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文学大师——解读李清照》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9.50 KB
- 文档页数:12
《走近李清照》说课稿(黑龙江省萝北县军川中学赵桂琴)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近李清照》,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流程等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节课是根据人教版教程自主创编的课程,是一节诗词赏析课。
2011年中考语文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在阅读理解分析中,要掌握学习古诗词的简单鉴赏。
同时,把握诗词的思想情感和主要写作手法,并能够与现代生活相联系,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和情感。
这节课再现了李清照的《如梦令》、《醉花阴》和《武陵春》等诗词,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
今天让我们在赏析中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感受她少女时代的快乐,中年女子的思念和孀居生活的哀愁,其间还有忧国忧民的悲愤。
品读李清照让我们再次走进一代才女的传奇人生。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作品,感受她不同时期代表作品的风格,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领和学生合作探究过程中,把握诗词的内容和主题情感,进一步提高诗词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感受李清照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说学情本节课选取的都是学生喜欢的李清照的诗词,分别反映了作者在少女、少妇和孀居时期的不同感情,能从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特别是在拓展训练中,教师选取了课外李清照的诗词《一剪梅》交给学生探究完成,这样对学生既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但有些难点还需要教师给予点拨。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背诵优秀诗文80篇,对于古代诗词重在考查学生背诵积累,并在积累感悟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所以,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为:1、重点: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与创作,感受其不同的风格,(教师引领学生诵读积累和感悟主题情感来突破重点)2、难点:掌握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提高文学素养。
(教师指导学生鉴赏诗词,采取合作探究的方法来突破难点)五、说教法1、朗诵法:教师采取朗读、诵读和品读等各种形式,引领学生赏析诗词,掌握方法。
走近李清照教学设计引言: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且备受推崇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品流传至今仍为人们所喜爱和赞赏。
因此,通过针对李清照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欣赏她的诗词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就如何进行李清照教学设计进行详细探讨。
一、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掌握李清照的代表作品;3.理解李清照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李清照简介:学生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对她诗词作品的兴趣。
2.李清照的代表作品:介绍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包括《如梦令》、《如梦令》、《一剪梅》等,分析其中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
3.李清照的艺术特点:讲解李清照的艺术特点,包括婉约主义、意境深远等,并与其他词人进行对比分析。
4.李清照与时代背景:探讨李清照作品与当时社会风貌及文学氛围之间的关系,加深理解。
5.李清照的影响:介绍李清照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包括对后世词坛的启发和影响力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述和解读李清照的生平、作品和艺术特点,引导学生对李清照的认识和理解。
2.阅读与讨论:让学生阅读并分析李清照的诗词作品,展开相关讨论,深入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
3.课堂演示:学生分组进行李清照作品的诵读和演示,培养学生对词作品的艺术表达能力。
4.创作活动:鼓励学生根据李清照的词作品进行创作,发挥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放映李清照的图片和相关音乐,激发学生对李清照的兴趣。
2.学习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了解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分析李清照的代表作品,讨论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4.讲解李清照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她的词作品。
5.通过阅读和讨论李清照的词作品,加深学生对她的作品的理解。
6.进行课堂演示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李清照作品的表演和诵读。
7.鼓励学生进行创作活动,根据李清照的词作品进行创作,并与其他同学分享。
《走近李清照》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2. 品读李清照的诗词3. 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李清照,并对她的词产生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想象画面,引导学生理解词的内容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自由唯美的时代,和她标配的文学形式宋词,就好像汉代的大赋,六朝的骈文,唐代的诗歌。
唯美的宋词占据了大宋的风头。
文人雅致,志士情怀,帝国风流,女性娟美都融入到宋词之中。
他们的作者形形色色,最奇谲的是女词人。
宋代的女词人如同绽放的幽兰盛开在一代代人心田,留下了缕缕清香。
今天我们要了解的李清照,就是宋代女词人中的翘楚。
