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平面构成_近似构成
- 格式:ppt
- 大小:2.67 MB
- 文档页数:19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基础:概念、要素、形式平面构成的概念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
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
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概念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
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
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
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
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
基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下图,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
平面构成的要素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的构成形式、线的构成形式、面的构成形式点的构成形式(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的感觉。
(3)以由大到小的点按一定的轨迹、方向进行变化,使之产生一种优美的韵律感。
平面构成的八种基本形式
1、重复形式:重复构成形式是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
2、近似形式:近似构成形式是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
3、渐变形式:渐变构成形式是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渐变包括(形状的渐变疏密的渐变虚实的渐变色彩的渐变)。
4、发射形式:发射构成形式是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发射包括(点式发射构成形态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旋转式发射格)。
5、空间形式:空间构成形式是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其中包括——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重叠而形成的空间、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矛盾空间的构成(错
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6、特异构成形式:特异构成形式是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
7、密集构成:密集构成是指比较自由性的构成形式,基本形的密集,须有一定的数量、方向的移动变化,常带有从集中到消失的渐移现象.此外,为了加强密集构成的视觉效果,也可以使基本形之间产生复叠、重叠和透叠等变化,以加强构成中基本形的空间感。
8、对比构成:较之密集构成更为自由性的构成,称为对比构成。
1. 平面构成的基本格式(基本格式大体分为:90度排列格式、45度排列格式、弧线排列格式、折线排列格式)2. 重复构成形式(以一个基本单形为主体在基本格式内重复排列,排列时可作方向、位置变化,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简单重复构成-多元重复3. 近似构成形式(有相似之处形体之间的构成,寓“变化”于“统一”之中是近似构成的特征,在设计中,一般采用基本形体之间的相加或相减来求得近似的基本形)4. 渐变构成形式(把基本形体按大小、方向、虚实、色彩等关系进行渐次变化排列的构成形式)-形的大小、方向渐变-形状的渐变-疏密的渐变-虚实的渐变-色彩的渐变5. 发射构成形式(以一点或多点为中心,呈响周围发射、扩散等视觉效果,具有较强的动感及节奏感)-一点式发射构成形态-多点式发射构成形态-旋转式发射格6. 空间构成形式(利用透视学中的视点、灭点、视平线等原理所求得的平面上的空间形态)-点的疏密形成的立体空间-线的变化形成的立体空间-重叠而形成的空间-透视法则形成的空间(以透视法中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等关系来进行表现的)-矛盾空间的构成(错觉空间构成):以变动立体空间形的视点、灭点而构成的不合理空间,“反转空间”是矛盾空间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7 .特异构成形式(在一种较为有规律的形态中进行小部分的变异,以突破某种较为规范的单调的构成形式,特异构成的因素有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及色彩等,局部变化的比例不能变化过大,否则会影响整体与局部变化的对比效果)8. 分割构成形式-等形分割(形式较为严谨)-等量分割(只求比例的一致,不需求得型的统一-自由分割(特点灵活、自由)9. 肌理形态构成(肌理指客观自然物所具有的表面形态,是各种物体性质表面特征),制作更多的肌理图案:滴色法水色法水墨法吹色法蜡色法撕贴法压印法干笔法木纹法叶脉法拓印法盐与水色法。
平面设计之近似构成近似构成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人们穿的服装、各种品牌各种型号的汽车等。
自然界中更是无处不在,同一种类的树叶、相同品种的蝴蝶等。
近似的事物可以呈现出视觉上的统一感,在统一中呈现出生动的效果。
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现象都可以称为近似的形象。
所谓近似,只是相比较而言。
所以,在使用近似的时候,要注意近似的程度是否得当。
近似,应该先考虑形态方面,然后考虑大小、色彩、肌理等各方面因素。
近似构成的概念近似构成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形在形状上相似成分比较多,形成一种既统一又有变化的视觉感受的构成组织方式。
近似构成的骨骼既可以是重复的,也可以是近似的。
