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秦统一六国、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无答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
2.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3.理解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学习难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课前预习】1.大泽乡起义的领导者是()①陈胜②项羽③吴广④刘邦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秦朝共存在了多少年?A.10年 B.14年 C.25年 D.30年3.下列哪一次战役中,秦军主力被歼灭()A.长平之战 B.桂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4.把对秦末农民战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挑选出来()A.爆发于大泽乡 B.建立过农民政权C.推翻了秦朝统治 D.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5.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A.晋楚争霸B.齐魏争霸 C.秦赵之争D.楚汉之争【展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1.秦的灭亡。
(从灭亡的原因、经过、教训着手)2.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3.比较刘邦、项羽在秦亡前后所领导的战争的目的,楚汉战争与此前进行的农民战争的性质一样吗?【展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影响是()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局动荡不安C.人民生活痛苦 D.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来源:学+科+网]2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3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的人是()A.陈胜B.吴广C.项羽 D.刘邦4.秦朝灭亡的标志是()A.陈胜吴广起义B.巨鹿之战C.刘邦攻占咸阳D.西汉建立6.读下列材料:公元前209年,有900多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边境。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导学案课题:秦末农民大起义教材:七年级上册历史教材教学目标:1.了解秦灭六国后,中央集权的影响。
2.了解秦朝政治腐败和民生困苦导致农民大起义的背景。
3.了解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教学重点:1.秦末时期的政治腐败和民生困苦。
2.农民起义的形式和影响。
教学难点:1.秦末农民起义的组织和领导。
2.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通过提问活跃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兴趣。
-在秦朝统一六国后,秦朝的统治如何?-秦朝的统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2.教师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或黑板写下本节课的标题:《秦末农民大起义》。
2.教师向学生介绍秦末时期的政治腐败和民生困苦。
-秦朝统一六国后,中央集权的特点是什么?-中央集权给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哪些问题?3.教师讲解农民起义的背景。
-农民起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农民起义的形式和规模如何?三、读文讲解(20分钟)1.教师让学生分组读取课文《秦末农民大起义》。
2.教师对课文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课文中提到的农民起义中的领袖是谁?他们的要求是什么?-农民起义的活动范围有哪些?他们采取了怎样的形式?四、小组讨论(15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农民起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农民起义对后来的历史有哪些影响?2.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五、展示评价(10分钟)1.教师邀请学生上台展示小组讨论结果。
2.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六、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
2.教师布置作业和课后阅读任务。
作业: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农民起义历史意义的文章。
课后阅读:读取相关资料,了解其他历史时期的农民起义案例。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讲解了秦末农民大起义的背景、形式和历史意义。
通过教师向学生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掌握了秦末时期的政治腐败和民生困苦导致农民大起义的原因,了解了农民起义的组织和领导,以及农民起义对后来历史的影响。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
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秦始皇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了秦朝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秦的暴政1.材料展示:材料一: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
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二: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
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30万,南戍五岭又50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70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300万人。
这说明了什么呢?提示:繁重的赋税、徭役、兵役等。
2.材料展示:秦简记载,五人共同行盗,即使只抢一钱,每个参与者都要断左足,平民偷东西不到一钱,罚劳役30天。
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这说明了什么呢?提示:秦朝法律严苛(连坐、族诛、肉刑、车裂、腰斩、活埋等)。
3.图片展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目标导学二:陈胜、吴广起义1.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政权、结果。
(2)是谁的起义军在哪次战役中击败了秦军主力?(3)秦朝的残暴统治最终是被谁推翻的?提示:(1)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经过略;张楚;失败。
(2)项羽。
(3)刘邦。
2.问题思考: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提示:还会爆发。
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一.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3、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2、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二.教学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的灭亡三.教学难点: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扫平天下。
但是席卷六国的强大秦朝只存在了15年就迅速灭亡了,这是为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秦末农民起义讲授新课:出示图片情景1长城、秦始皇兵马俑、阿房宫动脑筋:据推测,秦朝全国人口有2000万,你能算算那时每年服役的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吗?再想想在2000万人里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徭役繁重情景2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守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甸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敢怒不敢言,惟恐遭劫难。
