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日本动漫对日本禅宗文化的浅析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禅宗与日本文化的渊源分析作为佛教宗派之一的禅宗传入日本以后,禅宗的精神思想得以发展和升华,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禅宗与日本渊源的,供大家阅读查看。
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
川端康成①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曾在瑞典科学院发布了他的铭文《我在美丽的日本》,文中他引用了数位日本古代得道高僧的诗词,抒发了自己对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体验,而贯通其中的重要审美理念即是“禅”.他对禅与日本文化的渊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一、禅宗的基本概念与日本禅“禅”的概念来源于禅宗。
作为佛教的宗派之一,禅宗于公元12世纪,经由当时的中国宋代传入日本。
其传播得益于诸多赴宋求法的日本僧侣荣西、道远等,他们通过在中国长年求习,携带大量经文、教义及中国法师的口传心教,回国后结合本国原有的佛教,加之自己多年的参禅心得,形成了有别于中国的日本禅宗,与净土宗、日莲宗等土着佛教宗派,并称为“镰仓新佛教”.可以说,从这一时期开始,作为外来文化的佛教逐渐日本化、本土化,从而逐渐被日本文化消化与吸收,为日本文化奠基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而禅作为重要的理念,深入文学及日常生活中,则是在镰仓时代(1192-1333)之后的室町时代(1336-1573)。
禅,之所以在这一时期被社会普遍接受,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自镰仓时代末期至室町时代末期,日本社会长期处于战乱动荡之中,长年的战乱造成了社会的巨变和人心的躁动与不安,末世思想与生生息息、生而灭、灭而生的“无常②思想”泛滥,形成一股强大的悲观厌世思潮。
人们开始信仰超人力和自然的神秘东西的存在。
而禅宗的哲理在于否定一切“旧有”而获得“新有”,且有“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③的“悟道”精神,这些恰好迎合了这一时期大众的心理需求,因而禅的影响得以超越宗教领域而逐渐普及于整个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
其次,室町时代的是从“公家”(指朝廷贵族)走向“武家”执政的时期,武士阶层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阶层之一,统治者利用禅宗的“死如梦幻,生死一如”的观念,培养武士追求“无视生死差别”“视死如梦幻”的境界,振奋武士为主君“徇死”的精神,这种生死观随着禅的普及与推广逐渐为日本大众所接受。
从传统元素的运用看中日动漫作品的文化表达中日动漫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传统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元素的运用。
比如在中国的动漫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孙悟空、哪吒、白蛇等经典故事人物的形象出现,在日本的动漫作品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来自于日本神话、历史故事的元素。
这些传统的故事和传说,不仅丰富了动漫作品的情节和人物设定,同时也承载着中日两国丰富的文化内涵,让观众在享受动漫作品的也能够了解到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的宗教信仰在中日动漫作品中也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在中国的动漫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道教、佛教等传统宗教信仰的元素,比如《封神演义》、《新白娘子传奇》等作品都涉及了道教神话故事。
而在日本的动漫作品中,也常常可以看到一些关于神道教、佛教等宗教信仰的元素。
这些宗教信仰的元素,不仅为动漫作品增添了神秘感和魔幻感,同时也展现了中日两国丰富多彩的宗教文化。
传统的美术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也常常可以在中日动漫作品中看到。
比如中国的山水画、国画等传统绘画艺术在中国的动漫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而日本的传统绘画艺术如浮世绘等也在日本的动漫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这些传统的美术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的运用,不仅为动漫作品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体现了中日两国在美术领域的丰富积淀。
