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病种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85.19 KB
- 文档页数:1
郑州大桥医院门诊病种分析2015年1-10月份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我院门诊疾病的病种排序特点,合理科学地分配医疗资源,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依据内科、外科、妇产科和儿科的门诊日志记录对1月1日——10月31日在我院就诊的()名患者进行了登记分类,将记录进行了统计处理。
结果如下:一.归类原则本月门诊疾病排序按照内科、外科、妇儿科多科各系统进行了疾病调查,共()人次,其中内外妇儿包括10余种疾病。
二.排序结果分析本月调查人数占门诊就诊人数的90%,以下为本月疾病谱特点:1、三间分布;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在我院门诊就诊患者的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其中男性1407人,占0.54%;女性1187人,占0.46%。
职业分布:农民2124人,占0.81%;干部25人,占0.009%;工人56人,占0.021%;学生389人,占0.15%。
2、门诊病人1月份前十位疾病对比统计:顺位月份构成比(%)月份构成比第一位 53.65% 上呼吸道感染第二位 9.41% 慢性支气管炎第三位 7.71% 冠心病第四位 7.46% 高血压第五位 5.26% 慢性浅表性胃炎第六位 5.26% 脑动脉硬化第七位 4.4% 关节炎第八位 3.05% 骨质增生第九位 2.05% 慢性阻塞性肺病第十位 1.75% 附件炎从以上的统计可以看出:一.1月份门诊调查人数较上年12月份有所下降,下降0.13%。
二.平均年龄较上年12月份有所上升,1月份40岁以上有增加,1月份40岁下降了2岁。
就诊人数减少,男性患者0.54%,女性患者增加0.46%。
三.内科系统以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道系统为主占65.59%。
上呼吸道感染也有上上升。
四.外科以运动系统、各种外伤及骨质增生为主,占7.01%。
五.妇科:附件炎患者居多,占门诊女性就诊患者 1.75%;且以农村女性居多。
六.儿科以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感染者居多,占0.20%;原因主要是近期气温下降和不洁饮食造成。
神经内科病例分析与讨论(正文开始)病例描述:患者,男性,54岁,主诉头痛和肢体无力已有三个月。
患者平时体检无异常,无过敏史。
经过详细询问,患者描述头痛为持续性钝痛,伴随恶心和视觉模糊。
肢体无力主要表现在双下肢,行走时感到困难,并且有时容易摔倒。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发现双边下肢肌力为3/5,肌张力正常,双边下肢肌肉有轻度萎缩。
双下肢腱反射和感觉正常,膝反射活跃。
其他体系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脑干和脊髓下部存在不对称的信号略高的病灶。
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未找到异常细胞。
诊断和讨论:根据病例描述和辅助检查结果,可以疑似该患者患有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
SCA是一组遗传性疾病,主要累及小脑和脊髓神经元。
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头痛、肢体无力和共济失调,以及辅助检查的MRI结果都与SCA相符。
SCA是由一系列的基因突变引起的,不同基因突变会导致不同类型的SCA。
在该患者中,需要进一步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来确定具体的基因突变类型。
这有助于确认诊断和指导患者的管理和治疗。
目前,对于SCA的治疗还没有根本性的方法,主要是针对症状的支持性治疗。
对于头痛,可以考虑使用某些药物来缓解疼痛。
对于肢体无力和共济失调,物理治疗如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维持肌力和协调性。
需要注意的是,SC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病程可能会加重导致更严重的症状和残疾。
因此,患者需要定期随访和监测,以及积极参与康复治疗,以维持其生活质量和功能独立性。
结论:通过神经内科病例分析,该患者的头痛和肢体无力可能与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有关。
进一步的遗传学检测将有助于确定具体的基因突变类型,从而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针对症状的支持性治疗和康复训练是目前SCA的主要治疗手段。
定期随访和积极参与康复治疗则对于患者的长期康复至关重要。
(正文结束)。
神经内科病例1患者男性,55岁,主因眩晕、左侧肢体麻木、无力24天,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3天,憋气1天于2005年1月15日入院。
患者24天前安静状态下突感眩晕、恶心、视物旋转、站立不稳,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勉强持物和行走,无视物成双及二便失禁。
当地医院CT扫描仅显示右侧侧脑室旁腔隙性脑梗死,枕大池囊肿。
按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治疗,但症状无明显改善。
3天前饮水呛咳、吞咽困难。
1天前因感憋气而急转我院急诊,并收入神经内科普通病房。
既往糖尿病史10年,血糖最高15mmol∕l.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160∕100mmHg.未规范服药治疗.无烟酒嗜好。
入院时查体:T 36. 5o C ,P 102次/分,R 21次/分,BP 120/75 mmHg 。
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无水肿。
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楚,烦躁不安,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尚可;眼动充分,可见水平眼震;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面额纹对称,软腭上提无力,咽反射减弱,伸舌居中;左上下肢肌力4级,右上下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键反射对称性活跃,左Babinski征阳性;左侧指鼻、轮替及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左侧面部痛觉减退。