后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将她与李后主相提并论,那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自由唯美的时代,那个风华绝代的女词人。
二、朗读《如梦令》1读,读出基调。
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2读,读准节奏。
读词的时候如果你能稍加停顿,那就能读出节奏来,读出味道来了,比如第一句我们可以这样读“常记/溪亭/日暮”。
同学们可以自己试着边读边画一画节奏。
3读,读懂诗意。
同学们读词,光读通顺还不算,还要读懂它。
课前我们都已经预习了,通过预习你们一定理解了不少,我们先来交流交流,看看你已经明白了多少?我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因为喝得太醉而不知道回家的路。
游兴满足了,黄昏时荡舟而返,没想到走错了路,闯入了荷花丛中。
快速地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只见它们一群群从水面飞起。
三、合作探究•1,:老师请大家再次默读这首词,仔细想一想,这首词是围绕哪一个字来写的?(板书:醉)• 2.那我们先一起来品这个“醉”字,读了这首词,你从哪儿看出李清照醉了?• 3.说得非常好,连自己回家的路都不知道了,竟然走错了,看来李清照真的醉了,那是什么让李清照醉了?再次读一读整首词,想一想。
首先是美酒李清照喝多了,“酒逢知己千杯少”,和好朋友在一起,品着美酒,你一杯我一杯,美酒让李清照醉了。
走进李清照教学设计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中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充满了独特的感性与深刻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走进李清照》是一堂关于李清照的诗词教学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李清照的诗词作品,领略她的诗歌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了解词的基本特点;2. 分析李清照的词作,学习她的写作技巧和意境创造;3. 学习欣赏李清照的词作,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4. 通过模仿李清照的写作风格,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2)李清照的代表作品欣赏;(3)李清照的词作品鉴赏;(4)李清照的写作风格和意境;(5)学生模仿李清照的写作风格。
2.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并展示给全班;(2)课堂讲解法:教师讲解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意境创造;(3)课堂讲解法:教师讲解李清照的词作品,指导学生进行鉴赏;(4)写作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模仿李清照的写作风格,完成一首词作。
三、教学过程:1. 学习李清照的生平事迹和创作背景:(1)教师分发李清照的生平材料,学生小组讨论李清照的生平事迹;(2)每个小组派代表介绍讨论结果,全班学生共同了解李清照的生平。
2. 欣赏李清照的代表作品:(1)教师先导入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向学生介绍李清照的词作特点;(2)学生们带着问题阅读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并记录自己的感受和问题;(3)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探究李清照词作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 鉴赏李清照的词作品:(1)教师选取几首李清照的经典词作,分析其艺术特点和意境创造;(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词作鉴赏,引导学生从词牌、词调、内容、意境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欣赏。
4. 学习李清照的写作风格和意境:(1)教师讲解李清照的写作风格,包括意象使用、情感表达等方面;(2)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作风格分析,总结李清照的意境创造方法。
研究性学习《走近李清照》盖石中学李国军一、设计背景(一)设计理念1、李清照的《声声慢》,在完成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这首诗,并且组织学生将较长一段时间的研究性学习——对李清照词的朗诵、推荐、赏析,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对李清照生平与其词的感悟进行研究。
2、全班学生分为6小组,要求每组选出1个组长,确立一个主题,写出一份学案,做出一份课件,派出一个主讲。
3、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新课程下进行的学习,是一种主动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体验,并主动地思考和提出问题。
4、在美的音乐声中,美的课堂境界中,美的情感氛围中,美的作品赏析中,形成了多渠道、多方向、立体交叉的课堂信息传递模式,在课堂进行展示、交流。
5、这是一节校内公开课。
(二)、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2、“学情”及教学资源分析:我所任教班级是平行班,学生基础不扎实,而且阅读量较少,积累不够丰富。
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李清照资料,并加以分类、整理、分析。
在这节课中,学生各自谈“我心中的李清照”,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净化,情感得到了一次感染,能力得到了一次锤炼,兴趣得到了一次激发。
二、教学现场(教室里轻声播放着优雅的歌曲——《一梦千年》,讲台的大屏幕展示“研究性学习——走进李清照”画面。
《走进李清照》教学设计大井寄宿制小学王铭鑫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学习了其他十位诗人词人古诗词的基础上大致了解中国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女词人——李清照,丰富他们的知识。
2、能通顺,完整,流利得朗读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词,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词与学生平时所读的课文截然不同,它重在通过停顿与抑扬顿挫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能声情并茂的朗读词,并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图乐结合,创造氛围。
1、通过所学的十首古诗词的学习,小做总结,引出所要介绍的女词人——李清照。
2、联系所学,你了解李清照吗?可以向我们介绍一下她吗?或者背诵一首你学过的她的词。
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介绍加深对李清照的认识与了解。
