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矿库安全风险等级分级标准
- 格式:docx
- 大小:18.45 KB
- 文档页数:10
尾矿库分级标准尾矿库分级标准是指根据尾矿库的特征和功能,将尾矿库划分为不同等级,以便进行管理和监测。
尾矿库是指用于储存尾矿的人工建筑物或地形,主要用于处理矿山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尾矿库的分级标准可以根据不同的因素进行划分,如尾矿的性质、尾矿库的规模、尾矿库的安全性等。
尾矿库的分级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尾矿的性质:根据尾矿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可以将尾矿库分为不同的等级。
一般来说,含有较高浓度有毒物质或重金属的尾矿属于高风险等级,而含有较低浓度有毒物质或重金属的尾矿则属于低风险等级。
2. 尾矿库的规模:根据尾矿库的容量和面积,可以将尾矿库分为不同的等级。
一般来说,容量较大、面积较广的尾矿库属于高风险等级,而容量较小、面积较小的尾矿库则属于低风险等级。
3. 尾矿库的安全性:根据尾矿库的设计和施工质量,以及监测和管理措施的完善程度,可以将尾矿库分为不同的等级。
一般来说,设计和施工质量较高、监测和管理措施较完善的尾矿库属于低风险等级,而设计和施工质量较低、监测和管理措施较不完善的尾矿库则属于高风险等级。
根据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可以将尾矿库分为以下几个等级:1. 一级尾矿库:一级尾矿库是指具有较高风险的尾矿库,主要包括以下情况:含有高浓度有毒物质或重金属的尾矿;容量较大、面积较广的尾矿库;设计和施工质量较低、监测和管理措施较不完善的尾矿库。
2. 二级尾矿库:二级尾矿库是指具有中等风险的尾矿库,主要包括以下情况:含有中等浓度有毒物质或重金属的尾矿;容量较中等、面积较中等的尾矿库;设计和施工质量较中等、监测和管理措施较一般的尾矿库。
3. 三级尾矿库:三级尾矿库是指具有较低风险的尾矿库,主要包括以下情况:含有低浓度有毒物质或重金属的尾矿;容量较小、面积较小的尾矿库;设计和施工质量较高、监测和管理措施较完善的尾矿库。
对于不同等级的尾矿库,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和监测措施。
对于一级尾矿库,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其安全运行;对于二级尾矿库,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并逐步改善其设计和施工质量;对于三级尾矿库,需要保持良好的监测和管理,并定期进行维护和修复工作。
尾矿库分级分析尾矿库是矿山开采后产生的废渣堆积区,由于其中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对环境和人类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对尾矿库进行正确的分级分析非常重要。
为什么需要进行尾矿库分级分析尾矿库中含有各种重金属、有害化学品等物质,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影响。
尾矿库分级分析可以确定尾矿库存储危险程度,据此采取相应的防护和治理措施,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尾矿库分级分析方法尾矿库分级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下面介绍常用的两种方法。
确定危险性的几个因素确定尾矿库存储危险程度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区域环境:尾矿库周边的环境是否具有生态保护意义,是否有人类聚集区等。
•尾矿库建设及管理:尾矿库建设是否符合规定,管理是否科学、合理。
•尾矿堆积物:尾矿堆积物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等。
•潜在风险:尾矿库周边是否有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风险。
通过对以上因素的评估可以确定尾矿库的危险程度,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个等级。
使用危险系数法危险系数法是一种通过因子相乘或相加的方法来确定尾矿库危险程度的计算方法。
该方法需要对尾矿库的环境、管理、物质、潜在风险等因素进行评估,然后对每个因素进行评分,将评分结果进行汇总计算出危险系数。
危险系数越高,说明尾矿库的危险程度越高。
尾矿库分级分析实践案例以下是某尾矿库的分级分析实践案例。
案例介绍某尾矿库位于矿山附近,周围有人类聚集区和重要生态保护区,尾矿库物质主要为含铜废渣和含铁废渣,管理相对科学规范。
分级分析过程根据尾矿库的情况,采用危险系数法进行分级分析。
•环境因素:根据周边环境和生态保护区的情况评出低危。
•管理因素:根据管理制度的规范性以及实施效果评分,评出中危。
•物质因素:根据含铜和含铁废渣的浓度和重金属含量评分,评出中危。
•潜在风险因素:根据地质构造和历史地震等因素评分,评出低危。
综合以上因素的评估,该尾矿库的危险系数为7.2,属于中危。
采取针对性的防护和治理措施,如强化管理制度、加强堆积物监测和风险预警等,可以降低尾矿库对环境和人类的威胁。
第六部分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办法1范围本办法规定了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和分级方法。
本办法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矿产采选企业或组织。
本办法不适用于核原料矿山。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办法的引用而成为本办法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办法,然而,鼓励根据本办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办法。
