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灭螺方法的综合应用技术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209.50 KB
- 文档页数:11
2024年血防办春季灭螺工作总结尊敬的领导、同事们:经过一个春季的努力工作,我血防办的春季灭螺工作已经圆满结束。
在此,我向大家汇报和总结一下我们的工作。
一、工作目标及计划:今年春季,我们的工作目标是全面深入地开展灭螺工作,切实控制螺蛳数量,为防控血吸虫病做好基础工作。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包括螺蛳调查、化学药剂灭螺、生物防治以及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二、螺蛳调查:我们组织了专业人员对各个地点的水域进行了全面的螺蛳调查,掌握了螺蛳的分布情况以及种群数量。
通过调查结果,我们制定了相应的灭螺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了作业。
三、化学药剂灭螺:根据螺蛳的分布情况,我们选用了高效、低毒的药剂,合理地施放在螺蛳的栖息地,确保了灭螺的效果。
我们还制定了灭螺技术操作规范,确保了工作的安全进行。
四、生物防治:我们积极推广了生物防治方法,使用了天敌和控制剂等手段来降低螺蛳的数量。
通过培育天敌和合理使用控制剂,我们有效地控制了螺蛳的繁殖。
五、宣传教育:我们加强了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发放宣传材料、举办宣传活动等方式,提高了群众的防治意识。
我们还与学校和社区合作,开展了血吸虫病的防治知识培训,增强了公众对病情的了解和防范能力。
六、存在问题及对策:在春季灭螺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包括灭螺效果不理想、宣传力度不够等。
为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宣传力度,提高灭螺工作的效果和覆盖面。
七、下一步工作展望:接下来,我们将着力加强夏季灭螺工作的准备,并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灭螺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
总之,血防办的春季灭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我们要继续努力,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2024年血防办春季灭螺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2024年春季,血防办全面展开了灭螺工作,旨在有效防控血吸虫病的传播和蔓延。
通过组织开展各项灭螺行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二、工作内容1. 制定工作计划在春季灭螺工作开始前,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了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2. 加强宣传教育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全面宣传血防知识和血吸虫防治方法,提高公众的防治意识。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宣传活动,组织血防知识讲座,向师生和居民进行科普。
3. 开展危险区域调查根据前期工作结果,对可能存在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区域进行调查。
通过调查,掌握疫情分布情况,为后续的灭螺工作提供依据。
4. 实施防治措施在发现的危险区域,我们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使用杀螺毒药剂和机械灭螺等方法,将螺滩清理干净,消灭血吸虫传播的螺螂。
5. 建立监测系统建立和完善血吸虫监测系统,对危险区域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疫情,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6. 加强人员培训组织开展灭螺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防治技术和卫生意识,增强灭螺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三、工作成果通过全面开展灭螺工作,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危险区域的调查覆盖范围广,数据准确,为后续的灭螺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2. 实施的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大量螺滩被清除,有效控制了血吸虫病的传播。
3. 建立完善的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疫情动态,采取控制措施,有效防止疫情扩散。
4. 公众的防治意识明显提高,学校和社区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组织的培训工作得到了认真落实,灭螺工作人员的技术和意识得到了提高。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部分危险区域调查不够到位,需要加强调查力度,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2. 部分地区防治措施执行不到位,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
3. 监测系统的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加强监测设施的更新和维护,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效果观察观察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在云南大山区的试验效果。
方法在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区,采用氯硝柳胺不同药物剂量进行现场泥敷灭螺,灭螺后180d内连续观察6次钉螺变化情况和泥敷药泥对钉螺的持续灭螺效果。
结果鹤庆县泥敷灭螺试区各药物组钉螺死亡率为51.28%~100.00%,各药物组60d钉螺死亡率达到76.74%以上,90d钉螺死亡率达到92.11%以上。
药泥室内浸出液和现场沟渠浸出液杀螺试验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钉螺死亡率增高;随着时间的延长钉螺的死亡率降低。
