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2016年全日制硕士《工程热力学》考试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84.13 KB
- 文档页数:2
0951农业推广095108 渔业初试:337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遗传学》,刘祖洞主编《遗传学》(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李爱杰主编《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中国农业出版社;《动物繁殖学》,王武主编《鱼类增养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835渔业领域技术综合复试:《渔业经济学》,胡笑波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加试:鱼类学,《鱼类学与海水鱼类养殖》苏锦祥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095110农村与区域发展初试:339农业知识综合四:《农村社会学》,李守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农业经济学》,雷海章主编《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年版;《管理学》,周三多,高等教育出版社; 836农村与区域发展技术综合复试:《农村政策学》,谭向勇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095113食品加工与安全初试:338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卫生学》,轻工业出版社,2007;食品安全管理与法规:《食品法律法规与标准》,吴晓彤、王尔茂,科学出版社,2010年;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食品分析与检验》,康臻著,中国轻工业出版 2006;837食品加工与安全技术综合:《食品安全性与分析检测》许牡丹,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社,2010年出版;《食品安全学》钟耀广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出版;加试:《食品工程原理》廖世荣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食品化学》丁芳林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0254国际商务初试: 434国际商务专业基础加试:《西方经济学》(上、下册)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0451 教育045101教育管理初试:吴志宏冯大鸣魏志春:《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2、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科目代码:931 总分值:150 科目名称:工程热力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所谓真空是指()。
A 表压力为零B 绝对压力为零C 绝对压力小于当地大气压力D 表压力等于当地大气压力2、下列说法中哪一种不表示热力学第一定律()A 热可以变为功,功可以变为热,在转换中是有一定比例关系的;B 在孤立系统内能量总数保持不变;C 第一类永动机是造不成的;D 热机热效率不能大于1。
3、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参数中()不是温度的单值函数。
A 内能B 焓C比热 D 熵4、某定量气体在热力过程中,q>0,Δu>0,且q<Δu,则该过程中气体()。
A 放热膨胀B吸热膨胀C放热压缩D吸热压缩5、在密闭的房间内,启动一台打开的冰箱,经一段时间运行后室温()。
A 降低B 升高C 不变D 不确定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实际气体的熵是温度和压力的函数,理想气体的熵仅是温度的函数;B 理想气体的熵是状态参数,所以只要过程的热量相同,它们的熵变也相同;C 据熵的定义,绝热过程的熵变为零;D 据熵的定义,任何工质可逆绝热过程的熵变为零。
7、卡诺循环的热效率()A 随高温热源温度升高而增大;B 随低温热源温度降低而增大;C 随高温热源温度升高、低温热源温度降低而增大;D 随环境温度降低而增大。
8、工质绝热节流后()A 压力降低,温度不变,熵增加B 压力不变,温度不变,熵增加C 压力降低,温度不定,熵不变D 压力降低,温度不定,熵增加9、确定湿蒸汽状态的条件是()A 压力与温度B 压力或温度C 压力与比容D温度或比容科目代码:931 总分值:150 科目名称:工程热力学10、过程的膨胀功可用图1中面积()表示。
图1A 1-2-3-4-1;B 1-2-5-6-1;C 1-2-5-0-4-1;D 1-6-0-4-1+2-5-0-3-2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8分,共80分)1、对工质(理想气体)加热,温度一定升高吗?有没有可能降低?为什么?2、闭口系统经历了一个不可逆过程对外作功10 kJ,同时放出热量6 kJ,系统的熵变是大于零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3、一绝热刚体容器,用隔板分成两个部分,左边贮有高压气体,右边为真空。
