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经典探幽发微_伍炳彩学术经验初探
- 格式:pdf
- 大小:87.54 KB
- 文档页数:1
挖蚯蚓篱上紫藤花乱开,房前空地长青苔。
儿童挖出红蚯蚓,小鸭伸过扁嘴来。
池边豆角葱茏两尺长,红椒紫苋映青阳。
童儿三五池边立,贪看阿姨盘藕香。
夏日小景(阳关体)丝瓜花发引长龙,刀豆藤牵隐小蜂。
垂纶稚子柳阴下,钓起莲花落日红。
舞厅大厦摩天耀彩虹,袒胸露背酒杯红。
蛾眉舞罢心中乐:今日人间多石崇!瞻仰方志敏烈士塑像敢教大地遍妖娆,几掷头颅几断腰。
多少英雄成塑像,忍看裙屐舞今宵。
咏阿娇膝上便呈纤细腰,童年汉武喜阿娇。
至今人说藏金屋,不说长门落叶焦。
伫立袁崇焕雕像前号令森严率六军,所行披靡赛天神。
伍锡学伍锡学诗词选连传大捷驱骄虏,屡拔高官策上勋。
点将台登崇峻节,督师旗展焕忠心。
中原板荡君王愦,又见鄂王成罪人。
春行沙路无尘宿雨停,东风助我舞围巾。
黄莺声里千山秀,绿水湾前万卉新。
姐妹挥锄锄碧玉,弟兄撒网网红鳞。
相逢笑说家乡好,春色如今倍爱人。
两江村行春光明媚午风轻,欢快两江村内行。
十里田畴翻绿浪,千园果树结红英。
书生作揖爱莲阁,游子怀恩慈母亭。
天气晴和人意好,长堤一路听莺声。
乌山冲行东风拂面一身轻,结队乌山冲里行。
金缀香花油菜晃,碧缠嫩柳杜鹃鸣。
条条公路连新院,栋栋琼楼溢笑声。
胜日无边好光景,红云飞渡太阳明。
梅子坪访梅,喜见一树樱花暖日烘晴春意调,樱花提早吐妖娆。
一团野火燃青谷,半片祥云降碧霄。
风拂落英粘鹤发,鸟衔香气过溪桥。
置身甜美温和里,倍觉江山分外娇。
初游大华山西坡谈笑风生上远岑,老夫萌发少年心。
井涟泛冷龙泉寺,花影喷香杉树林。
118.cn. All Rights Reserved.停步回头观美景,扶藜侧耳听鸣禽。
他人总是多劳累,抽空何妨乐趣寻。
鹧鸪天·春晨如鲤红霞蹦上天,晨风摇醒柳塘烟。
园中香气筐筐亮,枝上琴声片片妍。
蝴蝶静,蜜蜂喧。
鸟儿选美杜鹃前。
村姑胸脯高高挺,串串情歌梳理圆。
鹧鸪天·春声柳摆金丝制画屏,蓝天寄出一黄莺。
花香梳裹玲珑羽,桃浪吹开碧绿声。
人隐约,雾轻盈。
葱茏溪水晃银铃。
级硕士研究生…南昌……330004…;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在临床取得显著效果。
养阴,兼顾清暑化湿,即“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复法”,方中“以黄芪甘温之补为君,人参、陈皮、当归、炙甘草,补中益气为臣”的配伍法,充分体观了这一思想。
《脾胃论》中刺志论云:“气虚身热,得之伤暑,热伤气故也,清暑益气可用之。
”李氏清暑益气汤原方由黄芪,升麻,人参,泽泻,陈皮,白术,麦门冬,当归,黄柏,葛根,五味子,炙甘草,青皮组成。
具有清热益气,化湿伤津;主要应用于平素气虚,感受暑湿,身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胸闷身重,大便溏泻,小便黄赤,舌淡,整降糖方案。
2018年7月20日二诊:患者诉多尿、晨起口干口苦较前改善,胸闷、心悸好转,仍有肢体麻木,纳少,舌暗红,苔薄黄腻,脉滑数。
守上方,加神曲9 g、鸡内金15 g。
14剂。
日1剂,水煎煮,早晚温服。
2018年8月3日三诊:患者上述诸症均有好转,但仍有肢体麻木,纳寐尚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黄,脉滑。
守二诊方去砂仁、茵陈,续服7剂。
患者后续随访多次,血糖控制尚可。
按:该案患者因喜食肥甘厚腻,加之时至夏日,气候炎热,雨水充沛,潮湿闷热,内外之湿同气相求,导致脾胃运化不及,脾胃受损,郁久化热,湿热内盛,煎灼津液,故口干多饮、晨起口苦;脾胃损伤,水谷精微运化失司,故见纳少;湿热内蕴,日久瘀血内阻,痹阻心胸,故见胸闷、心悸;瘀血痹阻肢体经络,故见肢体麻木;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提示湿热内蕴夹瘀。
治疗以清热化湿、活血化瘀为法,故首诊方药以四妙散合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
服首方后舌苔较前减退,胸闷、心悸好转,但仍纳食少,考虑脾胃受损,运化不及,故加神曲、鸡内金助脾胃健运。
三诊患者诸症改善,但仍有肢体麻木,考虑患者病久瘀血内阻,痹阻经络,故方中加入丹参、川芎、赤芍,活血而不伤脾胃,以求徐徐图之。
患者后续随访多次,病情好转。
参考文献[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427-432. [2]周杨, 郑承红.从脾论治糖尿病体会[J].河南中医, 2011, 31(3):218-220.[3]李翠云.周国英教授治疗湿热型糖尿病的经验总结[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1, 9(22):129-130.[4]李安, 方朝晖.跟师方朝晖教授学习从脾论治糖尿病总结[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7, 29(10):1 614-1 617.[5]吴以岭.以络病理论为指导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研究——消渴病从脾论治探讨[J].北京中医药, 2016, 36(6):507-509.[6]晁俊, 刘桠, 钟文, 等.基于“脾胰同源”理论从脾论治糖尿病[J].中医杂志, 2017, 58(17):1 458-1 461.(收稿日期:2019-07-07)编辑:万崇毅脉虚弱为主的困脾证。
名家良⽅⼁伍炳彩教授—我的30年临床经典中药药对经验总结导读伍炳彩教授从医30余年,精研中医名家之学说,勤于临床,学验俱丰。
在临床处⽅⽤药时,善⽤药对, 2药配伍,有互相协助增强药⼒者,有互相制约消其副作⽤⽽展其长者,有2味合⽤另⽣其它作⽤者,有为沟通之作⽤者等。
个⼈简介伍炳彩(1940—)男,江西省吉安县⼈,国家级名中医。
临床⼒倡辨证论治,擅长中医内科杂病,对⽓管炎、哮喘、⼼。
伍教授⼗分重视本学科中青年教师的培养。
伍炳彩先⽣常强调学习和运⽤中医的三个原则:⼀是辨证论证原则。
⼆是坚信中医理论的原则。
三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他对仲景学说的研究有较⾼的造诣,尤其是运⽤于临床辨证论治,治疗内科疑难杂病,经验丰富,疗效卓著,屡起沉疴,深受⼴⼤患者信赖。
伍⽼认为,疑难杂病的病机常为寒热虚实错杂,治疗若同时顾及,药物之间⼜相互牵制,寒温相掣,升降失司,效难如意。
他根据《伤寒论》与《⾦匮要略》的理论,提出杂病当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盾,采取分步治疗(如先表后⾥,先清后补,先补脾胃等)的⽅法;此外,还对仲景脉学亦作了相当深⼊的研究,联系临床实际,有⾃⼰独到的见解。