灭螺15、30d后8g/m2组及12g/m2 组仍有较强的杀螺效果,90d各组仍有一定的杀螺作用。
结论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效果较好,在云南高原平坝地区和高原峡谷地区具有一定的推广使用价值。
泥敷灭螺作为一种新的灭螺方法在四川省血吸虫病流行区收到了良好的灭螺效果[1~3],为进一步验证其在云南大山区的灭螺效果,于2009-08/2010-02在云南省鹤庆县高原平坝和高原峡谷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开展了泥敷灭螺的试验效果观察,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现场选择在鹤庆县血吸虫病流行的重疫区金墩乡高原平坝地区孝廉行政村和高原峡谷地区西甸行政村分别开展泥敷灭螺试验,探讨使用泥敷灭螺的灭螺效果及灭螺药物的应用浓度。
选取自然因素影响和人为破坏较小的沟渠作为试验区,试验前先进行钉螺密度和钉螺自然死亡率等基线调查。
1.2 泥敷灭螺现场试验采用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粉剂,设定清水对照组、常规药物喷洒组、泥敷不同浓度组(0g/m2,2 g/m2 ,4 g/m2 ,6 g/m2 ,8 g/m2 ,12 g/m2),按照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方法实施灭螺,0g/m2组不使用灭螺药物,按照泥敷灭螺程序进行单纯泥敷;同时设立清水喷洒对照组(不使用灭螺药物),药物喷洒组使用传统喷洒灭螺方法,氯硝柳胺2g/m2灭螺一次。
灭螺前先对灭螺的沟渠进行环境处理;钉螺密度太低的地段,捕捉成螺,选取活力好的钉螺于试验前1 d补充一定数量的钉螺,提高钉螺密度;灭螺前设框观察钉螺密度。
血防办春季灭螺工作总结一、工作目标与任务春季是螺媒传播疾病的高发期,为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血防办在春季开展了一系列的灭螺工作。
本次春季灭螺工作的目标是全面清除血吸虫螺,确保蓝天白云下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
任务一:开展螺感知调查工作,掌握疫情动态,及时发现螺区。
任务二:加大会议宣传力度,提高社区群众的防螺意识。
任务三:组织专业队伍进行蓝螺精细排查和灭螺作业。
任务四:加强对水体的监测和抽检,确保水质安全。
任务五:组织宣传,加大群众防治意识和参与度。
任务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利益共享的工作格局。
二、工作实施情况1. 螺感知调查工作在春季灭螺工作启动前,我们将螺感知调查工作作为首要任务,精心组织调查队伍。
通过对各个螺区进行实地走访,搜集了大量的螺情信息。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和统计,形成了全面的螺情报告。
在拥有庞大的螺情信息资料基础上,我们制定了精细的灭螺方案,对螺区采取了有针对性的灭螺措施。
2. 会议宣传工作在春季灭螺工作中,宣传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宣传会议,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向社区群众介绍螺媒传播疾病的危害性,传授预防血吸虫病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提高了社区群众的防螺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了防治血吸虫病的浓厚氛围。
3. 蓝螺排查与灭螺作业根据螺感知调查工作的结果,我们组织了专业队伍进行了蓝螺的精细排查和灭螺作业。
通过对水域逐个点位进行检查,将发现的蓝螺进行有效清除,确保水域的螺源消灭。
在灭螺作业过程中,我们注重科学施灭,遵循环境友好和生态安全的原则,切实保护水域的生态环境。
4. 水质监测与抽检工作为了确保水质安全,我们组织了专业检测队伍进行了水质监测和抽检工作。
通过对水质样品进行实时监测和全面检测,掌握了水质的实际情况。
对于发现的问题,我们及时采取了整改措施,确保水质符合相关标准,保障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
5. 群众宣传与参与在春季灭螺工作中,我们始终把群众宣传与参与作为重要环节。
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应用效果报告评价氯硝柳胺泥敷灭螺在四川省大山区应用的效果。
方法用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粉剂,在凉山州高山峡谷型和高原平坝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春季或秋季进行泥敷和喷洒灭螺,采用灭螺前各环境抽查钉螺50框,再用6g/m2和2g/m2的剂量泥敷和喷洒,比较灭螺前和灭螺后30 d的钉螺死亡率、钉螺密度等结果,并观察钉泥敷灭螺1年后的远期效果。
结果泥敷灭螺优于喷洒灭螺,灭螺30天后有螺面积下降率分别为81.45%和52.86%,钉螺平均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8.23%和73.56%.泥敷灭螺的钉螺死亡率在96.64%~100%之间,有螺环境下降率为57.97%;1年后的钉螺密度平均下降超过80%以上。
结论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法具有药效持续时间长,对土表钉螺、土内钉螺、螺卵都有效好的灭螺效果,建议在现场泥敷灭螺中使用6g/m2的剂量较为适宜。
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是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些地区钉螺主要在分布沟渠、稻田、山涧、荒坡、林园等复杂环境。
常用的药物灭螺方法(喷洒法、浸杀法、)在山丘型地区的一些环境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为了提高药物灭螺效果,各地开展了较多灭螺方法的研究[1~3],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创立了氯硝柳胺泥敷灭螺法[4],为观察新方法在凉山州的灭螺效果,并进一步在凉山州推广应用,在凉山州的西昌、普格、喜德、德昌、昭觉等大山区血吸虫病流行区,选择高山峡谷型和高原平坝型有代表性的钉螺环境,现场推广应用氯硝柳胺泥敷灭螺,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灭螺药物50%氯硝柳胺乙醇胺盐可湿粉剂,四川省化工研究设计院生产,产品批号06235,由四川省卫生厅统一招标,集中采购,下发各地。
1.2 灭螺环境选择钉螺密度较高、人畜常到的沟渠、田埂、荒坡等多种环境。