中日动漫作品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喜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作品在表达中所融入的传统元素。
这些传统元素不仅丰富了动漫作品的内涵和魅力,同时也展现了中日两国独特的文化魅力。
相信随着中日两国文化的进一步交流和互动,中日动漫作品在文化表达方面也会有更加丰富多彩的表现。
论日本文化中的禅文化宣颖娟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文学院摘要:禅主要源于佛教,印度佛教从中国传入日本以后,禅文化在日本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日本特色的禅文化,并深深的融入到日本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在茶道、陶瓷、园林建筑、美学、服饰等领域突显日本禅文化中的雅韵和精神。
本文旨在从禅文化的发展到禅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等方面深度剖析日本禅文化的特点。
关键词:日本文化;禅文化;道引言日本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日本人也善于吸纳各国文化精髓,将其结合本土文化并予以深入发展,禅文化就是其中之一。
佛教中的“禅”传到日本之后,与日本传统文化相互碰撞,逐渐转化为新的“日本禅”,成为日本民族精神和民族意识的支柱之一[1]。
它不仅影响了日本人的价值观、荣辱观和生死观等,更深度融入到日本国民的生活点滴当中,特别是茶道、服装、建筑、陶瓷等领域尤为突出。
1.日本禅文化的来源及发展1.1日本禅文化的发展历程“禅”,是印度佛教主要修行方式之一。
修行者通过禅坐达到身心明净,心无杂念,顿悟真理的境界成为禅定,这种不需要诵读佛经和繁琐学习的修行方法受到日本僧人的青睐,众多僧人通过禅的方式修习佛法,顿悟道理,使禅文化在日本广泛传播。
日本的禅文化学自中国,专攻中国禅宗史的著名学者柳田圣山说:“宋代的禅可以说像洪水一样涌进日本”。
禅当时由印度传入中国后再传到朝鲜半岛、越南、日本,唯独在日本能沿袭至今,主要还是因为禅文化的精髓与日本民族的自然观、审美观相吻合,当然日本人也把禅的理念发扬光大并使其本土化,他们是最擅长学习的民族。
日本民众很快接受禅文化,并将之运用到生活中,在繁杂的工作中短时间的进行简单的禅坐,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并思考人生。
但是简单的禅坐不能满足所有民众的期待,人们需要更加多样的方式来修习身心,于是勤劳智慧的日本人民将禅文化与日本的“道”文化紧密融合,将禅文化融入到花道、武道、柔道等,比如,在插花过程中感受禅文化的静气凝神,修养身心。
日本禅文化日本文化表现出了独特的神秘主义。
独特,是因为它借助禅的形式表现出生活于现实中的日本人的自我的内心世界。
日本人纤细而哀愁的精神气质是属于东方古典世界的禅宗的思想和审美风格。
日本的美在清冷与寂寞,美丽与幻灭,性感与纯情,快乐与死亡,永恒与无常中体现无遗。
禅,佛教名词“禅那”的略称,意译作“思维修”, “弃恶”等,通常译作“静虑”。
禅宗作为中国佛教派别的一支,由南朝宋末菩提达摩由天竺来华授禅法而创立,后分为很多派别,南宋以来,唯临济,曹洞两派盛行,且流传到日本,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可以说,日本的美处处体现了日本化了的禅文化的精髓。
一、物之哀世人认为日本消化了中国文化,创造出独特的文化精髓是在平安时代,这个时代最具支配的审美观是“物之哀”。
是指一种“物心合一”的意识,以“意”来表现悲哀与同情,爱怜浑成的感动情绪,具有优美、纤细、沉静等特殊的关照意义和情趣意义.这种审美精神是由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来开拓和完成的。
里面的众多人物陷入苦海进行反省时,都进入“善恶不二”、“菩提即烦恼”的境界,紫式部的目的虽然并不是宣扬佛教,但却处处流露出悟道,弃恶的味道。
《源氏物语》对日本后世的影响范围极广,和歌自不用说,甚至从工艺美术到造园艺术,都不断从它那里获得美的精神食粮。
二、恬静“恬静”是战国时代结束后在人们寻求恢复内心平静的时代里,得势的町人所具有的审美观,是从崇尚“和苑寂静”,敬重“古雅”、“闲静”的茶道中产生的审美观。
指潜在内心的丰富情趣,极其狭隘、简朴的茶室反而寓意无边的开阔和无限的雅致。
茶道集大成者千利休提倡茶道应以“贫困”为根底,去掉一切人为的装饰,追求至简至素的情趣。
千利休的草庵式空寂茶的精神,是超越人力而回归自然,视茶道为佛道,通过禅宗与茶道的结合,达到“茶禅一味”的精神境界,从中发现“空寂美”的存在,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茶道”。
以茶会友,“一味同心”,构成了日本民族“茶道”独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动漫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作用日本漫画及其周边产品充斥市场,而它并不象一般人认为的那样,只是一种流行于青少年间的时尚和游戏而已,卡通化的'新新人类'的诞生,代表的既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人生价值观,也是在特定时期,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强烈的文化认同乃至趋同。