1.杜仲配桑寄⽣杜仲,味⽢,性温,⼊肝、肾经,功能补肝肾、强筋⾻、益精⽓、安胎;桑寄⽣,味苦性平,⼊肝、肾经,功能祛⾎中风湿、舒筋络、补肝肾,“肝主筋”“肾主⾻”,⼀补⼀通,相须为⽤,共奏祛风湿、补肝肾之功。
临床上⽤于肝肾不⾜兼风湿痹着引起的腰膝酸痛及妇⼈冲任不固引起的腰酸腰痛等症,每每取得满意的疗效。
2.姜黄配海桐⽪姜黄,味⾟、苦,性温,⼊肝、脾经,性善⾛窜,功能破⾎⾏⽓、通经⽌痛;海桐⽪,味苦、⾟,性平,⼊肝经,功能祛风湿、通经络、⽌痹痛。
“⾎⾏风⾃灭”“湿随风散”,俾风湿俱去,经络得通,则痹痛⽌。
⼆药相伍,⼀为⾎药,⼀为风药,故祛风除湿、活⾎通经⽌痛作⽤倍增。
伍⽼常⽤此药对治疗风湿为患、络道经⽓闭阻、⽓⾎循⾏不畅的腰腿关节疼痛、周⾝肌⾁酸痛,甚则肢体挛急不遂等症。
42孙应鳌及其传世著述考论宋明理学研究□ 张新民摘要: 孙应鳌乃有明一代大儒,亦是黔中王门重要人物。
其家世由屯戍武职人员转为地方文化世家,适可反映边地社会国家军事集团向地方士人群体转型的整体特征。
他早年多受姚江、江门两派学者影响,思想成熟则主要在提学关中时期。
一生著述颇多,成就亦高,学统与政统合一,实为双重实践的产物。
但其撰作清初即遭抽毁,散佚数量甚多,均有必要一一爬梳史料,逐条详加考证,不仅可见现存各本前后刊刻源流,亦有助于还原黔中王门发展之真实面貌。
其中隆庆元年刻本《督学文集》与重印本《督学诗集》,久藏日本静嘉堂,获见者既少,引用者更稀,则有必要揭示其内容宗旨,并从中了解一代心学学者之心路跋涉历程。
关键词:孙应鳌心学思想黔中王门现存撰作个人别集作者张新民,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荣誉院长、教授(贵州 贵阳 550025)。
隆庆元年刻本《孙山甫督学文集》及重印本《孙山甫督学诗集》,原藏于日本静嘉堂,乃明代著名理学家孙应鳌所撰,为国内流入东瀛而历来少为人引用之佳本。
两书分之自可各成一编,合之则为一完整个人别集,即《天一阁书目》著录之八卷本《孙山甫督学集》,所收均为孙氏督学关中时所撰诗文,刊版亦在其长期驻节及讲学的正学书院。
孙氏不仅“以儒术经世,为贵州开省以来人物冠,即以词章论,亦未有媲于先生者”a,甚至置于全国范围内进行观察,他也是值得研究的重要人物。
今幸从日本访回两书,重新影印刊行b,以为亦学林值庆幸之一大盛事,遂详考其生平事迹及相关传世著述如下。
一、从武职人员到文化世家的转型[见英文版第31页,下同]孙应鳌(1527—1584),字山甫,号淮海,别号道吾,人称淮海先生,谥文恭,贵州清平卫(今凯里Array市炉山镇)人,先世籍贯为南直隶如皋(今江苏省如皋市),明初占籍贵州清平卫。
较孙氏稍晚的黔籍学者丘禾实尝叙其家世渊源云:a莫友芝:《黔诗纪略》卷五,清同治十三年遵义唐氏梦研斋金陵刻本,第5页。
b孙应鳌:《孙山甫督学集》,贵阳:孔学堂书局,2021年。
姚朝文教授简介姚朝文,男,汉族,1989年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士,1994年东北师范大学文学硕士,2007年中山大学文学博士,文学教授,现任佛山大学文学院文艺学学术方向带头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社科规划基金、广东省高校人文社科基金通讯评审委员,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理事兼学术部主任委员,中国微型小说研究会理事,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佛山市文艺批评家协会常务理事,佛山市作家协会理事。
日本国学院大学研究生院外籍教授、兼职博士论文导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江苏开放大学客座教授。
从事功夫电影电视、当代文艺思潮、城市文化升级、文学创作与批评、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尤以功夫电影诗学、当代文艺思潮、文学批评与创作享誉国际学术界和文学界。
一、开设课程1、硕士生课程《文学创造工程》、《文学鉴赏高级教程》、《城市文化教程》、《佛山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工程》、《文化产业学》。
2、本科生课程《文学理论教程》、《粤港澳功夫影视》、《微篇小说创作与鉴赏》、《文学与文化批评》、《文艺逻辑学》。
二、主要著作1.《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评点》(系列10册),长春出版社1993年版2.《思想创新之光》,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3.《文学引论》(第2作者),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4.《美学原理》(参编),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5.《华文微篇小说学原理与创作》,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6.《佛山陶瓷文化》(主持人),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7.《文艺逻辑学》,远方出版社2004年版8.《文学写作教程》(第2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9.《文学研究泛文化现象批判》,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10.《都市发展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第1作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11.《佛山历史人物论丛》(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12.《黄飞鸿叙事的民俗电影诗学研究》,暨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13.《城市文化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14.《从民族格局角度管窥当代世界华文微篇小说创作的诗学范型》(合编),泰华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15.