宁波大学2016年全日制硕士《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考试大纲本《普通物理(力学、电磁学)》考试大纲适用于宁波大学物理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一、本考试科目简介普通物理学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是物理学各个领域的共同基础理论,而且是理、工、医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等的重要的理论基础。
作为物理学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要求对于普通物理学(力学、电磁学)的概念及原理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入学考试的重点放在熟练掌握质点运动学、质点动力学、动量定理、动能定理、刚体力学。
静电场、恒磁场的基本规律,电磁感应、麦克斯韦电磁理论与电磁波。
掌握力学、电磁学中一些简单的现象和问题的处理方法,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及具体要求(一)熟练掌握质点运动学的基本规律,其中包括:运动学方程,位移、速度、加速度,抛体运动,自然坐标-切向和法向,极坐标-径向和横向,相对运动。
(二)熟练掌握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其中包括:能应用牛顿定律解题,冲量和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三)熟练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基本规律,其中包括:功,动能定理,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碰撞问题。
(四)掌握角动量的基本规律,其中包括:质点与质点系的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对称性。
(五)熟练掌握刚体力学的基本规律,其中包括:,刚体定轴转动定律,转动惯量计算,转动中的功和能,刚体的角动量和角动量守恒定律。
(六)熟练掌握静电场的基本规律,其中包括:库仑定律,电场强度及迭加原理,场强的计算,电通量,高斯定理及其求场强方法,静电场力作功特点,电位及其计算,静电平衡条件,电荷分布,电容器及其电容的计算,电容器的静电能。
(七)熟练掌握恒磁场的基本规律,其中包括:磁场基本规律,毕奥—萨伐尔定律,计算磁场分布,磁场高斯定理与安培环路定理及其应用,安培力的作用,矩形线圈受磁力矩作用,洛仑兹力作用。
(八)熟练掌握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其中包括:法拉第定律,动生、感生电动势,互感和自感现象。
工程热力学科目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与目的《工程热力学》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校自行命题的考试科目。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对于流体力学相关基础知识掌握水平,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及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应考人员应根据本大纲的内容和要求自行组织学习内容和掌握有关知识。
本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热能与机械能转换的基本理论。
考试目的是考查考生对工程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求解有关热工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要求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工程热力学的有关物质热力学性质、热能有效利用以及热能与其它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各种热工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计算,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试内容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及定义、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和蒸汽的性质、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热力学第二定律、实际气体的性质、气体与蒸汽的流动、压气机的热力过程、蒸汽动力装置循环、制冷循环和理想气体混合物及湿空气等内容。
(一)基本概念及定义1、基本要求理解热力系统、外界、状态参数、功、热量、平衡状态、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热力循环等基本概念。
掌握状态量和过程量、准静态过程和可逆、热力学能和热量、膨胀功和有用功等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理解绝对压力和相对压力的计算,可逆过程的判定。
2、考试范围1)热力系统2)状态参数3)可逆过程3、考核知识点1)热力系统的分类2)功和热量的区别、可逆过程功和热量的计算公式3)绝对压力和相对压力的计算。
4、考核要求1)识记(1) 热力系统及相关概念;(2) 外界、状态参数、功、热量、平衡状态、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热力循环等基本概念。