”赋税沉重——穷困潦倒忍饥挨饿情景3秦朝法律告示先是黑京面(即在脸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种侮辱刑),然后劓(yì)(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种酷刑),砍断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脚),又腰斩(拦腰斩断),最后是醢(hǎi)(音海,即剁成肉酱)….一人有罪,家族和邻里都要受罪刑法残酷二、秦末农民起义出示图片陈胜吴广起义的图片陈胜、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得到各地农民的响应?说明了什么问题?1、前期: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2)过程大泽乡起义(公元前209年)→杀秦军→攻县城→占领陈,建政权→各地农民响应→进军咸阳→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被部下杀害→起义失败2、后期:项羽、刘邦领导农民军,推翻秦朝1)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大败秦军主力“破釜沉舟”以少胜多2)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灭亡注: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刘邦领导的农民军过渡:(三)楚汉之争合作探究:教师小结:达标训练:1.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发布焚书令。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1)学习目标:1.知道秦暴政的主要表现。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史实,了解楚汉之争。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大泽乡起义,秦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难点:秦的暴政与农民起义的关系;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一、秦的暴政1.理解:秦朝的灭亡是因为2.表现:二.秦末农民大起义1.陈胜、吴广起义2.项羽、刘邦起义(1)巨鹿之战:(2)秦朝灭亡:三.楚汉之争1.性质:2.交战双方:3.结果:1.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陈胜、吴广起义反抗秦的暴政,属于农民战争;楚汉之争为争夺帝位,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探究一: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及认识探究二:评价秦始皇探究三:秦朝灭亡前后,刘邦、项羽所领导的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知识拓展】项羽、刘邦1)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一,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巨鹿之战,歼灭秦军主力,为推翻秦朝统治做出了杰出贡献。
2)刘邦(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
秦时任沛县泗水亭长,因释放刑徒而亡匿于芒砀山中。
后响应陈胜,吴广起义,自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被封为武安侯。
先项羽入关,攻克咸阳。
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
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一、选择题1.丞相李斯认为搞“私学”的人“不师今而学古”,“以古非今者”应灭族。
秦始皇为了统一舆论,维护中央集权,接受了此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是()A.尊崇儒术B.焚书坑儒C.八股取士D.崇文抑武2.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但是,他的统治也有一些缺点,下列图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繁重的徭役②沉重的赋税③残酷的刑罚④急于求成和暴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
第 1 页【学习目标】1识记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知道楚汉之争。
2引导学生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探究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3.通过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学习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自主学习】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填写:一、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暴政表现:1.秦始皇对农民征收沉重的________,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________和________。
2.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
3.秦始皇在思想上实行 。
4.________的统治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直接原因——戍守长城,误期当斩。
过程:公元前209年夏,900多个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
他们走到________时,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
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领队的________和________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了。
经过:起义军在陈县建立"________"政权。
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失败。
后来,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领导军队分别对秦军作战。
项羽在__________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________,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历时四年的战争,史称"__________"。
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合作探究】1. 你如何看待秦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2.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秦始皇是一个暴君。
你觉得该如何评价秦始皇?说说理由。
【达标测试】1.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包括( )①秦始皇骄傲自大 ②繁重的赋税 ③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④严酷的刑罚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2."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说明了( ) A .秦始皇死后将葬在阿房宫内 B .秦朝刑法残酷,社会混乱 C .阿房将发生灭亡秦朝的起义 D .秦朝滥用民力,百姓怨声载道 3.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目标】:1、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
2、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点】:秦末农民战争【学习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重难解析】农民战争是第一次学习的课题,要在学习中注意把握五要素(时间、地点、领导人、事件、影响或意义)和三步曲(原因、经过、结果),训练系统、有序地掌握知识,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其次,要学会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方法:从特点、历史作用、英雄人物的功绩等几个方面入手,掌握历史表象下的深层次内容。
【课前小练】全面阅读教材,标注知识点,并回答下列问题:一、秦的暴政1、繁重的徭役:秦始皇为修建__________和__________,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2、赋税沉重:农民要将收获的_______________上缴国家。
3、刑罚残酷:单是死刑就有车裂等十多种,而且还有族诛和连坐。
4、秦二世的暴政:秦二世更加残暴,政治黑暗。
秦的暴政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和苦难,终于激起了人民的反抗。
二、陈胜、吴广起义1、时间和领导者:公元前___________年,__________和_________在_________起义。
2、过程:起义军在___________建立政权,__________自立为王,陈胜派主力一直打到_________附近。
3、结果:由于秦军强大,起义被镇压,陈胜、吴广被杀害。
三、农民起义推翻秦朝1、秦朝灭亡: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
公元前207年,___________以少胜多,在________大败秦军主力,与此同时______________率军直逼咸阳,秦统治者投降,秦朝灭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0《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无答案)《秦末农民大起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目标1:通读教材,初步了解本课教材内容,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目标2:阅读课文,能说出并掌握秦始皇与秦二世暴政的主要表现。
