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椒江山溪性强潮河口的若干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746.49 KB
- 文档页数:11
椒江口海域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作者:陈立红张荣保叶茂森林柏金矛郑芳琴叶新荣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4年第26期陈立红张荣保叶茂森林柏金矛郑芳琴叶新荣(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程海洋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 310012)摘要:该文利用 2011—2012年对椒江口海域海洋环境监测结果,分析了椒江口海域环境质量现状,并对椒江口的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表明:椒江口海水中pH、DO、CODMn、石油类和重金属(Cu、Pb、Zn、Cd、Hg、As、Cr)等评价因子可满足各水质类别的要求,营养盐类(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已大大超出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椒江口海域水质处于富营养状态,沉积物质量各评价因子的标准指数均小于1,能满足环境保护目标对沉积物质量的要求。
关键词:椒江口海域环境质量评价水质特征富营养化中图分类号:X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9(b)-0109-05椒江水系流经仙居、天台、临海、黄岩、椒江入台州湾,全长209km,为浙江第三大河。
椒江是浙江省中部的一条独流入海河流,上游干流为灵江,与支流永宁江汇合后称椒江,流域面积达6750km2,椒江流经海门、牛头颈,注入台州湾,它具有山溪性强潮河口的性质。
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1.72×108m3,椒江流域的径流主要由降水形成,其年内分配与降水量基本相应。
受梅雨和台风雨影响,径流量的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汛期(4~9月),占全年总量的75%;枯季(10月至翌年3月)径流量仅占全年的25%。
其径流携带着上游乡镇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进入河口海域。
由于近年来随着台州地区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及外来人口的激增,工农业污水、乡镇生活污水产生的污染物排海量迅速增加,特别是营养盐类和有机物质的过量排放,引起椒江口海水水质下降和富营养化,从而给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带来一定的影响。
为了分析当前椒江口海域环境质量现状,该文根据2011年春季和秋季、2012年夏季椒江口海域环境质量监测主要结果进行评价,从海域生态环境方面探讨了椒江口海域富营养化程度,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修复和渔业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钱塘江河口概况(林炳尧)钱塘江河口基本情况1 水系概况1.1 概况钱塘江,古称浙江。
三国时,始见“钱唐江”之名,当时仅指流经钱唐县境内的河段。
民国时期方作为全江的统称。
各段又有各自的名称。
梅城以上北面一支为新安江;南面一支称兰江,两江汇合后称为富春江;闻家堰以下通称钱塘江。
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
干流从西到东,贯穿皖南、浙北,在杭州湾的湾口——上海芦潮港与我省镇海外游山的连线——汇入东海,流域跨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上海五省市。
流域面积555582 km,86.5%在我省境内,占我省总面积47.2%。
发源地:历史习惯是唯长为源,但是,也有径流量大者为源之说。
新安江比兰江长,但是流域面积远小于兰江。
因此,现在采用“两源说”:北源:新安江;南源:兰江。
两源在建德市梅城汇合。
从北源的源头起计量,一直到杭州湾的湾口,钱塘江河长668.1km钱塘江水系图1.2 干流分区按照河床特性划分,钱塘江分成山地区河床、河口平原区河床两类。
换言之,钱塘江没有平原冲积性河道。
钱塘江干流两类河床2 钱塘江河口2.1 河口分区东海潮汐的影响一直波及到富春江电站,大潮期,电站下游不远的溜江滩水位还有变动,潮汐学中称为“潮区界”,一般,将富春江电站以下称为钱塘江河口区,长281km。
河口区分成近口段、河口段、河口湾3个区段,河口区之外为口外海滨。
钱塘江河口分区涌潮。
大潮期,涌潮在尖山下游形成,溯源推进中,逐渐壮大、衰减、湮灭,一直推进到闻家堰以上,全程90余km ,涌潮的各个发展阶段均处河口段内。
2.2 概况东海潮波传入海湾后,潮差迅速增大,潮流速不断增加,澉浦实测最大潮差达9m ,是我国潮差最大的海域之一。
每潮经过澉浦进入河口段的潮量在35~503810m ?间,平均涨潮流量195,000s m /3。
流域的径流经富春江电站下泄,进入河口区。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003810m ?,多年平均流量952s m /3。
流域径流仅为涨潮流量的1/200。
