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类联合大环内酯类治疗肺炎58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41.02 KB
- 文档页数:2
肺部分泌物镜检能够即时检出可能的病原微生物。
在抗生素治疗前,或用药后6-12 小时内采集的合格(炎症细胞/ 上皮细胞>10)的分泌物样本进行检测,超过80% 的肺炎球菌肺炎患者的合格标本革兰氏染色和痰培养呈阳性。
检测的成功率会随着抗生素使用的时长和痰标本的质量下降而下降。
高渗盐水雾化取痰(即诱导痰)可提高合格样本的获取率。
20-25% 入院治疗的肺炎球菌肺炎患者的血培养结果呈阳性,但极少数患者的肺炎是由流感嗜血杆菌活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而卡他莫拉菌引起的肺炎更是罕见。
血行感染的金黄葡萄球菌肺炎的患者的血培养结果常呈阳性,但吸入或误吸引起的CAP 的血培养检测的阳性率仅为25%。
最新的诊断技术在CAP 的诊断中的地位日渐重要。
采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检测出现菌血症的肺炎球菌肺炎患者尿标本中的肺炎球菌细胞壁多糖,其检出率为77-80%,该检出率在无菌血症的肺炎球菌肺炎患者中为64%。
在美国,敏感性更高的多重捕捉检测对肺炎球菌被膜的多糖的检测尚未能用于临床检测,但该方法可能能够提高检出率。
ELISA 检测1 型军团菌引起的肺炎患者的尿军团菌抗原的阳性率74%,该方法检测病情更重的病例的敏感性更高。
采用特定的培养基行痰培养是检测其他类型的军团菌的必要步骤。
PCR 技术用于鉴别呼吸道病原体,尤其是病毒,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非常高。
用于多数呼吸道病毒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检测PCR 试剂已经可以购买。
PCR 检测流感嗜血杆菌的敏感性高于快速抗原检测试验,PCR 检测以成为诊断的标准之一。
依据PCR 的检测结果,20-40% 的入院治疗的成人CAP 患者的呼吸道病毒感染得以识别。
但是,由于呼吸道病毒即可直接引起肺炎,也可为细菌感染创造条件,对阳性结果的解读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PCR 阳性并不能排除细菌性肺炎的可能性。
近20% 的证实为细菌感染的CAP 患者同时合并病毒感染。
对呼吸道标本采用PCR 检测细菌依然问题重重。
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试题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诊治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下列属于急性肺损伤的是()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结节病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D.气道肿物正确答案:C2.下列哪一项不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A.必须在社区起病B.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伴或不伴脓痰、胸痛、呼吸困难及咯血C.发热D.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哕音;(4)外周血白细胞>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E.胸部影像学显示新出现的斑片状浸润影、叶或段实变影、磨玻璃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F.慢性支气管炎正确答案:A3.下列属于肿瘤性疾病的是()A.肺部肿物B.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C.支气管扩张D.肺动脉高压正确答案:A4.下列属于感染性疾病的是()A.硅尘肺B.急性气管炎/支气管炎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D.胸膜肿物正确答案:B5.下列哪项不是支气管哮喘的典型表现()A.反复发作性喘息B.大多数有季节性C.常常与吸入外源性变应原有关D.症状和体征可以自行缓解或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缓解E.发作性胸闷正确答案:E6.下列哪项不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原则()A.β受体激动剂B.β受体阻断剂C.抗胆碱能药物D.茶碱E.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正确答案:B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金标准为()A.双肺弥漫性肺气肿B.慢性咳嗽,咳痰伴喘息,每年发作三个月,超过2年C.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70%,提示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D.低氧血症伴有CO2潴留(Ⅱ型呼衰)E.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FVC<80%,提示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正确答案:C8.下列哪项不属于慢性气道疾病()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B.支气管哮喘C.间质性肺疾病D.支气管扩张症正确答案:C9.5.下列属于慢性气道疾病的是()A.特发性间质性肺炎B.支气管扩张C.社区获得性肺炎D.急性肺损伤正确答案:B10.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高耐药率是我国CAP病原学有别于其他多数国家的另一特点。
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探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应用一.支原体肺炎发病率逐年升高,抗生素治疗以大环内酯类药物为首选。
肺炎支原体是住院儿童重要的致病原, 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01至2004年10887例CAP患儿MP阳性率与年龄关系如下:0~6月龄1.21%,~1岁组5.08%,~3岁组14.23%,~5岁组 18.95%,~10岁组28.13%,>10岁组30.27%,MP感染率随年龄而增高,春、秋、冬季为发病高峰季节,发病率逐年上升,日前占我综合科肺炎患儿近40%(大约数就行)。
特点(1)症状与体征不一致(2)临床表现与X片不一致(什么意思?)(3)病变广泛性(什么意思?)(4)影像学多样性。
儿童期多见高热、干咳为主,咳嗽顽固剧烈,肺部体征少,胸片表现不一且多样,婴幼儿多见中度发热、喘憋、肺部体征明显。
支原体肺炎中不乏重症并胸腔积液病例,多发生于6岁以上患儿。
