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28
指导写好材料的技巧(优秀19篇)中考写好材料作文的方法技巧中考的材料作文是很多中考生的心病,究竟应该要怎么样才能写好一篇中考材料作文呢?下面就教大家几个小技巧,也提醒考生们一些注意事项,希望可以对广大考生写出一篇好的材料作文有所帮助!一、读懂材料,全面把握。
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奠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不放,否则容易跑题。
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
如哈尔滨市中考作文题的材料为:一位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美丽的雕塑,有人问他:“你是怎样雕出这座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外面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
整体上看是讲“雕塑”与“个人成长”之间的一个类比关系,关键词是“边边角角”,要注意联想到自己成长过程当中多余的可以去除的一些东西,可以是行为、习惯、语言、穿着等等。
如果把重点放在如何“获得完美的自我”则没有抓住材料的中心,显然是跑题了。
二、比喻、寓言类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寻找与生活的对应点,深入理解题旨。
寓义性材料的题旨和意图是隐含的、不外露的,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
如以下材料:一群刺猬冬眠,天气寒冷,他们相互之间挨得很紧,结果相互之间刺伤了对方;他们相互之间离得远了,就感觉不到温暖。
最后他们选择了一个不远不近的恰当距离,相互之间既不刺伤对方,又能互相得到温暖。
这则材料主要意思是刺猬之间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但仅仅看到这点还是不够的,还应该进一步找到所对应的现实生活:父母与子女应该保持恰当的距离,朋友之间也需要保持恰当的距离,个人与金钱、权势之间也应当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这样与现实生活一比较、对应,就会发现,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作文的依据和基础。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以奋斗之青春践行“强国有我”导写及范文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1980年出生的王硕威,是国产航母“福建舰”的总体副总设计师,也是总师系统中最年轻的一员,他刚从事辽宁舰的整体设计时只有25岁。
从大学毕业到参加工作以来,王硕威完整参与了海军第三代驱逐舰、我国两艘航母的研制过程。
在航母的建造工程中,他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方法,不仅大大提高了航母的设计效率,也为中国航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是电子设计的基石产业,被誉为“芯片之母”。
在EDA领域国际会议ICCAD2021(计算机辅助设计国际会议)上,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吕志鹏教授团队获得CAD Contest布局布线算法竞赛的第一名。
该“战队”成员平均年龄只有24岁,首次参加比赛就夺得全球第一。
生于1998年的罗灿辉说,在备赛期间,为了测试出最优方案,团队成员进行了上百次测试,只为在每一次试错中前进一小步。
这些年轻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青年“强国有我”的响亮口号,彰显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振华中学拟举行“强国有我”征文比赛,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写好这篇文章首先要读懂材料,整体把握材料内涵。
这个命题作文由两则林料组成,第一则材料是说国产航母“福建舰”总体副总设计师王硕威在参与航母的建造工程中,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方法;第二则材料是讲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吕志鹏教授团队获得CADContest 布局布线算法竞赛的第一名,该“战队”成员平均年龄只有24岁“为了测试出最优方案团队成员进行了上百次测试”。
综合两则材料,可以得出的关键词有“青春”“创新”“奋斗”等,在写作时要围绕这些关键词立意。
同时要体现“强国有我”主题,从“我”的角度进行写作。
文字式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新材料作文的审题包括两方面:1、审材料2、审要求2、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一般步骤: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并“成为写作者的立意指向”,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重点是审材料。
审题立意的一般步骤是:读材料—析材料—明立意。
3、新材料作文审题的原则: “三性四清”“三性”:(1)整体性原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四清”:(1)理清对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到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并无明显的主次之分,而是平行并列的关系。
所以,从理论上来说,每一个对象都可以提炼出至少一个观点。
(2)分清主次: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但这几个对象并不是并列的关系,其中有主次之分,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就应该分清主次,从主要对象入手进行分析,而不能是次要对象,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现象。