入院后进一步检查包括:血常规正常;血气分析:ph 7.415,PaO2 87.1mmHg,PaCO2 43。
1mmHg, O2Sa 94.5%;血生化:CRE 0.8mg/dl,BUN 13。
8mg/dl,K3。
0mmol/L,Na144mmol/L,GLU163 mg/d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3.3秒,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88。
5%,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3.1秒,凝血酶时间14秒,纤维蛋白原3.34 g/L,国际标准化比率1。
13。
心电图基本正常.复查头颅CT扫描,与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入院后第3天傍晚,突然呼吸停止, O2Sa 70%,P 170次/分,BP 92/76mmHg;意识状态转为昏迷;左瞳孔缩2 mm,对光反射消失;右则瞳孔3 mm,对光反射存在;四肢对疼痛刺激无反应。
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病种观察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神经内科门诊的疾病谱,探讨诊治神经系统疾病的关键之处。
方法:收集神经内科门诊各病种患者2800例进行分析.结果:神经系统门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为头痛、神经症、脑血管疾病及眩晕。
结论:不断加快的工作生活节奏,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作学习压力,并对人际关系产生一定影响,也使神经系统疾病谱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要对相关疾病的防治方法进行优化调整,以满足卫生保健治疗的实际需要。
关键词:神经内科门诊疾病谱Doi:10。
3969/j.issn.1671-8801。
2014.05。
196【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5—0126-0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不断加快的工作生活节奏,改变了人们饮食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作学习压力,并对人际关系产生一定影响,也使神经系统疾病谱发生了较大变化,使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也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这为疾病防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收集神经内科门诊各病种患者2800例进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患者资料与方法收集2009年—2011年之间的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2800例患者,其中有1328例男患者,1272例女患者,男女患者之比为1.044∶1,年龄在15-84岁,其中15-20岁患者为335人(占11。
96%),21—40岁患者为765人(占27。
32%),41-60岁患者为1178人(占42。
07%),61—80岁患者为512人(占18.29%),81岁以上患者为10人(占0。
36%)。
全部病例都进行病史的详细询问、常规检查及CT 、MRI、生化检查等有关辅助检查,以利于疾病的确诊。
2结果上述2800例患者的疾病种类为,有576例患者为头痛,占20.57%(其中232例血管性头痛,179例神经性头痛,150例肌紧张性头痛,15例其他原因的头痛);478例患者为脑血管病,占17.07%(其中4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84例脑梗死,56例脑出血,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0例脑卒中后遗症,67例脑动脉硬化症);517例患者为眩晕症,占18.46%;402例患者为神经症,占14。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有哪些
神经内科的常见疾病有哪些你知道吗?神经内科常见的治疗方式你知道多少呢?下面是yjbys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神经内科常见疾病。
欢迎阅读。
脊髓疾病
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血管疾病、运动神经元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朊蛋白病、艾滋病的神经系统表现、结核性脑膜炎、脑囊虫病、脑型血吸虫病。
脑血管病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脑底异常血管网病、颞动脉炎、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
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炎、偏侧面肌痉挛、多数脑神经损害、单神经病及、多发性神经病、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肌肉疾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期性瘫痪、多发肌炎自主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疾病
1.脑出血=老年患者+高血压病史+急性起病+意识障碍+定位体征
2.脑血栓=安静状态发病(冠心病、高脂血症)
3.脑栓塞=发病急+心脏栓子(亚急性心内膜炎)
4.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脑膜刺激征+CT
5.脑梗死=高血压病史+偏瘫+CT 未见病灶。
神经内科典型病例目录1、右侧颞叶出血(轻度)……………………………..陈谊2、左侧基底节区出血(重度)……………………………..翟宇3、脑梗塞(右侧内囊)………………………许建忠4、右侧颞顶区大面积脑梗塞…………………………….曹炯5、脑栓塞(左侧颞顶枕区)…………………………方晶6、蛛网膜下腔出血…………………………..万里明7、带状疱疹病毒脑炎………………………… .周翠8、急性脊髓炎…………………………陆勤9、癫痫…………………………沈仙娣10、格林-巴利综合症…………………………严为宏11、左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朱宁12、重症肌无力…………………………….石楠13、帕金森氏症……………………………..翟宇14、多发性硬化……………………………..李威病例一病史摘要患者女,78岁。