MP 感染肺外并发症主要为支原体所致心肌炎、脑炎、过敏性紫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川崎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诊断标准:目前主要根据血清特异抗体如IgM抗体阴性,则不能否定肺炎支原体感染, 需检测IgG抗体(你认为呢?)。
陕西省交通医院检验科302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IgG检测的临床意义:儿童MP -IgM、MP -IgG阳性率分别是49 2 %和 34 .1 %结论 :对患者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 ,应同时检测IgM和IgG。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主要包括: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红霉素;因肺炎支原体肺炎常并发细菌感染,常合并应用三代头孢抗杆菌;此外可用利福平、美满霉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早期肺泡灌洗;痰粘稠不易咳出者,可吸痰或用加入a-糜蛋白酶5mg超声雾化吸入;胸腔积液者应用B超引导下胸腔闭式引流、胸膜腔内尿激酶保留冲洗(2-3岁用2万U;学龄儿用3-5万U)、中毒症状重且短期大量积液者应用糖皮质激素,胸膜粘连者建议早期行胸膜剥脱术。
综 述文章编号:1001-8689(2007)01-0001-05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联合应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刘建华 刘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沈阳110004) 摘要: 社区获得性肺炎(co mmunity acquired pneumo nia ,CAP )仍然是威胁人群健康的重要疾病。
目前肺炎链球菌可能仍是C AP 最重要的病原体,且耐药肺炎链球菌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持续增长,与此同时非典型病原体发生率和多重感染率逐渐升高,这些都给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治疗带来很大的困扰。
各国CA P 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几乎都提到了联合应用β-内酰胺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对社区获得性肺炎进行经验性治疗,并且世界各地的临床研究报道也表明,依据指南迟早做经验性治疗,可减少患者的护理费用、住院时间、可能产生的抗菌药物的耐药倾向,降低死亡率。
虽然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以扩大抗菌谱,但与传统的快速杀菌剂和快速抑菌剂不能联合应用的理论有矛盾,且国内、外的一些关于β-内酰胺类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联合应用的体内、外抗菌活性研究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还有待更多的实验研究来验证。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肺炎链球菌; β-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 联合用药中图分类号:R 563.1 文献标识码:AThe combination of β-lactams and macrolides for the treatment of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Liu Jian -hua and Liu Yong (The Seco nd Affilia ted Hospital o f China M edica l U niver s ity , Sheny ang 110004) ABSTRACT Comm 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remains a serious disease that th rea tens healthy people.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may be the comm onest cause of the CAP .Recently ,drug resistant Streptococcus pneumoni -ae continuously increased throughout the w hole wo rld.Meanw hile,inc idence rates of atypical pathogen and multiple infection have been increased.All these take m ore trouble to empirical therapy of CAP.As the reports related to clinical studies around the wo rld have show n that patients treated with the recomm ended β-lactam s and macrolides reduced the ov erall costs ,inpatient days ,case fatality rates and the trend of g enerating the drug -resistance than those receiving alternativ e treatment.Althoug h this treatment can ex tremely coverag ed the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perhaps it is not rational to traditional pharmacology because a baterial inhibitor may inhibit the bactericidal effects of rapid bactericidal agents .Sev eral inv estig ators tested the combination of β-lactams and macrolides in vitro and in v ivo for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S .pneumoniae ,but they reported the results nonunifo rm ly ,and further e vi-dences are w arranted.KEY W ORDS Comm 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 β-lactams; M acrolides;Combination therapy收稿日期:2006-08-07作者简介:刘建华,女,生于1978年,在读硕士研究生。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菌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属于临床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CAP 的诊断虽然不难,但其病原体种类繁多、病情各异,且细菌耐药性存在明显地域差异,抗菌治疗上缺乏充分的证据和一致共识。
