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河流溪沟调查表-2003版
- 格式:doc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1
内业调查表和说明表A01 行政区划基本情况表填表人:联系电话:复核人:审查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表A01填表说明:表A01由县(区、市、旗)组织,由乡镇级单位填报,填写乡(镇)、行政村、自然村基本情况。
字段说明:1. 填报单位名称:调查对象所在的乡镇级填报单位的名称, 例如××乡(镇)。
2. 填报单位代码:乡镇级填报单位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编码规则见行政区划代码。
3. 行政区划名称:城(集)镇、乡、行政村、自然村的中文名称。
对于自然聚落包括数个自然村,或者自然聚落就是行政村的情况,以行政村为单位调查。
4. 行政区划代码:与城(集)镇、乡、行政村、自然村名称对应的行政区划代码,本次调查编码以国家统计局2011年统计用行政区划代码(省、市、县、乡、行政村五级约79万个单位)为基础,行政区划代码扩展到自然村,采用15位代码,编码办法为:国家+省(市、区)+ 市+县+乡镇+行政村+自然村(散户)6位3位3位3位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并有较大管理区域的兵团、农垦、林场等单位按级别和住地对应编码纳入体系。
省、市、县、乡、行政村五级行政区划代码已编入工作底图,各地需要在工作底图上对行政村及以上行政区划名称和行政区划代码进行核对修改,对自然村(组)填写名称、统一编码。
对于小于10户的散户居民区,与所属的行政村或者是最近的自然村一同调查。
5. 总人口(人):调查行政区户籍人口,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此项指标若内业无相关信息,可结合现场调查填写,见表B01。
6. 户数:是指户口在调查行政区的常住户数用阿拉伯数字填写。
单位:户。
7. 是否防治区:防治区是指降雨、径流可能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危害的区域。
选择“是”或“否”。
8. 是否重点防治区:重点防治区是指山洪灾害频发或灾害损失严重的重要经济社会区,选择“是”或“否”。
表A02 企事业单位统计表填表人:联系电话:复核人:审查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表A02填表说明:表A02由县(区、市、旗)组织,由乡镇级单位或行业主管部门填报。
全国水利普查China Census for Water 山地河流清查参考矢量图图号: M 1 0 1 图制定机关:水利部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M101图的内容包括流域面积大于等于50km2自然流域的综合数字水系与流域边界、DLG水系、行政区划界等,并标注河流代码、流域面积和河长等。
其中综合数字水系、流域边界、流域面积、河长由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河湖组根据DEM、DLG等数据提取,河流代码由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河湖组统一编制;DLG水系、行政区划界等使用1:5万DLG 数据。
M101图主要用于流域、省级普查机构核对清查流域边界、水系结构和确定山地河流区间流域。
根据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应用需要和重要性在图上标出区间流域的上下游断面位置并标注自定义唯一编号,这些编号用于填写“山地河流区间流域清查表”(Q102表)。
全国水利普查China Census for Water 山地河流清查参考影像图图号: M 1 0 2 图制定机关:水利部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M102图与M101图相对应,M102图的内容包括流域面积大于等于50km2自然流域的综合数字水系与流域边界、DLG水系、影像图,并标注河流代码。
其中综合数字水系、流域边界由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河湖组根据DEM、DLG等数据提取,河流代码由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河湖组统一编制。
DLG水系、影像图使用10m/2.5m分辨率的DOM数据。
M102图用于流域、省级普查机构核对清查流域边界、水系结构和确定山地河流区间流域。
若发现流域边界有错误,直接在图中标出正确的流域边界。
全国水利普查China Census for Water 山地河流和水系结构清查表2011年表号:Q 1 0 1 表制定机关:水利部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 [2010]181号有效期至:2 0 1 2 年 8 月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备注:第3项和第12项由流域、省级普查机构填写,其余项由流域、省级普查机构核对。
小学劳动综合实践河流水资源状况调查项目式学习通版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员了解河流水资源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引导学员积极参与河流水资源状况调查活动。
【教学内容】1. 介绍河流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阐述河流水资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河流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讨论法:引导学员探讨河流水资源调查的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美丽的河流,引发学员对河流水资源的关注。
