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重点分析
- 格式:docx
- 大小:9.04 KB
- 文档页数:1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从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英国工业革,到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第1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1 复习笔记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在工业革命的冲击下,城市与建筑出现了一系列新问题。
1.工业城市的恶性发展造成了城市的混乱状态(1)工业生产的过渡集中引起人口的恶性膨胀;(2)因土地私有制和房屋建设的无政府状态而造成了交通堵塞、环境恶化。
2.广大普通民众面临严重的房荒威胁为了谋取经济或政治利益,资产阶级不断地建造房屋,但广大的民众仍只能居住在简陋的贫民窟中。
(1)工人住宅区的恶劣卫生条件使得流行病大量发生;(2)居住区与工作地点距离过远的矛盾也日益尖锐化。
3.社会生活方式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新需要和新要求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
(1)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2)探求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可能性。
二、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是指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
它们的出现是适应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政治需要。
1.古典复兴(1)内涵古典复兴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
(2)流行的原因18世纪古典复兴建筑的流行,一方面主要是政治上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
(3)实现手段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用简洁明快的处理手段来代替巴洛克与洛可可式建筑中繁琐与陈旧的东西。
因而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遗产成了当时创作的源泉。
①希腊、罗马建筑的考古发现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大批考古学家先后到希腊、罗马的废墟上进行实地发掘,使现代人类了解了古希腊艺术的优美典雅,古罗马艺术的雄伟壮丽;②古典复兴建筑的发展a.法国以罗马式样为主,而英国、德国则希腊式样较多;b.采用古典复兴的建筑类型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政权与社会生活服务的公共建筑及纪念性的建筑,对一般市民住宅、教堂、学校等建筑类型影响较小。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从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英国工业革,到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外国建筑史知识点整理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也是历史的见证。
外国建筑史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风格、技术和文化内涵。
以下是对外国建筑史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古埃及建筑古埃及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其建筑成就令人瞩目。
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其中,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它的建造技术令人惊叹,体现了古埃及人在数学、力学和几何学方面的高超造诣。
神庙建筑也是古埃及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卡纳克神庙是古埃及最大的神庙,其多柱厅中的巨大石柱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古埃及建筑的特点包括:巨大的体量、简洁而稳定的几何形状、精湛的石材加工技术以及象征永恒的建筑理念。
二、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建筑的杰出代表。
其中,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中最重要的建筑,其比例和谐,装饰精美,充分体现了古希腊的美学观念。
古希腊建筑的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克柱式和科林斯柱式,具有独特的形式和比例,成为西方古典建筑的重要元素。
古希腊建筑强调比例、和谐和数学关系,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三、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建筑在继承古希腊建筑的基础上,有了许多创新和发展。
罗马万神庙是古罗马建筑的杰作之一,其巨大的穹顶展现了古罗马在建筑技术上的卓越成就。
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其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结构令人赞叹。
古罗马建筑广泛使用拱券技术,在桥梁、水道和建筑中都有应用。
同时,古罗马建筑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
四、中世纪建筑(一)拜占庭建筑拜占庭建筑的主要特点是穹顶和集中式布局。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的巅峰之作,其巨大的穹顶和华丽的内部装饰彰显了拜占庭帝国的辉煌。
(二)罗马式建筑罗马式建筑以厚实的墙壁、半圆形拱券和坚固的墩柱为特点。
教堂是罗马式建筑的主要类型,如比萨大教堂。
(三)哥特式建筑哥特式建筑以高耸的尖塔、飞扶壁和彩色玻璃窗为显著特征。
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经典之作,其空灵的内部空间和精美的装饰艺术令人陶醉。
外国建筑史知识点整理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也是历史的见证。
外国建筑史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展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不同时期的文化、技术和审美。
以下是对外国建筑史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整理。
一、古埃及建筑古埃及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建筑成就令人瞩目。
金字塔是古埃及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形式。