1.3 灭螺时间每年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凉山各地开始春季农业用水或降雨适量的时节,这样利于泥敷灭螺的开展和泥敷后保养。
2024血防办春季灭螺工作总结2024年血防办春季灭螺工作总结在2024年的春季灭螺工作中,血防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下面是对这一阶段的工作总结:一、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我们制定的春季灭螺工作目标是完成全区范围内的螺滩整治任务,确保螺滩数量大幅减少,并且不再引发螺蛳病暴发。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工作目标基本上得到了实现。
二、工作成绩:1. 组织开展大规模螺滩整治行动,全区范围内的螺滩数量得到了大幅减少。
我们采取了物理、化学等多种方式进行处理,并且加强了巡查和监测工作,确保了彻底清除螺滩。
2.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群众的螺蛳病防控意识。
我们在社区、学校等场所开展了宣传活动,向群众普及了螺蛳病的预防知识和灭螺方法,提高了群众的防控意识。
3. 加强了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了合力。
我们与环保部门、农业部门等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螺滩整治工作,充分发挥了各方的力量。
4. 组织开展培训活动,提高了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帮助工作人员提高了灭螺技能,提升了整体工作水平。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工作范围仍然有限,一些偏远地区的螺滩整治工作还未完全实施到位。
2. 宣传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有些群众尚未完全理解螺蛳病的危害和防控方法。
3. 工作时间较紧张,导致一些工作无法深入开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1. 加大对螺蛳病防控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防控意识。
2. 继续开展螺滩整治工作,尽快完成全区范围内的任务。
3. 继续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螺蛳病防控工作。
4. 组织更多的培训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
通过以上的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在2024年的春季灭螺工作中,血防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工作方法,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在螺蛳病防控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24血防办春季灭螺工作总结2024年的春季灭螺工作已经结束,以下是该工作的总结报告。
一、工作概述2024年春季是我国防治血吸虫病工作的关键时期。
根据上级要求和工作计划,我们血防办按照“统一领导、分类措施、细致落实、全员动员”的指导思想,全面筹备、有序开展春季灭螺工作。
该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加强卫生宣教,普及知识、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开展环境清理,消除螺滩,打击螺粪;开展化学杀螺,采用有效药剂进行喷洒;组织群众参与灭螺工作,提高居民参与度及活动质量。
二、工作内容1. 卫生宣教通过开展宣传活动,普及血吸虫病知识,提高居民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组织开展宣传活动包括宣传展板、宣传手册发放、宣传片播放等形式,通过多种途径向居民传达血吸虫病的危害性以及预防措施。
2. 环境清理对河道、池塘、水坑等水源地进行全面清理,消除螺滩,打击螺粪。
动员居民参与环境清理活动,提高居民对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
采取人工方法清理螺滩,使用机械设备清理水源。
3. 化学杀螺组织专业人员对疫区范围内进行药剂喷洒,对可能存在的螺滩和螺粪进行杀灭处理。
选择有效的药剂,根据螺滩的分布情况,科学合理地制定喷洒计划和技术方案,确保灭螺效果。
4. 群众参与动员居民参与灭螺工作,提高居民参与度及活动质量。
组织开展灭螺宣传月活动,通过社区服务中心、村委会等组织,动员居民参与各项活动,如环境清理、化学杀螺等。
三、工作进展本次春季灭螺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全员动员,高效有序地进行,取得了以下的成绩:1. 卫生宣教我们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包括电视、广播、网络等,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广泛宣传,提高了居民对血吸虫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环境清理我们在疫区范围内开展了环境清理活动,清理了大量螺滩,消除了许多潜在的危险源。
居民的参与度也很高,他们积极参与环境清理,提高了对环境卫生的重视程度。
3. 化学杀螺我们科学合理地制定了喷洒计划和技术方案,并采取了有效的药剂进行喷洒。
灭螺方案报告1. 简介本报告旨在提供一种有效的灭螺方案,以帮助控制和减少螺栓的数量。
螺栓是一种常见的害虫,经常在农田、花园、果园和其他植物生长区域造成严重的破坏。
通过采取合适的措施,我们可以成功地控制和灭螺,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健康。
2. 螺栓的危害螺栓对农作物和植物的生长造成了多种负面影响。
它们以大量食用植物的叶子、茎和根部为食,引起营养不良和植物生长受限。
此外,螺栓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也可能传播病原体,导致疾病传播。
因此,控制和灭螺对于保持植物的健康非常重要。
3. 灭螺方案3.1 生物灭螺控制生物灭螺控制是一种可行的方法,通过利用天敌或竞争物种来减少螺栓的数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生物灭螺控制方法:•天敌引入:引入螺栓的天敌,如鸟类、昆虫或其他捕食者。
这些天敌可以帮助控制螺栓的数量,并维持其在可接受范围内。
•异物竞争:引入其他的物种,如底栖动物,与螺栓竞争生存资源。
这些竞争者可以减少螺栓的食物来源,并促进螺栓的数量下降。