正如八九十年代对欧美文化的认同以麦当劳快餐、耐克鞋为载体,新世纪,对日韩文化的认同就变成以漫画为载体.卡通化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一种时代潮流,那么,能够了解动漫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作用,也许真的有助于对这股潮流的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一、日本动漫的历史日本动画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其可分为六个阶段:一、战前草创期二、战后探索期三、题材确定期四、突破期五、成熟期六、风格创新期二、日本动漫的特点:1.战争2.机器人3.战斗与决斗4.青春5.偶像6.美少女7.美少年8.宠物9.剑10.魔法11.超能力12.忍者13.神话、传说14.历史15.感情16.生活17.校园18.恋爱19.孤儿20.心理学21.侦探22.不死身23.完美24.破坏25.幽默26.悲剧27.喜剧28.人造人29.双重人格30.忆者31.英雄32.解谜33.妖魔34.理想35.残酷36.重要物件37.后宫38.Boy's Love(BL)39.Girl's Love(百合)三、日本漫画流行的原因大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日本的漫画慢慢地在中国传播开来,很多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都看过很多日本动漫。
为什么日本漫画会那么流行呢?这主要是因为日本漫画有着非常强的针对性。
日本漫画是按照读者群的年龄和性别进行分类的,可分为儿童漫画(以6~11岁的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内容简单易懂,如《哆啦A梦》,《樱桃小丸子》等)、少年漫画(以6~18岁的少男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少女漫画、唯美漫画、女性漫画(以超过20岁的女性,尤其是家庭妇女和白领女性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青年漫画(以18~25岁的青年男子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有着更多成人化的元素,内容多表现上班族和大学生生活)等等。
从日本动漫看日本文化——以《海贼王》为例信口胡说的博客(新浪)写在前面的话首先声明,本人并未去过日本,也并没有与什么日本人有着很密切的交往。
以下所写文字完全是从相关著作及动漫中所得,或对或错,还请各位批判。
日本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绕不过去的一个弯。
而在未来的发展中,日本同样是中国的劲敌,无论是其经济实力,还是科技、军事、文化等软实力,都不可小觑。
提到日本,中国民众恐怕无不咬牙切齿,对其厌恶至极,以致在四川,“日本人”竟然也与“猪”一样成为一句骂人的脏话。
但是我们却又常常不得不佩服日本人,佩服他们的学习能力,佩服他们的企业精细化管理,佩服他们在科技上的尖端水平。
有时,我们在无奈的购买日本产品时,总是不断的咒骂民族企业的不争气。
而在谈到日本人时,我们最常用的词语恐怕就是“变态”二字。
因为他们的性格实在是太矛盾了,既爱美又黩武,既尚礼又好斗,既开放又保守,既服从又不训,不仅是西方世界的人民看不懂他们,即使是同属东方人的我们,也对他们的某些言行感到不可理解。
但不论是喜欢她,讨厌她,甚至憎恨她,都不能让感性占据我们头脑,一味的对其排斥、反对或脑残式的崇拜,相对于这些感情而言,更重要的是用我们的理性思维分析她、了解她、认识她。
本人虽然并不喜欢日本人,更不属于什么哈日一族,但长期以来一直都是很喜欢日本的动漫。
从儿童时《聪明的一休》开始就一直观看日本动画。
前段时间在看日本动漫《海贼王》,个人觉得这是一部很不错的动画片。
动漫表现的思想也很能客观的反映日本的文化和日本人的心理。
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其同时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真实反映,而《海贼王》这部动漫就是现代日本文化的一个映射,透过动漫可看出日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本想等到将《海贼王》看完再写此文,然此动漫实在太长,目前为止还没有更新完,所以就将已经看过的部分发表下自己的部分感想,以先吐为快。
PS:如果你没有看过这部动漫,请直接跳过楷体字。
何谓日本文化在我看来,日本本身是没有什么文化可言的。
日本动画片中的宗教意识——以宫崎骏的作品《龙猫》为中心范业红(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9)摘要宗教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毫无疑问会对其他文化形式产生影响。
而日本人的自然崇拜的宗教观念在宫崎骏的作品《龙猫》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片中充满了人与自然相依相存和谐共荣的美妙图景。
从这些温馨的和谐之美中,唤起了观众怀旧、感悟之情。