2. 讲解概念:讲解河流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3. 探讨意义:引导学员讨论河流水资源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4. 总结导入:强调学员参与河流水资源调查的重要性,激发学员的兴趣。
第二章:河流水资源调查方法【教学目标】1. 让学员了解河流水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员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河流水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
2. 讲解调查工具的使用和调查步骤。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河流水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
2. 实践操作:示范调查工具的使用和调查步骤。
【教学步骤】1. 讲解方法:讲解河流水资源调查的基本方法,如实地观察、采样分析等。
2. 示范操作:示范调查工具的使用和调查步骤,如水质测试仪的使用、样本采集等。
3. 实践练习:让学员分组进行实践操作,掌握调查方法。
4. 总结方法:强调调查注意事项,总结调查方法和步骤。
第三章:河流水资源调查实践【教学目标】1. 让学员亲身参与河流水资源调查活动。
2. 培养学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组织学员进行河流水资源调查实践活动。
2. 指导学员完成调查报告。
【教学方法】1. 实践法:组织学员进行实地调查活动。
2. 指导法:指导学员完成调查报告。
【教学步骤】1. 策划活动:组织学员进行河流水资源调查实践活动,安排调查时间和地点。
2. 实地调查:指导学员进行实地调查,如采集水样、观察河流状况等。
地下长河形成原因调查表调查目的本调查旨在探究地下长河形成的原因,为了更好地了解地下长河的形成机制,我们将从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气候变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调查和研究,以期得出准确的结论。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调研、实地考察、地质勘探、水文地质分析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我们将全面、深入地了解地下长河形成的原因。
调查结果1. 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是地下长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一些地区,存在着大规模的断裂带和岩层变动,这些地质构造的活动会导致地下水流动的路径发生变化,形成地下长河。
2. 水文地质水文地质研究发现,地下长河的形成与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有关。
在一些地区,地下水源丰富,通过岩层裂隙或溶洞等通道流动,形成地下长河。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也对地下长河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在气候干旱的地区,由于地表水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地下长河的形成机会增加。
而在气候湿润的地区,地下长河的形成机会相对较少。
4. 地表地貌地表地貌的特点也会对地下长河的形成产生影响。
在一些山地地区,由于地势高差较大,地表水经过岩层裂隙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长河。
5. 地下岩溶地下岩溶是地下长河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
在一些石灰岩地区,由于石灰岩的溶解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溶洞和地下通道,这些地下通道形成了地下长河的一部分。
6. 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对地下长河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长期的地下采矿活动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从而形成地下长河。
此外,人类开挖地下排水系统等也可能改变地下水流动路径,形成地下长河。
结论综上所述,地下长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气候变化、地表地貌、地下岩溶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综合作用。
