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国家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标准(儿科)
- 格式:doc
- 大小:629.50 KB
- 文档页数:5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儿科培训细则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㊁儿童疾病的临床诊治㊁心理健康㊁预防及康复的一门综合性医学学科,以保障儿童健康㊁提高生命质量为宗旨㊂它的服务对象从胎儿到青少年,其生理㊁病理㊁疾病表现等方面与成人不同,具有动态生长和发育的特点㊂学科范围包括儿童保健㊁围生医学㊁新生儿㊁感染㊁消化㊁呼吸㊁心血管㊁泌尿㊁血液及肿瘤㊁神经㊁精神心理㊁内分泌㊁风湿免疫㊁遗传代谢㊁重症㊁康复㊁营养等㊂一、培训目标遵循总则的要求,以六大核心胜任力为导向,在3年规范化培训过程中,临床医师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培养良好的职业与人文素养㊁提升接诊病人㊁临床思维与决策㊁病人管理与照护㊁临床技能操作等专业能力,培养和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提升教学意识与能力,至培训结束时,成为能够独立㊁规范地从事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疗工作,且能够自主学习与反思,不断追求自我成长的儿科临床医师㊂为实现上述目标,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具体要求如下㊂第一阶段:为培训第1年㊂此阶段培训主要目标为进入住院医师角色,熟悉儿科临床工作的基本要求,熟悉基地诊疗工作的基本流程,在指导医师全程监督与指导下,通过实际接诊及管理病人,掌握规范进行接诊病人㊁病历书写㊁沟通协作等基本能力,在指导医师监督与指导下完成基本技能操作㊂第二阶段:为培训第2㊁3年㊂此阶段住院医师应能够在指导医师部分监督与指导下,基本独立完成接诊病人过程,临床思维及决策能力逐步提升,掌握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能够基本独立完成临床基本技能操作㊂此阶段住院医师32还应根据基地安排,完成见习/实习医生及低年资住院医师临床带教工作㊂至第3年培训结束时,应具备独立㊁规范从事儿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诊疗工作的能力㊂二㊁培训方法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36个月,其中含3个月机动㊂培训采取在儿科范围内各亚专业科室或亚专业组轮转的形式进行㊂各基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平行轮转或分层轮转方式,重症医学㊁门急诊㊁辅助科室等亚专业应安排在培训第二阶段轮转㊂通过接诊及管理病人㊁参加门㊁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儿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准确采集病史㊁规范体格检查㊁规范书写病历,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低年资住院医师参与见习/实习医生的儿科临床教学工作,高年资医师指导低年资医师㊂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见表1㊂表1 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轮转科室/亚专业(组)时间(月)儿童保健1~2儿内科(其中新生儿㊁儿童重症监护(I C U )㊁儿童呼吸㊁儿童消化㊁儿童神经为必轮专业,儿童心血管㊁儿童肾脏㊁儿童血液及肿瘤㊁儿童感染与传染病㊁儿童内分泌与遗传代谢病㊁儿童风湿免疫选轮3个及以上)各2~4(共计24~27个月,根据培训基地的具体情况安排)门诊㊁急诊3~6辅助科室(影像㊁心电图等)1~2机动3合计36三㊁培训内容与要求(一)儿童保健(1~2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儿童生长发育规律㊁发育评价的方法;儿童营养的基本知识及正确的喂养方法;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程序以及预防接种的方法㊁注意事项㊁禁忌证㊁常见的异常反应及处理等;儿童佝偻病㊁贫血㊁肺炎和腹泻病等常见病的防治方案;儿童常见营养性疾病如营养不良㊁肥胖症㊁生长迟缓㊁锌缺乏症㊁佝偻病㊁铁缺乏症4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等的诊断㊁鉴别诊断和防治;常见发育行为性疾病如语言发育迟缓㊁运动发育迟缓㊁孤独症谱系障碍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㊁智力障碍的诊断和鉴别诊断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2㊂表2 病种及例数要求(2)基本技能要求:掌握常用体格指标的测量及评价(如体重㊁身高㊁头围㊁胸围㊁上臂围㊁皮下脂肪),儿童常用的发育筛查和心理行为评估㊂3.较高要求(1)病种要求:散居儿童及集体儿童的管理㊁儿童疾病综合管理㊁喂养困难㊁发育迟缓等症状的鉴别诊断㊂(2)临床技能要求:各种心理行为测试的方法㊁适用年龄和使用指征,并对结果予以解释和评价;儿童早期发展的评价㊁咨询和干预;高危儿的随访和干预;儿童保健的卫生宣教;常见发育行为性疾病如语言发育迟缓㊁运动发育迟缓㊁孤独症谱系障碍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㊁智力障碍的干预㊂(二)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 I C U )(2~4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病情评估㊁观察生命体征,危重病例评分法;昏迷及休克的鉴别诊断;能够对血气分析㊁电解质㊁肝㊁肾功能等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和初步处理,并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危重病人一般问题的处理;对循环㊁呼吸㊁泌尿㊁消化㊁中枢神经㊁代谢等系统监测参数的判读分析;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 D S )㊁脓毒症(S E P S I S )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 R D S )㊁休克(尤其是脓毒性休克㊁心源性休克)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I C )等综合征的概念㊁发病机制㊁病理生理和治疗原则;各系统损伤的病理生理㊁评估㊁治疗的原理和方法;营养支持治疗;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原则;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水电㊁酸碱紊乱分型和纠正原则;临床合理用血知识㊂熟悉:急救常用药物及其剂量;镇静镇痛临床应用意义及方法㊂52 儿科培训细则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3㊂表3 病种及例数要求各类急性中毒的识别与处置,如在轮转期间未能单独收治,应通过共同管理病人等其他方式学习掌握㊂(2)基本技能要求:能操作监护仪;进行气管插管不少于3例;心肺复苏术不少于2例,在操作机会少的基地,可以通过模拟人培训㊂3.