2)理解(1)准平衡过程、可逆过程概念;(2) 膨胀功、推动功和技术功等各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3) 热力循环的概念理解;(4) 状态参数概念理解。
3)简单应用(1) 热力系统的分类;(2) 绝对压力和相对压力的计算。
《工程热力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工程热力学适用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参考书目:工程热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沈维道,童钧耕,第4版,2007年课程内容简述:工程热力学是研究热能和其它形式能量(特别是机械能)相互转换规律以及提高能量利用经济性的一门学科。
工程热力学阐明了能量转换利用过程中的普遍规律与限制、过程与循环分析方法及提高能量利用效率的途径,可用能、能量品质等概念的提出与发展还使其对能源的直接利用也具有了指导意义。
课程主要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一般热力学关系式、工质的热力学性质、过程与循环分析、气体与蒸气的流动、压气机的热力过程、蒸气动力循环、气体动力循环、制冷循环等内容。
考试内容要求:1. 基本概念1.1 热能和机械能相互转换的过程1.2 热力系统1.3工质的热力学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数1.4平衡状态、状态方程式、坐标图1.5 工质的状态变化过程1.6 过程功和热量1.7 热力循环2. 热力学第一定律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2.2 热力学能和总能2.3 能量的传递和转化2.4 焓2.5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能量方程式2.6 开口系统能量方程式2.7 能量方程式的应用3. 气体和蒸汽的性质3.1 理想气体的概念3.2 理想气体的比热容3.3 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焓和熵3.4 水蒸气的饱和状态和相图3.5 水的汽化过程和临界点3.6 水和水蒸气的状态参数3.7 水蒸气表和图4. 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4.1 理想气体的可逆多变过程、定容过程、定压过程、定温过程、绝热过程4.2 理想气体热力过程综合分析4.3 水蒸气的基本过程5. 热力学第二定律5.1 热力学第二定律5.2 卡诺循环和多热源可逆循环分析5.3 卡诺定理5.4 熵参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5.5熵方程5.6 孤立系统熵增原理5.7 㶲参数的基本概念热量㶲5.8工质㶲及系统㶲平衡方程6. 实际气体的性质及热力学一般关系式6.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用于实际气体的偏差6.2 范德瓦尔方程和R-K方程6.3 对应态原理与通用压缩因子6.4 麦克斯韦关系和热系数6.5 热力学能、焓和熵的一般关系式6.6 比热容的一般关系式7. 气体与蒸汽的流动7.1 稳定流动的基本方程式7.2 促使流速改变的条件7.3 喷管的计算7.4 有摩阻的绝热流动7.5 绝热节流8. 压气机的热力过程8.1 单级活塞式压缩机的工作原理和理论耗功量8.2 余隙容积的影响8.3 多级压缩和级间冷却8.4 叶轮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9. 气体动力循环9.1 分析动力循环的一般方法9.2 活塞式内燃机实际循环的简化9.3 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9.4 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热力学比较9.5 燃气轮机装置循环9.6 燃气轮机装置的定压加热实际循环10. 蒸汽动力装置循环10.1 朗肯循环10.2 再热循环10.3 回热循环11.制冷循环11.1 概述11.2 压缩空气制冷循环11.3 压缩蒸气制冷循环11.4制冷剂的性质12. 理想气体混合物及湿空气12.1 理想气体混合物12.2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比热容、热力学能、焓和熵12.3 湿空气12.4 湿空气的状态参数12.5 湿球温度和绝热饱和温度12.6 湿空气的焓-湿图12.7 湿空气过程及其应用。
宁波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试题(A 卷)(答案必须写在考点提供的答题纸上)科目代码:931科目名称:工程热力学适用专业: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轮机工程港航技术与管理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第1页共2页一、简答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8分,共96分)1、简述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分别是什么?2、工质边被压缩边吸入热量可以否?对工质加热,其温度反而降低,有否可能?3、在热力学能、焓、熵、功和热量这些参数中,哪些量是状态量?哪些量是过程量?4、一个热力系统中熵的变化可分为熵流和熵产,分别说明它们的含义,并指出它们的正负号。
5、理想气体绝热节流后,其状态参数熵、焓、温度各自怎么变化(回答“不变”、或“增大”、或“降低”、或“不确定”)?6、“循环功越大,则热效率越高”;“可逆循环热效率都相等”;“不可逆循环效率一定小于可逆循环效率”。