抗菌治疗时机如何把握?1. 相关证据2 项分别涉及 1 万多例 65 岁以上老年患者的回顾性研究显示,在患者到达医院 4~8 h 以内(与 4~8 h 后相比)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均可使其 30 天死亡率相对减少 15%[3,4]。
最近一项涉及 117 万多例 65 岁以上老年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也显示,在患者到达医院 6 h 内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可使其 30 天死亡率相对减少 5%[5]。
而另一项涉及 2878 例 19 岁以上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则发现,在患者到达医院 8 h 内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可使其 30 天死亡率相对减少 43%[6]。
这些研究提示早期启动抗菌治疗与患者死亡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但也有一些小规模研究没有发现这二者之间存在相关性。
[3]2. 相关指南的建议(1)中国成人 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 年版):首剂抗感染药物应在诊断 CAP 后尽早使用,但不应忽视其鉴别诊断。
[1](2)2015 年中国急诊 CAP 临床实践指南:及时给予正确的起始抗菌治疗十分重要,延迟治疗可造成多种危害(病死率增加、住院日延长和总花费显著增高等)。
推荐早期给予抗菌治疗,且重症CAP 需在1h内开始。
[7](3)IDSA/ATS 成人 CAP 管理指南(2007 年版):急诊 CAP 患者的抗菌药物负荷剂量应在急诊室就诊时就给予,而不是等到入院后才给予 (中等力度推荐,3 级证据)。
[2](4)英国国立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指南总结:成人CAP 的诊断和管理:在诊断后尽快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并确保所有住院的 CAP 患者在 4 h 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
[8]3. 讨论与建议现有证据表明,在患者到达医院 4~8 h 内早期开始抗菌治疗,可显著改善 CAP 的预后。
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摘要】目的讨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
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
结论青霉素和氨基青霉素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我国的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治疗中仍然具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是临床常见病。
根据国外的统计,其发病率每年约为5-11例次/1000人,仅美国每年就有大约560万人罹患CAP,用于CAP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84-100亿美元/年。
虽然CAP的总体病死率并不高,但由于发病人数众多,所以CAP始终高居致死疾病序列表的前列。
为了规范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 1998年5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参考国外若干指南和有关文献,结合我国当时有限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经各地专家反复讨论后,制订出台了我国第一个《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草案)》,在遏制抗生素滥用、改善经验性治疗的疗效、强化病原学检查意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作为一种感染性疾病,CAP的病原学特点(致病原的构成情况、常见致病菌的耐药特性等)不可能长期一成不变,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也不会完全一致,同时,新的抗菌药物不断投入临床应用,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也在不断出现,因此,定期对原有的指南进行再评价和修订是非常必要的。
下面将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抗菌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2-58岁,症状:高热,体温最高40°C,流鼻涕,畏寒、咳嗽、有轻微喘憋,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罗音。
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6例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
根据患者病情和个体差异,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为患者制定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时有效的为患者治疗,从而达到合理有效的应用抗菌药物的目的。
抗生素的种类和区分抗生素(Antibiotics)是一类能够抑制或杀死细菌的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抗生素的种类越来越多,不同的抗生素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细菌感染。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抗生素种类,并对其进行区分。
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最常见也是最早使用的抗生素之一。
这类抗生素的共同特点是含有β-内酰胺环,能够与细菌的靶标酶(靶标酶通常与细菌的细胞壁合成有关)发生反应,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羧苄西林类等。
不同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化学结构上略有差异,从而影响了对不同类型细菌的抗菌谱。
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如肺炎、败血症等。
这类抗生素的特点是能够结合细菌的30S核糖体亚单位,阻碍蛋白质合成,进而导致细菌死亡。