地下长河的形成既是自然地理过程的结果,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下长河的形成机制,为保护和利用地下长河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1.Smith, J. D., & Johnson, A. B. (2010). The formation ofunderground rivers. Geological Society, London, SpecialPublications, 346(1), 87-99.2.Wang, H., & Li, Z. (2015).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formation mechanisms of underground rivers in karst regions.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73(7), 3915-3924.3.Zhang, Q., & Wang, S. (2018).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rivers in mountainous areas.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15(6), 1241-1254.4.Liu, Y., et al. (2019). Human activities and underground riverformation in karst areas: a case study in Guizhou Province, China.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78(3), 1-11.。
(一)中小河流洪水普查表表 F-1 _______中小河流域乡镇基本情况表填表人:________ 复核人:_______ 审查人: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 填写单位:_____省_____市_____县气象局填表日期:201_年____月___日1表 F-2 _______中小河流域基本情况调查表2填表人:________ 复核人:_______ 审查人: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 填写单位:_____省_____市_____县气象局填表日期:201_年____月___日3表 F-3 _______中小河流域人口及社会经济情况调查表4填表人:________ 复核人:_______ 审查人: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 填写单位:_____省_____市_____县气象局填表日期:201_年____月___日表 F-4 _______中小河流域基础设施调查表567填表人:________ 复核人:_______ 审查人: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 填写单位:_____省_____市_____县气象局填表日期:201_年____月___日8表 F-5 _______中小河流域隐患点调查表填表人:________ 复核人:_______ 审查人: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 填写单位:_____省_____市_____县气象局填表日期:201_年____月___日9表 F-6 _______中小河流域堤防基本情况调查表10填表人:________ 复核人:_______ 审查人: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 填写单位:_____省_____市_____县气象局填表日期:201_年____月___日表 F-7 _______中小河流域水库基本情况调查表1112填表人:________ 复核人:_______ 审查人: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 填写单位:_____省_____市_____县气象局填表日期:201_年____月___日表 F-8 _______中小河流域土地利用调查表13填表人:________ 复核人:_______ 审查人: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 填写单位:_____省_____市_____县气象局填表日期:201_年____月___日14表 F-9 _______中小河流域土壤类型调查表填表人:________ 复核人:_______ 审查人: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 填写单位:_____省_____市_____县气象局填表日期:201_年____月___日15表 F-10 _______中小河流域气象(雨量)站调查表填表人:________ 复核人:_______ 审查人: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 填写单位:_____省_____市_____县气象局填表日期:201_年____月___日16表 F-11 _______中小河流域水文(水位)站调查表17填表人:________ 复核人:_______ 审查人: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 填写单位:_____省_____市_____县气象局填表日期:201_年____月___日表 F-12 _______中小河流域历次致灾洪水灾情损失调查表181920填表人:________ 复核人:_______ 审查人: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 填写单位:_____省_____市_____县气象局填表日期:201_年____月___日表 F-13 _______省_______县历年洪水灾情损失调查汇总表填表人:________ 复核人:_______ 审查人: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 填写单位:_____省_____市_____县气象局填表日期:201_年____月___日21表 F-14 _______中小河流域预警指标收集汇总表填表人:________ 复核人:_______ 审查人: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 填写单位:_____省_____市_____县气象局填表日期:201_年____月___日22表 F-15 _______省_______县中小河流洪水防灾措施调查汇总表填表人:________ 复核人:_______ 审查人: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 填写单位:_____省_____市_____县气象局填表日期:201_年____月___日23。
