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磁粉工艺
- 格式:doc
- 大小:104.00 KB
- 文档页数:5
磁粉检测工艺规范1.适用范围本部分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板材、管材、管件和锻件等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以及铁磁性材料对接接头、T型焊接接头和角接接头等表面或近表面缺陷的检测,不适用于非铁磁性材料的.检测2.引用标准NB/T47013.1—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47013.4—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3.检测人员3.1从事磁粉检测的人员应按照国家无损检测人员考核的相关规定取得相应无损检测人员资格3.2本规范要求进行无损检测人员:持有二级证书的可以独立操作,一级人员必须要在二级人员的监督下进行操作3.3磁粉检测人员的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小数)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并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4.磁化设备仪器4.1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JB/T8290的规定4.2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5N的提升力;直流电(包括整流电)磁轭或永久性磁轭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小于等于0.5mm)4.3本规范使用交流磁化设备-电磁轭法4.4辅助器材a、磁场强度计b、A1型标准试块和磁场指示器(如下图)c.2~10倍放大镜d.白光照度计4.4.1标准试片标准试片主要用于检验磁粉检测设备、磁粉和磁悬液的综合性能,了解被检工件表面有效磁场强度和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4.4.2标准试片使用于连续磁化法,使用时,应将试片无人工缺陷的面朝外。
为使试片与被检面接触良好,可用透明胶带将其平整粘贴在被检面上,并注意胶带不能覆盖试片上的人工缺陷。
(磁粉检测是一般选用A1:30/100)A1型试片磁场指示器如下图:5.磁粉材料5.1磁粉材料应满足JB/6063标准的要求。
本工艺使用黑色湿磁粉,磁粉材料不予回收5.2磁粉应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剩磁,并应与被检工件表面颜色有较高的对比度5.3湿法应采用水或低粘度油基载体作为分散媒介。
1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1.1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编制依据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应根据相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技术标准、有关的技术文件和JB/T4730.4-2005要求,并针对本单位的所有应检产品(或检测对象)的结构特点和检测能力进行编制。
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应涵盖本单位(制造、安装或检验检测单位)产品(或检测对象)的检测范围。
1.2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的作用处它是1.31.2.3.4.5.6.7.8.9.10.11.1.4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的编制、审核及批准应符合相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或技术标准的规定。
尽量安排无损检测责任人员编写,充分发挥Ⅲ级或Ⅱ级人员作用,充分发挥无损检测规程在实际检测过程中的作用,保证检测质量。
1.磁粉检测工艺规程的更改当产品设计资料、制造加工工艺规程、技术标准等发生更改,或者发现磁粉检测工艺规程本身有错误或漏洞,或磁粉检测工艺方法的改进等,这都要对磁粉检测工艺规程进行更改。
更改时,需要履行更改签署手续,更改工作最好由原编制和审核人员进行。
2.磁粉检测工艺规程的偏离磁粉检测工艺规程必须经过验证以后方可批准实施,经批准后,检测人员应严格执行工艺规程所规定的各项条款;如因磁粉检测设备仪器的更换,磁粉检测材料或辅助材料的代用等,使磁粉检测的工艺规程产生偏离时,应经验证并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偏离使用。
