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马金芳李春华孔凡珍【单元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自然奇观”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略读课文《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火烧云》,一个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主要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本组教材以“自然奇观”为专题,所选四篇课文充分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神奇:《观潮》以具体、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又恢复平静的奇特画面;《雅鲁藏布大峡谷》描绘的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神秘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现代著名作家巴金在《鸟的天堂》中,热情地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火烧云》则描写了常见的日落时晚霞富于变化的绚丽多姿的景色。
除了课文外,有的课后还以“资料袋”的形式,提供了相关的背景材料;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与“习作”是引领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里则安排的是四幅描写自然景物的趣味对联。
【教学目标】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察、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等思维品质。
2.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综合语文素养。
b、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四组各有特色)c、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d、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试着说几句。
e、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课下交流。
5、学生作文,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
6、学生作后修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默读皆可)。
7、课外写作文。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备课【单元教材分析】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把握事物特征、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系的主要手段。
人教版(部编)四年语文上册第一单元1《观潮》第2课时教
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了解《观潮》的主题和基本情节。
2.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基本情节和主题。
2.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三、教学内容
1. 课文导入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短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潮汐的好奇和兴趣。
2. 教学过程
1.课文朗读:教师先朗读全文,然后逐段让学生跟读。
2.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主题和情节,讨论地理环境对人物行
为的影响。
3.课文理解:指导学生理解难点词语、句子,解释生词。
4.课文操练:让学生通过朗读、朗诵等方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3. 情感沟通
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在海边的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
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反馈
通过布置相关阅读和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写下课文
阅读心得,进行课后小结。
五、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习题。
2.阅读课外相关资料,了解海潮的形成和变化规律。
3.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观潮》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延伸
引导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培养对文字和语言的感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以上是本次《观潮》第2课时教案内容,祝教学顺利!。
安全教育教学目的:1、教育学生要遵守交通规则。
2、使学生平安上学和放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已经是三年级学生了,有的同学能够独自一个人或者和小伙伴上学、回家了,但是从家到学校的路上会有很多的危险,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做一个让爸爸妈妈放心的好孩子。
二、教授新课1、要遵守交通规则(1)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交通规则?(2)看来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老师总结一些交通规则。
(3)齐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安全儿歌。
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抢红灯。
2、坐车时不要抢座位(1)你们每天是怎么上学来的?有些同学是自己坐公共汽车上学来的,你们能说说坐车时要注意什么吗?(2)师生共同总结坐车时应该注意的安全。
(3)分组表演“坐车上学的路上”3、不要在街上打闹或者游玩(1)我们中午或者晚上排队回家,在路上除了遵守交通规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2)有的同学比较贪玩,看见街上很热闹,就想去玩一会儿,你们说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3)为了减少发生危险的可能,放学后一定要早早回家,不要在街上游玩。
4、要远离高空危险物行走(1)我们在上、下学的路上,经常看到一些广告牌、电线等,这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2)为了防止砸伤,我们一定要远离这些高空危险物,尤其是在刮风下雨的天气,最好能绕行。
三、师生共同总结为了我们的安全,我们一定要远离危险,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
1 观潮教学内容课本第2页到第5页内容学习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齐头并进、漫天卷地”等重点词语的含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3、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感觉自然之壮美。
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学难点学生感觉自然之壮美。
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反映钱塘扛大潮的文章和图片。
2、课件。
(图文并茂、声乐结合)第一课时直奔“潮”,整体感知1、释题知“观潮”。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敬语的力量》一课的课文内容,并能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3.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朗诵能力;4.培养学生对敬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敬语的力量》一课的课文内容;2.培养学生的朗诵和朗读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四年级上册;2.PPT、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著名诗歌的诗句,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问:你们了解诗歌吗?诗歌有哪些特点?请举例说明。
2. 新课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敬语的力量》一课的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分段进行课文导读,并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3. 课文理解(15分钟)•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合作,就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进行讨论。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感情表达和情感交流。
4. 诗歌赏析(10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经典诗歌,让学生欣赏并感受诗歌的魅力。
•引导学生发现诗歌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并与课文进行对比。
5. 朗读训练(15分钟)•让学生跟读并模仿课文中的朗读语音和语调。
•分散式朗读训练:随机选择几个学生朗读课文的段落,并进行指导和纠正。
6. 朗诵表演(15分钟)•分组进行朗诵表演比赛: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课文内容进行朗诵表演。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老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7. 拓展活动(10分钟)•请学生自由发挥,创作自己的小诗歌。
•鼓励学生朗读并分享自己的创作。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对诗歌的概念和特点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敬语的力量》一课的课文内容。
学生们通过朗读和朗诵的训练,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并且更加懂得了敬语的力量。
六、作业布置1.课后阅读课文,复习相关知识点;2.完成《敬语的力量》一课的课后习题;3.准备自己的小诗歌,在下堂课进行朗读和分享。
以上是一份简单的《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教材主要讲解了关于身边昆虫和植物的知识,通过学习和阅读相关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材特点•融入了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易于吸引学生注意力。
•融合了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本单元的关于昆虫和植物的基础知识。
–了解昆虫和植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通过阅读故事,理解其中的意义,并进行表达。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观察昆虫和植物的特征并进行描述。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理解昆虫和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完整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词语和表达方式。
难点1.有些学生可能对某些专业术语不熟悉,需要引导理解。
2.对故事情节进行深度分析和理解可能会有一定困难。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昆虫和植物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神奇之处。
引发学生对昆虫和植物的兴趣。
2. 学习1.阅读故事《昆虫的语言》,学生跟读,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故事中昆虫的情感表达,展示合作成果。
3. 操作1.带领学生一起实地探索,观察和描述身边的昆虫和植物。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培养表达能力。
4. 总结回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记忆。
