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板及次梁的配筋计算
- 格式:ppt
- 大小:883.50 KB
- 文档页数:18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是土木工程学生设计学习的"居家良药".关键词: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1.设计资料本设计为一工业车间楼盖,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楼盖梁格布置如图T-01所示,柱的高度取9m,柱子截面为400mm×400mm。
(1)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20mm厚混合砂浆顶棚抹灰。
(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8kN/m2。
(3)恒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分项系数为1.3(因为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2)。
(4)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0(,)。
钢筋:梁中架立钢筋、箍筋、板中全部钢筋采用HPB235()。
其余采用HRB335()。
2.板的计算。
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板的厚度按构造要求取。
次梁截面高度取,截面宽度,板的尺寸及支承情况如图T-02所示。
(1)荷载:恒载标准值:20mm水泥砂浆面层;80mm钢筋混凝土板;20mm混合砂浆顶棚抹灰;;恒载设计值;活荷载设计值;合计;即每米板宽设计承载力。
(2)内力计算:计算跨度:边跨;中间跨;跨度差,说明可以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
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其计算简图如图T-03所示。
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Q-01。
,(根据钢筋净距和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并考虑到梁、板常用的钢筋直径(梁设为20mm,板设为10mm),室内正常环境(即一类环境)的截面有效高度h。
和梁板的高度h有以下关系: 对于梁: h。
=h-35mm (一排钢筋) 或 h。
=h-60mm (两排钢筋);对于板 h。
=h-20mm 、h。
=h-(最小保护层厚度+d/2) ,其中最小保护层厚度依据环境类别和混凝土强度等级定, d 为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
一般的,对于梁可取20,板可取10),各截面的配筋计算见表Q-02。
中间板带②~⑤轴线间,其各区格板的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各跨跨中和中间支座考虑板的内拱作用,其弯矩降低20%。
单向板及次梁的配筋计算单向板是指板的荷载主要作用在板的一个方向上的情况,通常采用单向配筋,即在板的一个方向上设置主筋,而在垂直方向上只设置少量的次筋,用来控制开裂和抗剪强度。
次梁是用来加强板的边缘部分,增加其刚度和承载能力的一种构造。
下面将分别介绍单向板和次梁的配筋计算方法。
一、单向板配筋计算:1.确定板的截面尺寸和受力情况:根据板的跨度和荷载确定板的厚度和宽度,并确定受力情况,如受力边界、荷载类型等。
2. 计算开裂控制筋的配筋量:根据截面受拉应变和开裂控制要求,计算主筋的配筋量。
可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计算:As = (β1 * fctk,0.05* b * d) / (σs - 0.4 * fctk,0.05)其中,As为主筋面积,β1为开裂控制系数,fctk,0.05为0.05倍特征抗拉强度,b为板的宽度,d为板的有效高度,σs为主筋抗拉强度。
3. 计算抗剪配筋量:根据板的剪力以及抗剪设计公式,计算次筋的配筋量。
通常采用抗剪设计公式如下:VEd ≤ (VRd,max - VRd,cf)其中,VEd为设计剪力,VRd,max为剪力承载力的最大值,VRd,cf为剪力承载力的抗剪破坏控制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Rd,cf = VRd,c / γc + VRd,s / γs其中,VRd,c为混凝土的抗剪强度,VRd,s为主筋的抗剪强度,γc和γs为相应的安全系数。
4. 分布筋的配筋量计算:根据板的受力分布情况,计算分布筋的配筋量。
通常采用以下公式计算:Av,min = (0.12 * fctk,0.05 * b * s)/ (fyk / γs)其中,Av,min为分布筋的最小配筋量,fctk,0.05为0.05倍特征抗拉强度,b为板的宽度,s为分布筋的间距,fyk为钢筋的特征屈服强度,γs为安全系数。
5.检查截面尺寸:根据配筋量,检查截面尺寸是否满足要求,如不满足则重新调整板的截面尺寸并重新计算。