3、老师进行系统的介绍,不仅介绍她的基本信息,同时,还要对她的身世遭遇进行介绍,让学生对她的词作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二、出示代表性作品《声声慢》,用具体的词来体会作者的才情。
1、出示范读,读准字音,感受断句。
2、自己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3、小组合作朗读,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深入词中,具体感知(出示课件: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是啊,原本富足美好的生活因战乱而分崩离析,她又如何不苦闷?(读);原本的纯真无邪顷刻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她又如何不哀伤?(读);原本的属于她的全部美好因为国破家亡而消失殆尽,她又如何不痛苦?(读)于是,她轻启双唇,轻轻一叹:(出示课件: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愁字看似轻如浮云,实则重若千钧(读: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那么,就让我们跟着音乐,再一次的走进词中,去感悟词作的魅力吧!(师生合作配乐朗读)。
四、拓展延伸,畅谈体会读了此词,你是否也被打动,你是否有千言万语想对李清照说,那就把你想说的话,把你的感悟写在读书笔记上,下节课我们来一起分享。
《走近李清照》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分析并欣赏李清照的诗词作品。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会从诗词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清照的文学成就,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激发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和诗词创作。
分析和欣赏李清照的诗词作品。
2.2 教学难点:理解李清照诗词中的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诗词鉴赏。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资源:李清照的诗词作品集。
关于李清照的生平介绍资料。
投影仪或白板。
3.2 教学环境:安静的教室,适合阅读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开场提问:你们对李清照有什么了解?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背景。
4.2 学习李清照的生平:分发关于李清照生平的资料,让学生阅读。
4.3 分析李清照的诗词作品:选择几首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分发给学生。
引导学生朗读诗词,注意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五、课堂小结与作业5.1 课堂小结:强调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对诗词的欣赏价值。
5.2 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李清照的诗词,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写一篇短文,讨论对李清照及其作品的看法。
六、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李清照的诗词。
小组内讨论诗词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六、教学评估6.1 学生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提问、讨论和分享。
评估学生对李清照生平和她诗词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反思6.1 教学效果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理解程度。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拓展7.1 诗词创作活动:引导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词,以李清照的作品为参考。
鼓励学生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培养创作能力。
李清照教案李清照教案一、教材分析:《李清照教案》是针对中学生学习古代文学中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的教案。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女性才子,她的作品以深情而又细腻的描写方式,反映了她在动荡岁月中的满腔柔情。
通过学习李清照的作品,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女性在文学创作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她的文学特点和价值;2. 学习分析和欣赏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细腻而深情的文学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欣赏;3. 李清照与其他文学家的对比鉴赏。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并分析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2. 学习李清照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她的文学价值;2. 欣赏法:通过欣赏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3. 分析法:通过分析李清照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她的文学特点和表达方式;4. 对比法:通过对比李清照与其他文学家的作品,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风格。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1)导入:通过介绍李清照诗词中“人约黄昏后”的名句,让学生猜测并热烈讨论李清照的身份和职业。
(2)讲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包括她的出身背景、婚姻经历和政治背景。
(3)评析李清照的作品,探讨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第二课时:2. 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欣赏(1)导入:通过展示李清照的部分诗歌和散文,让学生对她的作品有初步了解。