3.2 化学灭螺控制化学灭螺控制是一种常见的控制方法,通过使用杀虫剂或其他化学物质来杀灭螺栓。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化学灭螺控制方法:•杀虫剂喷洒:使用特定的杀虫剂喷洒在受螺栓侵害的区域上,直接杀灭螺栓。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定期喷洒,以确保持续的控制效果。
•化学围栏:在植物周围建立化学围栏,使用特定的化学物质阻止螺栓进入。
这种方法可以减少螺栓的入侵,并保护植物的生长。
4. 灭螺方案的实施和监测为了实施和监测灭螺方案的效果,以下是一些关键步骤和指南:•计划阶段:在实施方案之前,进行详细的计划和预测。
确定灭螺控制的目标和预期结果,并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
•实施阶段:根据计划在受螺栓侵害的区域上实施相应的灭螺控制方法。
确保按照说明书和安全标准使用化学物质。
•监测阶段:监测螺栓数量的变化。
使用捕捉器或其他监测工具定期检查螺栓数量,并与实施前的基线数据进行比较。
•调整阶段:根据监测结果,对灭螺方案进行调整。
村级开展秋季灭螺工作简报村级开展秋季灭螺工作简报【导读】近年来,为应对脑内感染性疾病的威胁,各地纷纷在秋季开展灭螺工作。
这是一项为保护群众健康、控制疾病传播而进行的重要活动。
本简报将对村级开展秋季灭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并提供具有深度和广度的建议,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施这项工作。
【引言】村级开展秋季灭螺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卫生工作,旨在控制脑内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通过消灭螺类生境,阻断螺类媒介传播途径,可以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然而,要想取得良好的工作效果,需要全面评估现有的工作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全面评估】在开展秋季灭螺工作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估。
我们需要评估工作的广度,也就是覆盖的范围和影响的社区数量。
我们需要评估工作的深度,也就是对各项工作任务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估。
我们还需要评估工作的持续性,也就是工作能否持续推进并取得可持续的成果。
【建议】为了提升村级开展秋季灭螺工作的效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深入宣传:加强对灭螺工作的宣传,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
可以通过张贴宣传海报、口头宣传以及组织宣传活动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到灭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主动参与其中。
2. 联防联控: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实施联防联控机制,提高工作的协同性和效率。
可以与卫生部门、环保部门以及学校等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灭螺工作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和配合。
3. 加强监测: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螺类繁殖情况和脑内感染性疾病发病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如使用遥感技术和智能监测设备等,提高对螺类分布和疫情的监测精准度和时效性。
4. 微创治理:采用微创治理技术,进行螺类的杀灭和生境的清理。
可以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农药喷洒、熏蒸等,对灭螺工作进行快速、高效的处理。
也要注重对灭螺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
2024年血防办春季灭螺工作总结血防办____年春季灭螺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面对国内外螺蛳疫情的严峻形势,血防办于____年春季积极开展了灭螺工作,旨在通过全面、系统、有序的防控措施,切实减少螺蛳疫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二、工作内容1. 加强宣传教育针对螺蛳疫情的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我们采取了多种宣传教育措施,如通过媒体、社区广播、户外宣传栏等途径向广大群众普及有关知识,提高群众的防护意识和防范能力。
2. 加强监测和排查我们组织了专业人员对螺蛳栖息地进行全面排查和监测,通过现场调查、样本检测等方式,了解螺蛳密度和分布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3. 实施药物灭螺在灭螺过程中,我们根据监测结果,选择了合适的灭螺药物,对螺蛳栖息地进行了药物灭螺,以降低螺蛳数量和密度,减少螺蛳传播病原体的机会。
4. 加强卫生管理和环境整治我们开展了环境整治工作,清理污水渠、塘泊、水塘等可能孳生螺蛳的场所,及时清除杂草,防止螺蛳的滋生。
同时,加强对卫生管理的监督,确保环境卫生得到有效的保障。
5. 强化联防联控我们与有关部门和社区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加强了信息共享和合作,形成了合力,共同应对螺蛳疫情,确保工作的连贯性和效果的可持续性。
三、工作亮点1. 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针对灭螺工作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任务分工、工作流程等,并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引入了信息化技术我们通过建立信息化系统,实现了对螺蛳栖息地和灭螺工作的全程监控和数据管理,提高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 加强了宣传教育的针对性通过调研和分析,我们发现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对螺蛳疫情的了解和防范意识存在差异。