吉萨金字塔群包括胡夫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和孟考拉金字塔,它们是法老的陵墓,以其巨大的规模和精确的几何形状展现了古埃及人的建筑技艺和宗教信仰。
金字塔的建造运用了大量的石块,其精确的堆砌和角度控制显示了高超的工程技术。
神庙也是古埃及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卡纳克神庙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多柱厅内密集排列的巨大石柱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神庙的建筑布局和装饰都与宗教仪式和神话传说密切相关。
二、古希腊建筑古希腊建筑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雅典卫城是古希腊建筑的杰出典范。
帕特农神庙位于卫城的最高点,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主神庙。
它采用了多立克柱式,比例匀称,庄重典雅。
建筑的装饰雕刻精美,展现了古希腊人的艺术成就。
古希腊的三种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和科林斯柱式,不仅具有结构功能,也是美学的重要体现。
多立克柱式粗壮简洁,爱奥尼柱式优美纤细,科林斯柱式则更为华丽繁复。
三、古罗马建筑古罗马在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罗马万神庙是古罗马穹顶建筑的代表。
其巨大的穹顶内部空间开阔,光线从顶部的圆孔射入,营造出神秘而庄严的氛围。
罗马斗兽场是古罗马建筑的杰作之一。
它能容纳数万名观众,其建筑结构复杂,包括多层拱券和看台,充分展示了古罗马人的工程技术和组织能力。
古罗马人还发展了混凝土技术,使得建筑规模和形式更加多样。
四、中世纪建筑中世纪欧洲的建筑主要分为罗曼式和哥特式。
罗曼式建筑以厚实的砖石墙壁、半圆形拱券和坚固的墩柱为特点。
教堂内部光线较暗,给人以庄重神秘的感觉。
哥特式建筑则以高耸的尖塔、飞扶壁和彩色玻璃窗为显著特征。
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建筑的代表,其高耸的尖顶和轻盈的结构,仿佛要挣脱重力的束缚,飞向天空。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从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英国工业革,到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从1640—166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英国工业革,到 1789—1794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 近代开端:1640年,现代开端:1917年, 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 18世纪下半叶一 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 19世纪下半叶一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 20世纪初一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 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一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粗野主义倾向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 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 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 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从1640 —1660年 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 英国工业革,到1789 —1794年 法国资产阶级-- 1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尺氏、 、、>:弟八早18世纪下半叶一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 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一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 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 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一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 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蕴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达到了解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成功19世纪下半叶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近现代建筑是建筑史上一个令人着迷的时期,其中包含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建筑风格和技术。
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受到了各种文化、社会和技术变革的影响,这些变革促使了建筑师们创造出了大胆、富有创意的建筑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的一些重要事件和建筑作品。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欧洲发生了一场艺术与设计的革命,这对于近代建筑风格的发展影响深远。
艺术家们开始将不同的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并通过形状、颜色和材料的组合来创造出独特的建筑风格。
在这个时期,建筑师们开始追求新的建筑表达,试图摆脱传统的建筑形式和规则。
巴黎圆顶大教堂是近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这座教堂采用了新的建筑技术,如铁框架和玻璃屋顶,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轻盈而开放。
它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哥特式建筑,但在结构和外观上进行了现代化的改进。
这座教堂成为了许多后来建筑作品的灵感源泉,同时也标志着现代建筑风格的诞生。
在德国,包豪斯学派推动了现代建筑的创新。
包豪斯学派的建筑师们主张将艺术与工业相结合,追求功能、效率和简洁。
他们设计的建筑注重形式与功能的统一,采用了新材料如钢、玻璃和混凝土,并尝试创造出高效能的建筑空间。
包豪斯学派的成果影响了整个欧洲的建筑风格,也对世界范围内的建筑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美国,芝加哥的摩天大楼展示了工业时代的建筑奇迹。
摩天大楼通过钢结构和独特的外观设计,向世界展示了美国繁荣与创新的形象。
这些高楼大厦不仅仅是建筑的壮丽添景,更是城市的地标,象征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
现代主义建筑也是近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风格。
