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文地质观测
- 格式:docx
- 大小:15.05 KB
- 文档页数:1
矿井水文地质观测矿井充水通道:天然条件(岩溶陷落柱,断裂带、裂隙,隐伏露头、天窗,地震裂隙),人为条件(顶板冒裂带,底板矿压破坏带、岩溶地面塌陷、封孔质量不佳的钻孔)。
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水文地质观测是长期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对气象、地表水体、井、钻孔、泉、井下出水点的观测,慢慢积存资料,并对资料按期进行整理和分析研究,偏重解决以下问题:1) 研究矿井涌水量、地下水动态与大气降水的关系;2) 确信各含水层间及它们与地表水间的水力联系;3) 通过动态观测,研究各含水层的透水性和富水性与矿井充水的关系,分析各含水层疏干的可能性;4) 分析断层带的导水性及其随采掘活动而产生的转变;5) 研究矿井涌水量与采掘面积、开采深度、巷道掘进长度间的关系;6) 计算设计延伸水平和新开拓区的涌水量;7) 为矿井防治水工程提供数据。
水文地质长期观测工作包括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和井下水文地质观测两部份。
一、地面水文地质观测一、气象资料的搜集和观测。
矿区不远有气象台站,矿区所处的地形、自然地理等条件大体与气象站地域相似时,那么没必要自设站,可按时搜集矿区周围台站气象观测资料,矿区只建雨量观测站;观测内容包括降水量、蒸发量、气温、湿度等项,其中以降水量最重要。
观测时刻和要求,必需与气象台站一致。
二、地表水体观测在矿区范围内及其周围有江河通过时,应在江河出入矿区地段、含水理露头过河地段、断层过河地段、河下采煤处、支流入口处、地表塌陷处、溶洞发育地段,和严峻渗漏地段的上下方设立水文观测站,按期观测水位、流量。
在洪水季节或特大降水以后,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取得洪峰水位和流量,和河流泛滥时洪水淹没范围和洪水持续时刻、河流断流时刻等资料。
对矿区的湖泊、池溏、水库、塌陷积水区也要求设立水位观测站。
按期观测水位,计量积水量、库容等数据。
当它们与井下有水力联系时,必需增强观测。
煤矿水文地质问题及勘探技术方法我国的煤炭资源分布十分广泛,各区域的经济水平又有很大的差异性,我国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大致呈现逆向分布的状况。
90%以上的煤炭资源都集中在我国的北方地区,例如我国的晋陕蒙宁地区就占有全国煤炭资源的68%。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资源的消耗量逐年增加。
它作为我国的基础能源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我国发改委对煤炭企业的发展预测,2020年我国的煤炭需求量将达到2930亿t。
煤炭的高位运行,使得煤田(矿)水文地质问题更加突出。
一、我国煤田(矿)水文地质问题我国的煤炭资源面临的最主要的水文地质问题就是东部水害,西部水荒。
目前煤矿水文地质问题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煤炭建设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我国的煤炭资源和水资源呈现出逆向分布的状况,拥有我国90%煤炭资源的北方地方水之源拥有量只占全国的30%,而我国晋、陕、蒙、宁四省也虽然拥有全国68%的煤炭资源,但是地下水资源只占了全国水资源的6.87%,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的山西,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81m3,与国际标准的人均占水量500 m3相差甚远,为了满足我国能源基础建设的用水需要,到2006年为止,山西省的地下水年用水量已经达到40亿m3,占全省总用水量的61.5%。
2.矿井水害威胁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服务年限我国的煤矿水文地质情况比较复杂,主要出现的问题多以底板奥灰水、老空水等水害为主。
随着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浅层煤炭资源日益枯竭,煤炭地质勘察与煤矿生产向深部延伸已成必然趋势。
根据我国地质总局编制的十一五规划报告研究显示:对下组媒的开采受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底部岩溶水的侵害。
据不完全统计,超过200亿t以上的煤炭资源受到不同程度的岩溶水的侵害。
在我国的重点煤矿中,水文地质比较复杂的矿井占总量的27%,比较简单的占到34%。
随着对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水害事故越来越频发,在特大煤矿事故中,水害事故是仅次于瓦斯事故的第二大生产安全杀手。
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一、引言水文地质观测工作是水资源勘查、水文预报和水资源管理中的关键环节。
准确的水文地质观测数据对于水文地质研究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水文地质观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仪器设备的准备1. 确保所需测量仪器设备完好无损,同时检查仪器设备的校准情况;2. 根据观测工作的需要,准备相应的配套设备,包括数据采集器、传感器等。
三、现场勘测前的准备1. 根据任务要求,制定详细的观测方案,并分析现场环境和地质条件,确定观测点位;2. 现场前,做好必要的实地调研工作,了解地形、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等基本信息,确保观测点的合理性和可靠性;3.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测量仪器设备的安放位置和布设方式。