3.磁粉检测工艺规程的报废由于磁粉检测工序被取代,或由其它无损检测方法取代,则原磁粉检测工艺规程应予报废。
磁粉检测工艺规程的报废应由编制人员提出报废申请,技术负责人批准即可。
1.5磁粉检测通用工艺规程举例承压设备磁粉检测工艺规程(按JB/T4730.4-2005编制)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200mm3.2.1 A型灵敏度试片A型灵敏度试片用于被检工件表面有效磁场强度和方向、有效检测区以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的测定。
对于压力容器其灵敏度至少应达到A—30/100中档要求。
3.2.2磁场指示器磁场指示器的作用粗略的校验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1、适用范围1.1 本规程按NB/T47013-2015的要求编写,适用于阀门上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对于Ⅰ、Ⅱ类焊缝进行100%磁粉检测,对Ⅲ类焊缝不要求作磁粉检验,但当外观检验有怀疑时,应补充进行磁粉检验。
1.2 公司一般采用磁轭式磁粉探伤仪进行磁粉检测。
1.3 本规程适用于非荧光和荧光湿磁粉的连续磁化法。
公司一般采用非荧光磁粉检测。
2、引用标准、法规NB/T47013-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GB11533-1989 《标准对数视力表》JB/T6003-1992 《磁粉探伤用磁粉》JB/T6005-2004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JB/T8290-1998 《磁粉探伤机》3、检测人员3.1 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并与其工作相适应的资格证书。
3.2 检测人员每年应检查一次身体,未经矫正或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不得有色盲。
4、设备、工具和材料磁粉探伤设备必须符合JB/T8290的规定。
4.1 磁化设备及校验4.1.1 磁化设备采用磁轭式的磁粉探伤机,可以是使用交流电的,也可以使用直流电的。
4.1.2 提升力的校验,至少每年或损坏后修复时校验一次,长期停用首次使用前也应校验,应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至少用45N的提升力;直流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
4.1.3 紫外线灯:当采用荧光法检测时,所使用的紫外线灯在工作表面的紫外线强度应不低于1000μW/㎝2,紫外线的波长应在320nm~400nm范围内。
4.2 灵敏度试片4.2.1 A型灵敏度试片用于被检测工件表面有效磁场强度和方向、有效检测区以1-30/100型标准试片,适及磁化方法是否正确的测定,公司磁粉检测一般选用A1用于连续磁化法。
4.2.2 灵敏度试片的使用将试片无人工缺陷的面朝上,使试片与被检面接触良好,必要时可用透明胶带将其整体贴在被检面上,但人工缺陷处不得贴覆,试验时边磁化边施加磁悬液,以人工缺陷清晰显示来确定磁化规范。
磁粉检测工艺流程
磁粉检测是一种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可以用来检测材料中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
下面是磁粉检测的一般工艺流程:
1. 准备工作:检测仪器和设备的检查和校准,确保正常工作。
清洁待检测物表面,去除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污垢。
2. 磁粉液的制备:根据待检测物的材料和尺寸,选择适当的磁粉液和添加剂。
将磁粉液与添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并进行搅拌,使其达到均匀悬浮状态。
3. 磁场的建立:使用磁粉检测仪器,在待检测物表面建立合适的磁场。
可以使用电磁铁或永磁体等。
4. 磁粉液的施加:将预备好的磁粉液均匀地施加到待检测物表面,可以采用喷涂、浸泡或涂刷等方法。
5. 磁粉液的吸附:等待一定的时间,使磁粉液在待检测物表面发生吸附作用。
这样,磁粉液会在缺陷附近形成磁线圈。
6. 检测结果的观察:使用磁粉检测仪器,观察待检测物表面是否出现磁粉沉积。
通过检测磁粉沉积的形态、颜色和密度等信息,判断是否存在缺陷。
7. 缺陷的评估:对于检测出的缺陷,根据其形状、大小、位置和性质等进行评估。