《佛山功夫影视名人国际传播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三、主要论文1.《乡土中国创造文化想象的世界奇观——百部黄飞鸿电影吉尼斯纪录的启示》,《学术研究》2013/032.《黄松坚大师对中国陶艺仕女造型的传承与创造》,《文化遗产》2011/033.《黄飞鸿功夫电影海外传播路线与文化影响力分析》,《文艺研究》2010/074.《中国大学教育的三大症结》,(美国纽约)《中外论坛》2010/015.《宝芝林意象のイメㄧジとラしビ·映画における中国岭南の都市民俗》(日本国语版),《都市民俗研究》(日本民俗学研究会)2007/036.《渡边晴夫的中日超短编小说比较研究》(日本国语版),《国学院大学学报》2007/037.《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学边界问题》,《文艺争鸣》2007/018.《粤港舞狮舞龙民俗艺术的诗学意义》,(香港中文大学)《二十一世纪》2006/109.《新理性精神与文化诗学批判》,《文艺理论研究》2006/0610.《文学观念泛文化化与研究者立场的迁移》,《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0411.《经典文学语境与民间化的表演诗学》,《人文杂志》2005/0412.《跨入21世纪的中国文学未来发展的潜能》,《甘肃社会科学》2003/0613.《世界华文微篇小说在21世纪初的发展指向》,《学术研究》2002/1014.《中国文学走到怎样的世界里?》,《贵州社会科学》2001/0415.《创建21世纪中华文艺学的构想》,《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1999/03,(中国人大复印资料《文艺理论研究》2001/03全文转载)四、主要项目1.《文学研究泛文化现象批判》(主持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批准号:01CZW002,立项经费4.2万元,结项鉴定:良好)2.《黄飞鸿叙事的民俗电影诗学研究》(主持人,教育部人文规划项目,批准号:08JA760005,立项经费7万元,结项鉴定:优秀)3.《被文本诗学遮蔽的非文本诗学与文艺生态的和谐建构》(主持人,广东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批准号:07J08,立项经费3万元,结项鉴定:合格)4.《黄飞鸿、叶问、李小龙影视艺术综合研究》(主持人,省教育厅课题,批准号:10WYXM006,立项经费2万元,待结项)5.《城市升级中岭南文化元素的有效融入》(主持人,佛山市重大决策咨询关键项目,批准文号:佛府201205003,立项经费12万元,已结题、政府采纳)6.《佛山陶瓷文化》(主持人,佛山市委宣传部十五规划首项重大项目,批准文号:2002001,立项经费4万元,已结项)7.《佛山历史人物论丛》(主要参加人,佛山市档案局项目,经费0.7万元,已结项)8.《佛山功夫影视名人国际传播研究》(主持人,佛山市委宣传部2014年课题,立项经费6万元,在研)9.《城市文化研究》(主持人,江苏省开放大学2014年课题,立项经费9万元,在研)10.《龙江社区志》(主持人,顺德区委托项目,立项经费2.7万元,待完成)五、获奖情况1.《黄松坚大师对中国陶艺仕女造型的传承与创造》获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10.12),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二等奖(2012-2013年度)2.《新型现代化城市:功能健全、服务至上》获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13.12)3.《珠三角城市创新的文化再认同难题——以黄飞鸿、霍元甲、叶问、李小龙影视的国际认同为例》获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2011.12)4.《新理性精神与文化诗学批判》获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三等奖(2007-2008年度)5.《黄飞鸿功夫电影海外传播路线与文化影响力分析》获佛山大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一等奖(2013年度)6.《文学引论》获黑龙江省“第九届优秀图书”二等奖(2001.11)7.《文学研究泛文化现象批判》获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二等奖(2009.12)8.《华文微篇小说学原理与创作》(2002年版)获佛山市“五个一工程”奖(2003,12)9. 获“南粤优秀博士研究生”荣誉称号(2007.6)10.获佛山市禅城区“十佳好父母”荣誉称号11.《绑架大师》获中国作家协会、《散文选刊》联合颁发全国散文征文一等奖(2012.3.16)12.《东北人参与皮大衣》获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联合颁发“绵山杯”全国征文中篇小说二等奖(2008.8)13.《我们“共同成长”》获《广州日报》“成长杯”征文一等奖14.《校庆抒怀》获“相约北京”全国中老年诗歌征文一等奖(2014.3)。
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第八次
科研评奖结果公示
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第八次科研评奖活动,经各有关单位初评推荐,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综合等六个学科组评审,评审委员会终评,共评出优秀科研成果(含著作、教材、论文、调研报告)178项。
其中一等奖31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81项。
同时评出科研工作组织奖单位6个、优秀科研管理工作者12名。
现进行公示,公示期自2009年12月29日至2010年1月4日,任何对评审结果有异议的人员,请在公示期内以书面形式报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广东行政学院)科研处(党校大厦901,电话:83121550、83121551)。
匿名电话、匿名信函恕不受理。
附: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第八次科研评奖拟奖项目名单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广东行政学院