(3)辨清关系:有些材料可能会涉及几个对象,而且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的可能存在的关系。
(4)析清含义:有些材料蕴涵比喻或哲理(如故事型材料和诗词警句型材料),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示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则是作文观点的重要载体,是写作内容选择和立意的依据,考生必须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进行写作,离开了材料就是离题,文章与材料是一种很亲密的关系。
由此可见,写作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
材料作文“五步法”与“五大忌”回顾多年高考作文,我们就会发现供材料作文因其具有读写结合、不易猜题的优势而成为考试作文的一种重要命题形式。
近几年流行的话题作文,虽与供材料作文有些区别,但形式上仍属提供材料(话题)作文。
可以预测,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供材料作文仍将受到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那么,今天我们就说说高考新材料作文的“五步法”与“五大忌”。
新材料作文的“五步法”第一步:研读题干,明确要求应试作文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要求你写什么你才能写什么。
这些要求就是从题干中来的。
研读上述题干,从这些见惯的文字里,我们可以获得四点作文信息。
①自选角度。
“自选”不是自由选,“角度”须从材料来,首先审读分析材料,寻找角度。
②自拟题目。
“自拟”也不是自由拟,“题目”从角度来,要求选准角度,由“角度”找论题(或论点),然后拟出题目。
③联系生活实际。
这是作文针对性、现实性方面的基本要求,不联系生活实际就产生不了作文激情,写出的作文也缺乏现实意义。
④不少于800字议论文。
通常有了作文激情就会“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写800字容易做到。
把握文体成了主要矛盾。
议论文的形式较多,考场上要有快速定体的良方。
给材料作文通常有两种模式:一是读后感,一是思想评论。
上例材料按一般要求要写成思想评论,但许多人不赞成这种单一的要求,认为既可以写成读后感,也可以写成思想评论。
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因为读后感和思想评论都是议论文的常见形式。
第二步:阅读材料,明确主题审读题干后再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方向清楚了。
通常材料形式有两大类:一是说明议论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显豁,一看就懂;一是寓言轶事类,这类材料主题(道理、含义)较为隐蔽,需要认真阅读分析。
寓言轶事类材料通常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大多为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的最基本方法是弄懂谁、干什么、怎么干、有什么结果这四个问题。
实际上这四个问题包含了做一件事的四个主要因素,即人物、事件、经过和结果。
高分作文巧练就——“五指法则”要写出优秀的考场作文,尤其是优秀的议论文,很有必要遵守以下五个法则,即“五指法则”。
众所周知,一个人要重拳出击,必须使五个手指精诚团结地捏在一起集体发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打得有力,使杀伤力最强。
作文的“五指法则”就是这个道理。
大拇指的顶层设计法则——读懂题意,正确审题所谓“顶层设计”,就是高层决策,制定方针政策。
政策的出台是需要一定的背景和条件的,不可能无缘无故冒出一部法规、一项政策。
我们写作文,甚至文学创作也都一样,没有一点背景就难以激发出创作灵感。
考场作文往往也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在同样的情景下,根据相同的要求作文,才会显得公平、公正。
近年来的考场作文,基本上都是在给定的作文情景下按要求完成的材料作文,其情景文字就是作文的材料。
读懂材料,是写好材料作文的首要条件,也是正确审题的前提。
当然,要正确审题,还必须按照一定的步骤来操作。
编者总结出了如下的审题四步骤:第一步,阅读素材找关键。
即找出可用于立意的关键词。
这一步最好的做法是一边读作文材料一边勾画出可以用来立意的关键词,为下一步的作文立意提供条件。
因此,读作文材料时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不动笔墨不看书”,审读作文材料时要一边看文字,一边把可以用作立意的关键词勾画出来。
第二步,根据要求识类别。
即准确识别近年来常用的五种作文类型:新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标题作文,材料+话题作文,漫画作文等。
其实,这些作文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材料作文,都由材料和要求两个部分组成。
例如同样是这样一则材料:有两种母亲:一种母亲说,孩子小需要我陪着,于是顺理成章地待在了家里。
另一种母亲说,孩子的未来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努力工作,坚持学习,给孩子做最好的榜样。
因为她们深信:孩子是培育出来的,不是陪出来的!但作文的要求可以有多种:第一种: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少于800字。
高中材料作文 2019.111,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作文。
2018年2月22日,武大靖摘得平昌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500米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这是开赛13天来中国队夺得的首金。