通常可以用标准缺陷比对样板进行对比,确定缺陷的类别和等级。
8. 记录和报告:对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并编制检测报告。
报告应详细描述待检测物的情况、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和评估等内容。
9. 后续处理:根据缺陷的性质和程度,进行相应的后续处理措施,修复或替换缺陷部位,确保待检测物的安全和可靠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流程仅为一般磁粉检测的工艺流程,具体的步骤和参数可能会因不同的应用领域和检测要求而有所不同。
3本工艺依据下列标准、法规及技术文件GB/T 12604.5 无损检测术语磁粉检测TSG Z8001-2013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GB/T 11533 标准对数视力表GB/T 23907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NB/T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NB/T47013.4-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TSG G0001-2012 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T 16507-2013 锅壳锅炉GB/T 16508-2013 水管锅炉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5-2011 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 150-2011 压力容器4 名词术语4.1 公称厚度:检测对象名义厚度,不考虑材料制造偏差或加工减薄。
4.2 相关显示:糍粉检测时由缺陷产生的漏磁场吸附磁粉而形成的磁痕显示,一般也称为缺陷显示。
4.3 非相关显示:磁粉检测时由截面变化或材料磁导率改变等产生的漏磁场吸附磁粉而形成的磁痕显示。
4.4 伪显示:不是由漏场吸附磁粉形成的磁痕显示。
4.5 纵、横向缺陷:缺陷磁痕长轴与工件(轴类或管类)轴线或母线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时,按横向缺陷处理;其他按纵向缺陷处理。
5 检测人员5.1磁粉检测人员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小数)视力和远(距)视力应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测试方法应符合GB11533的规定。
并一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5.2磁粉检测人员必须按TSG Z8001-201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要求进行培训考核,取得磁粉检测资格证书。
并且由公司向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进行执业注册后,只能从事磁粉检测方法与等级的无损检测工作。
5.3磁粉检测人员资格级别分为Ⅰ级(初级)、Ⅱ级(中级)和Ⅲ级(高级)。
5.4质量等级评定及检测报告签发应有取得Ⅱ级或Ⅲ级资格证的人员担任,且资格证应在有效期内。
NO.HZNG-023 核级液压阻尼器磁粉检测工艺规范批准:审核:编制:磁粉检测工艺规范1 范围本规范针对磁轭连续法进行磁化,并施加干磁粉或磁悬液进行检测和评定。
本规范适用于铁磁性材料表面及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和评定。
2 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本规范。
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JB/T 4370.1~6-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 6061-2007 无损检测焊缝磁粉检测3 人员要求3.1 从事磁粉检测人员必须经国家有关部门培训、考核,并取得资格证书后,方可进行与其相适应的检测工作。
3.2 磁粉检测人员按技术等级分为高、中、初级。
取得该检测方法的各技术等级人员,只能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磁粉检测工作,并负相应的技术责任。
3.3 从事磁粉检测工作的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且校正视力不得低于1.0,并每年检查一次。