较高要求(1)病种要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 I C )㊁急性肝衰竭㊁暴发性心肌炎㊁重症胰腺炎㊂(2)临床技能要求:呼吸机调节㊁电除颤㊁同步电复律㊁血液净化㊁颅内压监测㊁肠内外营养㊂(三)新生儿(2~4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新生儿的分类及生理特点;新生儿的病史询问及病历书写;新生儿常见病的病因㊁发病机制㊁临床表现㊁诊断和防治;新生儿复苏㊂熟悉:新生儿㊁早产儿的喂养㊁用药(包括抗生素)和补液特点;新生儿输血适应证;新生儿肠内外营养;新生儿病区划分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4㊂6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表4 病种及例数要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㊁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㊁胎粪吸入综合征㊁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㊁新生儿高血糖症㊁新生儿电解质紊乱等应完成收治2/3病种以上,未能单独收治的病种,应通过共同管理病人或其他方式学习掌握㊂(2)基本技能要求:正确进行新生儿全面的体格检查不少于3例,新生儿腰椎穿刺术1例,新生儿复苏1例㊂3.较高要求(1)病种要求:先天遗传代谢性疾病㊁极低出生体重儿管理㊁新生儿喂养不耐受㊁早产儿视网膜病㊁新生儿多脏器衰竭㊁新生儿心力衰竭㊁新生儿急性肾衰竭㊁新生儿梅毒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㊁新生儿休克㊂(2)临床技能要求:呼吸机应用㊁气管插管术㊁新生儿换血术㊂(四)感染与传染性疾病(2~4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感染与传染性疾病病原确定的基本原则㊁传染病的诊断与处理㊁预防流程,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传染病的报告与采样㊂熟悉:母婴传播性疾病(如艾滋病㊁淋病㊁梅毒等)临床表现㊁诊断和防治㊂2.基本要求(1)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5㊂72 儿科培训细则表5 病种及例数要求百日咳㊁蛔虫病㊁蛲虫病㊁梅毒㊁流行性乙型脑炎㊁轮状病毒感染等应完成收治2/3病种以上,未能单独收治的病种,应通过共同管理病人或其他方式学习掌握,包括通过门急诊病人学习㊂(2)基本技能要求:传染病的防护及处理措施,传染病信息报告,血培养送检原则㊂3.较高要求(1)病种要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㊁特殊病原体感染㊁免疫缺陷病㊂(2)临床技能要求:皮肤瘀点涂片查菌㊁硬膜下穿刺㊂(五)消化系统疾病(2~4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小儿消化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小儿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㊁诊断㊁鉴别诊断及防治,特别是腹泻病的病因㊁临床表现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包括液体疗法㊁电解质紊乱㊁酸碱平衡失调的处理)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6㊂表6 病种及例数要求(2)基本技能要求:胃管置入术1例㊂3.较高要求(1)病种要求:急慢性胰腺炎㊁肝脓肿㊂8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2)临床技能要求:观摩胃镜㊁肠镜检查㊁观摩食管内24小时p H 监测㊂(六)呼吸系统疾病(2~4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㊁并发症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防治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7㊂表7 病种及例数要求(2)基本技能要求:胸腔穿刺术1例;阅读胸部X 线片;氧疗㊂3.较高要求(1)病种要求:支气管扩张㊁支气管肺发育不良㊁呼吸系统先天畸形㊁间质性肺疾病㊁肺血管疾病㊁纤毛运动障碍㊁囊性纤维化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㊂(2)临床技能要求:观摩支气管镜㊁阅读胸部C T ㊁阅读肺功能报告单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 P A P )应用㊂(七)循环系统疾病(2~4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小儿心血管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小儿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㊁心肌炎㊁心肌病㊁常见心律失常及川崎病的临床表现㊁诊断㊁鉴别诊断及治疗㊂熟悉:心导管造影检查及造影前后的处理㊂了解: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㊁射频消融术㊁起搏器置入术的适应证和方法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8㊂92 儿科培训细则表8 病种及例数要求法洛四联症如在轮转期间未能单独收治,应通过共同管理病人等其他方式学习掌握㊂(2)基本技能要求:心电图操作及分析不少于10例㊂3.较高要求(1)病种要求:感染性心内膜炎㊁暴发性心肌炎㊁晕厥㊁肺动脉瓣狭窄㊁心肌病㊁心包炎㊂(2)临床技能要求:阅读超声心动图报告单㊁直立倾斜试验㊁24小时心电图监测㊁24小时血压监测㊁心包穿刺术㊂(八)泌尿系统疾病(2~4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小儿泌尿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尿常规检查㊁肾功能检查的原理和报告的分析判断;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和病理分型;急性肾炎(包括重症病例)的发病机制㊁临床表现和防治;泌尿系统感染㊁膀胱输尿管反流及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特点㊁诊断及防治;肾病综合征的发病机制㊁临床表现㊁诊断及治疗(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短㊁中㊁长程疗法㊁免疫治疗㊁输血适应证等);血尿㊁蛋白尿的鉴别诊断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9㊂表9 病种及例数要求(2)基本技能要求:导尿1例㊂3.