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螺鉴别及调查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87 MB
- 文档页数:3
10种药物室内杀灭钉螺的效果目的寻找和筛选新的高效、低毒和使用方便的杀螺剂。
方法采用浸泡法、喷洒法和撒粉法,在实验室环境下对10种除草类药进行杀螺试验,同时以清水作空白对照。
结果浸泡法A-004、B-008和B-009,在0.5、1.0、2.0、4.0、8.0、16.0和32.0mg/L浓度下,其24、48h和72h的杀螺率分别为6.7%~56.7%、23.3%~86.7%和30.0%~100.0%;6.7%~80.0%、10.0%~96.7%和26.7%~100.0%;10.0%~66.7%、16.7%~100.0%和23.3%~100.0%;喷洒法B-009用0.5、1.0、2.0、4.0、8.0、16.0和32.0g/m2喷洒,3、7d 和15d的杀螺率为3.3%~90.0%、13.3%~96.7%和20.0%~100.0%;撒粉法A-001和A-002 药样采用相同喷洒法剂量作撒粉灭螺,其3、7d和15d的杀螺率分别为6.7%~96.7%、10.0%~100.0%和16.7%~100.0%;6.7%~93.3%、6.7%~100.0%和20.0%~100.0%。
结论10种除草类药样在各灭螺方法中均有一定的灭螺活性,撒粉法显示A-001和A-002具有较好的灭螺活性,故值得进一步研究。
标签:钉螺;灭螺药;杀螺效果药物灭螺是利用对钉螺具有一定毒性的化学物质,通过适当方式达到杀灭钉螺的方法,具有省时、省力、见效快、可反复使用的特点,是我国目前主要的灭螺方法[1-2]。
我国研制生产国产灭螺药始于20世纪50 ~60年代,至今已从2000多种化合物和农药中筛选出多种有效杀螺药,如杀虫双、溴乙酰胺、烟酰苯胺(浸螺杀)、杀虫丁、四聚乙醛、硼矿粉等,并在国内许多血吸虫病流行区进行了应用和评估;但因多种原因未能得到全面推广应用[3-6]。
氯硝柳胺是WHO 唯一推荐使用的化学杀螺药,但在实际应用中该药易沉淀且有钉螺上爬(逃避)现象,同时存在价格贵、对非靶水生物(鱼类)毒性大等缺陷[7-9]。
血吸虫病防治项目查螺、灭螺、查病、化疗技术方案(试行)为了科学、规范地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促进实现《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和《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重点项目规划纲要(2004-2008年)》阶段性防治目标,依据血吸虫病流行区的疫情分类,特制定查灭螺、查治病工作的技术方案。
各地应根据本方案,制定实施细则,核定年度防治计划任务,将查灭螺计划具体落实到环境,查治病计划具体落实到村或村民组,并组织实施。
一、流行村分类(一)分类标准以行政村为单位,以居民粪检阳性率为依据,将流行村分为5类:1、一类村:居民粪检阳性率≥10%;2、二类村:居民粪检阳性率≥5%、<10%;3、三类村:居民粪检阳性率≥1%、<5%;4、四类村:居民粪检阳性率<1%;5、五类村:连续5年无当地新感染的病人、病畜、无感染性钉螺。
(二)类别调整根据疫情及调查结果每2年对疫情变化大的一、二、三类村进行类别调整。
以村民组为单位,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村民组,用血清学方法查病,血清学检查最少受检人数不得低于《血吸虫病流行村类别调整血清学检查最小样本量计算表》(见附表),受检率达到90%以上。
对血清学阳性者进行粪检,受检率达到90%以上。
以此计算粪检阳性率(计算公式附后),作为调整类别的依据。
二、钉螺调查(一)调查范围和频次1、现有钉螺环境(1)近2年查获感染性钉螺、发生急性感染病例和人畜常到的生产生活区等易感环境,每年查螺1次;(2)其他有螺环境,每年调查1/3面积。
2、可疑环境与有螺水系相连或与现有钉螺环境毗邻、引进有螺区植物、水生物的环境以及洪水淹没区等可疑环境,每年查螺1次。
(二)调查方法选择春季或秋季适宜时期开展查螺。