4 设备及检验介质4.1 采用交流磁轭式磁粉探伤仪及磁场指示器(八角试块),A型试片,2~10倍放大镜和磁悬液浓度测定管等辅助设备进行检测。
4.2 当电磁轭极间距为200mm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4N的提升力。
4.3 磁极间距控制在50~200mm之间,连续可调。
4.4 采用具有高导磁率和低剩磁性质且磁粉之间不相互吸引的黑色非荧光磁粉。
4.5 磁粉粒度均匀。
湿法用磁粉的平均粒度为2~10μm,最大粒度不大于45μm。
干法用磁粉的平均粒度不大于90μm,最大粒度不大于180μm。
4.6湿粉法采用水或煤油作为分散媒介。
若以水为媒介,则加入适当的防锈剂和表面活性剂。
湿粉法磁悬液浓度应控制在10~20克/升。
5检测时机5.1 焊缝的磁粉检测应安排在焊接工序完成之后进行。
对于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磁粉检测应安排在焊后24小时进行。
磁粉探伤方式和工艺简介射阳县德阳电子一.剩磁法和持续法1.剩磁法指先将工件磁化,再将磁粉或磁悬液施加到工件外表以检查工件缺点的方式。
适用于经淬火,调质处置等增强强度或硬度的热处置后的高碳钢和合金钢,不适用于低碳钢和经退火处置或热变形钢材,马氏体不锈钢用剩磁法成效不如持续法。
剩磁法专门适用于批量小件的探伤,现在生产效率高。
2.持续法又称外加法,系指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将磁粉或磁悬液施加到工件上去进展探伤的方式。
目前该法比拟流行的工艺是,先喷洒磁悬液,接着磁化(通电1-3秒),现在仍继续浇注磁悬液,停顿浇注后再通电数次,每次秒,中断磁化后观看缺点,最后退磁。
持续法适用于所有铁磁性材料。
教科书中推荐优先利用剩磁法,实际中多采纳持续法。
二.直流磁化和交流磁化1.直流磁化目前已很少采纳纯直流电,而采纳单相半波或全波,三相半波或全波整流电。
2.交流磁化一样采纳工频交流电。
交流磁化时,起作用的是电流的峰值,但一样标示的电流值是有效值。
交流磁化和直流磁化都能检测外表和近外表缺点,交流磁化对外表缺点的检测灵敏度高,直流磁化检测外表下的缺点的能力强一些。
一样说来,电流中包括的脉动成份越大,探测内部缺点的能力越弱。
直流磁化用于剩磁法时剩磁稳固,交流磁化那么剩磁不够稳固,加断电相位操纵器可解决此问题〔采纳过零点断电的方式叫断电相位操纵,以避免对工件形成退磁作用〕。
直流磁化退磁困难,交流磁化退磁容易。
目前一样推荐利用交流磁化,且多采纳持续法,现在一样也加断电相位操纵。
利用交流持续磁化,设备构造简单,本钱低,磁化成效一样都能知足要求。
也有利用交直流混合磁化的,现在,交流磁化在前,直流磁化在后,以利于退磁。
三.磁化方式1.周向磁化。
指给工件直接通电,或使电流流过贯穿工件中心孔的导体,旨在工件中成立一个围绕工件的并与工件轴垂直的闭合磁场。
周向磁化要紧用于发觉与工件轴线平行的缺点。
2.纵向磁化。
指将电流通过围绕工件的线圈,使工件沿纵长方向磁化的方式,工件中的磁力线平行于线圈的轴心线。
磁粉生产工艺
磁粉生产工艺是指将磁性材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工艺,制成颗粒状或粉末状的磁性材料。
磁粉的制备工艺一般包括研磨、烧结等步骤。
首先是磁性材料的选择和准备。
在磁粉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使用铁、镍、钴等磁性金属或合金作为原材料。
这些原材料需要经过矿石的选矿、矿石的破碎和磨矿等步骤得到所需的矿石粉末。
接下来是磁性材料的混合和磨细。
将选矿获得的矿石粉末与其他辅料(如增强剂、润滑剂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并进行研磨。
研磨的目的是将混合物研磨成细小的颗粒,以增加表面积和活性。
然后是磁粉的压制。
将研磨好的矿石混合物放入压制机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压制。
压制的目的是使磁性材料颗粒之间产生各种力,并形成所需的形状。
紧接着是磁粉的烧结。
将压制好的磁粉放入烧结炉中,进行高温烧结处理。
在烧结过程中,磁粉颗粒之间的结合力得到增强,从而形成致密的结构,并获得所需的机械性能和磁性能。
最后是磁粉的处理和加工。
经过烧结的磁粉通常还需要进行机械加工和表面处理,以获得所需的形状和性能。
常见的处理和加工方法包括切割、研磨、喷涂等。
需要注意的是,磁粉生产工艺中可能还涉及其他工艺和步骤,具体的工艺流程会根据不同的磁粉种类和产品要求而有所差异。
此外,为了提高磁粉的性能和质量,还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测,以确保产品符合相应的标准和要求。