较高要求(1)病种要求:溶血尿毒综合征㊁肾小管酸中毒㊁肾小管间质性疾病㊁先天和0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或)遗传性肾疾病㊁膀胱输尿管反流㊂(2)临床技能要求:腹膜透析㊁观摩血液净化㊁观摩肾穿刺㊂(九)血液及肿瘤疾病(2~4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小儿胚胎造血㊁生后造血及不同年龄血象的特点;止血及凝血机制;小儿常见血液疾病的病因㊁发病机制㊁分类㊁防治及输血适应证㊂熟悉:出血性疾病㊁溶血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白血病及淋巴瘤的诊断及治疗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10㊂表10 病种及例数要求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如在轮转期间未能单独收治,应通过共同管理病人等其他方式学习掌握㊂(2)基本技能要求:骨髓穿刺术不少于2例,阅读血涂片㊂3.较高要求(1)病种要求: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㊁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㊂(2)临床技能要求:鞘内注入化疗药物㊂(十)神经系统疾病(2~4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小儿神经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㊂熟悉:小儿神经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原则㊂了解:小儿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神经影像学及脑电图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的关系的基本特点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11㊂13 儿科培训细则表11 病种及例数要求急性脊髓炎㊁重症肌无力㊁肌病㊁吉兰-巴雷综合征等应完成收治2/3病种以上,未能单独收治的病种,应通过共同管理病人或其他方式学习掌握㊂(2)基本技能要求神经系统体格检查不少于5例;腰椎穿刺术不少于3例㊂3.较高要求(1)病种要求:癫痫持续状态㊁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疾病㊁儿童脑血管疾病㊁急性小脑共济失调㊁神经系统免疫相关性疾病及变性病(免疫性脑炎㊁多发性硬化)㊁常见神经遗传代谢病(糖㊁脂类㊁氨基酸及有机酸代谢障碍㊁肝豆状核变性㊁线粒体肌病及线粒体脑肌病)㊂(2)临床技能要求:硬膜下穿刺㊁神经系统C T ㊁M R 阅片㊁脑电图结果分析㊁肌电图及诱发电位结果分析㊂(十一)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病㊁风湿免疫性疾病(2~4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典型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㊁遗传代谢病㊁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表现㊁诊断与鉴别诊断㊁治疗及输血适应证㊂2.基本要求(1)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12㊂表12 病种及例数要求甲状腺功能减退㊁风湿热㊁染色体病应完成收治2/3病种以上,未能单独收治的病种,应通过共同管理病人或其他方式学习掌握㊂(2)基本技能要求2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关节活动度检查不少于5例,骨龄读片不少于5例,生长激素激发试验不少于1例㊂3.较高要求(1)病种要求:大动脉炎㊁反应性关节炎㊁干燥综合征;肝糖原累积症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㊁尿崩症㊁肾小管酸中毒㊁溶酶体储积症㊁脂肪酸代谢紊乱㊁免疫缺陷病㊂(2)临床技能要求:关节腔穿刺;染色体检查报告㊁皮质醇节律㊁限水试验㊂(十二)门急诊及辅助科室轮转时间可以单独安排,也可以随以上各亚专业轮转同时进行,培训内容及要求参照各亚专业具体要求㊂(十三)外语㊁教学与科研要求3年培训期间应参加一定的临床教学㊁科研工作㊂鼓励低年资住院医师参与实习带教,高年资医师参与指导低年资医师㊂熟练阅读中英文文献,完成文献综述或病例报告或研究论文1篇㊂ 33 儿科培训细则。
儿科医师培训基地细则儿科医师培训基地是开展儿科医师培养工作的科室,培训基地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儿科医师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根据卫生部《专科医师培养标准-儿科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细则。
一、儿科医师培训基地基本条件1.科室规模:(1)总床位数≥200张。
(2)年收治病人数≥4000人次,年出院病人数≥4000人次。
(3)年门诊量≥40万人次。
(4)急诊量≥2万人次。
(5)床位使用率≥85%。
(6)床位周转率1.45。
(7)平均住院日7~14天。
作为培训基地,应具有同时接纳30人培训(每年10人)的容量,并提供参加24小时负责制住院医师的住宿。
2.诊疗疾病范围:疾病种类年诊治例数(≥例)儿童保健营养不良20锌缺乏症20多动性障碍30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50贫血60遗尿症20肥胖症20抽动症20佝偻病20重症监护心肺复苏术(心跳骤停、呼吸骤停)10哮喘持续状态10心律失常20急性颅内高压10癫痫持续状态100急性呼吸衰竭20心力衰竭20 休克10 急性肾功能衰竭10 各种中毒20 新生儿新生儿窒息 5 缺氧缺血性脑病100 肺炎50 败血症50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5 先天性梅毒0~1 新生儿低血糖10 新生儿贫血 5 红细胞增多症 3 颅内出血10 肺透明膜病 3 胎粪吸入综合征 5 化脓性脑膜炎10 硬肿症10 新生儿破伤风 3 高血糖0~10~1 TORCH传染性及寄生虫疾病麻疹 5 风疹 5 幼儿急疹10 水痘10 流行性腮腺炎20 百日咳0~1疟疾0~1 蛔虫病 5 绦虫病0~2 小儿各型结核病50 甲型、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 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0 流行性乙型脑炎 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0 脊髓灰质炎0~1细菌性痢疾(中毒性菌痢)沙门菌属感染霍乱505 0~1血吸虫病0~1 蛲虫病 5 钩虫病0~1 消化系统口腔炎 5 胃炎10 腹泻病50 食管返流20 消化性溃疡病20 呼吸系统上呼吸道感染300 急性喉炎20急性支气管炎肺炎100 150胸腔积液 5 循环系统室间隔缺损30 动脉导管未闭20 肺动脉瓣狭窄0~3 脑缺氧发作0~1 房间隔缺损20 法洛氏四联症10心肌炎50 泌尿系统泌尿系统感染30 返流性肾炎0~1 急性肾炎80肾病综合征血液及肿瘤营养性缺铁性贫血50 3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0 营养性巨细胞性贫血10 白血病20 淋巴细胞瘤3~5 神经系统小儿癫痫100 脑性瘫痪30 结核性脑膜炎30 脊髓炎 3 常见肌病 3 病毒性脑膜脑炎10 化脓性脑膜脑炎20 多发性神经根炎10 内分泌、遗传代谢、结缔组织、免疫、变态等疾病风湿热 3 过敏性紫癜50 支气管哮喘30 先天愚型 3 儿童糖尿病20 儿童类风湿病20 系统性红斑狼疮30 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50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 5 糖尿病昏迷 53.