入院前四小时突然觉得头痛,同时发现左侧肢体乏力,左上肢不能持物,左下肢不能行走,恶心伴呕吐胃内容物数次。
无意识丧失,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即送医院急诊。
体格检查:神清,BP 185/95mmHg,HR 80次/分,律齐,EKG示窦性心律.对答切题,双眼向右凝视,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左鼻唇沟浅,伸舌略偏左。
左侧肢体肌张力增高,左侧腱反射略亢进,左侧肌力III0,右侧肢体肌张力正常,肌力V0。
左侧巴氏征(+),右侧病理症(-)。
颈软,克氏征(-)。
辅助检查:头颅CT示右侧颞叶血肿。
既往史:患者原有高血压史十余年,平时不规则服药,不监测血压。
否认有慢性头晕头痛,反复意识障碍,否认长期偏侧肢体麻木乏力症状,否认长期慢性咳嗽、咳痰、咯血、腹痛便血、低热、体重减轻史。
发病前无短暂性意识障碍、眩晕、四肢轻瘫及跌倒发作。
分析思考: 1 请做出诊断及依据? 2 可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3 治疗原则是什么?参考答案1 诊断:脑溢血(右侧颞叶)。
诊断依据:(1)患者有十多年高血压史,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故有脑溢血的病理基础。
神经内科都看哪些病神经内科是一门医学专科,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
神经内科涵盖的病种非常广泛,以下是其中一些常见的疾病:1. 脑血管病:脑血管病包括脑中风、脑出血、脑梗塞等。
神经内科医生可以通过核磁共振成像(MRI)和脑血管造影等检查手段来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
2. 癫痫:癫痫是一种慢性病,特点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
神经内科医生可以通过脑电图(EEG)等检查手段来确诊癫痫,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
3. 脑脊液异常疾病:脑脊液异常疾病包括脑脊液压力异常、脑脊液感染等。
神经内科医生可以进行脑脊液检查,如脑脊液穿刺和脑脊液分析,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4. 神经肌肉疾病:神经肌肉疾病包括肌无力症、肌营养不良症等。
神经内科医生可以通过肌电图(EMG)和神经肌肉病理检查来确诊,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5. 神经病变性疾病:神经病变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
这些疾病通常是慢性进行性的,会引起神经系统的退行性变。
神经内科医生可以通过临床观察、认知测试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来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
6. 神经炎症性疾病:神经炎症性疾病包括颅脑炎、脊髓炎等。
神经内科医生可以通过脑脊髓液检查、病毒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等手段来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
7. 颅脑损伤:颅脑损伤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等。
神经内科医生可以通过临床观察、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等手段来判断损伤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来治疗。
8. 睡眠障碍: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睡眠呼吸暂停等。
神经内科医生可以通过睡眠监测、多导睡眠脑电图(PSG)等手段来诊断和治疗这些疾病。
9. 头痛: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与颅内压增高、血管痉挛等有关。
神经内科医生可以通过仔细询问症状、身体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MRI)来确定头痛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神经内科主要负责治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疾病,包括脑血管病、神经肌肉疾病、神经病变性疾病等。
如果有与神经系统有关的症状,可以考虑就诊神经内科医生进行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调查研究摘要:探讨现代快速生活条件下人们焦虑与抑郁症状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调查对象某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采用调查问卷和焦虑抑郁量表(HADS)分析法,从性别、年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多维度调查。
结果发现焦虑和抑郁症状的发生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密切关系。
结论神经内科门诊焦虑与抑郁症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越大其发生概率也越大,高学历人群患焦虑与抑郁症的数量更多。
关键词:神经内科;焦虑;抑郁一、引言去神经内科门诊就诊不是一件好现象,现实中有的人就认为你是神经病,这在外行看来就是那样,在内行看来离神经病不远了。
这部分的患者的症状大概有以下几种:失眠、头晕、心悸、阵发性胸闷、周身不适,但经各项检查之后,大部分患者经神经系统并无阳性症状,包括影像学检查都没有病理性病变。
由此,为了了解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痛苦的真正原因,对门诊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做问卷调查,然后进行分析,为预防和干预治疗提供有力资料参考。
二、确立研究对象及选取研究方法2.1 确立研究对象2008-06选取某医院神经内科门诊256例就诊患者,其中有男病例110例,年龄在25~64岁之间,平均44.80岁;女病例146例,年龄在25~65岁之间,平均44.66岁。
其中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的病例95例,大专学历以下的病例有161例;职业状况:从事会计职业的有10例,从事教师职业的有22例,从事医护职业的有31例,个体自由职业者有42例,从事一线工作的有101例,无职业的有50例。