1、现有钉螺环境(1)易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查螺(江湖洲滩环境框线距20-50m,其他环境框线距5-10m)。
检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
(2)其他有螺环境:采用环境抽样方法(根据植被、低洼地等环境特点及钉螺栖息习性,设框调查)查螺。
钉螺调查技术规范1 调查频次1.1 现有钉螺环境近2年查获感染性钉螺、发生急性感染病例和人畜常到的生产生活区等易感环境,每年查螺1次;其它有螺环境,每年调查1/3面积。
1.2 可疑环境与有螺水系相连或与现有钉螺环境毗邻、引进有螺区植物、水生物的环境以及洪水淹没区等可疑环境,每年查螺1次。
1.3 传播阻断村钉螺监测1.3.1 3年内查出钉螺的村,每年查螺1次。
1.3.2 3~9年未查出钉螺的村,每3年查螺1次。
1.3.3 10~15年未查出钉螺的村,每5年查螺1次。
1.3.4 15年以上未查出钉螺的村,如环境已彻底改变,已不适宜钉螺孳生,原则上可不再定期查螺。
1.4 非疫区钉螺监测与有螺水系直接相通的地区,养殖来自有螺地区的水生动、植物及场所,以及来自有螺地区的船泊停靠码头、船坞等开展螺情监测。
2 查螺工具2.1 查螺框框可用8号铅丝制成33.33cm正方形的框(框内面积为0.1m2)。
2.2 镊子或竹筷镊子为15~20cm医用直镊,竹筷为普通筷子。
2.3 螺袋用牛皮纸制成5×8cm螺袋,并印刷以下信息:环境名称、查螺日期、天气情况、线号、点号(框号)、捕螺只数、查螺员签名等。
2.4 防护用具查螺时用防护剂、手套、胶靴等作为个人防护用具,以防止血吸虫感染。
3 调查时间上半年3、4、5月和下半年9、10、11月。
4 调查方法4.1 现有钉螺环境4.1.1 易感环境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查螺(江湖洲滩环境框线距20~50m,其他环境框线距5~10m)。
检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
4.1.2 其他有螺环境采用环境抽样方法(根据植被、低洼地等环境特点及钉螺栖息习性,设框调查)查螺。
检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
4.2 可疑环境采用环境抽样方法查螺,若检获活钉螺,再以系统抽样进行调查,检获框内全部钉螺,并解剖观察,鉴别死活和感染情况。
4.3 对与历史螺区毗邻的乡(镇)、村,特别是与原有钉螺水系相通等适宜钉螺孳生的地区,采用4.2方法开展螺情调查。
浙江省查灭残存钉螺技术方案(修订稿)我省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但部分县还有残存钉螺,存在着血吸虫病重新流行的潜在因素。
为消灭残存钉螺,巩固血防成果,根据《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方案(二○○七修订版)》,结合当前我省残存钉螺分布现状,特修订本方案。
1调查钉螺1.1 查螺时间春季查螺为3月初至4月底,要集中力量,全面查螺。
秋季查螺为9月初至10月底,查螺重点为春季漏查及查螺不全的环境,村庄周围等复杂环境,以及当年灭螺和巩固性灭螺环境。
1.2 查螺范围 3年内查出钉螺的行政村,每年春季普查1次; 3~9年未查出钉螺的行政村,每3年春季普查1次;10年以上未查出钉螺的村,每5年春季普查1次。
非流行村分期分批由近及远地进行螺情调查。
历史有螺村应查环境为适宜钉螺孳生的各类环境,包括历史有螺环境和历史无螺环境。
非流行村的查螺重点为村庄周围及水系,特别是与历史螺区毗邻的地区及历史有螺水系下游。
1.3 查螺方法1.3.1 方法历史有螺村采用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法,框距5m,环境抽查2框,复杂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
历史无螺乡村采用系统抽样调查法,框距10m。
每框面积0.1m2,查螺时间2min~3min,每人每天查螺100~150框。
