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选修3《凡尔赛体系的建立》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2
学案5凡尔赛体系的建立[课标要求]了解凡尔赛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一、三巨头操纵的会议1.背景一战使参战各国付出巨大代价,各国人民期望签订真正的和平协定。
2.巴黎和会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了处置战败国和巩固战胜国成果的和平会议,史称巴黎和会。
3.与会代表与会国有27个战胜国的代表,但没有苏维埃俄国。
操纵会议的三巨头是劳合·乔治、克里孟梭、威尔逊。
4.目的和实质名为重建战后和平的会议,但它们追求的是霸权基础上的和平,依据自己的利益重建战后秩序,减弱德国,巩固战斗成果,实为列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的连续。
[教材互补]英国依据传统的“大陆均势”政策,不期望德国被肢解或过分减弱,目的是以德国抗衡法国、制约苏俄。
但英国又要凭借其实力和战胜国的有利地位,保存已经到手的德国殖民地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些领地,巩固既得利益,恢复和保持自己的霸权地位;同时,利用日本的支持在太平洋上与美国争雄。
(人民版)[关键点拨]巴黎和会是在列强之间冲突重重的背景下召开的,主要任务是清算战败国、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按新的力气对比建立战后资本主义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深化探究]材料一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法国。
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气,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公正的……为了(防止德国报复)这些理由,所以我们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的统治下割给别国。
”——摘自《国际关系史》材料二巴黎和会上,法国要求向德国索取的赔款总额,比整个德国的财产还多得多。
美国坚决反对这种无限勒索、杀鸡取卵的做法,主见既要维持德国经济于确定水平之上,又要索取适量的赔款。
——摘自《历史教学》1980年第2期材料三当威尔逊将其“十四点方案”带到巴黎兜售时,劳合·乔治讽刺地说:“这位布满抱负主义的总统真把自己当作一个传教士,他的任务是挽救欧洲困苦的异教徒。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列强在巴黎和会上的各自图谋、背景原因;《凡尔赛和约》主要条款对德国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以及难以接受的原因所在和部分条款背后所潜伏危机的因素;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凡尔赛体系的具体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巴黎和会的召开德背景和概况;掌握《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分析凡尔赛体系的建立的实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从已有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的能力。
通过课堂小组讨论的方法,分析凡尔赛体系的建立的实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中国在和会上的遭遇,使学生形成仇恨帝国主义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情感;在一场战争之后对国际关系进行新的整体安排是必要的;充分认识其掠夺性和不稳定性。
【教学重点】《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凡尔赛体系的建立的实质。
本节课运用图片、幻灯、课件、录像、计算机、白板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媒体的演示和示范。
导入新课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1864年联合奥地利打败丹麦,夺得石益苏勒格;1866年打败奥地利,把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夺得荷尔斯泰因;1870年打败法国,完成统一不说,还迫使法国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赔款法郎50亿,何其不可一世。
不成想后来一战打了四年,德国一败涂地,反过来要受法国等的无情宰割了。
威廉二世不是1871年1月18日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即的德意志皇帝位吗?而法国也在同样的时间(1919年1月18日)同样的地点(凡尔赛宫)召开和会,那么在这次会议上发生了那些事情呢?让我们共同走入今天的课堂《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新课讲授一、三巨头操纵的会议1.背景(1)一战造成巨大的破坏,世界人民热切盼望签订一项真正的和平协定。
(2)战胜国也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休养生息,力图根据自己的利益重建战后秩序。
2.概况(1)时间:1919年1月至1919年6月28日。
1.(1)一战造成巨大的破坏,世界人民热切盼望签订一项真正的和平协定。
(2)战胜国也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休养生息,力图根据自己的利益重建战后秩序。
2.目的处置战败国、重建战后秩序和巩固胜利成果。
3.概况(1)召开:1919年1月,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
(2)国家:27个国家出席,德国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和会之外。
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成为操纵会议的“三巨头”。
4.实质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会议,战前列强争夺的继续。
[深化认知]巴黎和会是一战的继续,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大会。
在和会中,各帝国主义国家从各自利益出发,尽其所能地宰割战败国和弱小国家,因此,巴黎和会是一次帝国主义的分赃大会。
1.(1)签订:1919年6月28日在凡尔赛宫签署。
(2)内容①殖民地:德国放弃一切殖民地,德国的殖民地被英、法等战胜国瓜分。
②领土: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交由法国开采15年,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
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区域划为非武装区。
③军事: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只能保留10万陆军和少量船舰,不得拥有空军、坦克、潜艇等。
④赔款:规定了德国在一定的时间内应支付的赔款总额。
⑤山东:把德国攫取的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给日本。