关键词宫崎骏龙猫乡愁自然崇拜宗教中图分类号:J954文献标识码:AReligious Consciousness in J apanese Animation——The Paper Focuses on Hayao Miyazaki's"My Neighbor Totoro"FAN Y ehong(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Liaoning Dalian,116029)Abs tra ct Religion as a part of culture will influence other culture forms.Cultureform similarly,the religion in Hayao Mi-yazaki's film My Neighbor T otoro,which is enriched with beautiful images of matual dependence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The sense of nostalgia and refltction will be recalled from those warm images.Ke y words Hayao Miyazaki;My Neighbor Totoro;nostalgia;nature worship;religion1动画片在日本文化中的地位日本的动画片产业非常发达,也很专业。
论禅宗思想在日本枯山水庭园中的体现作者:王莉袁恩培来源:《艺海》2011年第05期一、禅宗思想的内涵禅宗思想的核心是“悟”,就是一种心灵的启悟,禅宗把这种悟称为“见道”,即人与道合为一体,这时广漠无垠的“道”不再是“无”,而是一种“无差别的境界”。
禅宗思想作为儒、道、释三家思想融合的重大成果,吸取了印度佛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对人的本性的关怀以及对人的处世方式、人生追求、审美情趣等精神境界的追求。
它表现出了以下思想特点:(1)、“梵我合一”的一元世界观,即所谓我心即佛,佛即我心;(2)、设定了顿悟见性的修行方法,也就是通过渐悟或顿悟发现本心;(3)、“以心传心”、“自解自悟”、“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肖艺吴隽宇,禅宗思想影响下的古今日本建筑庭园空间[J],中国园林,2003.9)。
此外,禅宗思想中还存在着一些对于事物的特殊思维方法和感觉方式。
具体可概括为:(1)、禅将其焦点置于精神实体,无视一切形式。
(2)、禅在任何形式中都努力寻求精神实体的存在。
(3)、禅认为,不完整的形式和有缺陷的事实都更能表达精神,太完美酌形式容易使人将注意力转向形式本身而忽视内部的真实。
(4)、禅对形式主义、传统主义和礼仪主义的否定,结果使精神直接暴露,回复到它的寂寥与孤独之中。
(5)、这种先验的寂寥和“绝对”的孤独是清贫主义(asceticism)、禁欲主义的精神,它排除一切可能是非本质的痕迹。
(6)、这种孤独用通常的话来表达就是无所执着。
(7)、如果把孤独理解为佛教徒所使用的绝对这种意义的话,那就是它沉寂于森罗万象之中,从卑贱的野间杂草,一直到自然界的所谓最高形态(铃木大拙著,禅与日本文化[M],上海三联书店,1989)。
二、禅宗思想对枯山水庭园的影响日本的庭园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其中最典型的当属枯山水庭园布局景观。
在室盯时代禅宗精神广为传播之后,日本的审美取向便开始趋向于禅的空寂与枯淡,追求一种幽玄的空寂之美与风雅的闲寂之美。
97禅宗与日本文化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 刘 毅自公元12世纪后半叶,禅宗东渐、明庵荣西弘传临济禅而后,武士兴禅,镰仓、室町、江户三代幕府绵延700余年;禅风日炽,临济、曹洞、黄檗三宗鼎立风传东瀛列岛。
禅宗与日本历史、日本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
禅宗与日本文化的关系,可以从五山文学、俳句、茶道、书道、剑道、武士道、儒学、绘画雕刻、园林艺术等层面窥见一斑。
似可断言,作为一种外来的文化式样,禅宗对日本文化几乎所有的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在日本文学史上,特别是近代以前,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特征的“汉文学”和以日本民族特色为标志的“国风文学”,一直是至领风骚的主线。
作为“汉文学”集大成者的五山文学和“国风”撷英的俳句,都与禅宗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关系。
所谓“五山文学”,是指以日本禅宗五山①为主体的禅僧们所掀起的汉文学风潮。
禅宗自镰仓时代传入日本后,于室町幕府时期达到鼎盛。
随着“五山十刹②”宫寺制度的建立,身居伽蓝、享受优厚待遇的禅僧们以其极高的社会地位而昭著于世。
他们常常以文会友,以诗08日本学刊 1999年第2期喻禅,似乎对弘道传法失去了往日的虔诚和兴趣,而专以诗文为娱,以示其高雅和地位。
于是,“五山十刹”出现“多见日本僧以文为本,学道次之”③重文轻道的趋势。
这种现象积习成风,由“五山十刹”扩展至“林下末寺”,进而风靡社会,成为日本文坛的主流,史称“五山文学”。
开五山文学之先河者当举虎关师练、雪村友梅和中岩圆月等人。
他们既是室町初期的著名禅僧,又是汉文学的名家里手。
虎关师练(1277-1346年)自幼喜爱汉诗文,14岁时入南禅寺习禅。
文学史上称他“20岁起便对三藏之教、诸家之语录、九流百家之典籍、本朝之神书无不涉猎”。