因此,在宣传教育中,我们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了不同的宣传策略,提高了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 强化了督导和考核为了确保工作的落实情况,我们建立了督导和考核机制,对各项防控措施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灭螺技术方案东阳市横店镇血防有螺区域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一、工作背景横店镇曾是我市历史血吸虫病的重灾区,累计历史有螺面积858.6万平方米,累计病人2828人。
通过全社会半个多世纪的共同努力,有螺面积得到了有效控制,自2002年连续8年未发现钉螺(2001年曾在八面山发现钉螺)。
在今年的春季查螺工作中,3月29日横店镇春季查螺队在该镇的沈坎头村发现钉螺,随后对该处钉螺进行追本溯源,31日又在八面山发现钉螺;4月18日、21日该镇春季查螺队分别在杨塘下村、半傍山村和西塘村又发现钉螺。
经省、市血防专家现场确认在沈坎头村发现有螺面积约1.34万平方米,其中沈坎头村抛荒地处有螺面积约9000平方米,钉螺密度为15~30个/框;水堆沟处有螺面积约2400平方米,钉螺密度5~10个/框;水沟流经2个池塘,池塘面积约1000平方米;八面山处螺点有螺面积500平方米,钉螺密度是1—10个/框;杨塘下村螺点的横沟有螺面积约600平方米,钉螺密度为0~5个/框;半傍山村螺点有螺面积约3926平方米,其中南面的村前小溪有螺面积约1440平方米,钉螺密度1—10个/框,北面的堂寺沟有螺面积1120平方米,钉螺密度约为1~10个/框,位于堂寺沟上游两侧的7块农田有螺面积约766平方米,钉螺密度为0~1个/框,与村前小溪平行的农户前水沟有螺面积约600平方米,钉螺密度为1~10个/框;西塘村螺点的旱地有螺面积为200平方米,钉螺密度15~20个/框,五处螺点总计有螺面积1.8626万平方米。
钉螺孳生环境杂草丛生,耕田、抛荒田较多,十分有利于钉螺的生长,同时横店镇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特别是自来血防地区如江西、贵州、湖北、安徽等地的务工人员),一旦有血吸虫病病人进入极易造成我市血吸虫病的爆发流行。
该镇又是我市的文化旅游重镇,处置不当将对旅游产业造成很大的冲击。
所以我市横店镇血吸虫病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查灭螺查治病及环境改造工作刻不容缓。
田间微生物灭钉螺的方法论文摘要:血吸虫病是由一种叫做血吸虫的吸血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而血吸虫是一种寄居在钉螺体内的致病微生物,当水温超过25℃时,其尾蚴从钉螺体内逸出后进入水中。
人或哺乳动物接触疫水时,尾蚴就可以经过皮肤(最快10秒钟)钻入体内。
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血吸虫,但在气温较高的4-10月份最容易感染。
得了血吸虫病如不及时治疗发展为晚期可出现肝脾肿大,儿童可导致侏儒症。
田间微生物灭钉螺具有很好的效果,其机制主要在于导致钉螺糖代谢出现紊乱,酶活的下降,最终导致钉螺的死亡。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医疗技术的普及,我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业已取得显著成效,血吸虫人群感染率和感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1]。
但是我国一些湖沼地区与丘陵地带,血吸虫患者还存在,同时当地群众受血吸虫病威胁也比较大,为此血吸虫病防治依然任重道远[2]。
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宿,当前本地区的钉螺扩散严重,导致人畜感染日本血吸虫病的危险性增加;新疫区不断增加,而且部分已控制地区疫情严重回升。
当前阳性钉螺中寄生的血吸虫的毛蚴在钉螺内进行增殖后,当人和家畜等接触到含有尾蚴的疫水后就可能被感染,从而导致血吸虫病蔓延传播[3]。
所以,消灭钉螺,能够有效控制血吸虫病的传播。
众所周知,钉螺的存活需要适当的水分,草也是钉螺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为此可以用田间微生物的方法杀灭钉螺。
文章为此具体探讨了田间微生物灭钉螺的方法与机制,现报告如下。
1 钉螺杀灭的意义与价值血吸虫病是世界上仅次于疟疾的第二大寄生虫病,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传染病。
血吸虫病如果不经药物治疗是不能自然痊愈的,患病后也不产生免疫力,治愈后的患者如果再次接触疫水,还会再次患病。
血吸虫成虫寄生于哺乳动物或人类的门静脉及肠系膜静脉内,雌雄异体,交配后产生的虫卵可随粪便等排除体外,虫卵在水中可发育成毛蚴,当遇到宿主钉螺后便侵入螺体,进行无性繁殖,发育成熟后便从螺体内不断逸出尾蚴,可导致患者出现荨麻疹等皮炎,然后逐渐可出现以发热为主的急性变态反应性状,除发热外,还伴有腹痛,腹泻,肝脾肿大及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造成严重的传统疾病[4]。
2011年查螺灭螺工作情况汇报一、主要工作(一)查螺:完成查螺面积10000亩(实际钉螺面积18950亩),其中环境抽样5400亩,系统抽样4600亩。
查出有螺面积2100亩,易感地带800亩。
查螺指标:调查钉螺13198框,有螺框154框;有螺框出现率1.167%;活螺框138框;活螺框出现率1.046%;捕获钉螺323只,活螺301只,活螺平均密度0.023。
(二)药物灭螺:组织20人的灭螺专班,历时10天,灭螺面积1600亩,用药2.2吨。
人民洲灭螺效果查螺观察正在进行,数据未统计。
二、主要措施2011年是十二五血防规划的开局年,也是我县实施省部联动血防项目关健之年,尤其是查螺、灭螺工作,直接影响着我县传播控制达标进程。
为此,我们高度重视,召开了动员会,举办两期查螺、灭螺培训班,参加人员有全县5个有螺村的查螺,灭螺队员,疫区乡镇卫生院防疫人员,血防所职工。
筹备和购买了查、灭螺器材。
(一)钉螺调查。
这是一项季节性很强的工作,我县于3月18日开始,对全县18950亩钉螺面积和邻近的易扩散地区,进行了全面调查,其组织了15人的查螺专班,历时40天,完成查螺任务。
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未发现钉螺向垸内扩散。
(二)灭螺情况。
1、药物灭螺。
春季查螺工作完成后,我们及时组织药物灭螺工作队,开展了灭螺培训,聘请民工20人,为期10天,对去年发现的人民洲感染性螺点,人畜常到的易感地带进行药物灭螺,完成灭螺1600亩任务。
灭螺工作完成后,对人民洲开展了灭后效果观察性查螺。
确保灭一块,清一块,巩固一块。
2、工程灭螺。
去年冬季,根据全县钉螺分布情况,因地制宜地安排了5个重点灭螺改孳综合治理项目,即:罗霍洲修复水毁血防港工程,临江铺有螺外滩开沟工程,蓼叶咀举西外滩改孳综合治理工程,血防围灭螺改孳工程,雨台岗灭螺改孳综合治理工程。
今年五月份,我们组织专班,对上述灭螺工程进行考核验收,基本上完成了任务。
其中,完成土方2.6万方,石方0.22万方,机械台套30台,开沟4600米,建闸5个,建排灌站1个。
2024年血防办春季灭螺工作总结范本____年血防办春季灭螺工作总结一、工作概述____年春季,血防办广泛动员,全力开展了灭螺工作。