2009年12月28日
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
第八次科研评奖结果
科研工作组织奖(6个):
广州市委党校
深圳市委党校
湛江市委党校
佛山市委党校
中山省委党校
惠州市委党校
优秀科研管理工作者(12名):
陈治桃汪开国李留霖赵起超钟晓燕胡伟生谈毅欧晓万李志春刘晓旭肖顺发段科锋
优秀科研成果奖。
20世纪的瑶学研究覃乃昌【提 要】本文认为,真正意义的瑶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主要是国内的学者进行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瑶学研究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
在瑶族族源、历史、社会形态、民间宗教信仰、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以及体质形态、医药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20世纪 瑶学研究【作 者】覃乃昌,广西民族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南宁,530021【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2003)01-0055-013瑶族有240多万人口,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江西六个省(区)的130多个县。
其中居住在广西的有145万人,占60%以上。
居住在湖南省的有54万多人,云南省有20万人,广东省有14万多人,贵州有2万多人。
在中国境外,还有60多万瑶族散居在越南、老挝、泰国、缅甸、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士等国家。
这些国家的瑶族是明清之际从广西、云南迁入东南亚,20世纪70年代又有一部分从东南亚迁到欧美各国,瑶族是一个国际民族。
中国人对瑶族的了解大既可以追溯到隋代。
《后汉书》已有了关于瑶族先民长沙武陵蛮的记载。
南朝以后,瑶族先民以“莫徭”之名见于史书,而且有关莫徭的论述越来越多。
清代开始出现一些关于瑶族的专门著述,涉及瑶族的人口分布、语言、习俗、宗教信仰、经济生活、社会组织、战事及政事等,有的学者考证瑶族的源流、迁徙和分布,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实录资料和见解,但没有科学系统的研究成果出现。
直到20世纪初期,随着西方民族学的兴起并传入中国,一些中国学者开始运用新的方法对瑶族进行研究,一些西方学者也加入了研究的行列。
一、20世纪上半期的瑶学研究真正意义上的瑶族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山大学《语言历史研究所周刊》1928年7月第3卷第35、36期发表钟敬文的《西南民族起源的神话———盘瓠神话读后》、余永梁的《西南民族起源的神话———盘瓠》。
关于花朵的古诗词1.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刘禹锡《和乐天春词》2.白头也好簪花朵,明月难将照酒厄。
——唐寅《诗赠宁王》3.花朵凭风着意吹,春光弃我竟如遗。
——唐寅《落花诗》4.短短竹篱花朵压,深深麦坞雉媒娇。
——洪咨夔《严陵道上杂咏七首·半江云湿欲成雨》5.庭前玉树枝枝秀,林下琼花朵朵妍。
——杨浣芬《感怀四首·其一》6.络岸柳丝悬细雨,绣田花朵弄残春。
——杜荀鹤《维扬春日再遇孙侍御》7.莫道洞深无兴会,莲花朵朵水晶台。
——陈著《筠溪八景诗·设僧龙湫》8.好与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晓羡蛛丝。
——李郢《七夕寄张氏兄弟》9.锦窠花朵灯丛醉,翠叶眉稠裛露垂。
——陆畅《蔷薇花》10.溪水声声留我住,梅花朵朵唤人回。
——杨万里《南溪弄水,回望山园梅花》11.至前不见梅花朵,客里何由老病宽。
——赵蕃《蕃近有干字韵属教授兄而知县尉曹皆尝用是韵》12.雕盘红袅宫花朵,赐与传胪第一人。
——王叔承《宫词一百首·敕下天题法曲新》13.艳艳春墀发花朵,寂寂春寒试灯火。
——汤显祖《送郑见素游江东》14.花朵正怜多鞢,柳梢偏爱小差池。
——王跂《绝句六首·花朵正怜多鞢》15.仙苑桃花朵朵香,曾于天上看霓裳。
——袁宏道《天坛三首·仙苑桃花朵朵香》16.铅花朵朵开青蘂,汞叶枝枝发绛柯。
——白玉蟾《赠赵县尉》17.置酒乐佳辰,剩插黄花朵。
——强至《次刘才邵送魏彦成韵》18.酌处酒杯深蘸甲,折来花朵细含棱。
——王禹偁《芍药诗·满院匀开似赤城》19.水边折得新花朵,蝴蝶相随过彩桥。
——释行海《湖上·数点红春在杏梢》20.烟灯岂不胜花朵,踏歌何人增坎坷。
——方凤《上元陈丞相宅观灯有作》21.如何枯树寻常见,一雪垂花朵朵分。
——李梦阳《雪中见枯树似梅二首·其一》22.百尺高楼横映江,江花朵朵照成双。
——李梦阳《浔阳歌》23.子儋屋润体复胖,写出冰花朵朵寒。
方,以令其适合新的病症。
如治疗自汗,以扶阳、益气、固表为法,常用桂枝加附子汤、玉屏风散、芪附汤、术附汤、补血汤五方加减,制成新方。
(2)随证制方。
张老善依据病因病机随证制方。
如治疗小儿外感夹滞之证,张老认为小儿气血未充,脏腑娇嫩,多有饮食失节,饥饱失常。
因此外有邪客侵袭,内则多兼饮食停滞,故治疗小儿外感以宣散上焦肺卫为主,常加神曲、山楂、谷麦芽、莱菔子等消食导滞,同时根据感受风寒、风温、湿温等邪的不同,灵活变通。
5 重视药物煎服方法张老注重药物的煎服方法,认为药物煎服得当能充分发挥药物疗效,若煎服不当则会影响药物疗效。
如张老在治疗寒疟时,强调要先用开水泡药,后用慢火煨2小时,分3次温服;治疗鼻渊则要求将中药研末,每次10g ,在临睡前用滚开水冲泡,取汁服,药渣于次日睡前再冲泡服1次。
泡取汁服,是取其气之清,不欲其味之重浊,以利其药力上行,直达病所;治疗温毒时注明马勃粉用蜜调匀,加凉水和服;治疗热盛伤阴疾患时,则嘱患者将鲜芦根、鲜竹叶煎水频频灌服;治疗下元虚寒喘促时,用高丽参熬汤送服黑锡丹,每隔3小时服药1次,汤药则加水2磅熬成1磅后,每隔4小时服1次;治疗肺痨则主张将药熬膏,瓷瓶密贮,埋入土中7日后取出服用,每次一大匙,滚水化下,每日3次等等。