医疗设备:(1)培训基地基本设备:设备名称数量(≥)心电图机暖箱新生儿幅射式抢救台蓝光箱雾化吸入装置血气分析仪输液泵监护仪中心供氧接口或氧气筒常用急救设备1台3台2台1台1台1台1个/床1个/监护床1个/床备(2)培训基地所在医院应配备设备:设备名称数量(≥台)脑电图机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仪X线摄片机CT纤维胃镜纤维肠镜纤维支气管镜1 1 1 1 1 1 1呼吸机、心肺脑复苏等急救设备备4.相关科室或实验室:门诊部、急诊科、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科室)评估指标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科室)评估指标以下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科室)评估指标,用于评估医院是否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各专业细则要求。
一、基本条年急诊量件(25分)评估内容和方法:1.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各专业细则要求提供医院资质复印件;实地考察。
2.符合三级甲等医院专业床位设置要求,不达标一票否决。
3.平均住院日不符合要求扣1分。
4.床位使用率不符合要求扣1分。
5.年收治病人数不符合要求扣1分。
6.年门诊量不符合要求扣1分。
7.年急诊量不符合要求扣1分。
8.提供各(亚)专业设置名称。
缺一个亚专业扣1分。
9.实地考察必备科室:缺一个科室扣1分。
10.疾病种类或数量不达标可提供协同医院协议,疾病种类少于3种扣2分,疾病数量少于最低例数的5%扣2分,少于10%扣4分,少于15%此项不得分。
二、师资条件(20分)评估内容和方法:1.指导医师条件: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从事外科专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5年以上,已发表学术论文或综述1篇以上,缺一项扣2分。
2.各级师资能够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各专业细则要求人事部门提供的师资状况统计表(姓名、毕业时间、毕业学校、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3.各级师资能够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各专业细则要求指导医师与培训对象比例,不达标不得分。
4.指导医师组成:各亚专业应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任医师要求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不达标扣分。
5.师资培训、师资评价、奖惩制度符合要求得1分,不符合扣1分。
6.专业技术职务比例:副高级职称比例≥30%得1分,副高级职称比例<30%扣1分。
7.硕士生导师比例:硕士生导师≥1人得1分,不足1人扣1分。
8.博士生导师比例:博士生导师≥1人得1分,不足1人扣1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全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 >要求和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总则规定,制订本细则.一、全科临床培训基地(一)全科临床培训基地基本条件1二级甲等及以上综合医院,科室设置齐全,至少设置以下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全科(或具有全科医疗功能的科室,如老年科、综合保健科等)、皮肤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感染疾病科、中医科、医学影像科、检验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等.未设置妇产科、儿科、精神科、感染疾病科、中医科的医院可与相关专科医院联合申报.2全科专业基地所在医院规模(1)总床位数≥500张;年门诊量≥40万人次,年急诊量≥2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1万人次.(2)收治的病种数应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要求.(3)科室需配备的医疗设备应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相关专业细则中的各项要求.(4)有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具备可满足教学、实践操作等使用的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设备.(5)医疗工作量:内科、外科、全科、妇科和儿科等主要培训科室,每名带教的指导医师在病房工作管理5张病床以上,门诊工作日接诊20名以上患者,急诊工作日接诊15名以上患者.3医院主管领导需经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培训,对全科医学有较清晰和全面的认识.(二)全科临床培训基地师资条件1人员配备(1)指导医师与培训对象比例为1∶2.(2)全院有不少于5名负责全科医学教学的骨干师资,其中,必备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每个科室至少1人;师资队伍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不少于1/3.2指导医师条件(1)应接受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2)理论课授课教师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副高及以上职称;临床教学指导医师应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资格.(3)有临床带教经验,掌握和熟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要求.(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与教学能力.(5)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指导学员进行科研工作.(6)热心于全科医学教学工作,取得全科师资资格后能够保证指导培训对象的教学时间,每年必须参加全科医学师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学水平.(7)每个月指导或参与社区卫生实践工作不少于半天.3专业基地负责人条件(1)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15年.(2)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二、全科基层实践基地(一)基层医疗机构标准1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条件(1)为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在当地具有示范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设有全科和预防保健科.