四、现场操作流程1. 携带所需仪器设备到观测点,根据测量方案进行布设;2. 针对每个观测参数,按照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进行准确安装和调试;3. 进行校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校准方法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规范;4. 完成校准后,进行数据采集的设置和调整,确保数据采集的可靠性和完整性;5. 针对不同的观测参数,按照预定的时间间隔进行数据采集;6. 完成数据采集后,及时复核所采集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7. 按照任务要求,及时处理和存储采集到的数据,同时备份数据,以防数据丢失。
五、现场操作注意事项1. 在进行现场观测操作时,应确保安全第一,注意个人防护,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2.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3. 在操作过程中,应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工作;4. 在观测过程中,注意记录实际情况和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5. 严格遵守标准操作程序,不得随意更改观测参数和操作方法;6. 在观测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保持环境整洁。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包括数据整理、筛选和计算等;2. 对初步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加工,得出相关水文地质参数;3. 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和统计分析;4. 对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需要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矿井水文地质勘探报告本报告旨在介绍矿井水文地质勘探报告的目的和重要性,并概述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矿井水文地质勘探报告是对矿井地下水文地质状况进行系统勘探和分析的结果汇报,为矿井的安全运营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对矿井地下水文地质环境的调查和评估,可以了解矿井水资源的分布、水文地质条件的特点以及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风险。
为了达到报告的目的,本报告按照以下结构和内容安排进行展开:引言:介绍矿井水文地质勘探报告的目的和重要性,概述报告的结构和内容安排。
矿井概况:对矿井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包括矿井的位置、规模、开采方式等信息。
勘探方法:介绍矿井水文地质勘探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地下水取样、水位测量、水质分析等。
勘探结果:详细汇报矿井地下水文地质调查的结果,包括地下水位、水化学成分、水文地质特征等。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根据勘探结果,对矿井地下水文地质环境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
建议和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预防和减轻矿井地下水文地质灾害的影响。
结论:总结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结论。
参考文献:列出本报告所参考的相关文献资料。
通过这样的报告结构和内容安排,可以全面、系统地呈现矿井水文地质的情况,为矿井运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提供矿井所在地区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地质背景等信息。
本报告旨在描述进行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包括取样方法、分析结果和数据处理等内容。
取样方法在进行矿井水文地质调查时,我们采用了以下取样方法:地下水取样:我们在选定的地下水井点进行了取样工作,使用标准的地下水取样设备和技术,保证了取样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地表水取样:我们在矿区周边的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进行了取样,使用专业的水样采集器具,并严格遵循采样规范,保证了取样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分析结果经过对取样水样的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水文地质调查结果:地下水特征:根据分析结果,矿区地下水呈现出中等含水层深度、中等水位高度、低中等水质等特征。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
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煤矿矿井水文地质观测标准3.1随着矿井向深部水平开拓延伸,要及时补充水文观测孔,完善水位观测系统。
具体要求如下:3.1.1各观测孔要统一编号,设置固定观测标志,测定坐标和标高。
观测点标高每年要复测一次,如有变动,应随时复测。
3.1.2矿井地下水位的观测,正常情况下每月3次(5日、15日、25日),遇有突水等异常情况,要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数。
观测方法和精度要符合《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第10条的要求。
3.1.3水位观测资料必须及时整理,并按要求填写台帐。