他曾拜东渡元僧一山一宁为师,习文唱和,时人评价他“微达圣域,度越古人”。
他的汉诗文集《济北集》系五山文学早期的代表作之一。
雪村友梅(1289-1346年)既是精通音律的“诗僧”,又是长于丹青的“画僧”,是一位对五山文学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的著名禅师。
|RADIO &TV JOURNAL 2021.4禅宗文化作为佛教文化的一种形态,自镰仓时代传入日本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许多日本动画创作者亦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禅文化的影响,因而在许多经典动画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到禅文化的存在。
一、禅的缘起以及在日本的发展禅宗文化作为佛教文化的一种形态,起源于印度,公元6世纪时作为附着物随着佛教文化由南印度传播至中国,并于公元8世纪在中国蓬勃发展起来。
禅宗文化自镰仓时代由日僧明庵荣西自中国传入日本,彼时还有一批中国禅僧到扶桑进行思想交流,从而开启了日本禅宗文化的先河。
室町时代,在幕府的强力支持下,日本禅宗文化得到充足发展。
明治维新后,禅宗文化慢慢走向世界,逐步成为现代思潮里的一股清流,并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融入到动画这种独特的艺术之中。
二、以动画电影《我的邻居山田君》为例浅谈禅对动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影响禅认为,艺术的表现往往追求打破常规技法的平衡与规律,以追求内心“孤寂”的平和,这在日本的绘画中有很好的展现。
与西方色彩华丽、构图饱满丰富的艺术作品相反,日本绘画往往采用“一角式”的画面表现形式,呈现出的多为一种事物在大面积“空白”下的“孤寂”之禅意,以引发观者内心的感悟与思考。
这种“孤寂”的禅意体现在动画作品画面的构图与色彩运用之中,其在高田勋的动画电影《我的邻居山田君》中就充分展现了出来。
《我的邻居山田君》讲述了山田君一家极为平凡的日常生活,与其他动画作品进行比较,这部作品没有绚丽的画面,没有奇幻的故事,没有惊艳的音效,剧中的角色也没有闪闪发光的大眼睛、凹凸有致的身材、飘逸柔顺的长发,画面中的人物、场景都仅仅是简单的几笔勾勒。
画面中存在大片的留白,故事亦没有大的矛盾冲突,清平淡雅地讲述着山田君一家的生活。
然而,就是这淡淡的几笔,配上静谧的音乐,却可以让人真实感受到生活中温暖的点滴,在观者心中留下久久不散的平和之感。
电影中有一个下雨天一家人去接下班回家的父亲的场景。
这个场景没有细腻的线条,只有朴拙的线条寥寥几笔;没有绚丽的色块,只有薄淡的色彩淡淡几块;没有深邃的语言,只有静谧的音符轻轻应和。
国漫与日漫动漫中的历史与传统文化呈现动漫作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扮演着展示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角色。
在国漫和日漫中,历史和传统文化往往是非常突出的元素。
本文将探讨国漫与日漫中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并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
一、历史题材的选择在国漫和日漫中,历史题材是非常常见的。
国漫往往选择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作为创作的主题,比如《三国演义》、《红楼梦》等。
这些作品通过细致的描绘和改编,将历史中的英雄故事和文化元素以动漫形式呈现出来。
而日漫则更加广泛地选择了不同历史时期和国家的题材,包括日本古代、战国时代、近代等等。
二、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描绘国漫和日漫在描绘历史与传统文化方面有着各自的风格。
国漫往往注重于细节和真实感的再现,追求历史的严谨性。
它们致力于保留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包括传统绘画风格、文人气质等。
作品中的人物、场景、服饰等都力求符合历史背景和风貌。
与此不同,日漫则更加注重于夸张和创意,往往会对历史事件和传统文化进行改编和解构,增加了许多幽默、戏剧性和奇幻元素。
三、历史事件的再现历史事件在动漫中的再现方式也存在差异。
国漫通常借助于历史剧情的展开,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刻画出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它们会注重于历史事件的细节还原和情感描摹,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历史过程和人物命运。
而日漫则更善于通过丰富的战斗场面、特殊能力和超自然元素来吸引观众,让观众在娱乐的同时也能了解到历史事件的背景。
四、传统文化的呈现国漫和日漫在传统文化的呈现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国漫通常通过展示中国的传统美学和哲学思想,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
这些元素包括传统的绘画风格、中国古代的服饰、礼仪习俗等。