椒(灵)江水沙特性及最大浑浊带模拟徐雪松;张新周;李琼;夏威夷;赵晓冬【摘要】椒(灵)江属于典型的山溪性强潮河流,水动力泥沙条件异常复杂.潮流和径流共同作用极易引导细颗粒泥沙在特定河段集聚,形成最大浑浊带,并发育浮泥,对河道河床演变起重要作用.尤其是近年来河口围填和河道采砂等人类活动对河流的水动力和边界条件造成较大的改变,加之上游水库建设致使径流量及洪峰流量减小,配合强潮的顶托作用,枯水期最大浑浊带向上游运动距离更远,导致河道淤涨、江水变浑,影响到河道航运资源开发与保护.在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椒(灵)江山溪性强潮河流的水沙特性,并考虑黏性细颗粒泥沙运动特性和盐度的影响,开发山溪性强潮河流最大浑浊带数学模型,模拟枯季大潮椒(灵)江水沙运动特性和最大浑浊带运移过程.【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9页(P134-142)【关键词】山溪性强潮河流;最大浑浊带;水沙特性;数值模拟【作者】徐雪松;张新周;李琼;夏威夷;赵晓冬【作者单位】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510230;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24;临海市水利局, 浙江临海317000;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24;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8;U61椒(灵)江流域位于浙江中部沿海,是浙江省第三大水系,流域面积6 603 km2,主流全长209 km,由西北至东南汇入台州湾。
椒(灵)江流域由上游支流(永安溪和始丰溪)、灵江、椒江、椒江口组成。
灵江上游永安溪长约144 km,始丰溪长约129 km。
永安溪和始丰溪汇集于临海市西郊三江村,至黄岩三江口为灵江主河段,长约46 km,宽200~1 400 m。
椒江河口径、潮流变化对含沙量时空分布的影响夏威夷;赵晓冬;张新周【摘要】通过对3次水文泥沙测验资料的整理,分析了椒江河口含沙量在纵向、垂向的空间分布和随季节变化、潮汛变化、涨落潮变化等时间分布特征;依据径、潮流相对强弱的不同,将椒江河口分为3个区段来讨论.研究表明:①径、潮流通过对河床的冲刷和对泥沙的输运来实现对含沙量时空分布的影响.②径流控制的河段含沙量垂向变化梯度大于潮流控制的河段.不同区段含沙量峰值出现时刻具有显著差异,含沙量变化周期大致有两种,分别约为6和12h.造成各区段差异的原因主要与水流输沙方向,水力活跃度和沙源供给有关.③径流量增大能显著提高灵江河床冲刷速率,且对含沙量起到“稀释”作用.④洪水将严重破坏含沙量分布的规律性,各区段含沙量明显降低且持续时间较长.【期刊名称】《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11页(P35-45)【关键词】椒江河口;径流;潮流;含沙量;时空分布【作者】夏威夷;赵晓冬;张新周【作者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8对于河口泥沙特性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热点问题,国内学者对于河口含沙量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大量研究[1-5],这些文献大多采用数据分析的手段,对水文、泥沙等现场测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而研究含沙量在纵向、垂向的空间分布或随涨落潮变化的时间分布特征,并进而探讨形成这些特征的内在机理。
椒江河口属山溪性强潮河口,潮流界可达灵江起点三江村处。
永宁江大闸建成后,椒江河口由灵江、椒江、椒江口三段组成[6]。
灵江为三江村至三江口河段,长约45 km,宽约200~1 100 m。
三江口以下至口门(牛头颈)河段为椒江,长约12 km,宽约为880~1 800 m。
浙江省自然灾害时空特征描述概况: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省会杭州。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08年底全省共有地级市11,市辖区32,县级市22,县36(其中自治县1),乡446,镇747,街道318个。
2009年全省人口____,人口数在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畲族、土家族、苗族、布依族、回族、壮族、侗族。
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为22832亿元,比上年增长8.9%。
浙江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处于欧亚大陆与西北太平洋的过渡地带,该地带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浙江大陆总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境内地形起伏较大,浙江西南、西北部地区群山峻岭,中部、东南地区以丘陵和盆地为主,东北地区地势较低,以平原为主。
浙江海岸线全长2253.7公里,沿海共有2161个岛屿,浅海大陆架22.27万平方公里。
受东亚季风影响,浙江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变化,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由于浙江位于中、低纬度的沿海过渡地带,加之地形起伏较大,同时受西风带和东风带天气系统的双重影响,各种气象灾害频繁发生,是我国受洪涝、台风、暴雨、干旱等灾害影响最严重地区之一。
据浙江农业受灾面积统计数据,对影响浙江农业的几种自然灾害进行排序,前三位的分别是:洪涝灾害>台风灾害>旱灾。
每年因灾造成的损失约为______元。