能够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的要求完成实践教学任务.(2)辖区服务人口数原则上不应小于5万,每名指导医师经常联系的服务对象不少于200人.(3)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完善.(4)与上级医院建立有定点协作关系或双向转诊关系.(5)有教室(会议室)、图书室、黑板、投影仪、计算机等必需教学设备条件;图书室至少有10种以上全科医学、社区卫生等相关领域学术刊物,20种以上常用参考书或工具书,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信息检索功能. (6)医疗设备应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全科培训细则>的各项要求.2基层医疗机构师资条件(1)具有医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有3年及以上社区工作经历.(2)经过全科医师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3)应当有5名以上指导医师接受过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4)指导医师应当具有团队合作精神.(5)指导医师每日平均服务量不低于20人.(6)保证教学时间,每年必须参加全科医学师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标准1辖区政府设置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具备开展传染病报告和处理、地方病预防、慢性病报告、高危人群和患者干预与管理、职业病防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能力和条件.2设有流行病与传染病预防控制、免疫预防、公共卫生、艾滋病性病防治、职业病防治、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理化和微生物检验等专业科室.在地方病和寄生虫病流行区,还应当设有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相关科室.3人才梯队合理,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30%,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40%,承担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教学和实践任务.。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口腔内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口腔内科培训细则»的要求和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总则的规定,制订本细则.一、口腔内科专业基地基本条件1 规模(1)牙科综合治疗台数ȡ20台(牙体牙髓科ȡ8台,牙周科ȡ6台,儿童口腔科ȡ4台,口腔黏膜科ȡ1台和口腔预防科ȡ1台).(2)年门㊁急诊量ȡ30000人次,日门诊量ȡ120人次.2 诊疗疾病种类、治疗项目和数量(1)口腔内科专业基地的年收治疾病种类应基本能覆盖口腔内科各亚专科常见疾病种类,所开展的针对口腔科常见疾病的诊治项目全面,能够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口腔内科培训细则»的要求.①口腔预防医学:口腔健康调查和口腔健康指导㊁指数及数据处理的方法㊁常见口腔疾病预防方法;正确使用牙刷㊁牙线㊁间隙刷和牙签等各种预防用具,菌斑染色㊁菌斑控制及口腔卫生指导;窝沟封闭术㊁预防性充填(包括非创伤性充填)㊁局部涂氟,不同人群的口腔预防咨询及针对不同病种和个体的综合保健措施和方法等.②牙体牙髓病学:包括用各种材料进行各类洞形的龋病或非龋病治疗㊁牙齿活髓保存治疗㊁前后牙根管治疗㊁根尖手术等.③牙周病学:包括菌斑控制方法㊁规范化的牙周检查及治疗设计㊁全身病与牙周健康的关系㊁龈上洁治㊁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㊁松动牙固定㊁治疗㊁牙周病的药物治疗㊁牙周手术㊁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治疗㊁牙周维护治疗及常见的与全身相关的牙周组织疾病治疗等.④儿童口腔医学:包括药物涂布治疗㊁各种材料充填㊁乳牙冠髓切断术㊁乳牙根管治疗术㊁年轻恒牙根尖诱导成形术㊁儿童咬合诱导㊁儿童前牙外伤处理㊁恒牙的活髓保存和青少年牙周组织疾病的防治等.711⑤口腔黏膜病学:包括复发性口腔溃疡㊁扁平苔藓㊁疱疹性口炎㊁念珠菌感染㊁唇舌病㊁白斑㊁疱性疾病等的诊断和治疗等.(2)口腔内科专业基地年诊治的患者数量应能够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口腔内科培训细则»的要求,见附表.附表㊀口腔内科专业基地相关科室年诊治数量要求㊀科室年诊治例数牙体牙髓科ȡ15000牙周科ȡ10000儿童口腔科ȡ2000口腔黏膜科ȡ2000口腔预防ȡ10003 医疗设备㊀要求配备开展以下口腔科诊疗工作所需的医疗设备和器械:牙科诊疗椅㊁牙髓活力测定所需设备㊁根管治疗所需器械㊁光敏树脂固化机㊁牙周探针㊁超声洁牙机㊁龈上洁治器和龈下刮治器㊁牙周手术器械㊁牙科印模制取托盘㊁牙科模型制作设备㊁常用牙科器械㊁材料㊁药品以及口腔诊室应必备的器械和材料.㊀㊀4 相关科室、实验室㊀口腔内科专业基地所在医院必须有以下相关科室:口腔颌面外科㊁口腔修复科㊁放射(影像)科㊁病理科㊁检验科㊁药剂科等.㊀㊀二、口腔内科专业基地师资条件1 人员配备(1)指导医师与培训对象比例1ʒ3.(2)指导医师组成:基地具有中㊁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数应大于基地总医师数的50%,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ȡ3名.指导教师所从事专业应涵盖牙体牙髓病学㊁牙周病学㊁儿童口腔病学㊁口腔黏膜病学和口腔预防医学.2 指导医师条件应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已发表本专业相关学术论文或综述1篇以上.3 专业基地负责人条件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的医疗㊁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15年,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1)近3年来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或国际S C I 学术期刊上发表临床研究论文ȡ1篇.81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2)近3年来曾获得地㊁市级以上(含地㊁市级)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科技成果奖励.(3)目前承担有地㊁市级以上(含地㊁市级)本专业领域的临床科研项目,有独立的科研任务和科研经费.911 口腔内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国家卫生计生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总则(试行)根据《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的有关要求,为加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制订本标准。