国漫还会通过角色的表现和对话,向观众传递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比如孝道、忠诚等。
相比之下,日漫更注重于表现日本独特的传统文化,包括武士道、禅宗思想、折纸艺术等。
它们通过精心设计的背景和道具,以及角色的言行举止,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充满日本传统元素的幻想世界。
透过动漫理解日本文化1. 简介动漫在日本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日本文化的一部分。
通过观看日本动漫,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和理解日本的价值观、生活习惯和社会结构等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如何通过动漫了解日本文化。
2. 动漫对日本文化的影响2.1 强调集体主义在日本动漫中,往往强调集体主义思想。
许多作品出现了以团队合作为核心的情节,以及人们为了共同目标而奋斗的故事线。
这反映了日本社会中重视团队合作、互相支持和社群感的价值观。
2.2 尊重传统与修养许多日本动漫也强调尊重传统和修养。
通过描绘传统艺术、礼仪和道德准则等元素,展示了日本人对于传统价值观的重视。
例如,在某些动漫中可以看到人物参加茶道、剪纸或者武道的场景,这些都是日本文化中传统的表达方式。
2.3 强调工匠精神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动漫对工匠精神的强调。
很多作品中展现了人物通过高度专业技能和坚持追求卓越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情节。
这种工匠精神反映出了日本社会对于追求卓越、注重细节和品质的文化特点。
3. 动漫中呈现出的日本文化元素3.1 花魁文化花魁是江户时期的一种特殊职业,被认为是高级妓女。
在一些历史题材或者古装剧情的动漫中,花魁是一个常见的元素。
动漫通过描绘花魁与其他人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展示出了当时社会结构和伦理观念。
3.2 忍者文化忍者是日本特有的职业群体,在动漫中也经常出现。
通过描绘忍者主角的战斗技巧、忍者村庄和他们所守护的信念等内容,我们可以对忍者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3.3 科技与未来主义除了传统元素外,日本动漫中还经常涉及科技和未来主义概念。
例如,机甲、机器人、虚拟现实等科技元素,在许多机战、科幻类动漫中得到了广泛运用。
这反映了日本在科技领域取得优秀成就,并体现了他们对未来发展和探索的热情。
4. 动漫对于国际文化交流的影响由于其独特性和吸引力,日本动漫已经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并促进了国际间文化交流。
4.1 日语学习许多人通过观看日本动漫开始学习日语。
从东上魁夷的画看日本禅宗观念东山魁夷是日本现代最著名的风景画家。
他以其宁静、闲寂、澄澈的画风,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
他的画充溢着浓厚的日本情调,具有单纯、简洁的东方艺术精神。
透过其画风我们可以看到禅宗文化对日本艺术的深刻影响和体现。
其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白色的早晨》画中是静静的冬天的早上,推开窗户,庭院是雪白的世界,一只孤单的斑鸠,一动不动地站在树枝上,小小的身体,没有灯火的温暖。
仿佛在沉思:即使是微弱的生命,也一定要活下去;似乎又什么都没有想。
内容简单之极,表现手法朴实之至。
但是,透过这幅作品,我们就能在较为深刻的精神层面上体味到日本人的审美情趣以及日本人与自然的关系。
禅宗提倡离俗反俗,皈依自然,将自然人生一体化,这一点与日本文化性格是接近的。
日本人“亲自然”,是将自然万物看作一种客体存在,而人本身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的亲密无间成为日本民族最重要的生活美学。
所以日本人追求“安于自然,委身享受于自然”,对自然的崇拜和热爱尤甚于其他民族。
东山魁夷是在富于感觉的自然环境中生活的,他热爱自然,强烈感受到它的生命力。
他一生酷爱旅行,终身迷恋风景画的创作,但他所描绘的“不是人迹未到的景观,而多是散发人间气息的地方”,是非常平常的风景。
禅宗认为,人的平常心是道,是“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青青翠竹,总是法身”一般的内悟。
一朵小花,一抹残月,一片树叶,都能唤起艺术家诗情万千。
禅宗也是从内在而非外在捕捉生命,任何看来无意义的事——树上的一只鸟,河边的一棵草——都能表现生命的一体,创造出一种召唤我心的艺术力量。
受禅宗思想的影响,从7世纪的飞鸟文化一直延续到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中自然流露出一种质朴、闲静和优雅的心境。
能从一朵野花中、一掬山泉里、一件器皿内发现美。
东山眼里和心里的风景及其风景美,是这种审美意识的表现。
正如东山所言:“西欧人为征服自然而奋斗,而日本人则一直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他没有把自然当成人的对立面,而与自然对话,画出了“心象之风景”,这一点正好吻合了禅宗的自然观,即把自然景物作为妙悟禅的契机。