此前,他在1500米赛中摔出赛道,在1000米赛中与他国选手相撞被判犯规,而这是一个有争议的判决。
顶着巨大的压力,在500米决赛上他一骑绝尘,让他国选手根本没有身体触碰的机会。
现场解说员说他赢得“干干净净”,央视评论员说“这就是绝对实力”,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以“让人不能望其项背”形容他在比赛中的表现。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综合材料内容和含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 【答案】实力是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人民日报评从悬崖到巅峰,惟有勇者敢于跨越。
这枚金牌着实不易。
将混杂着阵阵焦虑的期待化作万千痛快呐喊,写下了中国冰雪运动又一次突破。
武大靖拼下的这枚金牌,靠的是无可匹敌的实力。
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堪比田径场上的百米大战,较量电光石火,不容分毫闪失。
两名韩国队选手联手闯入决赛,对武大靖构成了不小威胁。
但从枪响那一刻起,他就让对手变成了追赶者,没有留下任何可以超越的机会。
作为这个项目的世界头号选手,他告诉对手、告诉观众、告诉世界,实力是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这就是竞技体育的法则。
当仁不让,舍此无他。
武大靖拼下的这枚金牌,更有份难能可贵的心态。
冬奥会已近尾声,这场比赛前,中国队选手已数度冲金未果。
短道队作为中国冬奥军团的王牌军,经历若干波澜,受到格外关注,的确面对着一股难言的“低气压”。
背水一战中,武大靖毫无惧色,能够在一个晚上接连两次打破世界纪录,每一轮比赛都以“碾压”之势获胜。
这样强大的心理素质,既有“我自岿然不动”的静气,更将一份“舍我其谁”的霸气挥洒得淋漓尽致。
这场经典之战,为中国短道队、为中国冬奥军团留下难忘一幕,续写着中国体育的光荣与梦想。
武大靖拼下的这枚金牌,彰显了中国短道队敢于担当的精神特质。
新材料作文谋篇布局“五要五不要”作者:来源:《作文周刊·高考版》2019年第47期所谓新材料作文,一般是指给出一段材料(文字或图画),不限定话题,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等。
新材料作文也是近年高考语文作文新出现的题型,所以新材料作文写作的备考显得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一篇好的作文,离不开精心的谋篇布局。
谋篇布局如同盖房子的图纸,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材料作文的写作如何才能做到精心谋篇布局呢?考生首先要熟悉新材料作文的基本结构和大致框架,其次,在具体的写作构思过程中要牢记“五要五不要”,以开阔思路,使写作过程渐趋规范,少走弯路。
那么,什么是“五要五不要呢”?一、要准确引述材料,不要盲目随意引述材料,又叫“续读”。
作文题目中所给的材料是写作的主要依据和出发点,所以,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吃透”材料,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内涵、把握材料中心的基础上,简洁引述材料。
对于短小的材料(如名言警句、诗词短句等),可以采用“全文照搬法”;对于较长的材料,可以采用“概述法”或“取舍法”,或作梗概式的概括,或根据材料的中心和主旨作有针对性的引述。
尤其要根据需要对材料的引述作一些必要的技术性加工、剪裁、取舍,对材料中与论点关系密切或明确表达观点的内容则要强调和突出,达到“论点源于材料,材料生发论点”的要求。
考生在引述材料时最易犯的毛病就是盲目引述和随意引述,导致引述的材料散乱无主,缺乏向心力和指向性。
所以,要格外注意准确引述材料。
二、要综合取舍提炼感想,不要多头绪无中心从引述的材料中提炼出“感想”,即中心论点,这一点非常重要。
论点就是考生对所议论的问题的见解和主张。
一般是在引述材料之后,紧接着用一个句子点明中心论点。
这个句子可以是肯定式判断句,也可以是否定式判断句,直接表明主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那么,如何提炼感想呢?首先,考生要读懂材料,揣摩命题者的意图。
从材料中找出相关要素,对材料进行因果分析和思考,辨析材料之间的关系。
材料作文怎么写3篇材料作文怎么写1材料作文又为命意作文,即出题者已经把作文的“基本中心”供应给了考生。
一般来说材料作文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组成, ,材料按形式分,有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等)、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
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更有利发挥出自己的水平,考生可以通过自己对材料的理解和解读,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进行写作。
一、全面分析,把握中心。
读懂材料是写材料作文的重要前提,没有读懂材料必定会模糊作文,以致消失偏题或者离题现象。
读懂材料必需全面把握,切不行断章取义,执其一端。
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明白中心,为立定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
二、精确无误、新奇特别。
材料作文也算“命意作文”,立意好坏直接影响到作文的深刻和创新程度。
因此,写材料作文,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要尽量在立意上求准求新。
三、奇妙运用,呼应材料。
在材料作文中,材料在文章中的使用,也是一个不行忽视的问题。
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
依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谈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的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行完全脱离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或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简单造成与材料疏远的感觉。