主要灾种时空特征洪涝与暴雨灾害时空特征概述:浙江梅汛期每年都有暴雨与洪灾,洪涝灾害是浙江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它所造成的损失占浙江各类灾害损失的40%左右。
受两种类型的洪水的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浙江洪涝灾害划分为梅雨型暴雨洪水、台风型暴雨洪水和过渡性洪水。
时空分布:①梅雨暴雨由西向东逐渐减少,而台风暴雨则逐渐增强。
钱塘江中上游地区,特别是在新安江、兰江、衙江流域雨涝灾害偏多。
起源于天目山南北两侧的东、西若溪沿溪两岸及下游太湖流域的杭嘉湖平原时有雨涝灾害发生。
椒江河口河床宽深比对水沙条件的响应分析周鸿权;李伯根;顾裕兵;巩明;杨辉【摘要】本文利用多年水文泥沙和水深地形资料,分析了椒江河口河床宽深比长周期变化特征,并尝试探讨了河床宽深比对水沙条件的响应.结果表明,径流和潮动力对河床形态影响程度沿程此消彼长,江口沙上游河段受径流作用较明显,栅浦下游河段受潮动力影响较显著,这应是弯曲和顺直河段河床横断面形态调整差异的影响因素;河床宽深比与径流平均输沙率正相关,径流产沙量减少,河床形态趋向窄深;顺直河段宽深比与平均流量负相关,径流来水减少,河床趋于宽浅;河床宽深比与平均潮差负相关,应是人为作用改变了潮动力对河口河床形态调整的影响.【期刊名称】《海洋学研究》【年(卷),期】2014(032)004【总页数】7页(P69-75)【关键词】椒江;宽深比;河床形态;长周期调整;统计分析【作者】周鸿权;李伯根;顾裕兵;巩明;杨辉【作者单位】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程海洋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程海洋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浙江省电力设计院,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程海洋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工程海洋学重点实验室,浙江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8+.3椒江河口位于浙江沿海中部,属于典型的山溪性强潮河口。
椒江支流永宁江上游于1962年修筑长潭水库后,流域流量大幅减少,椒江河口海门港区及航道淤积较为严重,影响了航运能力和港口正常作业。
这引起了港务管理部门、港口工程师及河口沉积地貌学者的关注。
自20个世纪70年代以来,对椒江河口水文泥沙进行了多次调查研究,从河床淤积的角度,着重于河口形成过程[1]、沉积[1-2]、地貌特征[1]、水文泥沙特性[3-4]、港区航道淤积原因①海门港务管理局.长潭水库对椒江航道产生的影响[R]. 1990.、最大浊度带形成机理[5]、悬沙质量浓度分布规律[6-7]、高浑浊水混合过程[8]、泥跃层形成机理[9]、浮泥运动规律[10]、河床冲淤调整机理[11]等诸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钱塘江河⼝特征钱塘江河⼝特征、治理开发的简介韩曾萃(浙江省⽔利河⼝研究院技术顾问)⼆00六年⼗⼀⽉⼗六⽇钱塘江河⼝特征、治理开发的简介钱塘江河⼝为国内、国际的著名强潮河⼝,其灾害和资源都同时存在。
为减少灾害、开发利⽤资源,⽔利界的⼏代⼈付出了艰⾟的努⼒,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将其科研、治理、实践的经验、教训⽤通俗、简洁的⽂字介绍给有关的学⼈、同⾏⼗分必要。
本⽂即是为此⽬的写的⼀个材料,限于本⼈才疏学浅,很难达到上述⽬的,可放⼼的是今后会后继有⼈,不断积累、修改、完善。
⼀、河⼝的定义及其重要性最早介绍河⼝研究河⼝专著的是前苏联学者萨莫依莫夫,他认为河⼝是河流到海洋的过渡段,再根据河流和潮汐动⼒的强弱⼜分为河流段(河流径流作⽤为主、潮汐作⽤微弱)、河⼝段(河流动⼒与潮汐动⼒相当、相互作⽤段)及潮流段(潮汐动⼒为主,径流作⽤微弱)。
他的著作和学术观点深深影响了我国的地学界、⽔利界及其他领域,以后的⼀些专著为中国⼤百科全书(海洋卷)、(⽔⽂⽓象卷)及中国⽔利⼤百科都是按他的著作阐述的。
美国著名河⼝学者普瑞查得(Donacd·w·pritchard)于1967年发表论⽂《从物理学观点论河⼝》(载于美国密歇根⼤学George H·Lauff著《Estuaries》⼀书中)对河⼝的定义、范围、分类都有⽐较详细的论述并⼴泛地为国际学者引⽤,他的定义是“河⼝是⼀个与外海⾃由连通的半封闭海岸⽔体,其中的海⽔可以量测出被陆地径流冲淡”。
他对此进⼀步解释。
(1)、“河⼝是⼀个半封闭的⽔体”,河⼝受两岸的影响很⼤,使河⼝中的⽔流约束呈现往复流,不同于外海的旋转流,是河⼝动⼒上的⼀⼤特征。
他举出美国东海岸⼝门宽50km以上,集⾬⾯积17万km2的切萨⽪克湾(Chesapeake Bay)为典型,我国钱塘江河⼝的杭州湾、珠江⼝的伶仃洋即属此。
(2)、“河⼝海⽔应可量测出被陆域径流冲淡”,海⽔盐度为30‰~36‰,淡⽔为0.01‰~0.05‰,钱塘江河⼝的⽔体盐度正在这⼀范围内,随径流⼤⼩变动为0.1‰~20‰之间。
Ξ第19卷 第1期2001年3月 东 海 海 洋DONGHA IM AR INE SC IENCEV o l 119 N o 11M ar 1,2001文章编号:10012909X (2001)0120011208山溪性可冲性强潮河口曹娥江高水位初步研究潘存鸿,蔡 军(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16)摘 要:应用多年的实测资料,分析了曹娥江河口高水位成因,结果表明,曹娥江河口洪水位具有山溪性和可冲性的特点,人类活动对高水位有较大影响。