常见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包括庆大霉素、新霉素等。
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crolides)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常用于治疗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
这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核糖体的50S亚单位结合,并阻止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达到抑制细菌生长的效果。
常见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红霉素、阿奇霉素等。
四、四环素类抗生素(Tetracyclines)四环素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感染,特别适用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的治疗。
四环素类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通过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单位结合,阻碍蛋白质的合成。
四环素类抗生素包括土霉素、强力霉素等。
五、糖肽类抗生素(Glycopeptides)糖肽类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也可作为肠道杆菌属引起的感染的选择性药物。
此类抗生素通过阻断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细菌具有杀菌作用。
常见的糖肽类抗生素有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
六、喹诺酮类抗生素(Quinolones)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适用于多种感染,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1、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C )A、卫生部负责全国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督管理。
B、抗菌药物临床使用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C、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D、根据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菌药物分为三级: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
2、关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B、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C、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明显的或者严重的不良反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
D、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疗效、安全性方面临床资料较少的抗菌药物。
3、主治医师临床应用中一般情况下,可以选用的抗菌药物有( B )A、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B、非限制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C、非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D、三种级别可任意选用4、急性胆道感染时临床上最常选用()DA、第1、2代头孢菌素或喹诺酮类B、第3代头孢菌素或四环素类C、第1、2代头孢菌素或氨基糖甙类D、第3代头孢菌素或广谱青霉素5、发生CRI/CRBSI的危险性顺序正确的是()AA、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B、锁骨下静脉<股静脉〈颈内静脉C、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股静脉D、股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6、最常见的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是()AA、青霉素B、红霉素C、庆大霉素D、万古霉素7、最有效的杀阿米巴包囊的药物是()BA、双碘喹啉B、二氯尼特C、氯喹D、吐根碱8、最常见的致病曲霉是()CA、黑曲霉B、黄曲霉C、烟曲霉D、土曲霉9、儿童CMV感染的一线用药是()BA、左氧氟沙星B、更昔洛韦C、万古霉素D、美洛培南10、急性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CA、流感嗜血杆菌B、肺炎链球菌C、溶血性链球菌D、葡萄球菌11、M—H药敏琼脂要求琼脂厚度是()BA、 2mmB、 4mmC、 6mmD、 8mm12、嗜肺军团菌的生存能力较强,在下水道污水中可存活()BA、 100天B、 1年C、 2年D、 3年13、慢性心包炎的病程超过()CA、 6周B、 3个月C、 6个月D、 9个月14、单纯疱疹病毒主要侵犯什么部位的皮肤黏膜()AA、颜面和生殖器B、胸前C、四肢D、手足15、人类艾滋病病毒和肝炎病毒只能感染()AA、人类和黑猩猩B、小鼠和豚鼠C、人类和家兔D、人类和雪貂16、新生儿感染时应避免应用的抗菌药物是()BA、青霉素类B、喹诺酮类C、氨基糖苷类D、头孢菌素类17、肾功能不良的患者铜绿假单细胞菌感染可选用()BA、多粘菌素B、头孢哌酮C、氨苄西林D、庆大霉素18、用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肝功能变化的药物是()AA、酮康唑B、庆大霉素C、甲氧苄啶D、去甲万古霉素19、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 C )DDD以下.A、20B、30C、40D、5020、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应该不低于( B )A、20%B、30%C、40%D、50%21、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 B )A、病毒B、真菌C、寄生虫D、疟疾22、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B )A、2次B、3次C、4次D、5次23、老年感染患者一般不宜选用:( C )A、青霉素类B、克林霉素C、氨基糖苷类D、头孢菌素类24、妊娠期不宜选用的抗菌药有:( C )A、青霉素B、头孢呋辛C、环丙沙星D、磷霉素25、具有致出血不良反应的头孢菌素是( D )A.头孢唑啉B.头孢克洛 C。
支原体肺炎的抗生素耐药性及抗菌治疗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常引起轻到中度的呼吸系统疾病。