阅读以下材料,依据要求写作文。
一次数学考试,毛毛有一道题做错了,被老师扣了一分。
还有一道连线题,左边列的是“一车土” “一块砖” “一张纸”,右边列的是“一吨” “一千克” “3克”。
毛毛在“一块砖”和“3克”之间连了线。
为了培育孩子的综合力量,试卷要求写一段话,这段话是不计分的。
毛毛的话里有这样的句子:“我爸爸是个挑砖工,我盼望全部的砖头都不要太重,只有每块砖是3克就好了。
我爸爸太辛苦了,我爱我爸爸!”老师用红笔在旁边加了一分,还写了一段话:“爱心加一分,你得了总分——爱心总分。
庆贺你!”读了这段话,你有何感悟?请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300字至700字之间的文章。
专题十二材料作文【知识技巧】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
所提供的材料而言,或是名人逸事,或是警句箴言,或是幽默风趣的漫画(照片、图片),或是给人以启迪的小故事、寓言、诗歌等等,其内涵丰富,范围广阔。
材料作文一般要求从材料中概括出话题,以此作为议论文的论点或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散文,小说,童话,故事新编等)的主题进行写作。
可以围绕材料展开议论,也可以脱开材料,以其为话题写。
即文章中可用材料,也可不用材料。
写作新材料作文要抓住两原则:原则一:必须“保持一致”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写作者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写作者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
这样才能做到读后有感,有感而发。
原则二: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作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写作者肤浅地、简单地分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作。
“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作”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是写好材料作文的关键。
【例文引路】题目:阅读下面材料,选择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袁隆平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中国人靠占全球8%的耕地面积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有了袁隆平。
76岁的袁隆平坚持实地研究已有50年。
2007年6月10日,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以“袁隆平:谁将养活中国”为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袁隆平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做事先做人是我一辈子最深刻的感悟。
”“‘机遇宠爱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我很喜欢。
”“我的乐趣在事业上面。
”“坐奔驰车,坐宝马车,耀武扬威,有什么意思呢?”“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2014—2014年决胜高考作文全程讲与练(二)高考作文2014-07-31 21332014—2014年决胜高考作文全程讲与练(二)百步穿杨意犹酣吹尽狂沙始到金——新材料作文训练之审题立意【教学步骤】一、导入:宋朝时宫廷举行公务员招考选拔皇家画师。
山水画家宋子房做画院博士,以‚深山藏古寺‛的诗句为题让考生作画。
如何作画才能很好地表现这句诗呢?请同学们思考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山林、古寺,寺内金碧辉煌,香烟缭绕。
(基本符合题意)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露出寺庙一角。
(符合题意)苍郁的群山,中间露出庙里的半截旗杆,一条羊肠小道蜿蜒曲折,直通到山下水涧边,有个小和尚正在担水。
这样绘画,抓住了‚题眼‛就把‚深山藏古寺‛中‚藏‛字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有新意:准—深—新)二、新材料作文的概念在认识了‚题意作文‛或‚后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之后,我们就有必要对它的概念做一粗线条的界定。
所谓‚新材料作文‛或‚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即是指命题者提供一则寓意深刻、丰富的短小材料或简明图画,有的还稍加提示点拨,但不提供话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材料或观看画面,根据自己对材料或图画的认识、剖析、理解、开掘与感悟,自主立意、自定文体、自拟题目进行写作。
就其实质来看,这种作文形式,大致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其命题特点、写作要求和话题作文有相同之处,也可以看作是话题作文的一种‚变式‛。
相对来说,该种作文,较之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与灵活性,更利于学生发挥出水平,展现个性才华。
缺陷是,有的材料比较艰涩难懂,可能会加大部分学生的审题难度,如湖北省2005年高考作文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根据以上文字作文,题目自拟,800字以内。
体裁不限。
写好新材料作文必须读懂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