五、作业布置1.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昆虫或植物的文章。
2.收集昆虫或植物的图片,写出感想或文字描述。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地观察和合作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的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人教版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备课一、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罩、屹”等27个生字,会写“潮、称”等27个生字。
积累词语,要求会读会认27个词语,会写会运用2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描写自然景观的四副趣联及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
3.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抓住关键词句等方法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5.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壮观、美丽与神奇,进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6.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
二、单元知识结构本组教材的单元主题是“自然奇观”,其中包括两篇精读课文《观潮》《鸟的天堂》和两篇略读课文《雅鲁藏布大峡谷》《火烧云》,还安排了很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进行习作练习;“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重点1、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难点1.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2、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3、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新人教版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教案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两首秋江的晚上花牛歌繁星2019——2020学年最新人教版教材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目录1观潮教学设计2走月亮(两篇)教学设计3现代诗两首教学设计4繁星教学设计第一单元1观潮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领会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研究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据说、笼罩、薄雾、若隐若现、闷雷、水天相接、沸腾、犹如、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霎时、余波、风号浪吼、恢复”等词语。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节。
教学重点:1、字词教学;2、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讲授难点:领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讲授准备:小黑板、教学挂图、课文录音、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研究生字新词。
2、初步了解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讲授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
)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教师简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
二、检查预情况1、检查生字。
1)研究“潮、浩、沸、涨”,指名读,说说共同点。
(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
)组词:观潮、浩浩大荡、沸腾、涨潮……2)研究“犹、据、踮、恢”,指名读。
组词:犹如、根据、踮脚、恢复……3)研究“罩、薄、崩、霎”,说说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
组词:包围、薄雾、山崩地裂、霎时……4)出示“闷”:里外结构。
组词:闷雷。
读音:XXX5)说说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诵课文,请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二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三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四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五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六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七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第八单元备课(集体备课)目录第一单元备课(集体备课)一、单元内容总述1.教材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能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教学重点(1)能引导学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大潮的壮观,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走月亮》,无不充盈着快乐、幸福、温馨、甜美之情。
通过阅读,感受《现代诗二首》中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
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教学时应通过重复有豪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研究并应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风景时的感受。
二、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放置内容教学要点时1观潮本课描写了钱塘大潮的壮美。
重点是感受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
21.通过初读—课教学建议研读—熟读的程序引导学生体味钱塘江大潮的景观之奇。
2.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领学生1进入课文情境。
2走月亮本课描写了阿妈牵着“我”的小手在月光下散步的美妙情景,重点是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体会“我”与阿妈浓浓的亲情。
3现代诗二首本课描述了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心爱,重点是通过有豪情的朗读课体裁会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
4*繁星本课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
重点是研究并应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研究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对美妙生活的向往。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组教材是以“自然奇观”为专题编写的,由四篇课文组成。
《观潮》选自《喜看今日钱塘潮》,描写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雅鲁藏布大峡谷》,作者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证明它的大,还用了好多优美的语言文字写出了它的神奇美丽;《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作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
《火烧云》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作品,描写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火烧云图景。
这些课文虽然都是描写自然景观,但描写的方法却不一样,各有特色。
每篇课文都是经典之作。
选编的4篇课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分别描写了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世界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南国风光“鸟的天堂”,以及绚丽的火烧云。
除了4篇课文以外,还安排了很多与专题密切相关的学习内容,如,“资料袋”中有相关背景材料的介绍;“口语交际”与“习作”要求学生就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展开交流;“日积月累”中,安排的是描写自然景物的趣联。
整组教材中安排的各种语文活动,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真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在世界上留下了那么多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使学生油然而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组的27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积累课文中的精彩语段。
重点背诵《观潮》
3、4自然段;《鸟的天堂》第七、
八、十二、十三自然段,其它部分熟读;《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有关自然景观的四副对联。
3、培养学生描写景物的能力,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大自然的景物。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揣摩、品味语言,从字里行间感受大自然的美。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文中词句的含义。
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热爱大自然。
三、学习重点
1、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用一篇课文学会的方法自己学习相关的课文,举一反三,学习更灵活,兴趣更强。
3、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从作者生动的描写中想象画面。
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背诵
4、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四、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整体学习单元内容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各篇课文联系更紧密。
2、强化口语表达和写作实践。
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言语训练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因此对口语交际、习作等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听说写的实践中切实感受语言,学习语言,发展语言。
五、教学准备
课件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景物图片生字卡片背景资料
六、教学设想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以第一篇课文为主,附带其他两篇课文。
同时,积累语言,通过熟读背诵,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2、探究景物描写的方法。
四篇课文连学,学生自主探索,然后进行归类、概括。
同时积累语言,把景物描写的词语、句子进行归类整理。
3、实际能力练习。
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把语文学习的结果落实到能力上。
七、教学时间安排:
《观潮》2课时
《雅鲁藏布大峡谷》1课时
《鸟的天堂》2课时
《火烧云》2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预计:10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