应用统计分析法和成因分析法推求1%设计高水位,讨论了成因分析法中上、下边界条件的选取,其选取原则对其他潮汐河口确定设计高水位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曹娥江河口;高水位;山溪性;可冲性;成因分析法中图分类号:P 333 文献标识码:A图1 曹娥江平面位置图曹娥江是钱塘江第二大支流,长197km ,流域面积为6046km 2[1],曹娥江河口从花山至口门,全长92km ,受径流和潮流共同作用,河床冲淤变化剧烈。
曹娥江在尖山河湾注入钱塘江河口段(图1),故其无口外海滨段,这不同于其他潮汐河口。
1970年以来,曹娥江出口江道两侧开展了治江围涂工程,迄今出口江道已向东北方向延伸约15km 。
曹娥江流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500mm ,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量年际、年内变化较大。
5月至7月初为梅雨季,是全年的主要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35%,雨量大而强度小。
7月底至9月初为台风雨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5%,受台风影响常伴随暴雨,易发洪水。
Ξ收稿日期:1999212222作者简介:潘存鸿(1963-),男,浙江鄞县人,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河口海岸水动力学研究。
1 洪水、风暴潮概况曹娥江河口年最高水位或者由洪水造成,或者由台风暴潮造成,或者由洪水及台风暴潮共同造成。
111 洪水曹娥江流域每年发生洪水,但洪峰流量年际差异很大。
水道港口Journal of Waterway and Harbor第37卷第2期2016年4月Vol.37No.2Apr.2016椒江河口水沙特征分析和悬沙分布推算戴玮琦1,2,陶建峰1,2,张琴2,张长宽2,徐凡2(1.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8;2.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南京210098)摘要:基于椒江河口2009~2014年洪、枯季共5次全潮水文泥沙测验数据,分析了河口区的水沙特征,建立了河口区洪、枯季大潮期半潮平均涨落潮水沙关系,利用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结果对水沙关系推算的含沙量分布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椒江河口的水流从外海至口门逐渐增大,高浓度悬沙从口外向口门积聚,白沙至琅矶山一线以西海域的悬沙浓度较高;河口区含沙量分布与流场及水下地形呈良好的相关关系;结合潮流场数值模拟结果,拟合的水沙关系可较好地推算出河口区的悬沙浓度分布。
关键词:水沙特征;水沙关系;悬沙分布;椒江河口中图分类号:TV 142;O 2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8443(2016)02-0128-07潮汐河口是流域和海洋的枢纽,既是流域物质的归宿,又是海洋的开始,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集中地带[1]。
潮汐河口广泛存在含沙浓度明显高于其上下游的最大浑浊区[2],受洪、枯季径流和潮汐周期变化的作用。
河口区特定河段内悬沙与床沙的交换频繁、通航水域淤浅严重、河床冲淤多变等均与最大浑浊区的存在密切相关[2-3]。
我国东南沿海分布着数条源短流急的山溪性河流,具有径流洪枯比大、潮差大、潮流作用强、水体含沙量高的特点[2,4]。
径流和潮流是塑造这类河口的两大动力因素[4],而决定河床演变的最活跃因素是水流与泥沙条件[5]。
因此,研究该类河口水沙特征对于分析河口泥沙冲淤等问题具有一些重要的意义[2-4,6]。
椒江位于浙江中部沿海,是浙江省沿海第三大水系[5],自牛头颈流入台州湾海域,椒江河口是典型的喇叭状强潮河口(图1),径流量与输沙量洪枯悬殊。
椒江河口航道整治与效果分析张瑾;沈先荣;田林【摘要】分析了椒江水文、泥沙和河道演变特性,重点介绍支流永宁江建闸前、后椒江航道的整治思想及工程措施,并根据工程实施前后水文测验、河床地形检测成果分析整治效果.【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09(000)009【总页数】5页(P131-135)【关键词】河口建闸;海门港区;航道整治【作者】张瑾;沈先荣;田林【作者单位】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6;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6;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7.6椒江为浙江省第3大河,自发源地至河口全长190 km。
干流灵江与永宁江汇合后为椒江向东注入台州湾 (图1)。
位于河口的台州港海门港区是浙江省东部沿海的重要门户,也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港口之一。
由于上游建库、支流建闸等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下游潮汐河道产生严重淤积,每年依靠疏竣维持港区水深,严重地制约了港区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有关方面致力于椒江和海门港区的航道整治工程,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2.1 河口平面形态椒江三江口至牛头颈河段长12 km,河势顺直,岸线稳定,呈藕节型河势。
河段平均河宽约1 500 m,最大河宽1 900 m。
从栅浦至葭芷,河宽从1 200 m迅速增大至1 900 m,到牛头颈断面河宽又变小,仅有970 m,出牛头颈后,河段迅速展宽,成喇叭形台州湾。