2.其他和约对德和约签订后,协约国集团又陆续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等战败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3.体系构成《凡尔赛和约》、对奥、保、匈、土的和约以及国际联盟盟约构成了战后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的基本框架,即凡尔赛体系。
[深化认知]凡尔赛体系是通过外交手段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进行调整的结果,暂时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但没有解决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存在的尖锐矛盾和冲突。
凡尔赛体系是一个以维护战胜者和平为目标的体系。
2.进步性(1)在凡尔赛体系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20世纪20年代,欧洲基本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岳麓版高二历史选修《凡尔赛体系的建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欧洲的凡尔赛体系的建立,认识该体系对欧洲的影响、运作原理以及历史意义,帮助学生全面把握国际政治和欧洲历史的发展趋势。
1.2 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包括:1.凡尔赛体系的建立背景及历史意义;2.凡尔赛体系中的各方角色及其地位;3.凡尔赛体系运作机制;4.凡尔赛体系的局限与挑战。
1.3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讲授+讨论”的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2.1.1 课前测通过课前测考察学生对凡尔赛体系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2.1.2 引入话题通过一幅欧洲地图,激发学生对欧洲历史的兴趣,引入到本节课的主题。
2.2 讲授环节2.2.1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背景及历史意义首先简要介绍凡尔赛体系的建立背景,然后分析该体系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以及它所具有的历史意义。
2.2.2 凡尔赛体系中的各方角色及其地位介绍凡尔赛体系中的各方角色,包括主要的战胜国以及被打败的德国,分析各个角色在该体系中的地位和影响。
2.2.3 凡尔赛体系运作机制讲解凡尔赛体系的运作机制,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该体系的特点和作用。
2.2.4 凡尔赛体系的局限与挑战分析凡尔赛体系的局限和挑战,让学生了解该体系所面对的困难和问题,并引导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2.3 讨论环节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思考凡尔赛体系的起因、影响以及局限,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看法和思考模式。
2.4 总结评价环节通过梳理课程要点并对课程进行总结评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知识。
2.5 课后作业Assign 已经完成的课后作业。
作业的内容包括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概述和思考,以及拓宽领域,自主查阅相关资料,深入分析凡尔赛体系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比较不错。
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凡尔赛体系的建立背景及影响,并认识了该体系对欧洲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教案岳麓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像、视频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变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正确对待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变革;以丰富的历史故事,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
通过图表来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所学历史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华盛顿会议与《九国公约》;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凡尔赛宫的图片。
教师引言:位于法国巴黎西南郊伊夫林省省会凡尔赛镇,作为法兰西宫廷长达107年(1682~1789)。
1682年5月6日,路易十四宣布将法兰西宫廷从巴黎迁往凡尔赛。
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法国大革命中的巴黎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后被推上断头台斩首。
凡尔赛宫作为法兰西宫廷的历史至此终结。
二、讲授新课(一)巴黎和会和《凡尔赛条约》⒈巴黎和会召开师:阅读课文说出巴黎会议的时间地点、操纵国、目的、性质、结果时间、地点:1919年初,巴黎操纵国:英、法、美目的:重新瓜分世界性质(实质):帝国主义分赃会议结果: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多媒体展示巴黎和会会场(全景)师:巴黎和会与会国达27个,战败国禁止与会,苏俄被排除在外。
参加巴黎和会的各国代表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
鉴于中国曾派20万华工参加协约国方面对德的战争勤务,也参加了会议。
然而,与会国代表权极不平等,英、法、美、意、日各5名全权代表,可出席一切会议;其他国家只1至3名全权代表,只在讨论与本国有直接关系的问题时,才被叫去“旁听”,发表意见也无人理会。
多媒体展示巴黎和会“三巨头”以及巴黎和会的中心议题,引出《凡尔赛和约》⒉《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师:《凡尔赛和平约》主要内容:1.重新划分德国疆界。
第7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九国公约》实质的分析,培养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和相互讨论,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经济和军事实力两个方面分析帝国主义外交政策,使学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重点】《凡尔赛和约》和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主要条约【教学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这是欧洲最繁华的王宫——凡尔赛宫。
这里是欧洲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舞台。
1871年1月18日,威廉一世在凡尔赛宫的镜厅加冕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
法国人对此耿耿于怀,认为是法兰西的莫大耻辱。
48年后的1月18日,在同一个地方,召开了著名的巴黎和会。
今天我们一起来还原历史。