这些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7、下述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1)若从某一初态经可逆与不可逆两条途径到达同一终态,则不可逆途径的∆S 必大于可逆过程途径的∆S ;(2)工质经不可逆循环,0∆>S ;8、某一湿蒸汽中,饱和水蒸气的质量为A ,饱和水的质量为B ,请写出干度x 的表达式。
饱和水与饱和蒸汽的干度分别为多少?9、是否可用制冷机产生低温,作为热机的冷源,提高热机循环的热效率,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试分析之。
10、简述提高混合加热内燃机理想循环的热效率措施有哪些?11、为什么在烘干过程中总是先把烘干用的湿空气加热到较高的温度?12、在制冷装置中可以使热量从低温物体(冷库)转移到高温物体(大气)。
问此过程是否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二、计算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4分)1、(12分)压力为0.1MPa ,温度为20°C 的1kg 空气经绝热压缩后,压力变为2MPa ,温度升到400°C ,过程中熵的变化为多少?这一过程能否实现?(空气的p c =1.004k /(kg )∙J K ,g =0.287k /(kg )∙R J K )。
《工程热力学与发动机原理》复习提纲工程热力学基础部分一、基本概念:工质、压力、温度、比容、内能、焓、熵、功、热量、热力循环等概念。
工质:用以实现热工转换的工作物质。
压力:p流体在单位面积容器壁上的垂直作用力。
是描述流体物质组成的热力系统内部力学状况的参数。
绝对压力p(流体真实压力)大气压力p b温度T:表示气体的冷热程度,是描述系统热状况的参数。
热力学温标的基本温度是热力学温度T单位是K。
摄氏温度t=T-273.15K比容:比热容:1kg物质温度升高1K(或1度)所需的热量。
内能(热力学能):U是系统内部各种形式能量的总和。
包括内动能(是温度的函数)和内位能(是压力或比体积的函数)。
焓:焓的物理意义是:焓是随工质流动跨越边界而转移的能量。
熵:熵的增量等于系统在可逆过程中交换的热量除以传热时的绝对温度所得的商。
功:是物体间通过规则的微观运动或宏观运动发生相互作用而传递的能量。
容积变化功的定义:直接由系统容积变化与外界间发生作用而传递的功称为容积变化功(膨胀功或压缩功)。
热量:热力学系统和外界之间仅仅由于温度不同而通过边界传递的能量。
热力循环:使工质经过一系列的状态重新回到原来状态的全部过程,称为热力循环。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能可以转换为机械能,机械能也可以转换为热能,转换中能量的总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说明了热能向机械能转换时过程的方向性、条件以及限度问题。
三、评定理想循环的两个指标:定义式、各参数含义。
1、循环热效率ηt:工质所作循环功W(J)与循环加热量Q1(J)之比。
式中:W—m kg工质的循环净功[J]ηt=W-Q1=(Q1-Q2)/Q1Q1、Q2—m kg工质在循环中吸收、放出的热量[J]ηt用来评定循环中的经济性。
2、循环平均压力p t: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功。
p t=W/V s式中:W—循环所做的功(J)V s—气缸工作容积[L]p t用来评定循环的动力性(做功能力)四、内燃机理想循环的简化条件。
第一章基本概念1.基本概念热力系统:用界面将所要研究的对象与周围环境分隔开来,这种人为分隔的研究对象,称为热力系统,简称系统。
边界:分隔系统与外界的分界面,称为边界。
外界:边界以外与系统相互作用的物体,称为外界或环境。
闭口系统:没有物质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闭口系统。
开口系统:有物质流穿过边界的系统称为开口系统。
绝热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称为绝热系统。
孤立系统:系统与外界之间不发生任何能量传递和物质交换,称为孤立系统。
热力状态:系统中某瞬间表现的工质热力性质的总状况,称为工质的热力状态,简称为状态。
平衡状态:系统在不受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如果宏观热力性质不随时间而变化,系统内外同时建立了热的和力的平衡,这时系统的状态称为热力平衡状态,简称为平衡状态。
状态参数:描述工质状态特性的各种物理量称为工质的状态参数。
如温度(T)、压力(P)、比容(υ)或密度(ρ)、内能(u)、焓(h)、熵(s)、自由能(f)、自由焓(g)等。
基本状态参数接或间接地用仪表测量出来,称为基本状态参数。
温度:是描述系统热力平衡状况时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其物理实质是物质内部大量微观分子热运动的强弱程度的宏观反映。
注:热力学温标和摄氏温标,T=273+t。
热力学第零定律:如两个物体分别和第三个物体处于热平衡,则它们彼此之间也必然处于热平衡。
压力:垂直作用于器壁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压力,也称压强。
相对压力:相对于大气环境所测得的压力。
如工程上常用测压仪表测定系统中工质的压力即为相对压力。
注:课本中如无特殊说明,则所说压力即为绝对压力。
比容:单位质量工质所具有的容积,称为工质的比容。
密度:单位容积的工质所具有的质量,称为工质的密度。
强度性参数:系统中单元体的参数值与整个系统的参数值相同,与质量多少无关,没有可加性,如温度、压力等。
在热力过程中,强度性参数起着推动力作用,称为广义力或势。
广延性参数:整个系统的某广延性参数值等于系统中各单元体该广延性参数值之和,如系统的容积、内能、焓、熵等。