病情发作前有不良生活事件的有56例,占总调查人数的21.88%。
2.2 选取研究方法采用此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进行数据收集,把其中调查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伴发神经内科疾病组,另一组为无神经内科疾病组。
量表的要求是:患者回答量表HADS中的14个问题,这14个问题是患者最近1个月的心理变化情况。
神经内科都看哪些病神经内科是处理神经系统疾病的医学专业领域,涉及到一系列的神经和精神疾病。
神经内科医生经常诊断和治疗的神经系统疾病包括以下几种。
1.脑中风(Cerebrovascular Accident)脑中风,也称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通常由血液凝结或血管破裂等导致大脑缺血或出血。
脑中风可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包括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语言能力丧失,甚至智力损害等。
神经内科医师可以利用药物和物理疗法等治疗方法来控制中风的症状和预防中风发生。
2.癫痫症(Epilepsy)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大多数人认为是由脑细胞异常神经活动引起的。
癫痫可导致随机发作的抽搐和痉挛,症状包括意识障碍、呼吸异常、精神错乱等。
神经内科医师通常会对癫痫患者进行长期的药物治疗,以控制癫痫的症状。
3.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多数情况下由偏多巴胺的神经元死亡引起的。
帕金森病的症状包括僵硬、震颤和运动迟缓,导致患者智力和心理方面的功能障碍。
神经内科医生常常通过药物治疗来管理帕金森病的症状。
偏头痛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表现为周期性的头痛和神经系统症状,如视觉障碍、恶心、呕吐等。
神经内科医师通常会基于患者的偏头痛类型和症状选择药物和预防性措施。
5.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神经系统疾病,可以导致视觉损伤、肢体运动障碍、感觉障碍等。
神经内科医生通常会使用促进再生和抑制炎症的药物治疗多发性硬化症。
6.神经肌肉疾病(Neuromuscular Disorders)神经肌肉疾病是一类操作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之间的信号传递失常的疾病,例如肌无力症(Myasthenia Gravis)和肌强直症(Myotonia)。
神经内科医师常常使用药物和物理疗法治疗神经肌肉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组长期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例如亨廷顿病(Huntington's Disease)和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神经内科收治病种
1、脊髓疾病:急性脊髓炎、脊髓压迫症、脊髓空洞症、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脊髓血管疾病、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脑血栓形成、腔隙性梗死、脑栓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脑底异常血管网病、颞动脉炎、颅内静脉窦及脑静脉血栓形成、淀粉样脑血管病
3、周围神经病:三叉神经痛、特发性面神经炎、面肌痉挛、多数脑神经损害、单神经病及神经痛、多发性神经病、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4、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5、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脑囊虫病、脑型血吸虫病、朊蛋白病、艾滋病的神经系统表现、
6、运动障碍疾病:帕金森病、小舞蹈病、肝豆状核变性、肌张力障碍
7、癫痫:部分发作、全面发作、癫痫综合征、癫痫持续状态
8、肌肉疾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期性瘫痪、多发肌炎
9、头痛:偏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低颅压性头痛
10、头晕:脑动脉供血不足、后循环缺血
11、痴呆:Alzheimer病、血管性痴呆
12、其他:重症肌无力、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神经系统发育异常性疾病、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
神经内科的疑难病例类型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疑难病
例类型:
1. 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这些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上往往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2.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如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等,这些疾病的症状往往不典型,需要经过详细的检查和评估才能确诊。
3. 神经系统肿瘤:如脑瘤、神经鞘瘤等,这些肿瘤在诊断和治疗上往往较为困难,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因素。
4. 神经系统外伤:如脑震荡、脑挫裂伤等,这些外伤在诊断和治疗上往往需要紧急处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因素。
5. 神经系统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共济失调、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等,这些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上往往较为困难,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家族史、症状、影像学检查等因素。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神经内科疑难病例类型,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类型的疑难病例。