通过基本形象的局部变化,使画面在统一中呈现出生动的效果。
近似构成是程度的轻度变异,说的是基本形的形态近似或接近,基本形的变化不是完全一致的,而是在某个方面具有相同的特征,可以进行形状、大小、色彩、肌理和组合等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基本形的近似程度虽然可大可小,但是如果近似的程度过大,容易产生重复的乏味感;如果近似的程度较小,又容易破坏整体的统一感,容易变得凌乱分散。
适当的变化,既可以保持基本形的整体统一感,又可以增加设计效果。
总而言之,平面构成中的近似构成要让人感觉到基本形之间有着相同的属性。
近似构成的特点1.基本形作为具象的时候,可以选取功能和意义互有联系的同一类,或具有较强共同特征的对象。
1)如图是一个动漫人物,取其头部为基本形,虽然角度各不相同,但是发型、脸部特征、五官等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使观众一眼便知这是同一个人不同角度的脸部,而不是另外的一个人。
forms1.png2)这是一组不同的APP启动图标,虽然都是手机应用,但功能、定位都各不相同,看似没有相同的地方,但是每个图标的外轮廓都遵循IOS的规范,也就是宽高比例为1:1,圆角矩形的圆角半径也都是相同的。
在同一平台下,各种启动图标的规范都是一致的。
所以,这些图标都不尽相同,但都有共同的特点,在IOS平台中不会显得凌乱不堪。
设计基础(一)设计中的平面构成课程主要内容: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1、点 2、线 3、面平面构成的构成形式:1、重复构成形式2、近似构成形式3、渐变构成形式4、变异构成形式5、对比构成形式6、密集构成形式7、分割构成形式 8、图与底构成形式 9、反常态构成形式10、空间构成形式一、平面构成概述平面构成是一种视觉形象的构成,是研究视觉语言的特征及构成规律和审美原理的学科。
它重在研究和分析视觉语言的形态、空间、运动、光、比例等因素的变化和心理规律,极力伸张视觉语言的要素,提高视觉形象的表现力,为人类创造美好的视觉环境服务。
二、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形态要素分为概念形态和现实形态。
•概念形态指人的视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觉的形,它似乎存在,但实际并不存在,我们认为它只存在于意念之中。
•现实形态,针对概念形态而言,即能看到或能触到的那种实际感觉到的形。
现实形分为具体形和抽象形,具体形又包括自然形态和人为形态,抽象形包括冷抽象(几何学形)和热抽象(非几何学形)。
点的构成:线的构成:直线的心理效果:是强性、明晰、单纯、顽固、直接等,具有男性性格粗直线:强力、钝敏、粗笨细直线:神经质、锐敏、尖锐锯状直线:不安定、焦虑曲线分为几何曲线、自由曲线:几何曲线比较明确,易于理解,高贵。
自由曲线比较复杂,富于变化。
面的构成:•面的形象无限丰富,概括起来有直线形、曲线形、偶然形。
•直线形又包含几何直线形和自由直线形。
•曲线形又包含几何曲线形和自由曲线形。
三、平面构成的形态变化平面构成的形态变化极为丰富,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世界,有自然形态,又有人为形态,对形态的空间、速度、质感等特征的分析,是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前提。
形态与心理:《记忆的永恒》萨尔瓦多·达利形态与传达:形态与空间:形态与运动:形态与光:形态与变形:形态与质感:四、平面构成形式美的原理•统一与变化•对称与平衡•节奏与韵律五、平面构成的形式平面构成的形式主要有重复、近似、渐变、变异、对比、密集、分割、图与底、反常态等构成形式。
视觉传达设计三⼤构成基础概念、要素、形式(视觉符号)平⾯设计三⼤构成基础:概念、要素、形式平⾯构成的概念所谓构成(包括平⾯构成和⽴体构成),是⼀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语。
其含义就是将⼏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学的概念。
其中,⽴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定的规则在平⾯上组合成图案。
平⾯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概念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体的概念,其作⽤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
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彩、位置、⽅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
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格以及空间、重⼼、虚实、有⽆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构成的框架⼀切⽤于平⾯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格。
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可以产⽣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种关系。
⾻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的有作⽤⾻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的⽆作⽤⾻格,以及有规律性⾻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格)和⾮规律性⾻格(即密集、对⽐等⾻格)。
基本形与⾻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下图,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
平⾯构成的要素平⾯构成的要素:点的构成形式、线的构成形式、⾯的构成形式点的构成形式(1) 不同⼤⼩、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致的点按⼀定的⽅向进⾏有规律的排列,给⼈的视觉留下⼀种由点的移动⽽产⽣线化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