适用对象:热能动力工程类、木材科学工程类等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等后续课程:传热学、制冷技术、制冷自动系统、热力及流体机械、发动机原理、能源工程及环境保护2、知识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热力性质、热能有效利用以及热能与其他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各种热工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计算。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基本概念主要内容:热力系统;工质热力状态及基本状态参数;状态方程式;平衡状态;热力过程;功量和热量;准静态过程、可逆过程;热力循环。
重点难点:注意区分状态量和过程量、平衡与可逆等概念,会正确选取热力系统,掌握可逆过程的功量和热量的计算。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主要内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述和实质;系统储存能;系统与外界传递的能量;闭口、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稳态稳流能量方程及应用。
重点难点:运用能量方程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尤其是稳定流动能量方程的应用。
需熟练掌握焓的概念与应用,注意流动功、轴功、技术功与膨胀功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章理想气体性质主要内容:理想气体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比热;混合气体性质。
重点难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理想气体的比热容、热力学能、焓和熵的计算。
第四章理想气体热力过程主要内容:分析热力过程的一般目的及一般方法;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及多变过程;重点难点:理想气体的热力过程的计算及其在坐标图上的表示。
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主要内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表述;卡诺循环、卡诺定理;熵与熵方程;孤立系统熵增原理;可用能的损失及计算。
重点难点:熵的性质及计算,用熵这个状态参数进行过程方向及性质的判断,并计算作功能力损失。
第六章水蒸气主要内容: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水的定压加热汽化过程;水、水蒸气的状态参数及水蒸气图表;水蒸气基本过程。
重点难点:应用水蒸气热力性质图表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
第七章气体和蒸气的流动主要内容:绝热稳定流动的基本关系式;气体在喷管中的绝热流动、喷管中流速及流量计算;喷管主要尺寸的确定;实际喷管有摩擦的流动;扩压管流动;气体和蒸汽的绝热节流。
806工程热力学考纲
【实用版】
目录
1.806 工程热力学考纲概述
2.考试范围与内容
3.考试形式与题型
4.备考建议
正文
一、806 工程热力学考纲概述
806 工程热力学是针对研究生入学考试的一门学科,主要测试考生对热力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的掌握程度。
通过该考试,旨在选拔具备一定热力学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工程建设和科研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二、考试范围与内容
1.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系统、状态变量、过程、平衡态、热力学第零定律等。
2.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内能、热量和功的概念及计算。
3.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过程的方向性、熵和不可逆过程。
4.热力学循环:热力学循环的概念、特点和效率。
5.热力学基本方程:热力学第一和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6.气体动力学:气体的性质、状态方程、热力学循环与气体动力学循环的关系。
7.实际气体和理想气体:实际气体模型、理想气体模型及其应用。
8.热力学在工程中的应用:热力学循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热力学计算方法等。
三、考试形式与题型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等。
四、备考建议
1.熟悉考试大纲和要求,明确学习重点和目标。
2.掌握热力学基本概念、理论和应用,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3.多做练习题和模拟试题,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4.注重学习方法和策略,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
5.参加培训班或自习,加强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和互动。
宁波大学2016年全日制硕士《工程热力学》考试大纲
1、本考试科目简介