对于这些疑难病例,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诊断。
神内常见病鉴别诊断头晕: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多在头位变化时发作,如起卧床、抬头、转头或坐梯,保持一定位置后症状消失,直立行走时症状不明显。
每次发作时间:以秒计算,多在10秒以内.发作时为眩晕,发作间期可表现为头晕或昏沉感,眩晕具有易疲劳性、自我好转性和可复发性。
Nylen-Barany或Dix—Hallpike体位诱发试验可呈阳性.2、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又称内耳性眩晕或发作性眩晕,为内耳的一种非炎症(淋巴代谢障碍)性疾病。
本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听力下降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病人多数为中年人。
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为四大主症。
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冷热水试验可见前庭功能减退或消失。
3、前庭神经元炎:是一种前庭神经元的病变,病变部位可位于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末梢的整个通路上。
多见于20-60岁成年人,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使,以突发的重度眩晕,而无耳聋、耳鸣等耳蜗及其他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常于病毒性疾病后24-48小时内发生,持续4-5天.头部移动时症状加重,但听力不受影响。
冷热变温试验前庭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有时呈现健侧优势偏向;无头痛及其他神经体征;急性期内血象常偏高,发作期中可有自发性眼震。
4、后循环缺血(PCI):PCI包括后循环的TIA和脑梗塞。
患者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如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
头晕是PCI的常见表现,后循环脑梗塞可同时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定位征,如饮水呛咳、构音障碍、眼球活动异常以及共济失调等.头颅MRI,特别DWI检查有助明确。
头痛:1、偏头痛: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两侧疼痛,多成波动性.常伴有恶心和呕吐,少数典型者发作前有视觉、感觉和运动等先兆,可有家族史。
活动后头痛加重.2、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通常在活动、情绪激动及突然用力时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可伴有血压升高、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意识丧失成昏迷状态,行头颅CT 示可见脑内高密度的新鲜血肿。
神经内科临床患者常见疾病分析神经是人体大脑重要的枢纽,直接决定着人体健康状况,神经内科疾病的研究对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发展医疗事业有着重要意义。
方法:随机选取神经内科12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性别、年龄、病历资料、诊断效果等对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疾病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神经内科临床患者分布情况:60岁以上患者所占比重最大;男性患者要明显高于女性患者;经过治疗后病情好转或治愈的患者占82.5%,死亡的患者占3.3%。
结论:通过综合分析神经内科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治疗效果,总结经验,归纳预防、控制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最佳措施,促进神经内科治疗水平的提高,减少神经内科疾病的发生。
标签:神经内科;临床患者;常见疾病神经内科是关于神经方面的二级学科,主要收治的疾病种类较多,并且病症恶化速度较快,救治难度不小,患者得不到及时的医治就很可能面临死亡。
故我们要重视对神经内科临床常见疾病的研究,观察常见疾病的治疗效果,总结有效的诊治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120例神经内科患者的诊治情况做了详细分析。
1.资料本次研究从某医院2016年到2018年之间收治的神经内科患者中,随机抽取了120位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女患者50名,男患者70名,所有患者年龄都在21岁至78岁之间,患者的病情也各不相同,有利于我们对不同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更充分的研究数据。
2.诊断过程和结果2.1 诊断过程研究者结合120名神经内科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症、疾病种类以及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总结神经内科常见的临床疾病,总结这些疾病在一定程度上的分布规律和治疗后的效果。
医护人员首先要对神经内科患者的疾病种类进行判断,确定患者疾病种类后再通知患者办理入院手续,这是关于疾病种类上的一个标准。
2.2 诊断结果研究人员先从神经内科患者的年龄上分析患者在临床疾病上的患病率是多少。
从年龄角度出发,分析得出,20岁到40岁的临床患者有20名,40岁到60岁的临床患者有35名,40岁以上的临床患者有65名,该年龄段是患者比例最高的。
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一、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ICD-10:I67.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伴有或不伴有意识障碍。
2.临床表现多样,主要为颅内压增高、癫痫发作和神经功能缺损。
3.头颅CT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提示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头颅MRV显示颅内静脉窦显影不良,DSA显示颅内静脉窦显影不良。
4.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常规、生化检查能排除其他疾病。