河流调查报告河流调查报告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河流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河流调查报告1根据县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安排部署,为全面了解河流的生态环境现状,按照县河长制工作推进会议的精神,对境内河流进行了调查摸排。
从调查的情况看,境内河流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沿岸零星分布有数家养殖场和农家乐,对水质有一定的影响,河流管护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一、基本情况水库共有三段尾水在境内,这三段尾水流域面积约1平方公里,为全镇13000余人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二、环境问题(一)污染来源:1、河流支流两岸居民生产生活废水、废物的排放,以及植被的残渣,经雨水的冲积流入河内形成的漂浮物;2、境内拦河坝养鱼共9处,这9处均对水质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3、禁养区有14处规模养殖场,沿河农户鸡、鸭、鹅水上散养造成的.污染。
4、沿岸居民、游客(钓鱼人)生活垃圾的处理不规范,以及废水的直排和生活垃圾流入。
5、农药的泛滥使用和形成的垃圾处理不规范,造成水源的污染。
(二)污水处理设施情况:污水处理厂1处主体已经建成,污水收集池已完工,但场镇污水管网正在铺设,未能投入使用,导致部分场镇污水直排,河水受到较为严重污染。
(三)水质情况:由于沿河两岸无大型、成规模的养殖场,无大的污染源。
总体上看,水质经多次检测结果较好。
三、污染源现状调查处理情况在开展河长制工作后,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到人,实行分段河长制,党委班子成员为分段河长,相关村支部书记为村级河长,各社设置河道保洁员,定期保洁。
在通过专项整治后,当前污染源情况得到极大改善。
1、沿河各村均在河道旁悬挂了宣传横幅,并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广播宣讲等形式宣传,镇政府也通过短信平台、微信工作群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宣传,引导公众参与河长制工作,形成了强大、良好的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
一、水量平衡方程式的应用1、某水库1993年测得其入库年平均流量为110m 3/s ,出库年平均流量为120m 3/s ,区间来水年平均流量为20m 3/s ,总灌溉引水量为102m 3,库区水面平均面积为100km 2,测的年降水量为1100mm ,年水面蒸发量为1200mm ; (1)写出水库的水量平衡方程;(2)当年的水库的蓄水量是增加还是减少?试求出水库蓄量的变化量;(3)若水库1993年初的蓄水量为135*102m 3,求1994年初的水库蓄水量。
二、降水量资料分析1、用算术平均法求出浙江余英溪姜湾以上流域1958年6月29日次暴雨的流域平均降雨量,求出流域平均降雨量的累积过程(时间步长Δt=0.5小时)提示:先画出流域各站降水量累积线,取算术平均,得出流域降雨量累积过程。
资料:用表2-1和表2-2.2、用垂直平分法求上述流域58年6月29日次暴雨的流域平均降雨量,并绘制出时段长为半小时的降水量过程。
提示:先绘制出泰森多边形,用求积仪量出各多边形面积,并分别求出他们与流域面积之比f i /F ,再根据各站降水量累积线用公式F fx x ii/∑⋅=加权平均得出流域平均降雨量累积线,据此求流域平均降雨量及降雨量过程线。
资料:用图2-1及表2-2.3、绘制6月29日的次暴雨量线图,并用此图推求流域平均降雨量。
资料:用图2-24、根据上面(2)中所求的流域平均降雨量过程线,绘制平均强度历时曲线。
提示:先绘制出不同历时(0.5、1.0、1.5……小时)相应的最大平均强度,并绘制表格,再绘平均强度历时曲线。
5、已测得泉河沈邱站52-83年年降雨量(见表2-3),用滑动平均法(三年或五年)求其多年变化总趋势。
(编制计算机程序)6、表2-4为雨量站x 的年降水量及其周围十五个雨量站的平均年降水量,使用双累积曲线法检查x 站的资料一致性,倘若不一致则确定发生变化的年份,并作一致性修正,分别对不修正与修正的资料计算多年平均降雨量,比较其差别。
附录 A(规范性附录)水文地质野外调查表A.1 地面调查类A.1.1 地质地貌类调查表表A.1 地貌点调查表表A.2 地质构造点调查表表A.3节理裂隙调查表表A.4岩溶地貌点调查表表A.5岩溶洞穴调查表A.1.2 水文地质类调查表表A.6河流(溪沟、渠道)点调查表表A.7湖泊(水库、坑塘)调查表表A.8泉点调查表表A.9地下暗河调查表表A.10井(孔)调查表表A.11矿坑(老窖)水调查表2526A.1.3 环境地质类调查表表A.12环境地质点调查表2728表A.13地下水污染调查表2930表A.14岩溶环境地质调查表3132A.1.4 地面调查总结类表A.15野外调查路线小结表33A.2 动态观测记录类表A.16地下水开采量调查表34表A.17水位动态观测记录表35表A.18 地表水(泉)流量动态观测记录表3637383940表A.23 地表水流量观测(流速仪法)记录表4142表A.24 地表水流量观测(堰测法)记录表4344表A.25 地表水流量观测(浮标法)记录表4546表A.26 地表水流量观测(容积法)记录表4748A.3 采样取样类记录表表A.27 水化学同位素采样记录表49表A.28 岩(土)样品采样记录表50A.4 野外试验方法类表A.29 试坑渗水试验观测记录表51表A.30 抽水试验水位观测记录表52表A.31 抽水试验水位恢复数据表53表A.32 示踪试验观测记录表54。
