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和外交的成就
- 格式:ppt
- 大小:4.11 MB
- 文档页数:25
我国国防上的成就
我国在国防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以下列举了我国国防上的几项
成就。
一、军事实力提升
我国的现代化军队装备不断更新,军事实力得到大幅提升。
近年来,
我国成功试射了多个新型导弹,包括东风-26、东风-31AG、翼展20等。
我国的火箭军在技术、作战能力等方面也迅速提升,在国际上的地位
也逐渐提高。
二、网络安全进步
近年来,我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投入持续加大,网络安全能力与实力
明显增强。
我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建立了网络安全公共服务体系和战略
储备体系的国家,促进了网络安全技术和人才的快速发展。
三、军事外交成果显著
我国积极发展军事外交,通过多边、双边渠道,与世界各国进行军事
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我国成功举办了多次国际军事比赛、联演、论坛等,展示我军先进武器装备和实力,拓宽了国际军事
交流渠道。
四、军事科技创新
我国的军事科技得到快速发展,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航天、信息、
舰船等。
我国已经研制出多种具有创新性的武器装备,包括北斗导航
系统、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神舟系列飞船等,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认可。
五、军民融合发展
我国在军民融合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建立了国防科技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安全产业等产业新格局。
我国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在多个领域加强协调和合作,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军事实力的提升。
总的来说,我国在国防领域的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强国防建设,发挥好军队的作用,全力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
中国国防事业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以下是其中一些:
1. 军事现代化: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致力于军事现代化,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
中国的军事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包括先进的战斗机、军舰、导弹和核武器等。
2. 军队改革:中国进行了一系列军队改革,包括机构调整、人员精简和战斗力提升。
这些改革旨在提高军队的效率和战斗力,适应现代化战争的需求。
3. 国际维和行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维和行动,派遣维和部队到世界各地执行任务。
中国的维和人员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 军事外交:中国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军事合作和交流,通过联合军演、军事访问和军事合作项目等方式,增强了与其他国家的互信和合作。
5. 国防科技创新:中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包括高超音速武器、卫星导航、电子战等领域。
这些创新成果提高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和战略威慑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国防事业的成就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还包括国家安全、外交、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政府的坚定决心、科技创新和全体军民的共同努力。
第五学习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我国在国防建设和国际交往中的重大事件、发展状况及辉煌成就。
在国防建设中,人民军队实施质量建军、科技强军的战略,在短短50多年间,实现了由单军种向多军种多兵种的转变,实现了单兵种军队向合成化军队的转变。
同时,实现了全方位立体防御攻击体系的建构。
在外交中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世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处理相互关系的准则。
爱祖国在国际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第15课建设现代化的人民军队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和发展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教学思路 xk b 新课标第一网1、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网站、书报,搜集资料,了解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过程,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获得知识。
2、针对学生对军事的了解不是太多的情况,教师应补充材料,充分利用图片,让学生从对比中直观感受国防现代化的进程。
3、利用教学内容挖掘情感教育的内涵,如通过对“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等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增强民族责任感,树立国防意识,激励同学们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奋发努力,报效祖国。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讨论回答:导弹与炮弹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联系:都要经过发射操作。
区别:导弹与炮弹相比,科技含量高许多,威力也大了许多。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从“小米加步枪”的“土八路”,到炮兵部队的建立,再到导弹部队的形成,这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我们的钢铁长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
我们可以从这个过程中了解到哪些有趣的历史知识和军事知识呢?请大家阅读课文。
(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一、人民海军、人民空军的建立和发展1人民海军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华东军区海军→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教师强调:1949年4月,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时,有一部分国民党海军宣布起义,向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投诚。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5课钢铁长城一、陆、海、空军的建设1.陆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陆军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发展成包括步兵、炮兵、装甲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武器装备不断更新。
2.海军(1)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建立。
(2)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3)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
接着,海军又陆续装备了我国自己制造的核潜艇。
(4)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海军已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等多兵种组成。
5)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3.空军(1)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国外购买。
(2)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5型歼击机。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行研制和引进了一批新型飞机,空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成为保卫祖国领空的钢铁卫士。
4、导弹部队的发展1.组建:1966年,中国组建第二炮兵部队2.地位和任务:它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主要担负遏制他国对中国实用核武器、遂行核反击和常规导弹精确打击任务。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外交环境(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3.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4.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发展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6.影响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中考历史复习: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1、核武器的发展过程:①1964年10月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实验成功③1967年6月成功地进行了氢弹爆炸实验意义: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的辉煌成就,集中代表了我国当时科学技术达到的先进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过程:1974年4月,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入太空意义:标志着中国人民成功地掌握了人造卫星的空间技术。
从此,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生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解放军的发展:①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②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③1966年7月1日组建地地导弹部队我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组成:①地地战略导弹部队;②海军潜地战略导弹部队;③空军战略轰炸机部队意义:标志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上科技强国之路。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历史意义: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准则,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呢深远的影响2、万隆会议1955年内容: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性质: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洲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万隆原则:“求同存异”3、重返联合国概况:1971年10月第二十六节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意义:①中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等上国际政治舞台。
②在联合国组织内,我国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种植、维护十家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不屑的努力。
4、中美建交背景:①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十分紧张②1970年,两国领导人在不同的场合表达了直接会谈的共同愿望③“乒乓外交”: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对访问中国过程:①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国防建立与外交成就一、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1)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参加中印双边谈判的印度代表时,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处理两国关系的五项根本原那么。
(2)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预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3)意义: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二、万隆会议〔1〕时间:1955年4月。
〔2〕地点:印度尼西亚万隆。
〔3〕与会国家:亚非29个国家。
〔4〕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破坏:①美蒋特务会前制造“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谋害周恩来等中国代表。
②会议期间,美国利用亚非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挑拨各国与中国的关系,妄图把会议引入歧途。
〔5〕中国在会议上的作用: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建议被与会国家承受。
②在“和平共处五项原那么〞的根底上,会议提出了世界和平的十项原那么,表现了亚非人民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的精神。
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1.背景:〔1〕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2〕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的支持下,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被蒋介石集团占据。
2.时间: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接纳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3.原因:〔1〕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第三世界及其它主持正义国家的支持。
4.意义:〔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中的力量,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中国成为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中美、中日建交1978年12月,中美两国政府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宣布中美两国自1979年1月1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2.中日建交:〔1〕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华。
〔2〕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四、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1〕1994年在印尼亚太经合(APEC)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江泽民提出提出了五项原那么,博得与会国家的赞赏和支持。
五、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1949年至今)【明确考纲】识记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八下P77);知道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八下P88);知道我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的史实(八下P80-81)。
了解我国参与“亚太经合组织”活动的史实(八下P83);知道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八下P74);了解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梳理知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中国各族人民的努力下,新中国在国防建设和外交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一、国防建设人民海军和空军的建立(不作考试要求)1、导弹部队的发展八下P74导弹部队(1)主要任务:导弹部队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
(2)组建时间:1966年。
(3)发展历程:我国导弹部队在几十年中不断发展壮大,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具有较强的战斗力。
(4)意义:标志着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走科技强军之路。
2、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而现代战争比的是科技含量,而不是数量。
只有科技强军才能构筑起坚固的国防钢铁长城,才能起到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作用。
二、外交成就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八下P76-77(1)新中国建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八下P76(2)新中国建立后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年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以便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八下P76(3)新中国建立后,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华政策: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
八下P76(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八下P77①提出时间和提出者:1953年,由周恩来在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时提出。
②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