二、次梁配筋计算:1.确定次梁的受力情况:根据板的截面尺寸和边缘部分的受力情况,确定次梁的受力情况,如受拉或受压。
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一、设计题目及资料题目:设计某三层轻工厂房车间的楼盖,拟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
要求进行第二层楼面梁格布置,确定梁、板、柱截面尺寸,计算配筋并绘制出结构施工图。
1、活荷载:本车间类别为四类金工车间,车间内无侵蚀性介质。
结构平面及柱网布置如图1-1所示。
其中,I x =6000mm ,I y =6900mm 。
经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知:板跨≥1.2m 时,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10.0kN/m 2;板跨≥2.0m 时,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8.0kN/m 2;次梁(肋)间距≥1.2m 时,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8.0kN/m 2;次梁(肋)间距≥2.0m 时,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 6.0kN/m 2;对于主梁,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为5.0kN/m 2。
2、楼面构造:采用20mm 厚水泥砂浆抹面,15mm 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3、屋面构造(计算柱内力用):三毡四油防水层,20厚水泥砂浆找平层、150厚(平均)炉渣找坡层、120厚水泥珍珠岩制品保温层;一毡二油隔气层,60厚钢筋混凝土屋面板、15厚混合砂浆天棚抹灰。
4、梁、柱用15mm 厚混合砂浆抹灰。
5、材料:混凝土采用C30;主梁、次梁、板受力筋采用HRB400级钢筋,其它可采用HRB335级或HPB300级钢筋。
6、查规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知各材料自重分别为:水泥砂浆20kN/m 3,混合砂浆17kN/m 3,钢筋混凝土25kN/m 3。
二、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1、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
主梁跨度为6m ,次梁跨度为6.9m 。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6/3=2m ,45.32/9.6/0102==l l ,因此按单向板设计。
2、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 mm 6730/200030/0==≥l h ,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mm 70≥h ,取板厚mm 80=h 。
单向板肋梁楼盖的计算书小组成员:纪昌建陈安羽李立斌舒海鹏姜庆涛罗斌时间:2011/12/22一、板计算根据题意可得:混泥土为C35 f c =19.1Kn/mm 2 f t =1.71 Kn/mm 2板厚:0h >=80mm>=(1/40)L ”=55mm b h 取80mm 次梁:h=(1/12~1/18)L=(525~350) h 取400mm b=(1/2~1/3)h=(200~133.3) b 取150mm 主梁:h=(1/8~1/14)L=(825~471) h 取600mm b=(1/2~1/3)h=(200~133mm) b 取200mm 荷载计算连续板的计算简图80mm 钢筋混凝土:24*0.08=1.922/mm kN25mm 水泥砂浆搅拌面:20*0.025=0.52/mm kN 20mm 厚混合砂浆拌灰:17*0.02=0.342/mm kN 15mm 厚混合砂浆抹灰:17*0.015=0.2552/mm kN 活荷载:q=4.82/mm kN恒荷载:1.92+0.5+0.34+0.255=3.0152/mm kN 1)由可变荷载控制的组合q+g=(1.3*4.8+1.2*3.015)=9.862/mm kN 2)由永久荷载控制的组合q+g=(1.35*3.015+1.3*4.8*0.7)=8.442/mm kN荷载组合值取由可变荷载控制的较大值g+q=9.862/mm kN 板的计算跨度中间跨;l=l=2200-150=2050mm边跨:l=l+h/2=(2200-75-120)+80/2=2045mm<=l+a/2=2005+60=2065mm故取l=2045mm 中间跨与边跨的高度差(2050-2045)/2200=0.227%<10%,可按等跨连续板进行计算连续板受力简图板的弯矩计算截面配筋计算二、次梁计算次梁计算简图连续板传来的荷载9.86KN/m次梁自重25*0.2*(0.4-0.08)=1.6KN/m次梁粉刷 1.7*0.002*(0.4-0.08)*2=0.2176KN/m恒荷载标准值11.68KN/m活荷载标准值 