5.排除良性颅内压增高等。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1.抗血栓治疗:(1)抗凝: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或华法令(每日监测APTT、INR)。
(2)溶栓:尿激酶或r-TPA。
2.病因治疗:针对炎症性和非炎症性两类疾病进行治疗。
3.对症治疗:(1)降低颅内压。
(2)控制体温。
(3)防治癫痫。
(4)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5)治疗感染。
(6)营养支持。
(四)标准住院日为2–4周。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67.6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疾病编码。
2.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实施。
3.无严重脑内出血及其他并发症和伴发疾病(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心、肺、肝、肾功能衰竭、外伤等)。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梅毒、艾滋病等)、血同型半胱氨酸、凝血功能、抗“O”、纤维蛋白原水平;(3)心电图、X线胸片;(4)腰穿脑脊液压力、常规生化、病原学检查等检查;(5)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头颅MRI和CTV/MRV。
一、患者女,82岁。
因突发意识障碍、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天入院。
患者于入院当天做家务时突然倒地,呼之不应,右侧肢体不能活动,无口吐白沫,无四肢抽搐及二便失禁,即来院急诊。
追问病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冠心病、房颤史十余年,平时口服地奥心血康等药物。
体格检查:T36.60C P76次/分 R22次/分 BP150/90mmHg两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罗音。
心浊音界向左侧扩大,HR80次/分,律不齐,各瓣膜未闻及杂音,腹平软,双下肢无浮肿。
神经系统检查:昏睡,呼之能睁眼,双眼向左侧凝视,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
右侧鼻唇沟略浅,伸舌不合作。
颈软,右侧肢体肌张力大于左侧,肌力检查不合作,左侧肢体见自主活动,右侧肢体未见自主活动,右侧Babinski(+)、Chaddock(+)。
左下肢病理征(-)。
脑膜刺激征(-)。
辅助检查:EKG:房颤,室率82次/分,ST-T改变。
头颅CT如图:分析思考:1. 请写出定位及定性诊断及诊断依据。
2. 需与什么疾病鉴别?3. 治疗原则是什么?答案 1.诊断⑴脑栓塞⑵冠心病慢性心房颤动。
定位分析:患者突然意识障碍,双目向左凝视,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侧肢体偏瘫,右侧病理征(+),病灶定位于左侧大脑半球,结合CT检查结果提示位于左侧额颞顶枕部。
定性分析:患者起病快而突然,数秒内即发展到高峰,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及前驱症状,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右侧肢体活动障碍,患者既往史中有多年冠心病房颤史,具备栓子形成的条件。
故考虑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脑栓塞成立。
2.鉴别诊断:(1)脑血栓形成:起病较缓慢(以小时和天计算),多于安静状态下起病,呈进行性发展,多无意识障碍。
既往可有TIA发作史,有动脉硬化基础。
本例患者起病急骤病意识障碍,有栓子形成基础,故考虑脑栓塞。
(2)脑出血:发病过程较急(以分钟和小时计算),有情绪激动、用力、血压骤升等诱发因素,伴明显头痛、呕吐,CT上可见相应部位的高密度影,可排除。
神经内科临床患者的常见疾病分析本篇文章研究的目的是明确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治疗,从而降低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研究方法:选取神经内科在2019年收治的120名患者,对其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患者的常见疾病类型。
结果:神经内科患者常见的是脑血管疾病,其中脑梗塞占比最大。
结论:对于神经内科临床患者常见疾病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对于临床诊疗有很大帮助,故而应做好这方面研究。
标签:神经内科;临床患者;常见疾病引言:神经内科临床诊疗的过程中,如果对常见疾病类型不清楚,就会影响诊疗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改善神经内科诊疗,及时对病情做出判断,然后有针对性治疗,就要加强对这个科室患者常见疾病分析与研究。
本文就是基于这个展开研究和讨论,总结常见疾病类型,为后面的诊疗提供可靠的依据,以确保神经内科临床诊疗成果的全面提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分析和研究中选择了医院神经内科在2019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有120名,其中男性患者为70人,女性患者为50人,这些患者的年龄在24—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77 ±6.74)岁。
1.2方法搜集和整理一年间科室收治的120名患者资料,然后对诊疗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神经内科患者常见疾病。
这个过程需要全面分析,除了要针对患者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展开分析,研究疾病出现的规律,还要结合疾病类型以及诊治情况等,掌握疾病常见类型。
神经内科患者常见疾病类型判断,依据的是相关的标准,本次运用的是健康与疾病国际分类标准,结合的是第10版。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患者有两种以上疾病,在对这类患者资料分析中需要根据的是第一次诊断结果,从而来确定患病类型[1]。
2结果2.1年龄120名神经内科患者中,24—40岁患者为20人,所占比例为16.7%;40—60岁患者共有36人,占比为30%;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共计64人,所占比例为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