然而,近年来,支原体肺炎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给抗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重点介绍支原体肺炎的抗生素耐药性及抗菌治疗的相关内容。
一、支原体肺炎的抗生素耐药性支原体具有较高的易变性和遗传重组能力,这使得它们很容易产生耐药性。
此外,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患者中,对抗生素的滥用和不适当使用也是导致抗生素耐药性增加的原因之一。
目前,支原体肺炎的耐药性主要表现为对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和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物等抗生素的耐药。
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支原体肺炎的药物之一。
然而,支原体耐药性的持续增加使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受到限制。
研究发现,支原体通过改变其细胞膜的蛋白结构,以此来减少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进入细胞内的能力,从而产生耐药性。
2. 四环素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四环素类抗生素在治疗支原体肺炎时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近年来,支原体对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抗药性不断增加。
这主要是由于支原体内部酶的产生,使得四环素类抗生素无法有效地结合到细菌的核糖体上,从而降低了其抗菌活性。
3.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物的耐药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物通常用于重型支原体肺炎的治疗。
然而,对于那些产生β-内酰胺酶的支原体菌株,这些药物已经失去了效果。
β-内酰胺酶是一种酶,可以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
因此,当支原体菌株产生β-内酰胺酶时,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合物对其治疗效果极为有限。
二、抗菌治疗的策略由于支原体肺炎的抗生素耐药性的持续增加,抗菌治疗的选择变得更加复杂。
针对目前存在的抗生素耐药性问题,以下是一些抗菌治疗的策略:1. 基于耐药机制的靶向治疗了解耐药机制并根据其进行靶向治疗是一种有效的策略。
例如,在治疗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的支原体肺炎时,可以考虑使用其他类型的抗生素,如哺乳动物细胞中作用的抗生素。
2022大环内酯类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全文)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儿童和青少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之一。
大环内酯类药物是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MPP)的一线用药,但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其耐药问题日渐突出。
MRMP对MPP病情的影响研究显示,与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敏感MP(MSMP)患者相比,大环内酯类耐药MP(MRMP)感染者发热持续时间更长,肺部影像学改变更重,血氧饱和度降低和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需要加用激素治疗的比例更高[1]。
一项Meta 分析也发现,与MSMP感染者相比,MRMP感染者的发热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疗程延长、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后发热持续48h的风险显著增加,接受二线抗菌药物治疗的比例明显增高[2]。
所以及早对MP感染患者进行耐药性检测有利于辅助临床预警和筛选高危重症病例,同时可为后续诊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
MP耐药株感染的治疗目前针对大环内酯类耐药MP感染的治疗尚无统一专家共识,临床多采取以下几项治疗方案01、抗菌药物选择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儿童MPP的首选药物,其中阿奇霉素胞内浓度较高,可达到或超过耐药MP的MIC值[3],因此对于MP耐药轻症患儿,在无替代药物时,仍可选择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治疗。
普通MPP采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对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者,可以考虑其他抗菌药物[4],如四环素类和氟Dl诺酮类。
但四环素类可能使牙齿发黄或牙釉质发育不良等,须应用于>8岁患儿。
氟嗟诺酮类可能对骨骼发育产生不良影响,<18岁儿童使用受到限制。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和多篇文献指出,对于已经明确的重症难治性MPP和大环内酯类耐药MP感染,在进行风险/获益评估,并征得家属知情同意后,可以使用该类药物[5-6]。
02、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有助于调节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损伤,但糖皮质激素并非是常规应用于耐药支原体感染对于急性起病、发展迅速且病情严重的MPP1尤其是RMPP 可考虑使用全身糖皮质激素[4]。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抗生素的联合用药是指同时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临床上多数感染应用一种抗生素即可控制,但当临床上通过扩大抗菌谱来达到治疗单一抗生素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在实验室检查未明确前进行经验性治疗、减少耐药情况的发生、降低药物毒副作用或获得抗生素的协同作用等目的时,常常采取联合用药。
抗生素联合使用是临床治疗混合性细菌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重症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应用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mutantselectionwindow,MSW)理论减少细菌耐药产生的一种用药策略。