一、基地设置(一)基地分类基地分为培训基地和专业基地。
培训基地是承担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医疗卫生机构。
培训基地下设专业基地,专业基地由符合条件的专业科室承担。
(二)专业基地类别本标准的培训专业基地类别共30个:内科、儿科、急诊科、皮肤科、精神科、神经内科、全科、康复医学科、外科(包括神经外科、胸心外科、泌尿外科、整形外科4个专业方向)、骨科、儿外科、妇产科、眼科、耳鼻咽喉科、麻醉科、临床病理科、检验医学科、放射影像科、放射肿瘤科、核医学科、超声医学科、医学遗传科、预防医学科、口腔全科、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病理科、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科。
(三)设置原则培训基地原则上设置在三级甲等医院。
培训基地间可建立协同协作机制,共同承担培训任务。
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可将符合条件的其他三级医院和二级甲等医院作为补充。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妇幼保健院等根据需要作为培训协同单位。
(四)其他要求1. 拟申报专业基地的单位条件必须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各专业基地细则要求。
2. 专业基地所在医院的相关科室缺如或疾病种类数量不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相应要求的,可联合符合条件的三级医院或二级甲等医院作为协同医院,协同医院数量不超过3家。
3. 相关专业科室不具备培训条件的专科医院,须联合区域内培训相关专业基地所在医院作为协同医院。
二、培训基地基本条件(一)医院资质1. 依法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2. 近3年来未发生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的重大医疗事件。
(二)培训设施设备1. 培训基地的科室设置、诊疗能力和专业设备等条件能够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各__________专业基地细则的要求。
附件3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根据《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实施办法(试行)》有关要求,制定本标准。
第一章培训基地总体要求一、培训基地基本条件1.等级及规模(1)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含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放射诊疗许可证》。
(2)总床位数≥400张。
(3)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数≥22项。
(4)具有同时接纳不少于60人培训(每年不少于20人)的能力。
2. 诊疗疾病范围符合《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的要求,详见第二章培训科室要求。
4.科室设置科室设置满足《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的要求: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针灸科、推拿科、中医康复科、中医骨伤科、中医耳鼻喉科、中医眼科、辅助科室(包括心电图、影像、中药房等)。
5。
医疗工作量(1)年门诊量≥70万人次。
急诊量≥5万人次。
中医专病门诊≥30个.(2)床位使用率≥80%.平均住院日≤21天。
病床周转次数≥17次/年。
6.医疗质量(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中医参与治疗率≥90%。
(3)中西医结合治疗率≥70%.7.师资条件(1)带教医师与学员比例应达到1:2.(2)中医医师占医师的比例≥60%。
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剂人员总数≥60%。
二、培训基地教学条件1。
有满足培训要求的教学设备和能容纳60人以上的教室。
2。
有培训临床技能的示教室。
3。
图书馆藏书的专业种类比较齐全,具有满足培训所需的专业书籍和期刊,有互联网等获取专业信息的渠道和设施。
三、培训基地组织管理1。
成立中医药毕业后教育领导小组,由院级领导分管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
2。
有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部门,并配备专职工作人员。
3。
建立完善的培训基地管理、考试考核等制度.四、培训基地支撑条件1.能够提供培训基地建设和维护所需的基本经费。
2.能够为学员提供基本的学习和生活条件。
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基本条件住院医师培训是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医学生提供实践训练和临床经验,使他们在专业技能和医疗知识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是为实施住院医师培训计划而设立的医疗机构或教育机构。
下面是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基本条件:1. 合法牌照: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必须具备合法的医疗或教育行业牌照。
这意味着该基地必须符合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和审批要求,并遵守法律法规。
2. 专业教师队伍: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应有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包括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和专业教育人员。
这些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培训指导能力,能够为住院医师提供高质量的指导和培训。
3. 临床实践环境: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应具备良好的临床实践环境,包括设备先进、技术先进、资源齐全等特点。
这些条件有助于住院医师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技能,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病例和临床情况。
4. 培训计划和指导: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应制定全面的培训计划,并提供个体化的指导。
培训计划应包括不同科室的轮转安排、学习内容、考核要求等。