培养分析、归纳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目标3:阅读课文,能够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合秦末农民起义形势图,能够复述陈胜、吴广起义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小组间合作讨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并分析出起义的历史意义。
从而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大起义的根本原因,认识到得民心者的天下的道理。
(重点、难点)目标4:通过阅读教材,记住楚汉之争的对战双方;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能够分析出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自主学习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自学检测秦的暴政秦始皇(1)赋税沉重。
迫使农民将_________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2)徭役和_________繁重。
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3)法律_________,刑罚极为残酷。
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活埋等十多种。
秦二世:更加残暴,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恣意挥霍,穷奢极欲。
陈胜、吴广起义1.原因:任务四:【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49页至第50页,小组合作完成问题1,问题2,并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1.楚汉之争的目的、交战双方、结果是什么?2.项羽失败、刘邦获胜的原因?四、知识结构任务五:【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
五、当堂达标一、单项选择题1.童谣“阿房,阿房,亡始皇”是暗指()A.秦始皇滥用民力,民怨沸腾B.有人要在阿房宫刺杀秦始皇C.秦始皇刑罚残酷,社会动荡D.秦始皇将葬在阿房宫2.从修建骊山墓、长城和驰道可以看出,秦的暴政最突出地表现在()A.繁重的徭役B.沉重的赋税C.残酷的刑罚D.可怕的殉葬3.下图中的邮票是为了纪念秦朝末年爆发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果让你为此邮票搭配一句口号,你应该选择的是()A.不鸣则已,一鸣惊人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D.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4.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
第 10 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学习目标】1.识记秦朝暴政的原因。
2.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3.通过分析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提高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力。
4.理解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重点难点】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和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导入新课】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
他妄想自己创建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仅仅存在了短短的 15 年,就迅速灭亡了。
秦王朝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呢?是谁推翻秦王朝的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探讨这些问题吧!【自主学习】一、秦的暴政:秦始皇的统治具有 ________和 ________的特点。
1.赋税沉重。
2.徭役、兵役繁重。
3.法律残酷。
4、秦始皇死后, ________的统治更加残暴。
二、秦末农民起义(一)陈胜、吴广起义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发生在公元前年,领导人是和。
他们在发动了起义。
2.占领陈县之后,自立为王,建立政权。
3.最终 __________,吴广、陈胜相继被部下杀害。
(二)项羽和刘邦起义公元前 ________年,项羽在 __________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刘邦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________,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第1页/共3页秦朝亡后,刘邦和羽争帝位,展开四年的争,史称“__________”。
最,刘邦将羽及部下包在________,羽兵自刎,刘邦取得了最的利。
【合作探究】1、假如当不下雨,、吴广起?2、刘邦取得利的原因及启示?【当堂达标】1.《史· 涉世家》,在起:“天下苦秦久矣。
”“天下苦秦”的原因不包括 ()A.乱仍 B.徭役繁重 C.刑残酷 D.税沉重2.秦朝是中国史上有名的短命王朝,于秦朝迅速亡的根本原因最准确的一是()A.修筑万里城B.修建阿房C.刑非常残酷 D.秦的暴政3.“孟姜女,杞梁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无答案)岗子中学导学方案年月年级科目初一历史课题第9课秦统一中国编号013 主备人李永春修订人班级姓名学习目标◆记住秦王赢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泰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理解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学习重难点重点:秦的统一: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生自主学习方案课堂同步导案一、课前预习1、(2019浙江宁波检测)“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这首诗歌颂了秦王赢政哪些功绩【B】A.建立中央集权制度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C.修筑万里长城D.书同文,车同轨2、(2019湖南常德中修筑长城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考)从西周实行分封制到军事【要点●易错易混】秦国和秦朝秦国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秦朝指的是秦王赢政灭六国后建立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国与秦朝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
【要点●难点解疑】1、秦统一全国的条件(1)经济基础:商鞅变法的成功为秦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军事条件: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的进攻。
(3)杰出领袖的出现:秦王赢政具有雄才大略、任用贤人。
(4)顺应潮流:百姓渴望和平,统一适应了时代的潮流。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原因(1)经济根源:这一政治制度的出现是由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因为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以保证小农经济的正常生产秩序。
(2)政治根源:封建地主阶级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
(3)理论根源: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理论。
初中七年级历史导学案
于交流与开展。
2.经济上:(1)措施:统一货币为_____________;统一______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一监制。
(2)作用:有利于国家对________的管理,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开展。
3.交通上:统一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筑贯穿全国的道路,陆路交通四通八达;开凿________,沟通________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4.军事上:派大将蒙恬北击________,修筑________。
秦长城西起________,东到辽东,这就是“万里长城〞。
5.秦朝疆域:东至东海,西到_______,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二】合作探究:〔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小组内充分讨论、交流,总结出自己的答案〕
秦始皇稳固统一的措施?