4.8*2.2=10.56KN/m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组合g+q=1.2*11.68+1.3*10.08=27.12KN/m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组合g+q=1.35*11.68+0.7*1.3*10.08=24.94KN/ml=6300-200=6100mm中间跨l=(6300-120-100)+240/2=6200 mm 边跨故边跨取6200mm(6200-6100)/6200=1.56%<10% 故可能用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次梁受力简图次梁弯矩计算次梁剪力计算截面承载计算次梁跨中按T 形截面计算21003/0=='l f b 215020001500=+=+s b b 取2100m梁高 h=400mm 360404000=-=h mm 翼缘厚 mm h f 80=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三、主梁计算主梁计算简图1.次梁恒载 11.68*6.3=73.58KN主梁自重 24*0..2*(0.45-0.08)*2.2=4.08KN 主梁粉刷 17*(0.45-0.08)*0.015*2..3*2=0.43KN g=73.58+4.08+0.43=78.09KN由次梁传来的荷载:q=10.56*6.3=66.528KN 组合:1.2*78.09+66.528*1.3=180.19KN 2.内力计算计算跨度:边跨 l n =6.6-0.12-0.4/2=6.28ml 0=1.025 +b/2=6.637m< Ln+a/2+b/2=6.665m中跨 l n =6.6m-0.4m=6.2ml 0 = l n +b=6.2+0.4=6.6m跨度差: (6.637-6.2)/6.6=0.61%<10% 可接连续板计算 M=0201Ql k Gl k + 剪力V=Q k G k 43+ 中间跨与边跨的平均跨度:(6.64+6.6)/2=6.62 边跨: 0l G •=93.71*6.64=622.23KN*m 0l Q •=86.49*6.64=574.29 KN*m 中间跨: 0l G •=93.71*6.6=618.49 KN*m 0l Q •=86.49*6.6=570.83 KN*m 支座B : 0l G • =93.71*6.62=620.36 KN*m 0l Q •=86.49*6.62=572.56 KN*m主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主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板平法施工图梁平法施工图11。
次梁底部钢筋比PKPM小很多(邮件19298)一、用户问题邮件192981,标题:盈建科计算单向板时次梁底筋比PKPM小很多单向板布置处的次梁底筋,用YJK计算出来的底筋比PKPM小很多,面筋却没有多大变化。
而十字梁布置那块,两个软件却没有多大变化。
我为了简化模型,同时不考虑地震作用跟风作用,只计算恒+活。
经过查询内力,发现梁调整前、后内力基本是一致的,唯一不同的是梁内力包络图差别挺大。
二、计算结果对比如上配筋简图所示,用户所指的是次梁的下部最大钢筋,YJK分别为11、8、8,而PKPM为12、12、12。
三、差别原因分析对比1、内力相同查看第3跨梁的构件信息,对比内力计算结果,几乎完全相同:2、弯矩包络不同接着在构件信息中查看梁下部弯矩包络设计值对比,PKPM比YJK大得多。
3、PKPM采用简支梁弯矩控制下部配筋从上看出,PKPM采用的组合号都是0,这意味着它采用的是简支梁跨中弯矩的50%作为最大控制弯矩参与组合,而YJK采用的组合号是2,即1.2*恒+1.4*活,因此组合值PKPM比YJK大得多,这就是梁下部钢筋PKPM比YJK大的原因。
四、《高规》的相关条文1、条文说明《高规》5.2.3: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可考虑框架梁端塑性变形的内力重分布对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装配整体式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7-0.8,现浇框架梁梁端负弯矩调幅系数可取为0.8-0.9;2 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后,梁跨中弯矩应按平衡条件相应增大;3 应先对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框架梁端进行调幅,再与水平作用产生的框架梁端弯矩进行组合;4 截面设计时,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
这里讲的是框架梁端负弯矩调幅0.8-0.9后,框架梁跨中截面正弯矩设计值不应小于竖向荷载作用下按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设计值的50%。
条文首先限于框架梁,而且是进行调幅的框架梁。
板0.4%一0.8%,矩形粱0.6%~1.5%,T形梁0.9%一1.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矩形梁为1.05%,T形粱为1.35%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义扳取0.5%~0.7%,矩形粱取0.85%~1.25%,T形粱取1.1%~1.6%。