指导人员应与住院医师定期交流,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追踪个人进展和达到培训目标。
5. 评估和认证: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应接受独立的评估和认证机构的审核。
这些机构会对基地的教育质量、设施设备、师资力量等方面进行评估,确定其是否符合培训标准。
这有利于确保住院医师在这些基地接受高质量的培训和教育。
6. 培训资源: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应具备丰富的培训资源,如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病例资料、研究设备等。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住院医师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提升其科研能力和专业知识。
综上所述,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的基本条件包括合法牌照、专业教师队伍、良好的临床实践环境、培训计划和指导、评估和认证以及丰富的培训资源。
这些条件的满足可以为住院医师提供良好的培训环境和机会,使他们成为具有临床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合格医生。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
(试行)的通知
【法规类别】医务工作卫生机构与人员
【发文字号】国卫办科教发[2014]48号
【发布部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日期】2014.08.25
【实施日期】2014.08.2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E0303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的通知
(国卫办科教发〔2014〕4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7部门《
1 / 1。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全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全科培训细则»要求和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总则规定,制订本细则.一、全科临床培训基地(一)全科临床培训基地基本条件1 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科室设置齐全,至少设置以下科室:内科㊁外科㊁妇产科㊁儿科㊁急诊科㊁全科(或具有全科医疗功能的科室,如老年科㊁综合保健科等)㊁皮肤科㊁眼科㊁耳鼻喉科㊁精神科㊁感染疾病科㊁中医科㊁医学影像科㊁检验医学科㊁康复医学科等.未设置妇产科㊁儿科㊁精神科㊁感染疾病科㊁中医科的医院可与相关专科医院联合申报.2 全科专业基地所在医院规模(1)总床位数ȡ500张;年门诊量ȡ40万人次,年急诊量ȡ2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ȡ1万人次.(2)收治的病种数应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全科培训细则»要求.(3)科室需配备的医疗设备应符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相关专业细则中的各项要求.(4)有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中心,具备可满足教学㊁实践操作等使用的临床技能模拟训练设备.(5)医疗工作量:内科㊁外科㊁全科㊁妇科和儿科等主要培训科室,每名带教的指导医师在病房工作管理5张病床以上,门诊工作日接诊20名以上患者,急诊工作日接诊15名以上患者.3 医院主管领导需经全科医学相关知识培训,对全科医学有较清晰和全面的认识.(二)全科临床培训基地师资条件1 人员配备(1)指导医师与培训对象比例为1ʒ2.83(2)全院有不少于5名负责全科医学教学的骨干师资,其中,必备科室(内科㊁外科㊁妇产科㊁儿科㊁急诊科)每个科室至少1人;师资队伍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比例不少于1/3.2 指导医师条件(1)应接受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2)理论课授课教师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㊁副高及以上职称;临床教学指导医师应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㊁主治医师及以上资格.(3)有临床带教经验,掌握和熟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全科培训细则»要求.(4)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与教学能力.(5)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指导学员进行科研工作.(6)热心于全科医学教学工作,取得全科师资资格后能够保证指导培训对象的教学时间,每年必须参加全科医学师资继续教育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7)每个月指导或参与社区卫生实践工作不少于半天.3 专业基地负责人条件(1)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的医疗㊁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15年.(2)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二、全科基层实践基地(一)基层医疗机构标准1 基层医疗机构基本条件(1)为辖区卫生行政部门设置的㊁在当地具有示范作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设有全科和预防保健科.能够按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全科培训细则»的要求完成实践教学任务.(2)辖区服务人口数原则上不应小于5万,每名指导医师经常联系的服务对象不少于200人.(3)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功能完善.(4)与上级医院建立有定点协作关系或双向转诊关系.(5)有教室(会议室)㊁图书室㊁黑板㊁投影仪㊁计算机等必需教学设备条件;图书室至少有10种以上全科医学㊁社区卫生等相关领域学术刊物,20种以上常用参考书或工具书,具备一定的计算机信息检索功能.(6)医疗设备应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 全科培训 93 全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细则»的各项要求.2 基层医疗机构师资条件(1)具有医学专科及以上学历㊁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有3年及以上社区工作经历.(2)经过全科医师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3)应当有5名以上指导医师接受过省级及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机构组织的师资培训,并获得师资培训证书.