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铃声品管圈全解
- 格式:ppt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35
品管圈活动中争创“无铃声呼叫病房”对策目的通过分析病房铃声噪声污染原因,探讨控制呼叫铃声有效措施,主动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方法借助创建品管圈活动,解决铃声呼叫频繁问题,通过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科学排班、合理分工,创新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等方法,减少或避免呼叫铃响铃。
结果实施管理措施前后每日响铃次数、不同时段响铃次数比较,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通过现状调查,查明铃声噪声污染原因。
①通过对消化内科100例患者发放铃声噪声产生原因调查表和护理工作满意度表,统计铃响频繁的主要原因和患者满意度(表1)。
②统计一周不同时段的响铃次数(表2)。
1.3 对策1.3.1 科内动员科主任和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召开专题会议,说明创立服务品牌的目的、意义,掀起“我愿意我参与”的氛围,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创建活动中。
1.3.2 确立目标“宁静圈”管理活动的主题是给患者创立宁静、温馨的住院氛围。
科室工作的重点是创立无铃声呼叫病房。
“无铃声病房”是指一般性日常事务需要处理时不得出现呼叫铃响,只有在紧急、特殊情况下才允许铃响。
1.3.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科学排班、合理分工借助优质护理示范病区创建活动,实施责任包干制整体护理,以“我的患者我负责”为理念。
根据病房床位数设立3个护理责任小组,每个责任小组由3~4名护士组成,负责9~16例患者的护理。
实施APN排班,调整3个责护小组工作时间,由2组负责白天时段,1组负责中夜班时段,确保不同繁忙时段的人员配备和工作质量。
1.3.4 合理安排工作流程输液管理是日常护理工作的重点,因此需重点作好此环节的管理。
1.3.4.1 充分发挥呼叫铃的对讲、广播、互动功能每天上午7点45分,由主班护士作晨间广播,告知患者今日值班医生、护士姓名、打开水、订餐、安全知识等宣教工作。
输液前由治疗连班护士作广播让患者完成早餐、入厕,督促患者返回病房,便于治疗集中进行。
品管圈方法减少病房呼叫铃声的效果观察【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方法减少病房呼叫铃声的效果。
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收集资料,组织专题讨论,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对策,改进措施,减少病房的呼叫铃声。
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病区呼叫铃响铃使用次数,营造安静、和谐的治疗和修养环境。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就是在形同、相近或有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作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
[1]呼叫铃是针对特定接收单位发送预设定信息的电子装置,是服务与被服务的一种媒介设备。
而病区呼叫铃是产生病区噪声污染的重要来源。
减少病区噪声污染,营造安静的住院环境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2]2018年5月—11月初,我科采用QCC手法大幅度减低了病房呼叫铃的响铃次数,创造了安静的病房环境,提高了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1.资料方法:1.1一般资料病区护理人员14人,其中本科12人,大专2人,工作年限:15-20年2人,10-15年10人,5-10年2人。
本科率86%,工作满10年占86%。
调查床位45张。
1.2品管圈活动方法1.2.1主题选定由本人担任圈长,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圈员共14人,确定圈名和圈徽,圈员利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讨论,分析临床主要问题,以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上级政策4个维度进行评价,最后根据评价分数高低确认本期活动主题为“减少呼叫铃的响铃次数”。
1.2.2计划拟定全体圈员开圈会决定,本次QCC活动从2018年5月中旬开始,2018年11月初结束并汇报。
2018年5月中下旬为组圈、主题选定及活动计划拟定时间,2018年6月为现状把握及目标设定时间,2018年7月中上旬为解析及对策拟定时间,2018年7月下旬至10月中上旬为对策拟定及对策实施与检讨时间,2018年10月中下旬为效果确认、标准化及检讨与改进时间,2018年11月初成果上报。
品管圈[要体现出品管圈如何应用]在降低病房传呼器铃声中的应用摘要:目的在病房护理中使用品管圈后病房传呼器铃声的变化情况。
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品管圈实施前的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品管圈实施后的护理人员作为实验组,每组37例护理人员。
结果实验组同一天不同时间段病房传呼器铃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病房护理中使用品管圈后病房传呼器铃声变化情况更显著,可明显改善护理质量,故方案推广意义大。
关键词:品管圈;病房传呼器铃声;降低作用在医院里,为了及时为病人服务,每个病床的床头都有一个按钮。
需要时,病人按床头的按钮。
但过度使用传呼器,扰乱了患者的休息,也打乱了医务人员的正常工作秩序[1]。
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场所的个人。
为了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自发形成一个小团队,通过轻松愉快的现场管理和充分的参与,不断进入工作现场。
生产线改进与管理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管理方法。
本组实验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品管圈实施前的护理人员和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品管圈实施后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样本,分别给予不同干预方案,旨在进一步探讨在病房护理中使用品管圈后病房传呼器铃声变化情况的具体效果。
现将具体研究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品管圈实施前的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该组37例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49岁,平均年龄为(28.26±0.97)岁,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品管圈实施后的护理人员作为实验组,该组37例参与研究的护理人员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50岁,平均年龄为(29.59±0.86)岁,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确定圈名;护肝圈。
我们肝病科是一支生机勃勃、团结一致,永不停歇的团队。
我们护士的爱心、细心、耐心、责任心如同滋养肝脏的血液,呵护生命用我们技能娴熟的双手托起病人生命的希望。
应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病区呼叫铃使用次数的研究分析【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QCC)在降低病区呼叫铃使用次数中的作用与价值。
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确定活动主题为“减少病区呼叫铃使用次数”,分析我科病区呼叫铃使用次数的现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为期6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每周呼叫铃使用次数及无形成果。
结果:通过此次QCC活动呼叫铃使用次数由改善前的96.7次/(百人·天)减少至改善中的68.9次/(百人·天)再减少至改善后的38.8次/(百人·天),目标达标率为104.61%,进步率为59.88%。
结论:通过此次QCC活动有效的减少了病区呼叫铃的使用次数,有利于护士主动参与日常工作缺陷的分析和主动改进完善,有助于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进一步提高科室护理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呼叫铃;效果分析病区呼叫铃是产生病区噪音的重要来源,减少病区噪音污染,营造安静温馨的住院环境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科自2016年11月-2017年6月实施了品管圈活动,并大幅度减少了病区呼叫铃的使用次数,有效降低了病区的噪声污染,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科于2016年1月成立QCC小组,小组名称为“挚爱圈”,共有9名圈员,确定了一位圈长,护士长为辅导员,其中圈长负责整个活动的安排、执行、统筹和管理,辅导员则主要对具体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鼓励、辅导和支持活动的进行,同时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
其余护理人员均为圈员,参与并执行整个活动的某一步骤。
1.2方法成立QCC活动小组,确立活动主题为“减少病区呼叫铃使用次数”,具体活动步骤如下:1.2.1确定主题:召开QCC圈会,确定活动主题为“减少病区呼叫铃使用次数”。
1.2.2现状分析:QCC活动小组首先对病区呼叫铃使用愿意和周次数现状进行调查,利用查检表收集11月28日至12月18日的数据,住院患者共951人次,统计结果具体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