为了不使截面配筋过于拥挤,全部纵筋配筋率不宜超过0.05。
对于仓库、贮仓、料斗等贮料荷载经常占总荷载较大部分的结构物,若柱中纵向配筋率过大,在长期贮料突然卸载时,会使柱中混凝土出现拉应力甚至开裂。
若柱中的纵筋和混凝土之间有很强的黏结应力时,则能同时产生纵向裂缝,这种裂缝更为危险。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要控制柱的配筋率,对于筒仓柱的全部配筋率不应大于0.02。
从经济和施工方面来考虑,一般常用的配筋率范围为0.005~0.02。
常用框架结构设计板、梁、柱的经济取值一、单向板肋梁楼板。
1、主梁:经济跨度一般为6~9米,截面高度为跨度的1/14~1/8,宽度为梁高的1/3~1/2;2、次梁:经济跨度(即主梁的间距)一般为4~7米,截面高度为次梁跨度的1/28~1/12,宽度为梁高的1/3~1/2。
3、板:经济跨度(即次梁的间距)一般为1.8~3.0米,板厚不小于其跨度的1/40,一般为70~100㎜。
二、井字梁楼板(正交式或斜交式)。
井字梁楼板梁的跨度可达30米,板的跨度一般为3米左右。
三、经济配筋率:1:板:0.4%一0.8%,如取其平均值.则板为0.6%;2:矩形粱:0.6%~1.5%,矩形梁平均值为1.05%,T形梁0.9%一1.8%,T形粱平均值为1.35%。
一般情况下,粱板的配筋率应尽可能用其经济配筋率的平均值、但由于各种原因,不可能都如愿以偿、故经济配筋率的核心范围,建义扳取0.5%~0.7%,矩形粱取0.85%~1.25%,T形粱取1.1%~1.6%。
各种梁配筋计算范文在梁设计中,配筋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确定了梁的受力性能和承载能力。
本文将介绍各种梁的配筋计算方法,包括受弯梁、剪力梁和受弯剪力梁的配筋计算。
1.受弯梁的配筋计算:受弯梁是指在受弯作用下产生的弯曲变形的梁。
其受力分析一般涉及到弯矩、截面抗弯承载力等参数。
配筋计算的步骤如下:步骤1:确定设计荷载和设计弯矩;步骤2:计算截面抗弯承载力;步骤3:根据截面抗弯承载力和设计弯矩计算配筋面积;步骤4:选择合适的配筋方式,例如使用普通钢筋或预应力钢筋;步骤5:根据配筋面积和钢筋直径计算钢筋数量和间距。
2.剪力梁的配筋计算:剪力梁是指在径向剪力作用下产生的剪切变形的梁。
其受力分析一般涉及到剪力、截面抗剪承载力等参数。
配筋计算的步骤如下:步骤1:确定设计荷载和设计剪力;步骤2:计算截面抗剪承载力;步骤3:根据截面抗剪承载力和设计剪力计算配筋面积;步骤4:选择合适的配筋方式,例如使用普通钢筋或预应力钢筋;步骤5:根据配筋面积和钢筋直径计算钢筋数量和间距。
3.受弯剪力梁的配筋计算:受弯剪力梁是指在同一截面同时存在弯矩和剪力作用的梁。
其受力分析一般涉及到弯矩、剪力、截面抗弯承载力和截面抗剪承载力等参数。
配筋计算的步骤如下:步骤1:确定设计荷载、设计弯矩和设计剪力;步骤2:计算截面抗弯承载力和截面抗剪承载力;步骤3:根据截面抗弯承载力、截面抗剪承载力和设计弯矩、剪力计算配筋面积;步骤4:选择合适的配筋方式,例如使用普通钢筋或预应力钢筋;步骤5:根据配筋面积和钢筋直径计算钢筋数量和间距。
在进行配筋计算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和建筑材料的特性选取合适的截面形式、钢筋种类、布置方式等。
此外,要遵循相关的设计规范和标准,确保梁的受力性能和安全性。
消防车荷载按塑性计算的规范依据荷载规范规定:“单向板楼盖(板垮不小于2米)消防车荷载标准值为35.0kN/㎡;双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6米X6米)和无梁楼盖(柱网尺寸小于6米X6米)消防车荷载标准值为20.0kN/㎡。
以上荷载是消防车轮直接作用在结构楼板上时,楼板的活荷载取值,该值只荷载规范规定:“单向板楼盖(板垮不小于2米)消防车荷载标准值为35.0kN/㎡;双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6米X6米)和无梁楼盖(柱网尺寸小于6米X6米)消防车荷载标准值为20.0kN/㎡。
以上荷载是消防车轮直接作用在结构楼板上时,楼板的活荷载取值,该值只能用于楼板楼板的计算。
如果按以上荷载计算楼面板,计算楼面梁时还应按以下规定乘以折减系数:“对单向板楼盖的次梁和槽形板的纵肋应取0.8;对单向板楼盖的主梁应取0.6;对双向板楼盖的梁应取0.8”。
荷载规范同时明确:“当不符合规范要求时,应将车轮的局部荷载按结构效用的等效原则,换算为等效均布荷载”。
由于梁板布置、覆土厚度及消防车车轮位置的不确定性,规范给出的数据很难满足实际情况。
实际计算只能按均布等效荷载的原则来计算楼板、楼面梁或按消防车车轮不利布置来计算楼面梁。
这就造成实际计算变得非常复杂且计算结果有时与规范数值出入很大。
消防车轮压等等效效荷载取值可参考以下过程:一、计算原则将车轮的局部荷载按结构效用的等效原则,换算为等效均布荷载作为楼板、次梁及主梁活荷载。
等效均布荷载属于结构估算的范畴,追求过高的计算精度对工程设计而言没有必要。
实际工程中应注意效应的统一性,即注意在不同效应时,等效荷载不可通用。
二、动力系数车辆荷载尤其是消防车对楼面的荷载作用,主要应考虑车辆满载重量及汽车轮压的动荷载效应,动力系数与楼面覆土厚度等因素有关。
三、覆土影响《荷载规范》中所规定的消防车荷载,是轮压直接作用在楼板上的等效均布荷载。