3.2加强井下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具体要求:3.2.1当采掘工程揭露含水层时,应详细描述其产状、厚度、岩性、构造、裂隙的发育和充填情况,揭露点的位置及标高、出水形式、涌水量、水温等,并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3.2.2对出水裂隙,应测定其位置、产状、长度、宽度、数量、形状、尖灭情况、充填程度及填充物,观测地下水活动的痕迹,绘制裂隙玫瑰图,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测定裂隙率。
3.2.3突水点的观测和编录。
应详细观测记录出水的时间、地点、确切位置、出水层位、岩性、厚度、出水形式、围岩破坏情况,测定涌水量、水质等(含水层的水温变化大的应测定水温)。
同时应观测附近出水点和观测孔涌水量、水位的变化,并分析突水原因。
要及时编制突水点卡片,附平面图和素描图。
3.2.4对有底板突水威胁的采面,为防止大的突水事故发生,要加强水文观测,发现底板鼓起、开裂、渗水等异常现象,要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及有关矿领导,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的突水事故发生。
3.3矿井涌水量观测3.3.1应分煤层(或煤组)、分采区、分主要出水点设站进行观测,要与水位同步观测。
3.3.2对新揭露的出水点,在涌水量尚未稳定和尚未掌握其变化规律之前,应视具体情况加密观测。
对溃入性涌水,在未查明突水原因前,应加密观测,以后可适当延长观测间隔时间。
涌水量稳定后,可按井下正常观测时间观测。
3.3.3矿井涌水量的观测,要重视观测的连续性,精度误差不得超过±10%,具体采用浮标法、容积法、堰测法、流速仪法或其他先进的测水方法(根据各矿的实际情况,可在水仓进水口设堰测观测),最好采用两种观测方法进行对比,减少误差。
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和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区别
来源:地大热能2015-07-27
水文地质勘探类型:划分的目的是为不同类型矿床的勘探工程设定不同工程量、勘探程度以及矿井涌水量计算等技术要求。
比如:孔隙充水简单型矿床在勘查阶段的水文地质剖面要求至少一条,但在复杂型矿床要求至少4条剖面,各剖面上不少于3个水文孔;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的矿区,可计算全矿区的正常和最大涌水量。
立足与勘探,围绕如何将勘探工作做好,与开采安全关系不大。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的目的是保证矿井安全生产,按照不同类型水文地质条件,对煤矿安全进行安全监管。
比如: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要求设立专门的防治水机构,装备必要的防治水抢险救灾设备,探放水应当坚持“有掘必探”原则。
2024年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水文地质观测工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水文地质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条规程适用于水文地质观测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包括观测设备的安装、操作人员的操作、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第三条规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和术语应按照国家标准或相应规范中的定义解释。
第四条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应按照科学、专业、规范、安全、高效的原则进行。
第五条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第二章观测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第一节观测设备的选择第六条在选择观测设备时,应根据观测任务的不同需要,选用合适的仪器设备,并参考国家标准和规范进行选择。
第七条观测设备的选用应符合以下原则:准确性高、可靠性强、操作简便、维修方便、成本适中。
第八条选用设备的型号、规格、产地和生产厂家等应详细记录,并建立设备档案。
第二节观测设备的安装第九条观测设备的安装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十条设备安装前应对安装环境进行检查,确保环境符合设备的要求,如温度、湿度、电源等。
第十一条设备安装位置应选择在地质状况较稳定、水文地质特征较典型的地点,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
第十二条在安装设备的过程中,应仔细阅读设备说明书,正确安装设备,并进行测试和校准。
第十三条安装过程中发现设备存在问题或不符合要求的,应及时停止安装,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或设备厂家报告,并根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安装完成后,应将安装情况、设备校准结果记录在设备档案中。
第三章操作规程第一节操作人员的要求第十五条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水文地质观测和仪器操作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十六条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相关培训,了解最新的观测方法和操作规程。
第十七条操作人员在操作前应仔细阅读设备使用说明书,并熟悉设备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第十八条操作人员应服从观测任务的安排,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不得随意调整设备参数。
第二节设备操作要求第十九条设备启动前,应检查设备是否正常,例如电源是否接通,传感器是否连接正确等。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一、矿井充水性图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