这种建筑风格追求简洁、无装饰和功能主义,强调建筑物的实用性和合理性。
德国建筑师密斯·凡·德·罗是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设计理念影响了整个建筑界。
密斯的作品通常采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大量使用玻璃和钢结构,创造出干净、简约的建筑形式。
近现代建筑史是一个多样而富有创意的时期,这里只是介绍了一些重要的事件和建筑作品。
认真听课哦课程作业(作为评定成绩依据)•主题:当代建筑的前世今生(具体题目自定)•内容:分析西方当代建筑的发展历程,注重个人理解,从自己的角度解读西方当代建筑的精神、推动力、方法特征、关注的问题、利弊。
•要求:(1)图文结合,以分析图解为主,文字部分限于图片的辅助说明和注释,每页不超过300字,线索明确,掌握以图象语言表达复杂观念的方法(2)采用A3图幅,硬质纸张(3)不可直接采用照片,须转为钢笔画,着色与否自定,不少于15幅(4)手绘图像可以通过拍摄或扫描转换为电子文件后成图;也可以整图手绘(可以采用拼贴方法)。
(5)不少于三张A3图,标明图号、姓名、学号、班级,按顺序排列(6)每个自然班按学号排列,装订为一册(7)字体、排版等方面注意与版式的结合关系(8)作业完成过程中尽量多与任课教师沟通,避免重大错误•最后一次课结束前上交•主要参考文献:弗兰姆普敦的著作《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中文或英文版外国现代建筑史几个主要问题的说明:1、我们对西方现代建筑的考察始终立足于对当代建筑的关切,尤其立足于对中国当代建筑发展命运的关切。
因而,我们将不采纳一般的外国现代建筑史叙事方法,从一开始就将重心转向当代建筑问题的考察。
2、西方历史上不存在一个明确的近代时期,所谓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是一种简单将中国建筑历史对应到西方建筑历史的误读。
3、由于西方建筑在当代建筑中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由于西方建筑对中国当代建筑的巨大影响,也由于课时的限制,我们将主要讨论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
•第一章:从现代到当代——由启蒙向消费文化的历史嬗变•第二章:现代性的发现与现代建筑的滥觞•第三章:当代建筑——流派及其背后第一章:从现代到当代——由启蒙向消费文化的历史嬗变一、当代建筑格局二、后现代转向一、当代建筑格局1、消费时代和消费时代的建筑•从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的转变是西方上世纪60年代后发生的最重大事件•现代性价值受到挑战,发展和进步不再是绝对的价值尺度。
第一讲近代复古思潮(公元1760-1900S)一. 概述近代建筑的普遍特征:风格混乱,困惑徘徊,探索新路;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是影响并促进近代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前者改进生产力水平,导致建筑技术巨大进步;后者则使理性、真实、自由平等等成为新的价值观念和艺术标准;创作道路沿两条线索发展:一是从历史风格中寻求答案,即复古思潮;主要在1750年-1900年;二是探索新的建筑风格。
时间在20世纪前后-1914年二. 背景1资产阶级出于政治上的需求,利用历史形式要求思想上的共鸣;2面对激荡的社会和生产力变革,建筑界仍然缺乏应对措施,而擅长从历史题材中挑选;3考古工作的重大进展使得希腊罗马的古典艺术成就为欧洲所推崇。
(一)古典复兴又称新古典主义;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背景:受法国启蒙思想运动和考古研究的影响,向往民主、共和,对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的礼赞;特点: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式样、讲究理性简洁与和谐之美。
法、美以罗马复兴为主,英、德则较多采用希腊复兴样式;“帝国式”风格在法国出现,外观上追求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
洛可可,又称路易十五式。
装饰风格,主要体现于室内。
代表作:巴黎凯旋门,美国国会,先贤祠,柏林勃兰登堡门,英国不列颠博物馆,英国爱丁堡中学等;主要是为资产阶级政权服务和为社会生活服务的建筑(二)浪漫主义时间: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背景:部分小资产阶级反对工业化和资本主义制度,回避现实、向往中世纪,崇尚传统的文化艺术;特点:艺术创造主张发扬个性自由、提倡自然形式,建筑上前期(1760-1830)表现为“先浪漫主义”,追求中世纪田园情调和异国情调,如模仿中世纪寨堡、东方做法等;后期(1830-1870)模仿哥特风格建筑,又称为哥特复兴。
代表作:英国国会大厦、伦敦塔桥等五. 折衷主义(Eclecticism)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背景:资本主义发展要满足商业和新奇的需要,近代各种条件促使认识和掌握古代和其他地区建筑式样,旧形式和新时代的要求造成了风格上的混乱;特点:又称为“集仿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或者自由组织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形式美;学院派:巴黎美术学院为折衷主义创作的大本营;把建筑当作纯艺术,追求雄壮,建筑设计方法则是套用、模仿各种古典元素,构图游戏,不重视功能,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代表作: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罗马祖国祭祀;第二讲近现代建筑起源覆盖领域: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领袖人物:伏尔泰;主张:建立一个以“理性”为基础的社会;理性、科学、民主、平等,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帝国式风格”
拿破仑帝国时期,在巴黎建造的国家级纪念建筑,在外观上追求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
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方法,这种风格称为“帝国式风格”。代表作:雄狮凯旋门,巴
黎万神庙等。
密斯凡德罗提出的“少就是多”如何理解?
“少就是多”的具体内容主要寓意于两个方面:
1. 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使产生偌大的、没有屏障或屏障极少的可作任何用途的
建筑空间
2. 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使之成为不附有任何多余东西的只是由直线、直角组成的规
整、精确和纯净的钢和玻璃方盒子。
全面空间(密斯凡德罗)
以不变应万变,空间没有具体的指向性要求。在居住单元中除了当中集中的服务设施外,从
进门到卧室只是一个用片段的矮墙或家具来划分、隔而不断的一体大空间。
实例:芝加哥湖滨公寓
密斯风格
以“少就是多”为依据,以“全面空间”、“纯净形式”和“模数构图”为特征,大量采用钢
和玻璃为主要建筑材料而在构图中又不乏古典主义尺度、比例的讲求技术精美、端庄典雅、
超凡脱俗的设计手法,就是“密斯风格”。
典雅主义与粗野主义的区别
粗野主义主要流行于欧洲,典雅主义主要在美国;粗野主义的美学根源是战前现代建筑中功
能、材料与结构在战后的夸张表现,典雅主义则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
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