总体来说,磁粉生产工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材料的选择、混合、研磨、压制、烧结、处理和加工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设计和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1、范围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原材料、零部件和焊接接头表面近表面缺陷的检测。
2、引用标准法规GB/T16673-1996 无损检测用黑光源辐射的测量JB/T4730-200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6063-1992 磁粉探伤用磁粉JB/T6065-2004 无损检测磁粉检测用试片JB/T8290-1998 磁粉探伤机3、检测人员3.1、磁粉检测人员上岗前,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磁粉检测资格,且只能从事相应资格的检测工作。
3.2、磁粉检测人员的矫正视力应不低于5.0,并每年检查一次,不得有色盲。
4、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4.1、设备磁粉检测设备应符合JB/T8290的规定。
4.1.1、当磁轭间距最大时,交流电磁轭的提升力≮44N,直流电磁轭的提升力≮177N.4.1.2、剩磁法检测时,交流探伤机必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
4.1.3、荧光磁粉检测时,黑光灯在工作表面的照度≥1000μw/2cm,黑光的波长λ=320nm~400nm,中心波长λ≈365nm。
黑光源应符合GB/T16673的规定。
B≤0.3mT4.1.4、退磁装置应保证退磁后表面剩磁r4.2、辅助器材一般包括下列器材:a)A1型、C型、D型和M1型试片,磁场指示器;b)磁场强度计及毫特斯拉计;c)磁悬液浓度沉淀管;d)2~10倍放大镜;d)白光照度计;f)黑光灯;g)黑光辐照计。
4.3、磁粉、载液、磁悬液4.3.1、磁粉应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剩磁,并与工件表面的颜色对比度要较高。
其他要求应符合GB/T6063的规定。
4.3.2、载液为水时,应加入防锈剂、表面活性剂及清洗剂。
载液为油时,其运动粘度在38℃时应小于或等于3.02mm/s,闪点不mm/s, 使用温度小于或等于5.02低于94℃,且无荧光和异味。
4.3.3、磁悬液浓度范围应符合表1的规定。
测定前应充分搅匀。
表1 磁悬液浓度4.4、标准试块4.4.1、一般应选用A1-30/100,检测狭小部位可选用C-15/50。
标题磁粉检测工艺2014版实施日期:2015年9月20日磁粉检测工艺1 总则1.1 本工艺适用于铁磁性材料制承压设备的磁粉检测,检测对象包括对接焊缝、母材。
1.2 优先采用交流磁轭法(包括旋转磁场磁轭法),也可采用触头法。
1.3 优先采用荧光磁粉湿法,也可采用非荧光磁粉。
1.4 对在用承压设备,如制造时采用高强度钢以及对裂纹敏感的材料、或是长期在腐蚀介质环境下,有可能发生应力腐蚀的场合,其内壁宜采用荧光磁粉检测。
1.5 检测质量控制和检测级别评定,依照JB/T4730标准进行。
合格级别应按照《锅规》、《容规》和《容检规》及设计制造技术规范确定。
检测部位和比例,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和本院有关检验规范的要求。
1.6 检测人员应根据工艺规则,结合具体情况填写检测记录,对本工艺不适用的特殊材料、结构的工件,应编写专用工艺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使用。
2 依据2.1 JB/T4730.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2.2 JB/T4730.4《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4部分:磁粉检测2.3 有关规范、规程、标准3 方法、程序、内容和要求3.1 要求3.1.1 检测人员1)检测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的要求取得该项目的Ⅱ级及以上无损检测资格,并从事与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2)检测人员每年应检查一次身体.其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不得有色盲和弱视。
3.1.2 检测准备1)检测人员详细了解被检工件的设计、制造、使用、检验情况。
标题磁粉检测工艺2014版实施日期:2015年9月20日2)仪器、设备、材料。
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材料应是鉴定和检验合格的产品,性能指标应符合JB/T4730标准。