(2)分析李清照的诗歌和散文,包括她的题材选择、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3)欣赏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包括《如梦令》、《如醉如痴》等,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走近李清照》教案下面是作者收集整理的《走近李清照》教案(共含12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走近李清照》教案《走近李清照》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2.品读李清照的诗词3.培养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涵养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灵性生命。
她有着“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温柔娇媚,也有着“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倜傥豪放。
她就是宋朝婉约派词人李清照。
在那个唯男子独尊的年代,她无疑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她的词自成一家。
语言清丽而不萎靡,情调感伤而不空虚。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品读李清照。
二、认识李清照1学生谈自己有关李清照的知识积累2幻灯总结: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
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
其父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金石考据家。
夫妇俩志同道合,幸福美满。
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无子嗣,所有的厄运相继降临到她身上,最后她孑然一身,郁郁终老。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她的词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被称为“李易安体”,把婉约词推向了高峰。
有《漱玉词》、《李清照集》。
总结:凭着遗留下的区区的七八十篇作品,李清照居然能够和作品上千,甚至上万的李白,杜甫,陆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她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的创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
为什么这么说呢,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命名了水星上面的15座环形山,用15个世界名人的名字来命名它们,李清照就是其中一座环形山的名字。
我想,这大概应该是在外太空惟一一个用中国古代女性的名字命名的天体了。
这是很大的荣耀,这体现了李清照在人们内心世界里边的一种价值。
三、品读李清照(一)师:走进李清照,品读李清照,我们先来学会品读她的.作品。
走近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明白在鉴赏古诗词中“知人论世”的重要性;
2.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由学生推断出李清照词的所属分期。
教学重难点:
在知人论世之后推断李清照词的所属分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提问进行复习巩固导入,重点回顾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内容及风格的变化。
(二)拓展延伸,讨论归纳
列举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等词分小组讨论并根据词的内容归纳其所属分期。
(三)评析总结
各小组讨论之后展示成果,先由老师点拨,然后学生点评,最后老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
我们用几个词总结李清照的一生分别是: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她的经历对她的诗词内容和风格的影响,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你肯定有更深刻的认识。
因此我们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一定要“知人论世”。
(五)课后思考
尝试探究杜甫前后期内容和风格的变化。
(六)板书设计
少女:乐与忧
南渡前内容:
少妇:幸福与离愁
金陵期:颠沛流离南渡后内容:
服丧期:孤独凄苦。
李清照教学设计李清照两首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清照两首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清照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特点,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以下目标:(1)通过诵读准确把握该词的情感;(2)了解并把握李清照的创作分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和赏析把握作者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并理解李清照创作分期和创作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同学们,我们先看一句台词:“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PPT展示),当然也有人进行过恶搞。
(PPT展示:皇上,您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容嬷嬷吗)实际上,大明湖畔确实出现过一些美女和才女,这里有一幅对联为证: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彩有后主遗风。
这就是郭沫若题李清照故居漱玉堂的对联,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走进李清照,学习《李清照词两首》。
二、板块教学,整体感知1. 读一读。
向学生提出四维诵读要求。
读得准确读出节奏读出关键(愁:一个“愁”字开篇,反应的是作者浓浓的愁思,使全词都笼罩在凄迷、哀怨的氛围当中。
思考:李清照因何而愁?凉。
表面上:重阳节,天气转凉。
玉枕纱橱,难于风寒。
深层面: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内心感到孤独、凄凉。
)引申问题:本词写作的季节?时间?重阳节。
本应于家人团聚,而此时赵明诚在山东做官,李清照在青州老家居住,李清照清寂无聊,写了这首词给赵明诚,以寄相思。
“永昼”“半夜”“黄昏后”。
巧妙抓住了这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在家中生活的空虚,无聊,来表达自己对丈夫那种夜以继日的相思之情。
读出感觉2. 品一品。
品读“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黄色的菊花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这样的比喻比较恰当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作者离开丈夫而孤独、愁闷的生活和内心情感。