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爆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线路。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
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
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击层底部含水层(流沙、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和涌水量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第一章总则第1条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是保证煤矿煤矿安全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
为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掌握矿井水文地质规律,研究和解决太井生产建设中的水文地质问题,防治水害,保护和利用地下水资源,特制定本规程。
第2条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一、开展矿区(井田)水文地质补充调查、补充勘探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二、为矿井建设、采掘、开拓延深、改扩建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或专门报告。
三、在采掘过程中进行水害分析、预测和防探水。
四、开展矿区(井田)专门防治水水中的水文地质工作。
五、为补充和改善矿区(井)生产、生活供水,进行调查、勘探,提供水源资料。
六、根据需要开展老矿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
第3条加强矿井水文地质的科学研究,不断总结经验,引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并不断加以发展、创新。
第二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的及其工作要求第4条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从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井巷充水及其相互关系出发,根据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性质、富水性,补给条件,单井年平均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项,把矿井水文地质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极复发杂四个类型(见表1)。
第5条极复杂型矿井,除必须按照水文地质特点和开采需要进行补充调查、勘探和专门试验,建立井上下水动态观测网,坚持长期观测,以及健全观测资料台帐和历时曲线等候外,还应做到:一、高原山地向斜正地形岩溶矿区,要注重岩溶调查、暗河探测和封闭汇水洼地的水均衡工作,研究分析探放、堵截暗河水的方案与措施。
二、厂灰岩露头颁范围广,河溪发育,山塘水库多的矿区,要注重地表水体、岩溶泉同井下出水点关系的调查分析,做好探放溶洞泥砂水工作,防止大突水的威胁。
三、经常直接或间接受煤层顶底部石灰岩溶洞—溶隙高压富含水层突出威胁的矿区(井),要开展区域水文地质综合调查,研究岩溶发育规律,并采用大口径抽水、井下大型放水试验及连通试验,勘查岩溶水集中强径流带或岩溶管道带的颁。
矿区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方法1. 引言矿区水文地质调查是指利用水文地质学原理与方法,对矿区内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系统全面的调查和研究,以获取矿区内水文地质信息的一项工作。
矿区水文地质调查的目的是为矿区的水资源开发、矿井安全和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本文将针对矿区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2. 调查前期准备在进行矿区水文地质调查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确定调查目的、编制调查方案、准备调查设备等。
2.1 确定调查目的在确定调查目的时,应综合考虑矿区内的水资源开发需求、环境保护要求、矿井安全等因素,并明确调查的具体内容和范围。
2.2 编制调查方案编制调查方案是矿区水文地质调查的重要步骤,它包括调查的工作内容、调查方法、调查设备、调查范围等内容。
调查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确保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2.3 准备调查设备根据调查方案确定所需的调查设备,包括水井钻机、水位计、水质采样器等。
确保设备的完好性和调试工作的准备。
3. 调查方法矿区水文地质调查的方法主要包括现场勘察、岩心采集、水位观测、水质采样等。
3.1 现场勘察现场勘察是矿区水文地质调查的基本工作,其目的是对矿区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在现场勘察中,需要进行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水文地质要素的测量和观测。
3.2 岩心采集岩心采集是通过钻探取得地下岩石和土壤的岩心样品,以获取地下水文地质信息的重要手段。
在岩心采集过程中,需要使用合适的钻机进行钻探,并对取得的岩心样品进行分析和鉴定。
3.3 水位观测水位观测是矿区水文地质调查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提供地下水位变化的信息。
水位观测可以通过定点观测井、水井等方式进行。
在水位观测中,需要使用水位计等设备进行水位测量,并将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3.4 水质采样水质采样是对地下水、地表水等水体进行采样,并对采样水样进行化学分析的工作。