磁轭式检测仪应定期校验提升力,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5N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 的提升力。
3)磁悬液配制荧光磁悬液浓度为0.5-3g/L,非荧光磁悬液浓度为:10-25g/L。
磁粉检测通用工艺和工艺卡通用工艺规程1 磁粉检测工艺的分类:分通用工艺规程和专用工艺卡两种,两者都是必须遵循的规定性书面文件。
2 通用工艺规程:a)定义:指用于指导磁粉检测工程技术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进行磁粉检测工作,处理检测结果,进行质量评定并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从而完成磁粉检测任务的技术文件。
b)根据相关法规标准、产品标准、有关的技术文件和检测标准,并结合检测单位的特点、检测对象和检测能力编制的工艺技术文件。
c) 通用工艺规程应涵盖本单位(制造、安装或检测单位)产品的检测范围。
d)通用工艺规程应有一定覆盖性、通用性和可选择性,至少包括以下内容(JB/T4730.1-2005)⑴适用范围;⑵引用标准和法规;⑶检测人员资格;⑷检测设备、器材和材料;⑸检测表面制备;⑹检测时机;⑺检测工艺和检测技术;⑻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等级分类;⑼检测记录、报告和资料存档;⑽编制(级别)、审核(级别)和批准人;⑾制定日期。
通用工艺规程的编制、审核及批准应符合相关法规或标准的规定。
一般要求:编制和审核为Ⅲ级人员,批准为技术负责人。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和管理规则》各级别人员职责的规定。
专用工艺卡无损检测工艺卡应根据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产品标准、有关的技术文件和JB/T4730-2005的要求编制。
也就是针对某一具体产品或产品上的某一部件,依据通用规程和图样要求,所制定的有关磁粉检测具体参数条件。
以表格形式编制专用工艺卡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工艺卡编号;②产品部分:产品名称,产品编号,制造、安装或检验编号,承压设备的类别、规格尺寸、材料牌号、材质、热处理状态及表面状态;③检测设备与器材:设备种类、型号、规格尺寸、检测附件和检测材料;④检测工艺参数:检测方法、检测比例、检测部位、标准试片(块);⑤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和验收级别;⑥检测程序;⑦检测部位示意图;⑧编制(级别)和审核(级别)人;⑨制定日期。
磁粉检测工艺卡应由磁粉检测Ⅱ人员编写,责任师(Ⅲ或Ⅱ)审核。
工艺规范1.在进行某试件的无损检测前,一般都应编制检验规程,试列举在规程中所应包含的内容2.编制磁粉探伤工艺卡时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磁粉探伤工艺卡应包括以下表为例所列的内容:3.有一钢制轴类工件,尺寸如右图,当采用连续法磁粉探伤时,应采用何种磁化方法检查纵向缺陷,如何确定磁化规范值?(要求用较高灵敏度)解:应采用直接通电周向磁化连续法检查此工件。
依据JB3965—85标准确定磁化规范:∵D=100<125,∴I=(16-36)D 高灵敏度应取上限值计算,当采用半波或全波整流电流时,电流为I=36D=36×100=3600A4.有一钢制轴类试件,直径D=120mm ,采用连续法探伤。
按JB3965-5标准检查纵向缺陷,应如何确定磁化规范?解:检查纵向缺陷应采用周向磁化。
当采用直接通电法磁化时,按JB3965-5标准确定磁化规范值:∵D=120<125mm ,∴磁化电流为I=(16-36)D,选用中等灵敏度探伤,取I=20D,所以磁化电流应为: I=20×120=2400A5.有一规格为Φ159×14×1200的反应器壳体,为了发现内外壁的纵向缺陷(100%检验)当采用偏置中心导体法时,应采用多大的磁化电流?若采用直径为25mm 的芯棒时,需转动几次才能完成全部表面的检验?解:依JB3965-85标准,当芯棒直径d =25mm 、工件壁厚T=12.8mm 时,磁化电流应为1500±10%(A);当工件壁厚超过12.8mm时,壁厚每增加3.2mm电流值增加250±10%(A)。
∴I=[1500+250/3.2×(14-12.8)]±10%=1594±10%(A)取整I=1600±10%(A)又∵检测区范围为4d 4d =4×25=100m 而工件外壁周长为L=πΦ=3.14×159=500mm 考虑到检测区应有10%的重叠,所以完成全部表面的检验次数为N=L/[4d(1-10%)]=500/90=5.6 取整N=6。