在组织领导下,各级血防办积极投入,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环境整治、药剂投放等一系列针对螺蛳的综合防控工作。
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宣传教育1. 加大宣传力度。
广泛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渠道,发布灭螺宣传信息,倡导清洁卫生、预防疾病的意识,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灭螺工作。
2. 组织宣讲活动。
通过血防办工作人员、卫生专家等开展螺蛳病知识宣讲,并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向居民普及螺蛳病的防控知识。
3. 制作宣传资料。
策划制作宣传海报、宣传册和宣传视频等多种宣传资料,以多样化的形式向居民传播灭螺知识。
三、环境整治1. 开展池塘清淤。
组织专业清淤队伍深入农村地区的池塘、水沟等地进行清淤作业,清除螺蛳的滋生环境。
2. 整治垃圾积存。
组织清洁队伍对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垃圾积存进行集中清运,减少螺蛳的繁殖地点。
3. 消杀螺蛳。
采取灭螺剂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对灭螺区域进行精确投放,确保螺蛳的有效消灭。
四、卫生检查1. 定期检查居民住所。
血防办工作人员定期走访居民住所,检查卫生情况,指导居民进行清洁卫生工作,提高住所卫生条件。
2. 学校卫生检查。
加强对学校的卫生检查,引导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3. 餐饮单位检查。
组织对餐饮单位的卫生情况进行检查,督促餐饮单位加强卫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
五、成效评估1. 螺蛳病发病率降低。
通过灭螺工作的开展,全年螺蛳病发病率较上年度明显下降,有效控制了螺蛳病的传播风险。
2. 环境整治显效。
通过清淤、整治垃圾积存等环境整治措施,螺蛳滋生地得到有效清除,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3. 宣传覆盖范围扩大。
通过宣传教育工作,螺蛳病防控知识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居民的灭螺意识提高,并形成了厉行清洁、维护卫生的社会氛围。
六、存在问题与对策1. 宣传覆盖不够广。
新民滩利用社会资源实施湖滩垦殖灭螺的效果评价万众;高金彬【摘要】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method and experience of blocking schistosomiasis transmission by using social resources in Xinmin beach of Gaoyou city.Methods during the process of snail eradication in Xinmin beach, Gaoyou city, not only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requirements, but also the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re protected.Without changing the original regional planning, the two methods of drug control and cultivation are used to prevent and control snails, 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as carried out.Results the snail area decreased from8.58 million m2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1992) to about 1 million m2 at present (recent 5 years), with a net decrease of 7.5 million m2.In terms of economic benefits, the direct economic benefits brought by the cost of snail control drugs and labor services are at least 1.15 million yuan per year.Through land use,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water conservancy flood control, including grain income, reducing the cost of flood prevention and other indirect economic benefits, the annual net benefit of wheat can reach more than 10 million yuan.In addition, the cost of flood prevention and obstacle clearing is reduced by 1.92 million yuan, and the secondary disaster caused by reed water blocking and flood detention is reduced.Conclusion the utiliz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in Xinmin beach of Gaoyou city can prevent the transmission of schistosomiasis by reclaiming and killing snail in lakebeach, and its comprehensive benefit is remarkable.The input of social resources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carrying out reclamation and killing snails and strengthens the social measures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attracting social resources.%文章目的是探讨高邮市新民滩利用社会资源实施湖滩垦殖灭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方法与经验.