参考文献:[1] 俞良栋.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1.[2] 张梦侬.关于鹅鸭血治疗噎膈与胃癌的几点看法[J ].新中医,1976,6:39.[3] 刘秀君.张梦侬制方用药特色析要[J ].四川中医,1999,3(17):123.[4] 李孚全.培元健脾粉为主治疗肝硬化腹水39例[J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5,5:80.[5] 方之勇,彭汉光,张茂林.清脑灵对拟血管性痴呆大鼠脑海马内52H T 、DA 、NA 的影响[J ].中医药学刊,2002,6(20):304.[6] 张梦侬.临证会要[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2:2222223.(收稿日期:2008-12-10 编辑:任桂华)伍炳彩治疗疑难发热的临床经验宋高峰(南昌市第九医院肝四科,江西南昌330002) 关键词:疑难发热、湿热、经验。
附件:郑州大学图书馆入选珍贵古籍名录书目01417 金石韵府五卷(明)朱云撰俞显谟校明嘉靖十年刻朱印本01752 性理大全书七十卷(明)胡广等明嘉靖三十八年樊献科刻本01855 佩文斋广群芳谱一百卷(清)汪灏撰清康熙四十七年内府刻本01893 何氏语林三十卷(明)何良俊撰明嘉靖二十九何氏青森阁刻本01916 锦绣万花谷前集四十卷后集四十卷续集四十卷(宋)萧赞元辑明嘉靖秦汴绣石书堂刻本01921古今合璧事类备要前集六十九卷后集八十一卷续集五十六卷别集九十四卷外集六十六卷(宋)谢维新虞载辑明嘉靖夏相刻本01934 修辞指南二十卷(明)浦南金辑明嘉靖三十六年浦氏五乐堂刻本00483 汉隽十卷(宋)林钺辑元刻明修本00734 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别集四卷政府奏议二卷尺牍三卷范忠宣公文集十五卷(宋)范仲淹撰元天历至正间褒贤世家家塾岁寒堂刻本01136 藏书六十八卷(明)李贽撰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焦竑刻本01378 两汉纪六十卷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黄姬水刻本01503 注陆宣公奏议十五卷(唐)陆贽撰(宋)郎晔注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汪氏刻本01540 历代君鉴五十卷(明)景帝朱祁钰撰明景泰四年(1453)内府刻本01580 鄂国金佗稡编二十八卷续编三十卷(宋)岳珂辑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洪富刻三十七年(1558)黄日敬重修本01697 汉隽十卷(宋)林钺辑明嘉靖十一年(1532)郏鼎刻本黄国瑾跋02019 六子书六十卷(明)顾春编明嘉靖十二年(1533)顾春世德堂刻本02119 孙子集注十三卷(汉)曹操(唐)杜牧等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谈恺刻本02539 新增说文韵府群玉二十卷(元)阴时夫辑(元)阴中夫注明弘治七年(1494)刘氏安正书堂刻本02678 楚辞十七卷附录一卷(宋)洪兴祖(明)刘凤等注(明)陈深批点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凌毓枬刻朱墨套印本02849 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二十卷文集二卷(唐)杜甫撰(宋)黄鹤补注附录一卷明嘉靖十五年(1536)玉几山人刻本03052 李文饶文集二十卷别集十卷外集四卷(唐)李德裕撰明刻本03140 欧阳先生文粹二十卷(宋)欧阳修撰(宋)陈亮辑遗粹十卷(宋)欧阳修撰(明)郭云鹏辑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郭云鹏宝善堂刻本03183 苏长公表启五卷(宋)苏轼撰(明)李贽等评(明)钱椟辑明凌濛初刻朱墨套印本03201 苏长公合作八卷补二卷(宋)苏轼撰(明)郑圭辑附录一卷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凌启康刻四色套印本03266 屏山集二十卷(宋)刘子翚撰明弘治十七年(1504)刻本03381 渊颕吴先生集十二卷(元)吴莱撰附录一卷明嘉靖元年(1522)祝銮刻本04108 三苏文集七十一卷首一卷(宋)苏洵苏轼苏辙撰明嘉靖十二年(1533)杨煦刻本。
淡墨写幽意,细解其中味
程碧莺
【期刊名称】《科技信息》
【年(卷),期】2008(000)025
【摘要】古典诗歌作为中华民族最精致、最灿烂的一页,是整个中学教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指导学生鉴赏诗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就势在必行了.这几年鉴赏课的教学实践更让我深深明白:教与学本身是一桶水与一杯水的关系,教师积累的学识必须大大超过讲课的内容,同时应具有较好的美学修养和较宽的知识积累,才能带领学生由入门渐进到登堂入室,由曲径通幽到豁然开朗,逐步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审美能力.【总页数】2页(P618,625)
【作者】程碧莺
【作者单位】三明第九中学,福建,三明,365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
【相关文献】
1.莫怨女子痴,细解其中味——《诗经·氓》教学三味 [J], 刘晓武
2.淡墨写幽意细解其中味--古典诗歌鉴赏中的审美情趣 [J], 吴韶静
3.逸笔含萧散淡墨写幽怀——马忠贤写意小品画简评 [J], 程波涛;
4.此中有真意, “一”字解其味 [J], 朱迎春; 陈瑞萍
5."惊"添神韵细味意无穷
——"群臣皆惊"的另类解读 [J], 张学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龙源期刊网
新书架
作者:
来源:《古典文学知识》2017年第03期
评点是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样式,文学名著评点的汇辑、汇刻,明清以来久盛不衰,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理论价值与传播价值。
凤凰出版社“古代文学名著汇评丛刊”,复旦大学黄霖、陈维昭、周兴陆三位教授主编,涵盖从《诗经》《楚辞》《文选》一类文学经典,到陶渊明、杜甫、韩愈、柳宗元、苏轼、归有光等诗文别集,再到《西厢记》、《琵琶记》、《牡丹亭》等戏曲名著,将历代文学名著的评点有系统地进行搜辑与整理,力求穷尽当下所存的评本,尤其是国内外各大图书馆的孤本、罕见本,从而将前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思想品格、艺术趣味的批评家的观点汇集在一起,融会群言,以见出不同时代的哲学观念、学术思想、文学观念之异同与演进。