【三】训练检测:〔请同学们独立完本钱局部检测内容〕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马〞的写法,作为全国标准文字,称它是( )
3.在秦朝统一过程中,北方不断进扰的少数民族是( )
4.下面对秦朝历史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
B.兴建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5.秦朝长城起止地点(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C.西起陇西,东到辽东
D.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6.秦朝统一六国的年代是( )
7.从下面图中,选出秦朝统一的货币是( )
8.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是( )
学
后
反
思。
课题成果目标要点难点因素自主预习利津县历史学科七年级上册导教案第 9 课秦一致中课新授时间月日(星国型期)1.知道秦王嬴政一致六国的史实,认识其重要意义。
2.掌握秦始皇成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详细举措。
3.经过对秦始皇成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剖析,认识这类制度对稳固一致的重要性。
确定中央集权制、稳固一致的举措秦灭六国的原由及秦一致中国的意义问题与活动规则与评价1.秦灭六国预习要求:(1)秦国经过 ________,实力超出东方六国,具备了一致六国的条件。
秦王 ________为消亡六国进行阅读教材了充足的准备。
(2)________年,秦国达成一致大业,成立秦代,勾勒要点定都________,成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的封建国家。
独立填空2. 确定中央集权制度迅速记忆(1)中央: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________,拥有至高无上的威望,总揽全国全部军政大权。
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治机构,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率,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督查事务,最后的抉择权由________掌控。
(2)地方:成立由中央直接收辖的 ________制。
全国分为 36 郡,郡下设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这一制度的推行,创始了今后我国历代王朝_______的基本模式。
3.稳固一致的举措(1)一致文字:命丞相李斯等人划一文字,拟订笔划规整的 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一致钱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 ________作为标准钱币,在全国流通。
(3)一致胸怀衡:以秦制为基础,一致 ________制度,全部胸怀衡器由国家一致监制。
(4)车同轨:一致 ________和________的宽窄,修预习自评:仔细阅读1 分填写正确1 分笔迹工整 1 分独立达成 1 分筑贯穿全国的道路,使秦代的陆路交通七通八达。
(5)开灵渠、修长城:派人开凿 ________,交流______和______,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主备人:审核人:时间: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及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3、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学习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学习过程】环节一:夯实基础,巩固落实一、秦的暴政1、秦始皇暴政:对农民征收沉重,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和,实行的非常严苛,极为残酷。
2、秦二世暴政:更为残暴,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暴,并恣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使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
二、陈胜吴广起义1、起义爆发:时间年夏,地点,领导者,建立的政权。
2、结果: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起义军缺乏后援,最终被镇压下去,陈胜、吴广相继被部下杀害。
3、秦朝灭亡:在中以少胜多,将秦军的主力歼灭。
则抓住时机,率军直抵秦都咸阳。
公元前207年,秦朝统治者被迫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三、楚汉之争1、爆发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封刘邦为。
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
2、过程及结果项羽虽势力强大,确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力量逐渐由弱变强。
最终,刘邦的军队将项羽及部下包围在。
最终,取得胜利。
环节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请学生利用学习小组思考下列问题1秦朝暴政的表现 23环节三: 精典讲拨,突破疑难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
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环节四:学以致用,巩固拓展一、当堂训练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①每年役使三四百万人去兴修豪华的宫殿、陵墓和长城②每年有几十万人攻打匈奴和戍边③制炮烙之刑惩罚犯法的人④实行族诛⑤实行连坐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2.秦朝灭亡的标志是()A.陈胜吴广起义 B.巨鹿之战C.刘邦攻占咸阳 D.西汉建立3.(2006年,湖北襄樊)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起义D.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二、作业布置1.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是()A.严酷的刑法B.骄傲自大C.赋税摇役沉重D.失去民心2.秦朝灭亡以后,项羽、刘邦之间的战争的性质是A.新兴地主反对旧贵族的斗争B.奴隶主贵族之间的战争C.农民起义反封建的革命战争D.封建统治者争夺权位的斗争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朝农民每年要将收获的2/3以上交给国家,长年在外服役的有二三百万人。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课堂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姓名___________【学习目标】1.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了解陈胜、吴广起义过程以及秦朝灭亡、楚汉之争的基本历史知识。