回顾总结高邮市新民滩在消灭钉螺过程中,不仅贯穿了社会政治的要求,还保护了经济和文化资源,通过编制具体的实施方案,坚持以综合治理为目标,不改变原有的区域规划,运用药物灭螺和垦种灭螺两种方法进行防治,全面性地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在螺情变化方面,钉螺面积从项目实施前(1992年)的858万m2,减少至目前(近5年)约100万m2,纯降约750万m2.在经济效益方面,减少灭螺药物费用及劳务用工等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每年节支至少115万元.通过土地利用、农业开发、水利防汛治理,包括粮食收入、减少防汛费用投入等所创造的间接经济效益,每年小麦纯效益可达1 000万元以上.此外,还减少防汛清障费用192万元,同时减少了芦苇阻水滞洪引发的次生灾害.得出结论:高邮市新民滩利用社会资源实施湖滩垦殖灭螺阻断血吸虫病传播,其综合效益显著.社会资源投入是实施垦殖灭螺的重要保证,强化社会措施是吸引社会资源的必要条件.【期刊名称】《江苏科技信息》【年(卷),期】2019(036)004【总页数】4页(P77-80)【关键词】高邮湖;血吸虫病;社会资源;垦殖;灭螺【作者】万众;高金彬【作者单位】高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高邮 225600;高邮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江苏高邮 2256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220 引言高邮市血吸虫病流行主要疫源地的地理位置是在高邮湖的新民滩,地处淮河入江水道中段,现如今的滩地面积为四千万平方米,历史上的螺滩地大约占总量的85%,由于该地有明显的“冬陆夏水、干干湿湿”的地理特征,非常有利于钉螺的滋生繁殖。
县黄姜灭螺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螺蛳是一种常见的淡水软体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江河湖泊中,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和适应性。
然而,由于螺蛳带来的一系列健康问题,如寄生虫感染、食物中毒等,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威胁。
针对螺蛳增多的问题,本报告拟进行县黄姜灭螺药项目可行性研究,以解决螺蛳增多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项目背景与目标螺蛳增多对当地水环境、居民生活和农田灌溉都带来了很大的问题。
目前,人们主要采取人工捕捞、抽水排螺、采用杀灭性药物等方式来控制螺蛳数量,但效果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因此,对于开发一种环保、高效的灭螺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本项目的目标是研发一种基于黄姜成分的灭螺药物,抑制螺蛳的繁殖和增长,从而减少其在水体中的数量。
同时,该药物应具有低毒性、无残留、对环境友好等特点,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较高的可行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市场需求分析:螺蛳增多给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威胁,因此对于一种高效、低毒、环保的灭螺药物的需求很大。
在当前环保意识逐渐提升的社会背景下,市场对于具有环保特性的灭螺药物需求将持续增长。
2.技术可行性分析:黄姜中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杀螺作用,并且具有较低的毒性。
通过深入研究黄姜的成分与螺蛳的关系,可以开发出一种高效且环保的灭螺药物。
3.经济可行性分析:县黄姜灭螺药项目在投资和产出方面都具有较好的经济可行性。
一方面,黄姜作为一种常见的农产品,市场供应相对充足且价格相对较低;另一方面,螺蛳增多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农田灌溉和水环境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解决螺蛳问题对于当地生活和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项目实施方案1.技术研发:在项目实施初期,需要进行黄姜中有效成分与螺蛳的关系研究,明确有效成分对螺蛳的杀灭机制,并通过实验室和田间试验验证灭螺药物的效果。
此外,还需要进行药物的剂型设计和生产工艺的优化。
2.生产规模扩大:经过初步实验验证灭螺药物的效果后,可以逐步扩大生产规模。
金堂地区灭螺方法的综合应用技术报告金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时维娟马锐
前言
血吸虫病是人或其它多种哺乳动物感染了血吸虫所致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
按其发病时间的长短、症状的轻重、体征的不同,可分为急性、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严重危害人的生长、生育、生命、生活与生产。
由于血吸虫寄生在人和哺乳动物体内,成虫产出的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毛蚴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尾蚴,尾蚴离开钉螺游入水中,遇到人畜即经皮肤(粘膜)钻入体内发育为成虫导致血吸虫病发生,如此循环反复,造成了血吸虫病的传播和流行。
由于钉螺在血吸虫生活史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血吸虫病流行程度与类型决定于钉螺的分布特征,特别是感染性钉螺的地理分布密切吻合。
所以要控制血吸虫病,消灭钉螺是关键。
按照钉螺孳生地的特点,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的自然地理类型分为湖沼型、水网型以及山丘型三大类。
我县属于山丘型流行区。
山丘型流行区地势高低不平,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流行区有的分布在盆地(或称平坝)、有的在大小山坡或丘陵。
钉螺一般沿水系自上而下呈不规则的散在分布,上游分布面积较局限,向下则逐渐扩大,有明显的单元性。
也有一些钉螺
孳生环境与水系无关,自成一弧立螺点。
土肥草密、潮湿温暖、水流较缓慢的小型灌溉沟渠及田壁是钉螺孳生的主要场所。
这种复杂的环境是多年来我县血防灭螺工作的难题,也是钉螺面积消长的主要原因。
本课题就是针对金堂地区特点,开动脑筋,将灭螺方法综合应用,使金堂县成功地率先在四川省内实现血防传播阻断达标。
一、金堂县血防工作基本情况