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普查表及说明河湖基本情况普查普查表目录全国水利普查National Census For Water 河流普查表表号: P101表制表机关: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文号:国统制[20__] __号有效期至:20__年__月__日填表人员:联系电话:填表日期: 20 年月日复核人员:联系电话:填表日期: 20 年月日审查人员:联系电话:填表日期: 20 年月日P101表河流普查表填表说明河流普查表(P101表)以河流为单位填报,即每条河流一张表,根据河流对象清查、特征清查结果填报。
【1.河流名称及编码】【1.1河流名称】填报河流的名称。
【1.2河流编码】填报河流的编码。
【2.与上一级河流关系】【2.1河流级别】填报河流的级别。
入海(湖)干流为0级,1级支流为1级,以此类推。
平原水网区部分河道、区间流域等不能确定级别的河流填报“-1”。
【2.2上一级河流代码】填报上一级河流的编码,无上一级河流时填-1。
【2.3岸别】本级河流位于上一级河流的左岸或右岸,分别用1和2表示,无法确定左右岸时填0。
【3.河流长度河流域面积】【3.1河流长度】填报河流长度,单位为km,大于10km,记至1km,小于10km,记至0.1km。
【3.2流域面积】填报河流流域面积,单位为km2,平原水网区河流无法确定流域面积时填“-1”,大于或等于100km2,记至1km2;小于100km2,记至0.1km2;小于10km2,记至0.01km2。
【4.跨界类型】填报流域的跨界类型。
本次普查分跨国并跨省、跨国、跨省、跨县以及县界内五类,分别用1、2、3、4、5表示【5.河流类型】河流类型分自然流域河流、区间流域河流和平原水网区河流,分别用1、2、3表示。
【6.流经】填写河流流经的地区,按从上游到下游顺序填写。
其中,跨国河流填外国国名、我国省名和县名,如“××国,××省××县”;跨省河流填省名和县名,如“××省××县,××省××县”;跨县河流填县名,如“××县,××县”;县界内河流填县名,如“××县”。
引用资料[1]: 贵州大学花溪校园中心图书馆初步设计方案说明引用资料[2]: 贵州大学新校区“人工湖”地质环境调查报告(姜涛、褚学伟、何丰胜)2011.10.31一、地理位置花石路吉林村路段位于新校区西侧约500m处,距离贵阳市中心约18km,距离花溪区中心约4km。
地理坐标:东经106°39′37″~106°39′51″,北纬26°26′9″~26°26′11″。
二、地形地貌1、地貌:调查区域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吉林村,区域地势东、西较高,中部槽谷较低,山脉水系的展布均受地质构造与地貌的控制,形成以低中山、丘陵为主的山地地貌单元[1]。
调查区为岩溶槽谷地貌类型,海拔高程在1084~1216m 之间,高差132m[2]。
2、地质构造:调查区域位于贵阳向斜西翼,花溪压扭性断层下盘,场区构造简单,无区域性活动断层通过,无区域性断裂构造,区域稳定性较好。
区域内岩体构造及溶蚀裂隙较发育,以浅部溶孔为主,岩体结构类型为层状~碎块状结构。
经实地调查, ,岩层为单斜产出,倾向72°,倾角40°,为三叠系下统安顺组一段(T1a1),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场地内岩体较破碎,岩溶较发育[1]。
3、岩土构成:区域上伏土层为素填土、红粘土,下伏基岩为三叠系下统安顺组(T1a1)白云岩,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1、素填土(Qml):由粘土、少量碎石组成,结构松散,厚度为0~4.5m,为近期土石方平场开挖回填形成。
2、红粘土(Qel+dl):褐黄色、棕黄色、局部褐黑色,结构致密、质细、均匀、富韧性,偶见裂隙,含铁锰质氧化物及母岩风化残块,呈硬~软塑状,层厚为0.5~14.1m。
硬塑状红粘土层厚达8.8 米,厚度不均匀,区域内均有分布;可塑状红粘土层厚为0.00~5.00米,褐黄色,厚度极不均匀,场地内均有分布。
软塑状红粘土局部钻孔中有揭露以及在溶洞及裂隙中分布。
3、基岩(T1a1):灰白色、肉红色白云岩,以中厚层为主,夹部分薄层,节理较为发育,按其风化程度分强风化及中风化两个风化地带。
第一章河湖基本情况普查全国水利普查China Census for Water 山地河流和水系结构清查表2011年表号:Q 1 0 1 表制定机关:水利部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批准机关:国家统计局批准文号:国统制 [2010]181号有效期至:2 0 1 2 年 8 月流域、省(自治区、直辖市)备注:第3项和第12项由流域、省级普查机构填写,其余项由流域、省级普查机构核对。
核对人:复核人:审查人:填表日期:20 年月日3Q101表山地河流和水系结构清查表填表说明表Q101由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河湖组和流域、省级普查机构完成。
表Q101主要用于流域、省级普查机构核对清查山地河流、流域边界和水系结构使用。
流域、省级普查机构利用M101和M102图,参考河流长度、流域面积、河流级别、跨界类型、流经等信息,核对清查山地河流、流域边界和水系结构,重点核对河口处河流、河谷平坦地区河流、河源等,并填写河流名称和备注。
【1.流域】填写河流所在的流域名称。
流域划分参见附件一“全国流域水系代码(试用)”,由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河湖组填写。
【2.水系】填写河流所在的水系。
水系划分参见附件一“全国流域水系代码(试用)”,由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公室河湖组填写。
【3.河流名称】填写河流的名称,由流域、省级普查机构填写,并细分为已有名称、新名称和参照命名三类。
河流名称以1:5万地形图上标注的河名为准。
当一条河流自上而下不同河段有不同的名称时,一般以下游的河名作为整条河流的名称。
当河流在地形图上没有标注名称时,可采用下列之一方法命名;①查阅当地县志、地方志等资料,确定河流名称;②当河流两岸有城镇、村庄时,以离河口最近的乡镇、村庄名称作为河流名称;③本级河流没有名称,可按其上一级河流名称参照命名,如某条河流的上一级河流名称为甲河,则本河流可命名为甲河左支一河、甲河左支二河,甲河右支一河、甲河右支二河等;④可用省级行政区简称加河流代码来命名,如湘河流代码、鄂河流代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