答:磁化电流值为1600A;需转动6次才能完成全检。
6.使用触头法对厚度为50mm的铁磁性钢板进行磁粉探伤,当触头间距为150mm时,按JB3965-85标准选择磁化电流值应是多少安培?解:依试件厚度,应选I=(4-5)D取其上限值,即有:I=5D=5×150=750A7.在螺栓上发现一个长2mm的非轴向线性磁痕显示,若按JB4248-86标准评定是否合格?为几级?答:根据:JB4248-86标准中规定:“任何大于1.5mm的非轴向线性磁痕”均为不允许存在缺陷。
所以该螺栓为不合格品8.在焊缝检验区域内发现一列园形显示,其中有连续三处间距都在1mm以内,其它间距均为2~3mm。
该段焊缝是否合格?答:JB3965-85规定:4个或4个以上且间距小于1.6mm者称为成排气孔,并且为不合格缺陷。
所以本题所给缺陷为不合格缺陷9.某容器板厚为30mm,在一段长150mm、宽20mm的焊缝区域内,发现13个磁痕显示,其中两个为Φ1mm的显示,11个为3mm的线性显示。
该焊缝按JB3965-85标准可评为几级?答:根据JB3965-85标准规定,在任何一块150×25mm2的表面上,不允许有10个以上符合最大允许尺寸的缺陷显示。
当板厚为30mm时,线性显示的Ⅲ级允许值为3.2mm;但题中所给出的缺陷密集程度已超出允许标准,所以该焊缝缺陷应评为不合格10.磁悬液中的磁粉浓度应如何测定?答:按JB3965—85规定:应采用梨形离心管测定磁悬液的沉淀体积来确定。
在取样前通过循环系统旋转磁悬液至少30分钟,取100ml磁悬液,并允许它沉淀大约30分钟。
在试管底部的沉淀表示磁悬液中的磁粉浓度。
选择题:1.JB3965-85标准适用于检查铁磁介质的(d):a.表面裂纹 b.近表面裂纹 c.成品及半成品 d.以上都对2.JB3965-85标准规定工件表面的黑光强度的要求是(C)A.至少预热5分钟;B.在暗室中使用;C.至少为970 lx;D.以上都是3.JB3965-85标准中对工件表面黑光灯强度的要求是(C)A.至少为670 lx;B.至少为370 lx;C.至少为970 lx;D.以上都可4.JB3965-85标准规定磁粉的粒度应该是(c):a.不大于200目 b.不大于300目 c.不小于200目 d.任意大小5.JB3965-85标准中,连续磁化法电流每次持续时间为(d):a.1-3秒 b.5秒 c.1秒 d.0.5-2秒6.JB3965-85标准中规定触头法的开路电压不应超过(D):A.220V;B.6V;C.36V;D.24V7.JB3965-85标准中触头法极间距离应为(b):a.50-200mm b.75-200mm c.80-200mm d.没有要求8.JB3965-85规定:触头间距100mm,检验板厚为25mm的焊缝时,其电流为(D)A.250~350A;B.500~600A;C.700~900A;D.400~500A9.按JB4248-86标准规定,当检测工件厚度为15mm,触头间距为100mm时,磁化电流应为(b)a.200-300Ab.300-400Ac.400-500Ad.500-600A10.按JB4248-86标准,用以计算小型锻件纵向磁化所需安匝数的磁化规范中,长径比(L/D)应满足的条件是(e)a.L/D≥2b.L/D≥3c.L/D≥4d.L/D≤15e.c和d都是11.JB4248-86标准规定,磁化时可以采用的磁化方法为(d)a.非旋转磁场b.非多向磁场c.非交、直流复合磁场d.旋转磁场以及交、直流复合磁场12.JB3965-85规定低充填因数公式是用在工件直径小于线圈内径的(A):A.10%;B.10mm;C.90%;D.90mm13.JB3965-85标准中高充填因数纵向磁化电流公式为(d)a.NI=K1/(L/D)(±10%)b.NI=K2R/[(L/D)-5](+10%)c.NI=K3/[6(L/D)-5](±10%)d.NI=K3/[( L/D)+2](±10%)式中:L/D-长径比;K1-45000[A·t];K2-1720[A·t]/mm;K3-35000[A·t]14.按JB3965-85标准,采用全波或半波整流电流进行整体磁化时,电流值的选择取决于(c)a.用直长导体磁化公式计算的试件表面磁化强度H值的大小b.试件的表面磁感应强度B值的大小c.试件的直径尺寸d.以上各点15.中心导体逐次偏斜磁化法,按JB3965-85标准的规定,对于圆筒形壁厚大于12.8mm的工件,随着壁厚的增加,选择的磁化电流应(d):a.保持不变 b.逐渐减小 c.随意决定便可 d.逐渐增加16.局部磁化法,按JB3965-85标准的规定,磁化区域的重叠每次至少应有(c):a.15mmb.35mmc.25mmd.任意17.JB3965-85规定电磁轭的磁间距控制在(A):A.50~200mm;B.75~200mm;C.80~200mm;D.以上都可18.JB3965-85中线性显示是指(B)A.长度小于3倍宽度;B.长度大于等于3倍宽度;C.长度大于3倍宽度;D.长度大于3mm19.JB3965-85中线性显示是指长度(b)a.小于3倍宽度的显示b.大于3倍宽度的显示c.小于3倍宽度的圆形显示d.