“古代文学名著汇评丛刊”第一辑三种《诗经汇评》《唐贤三昧集汇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汇评》近日已由凤凰出版社出版。
《诗经汇评》,张洪海辑著,精装32开,全二册,2016年6月出版,定价158元;
《唐贤三昧集汇评》,周兴陆辑著,精装32开, 2016年6月出版,定价72元;
《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汇评》,韦乐辑著,精装32开, 2016年6月出版,定价68元。
以上图书,欲购请与凤凰出版社发行部联系。
◎艺文四集部五类:一曰《楚辞》类,二曰别集类,三曰总集类,四曰诗文评类,五曰词曲类。
△楚辞类《补绘离骚全图》二卷。
(萧云从原图,乾隆四十七年奉敕补绘。
)《楚辞通释》十四卷。
(王夫之撰。
)《山带阁注楚辞》六卷,《楚辞馀论》二卷,《楚辞说韵》一卷。
(蒋骥撰。
)《楚辞灯》四卷。
(林云铭撰。
)《楚辞新注》六卷。
(屈复撰。
)《楚辞疏》八卷。
(吴世尚撰。
)《楚辞会真》一卷。
(卿彬撰。
)《楚辞贯》一卷。
(董国英撰。
)《楚辞章句》七卷。
(刘飞鹏撰。
)《离骚图》一卷。
(萧云从图并注。
)《离骚经注》一卷。
(李光地撰。
)《离骚正义》一卷。
(方苞撰。
)《离骚经解》一卷。
(方楘如撰。
)《离骚解》一卷。
(顾成天撰。
)《离骚笺》二卷。
(龚景瀚撰。
)《离骚解》一卷。
(谢济世撰。
)《离骚辨》一卷。
(朱冀撰。
)《离骚节解》一卷。
(张德纯撰。
)《离骚中正》二卷。
(林仲懿撰。
)《离骚补注》一卷。
(朱骏声撰。
)《天问补注》一卷。
(毛奇龄撰。
)《天问校正》一卷。
(屈复撰。
)《九歌注》一卷。
(李光地撰。
)《九歌解》一卷。
(顾成天撰。
)《屈原赋注》六卷,《通释》二卷,《音义》三卷。
(戴震撰。
)《屈子生卒年月考》一卷。
(陈旸撰。
)《楚辞人名考》一卷。
(俞樾撰。
)《离骚草木疏辨证》四卷。
(祝德麟撰。
)《楚词辨韵》一卷。
(陈昌齐撰。
)《楚辞韵读》一卷,《宋赋韵读》一卷。
(江有诰撰。
)《离骚释韵》一卷。
(蒋曰豫撰。
)《屈子正音》三卷。
(方绩撰。
)△别集类清圣祖《文初集》四十卷、《二集》五十卷、《三集》五十卷、《四集》三十六卷、《避暑山庄诗》二卷。
世宗《文集》三十卷、《悦心集》二卷。
高宗《文初集》三十卷、《二集》四十四卷、《三集》十六卷、《诗初集》四十八卷、《二集》一百卷、《三集》一百十二卷、《四集》一百十二卷、《五集》一百卷、《馀集》二十卷、《乐善堂定本》三十卷、《全史诗》二册、《全韵诗》二册、《拟白居易乐府》四册、《圆明园诗》不分卷。
仁宗《文初集》十卷、《二集》十四卷、《馀集》二卷、《诗初集》四十八卷、《二集》六十四卷、《三集》六十四卷、《馀集》六卷、《味馀书屋全集定本》四十卷、附《随笔》二卷、《全史诗》六十四卷,宣宗《文集》十卷、《馀集》六卷、《诗集》二十四卷、《馀集》十二卷、《养正书屋全集定本》四十卷。
广州书画研究院作品选
佚名
【期刊名称】《美术大观》
【年(卷),期】1996(000)011
【总页数】2页(P4-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221
【相关文献】
1.北京老科总北京钢铁研究院协会书画作品选 [J],
2.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访谈墨香浮动,书画天地的奇葩——记江西景德镇当代陶瓷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伍谟文 [J], 张跃良;曾秀钗;陈建秋
3.书画寄情献礼校庆——贺校庆温州书画名家现场书画作品选 [J],
4.福建风土书画研究院画师作品选登 [J],
5.书画寄情献礼校庆——贺校庆温州书画名家现场书画作品选(续)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部分书法史、论书目1. 叶昌炽撰,柯昌泗评《语石·语石异同评》,中华书局2. 马宗霍著《书林藻鉴·书林记事》,文物出版社3. 朱剑心《金石学》,文物出版社4. 杨殿珣编《石刻题跋索引》,商务印书馆5. 余绍宋著《书画书录解题》,北京图书馆6. 启功著《古代字体论稿》,文物出版社7. 启功著《启功书法丛论》,文物出版社8. 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9. 王镇远著《中国书法理论史》,黄山书社10. 孙洵编著《民国书法史》,江苏教育出版社11. 丛文俊著《中国书法史·先秦·秦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2. 华人德著《中国书法史·两汉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3. 刘涛著《中国书法史·魏晋南北朝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4. 朱关田著《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5. 曹宝麟著《中国书法史·宋辽金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6. 黄惇著《中国书法史·元明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7. 刘恒著《中国书法史·清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8. 丛文俊著《书法史鉴》,上海书画出版社19. 丛文俊著《揭示古典的真实——丛文俊书学、学术研究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 曹宝麟著《抱瓮集》,文物出版社21. 白谦慎著《傅山的世界》,三联书店22. 傅申著《海外书迹研究》,紫禁城出版社23. 朱关田著《唐代书法家年谱》,江苏教育出版社24. 华人德著《六朝书法》,上海书画出版社25. 华人德白谦慎主编《兰亭论集》,苏州大学出版社26. 华人德主编《历代笔记书论汇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7. 华人德著《华人德书学文集》,荣宝斋出版社28. 王元军著《六朝书法与文化》,上海书画出版社29. 王元军著《汉代书刻文化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30. 张金梁著《明代书学诠选制度研究》,上海书画出版社31. 方闻著《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32. 