1.3.2 查螺队以乡(或村)为单位组织专业队查螺。
挑选工作认真负责又经查螺培训的中青年为查螺员,根据查螺任务的轻重,组织若干个查螺组,每小组3人。
专业人员现场指导并带班查螺。
1.3.3 现场查螺查螺时要随时做好记录,每一条块记录内容有编号、小地名、环境类别、环境长度及宽度、查螺框数,最后统计查螺面积。
如查到钉螺,要将钉螺装入钉螺袋,在袋上记录乡名、村名、编号、小地名、环境类别、日期及首先查到钉螺者,带回实验室解剖,并建好螺点卡。
有条件的地区,对有螺环境可采用GPS定位和面积测量。
1.4 钉螺感染情况及死活的检查方法1.4.1 检查螺数查到的钉螺应全部检查,螺点钉螺较多时,每个螺点至少检查1 000只。
高原峡谷型血吸虫流行村特殊环境钉螺分布调查【摘要】目的了解云南鹤庆县部分高原峡谷血吸虫流行村离村民居住地较远的特殊环境中的钉螺分布及海拔。
方法2010-2011年成立调查组对海拔相对较高的金墩乡磨光、西甸2个行政村可疑有螺环境和特殊环境开展查螺,查到钉螺建好调查卡,捕获框内钉螺,分袋包装,带回室内用压碎法检查其感染性。
结果鹤庆县金墩乡高原峡谷地区山脉较多,有泉眼、小片沼泽地和荒浸地,为高原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村。
磨光村查到钉螺分布海拔2 406±11.9 m的环境1处,钉螺面积为1 334 m2,调查49框,查出有螺框9框,有螺框出现率为18.37%,查到钉螺107只,全部为活螺,活螺平均密度为2.18只/0.11 m2,活螺最高密度为14只/0.11 m2。
西甸村查到钉螺分布海拔较高的环境3处,最高海拔高度为2 371 m,钉螺面积3 651.8 m2,有螺框出现率21.76%,活螺平均密度为1.81只/0.11 m2,活螺最高密度为25只/0.11 m2。
捕获钉螺用压碎法检查没有发现阳性钉螺。
结论鹤庆县为高原峡谷,地形复杂地区均查出有钉螺分布,开展查螺的范围,不应只是历史有螺的范围,还应包括辖区内可疑有钉螺孳生的环境。
为了解云南鹤庆县部分高原峡谷型血吸虫流行村离村民居住地较远的特殊环境中的钉螺分布,于2010-2011年对鹤庆县部分高原峡谷血吸虫流行区内海拔相对较高的金墩乡磨光、西甸2个行政村的离村较远的特殊环境中的钉螺分布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准备调查前先召开磨光、西甸村近几年参加查螺的血防人员座谈会,了解2村可疑有钉螺分布的特殊环境和现存有螺区和历史有螺区的相对较高的有螺环境。
成立由专业技术人员和西甸、磨光村熟悉钉螺分布及查螺技术较好的血防员组成调查组。
1.2 查螺方法采用机械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对所提供的可疑环境开展查螺,田块每丘设6框,沟道5 m设框,草地采用棋盘式调查法(10 m×10 m设框)。
ICS11.020C62WS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T 563—2017钉螺调查Survey of oncomelanid snails2017-08-01发布2018-02 -01实施前言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血吸虫病防治条例》制定。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安徽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晓农、张世清、许静、刘建兵、李石柱、林丹丹、吕山、杨坤、陈琳、洪青标、黄少玉、鲍子平。
钉螺调查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钉螺调查的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开展钉螺调查。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湖北钉螺Oncomelania hupensis湖北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属于软体动物门、腹足纲、中腹足目、圆口螺科、钉螺属,为雌雄异体、卵生、水陆两栖的淡水螺,在我国通常简称为钉螺。