以上都不是20.JB3965-85中成排气孔是指4个或4个以上的气孔,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大于(C)A.2mm;B.1.5mm;C.1.6mm;D.与距离无关21.JB3965-85中的不合格缺陷有(D):A.任何裂纹;B.成排气孔;C.所有显示;D.A和B22.按GB3721-83标准,磁粉探伤机正常工作的环境温度为(c):a.0-+30℃b.-10~+30℃c.0-+40℃d.-10~+40℃23.按GB3721-83标准,磁粉探伤机工作的电源电压变化一般不得超过额定电源电压的(b)a.±15%b.±10%c.±20%d.±25%24.磁粉探伤机安装的周向磁化电流和纵向磁化安匝数指示表,指示误差不得超过示值的(c)a.±10%b.±15%c.±5%d.±20%25.退磁装置一般是:采用何种方法磁化,则采用何种方法退磁,退磁后试件表面磁场强度不得大于(c)a.2000/2π[A/m]b.1500/2π[A/m]c.1000/2π[A/m]d.500/2π[A/m]26.在环境温度为40℃时,磁粉探伤机按规定的磁化周期工作至稳定温升或四小时后,手动操作部件,如手柄、手轮等的允许温升为(b):a.10℃ b.20℃ c.30℃ d.40℃27.在我国法定计量单位制中,常用什么单位表示磁场强度?(a)a.A/m(安培/米)b.m/A(米/安培)c.T(特斯拉)d.Gs(高斯)填空题:1.JB3965-85规定:磁轭间距应控制在(50~200mm)范围内,探伤区域应限制在两磁极连线的两侧面相当于(1/4)最大磁轭间距的面积内2.JB3965-85规定湿磁粉连续磁化法,在通磁化电流时应同时施加磁悬液。
磁化电流每次持续时间为(0.5~2s),间歇时间不得超过(1s)。
停施磁悬液至少(1s)后,才可停止磁化。
3.JB3965-85规定:电磁轭提升力试验,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4N)的提升力,而直流电磁轭至少要有(177N)的提升力。
4.JB3965-85规定的成排气孔是指(4)个或(4)个以上的气孔、边缘之间的距离不大于(1.6)mm5.JB3965-85规定:不允许存在的缺陷是(任何裂纹)和(成排气孔)6.JB4248-86标准中不允许存在的缺陷是(任何裂纹)和(白点)7.JB3965—85规定:线性显示是指长度大于(三倍)宽度的显示8.纵向磁化时,按JB3965-85标准规定:线圈两端外伸的有效磁场强度约等于线圈的(半径)9.按JB3965-85标准,最大允许存在的线性显示和圆形显示的尺寸,是按工件厚度分成(3)个档次和(3)个等级10.按JB4248-86标准,最大允许存在的线性显示和圆形显示的尺寸,是按工件厚度分成(2)个档次和(3)个等级11.按JB4248-86标准,荧光磁粉法在使用黑光灯之前,灯管应至少预热(5)分钟12.按JB4248-86标准,凡缺陷磁痕尺寸小于1.5mm和发纹可(不记录)(裂纹、白点除外)13.按JB4248-86标准,高压紧固件不允许存在任何(裂纹)、(白点)和大于1.5mm的(非轴向线性磁痕)14.按GB3721-83标准,磁粉探伤机应随机附着的备品和备件为(磁粉)和(支杆触头一副)15.用5匝线圈纵向磁化150mm长,直径为50mm的棒材时,采用高充填因数线圈,按JB3965-85标准,磁化电流应为(1440)安培16.按JB3965-85标准,采用纵向磁化线圈计算磁化规范时都需要考虑试件的长径比(L/D)的大小,对于长径比L/D小于(3)的,应使用加长块,对于L/D大于15时,应取长径比的极大值(15)17.按JB4248-86标准,对于小型锻件进行纵向磁化时,可用公式予以计算,但试件的长径比需满足等于或大于(4)的条件18.按JB4248-86标准,对于大型锻件进行纵向磁化时,磁化电流应在(1200-4500)安匝的范围内19.按GB3721-83标准,磁粉探伤机应安装周向磁化电流和纵向磁化安匝数指示表,指示误差不得超过示值的(±5%)是非判断题:1.JB3965-85标准适用于检查铁磁性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焊缝及工件表面或近表面的裂纹和其他缺陷()2.JB4248-86标准适用于检查铁磁性材料制成的压力容器锻件以及高压紧固件的表面和近表面缺陷()3.GB3721-83标准适用于交流、直流、半波整流及全波整流的非荧光磁粉探伤机()4.色盲、近距离矫正视力在0.8以下者,不得参加磁粉探伤评定()5.按JB3965-85标准,需要测定磁场强度时,测定方法和设备应由供需双方事先商定()6.按GB3721-83标准,磁粉探伤机应随机附上磁粉和支杆触头一副()7.按JB4248-86标准,磁粉检测的试件表面的粗糙度至少应低于6.3μm(4)()8.在JB3965-85标准的验收标准中,单个最大允许的缺陷尺寸,依工件厚度分为三档()9.在JB4248-86标准的验收标准中,单个最大允许的缺陷尺寸比JB3965-85标准对应的验收级别允许的单个最大的缺陷尺寸要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