但不合理的联合用药反而会减弱抗菌作用甚至产生严重的毒副反应、二重感染,因此临床医生应明确联合用药指征合理应用抗生素。
1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理论依据抗菌药物联合在体外或动物体内可表现为“无关”、“相加”、“协同”和“拮抗”四种作用,人体内除非有严格对照的临床试验,这些作用不易判断或鉴别。
无关作用指联合应用后总的作用不超过联合用药中较强者,等于两者相加的总和称为相加作用,联合后的效果超过各药作用之和为协同作用,拮抗作用为联合用药的作用因相互发生抵消而减弱。
根据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方式,目前将抗生素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繁殖期杀菌剂如青霉素、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等;第二类为静止期杀菌剂如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类等(对繁殖期及静止期细菌均有杀菌作用);第三类为快效抑菌剂如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第四类为慢效抑菌剂如磺胺类、环丝氨酸等。
其中一类和二类常联合应用,如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机制为β-内酰胺类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转肽酶造成细胞壁的缺损而有利于氨基糖苷类进入细胞内作用于靶位所致。
第三类可因快速阻断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作用于细菌繁殖期的一类药物活性减弱;第三类与第二类合用可获得相加或协同作用;四类慢效抑菌剂不会影响一类药物的杀菌作用;同类抗生素也可合用,但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相同的抗菌药物合用,有可能增加毒性或因诱导灭活酶的产生或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疗指南【概述】社区获得性肺炎指在医院外环境中由于微生物入侵引起的肺部炎症,包括在社区受感染而处于潜伏期,因其他原因住院后发病者。
虽然抗微生物化学治疗、支持治疗和重症监护不断进步,但是CPA仍然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疾病。
影响CPA发病和预后因素很多,临床病情轻重差别很大。
认真评价这些因素和病情严重程度是决定最初治疗及是否住院的基本依据。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情况存在差距,在CPA处理上应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监测资料和可利用的卫生资源状况作出选择,但其基本要点和程序必须遵循。
【临床表现】1.CAP大多呈急性起病,但可以因病原体、宿主免疫状态和并发症、年龄等不同而有差异。
2.咳嗽是最常见症状,大多伴有咳痰;常有呼吸困难,胸痛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减少;而呼吸加快的发生率随增龄而增加;咯血在CAP并不少见。
免疫低下宿主肺炎的临床表现受免疫损害类型及其程度等因素影响,如中性粒细胞减少者肺部炎症反应受抑,呼吸道症状很少或缺如。
3.全身症状绝大多数有发热和寒战,但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部分患者出现高热。
乏力很常见,其他常见症状有出汗、头痛、肌肉酸痛、厌食。
相对少见症状有咽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老人肺炎呼吸道症状少,而以精神不振、神志改变、活动能力下降和心血管方面改变为主。
4.体征常呈热性病容,重者有呼吸急促、发绀。
典型者胸部检查可有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触觉语颤增强、叩诊浊音、听诊闻及支气管呼吸音或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可有湿啰音。
如果病变累及胸膜可闻及胸膜摩擦音,出现胸腔积液则有相应体征。
注意胸部体征常随病变范围、实变程度、累及胸膜与否等情况而异。
心率通常加快,如并发中毒性心肌病变则可出现心音低钝、奔马律、心律失常和周围循环衰竭。
老年人心动过速比较常见。
军团菌病和动物源性非典型病原体肺炎,如Q热和鹦鹉热支原体肺炎时可有相对缓脉。
5.X线征象影像学形态表现为肺部浸润性病变,呈云雾状、片状或斑片状,充分实变时可见支气管充气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肺结核早期好治还是晚期好治以及治疗方法
导语:我们可能很多人都出现过肺结核情况吧,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我们感染了肺炎,这种疾病非常难治,而且治愈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非常容易感染,造
我们可能很多人都出现过肺结核情况吧,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我们感染了肺炎,这种疾病非常难治,而且治愈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非常容易感染,造成重症肺炎,我们必须要减少这种情况的发生,所以寻找一种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成为肺结核患者的重要选择,那么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来治肺结核呢?下面就让我们一下了解一下肺结核早期好治还是晚期好治以及治疗方法。
早期治好。
治疗方法:
1.选用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因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率高,故对该菌所致的肺炎不单独使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治疗,对耐药肺炎链球菌可使用对呼吸道感染有特效的氟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和左氧氟沙星)。
2.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或需要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选用氟哇诺酮类、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厄他培南,可联合大环内醋类。
3.医院获得性肺炎
选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烯类。
4.重症肺炎
首选广谱的强力抗菌药物,足量、联合用药。
初始经验性治疗不足或不合理,而后根据病原学结果调整抗菌药物,其病死率均高于初始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