结构楼板上的面层及覆土对消防车轮压具有扩散作用(车轮压力扩散角,再混凝土按45度考虑,在覆土中可按30度考虑),覆土越厚,车轮压力扩散越充分,当覆土厚度足够时,消防车折算荷载可按消防车在合理投影面积范围内的平均荷重计算。
钢筋混凝土梁、板是房屋建筑中典型的受弯构件。
按板的受弯情况,可分为单向板与双向板;梁(板)按支承情况分,可分为简支梁(板)与多跨连续梁(板)。
1.单向板与双向板的受力特点两对边支承的板是单向板,一个方向受弯,而双向板为四边支承,双向受弯。
若板两边均布支承,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但小于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筋;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
2.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现浇肋形楼盖中的板、次梁和主梁,一般均为多跨连续梁(板)。
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是主要内容,配筋计算与简支梁相同。
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因此,跨中按最大正弯矩计算正筋,支座按最大负弯矩计算负筋。
钢筋的截断位置按规范要求截断。
(二)钢筋混凝土板的配筋要求板的厚度与计算跨度有关,应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同时考虑经济和施工上的方便。
屋面板一般不小于60mm,楼板一般不小于80mm。
板中通常配制两种钢筋:受力主筋和分布钢筋。
1.一般配筋要求(1)受力钢筋受力钢筋沿板的跨度方向设置,位于受拉区,承受由弯矩作用产生的拉力,其数量由计算确定,并满足构造要求。
如:单跨板跨中产生正弯矩,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板的下部;悬臂板在支座处产生负弯矩,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板的上部。
受力钢筋常采用HPB235钢筋,也可采用HRB335钢筋,直径常采用6mm、8mm、10m、12mm。
在同一块板中钢筋直径相差应不小于2mm,钢筋直径种类不宜多于2~3种,以免引起施工时互相混淆。
当采用绑扎钢筋作配筋时,受力钢筋的间距一般不小于70mm,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200mm;当板厚h>150mm时,不宜大于1.5h,且不宜大于250mm。
(2)分布钢筋分布钢筋是与受力钢筋垂直均匀布置的构造钢筋,位于受力钢筋内侧及受力钢筋的所有转折处,并与受力钢筋用细钢丝绑扎或焊接在一起,形成钢筋骨架。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姓名:学号:班级:指导教师:一、设计资料1、楼面的可变荷载标准值为24.5/kN m 。
2、楼面做法::(1)、楼面面层:水磨石地面2/65.0m kN(2)、钢筋混凝土现浇板:钢筋混凝土容重3/25m kN =γ(3)、平顶粉刷:2/25.0m kN 3、材料选用:(1)、混凝土:C20或C30(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400级钢筋,板内及梁内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HRB335级。
二、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1、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
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6m ,次梁的跨度为5.4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6.6/3 2.2m =,0201/ 6.6/2.23l l ==因此按单项板设计。
2、按高跨比条件,要求板厚2200/3073h mm ≥=,对于工业建筑的楼板,要求mm h 70≥,取板厚mm h 80=。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1154005400~~(300~450)12181812h L mm mm ⎛⎫⎛⎫=== ⎪ ⎪⎝⎭⎝⎭,取450h mm =。
截面宽度取mm b 200=。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1166006600~~(440~660)8141510h L mm mm ⎛⎫⎛⎫=== ⎪ ⎪⎝⎭⎝⎭,600h mm =。
截面宽度取mm b 300=。
三、板的设计(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3.1 荷载计算水磨石地面 20.65/kN m 80mm 钢筋混凝土板 20.0825 2.0/kN m ⨯= 平顶粉刷 20.25/kN m小计 永久荷载:22.9/k g kN m =可变荷载:24.51 4.5/k q kN m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为工业建筑楼板的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大于2/0.4m kN ,所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3。