2.2感染性钉螺infected oncomelanid snail含有日本血吸虫胞蚴、尾蚴的钉螺。
2.3系统抽样调查法 systematic sampling survey每间隔一定距离设调查框,每框面积约为0.1m2(0.33m×0.33m),对框内钉螺进行调查。
2.4环境抽查调查法 environmental sampling survey在钉螺可能孳生的环境设调查框,对框内钉螺进行调查。
2.5全面细查法 comprehensive survey不设调查框,全面调查环境中的钉螺情况。
2.6诱螺法 attracting snail method采用稻草帘等载体等距离放置于调查环境,引诱钉螺附着在载体上,以了解钉螺分布情况。
3 调查方法3.1 现场调查3.1.1方法选择根据调查目的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钉螺调查,包括系统抽样调查法、环境抽查调查法、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调查法、全面细查法和诱螺法等,见附录A。
钉螺的主要鉴别及调查方法
一、钉螺主要鉴别要点
1、大小,一般不超过1cm,宽度不超过4mm。
2、形状,呈宝塔状,螺塔一层一层有规律的逐步缩小。
3、螺旋,为5~8个。
属右旋螺。
4、有唇脊,壳口外唇近边缘有一较厚的脊状突起。
5、颜色,光壳钉螺为棕红色;肋壳钉螺为淡黄色或黄棕色。
6、螺壳:坚硬,用手用力捏,不易碎。
7、有假眉,眼球后方皮下组织内,有淡黄色颗粒聚集成的眉弓(需要在解剖镜下观察)。
唇脊
脐孔
不同种的螺类的形态
钉螺和相似螺类的鉴别要点
要点钉螺海蛳烟管螺菜螺拟钉螺
长度5~1015 ~2810~177 ~9 3 ~6
螺层5~91210~11 6 ~85~8
旋向右旋右旋左旋右旋右旋
壳口卵圆形有锯齿形近三角形椭圆形脐沟裂状厣有有无无有
唇脊大多有无无无无或弱
其它假眉
金黄色,
阴茎呈
浅红色壳口处基
部有3条
横纹;纵
肋稀疏
壳口有
皱褶
眼有柄,
能伸缩
假眉白色,
阴茎不呈红
色
二、钉螺调查
1、调查时间
一般在3-5月和9-11月。
最佳时间为3月下旬至4月上半月(南北因气候关系略有差异),此时杂草少,有利于尽早灭螺。
气候温和,钉螺活动力强,出现在土表的钉螺数量多。
2、调查环境
丘陵地带钉螺分布是随着水系自上而下地分布在各个不同地形的孳生环境中。
钉螺常呈零星、分散的孤立小片或点状分布。
钉螺孳生环境主要为洼地、草坡、菜地、田埂、小沟、池塘、水坝,堤埂、石芽等处。
3、调查方法
设框:隔一定距离设一检查点,每点为一框。
调查河、沟、塘、田埂等一般按5-10米等距离设框;调查江湖洲滩、田地可采纵横系统抽样(棋盘式抽样)。
系统抽样法:等距离设框调查法,适合于钉螺多而散在性分布的环境。
与环境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各调查点地域内的全部历史有螺环境及钉螺孳生的可疑环境进行螺情调查。
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等距离设框调查,若相邻两点(框)均未查到钉螺,可在两点之间的段,选择钉螺容易孳生的环境再抽查两个点(框)。
计算钉螺面积: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有螺的段,左右各延伸20m计算。
全面细查法:是对钉螺密度极低或复杂环境查螺的一种方法。
调查为步步为框,地毯式全面细查。
要查清螺情必须追本溯源。
要顺着水系开展调查。
做到“三从”(从源头到下游,从平原到山上,从潮湿到积水)、“四追”(追头、追尾、追点、追面)。
查到可疑钉螺要进行鉴定,确定为钉螺时,要进行死、活螺鉴定和解剖检查有无感染钉螺。
4、做好个人防护(手套、镊子、雨鞋、草帽等)
5、做好查螺记录
图-历史螺区地形图
卡-每日每点查螺记录卡
账-每日各点查螺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