一、巴黎和会与《凡尔赛和约》教师:1、说一说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
学生:1919年1月教师:2、根据合约内容,议一议巴黎和会实质?学生: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教师:3、列宁认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
谈谈你的认识。
学生:以《凡尔赛和约》为主体的凡尔赛体系虽然暂时稳固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的新秩序,但是它是战胜国列强任意瓜分战败国的产物,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签订的。
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教师:4、说一说《凡尔赛和约》对中国主权的损害学生: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中国北洋政府派出的四位代表,本打算在这次会议上收回曾被德国占领的山东省及特权。
但他们不知道,在开会之前,几大强国已经与日本商议好了,将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全部转给日本,作为日本参加战争的回报。
第5课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学案【课标要求】了解凡尔赛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学习目标】1、探讨列强在和会上的意图,理解各国争夺与勾结的原因,2、理解凡尔赛体系的含义和内容,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知识梳理】一、巴黎和会1、背景(1)各国人民热切盼望签订一项真正的和平协定。
(2)战胜国也希望有一个和平的环境休养生息。
(3)战胜国为处置战败国,根据自己的利益重建战后秩序,巩固战胜国成果。
2、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3、概况:(1)时间:1919年1月—6月。
(2)召开:1919年初,巴黎和会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
(3)操纵: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三巨头操纵了会议。
(4)参加者:有27个国家参加,主要是战胜国的代表,苏俄和德国被排除在外。
(5)各与会国意图:二、凡尔赛体系的构成1、含义: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战胜国对德签订<<凡尔赛和约>>及对奥、匈、保和土五个战败国缔结的和约,确定了战后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即凡尔赛体系。
2、构成:国际联盟盟约+《凡尔赛和约》+对奥匈保土和约=凡尔赛体系3、实质:是战胜国列强重新瓜分欧洲和世界霸权而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4、《凡尔赛和约》内容:三、战胜者治下的和平——凡尔赛体系的评价1、性质:战后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积极:(1)使欧洲基本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观环境。
(2)调整了欧洲各国间的关系,确立了民族自决的原则,确认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一些民族国家的独立,顺应了世界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3)以国际会议来解决国际争端,并成立国际机构协调各国关系,维护国际准则的尝试,对此后国际关系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2、消极:四大矛盾,是脆弱的不稳定的。
(1)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2)战胜国与战胜国的矛盾。
课题: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设计教师:备课组长:【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国际联盟等相关史实。
通过介绍美、英、法等国在巴黎和会上为各自利益而相互争夺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识图和建立历史空间概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巴黎和会的实质。
难点:凡尔赛体系的不稳定性。
【知识链接】: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处理和结果(1)巴黎会和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中国山东的问题。
日本的主要目标就是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
在大战期间,日本先是占领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又迫使袁世凯政府接受了“二十一条”,其中包括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
(2)大战结束后,中国人民坚决要求收回山东。
中国北洋政府派代表出席了巴黎和会。
1919年2月,在和会的一次会议上,日本代表提出,根据日本与袁世凯政府议定的“二十一条”和战争期间日本与英、法、意所订密约,它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益是“公平合理”的。
中国代表顾维钧指出“二十一条”是日本以武力威胁迫使袁世凯政府接受的,根本不能作为依据。
日本侵略山东,不仅违背巴黎和会的本意,并造成下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3)然而,与日本缔结了秘密协定的英法支持日本对山东的要求,美国也没坚定地支持中国。
日本扬言不满足日本的要求将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最后,美、英、法同意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转交给日本。
(4)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一中国,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五四运动随即爆发。
参加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签字。
【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一、巴黎和会召开:【基础知识】1、背景2、召开3、性质:(讨论)巴黎和会上几个主要战胜国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二、和约的签订:(讨论):从巴黎和会上的斗争可以看到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有哪些?1、对德和约:①领土问题②赔款问题③殖民地问题2、其他和约三、凡尔赛体系影响:(讨论)应如何全面理解凡尔赛体系?【探索创新】:【创新背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战胜国可以剥夺德国的殖民地,解除其武装直至仅留其警察力量,并使其海军列入大国中第五流的地位……但如果它感到自己在1919年和约中受到了不公正对待,它同样最终会从胜利者身上找到进行严厉报复的手段。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教案最全版教案题目:《凡尔赛体系的建立》教案目标:1.了解凡尔赛体系的起源和建立背景;2.掌握凡尔赛体系的主要特点和影响;3.分析凡尔赛体系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教学内容:1.凡尔赛体系的起源和建立背景;2.凡尔赛体系的主要特点和影响;3.凡尔赛体系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教学时间:2节课教学步骤:第一课时:Step 1:引入通过贴图或展示凡尔赛宫的图片,让学生联想到凡尔赛体系这个词,并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凡尔赛体系的印象。