2.2 水文、泥沙2.2.1 径流灵江临海站丰水年最大洪峰流量16 300 m3/s (1962年9月6日),枯水年最大洪峰流量2 245 m3/s (1979年8月25日),平均洪峰流量7 326 m3/s。
永宁江径流量原为灵江径流量的10%左右,1960年长潭水库建成后,基本断流。
2.2.2 潮汐椒江属强潮河口,潮型为不规则半日潮,海门站最大潮差6.30 m,平均潮差4.01 m。
钱塘江流域钱塘江是中国浙江省第一大河,古名“浙江”,亦名“折江”或“之江”,最早见名于《山海经》,是越文化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钱塘江全长605公里,流域面积48887平方公里,流经杭州市闸口以下注入杭州湾。
江口呈喇叭状,海潮倒灌,成著名的“钱塘潮”。
钱塘江- 简介钱塘江干流在杭州市境内,建德梅城以上泛称新安江,自梅城以下,分别称为桐江、富春江、钱塘江。
钱塘江两岸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全省最重要的旅游线。
钱塘江发源于安徽南部黄山地区的青芝埭尖,流经14个县市,注入杭州湾。
因桐江和富春江河段景色极佳,统称富春江。
闻家堰以下河口一段才称钱塘江,这段水道貌岸然曲折,形如反写的“之”字,西湖正好是反“之”上的一点,故称之江。
现丰钱塘江或之江称全江。
钱塘江河口呈巨大的喇叭形,杭州湾口南北两岸相距约100公里,至钱塘江口缩小到20公里,再上至海宁盐官,仅为2.5公里。
河床纵剖面有庞大的沙坎隆起,从乍浦起以1.5/100 00的坡度向上抬起,到仓前附近达到顶点,再以0.6/10000的倒坡伸展到闻堰。
此河段受江面束窄、河床隆起的影响,潮波破裂汹涌,形成天下奇观“钱塘江潮”。
地势从西南向东北倾斜,干流依势向东北注入杭州湾。
河流呈羽状水系。
钱塘江- 水系组成钱塘江河道曲折,上游为山溪性河道。
束放相间;中游为丘陵;下游江口外呈喇叭形状,江口逐渐展宽。
主要支流有乌溪江、婺江、新安江、分水江、浦阳汀、曹娥江等。
(1)乌溪江:源出福建省浦城县东部山区。
东流经浙江省龙泉县西北部,于衢县樟潭镇入衢江。
径流全长150km,流域面积2590km2。
多年平均年径流量30.76亿m3。
自然落差802m。
水能理沦蕴藏量18.38万kW。
河道发育,主要支流有周公源、湖山源等。
(2)新安江;源出安徽省黄山西南麓。
西南流经歙县、休宁二县,在黄山市临溪镇汇合率水之后始名新安江。
曲折东南流折向东流。
经安徽省南部边界.浙江省淳安等县境,穿行新安江水库,经建德市城西南,在梅城镇东汇合兰江水系后,东流称富春江。
椒江河口最大浑浊带悬沙粒径分布及其对潮动力的响应摘要以枯水季节大、小潮期3个时间连续(25h)站和1条纵剖面10个瞬时观测站的悬沙粒径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悬沙不同粒级,中值粒径及粒度参数的计算和统计,本文讨论了悬沙粒径分布的区域变化和潮汐周期变化,并表明其主要受物质来源、底部沉积物再悬浮物质和絮凝沉降3个因素影响,其中第二个因素的作用大潮期比小潮期显着,第三个因素的作用小潮期则较大潮期明显。
关键词椒江河口最大浑浊带悬沙粒径响应1 前言潮汐河口普遍存在着悬沙浓度明显高于其上、下游的最大浑浊带。
它因受洪、枯季径流和潮汐周期变化的作用经常发生向海或向陆迁移[1~3],并对港口、航道的淤积产生深刻影响[4,5]。
因此,近20年来,国内外许多水文学、沉积学家和海岸工程师们对最大浑浊带的水动力结构、悬沙浓度分布规律、悬沙输移机制以及悬沙絮凝沉降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6~11]。
但是,除了Schubel对切萨皮克湾最大浑浊带1个测站的悬沙粒径的涨落潮周期变化研究外[12],很少对潮汐河口最大浑浊带悬沙粒径分布的动力过程进行报道。
对于椒江河口最大浑浊带的悬沙粒径分布变化,虽然符宁平等采用某些代表性潮时的悬沙粒径参数曾探讨过悬沙沉降作用[13],可是,到目前为止尚未有过系统的报道。
椒江是灵江注入东海(台州湾海域)的过渡河段,并有支流永宁江于三江口汇入(图1),它具有山溪性强潮河口的性质。
据上游控制站资料,多年平均流量为110m3/s,洪枯变幅悬殊,最大洪峰流量历史上曾达16300m3/s,最小流量却不足1m3/s;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08m3,输沙量约110×104t,其中75%左右的水沙主要集中于4~9月向海输送[14,15]。
潮汐是不规则半日潮,据海门站统计,涨、落潮平均历时各为和,平均潮差,最大潮差达。
最大垂线平均流速超过2m/s。
最大浑浊带纵向跨度约20km,核部一般位于栅浦与海门之间的区段,悬沙浓度随水深增加,表层一般为1~3kg/m3,底部经常发育着浮泥[16],从而形成一个悬沙,浮泥和床沙的沉积体系。
钱塘江河口特征、治理开发的简介韩曾萃(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技术顾问)二00六年十一月十六日钱塘江河口特征、治理开发的简介钱塘江河口为国内、国际的著名强潮河口,其灾害和资源都同时存在。
为减少灾害、开发利用资源,水利界的几代人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将其科研、治理、实践的经验、教训用通俗、简洁的文字介绍给有关的学人、同行十分必要。
本文即是为此目的写的一个材料,限于本人才疏学浅,很难达到上述目的,可放心的是今后会后继有人,不断积累、修改、完善。
一、河口的定义及其重要性最早介绍河口研究河口专著的是前苏联学者萨莫依莫夫,他认为河口是河流到海洋的过渡段,再根据河流和潮汐动力的强弱又分为河流段(河流径流作用为主、潮汐作用微弱)、河口段(河流动力与潮汐动力相当、相互作用段)及潮流段(潮汐动力为主,径流作用微弱)。
他的著作和学术观点深深影响了我国的地学界、水利界及其他领域,以后的一些专著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海洋卷)、(水文气象卷)及中国水利大百科都是按他的著作阐述的。