透过动漫理解日本文化日本动漫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凭借其恢宏的故事情节、丰富的角色形象和精美的画面,一直以来吸引了全球无数的观众。
然而,动漫不仅仅是娱乐的载体,它也是了解日本文化的一扇窗户。
通过观看日本动漫,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个东方国家的价值观、传统和习俗,营造出一种生动有趣、愉悦轻松的学习方式。
动漫与日本文化的紧密联系日本的动漫产业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当时的日本人通过漫画和动画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表达方式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
动漫中常见的一些元素,如和风、神话、战国时代,都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动漫中的人物形象也非常具有特色,比如高大英俊的男主角、可爱活泼的女主角,他们的形象往往是根植于日本文化中的。
动漫中的故事情节,例如讲述团结友爱、努力奋斗的故事,也反映了日本社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动漫背后的日本文化特点日本文化凝聚了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深深地影响着日本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
通过观看日本动漫,我们可以感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和谐与纪律日本人非常注重和谐的价值观。
这种和谐不仅表现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上,也表现在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上。
在日本动漫中,我们常常看到主角们追求的目标,并以自己的努力与毅力去实现。
这体现了日本人对于纪律和规则的严格要求,也反映了他们勤奋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传统与现代的融合日本虽然历史悠久,但是在现代科技的发展下,它能够将传统与现代融合得非常出色。
在日本动漫中,我们能够看到古代的神话故事与现代的科幻元素相结合。
这种融合展现出了日本文化的创新和包容性,也反映了日本人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平衡的能力。
3.社会与人际关系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社会和人际关系的国家,这种关系在他们的动漫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日本动漫中,我们能够看到日本人特有的”关系网络”,例如学校、家庭、工作场所等。
这种网络中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独特的角色。
日本禅宗思想的总结日本禅宗思想是一种具有深远影响的佛教流派,它在日本的发展和传播过程中对于日本文化、艺术和哲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禅宗思想强调实践和直接体验,强调人们通过内观和冥想来实现觉悟和解脱。
本文将对日本禅宗思想的起源、主要教义和影响进行详细阐述。
禅宗思想起源于7世纪的中国,最初是被引入日本的。
在中国,禅宗思想主要是由达摩(Bodhidharma)带入的,他是一位印度僧人,据传他于520年来到中国并传授了禅宗的教义。
禅宗思想的到来使得佛教在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流派,它强调直接体验和实践,而非对经文的研究和诵读。
这种思想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不同学派的影响,如南宗(南禅)和北宗(北禅),这两个学派对于禅宗的理解和实践有所不同。
禅宗思想在日本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2世纪末。
当时,一位名叫树石(Eisai)的日本僧人到中国学习禅宗教义,并将其带回日本。
树石在日本建立了临济宗,这是禅宗的一个重要分支。
临济宗通过其教义和修行方法在日本禅宗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禅宗的传播在13世纪达到高峰,当时一位僧人名叫道元(Dogen)将曹洞宗(Soto)引入日本。
曹洞宗强调坐禅(zazen)和平常心(ordinary mind)的修行,这成为后来日本禅宗的主要修行方式之一。
禅宗思想的主要教义包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和“悟道不二”。
禅宗认为佛性即生性,每个人都具备成佛的潜力。
禅宗提倡通过内观和冥想来认识自己的内心和本性,通过直接体验来实现觉悟和解脱。
禅宗鼓励人们超越言语和思维的限制,直接体验当下的存在。
禅宗修行的关键是坐禅,通过专注于呼吸和当下的体验来观照自心。
禅宗也注重师徒传承,强调在禅宗修行道路上需要一个有经验的导师的指导。