于是板的荷载设计值:永久荷载设计值:22.9 1.2 3.48/g kN m =⨯= 可变荷载设计值:24.5 1.2 5.4/q kN m =⨯=荷载总设计值:28.88/g q kN m +=,近似取为29.0/g q kN m +=3.2 板的计算简图’图 1 板的支承布置图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
一、设计资料某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建筑轴线及柱网平面见图14-37。
层高4.5m。
楼面可变荷载标5kN/,其分项系数1.3。
楼面面层为30mm厚现制水磨石,下铺70mm厚水泥石灰准值焦渣,梁板下面用20mm厚石灰砂浆抹灰梁、板混凝土均采用C25级;钢筋直径≥12mm时,采用HRB335钢,直径<12mm,采用HPB235钢。
二、结构布置楼盖采用单向板肋形楼盖方案,梁板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见图14-37。
图14-37 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布置三、板的计算板厚80mm。
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取每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有关尺寸及计算简图如图14-38所示。
图14-38 板的计算简图1.荷载计算0.65kN/30mm现制水磨石0.98 kN/14kN/×0.07m=水泥焦渣70mm25kN/钢筋混凝土板80mm 2 kN/=0.08m×.17kN/0.34 kN/×0.02m=20mm石灰砂浆=3.97 kN/ 恒载标准值5.0 kN/活载标准值=11.26 kN/ 5.0=1.2×3.97+1.3×=荷载设计值p11.26 kN/每米板宽p= 2.内力计算计算跨度板厚=h200mm×450mm ,次梁h=80mm b×120+==边跨2600-100-2420mm=2400mm =2600中间跨-200 /2400 =0.83<10%,故板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跨度差(24202400)板的弯矩计算截面位置弯矩系数M=边跨跨中=5.99 ×11.26×支座B 4.67-=×11.26×中间跨跨中×11.26×=4.05中间C支座×11.26×=-4.053.配筋计算,=60mm20=,,b=1000mmh=80mm80-,=1.27=11.9,=210=1-==实配钢筋)kN·M(m 截面位置)(.10@140,5130.1515.990.140 边跨跨中5610.109 0.116 3944.67 B支座-8/10@140460①-②8@140,3400.1 4.050.095 轴④-⑤线间359 间中跨跨中6/8@140,轴④②-2690.076 0.0794.05×0.8 线间2813400.095 0.14.05 间①-②-中,8@140C 轴⑤④-支座线间3590.076 0.079 269②-④轴-,6/8@140 4.05×0.8 线间281其中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条件。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
1.确定梁的几何尺寸和荷载:根据建筑设计需求和构筑物的使用条件,确定梁的几何尺寸和作用力,包括梁的长度、宽度、高度、跨度和受力点等。
2.确定梁的截面尺寸:根据梁的几何尺寸和受力情况,确定梁的截面
尺寸,包括翼缘宽度、翼缘高度、腹板宽度和腹板高度等。
3.设计配筋方案:根据梁受力情况和设计要求,设计配筋方案,包括
主筋的布置、直径、间距和受力钢筋等。
4.计算荷载:根据设计要求,计算梁的荷载,包括自重、楼面荷载、
悬挑荷载和动荷载等。
5.计算弯矩:根据荷载计算梁的弯矩,包括正弯矩和负弯矩。
6.确定截面抵抗力:根据弯矩和截面尺寸,使用受剪承载力与受弯承
载力的原理,计算截面的抵抗力。
7.确定配筋数量和位置:根据截面抵抗力和配筋的特性,确定配筋的
数量和位置。
8.确定配筋直径和间距:根据配筋数量和位置,确定配筋的直径和间距,满足强度和承载力的要求。
9.进行校核计算:根据设计要求,对计算结果进行校核,包括受剪承
载力、受弯承载力和侧向位移等。
10.编制配筋图:根据配筋方案和计算结果,编制配筋图纸,包括主筋、箍筋和锚筋等的布置和细节。
以上是混凝土梁配筋计算的基本步骤,其中包括了几何尺寸确定、荷载计算、弯矩计算、截面抵抗力计算和配筋设计等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计算过程会有所调整和细化。
混凝土梁配筋计算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梁的安全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