美国著名河口学者普瑞查得(Donacd·w·pritchard)于1967年发表论文《从物理学观点论河口》(载于美国密歇根大学George H·Lauff著《Estuaries》一书中)对河口的定义、范围、分类都有比较详细的论述并广泛地为国际学者引用,他的定义是“河口是一个与外海自由连通的半封闭海岸水体,其中的海水可以量测出被陆地径流冲淡”。
他对此进一步解释。
(1)、“河口是一个半封闭的水体”,河口受两岸的影响很大,使河口中的水流约束呈现往复流,不同于外海的旋转流,是河口动力上的一大特征。
他举出美国东海岸口门宽50km以上,集雨面积17万km2的切萨皮克湾(Chesapeake Bay)为典型,我国钱塘江河口的杭州湾、珠江口的伶仃洋即属此。
(2)、“河口海水应可量测出被陆域径流冲淡”,海水盐度为30‰~36‰,淡水为0.01‰~0.05‰,钱塘江河口的水体盐度正在这一范围内,随径流大小变动为0.1‰~20‰之间。
强潮河口河床断面形态与水动力因子关系蒋燕河海大学水资源环境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E-mail:echojiang20002000@摘要:河口断面形态的塑造是径流动力与潮流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针对瓯江河口强潮河口的特点,研究河口区河床断面形态与水动力条件的关系。
分析结果表明,从上游至下游而论,离口门距离越远,径流动力对河床的切割强度大于潮流动力,它塑造的断面形态常常是“V”型;当径流动力和潮流动力相当,相互消长,该区域塑造的断面形态常呈较不规则的“W”型;当潮流动力增强,断面形态常常是“U”型。
将感潮河段分为主要受径流影响为主的区域、受径流和潮流共同影响的区域和主要受潮流影响为主的区域。
关键词:强潮河口;水动力;断面形态;径流;潮流中图分类号:TV921.引言入海河口是河流过渡到海洋的中间区段,也称河流入海的尾闾[1]。
在该区范围内,一方面是河流淡水与海洋盐水相互混合作用的水域;另一方面又是河流动力与海洋动力(主要是潮汐和波浪)相互交接过渡和相互作用的地带。
在这一河段内,主槽断面的塑造过程是洪水动力和落潮动力克服河床阻力或是洪水动力克服涨潮动力和河床阻力做功的过程。
因此,主槽的塑造力即为洪水动力、海洋动力及河床阻力之对比。
塑造力越大,主槽断面越易下切;反之,塑造力越小,主槽断面越平缓。
河床断面的形态与一定的水动力因素、泥沙因素及河床边界条件相适应。
河床形态及河口段洪水及潮水的遭遇,与河口地区的河床演变、防洪减灾、环境治理等问题紧密相关[2-3],对流域防洪、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也都有深远的参考价值。
以往较少定量的考虑河口的水动力条件与河床形态的关系,贺松林[4]曾从河口河床堆积带的成因角度研究水动力条件对沿程地形的影响;窦国仁[5]根据河流最小活动性假说,建立冲积河流和潮汐河口的河床形态方程式。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建设日益发展,河口地区的整治力度日益加大,因此,河床断面形态的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也愈来愈复杂。
浙江省主要⼋⼤⽔系——及沿海⼀些⼩河流简介浙江省主要⼋⼤⽔系——及沿海⼀些⼩河流简介浙江省江河众多,⾃北⽽南有东西苕溪、钱塘江、曹娥江、甬江、灵江、瓯江、飞云江、鳌江⼋⼤主要⽔系;浙、赣、闽边界河流有信江、闽江⽔系,还有其他众多的⼩河流等。
其中,除苕溪注⼊太湖⽔系、信江注⼊鄱阳湖⽔系,⼆者属长江⽔系外,其余均独流⼊海。
流域⾯积⼤于10000平⽅公⾥的河流有钱塘江和瓯江两条。
⼀、钱塘江⽔系钱塘江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河流之⼀,是浙江省的最⼤河流。
由于河道在杭州附近曲折呈“之”形,故⼜名之江、曲江、浙江。
全长484km(浙江境内216.5km),流域⾯积4.22万km2(浙江境内3.56万km2),其余分属安徽、福建和江西省,多年平均径流量404亿m3。
1.钱塘江⼲流上游常⼭港发源於安徽省休宁县⼤尖⼭岭北麓青芝埭尖,汇江⼭港后东北流贯浙江省北部⾄澉浦,经杭州湾注⼊东海。
⼲流⾃衢州以上称常⼭港,衢州⾄兰溪间称衢江(信安江),兰溪⾄建德县梅城称兰江,梅城⾄桐庐间称桐江,桐庐⾄萧⼭县闻家堰间称富春江,闻家堰以下始称钱塘江。
钱塘江⼝平⾯呈喇叭形,在海宁县附近河底有沙坎隆起,海潮倒灌,受地形收缩影响潮头陡⽴,形成雄伟壮丽的钱塘潮,吸引⼤批游⼈,最⼤潮差达8.93⽶。
在新安江和富春江上已建成⼤型⽔库和⽔电站。
杭州⾄桐庐间可通航150吨级轮船。
(1)常⼭港常⼭港为钱塘江南源,是衢江主源,发源于休宁县青芝埭尖(1144⽶),主河道流程164km,流域⾯积3355Km2。
古称定阳溪,⼜名⾦川。
上源称马⾦溪,主流长104km,流域⾯积2092.1m2,⽀流有池淮溪、龙⼭溪、马尪溪。
界⾸以下称常⼭港,在双港⼝汇江⼭港之⽔⼊衢江,主要⽀流有芳村溪、虹桥溪、灵合溪、龙绕溪、南门溪、马车溪、⾥⼭溪、⼤坑溪、官塘溪等九条。
(2)江⼭港江⼭港为衢江南源,发源于浙、闽交界处仙霞岭北麓之苏州岭与龙门岗,由西南向东北穿⾏于⼭地丘陵之中,在衢州市双港⼝与常⼭港汇合⽽成衢江。
山溪性可冲性强潮河口曹娥江潮汐特征
潘存鸿;蔡军;王文杰;施祖蓉;谢亚力
【期刊名称】《海洋学研究》
【年(卷),期】2000(018)001
【摘要】曹娥江径流具有浙闽山溪性强潮河口的若干径流特征,径流年际、年内变幅较大,洪水暴涨暴落,洪枯比极大.曹娥江河口具有钱塘江河口基本特性外,还明显受到江道地形冲淤变化的影响,潮汐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即可冲性特点).而江道地形又与上游径流大小、曹娥江口门外主槽出口方向、钱塘江尖山河湾主槽走向和外海潮汐强弱等因素有关.治江围涂使曹娥江河口的高、低潮位抬高,涨潮历时缩短、落潮历时延长,潮波进一步变形.