走进李清照一、导入新课《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电视剧歌曲导入。
二、初读,疏通词义,比较分析三首词不同感情基调《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之作,回忆了少女时代饶有兴味的记游往事。
这首词用语简练,只选取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
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这首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朗读指导:轻快愉悦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是一首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
这首词在黄昇《花庵词选》中题作“别愁”,是李清照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
朗读指导:相思孤独寂寞期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是词人晚年避乱金华期间所作。
其时,丈夫既已病故,作者孑然一身,历尽乱离之苦,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所以词情极为悲戚。
整首词写得极其含蓄委婉,又起伏变化,于“短幅中藏无数曲折”。
朗读指导:愁苦凄凉悲伤二、学生活动:1.诵读、小组轮读、赛读2.展示读3.互评3.读完这三首词,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你认为李清照写词最擅长的是什么?李清照的词细腻入微,她擅长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处着笔。
李清照的词灵动精巧,她擅长捕捉生活的每个瞬间李清照的词处处透露着匠心巧思,她擅长写自己的心理。
三、李清照其他作品赏析(一)声声慢·寻寻觅觅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走近李清照学案其人其词其情---走近李清照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感受李清照不同时期代表作品的风格。
二、能力目标1、了解词人的人生际遇对其词作风格的影响,体会其不同时期作品的别样情怀, 从而把握“知人论世”的鉴赏原则。
2、由词及人,突破文本的语言层面,进入到词人苦闷、复杂的精神世界。
从而把握“知以意逆志”的鉴赏原则。
三、德育目标个人的发展与国家命运相交融,把对国家的使命、责任融进自己的思想和灵魂,在词的艺术境界中陶冶美好的感情。
【预习准备】1. 回忆并记诵以前学过的李清照的作品。
2.预习:《点绛唇》、《一剪梅》、《夏日绝句》3.结合李清照的生平简介与其所处时代背景,说说你眼中的李清照。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鉴赏宝典】⑴、参读资料,了解诗人。
⑵、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⑶、涵咏字句,品出诗味。
⑷、参照比较,探求诗风。
⑸、摘抄品评,滋养诗情。
(课外)李清照生平及时代背景简介:李清照(1084--1151),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女词人。
父亲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母亲知书能文,自幼受文学艺术熏陶。
十八岁嫁于金石家赵明诚,夫妇感情甚笃,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与丈夫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靖康之难后,经历了离乱,丈夫病逝,本人颠沛流离于江浙赣皖一带,无依无靠,在孤寂凄苦中度过了晚年。
李清照工诗能文,以词的成就最高。
以南渡为界限,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悠闲生活,风格清丽婉转;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情调感伤,风格顿变,变得沉哀凄苦。
【教学过程】一、小组合作鉴赏《一剪梅》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诵读感知,觅得词心。
这首词的情感基调怎样?2、小组合作学习:涵咏字句,品出词味。
结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来谈谈你对词作的解读或读词后的感受、感悟。
3、一个()李清照。
“走近李清照”的导学创意【教学重点】感知李清照。
【教学难点】品味李清照的国愁、家愁、情愁。
导学创意设计:1、激情导入;2、感知李清照;3、比较阅读《醉花阴》、《声声慢》;4、完成习作——解读李清照。
一、激情导入中华诗坛犹如银汉凌空,众星满天,轻拂中华历史的尘烟沙漫,咀嚼古往今来的悲愁情怀,三千年古代文学史中,特立独行、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恐怕当数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她犹如银河上升起的一颗织女星,散发着璀璨的光芒,雄视着中华古代诗坛。
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李清照,解读她的一腔愁绪,赏识这位被国愁、家愁、情愁折磨得颜色憔悴、花容渐损的临水照花的乱世美神。
请看大屏幕——多媒体字幕内容:[旷世才女]两世之交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在女作家中可谓“空前绝后”,“不徒俯视中国,直欲压倒须眉”——李清照。
[走近李清照]李清照(1084——?),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
被誉为“婉约正宗”。
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为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一切都在其作品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李清照南渡前的作品多写闺情相思,南渡后常有故土之思和身世之感,作品具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其感情色彩浓烈,善于运用铺叙、白描和移情于物等多种表现手法写细腻的感情变化,语言清新朴素,雅俗共赏,著有《漱玉词》二、解读《醉花阴》、《声声慢》师:李清照出身名门望族,从小有较好的家庭影响,她眼界开阔、气质高贵,加之文学艺术的熏陶使她外美如花、内秀如竹。
当她一步入爱河时,就掉进了蜜罐里,就站在了山顶上,就住进了水晶宫,她和她的丈夫赵明诚门当户对,相亲相爱,琴瑟和谐,在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情况下堪称天赐良缘,演绎了一段千古传颂的爱情经典,经李清照生花的妙笔深情润色,成了中国人千余年来的精神享受,且看《醉花阴》、《声声慢》(书224页)。
请同学们诵读一遍,体验自己的感受,并用一个词来概括自己的感受。
生:凄凉、冷清。
师:谁能用一个字来概括词中所表达的感情?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