Step 2:讲授凡尔赛体系的起源和建立背景1.教师简要介绍凡尔赛体系的起源和建立背景,强调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及战后和约的签署对世界政治局势的影响。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研究战后和约中的几个主要条款,了解它们对各国的要求和影响。
3.小组报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报告他们研究的主要条款,并介绍它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Step 3:讲授凡尔赛体系的主要特点和影响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凡尔赛体系的主要特点,例如重大的领土调整、赔款的设定、军事裁军和联盟的建立等。
2.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分组研究凡尔赛体系的主要特点,并讨论它们对各国和全球的影响。
3.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对凡尔赛体系的理解和讨论结果。
第二课时:Step 1:复习通过提问和回答的形式,复习第一课时学习的内容,强化学生对凡尔赛体系的起源、建立背景、主要特点和影响的理解。
Step 2:探究凡尔赛体系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1.教师介绍凡尔赛体系对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包括带来的不稳定、种族主义和民族主义情绪的催生、冲突的爆发等。
2.分组讨论:学生分组研究凡尔赛体系对欧洲、亚洲和美洲的影响,并讨论它们对当地和全球政治格局的影响。
3.小组报告: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报告他们的研究结果,并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的讨论和交流。
Step 3:总结和扩展1.教师对凡尔赛体系进行总结,强调它对全球政治格局的深远影响。
第5课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课标要求:了解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构建帝国主义和平体系的史实,剖析该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帝国主义国家参加巴黎和会的目的和在处置德国问题上的斗争;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不稳定的表现。
列强在巴黎和会上的各自图谋、背景原因;《凡尔赛和约》主要条款对德国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以及难以接受的原因所在和部分条款背后所潜伏危机的因素;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凡尔赛体系的具体作用。
分析评估《凡尔赛和约》的客观作用与历史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
用联系实际的方法分析列强在和会上争夺与勾结的原因;解释《凡尔赛和约》关键条款的背后用意;分析评价《凡尔赛和约》背后的危机。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中国在和会上的遭遇,使学生形成仇恨帝国主义的情感,激发学生为建设强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的情感;在一场战争之后对国际关系进行新的整体安排是必要的;充分认识其掠夺性和不稳定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对凡尔赛体系不稳定性的分析和认识。
难点:对《凡尔赛和约》的评价;对凡尔赛体系不稳定性的分析和认识。
教学方式:采用讨论和接受相结合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叙述、图片展示、影音播放等方式来设置情景,配制相关的思考题、讨论题和探究题。
起到让学生在体验和探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的作用。
教学用具:Powerpoint课件制作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
一、三巨头操纵会议(1919、1—6)
问题探究:有多少个国家参加巴黎和会?哪三个国家操纵会议?(英、法、美)他们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展示:英国、美国、法国等各自的目的,突出操纵会议国家之间的矛盾。
1、各自意图:法国:严厉处置、欧洲霸权;英国:欧洲均势、扶德抑法;美国:建立国联、控制世界。
2、实质: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
3、事例证明:对德处置措施、中国的外交失败。
二、《凡尔赛和约》(对德和约)
1919年6月28日,法国及英国等国同德国在凡尔赛宫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奠定了一战后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基石。
1、内容:试从领土、殖民地、赔款、军事四方面归纳条约内容,你觉得其中哪些地方体现出巴黎和会的分赃会性质?
《凡尔赛和约》内容一览表
2、体系构成(一战后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凡尔赛体系:《凡尔赛和约》《圣日耳曼条约》《纳伊条约》《特里亚农条约》《色佛尔条约》国际联盟盟约。
3、《凡尔赛和约》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内容?
三、战胜者治下的和平
问题探究:凡尔赛体系带来的和平有哪些?怎样理解凡尔赛体系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
凡尔赛体系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胜国、协约国与苏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帝国主义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
1、凡尔赛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凡尔赛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2、评价
学习延伸探究:
材料:列宁说:“《凡尔赛和约》是强盗、掠夺者、高利贷者、刽子手和屠夫的和约” 他还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
也有人认为“凡尔赛体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和平体系”你同意上述哪种观点?请阐述你的理由。
积极:维持了欧洲二十年代短暂的和平;确认了一些民族国家的独立(民族自决)。
局限:包含四大矛盾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