【总页数】8页(P7-14)
【作者】潘存鸿;蔡军;王文杰;施祖蓉;谢亚力
【作者单位】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6;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6;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6;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6;浙江省河口海岸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31;P731.23
【相关文献】
1.潮汐河口闸下风暴潮特征模拟 [J], 章卫胜;周钧;王金华;张金善
2.强潮山溪性河口围垦后桥墩最大冲刷深度研究 [J], 黄惠明;王义刚;李奇
3.山溪性可冲性强潮河口曹娥江高水位rn初步研究 [J], 潘存鸿;蔡军
4.山溪性强潮河口最大浑浊带形成机制及其模拟 [J], 张新周;陈星;窦希萍;赵晓冬;夏威夷;缴健;许慧
5.山溪性强潮河口围垦工程对潮流的影响 [J], 姚炎明;沈益锋;周大成;李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9-椒江⼝潮间带⼤型底栖动物的⽣态位椒江⼝潮间带⼤型底栖动物的⽣态位3赵永强 曾江宁 ⾼爱根 陈全震33 寿 ⿅ 廖⼀波 黄逸君(国家海洋局第⼆海洋研究所海洋⽣态系统与⽣物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12)摘 要 2007年10⽉,运⽤⽣态位理论,对椒江⼝潮间带⼤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群⽣态位宽度和⽣态位重叠进⾏了分析,并采⽤典范对应分析法分析了各采样断⾯⾃然因⼦(盐度、⽔温、沉积物温度、滩涂宽度和沉积物粒度)和污染因⼦(油类、重⾦属含量)对环境异质性的影响以及环境因⼦与各类群⽣物数量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型底栖动物的优势种按取⾷⽅式可分为⽳居底表捕⾷型、底表啮⾷型、底内滤⾷型和底内吞⾷型四⼤类群;各优势种群间⽣态位宽度的差异较⼤,最⼤值和最⼩值分别为01428和01168,表明各类群动物对环境因⼦的适应能⼒存在差异;在⽣态位重叠值⼤于016⽔平上,⽇本⼤眼蟹与明秀⼤眼蟹(第⼀类群)间和微黄镰⽟螺、泥螺、习见织纹螺、勋章饰孔螺、短拟沼螺、彩拟蟹守螺(第⼆类群)间以及光滑河蓝蛤、中国绿螂、彩虹明樱蛤(第三类群)间的⽣态位重叠较为显著,对环境资源利⽤⽅式较为相似.关键词 河⼝潮间带 底栖动物 优势种 ⽣态位 典范对应分析⽂章编号 1001-9332(2009)05-1176-08 中图分类号 Q958;X171 ⽂献标识码 A N i che of macrozooben thos i n i n terti da l zone of J i a oji a ng Estuary 1Z HAO Yong2qiang,ZENG J iang 2ning,G AO A i 2gen,CHE N Quan 2zhen,SHOU Lu,L IAO Yi 2bo,HUANG Yi 2jun (S tate KeyL aboratory of M arine Ecosyste m and B iogeoche m istry,Second Institute of O ceanography,S ta te O ce 2anic A dm in istration,Hangzhou 310012,China ).2Ch in .J.A ppl .Ecol .,2009,20(5):1176-1183.Abstract:The niche width and niche overlap of macr oz oobenthos dom inant s pecies in the intertidal z one of J iaojiang Estuary in Oct ober 2007were analyzed based on niche theory,and the effects of natural fact ors (salinity,water te mperature,sedi m ent te mperature,beach width,and sedi m ent grain size )and envir onmental fact ors (contents of oils and heavy metals )on the envir onmental het 2er ogeneity as well as the relati onshi p s bet w een selected envir on mental fact ors and quantitative distri 2buti on of vari ous gr oup s of macr oz oobenthos were studied by using canonical corres pondence analy 2sis method .The macr oz oobenthos do m inant s pecies in study area were classified int o f our gr oup s,i .e .,burr owing surface p redat or,surface grazer,subsurface filter feeder,and subsurface s wall ow feeder,based on their feeding types .There we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niche widths a mong the gr oup s,with the maxi m u m of 01428and the m ini m u m of 01168,which suggested that different gr oup s had different adap tive capacity t o the envir on mental fact ors .A t the level of niche overlap value higher than 016,M acrophthal m us japonicas and M.definitus of Gr oup 1,L unatica gilva,B ul 2lacta exa rata,D ecorifera insignis,A ssi m inea brevicula and Cerithidae ornate of Gr oup 2,and M o 2erella iridescens,Glaucono m e chinensis and Potam ocorbula laevis of Gr oup 3had a bi ol ogically sig 2nificant niche overlap ,indicating their si m ilar behavi or in utilizing natural feeding res ources .Key words:estuary;intertidal z one;z oobenthos;dom inant species;niche;canonical corres pon 2dence analysis .3海洋公益项⽬(200705015)、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ZJ908201201203,ZJ908202202,ZJ908201202206,908202204202,9082Z C 2Ⅱ204)和国家海洋局第⼆海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JG200815,JT0806)资助.33通讯作者.E2mail:chenqz6509@/doc/b4532621192e45361066f57d.html 2008211226收稿,2009202225接受.