水质采样的目的是获取矿区水体的化学成分和污染程度等信息。
矿井水文地质观测标准3.1随着矿井向深部水平开拓延伸,要及时补充水文观测孔,完善水位观测系统。
具体要求如下:3.1.1各观测孔要统一编号,设置固定观测标志,测定坐标和标高。
观测点标高每年要复测一次,如有变动,应随时复测。
3.1.2矿井地下水位的观测,正常情况下每月3次(5日、15日、25日),遇有突水等异常情况,要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数。
观测方法和精度要符合《矿井水文地质规程》第10条的要求。
3.1.3水位观测资料必须及时整理,并按要求填写台帐。
3.2加强井下水文地质观测工作,具体要求:3.2.1当采掘工程揭露含水层时,应详细描述其产状、厚度、岩性、构造、裂隙的发育和充填情况,揭露点的位置及标高、出水形式、涌水量、水温等,并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3.2.2对出水裂隙,应测定其位置、产状、长度、宽度、数量、形状、尖灭情况、充填程度及填充物,观测地下水活动的痕迹,绘制裂隙玫瑰图,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测定裂隙率。
3.2.3突水点的观测和编录。
应详细观测记录出水的时间、地点、确切位置、出水层位、岩性、厚度、出水形式、围岩破坏情况,测定涌水量、水质等(含水层的水温变化大的应测定水温)。
同时应观测附近出水点和观测孔涌水量、水位的变化,并分析突水原因。
要及时编制突水点卡片,附平面图和素描图。
3.2.4对有底板突水威胁的采面,为防止大的突水事故发生,要加强水文观测,发现底板鼓起、开裂、渗水等异常现象,要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及有关矿领导,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的突水事故发生。
3.3矿井涌水量观测3.3.1应分煤层(或煤组)、分采区、分主要出水点设站进行观测,要与水位同步观测。
3.3.2对新揭露的出水点,在涌水量尚未稳定和尚未掌握其变化规律之前,应视具体情况加密观测。
对溃入性涌水,在未查明突水原因前,应加密观测,以后可适当延长观测间隔时间。
涌水量稳定后,可按井下正常观测时间观测。
3.3.3矿井涌水量的观测,要重视观测的连续性,精度误差不得超过±10%,具体采用浮标法、容积法、堰测法、流速仪法或其他先进的测水方法(根据各矿的实际情况,可在水仓进水口设堰测观测),最好采用两种观测方法进行对比,减少误差。
前言本标准属于煤炭工业协会《2005年煤炭行业标准项目计划》,国家发改委以发改办工业(2005)739号文件批准下达.本标准是为了适应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工作的需要,在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有关规程基础上,总结二十多年执行过程的实践经验,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制定的。
本标准是《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和《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的配套标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替代原煤炭工业部(80)煤地字第638号文件颁发的《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和《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
本标准的附录主要引自GB 12719—91《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及DZ0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王佟、傅耀军、程爱国、孙玉臣、华解明、袁同星、牛志刚、李洪。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提出并负责解释。
煤矿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评价标准1、适用范围1。
1本标准规定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及环境地质工作的基本准则,侧重于勘查技术要求、工作方法。
1。
2本标准适用于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各阶段的设计编制、勘查施工、地质研究、地质报告编制和评审、资源/储量评估、矿业权评估、可行性研究的依据。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
在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面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 127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DZ/T 0 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GB/T 14158—93 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GB 50215—2005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197—2005 露天矿工程设计规范GB 50027—200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DZ/T 0080—93 煤田地球物理测井规范GB 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3、总则3.1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和环境地质调查评价是煤炭资源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勘查阶段都应予以重视,认真做好相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