(4)指导医师应当具有团队合作精神.(5)指导医师每日平均服务量不低于20人.(6)保证教学时间,每年必须参加全科医学师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标准1 辖区政府设置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应具备开展传染病报告和处理㊁地方病预防㊁慢性病报告㊁高危人群和患者干预与管理㊁职业病防护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和健康教育等工作的能力和条件.2 设有流行病与传染病预防控制㊁免疫预防㊁公共卫生㊁艾滋病性病防治㊁职业病防治㊁慢性病防治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㊁理化和微生物检验等专业科室.在地方病和寄生虫病流行区,还应当设有地方病与寄生虫病预防控制相关科室.3 人才梯队合理,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ȡ30%,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ȡ40%,承担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教学和实践任务. 04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儿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儿科医师规培介绍儿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为了提高儿科医师临床技能、学术水平和职业素养,统一规范儿科医师培训标准,培养合格的儿科医师而进行的系统性、全面性的培训。
本文档旨在明确儿科医师规培的培训内容与标准,确保医师培养质量的稳定和提升。
培训内容1. 基础知识与理论培训- 儿科医学基础知识: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
- 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原则:针对各类疾病的分型、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用药规范等进行系统培训。
- 儿科医学研究方法:培训医师使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和研究,提高科研水平与能力。
2. 临床技能培训- 临床技能操作培训:包括儿科常见疾病的诊断操作、重症监护、急救技能和手术操作等培训。
- 医患沟通与心理支持:培养医师与患者及家属的良好沟通能力,提高对患者的心理支持与关怀。
- 临床实践与病例讨论:通过病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医师处理复杂疾病的能力和临床决策水平。
3. 专科知识与技能培训- 儿科专科知识培训:培养医师在某一儿科专科领域的专攻能力,如儿童呼吸病学、儿童心脏病学等。
- 实践技能与手术操作培训:包括儿科专科领域的手术操作技能培训、超声引导技术培训等。
4. 伦理与法律培训- 医学伦理与职业道德培训:培养医师遵守医德医风、尊重患者权益的伦理素养。
- 医疗纠纷处理与法律知识培训:培训医师理解医疗纠纷处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医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培训标准1. 培训时间要求- 培训周期:全日制培训2年,其中入科前共享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年。
- 轮转科室:要求轮转科室总数不少于10个,其中儿科科室不少于3个。
- 实时间:实时间不少于6个月,其中不少于3个月应在儿科科室完成。
2. 培训评价要求- 考核科目:包括基础知识考核、临床技能操作考核和专科知识考核。
- 考核方式:综合考核、口头考核、书面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等。
- 考核频率:各科室每半年进行一次综合考核,结合定期评价和日常考核。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
儿科专业基地认定细则
按照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儿科培训细则>要求和培训基地认定标准总则规定,制订本细则.
一、儿科专业基地基本条件
1科室规模
(1)总床位数≥100张.应设置亚专业床位,其中必有亚专业:新生儿专业≥15张,呼吸专业≥15张,心血管专业≥15张,消化专业≥10张,肾脏专业≥10张,神经专业≥10张,血液肿瘤专业≥5张;非必有亚专业:重症医学≥10张,内分泌专业≥5张,风湿免疫专业≥5张.
(2)年收治病人数≥3000人次,年出院病人数≥3000人次.
(3)年门诊量≥12万人次.
(4)急诊量≥1万人次.
(5)床位使用率≥85%.
(6)平均住院日7~10天.作为儿科专业基地应具备同时接纳≥18名培训对象(每年6名)的容量.
2诊疗疾病范围
4相关科室或实验室
(1)门诊部、急诊科、影像科、病理科、检验科.
(2)综合实验室:肺功能室、血检室、胃肠功能实验室、内分泌功能检查室. (3)相关科室的条件应满足<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儿科培训细则>的要求.
5医疗工作量
(1)每名培训对象管床数4~6张,年诊治住院病人数100~150人次,所收治的病例和病种数应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儿科培训细则>的要求.
(2)在门诊工作期间,平均每日接诊患儿≥40人次.
(3)在急诊工作期间,平均日接诊患儿≥30人次.
二、儿科专业基地师资条件
1人员配备
(1)指导医师与培训对象比例应达到1∶2.
(2)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与主治医师人数比例达到1∶2∶3.
2指导医师条件
指导医师应具有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3年以上,从事教学
和科研工作≥5年.能指导住院医师“三基”训练,培养住院医师的临床思维、专业外语、科研意识、人际沟通等综合能力.其中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人数达40%以上.
3专业基地负责人条件
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主任医师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本专业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工作超过15年,并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近3年来在国内核心学术刊物或国际SCI学术期刊上发表临床研究论文≥1篇.
(2)近3年来曾获得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与本专业相关的临床科技成果奖励.
(3)目前承担有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本专业领域的临床科研项目,有独立的科研任务和科研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