相搭配出的色彩,统一性很高,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它的色调属于比较弱的色组,容易缺乏色彩层次感。
因而,在同类色相的色彩方案设计时,要特别注意明度和纯度变化,有意识的增强各色彩间的明暗层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