AQ2006-2005《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YS5418-95《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8号《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3术语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办法。
3.1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贮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的场所。
3.2全库容某坝顶标高时尾矿库的全部库容,包括有效库容、死水库容、蓄水库容、调洪库容和安全库容等五部分。
3.3有效库容某坝顶标高时,初期坝内坡面、堆坝外坡面以里(对下游式尾矿筑坝则为坝内坡面以里),沉积滩面以下,库底以上的空间,即容纳尾矿的库容。
3.4调洪库容某坝顶标高时,最高沉积滩面、库底、正常水位三者以上,最高洪水位以下的空间。
3.5总库容设计最终堆积标高时的全库容。
3.6尾矿坝贮存尾矿和水的尾矿库外围坝体构筑物,一般指初期坝和堆积坝。
3.7初期坝基建中用当地材料筑成的,作为堆积坝的排渗体和支撑体的坝。
3.8堆积坝生产过程中在初期坝坝顶以上用尾矿充填堆筑而成的坝。
3.9上游式(尾矿筑坝法)在初期坝上游方向充填堆积尾矿的筑坝方式。
3.10中线式(尾矿筑坝法)在初期坝轴线处用旋流分级粗砂冲积尾矿的筑坝方式。
3.11下游式(尾矿筑坝法)在初期坝下游方向用旋流分级粗砂冲积尾矿的筑坝方式。
3.12沉积滩水力冲积尾矿形成的沉积体表层,常指露出水面部分。
3.13滩顶沉积滩面与堆积坝外坡的交线,为沉积滩的最高点。
尾矿库的划分依据通常基于其设计、功能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考虑。
以下是常见的尾矿库划分依据:
一等尾矿库:一等尾矿库通常是指最高级别的尾矿库,具备最高的设计标准和安全要求。
它们通常用于存储大规模、高风险的尾矿,并且要求采取严格的监测、管理和防灾措施。
二等尾矿库:二等尾矿库在设计标准和安全要求上稍低于一等尾矿库,但仍需要满足相对较高的要求。
它们通常用于存储中等规模和风险的尾矿。
三等尾矿库:三等尾矿库相对于一、二等尾矿库来说,设计标准和安全要求更为简化。
它们通常用于存储较小规模和较低风险的尾矿。
四等尾矿库:四等尾矿库是指设计和安全要求较低的尾矿库。
它们通常用于存储规模较小、风险较低的尾矿,可能会有较少的监测和管理要求。
五等尾矿库:五等尾矿库是指设计和安全要求相对较低的尾矿库,通常用于存储规模较小、风险较低的尾矿,并且可能具有较少的监测和管理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尾矿库的划分标准可能因国家、地区和尾矿管理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在实际应用中,具体的划分依据和要求应根据当地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来确定。
第六部分尾矿库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办法1范围本办法规定了尾矿库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依据和分级方法。
本办法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矿产采选企业或组织。
本办法不适用于核原料矿山。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办法的引用而成为本办法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办法,然而,鼓励根据本办法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办法。
AQ2006-2005《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YS5418-95《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8号《尾矿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3术语和缩略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办法。
3.1尾矿库是指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贮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的场所。
3.2全库容某坝顶标高时尾矿库的全部库容,包括有效库容、死水库容、蓄水库容、调洪库容和安全库容等五部分。
3.3有效库容某坝顶标高时,初期坝内坡面、堆坝外坡面以里(对下游式尾矿筑坝则为坝内坡面以里),沉积滩面以下,库底以上的空间,即容纳尾矿的库容。
3.4调洪库容某坝顶标高时,最高沉积滩面、库底、正常水位三者以上,最高洪水位以下的空间。
3.5总库容设计最终堆积标高时的全库容。
3.6尾矿坝贮存尾矿和水的尾矿库外围坝体构筑物,一般指初期坝和堆积坝。
3.7初期坝基建中用当地材料筑成的,作为堆积坝的排渗体和支撑体的坝。
3.8堆积坝生产过程中在初期坝坝顶以上用尾矿充填堆筑而成的坝。
3.9上游式(尾矿筑坝法)在初期坝上游方向充填堆积尾矿的筑坝方式。
3.10中线式(尾矿筑坝法)在初期坝轴线处用旋流分级粗砂冲积尾矿的筑坝方式。
3.11下游式(尾矿筑坝法)在初期坝下游方向用旋流分级粗砂冲积尾矿的筑坝方式。
3.12沉积滩水力冲积尾矿形成的沉积体表层,常指露出水面部分。
3.13滩顶沉积滩面与堆积坝外坡的交线,为沉积滩的最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