邱振中著《书法的形态与阐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3. 邱振中著《书写与关照——关于书法的创作、陈述与批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4. 邱振中著《神居何所——从书法史到书法研究方法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5. 中田勇次郎著《中国书法理论史》,天津古籍出版社36. 熊秉明著《中国书法理论体系》,天津教育出版社37. 徐复观著《中国艺术精神》,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38. 叶秀山著《书法美学引论》,宝文堂书店39. 萧元著《书法美学史》,湖南美术出版社40. 金学智著《中国书法美学》,江苏文艺出版社41. 潘运告译注《中国书画论丛书》,湖南美术出版社42. 刘小晴著《中国书学技法评注》,上海书画出版社43. 张潜超主编《中国书法论著辞典》,上海书画出版社44. 季伏昆编著《中国书论辑要》,江苏美术出版社45. 陶明君编著《中国书论词典》,湖南美术出版社46. 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荣宝斋出版社47. 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大地出版社48. 梁披云主编《中国书法大辞典》,香港书谱出版社49. 《中国书画全书》,上海书画出版社50. 《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51. 《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52. 《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53. 《现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54. 《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历史文脉篇》,上海书画出版社55. 《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审美语境篇》,上海书画出版社56. 《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考识辨异篇》,上海书画出版社57. 《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品鉴评论篇》,上海书画出版社58. 《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风格技法篇》,上海书画出版社59. 《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文化精神篇》,上海书画出版社60. 《20世纪书法研究丛书·当代对话篇》,上海书画出版社《中国书法史》(七卷)华人德等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书学史》祝嘉著成都古籍书店 1984年8月第一版《中国书法美学》金学智江苏文艺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版《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第一版《明清书法论文选》上海书店出版社 1994年2月第一版《中国书法理论史》黄山书社1990年7月第一版《中国书法思想史》姜澄清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4年3月第一版《中国书法风格史》徐利明河南美术出版社 1997年1月第一版《书法美学史》萧元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0年6月第一版《中国书法理论体系》熊秉明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2年6月第一版《现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1980年6月第一版《篆刻学》邓散木人民美术出版社1979年5月第一版《历代印学论文选》韩天衡西泠印社 1985年9月第一版部分书法碑帖书目1:甲骨文・金文[殷・周・列国/篆書]2:石鼓文・泰山刻石[周・秦/篆書]3:石門頌[後漢/隷書]4:乙瑛碑[後漢/隷書]5:礼器碑[後漢/隷書]6:史晨前碑・史晨後碑[後漢/隷書]7:西狭頌[後漢/隷書]8:曹全碑[後漢/隷書]9:張遷碑[後漢/隷書]10:木簡・竹簡・帛書[漢・晋/隷書]11:魏晋唐小楷集[魏・晋・唐/楷書]12:王羲之尺牘集〈上〉[東晋・王羲之/行草]13:王羲之尺牘集〈下〉[東晋・王羲之/行草]14:十七帖〈二種〉[東晋・王羲之/草書]15:蘭亭叙〈五種〉[東晋・王羲之/行書]16:集字聖教序[東晋・王羲之/行書]17:興福寺断碑[東晋・王羲之/行書]18:王献之尺牘集[東晋・王献之/行草]19:爨宝子碑・爨龍顔碑[東晋・劉宋/楷書]20:龍門二十品〈上〉[北魏/楷書]21:龍門二十品〈下〉[北魏/楷書]22:鄭羲下碑[北魏・鄭道昭/楷書]23:張猛龍碑[北魏/楷書]24:高貞碑[北魏/楷書]25:墓誌銘集〈上〉[北魏/楷書]26:墓誌銘集〈下〉[北魏・隋/楷書]27:真草千字文[隋・智永/楷草]28:関中本千字文[隋・智永/楷草]29:皇甫誕碑[唐・欧陽詢/楷書]30:化度寺碑・温彦博碑[唐・欧陽詢/楷書]31:九成宮醴泉銘[唐・欧陽詢/楷書]32:孔子廟堂碑[唐・虞世南/楷書]33:孟法師碑[唐・褚遂良/楷書]34:雁塔聖教序[唐・褚遂良/楷書]35:褚遂良法帖集[唐・褚遂良/行書]36:晋祠銘・温泉銘[唐・太宗/行書]37:道因法師碑・泉男生墓誌銘[唐・欧陽通/楷書]38:書譜[唐・孫過庭/草書]39:李思訓碑[唐・李邕/行書]40:多宝塔碑[唐・顔真卿/楷書]41:祭姪文稿・祭伯文稿・争坐位文稿[唐・顔真卿/行草]42:顔勤礼碑[唐・顔真卿/楷書]43:自叙帖[唐・懐素/草書]44:草書千字文〈二種〉[唐・懐素/草書]45:玄秘塔碑[唐・柳公権/楷書]46:蘇軾集[宋]47:黄庭堅集[宋]48:米芾集[宋]49:趙孟頫集[元]50:文徴明集[明]51:董其昌集[明]52:張瑞図集[明]53:王鐸集[明]54:倪元璐集[明]55:傅山集[明]56:邓石如集[清]57:何紹基集[清]58:呉煕載集[清]59:趙之謙集[清]60:呉昌碩集[清]篆刻类书目印谱类:《汪关印谱》;《上海博物馆藏印选》(上海书画出版社)《十钟山房印举选》(上海书画出版社)《伏庐藏印》(上海书店)《双虞壶斋印存》(上海书店)《封泥汇编》《古玺汇编》《故宫博物院藏古玺印选》《二百兰亭斋古铜印谱》《秦汉鸟虫书印谱》《西泠四家印谱》《西泠后四家印谱》《吴让之印存》《黄牧甫印存》《个簃印存》《吴让之印谱》《赵之谦印谱》《吴昌硕印谱》《吴昌硕篆刻选集》《汪关印谱》《西泠印社社员作品集》《明清篆刻流派印谱》韩登安刻《毛主席诗词刻石》(上海书画出版社)沙孟海刻《来沙馆印式》(上海书画出版社)《现代篆刻选辑》1-4 (上海书画出版社)钱君匋刻《钱君匋篆刻选》(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陈巨来刻《安持精舍印冣》(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叶潞渊刻《静乐簃印稿》(上海书画社)朱复戡刻《朱复戡篆刻》(上海书画社)吴朴堂刻《朴堂印稿》(上海书画社)方介堪刻《方介堪印选》(上海书画社)单晓天刻《晓天印稿》(西泠印社)韩天衡刻《韩天衡印谱》(上海书店)钱君匋《鲁迅笔名印谱》(湖南人民出版社)康殷编《古图形玺印汇》(河北人民出版社)《来楚生印存》(上海书画出版社)《齐白石书法篆刻》(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陈师曾印谱》(北京荣宝斋)《一足印稿》(哈滨地图出版社)(2)查篆字工具书类:容庚编《金文编》(文物出版社)考古研究所编《甲骨文编》(中华书局)许慎编《说文解字》(中华书局)徐文镜编《古籀汇编》(武汉古籍书店)罗福颐编《古玺文编》(文物出版社)罗福颐编《汉印文字征》(文物出版社)清代人集编《汉印分韵合编》(上海古籍书店)北川邦博编《清代书家篆隶字集》(西泠印社)(3)篆刻理论类:孔云白编《篆刻入门》(上海书店)罗福颐编《古玺印概论》(文物出版社)邓散木编《篆刻学》(人民美术出版社)钱君匋、叶潞渊编《中国玺印源流》(香港上海书局)韩天衡等编《中国篆刻艺术》(上海书画出版社)王伯敏编《古肖形印臆释》(上海书画出版社)韩天衡编《历代印学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韩天衡编《中国印学年表》(上海书画出版社)陈寿荣编《怎样刻印章》(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叶一苇编《篆刻丛谈》《篆刻丛谈续集》(西泠印社)吴颐人编《青少年篆刻五十讲》(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单晓天、张用博编《来楚生篆刻艺术》(上海书画出版社)单晓天编《散木印艺》(上海书画出版社)梁东汉编《汉字的结构及其流变》(上海教育出版社)左民安编《汉字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唐兰著《中国文字学》(上海古籍出版社)唐兰著《古文字学导论》(齐鲁书社)。
计算机业“泰斗”落马记
海(?)
【期刊名称】《廉政瞭望》
【年(卷),期】1998(000)012
【摘要】1998年9月,北京市公安局重刑犯看守所。
"周慕昌,男,现年62年,汉族,江苏省人……1992年9月至1996年10月利用其担任原电子部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和中国计算机报社社长职务之便,采取收账不入账,公开索要的手段,先后挪用公款110091美元,贪污公款129726美元、400港币,收受贿赂570678元人民币。
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一审审理,依法判处周慕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司法人员在宣读判决书,"周慕昌,你有上诉的权利。
"
【总页数】3页(P11-13)
【作者】海(?)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0.5
【相关文献】
1.一代宗师,瓷坛泰斗——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釉下五彩传人邓文科 [J], 欧宜准
2.问天人
——记中国气象学泰斗叶笃正 [J], 李白薇
3.不忘初心匠心传承——记糕点泰斗稻香村 [J], 林华
4.140岁“月饼泰斗”活化记——广州国资集团再造中华老字号“陶陶居”的调查
报告 [J], 陈江正(文/图);童迪(文/图);危珊珊(文/图);朱爱强(文/图)
5.仰望月明照武夷
——记武夷岩茶泰斗姚月明先生 [J], 刘仕章;刘宝顺;丁伶俐;刘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辞赋精选】清?余丙照《赋学指南》卷六:论赋品清?余丙照《赋学指南》卷六:论赋品来源:丁文龙【清·余丙照《赋学指南》卷六】论赋品赋之作法既详,学者已知下手,然赋品未悉,又恐误入歧途。
采必剪乎繁芜,风斯于丽则。
今约分四品,尽可兼该。
其一,清音袅袅,秀骨姗姗,名曰清秀品,此近时风尚也,其一灵活无比,圆转自如,名曰洒脱品,此熟如弹丸也。
其一端庄流利,蕴藉风流,名曰庄雅品,此骨肉匀停者也。
其一古调独弹,自饶丰致,名曰古致品,此不落恒蹊者也。
观此诸品,命意贵于高超,运典贵于切实,用笔贵于灵活,其要总在工夫纯熟,果能多读多做,咳唾悉成珠玉,吐气可作虹霓。
或以丰韵胜,或以富丽胜,熏香摘艳,错彩镂金,又何法之有乖,又何品之不合哉?精选数条,以为模范。
清秀品洒脱品庄雅品古致品清秀赋品首贵清秀,不以堆垛浓艳见长。
盖辞气清新,最易豁人心目。
风骨透逸,自能爽我精神。
如此虽欠典博,亦觉动人。
近来花样,断推此种。
尤侗《春柳赋》:三眠三起,瘦分南国之腰;一笑一颦,青入东君之眼。
万承宗《石似玉赋》:拜呼山下,宜来米老之风流;归载船中,不少郁林之清介。
陆润章《小楼一夜听春雨赋》:预筹红担,挑来一肩馥郁;正值黑甜,睡起两眼朦胧。
施桂林《菊枕赋》:梦回处士之庐,芳通鼻观;清入华胥之国,冷澈心田。
杨昌光《生涯在钓船赋》:收来蒲叶之帆,清风四面;吹彻梅花之笛,明月三更。
刘应钧《广寒宫听紫云曲赋》:铺遍一千里色,秋淡如烟;吹来十万人家,夜凉如水。
钱希乔《鸡冠花赋》:冲寒半吐,一番雨晦风潇;冒冻连开,几度霜前月下。
曹仁虎《白鹦鹉赋》:金经诵罢,栖残碧树之枝;玉锁闲时,梦断黄山之路。
冯嘉谷《秋山平远赋》:夕阳淡抹,添来摩诘诗情;暮蔼低垂,描出郭熙画本。
余丙照《朝夕鸟赋》:奋翅都亭,欲访轮埋之迹;乘风街道,潜窥棒击之威。
洒脱赋家化板为活,莫如洒脱一法。
盖落笔潇洒,超脱不群,自然亦风亦雅,尽态极妍,其要总在手敏心灵,簸弄虚字得窍。
周捷英《寒松赋》:后来惟我,有何节之难贞;热不因人,幸此心之独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