我县的血吸虫病流行主要分布在清江、官仓、赵镇、栖贤、三星5个乡镇的41个行政村(社区),分别占全县21个乡镇和230个行政村(社区)总数的23.8%、17.8%,流行村(社区)总人口约1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8.3%。
我县开展血防工作至今已历时53年,截止2009年,全县历史累计病人28299人,其中晚期血吸虫病人291人;历史累计血吸虫病牛5501头。
全县共有1061个历史有螺点,历史有螺面积2200774平方米。
其中沟渠913处,1694043平方米,占历史有螺总面积的76.97%,田地94处,433460平方米,占历史有螺总面积的19.70%,塘库26处,35523平方米,林园6处,5500平方米,其他10处,10930平方米。
二、项目内容
(一)血防查螺
调查钉螺不仅是制订灭螺规划和消灭钉螺的依据,而且是考核灭螺效果,研究血吸虫病流行病学必须的工作。
1、查螺季节
我县调查钉螺一般在上半年3、4、5月和下半年9、10、11月。
这时气候温和,钉螺活动力强,出现在土表的钉螺数量较多。
2、查螺方法
我县采取环境抽查结合系统抽样法调查。
在钉螺容易滋生的并且密度较大的河、沟、塘及田埂环境中,按每5m或10m等距离设框作系统抽样调查,框的大小为0.1m²(31.7 cm
×31.7 cm),如数捕捉框内的钉螺。
应用这种调查方法,可以统计两个指标,即活螺平均密度和有螺框出现率。
3、查螺结果
我县1996年至2006年查螺情况如下:
2007年我县开始了大规模的灭螺工作,但由于金堂地区环境复杂,要消灭一个物种更是困难重重,所以灭螺效果不理想。
于是在上级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探索性开展灭螺工作。
2008年实行了4种灭螺方法综合应用之后,使钉螺密度大幅下降,2009年又进行了系统的综合巩固灭螺,已经连续3年
查不到钉螺,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二)灭螺方法的探索与应用
2008年以前,我县由于采用化学药物灭杀钉螺方法,分别是喷洒、泥糊、浸杀。
由于3种方法对于环境的客观条件都有所不同,在应用过程中缺少技术的支撑,且作用时间短,只能对泥土表面的钉螺起到杀灭作用,对于大部分隐藏在泥土表面以下的钉螺无效。
如何在众多的灭螺方法中寻找到适合金堂实际的方法成为了金堂血防工作思考的重点。
2008年县疾控中心总结了以往灭螺效果不佳以及钉螺消长的各种原因,不断摸索、尝试,制订了一套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案,黑色地膜覆盖灭螺法与化学药物灭螺综合应用于我县血吸虫病流行区域,有针对性地全方位多角度对钉螺面积进行药物结合综合治理措施灭螺,经过2年实践取得了显著效果,率先在四川省内实现了血防阻断达标。
1、综合应用的具体灭螺方法
(1)氯硝柳胺浸杀法:施用后第3天后钉螺死亡率可达98%-100%。
适用于有少量积水或水位能控制的沟﹑渠﹑塘﹑田等环境。
周边有螺区域水线以上的草土均要铲入水中浸泡,铲草皮6cm左右,铲后要清扫一次。
浸杀期间须保持水位恒定,时间不少于72小时,渗漏严重或蒸发较大时需随时补水加药。
药量为2g/m³水(指实际含量)即每25m³水加药50克。
由于氯硝柳胺对鱼类有毒,灭螺前应通知养殖户储备足
够水份,灭螺后7-10天不能用灭螺沟内的水。
实施前英取得气象预报数据,因为大雨、暴雨均可冲走药液影响灭螺效果,大雨前不要施药,雨后施药效果好。
(2)氯硝柳胺喷洒法:不能采用浸杀法的环境一般采用喷洒法,适用于干涸的沟渠、田边埂、墙角、地边坡等环境。
每平方米用药2克(称药50克,加水25公斤,配成0.2%浓度喷于25平方米有螺面积上)。
喷洒灭螺延伸到田地3米左右,若该田地钉螺密度很大则全面喷洒。
施用后7天后,钉螺死亡率在86%以上,但对土内钉螺杀灭效果差,应连续操作3次,每隔7至10天一次,3次后钉螺死亡率在90%以上。
(3)氯硝柳胺泥糊灭螺:适用于沟渠,施用前应除去杂草。
每平方米用药10克,称药100克混合泥土适量加水,用工具覆盖于沟边10平方米有螺面积上,此方法人工投入较大,实施时间较长,受天气影响较大,不建议大面积施用。
施用后7天钉螺死亡率在88%以上。
(4)黑色塑料地膜覆盖灭螺:目前国内最新、最好的灭螺方法,此方法操作简单,节省时间、人力,效果明显、直观性强,能使土表及土层内钉螺全部死亡,适宜宽度不超过8米的沟渠和山地堤坡、田地等多种环境使用,施用后第10天、30天、60天、90天活螺密度下降分别为:85%、88%、96%、100%。
适宜黑色塑料地膜覆盖的环境很广泛,可大面积推广使用,目前市面上主要有宽2m、3m、4m,长1 5 0m,厚3-8
丝的规格。
我县统一使用厚度为4丝地膜,根据不同环境选择适宜的不同宽度。
2、灭螺效果观察
通过在复杂环境下使用4种方法,我们于实施后的第5天、第10天、第30天、第60天和第90天进行了效果观察和评估,统计出了4种灭螺方法在沟渠、水塘、稻田、田地、堤坡等环境不同时期的钉螺死亡率。
这不仅验证了4种灭螺方法的有效性,还对我们在不同环境下如何选择灭螺方法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表一
浸杀法对水塘、沟渠、稻田30天杀灭钉螺效果达到了98~100%,但其他环境无法施用。
表二
喷洒法对无水沟渠、田地、堤坡10天杀灭钉螺效果达到了78~90%,对水塘等有水位的环境无法施用。
表三
泥糊法对沟渠、田坎、堤坡10天杀灭钉螺效果达到了88~100%。
表四
从上述灭螺效果比较可以看出,传统3种灭螺方法方法由于对土壤内钉螺杀灭效果差,60~90天后又有钉螺出现。
黑色地膜覆盖灭螺法在沟渠、田地、堤坡等环境下使用,30天杀灭钉螺效果达88~93%,60天后基本达到100%,90天完全达到100%,效果最好,但是作用时间长。
通过灭螺方法摸索、效果比较,我们掌握了各种灭螺方法的利弊,我们在实施过程中尽量克服其弱点,根据现场情况和天气、人为等多种因素,针对不同环境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尽量充分发挥4种方法各自的优点。
三、项目评价
经过2年的实践,将不同的灭螺方法综合应用于金堂地
区,不仅符合金堂实际,工作具有开创性,而且灭螺成效显著,完全适宜在我县推广应用,使我县有螺面积得到了有效治理,2009年金堂县率先在四川省内实现血吸虫病达到传播阻断标准,血防工作得到省、市专家的肯定。
1、科学性。
多年来我县灭螺工作效果不理想,这不仅是因为涉及到消灭一个物种很困难,而且还与灭螺方法的局限性密切相关。
环境、天气、人为等各种因素都可影响灭螺效果,该项目将多种灭螺方法综合应用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和尝试,充分发挥不同方法的优点,提高了灭螺效果,实践证明科学性强。
2、创新性。
该项目将不同的灭螺方法综合应用,在成都市内具有创新和领先的地位,为2009年金堂县率先在四川省内实现血防传播阻断达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工作的创新铸就了辉煌的成绩。
3、实用性。
该项目所涉及技术操作性强,可以大大降低灭螺成本,实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附表一
金堂县各流行村钉螺情况统计表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