工程热力学是能源工程、机械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材料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工程等领域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在许多工程领域中有广泛应用。
本课程研究能源转换、利用,特别是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原理、途径、规律及提高转换效率的方法。
主要内容有:热力学能、功和热;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的可用性、熵和热力学第二定律;理想气体和水蒸气的性质;热力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
2、考试内容要求
第一章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如系统、外界、开口系统、闭口系统、绝热系统、孤立系统、平衡状态、状态参数、可逆过程、循环、功和热等等。
熟练掌握基本概念。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能量守衡与转换定律在热现象中的应用、总能、热力学能、焓、膨胀功、技术功、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第一解析式和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及其应用。
熟练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计算。
第三章理想气体的性质
理想气体的性质:理想气体和实际气体的概念、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的比热容和热力学能、焓、熵的定义、计算;
理想气体混合气体的性质:理想气体混合物、理想气体的各种成分表示法、理想气体的分压力定律、分体积定律、折合气体常数和折合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热力学能和焓、混合气体的熵。
熟练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计算。
第四章理想气体基本的热力过程
理想气体的基本热力过程:定温过程、定压过程、定容过程、可逆绝热(定熵)过程和多变过程的过程方程、参数变化和过程中功及热量的计算及过程的p-v图和T-s图。
熟练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计算。
第五章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过程的方向性、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卡诺循环和卡诺定理、克劳修斯积分不等式、熵流和熵产、熵方程、孤立系统的熵增原理;作功能力、作功能力损失与熵产和用平衡方程。
熟练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计算。
第六章水蒸气
饱和状态、饱和温度、饱和压力、饱和湿蒸汽、干度、三相点、水蒸气状态的确定、水的定压加热汽化过程及其在p-v图和T-s上的表示、水蒸气定压过程的热量、水蒸气绝热过程的功;熟练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第七章气体与蒸汽的流动
促使流动速度变化的力学条件和几何条件、临界压力、背压、绝热滞止、绝热温度和绝热压力、绝热节流。
熟练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第八章压气机的热力过程
活塞式压气机理论耗功、余隙容积、余隙容积比、容积效率、余隙容积对压气机理论耗功的影响、分级压缩中间冷却、分级压缩中间冷却各级压力比选择、分级压缩中间冷却压气机耗功及热量。
熟练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计算。
第九章气体动力循环
循环分析的一般方法、循环抽象与简化、标准空气假设、活塞式内燃机循环抽象与简化、活塞式内燃机的混合加热理想循环、定压加热理想循环和定容加热理想循环分析、活塞式内燃机的特性参数:压缩比、
定容增压比、定压预胀比及它们对热效率及循环净功的影响、活塞式内燃机各种理想循环的热力学比较;燃气轮机装置的抽象与简化、燃气轮机装置的定压加热理想循环、循环增压比和增温比、燃气轮机装置理想循环分析、提高燃气轮机装置循环热效率的热力学措施。
熟练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第十章蒸汽动力装置循环
朗肯循环、蒸汽初参数对循环热效率的影响;再热循环分析。
熟练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第十一章制冷循环
逆向循环的经济性指标及循环进行的条件;压缩气体制冷循环、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及循环压力比的关系、回热式压缩气体制冷循环;压缩蒸气制冷循环分析、制冷工质性质表及lgp-h图、制冷剂的性质。
熟练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第十二章湿空气
未饱和湿空气和饱和湿空气、未饱和湿空气转变为饱和湿空气的途径、露点、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含湿量、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及与露点的关系、湿空气的焓及h-d图;湿空气的烘干过程和空调过程。
熟练掌握本章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3、题型分布
选择题30分
简答题40分
计算题80分
文章来源:文彦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