禅宗思想对于日本文化、艺术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禅宗的修行方法和教义对于日本的园林艺术、茶道和剑道等传统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禅宗的艺术观念强调自然、简洁和直观的表达方式,体现了禅宗强调直接体验的特点。
对日本禅宗文化的浅析
---观赏《幽灵公主》
日本很多动漫都带有神学色彩,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千与千寻》,《棋魂》,《龙猫》等等。
这些动漫集中表现了禅宗思想在日本是占有极大的地位的。
本文以《幽灵公主》为例,简单谈谈日本的禅宗文化。
《幽灵公主》的故事发生在日本的室町时代,描述人神魔三者之间的斗争。
影片中有虾夷族的首领,即影片的男主人公----阿席达卡,有从小在狼群中长大的小桑,即女主人公,有山林的保护神----麒麟兽,有勇敢的斗士----白狼,有被诅咒的野猪----拿各神。
还有森林精灵,大猩猩等。
电影的故事梗概是受诅咒而变成“业报神”的拿各要毁灭一切,而为了拯救族人的阿席达卡射杀了拿各,但因右臂被却因被触角缠住而受伤,手臂中更是有着拿各神的仇恨诅咒,要解除诅咒,他必须要往日本西部,在解除的过程中引发了人神魔三者之间的斗争。
从影片的故事情节中,可以看到很久以前日本就已经存在宗教信仰,并且通过日本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千余年来,三大宗教即宗教化的儒学、佛教和神道影响着日本文化的发展和日本人的思想及精神,而禅宗则是佛教诸宗中对日本影响最深、持续时间最长的宗派。
因此,揭示日本禅宗的形成、发展,及其思想内涵、社会价值、历史作用等,便显得格外重要。
在本文中,我将对日本的禅宗文化进行浅析。
首先,禅宗佛教在1192年从印度经中国传到日本的。
日僧明庵荣西可谓是日本禅宗的创始人。
而禅宗自中国传到日本后,曾经形成过二十四种之多的流派,其中以临济宗,曹洞宗和黄檗宗为主要派别。
临济宗以荣西为开祖,曹洞宗以道元为开祖,黄檗宗以隐元为开祖。
临济宗和曹洞宗同时创建于镰仓时代,黄檗宗则创建于江户时期。
目前,临济宗的主要寺院有妙心寺,大龙寺,大德寺等。
曹洞宗的主要寺院有永平寺和总持寺。
黄檗宗的主要寺院是万福寺。
临济宗的信仰者多为武家阶层,曹洞宗的信仰者多为庶民阶层,二黄檗宗则巩固了与各阶层的联系。
虽然禅宗在日本占有非常流行,但其实禅宗传入初期,受到佛教的压制,它在日本并不流行。
那为什么直至今天日本禅宗三大派别能够站得如此之稳呢?
日本真正形成禅宗热,始于镰仓幕府时代,正是武士集团兴起的时候。
一些著名禅匠都与幕府上层关系密切,并积极在武士之间传授禅法。
如"圣一国师"圆尔辨圆受到摄政九条道家的
崇信,在京都特意为他创建了东福寺。
此后,辨圆又应请为幕府的执权北条时赖和嵯峨上皇授菩萨戒,其禅法在朝廷与武士之间很有影响。
又如中国禅僧兰溪道隆,一到日本就受到镰仓幕府的欢迎,掌权的北条时赖为他建造建长寺,闻风而来参禅者很多,影响深远。
中国禅僧无学祖元也深受幕府的崇信,北条时宗为他建圆觉寺,他的禅法在武士间影响很大。
如此等等,我们完全可以说,日本的禅宗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依靠镰仓幕府而兴起并逐渐发展的。
可见禅宗的发展尤其强大的政治后盾。
另外在战火纷飞、时有暴乱的动荡时期,慨叹人生无常、诊视生活的精神质量的人生观具有极大市场。
禅宗以明心见性迎合了大众淡泊明志的心理特点。
而且,临济宗、曹洞宗以及后来的黄檗宗在教化对象上的“自然分工”,使社会各色人等均可以在参透人生的探索中,找到自己命运的归宿,因而得以在日本社会迅速普及。
在日本如此盛行的禅宗文化,其对日本人生活的影响是可想而知的。
事实上禅宗对中世纪以后的日本的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
其影响涉及武士的伦理和道德,人民的习俗,以及文化领域的文学、美术、书法、建筑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禅与禅与茶道和武士道的关系是非常密切。
我们提到日本,首先想到的就是茶和武士。
“茶圣”千利休千利休在改革“茶之汤”的过程中,提出了最能体现茶道思想和审美意识的“和敬清寂”四个字,几百年来,人们一直用这四个字来阐述“禅茶一味”的化境。
“和敬清寂”的茶道是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日本文化精品,也可以说是禅宗日本化之后结出的清香典雅的艺术奇葩。
“武士好禅”作为一种风尚,起始于镰仓幕府初期。
首立“武家礼法”的镰仓武士小笠原贞宗,深谙禅苑清规,并对此极为推崇,便据清规之内容,制定了日本历史上第一部武家礼法。
日本武士道的许多内容,与其礼法颇有关联,可视为禅宗对其影响的实证。
甚至有人认为禅宗是"武士的宗教"。
时至今日,日本禅宗在完成了它从思想到组织的建设以后,与西洋思想也有了接触,在西方世界--欧美各国传播,使欧美近年来禅学风行,大大影响了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如果说当年中国禅宗在其东邻日本结出硕果的话,日本禅宗在西方世界又放异彩,这是日本禅的又一大发展。
参考文献:1、刘毅《日本禅宗今昔》辽宁大出版学社 1994
2、梁晓虹《日本禅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3、刘毅著《悟化的生命哲学——日本禅宗今昔》王金林[沈阳]日本研究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