2.通过对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原因的探究,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比较归纳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学习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的统治。
【学习难点】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学习过程】1.阅读教材P47到P49内容,了解秦始皇和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并完成下列任务和在教材做标小组讨论:1、如果没有这场暴雨,秦末农民起义是否就不会爆发?2、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先后性质是否一样?为什么?达标练习:1、下列不属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原因的是()A 赋税、徭役繁重B 刑法苛严C 争夺皇位D 秦二世的黑暗统治2.公元前209年夏,振臂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是()A.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3.能反映上题中农民起义的壮举的成语是()A.破釜沉舟 B 背水一战 C 纸上谈兵 D 揭竿而起4.最先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A 陈胜 B 吴广 C 刘邦 D 项羽5.下面列举的哪两次战役决定着秦王朝的成与败?()①垓(gai)下之战②河套争夺③巨鹿之战④长平之战A.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④①6.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A.巨鹿之战 B 楚汉战争 C 长平之战 D 垓下之战7.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
他让士兵都唱起楚歌,楚军思念家乡,纷纷溃散。
最能体现这一故事的成语是()A 破釜沉舟B 四面楚歌C 揭竿而起D 打草惊蛇8.下象棋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活动。
你知道棋盘上“楚河汉界”的来源于 ( )A、秦统一六国B、陈胜吴广起义C、楚汉战争D、战国时期9.下列各项不属于刘邦打败项羽的条件是()A.约法三章,赢得民心 B 善于用人C 军事力量强大D 拥有富饶的关中作根据地10.成语对应(请将下列成语与相关的历史事件用线相连)揭竿而起项羽兵败垓下约法三章刘邦入咸阳,收买人心四面楚歌陈胜、吴广起义破釜沉舟项羽与秦军巨鹿之战1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初一历史导学案
第9课 秦统一六国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2.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一、温故知新。
1、老子: 学派创始人,主张:① 、② 、③ 。
2、孔子: 学派创始人,主张:核心思想 ,提出 ,政治上
二、自主学习,完成下列结构图表。
1、时间:公元前 ——公元前 。
2、条件/背景:① ② (主要原因)
③ 3、过程:公元前230年 (远交近攻)
公元前221年,秦王 建立 ,定都 。
4、秦的统一的意义:结束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
1、原因:原来 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 。
2、内容: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掌管军事、 掌管行政、 负责监察,最后决断由皇帝掌控。
地方上:实行 。
意义: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
的基本模式。
1、目的:
2、文化:统一文字—— ,有利于
3、经济:统一货币—— ,有利于
统一度量衡,便利了
统一 并修筑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开凿灵渠,统一
4、军事:派蒙恬 ,长城西起 ,东到 。
巩固练习:
1. 梁启超:“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天下“统于秦”发生在( )
A .公元前356年
B .公元前230年
C .公元前221年
D .公元前202年
2.秦朝拥有绝对权力、决定国家重大事务的是( )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皇帝
3.有一首诗歌这样写道:“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文中的“他”是( )
A .周武王
B .嬴政
C .大禹
D .商汤
四:作业布置:掌握本课知识点;完成配套练习。
秦统一六国
秦灭六国(军事上)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巩固统一的措施
初一历史导学案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班级 姓名 小组
学习目标:
1.了解秦的暴政,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与楚汉之争的史实,理解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
2.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一、温故知新。
1、秦的统一的意义:结束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 的封建国家。
2、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他有哪些功绩?
疆域上:统一 ;政治上:建立 ;经济上:统一 ; 文
化上:统一 。
二、自主学习,完成下列结构图表。
表现:1、 2、 3、 4、 (补充:为禁锢人的思想“焚书坑儒”)
1、原因:直接—— ,根本—— 。
时间: ;地点: 领导者: ;政权:
2、过程: 结果失败,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 农民大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3、农民起义军推翻秦朝:项羽: 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
刘邦:直抵 ,秦朝灭亡,公元前
1、时间:公元前 ——公元前 (四年);
2、双方:
3、目的: ;
4、性质: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斗争
5、刘邦胜,原因:
巩固练习:
1. 陈县人对陈胜说:“将军生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功宜为王。
”后来陈胜自立为王,建立的政权是( )
A.张楚政权
B.大齐政权
C.大顺政权
D.大西政权
2. 下列不属于秦的暴政的是(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大兴土木、营造皇陵
D.刑罚残酷
3. 司马迁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后来直接亡秦的历史人物是( )
A.吴广
B.项羽
C.刘邦
D.赵高
4.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农民起义开始于( )
A.公元 前221年
B.公元前213年 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的暴政 陈胜、吴广起义 楚汉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