⽣态位是⽣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在探究⽣物群落结构与演替、⽣物多样性以及⽣物与环境相互作⽤等⽅⾯具有重要意义[1-3].⽣态位研究多见于陆⽣植物群落[2-4],关于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则集中于河流[5]、海岛滩涂[6-7]、潮沟[8]以及红树林[9]等研究区域,⽽对河⼝区潮间带⼤型底栖动物应⽤⽣态学报 2009年5⽉ 第20卷 第5期Chinese Journal of App lied Ecol ogy,May 2009,20(5):1176-1183⽣态位的报道却⼗分鲜见.受海⽔、淡⽔、潮汐以及⼈类活动排污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河⼝区⽔体和沉积物的异质性较⼤,进⽽导致河⼝区底栖动物的种群分布和群落结构多样化程度较⾼[10-15],表现为底栖动物种间的空间⽣态位宽度和⽣态位重叠存在较⼤差异.同时,由于底栖动物群落对其⽣境具有指⽰作⽤[12,16-18],在⼀定空间尺度内,底栖动物种间空间⽣态位的差异可反映出其⽣境异质性的⾼低及其对河⼝区复杂多变环境的适应能⼒.鉴于此,本研究于2007年10⽉对椒江⼝潮间带⼤型底栖动物进⾏了调查,现场测定各断⾯的⽔温、沉积物温度、滩涂宽度,实验室测定了各断⾯的沉积物粒度以及油类和重⾦属等污染物的含量,分析了椒江⼝潮间带⼤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群的空间⽣态位宽度和⽣态重叠,并采⽤典范对应分析(canon2 ical corres pondence analysis,CCA)⽅法分析了研究区各环境因⼦与优势种空间分布的关系,探讨了环境因⼦对椒江⼝潮间带⼤型底栖动物种群分布和⽣态位的影响,为进⼀步研究河⼝潮间带⼤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空间分布、⽣境多样化对⼤型底栖动、⼈类活动对河⼝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过程以及利⽤⼤型底栖动物对环境质量进⾏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河⼝⽣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法111 研究区概况椒江⼝位于浙江中部沿海,地处亚热带季风⽓候区,四季冷暖⼲湿分明,⾬量充沛,年均⽓温1518℃~1711℃,年均降⽔量134918~151919mm.椒江是浙江省第三⼤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较⼤,年均径流量为51172×108m3,史上最⼤洪峰流量曾达16300m3?s-1,最⼩流量却不⾜1m3?s-1.椒江⼝为开敞性河⼝湾,呈喇叭形向外延伸,悬沙含量⾼,潮间带多为泥质或泥沙质滩涂,滩涂养殖业发达.椒江⼝潮汐类型为不规则半⽇潮,涨、落潮平均历时分别为511和715h,平均潮差约4m,最⼤潮差达613 m,⼝内潮流以往复流为主,⼝外旋转流明显.⽬前,本研究区域(28°35′20104″—28°42′27100″N,121°28′27184″—121°36′59104″E)潮间带⾼潮区基本为标准海塘和养殖塘所取代,中低潮区为光滩.112 研究⽅法于2007年10⽉22—28⽇进⾏野外采样和环境因⼦观测.在椒江⼝沿岸顺河流向下依次设置3个潮间带采样区带:Ⅰ区、Ⅱ区和Ⅲ区,在每个采样区带的北岸和南岸各设1个采样断⾯,分别位于⾥西潭(J1)和岩头(J4)(Ⅰ区)、杜下浦闸(J2)和三甲九塘(J5)(Ⅱ区)、涂岙(J3)和三甲⼋塘(J6)(Ⅲ区),如图1所⽰(图中⼯业区只表⽰在河⼝沿岸的相对位置,不代表实际规模).各采样断⾯在中潮和低潮区(⾼潮区被养殖塘泥坝或海塘替代,本研究未涉及)分别设3个和1个采样站位.⼤型底栖动物定量样品按《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海洋⽣物调查》(G B/T12763?6—2007)要求进⾏采集,每个站位设8个样⽅(25c m×25c m×30 c m).所采泥样⽤1mm孔径的过筛器进⾏淘洗,获取⼤型底栖动物标本,样品采集后⽤中性甲醛固定液(体积分数为5%)固定后带回实验室进⾏分类、计数和称量.本次调查中,现场测定了沉积物温度、⽔温、海⽔⽐重和滩涂宽度等⾃然环境因⼦,在实验室中测定了沉积物粒径,有机碳、油类以及铜、镍、总砷、铅、镉和汞等污染因⼦的含量.采⽤⼿持GPS(Magellan315)进⾏采样断⾯的定位和滩涂宽度的测定.在采集⽣物样品的同时测量海⽔⽐重值,同时现场测量海⽔温度,每采样断⾯重复3次,⽤于盐度的计算.在采集动物样品的同时⽤⽊质⼩匙采集各站位表层沉积物样品,并转移⾄磨⼝玻璃瓶中,低温保存,⽤于粒度和沉积物污染物质含量的分析.采⽤激光粒度分析法(MAM5005型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沉积物粒度.采⽤重铬酸钾氧化2还原容量法测定总有机碳(T OC)含量,采⽤荧光分光光度图1 研究区域与采样断⾯F i g.1 Study area and sa mp ling secti ons.J12J6采样断⾯Samp ling secti ons.77115期赵永强等:椒江⼝潮间带⼤型底栖动物的⽣态位法(Cary Ecli p se 分⼦荧光光度计)测定油类含量,采⽤⽕焰原⼦吸收分光光度法(Spectr AA220原⼦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铜、镍含量,采⽤⽆⽕焰原⼦吸收法(ZEEnit 原⼦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镉、铅含量,采⽤氢化物2原⼦荧光法(AF 2610A 原⼦荧光光谱仪)测定总砷含量,以上参数的测定⽅法均参见《海洋监测规范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G B 1737815—2007).采⽤冷原⼦荧光法(W GY 2S1A 数字荧光测汞仪)测定汞含量[19].每条断⾯各重复测定3次.113 数据分析优势度(Y )计算公式如下:Y =(n i /N )f i式中:N 为采样点样品中所有种类的栖息密度的四次⽅根;n i 为种i 的栖息密度的四次⽅根;f i 为该种在各断⾯出现的频率.当Y>0102时,该物种即为优势种[20].为了减⼩种间差异对优势种分析结果的影响,将各物种的栖息密度进⾏四次⽅根转化[21-22].⽣态位宽度计算公式如下:B i =1/r∑rj =1P ij2式中:B i 为种i 的⽣态位宽度,取值范围0<b i="" ≤1;p="" ij="n" n="" ,代表种i="" 在第j="" 个资源状态下的个体数占该种所有个体数的⽐例;r="" 为资源总数,本研究为采样断⾯数,r="" 取值为6.<="" p="" bdsfid="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