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庆-高分子流变学Introductiontopolymerrheology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高分子材料流变学》的课程特点与教学体会作者:王新,杨文君来源:《教育教学论坛·上旬》2011年第11期摘要:高分子学科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使高分子流变学知识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简单介绍了青岛科学大学《高分子材料流变学》课程的发展历史,归纳了课程内容上特点和教学上应注意教学原则;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流变学;人才培养;教学;方法一、《高分子材料流变学》课程发展高分子材料流变学是一门伴随着高分子科学和行业发展而逐步建立起来的重要学科,针对高分子材料特殊的流动变形行为及其机理展开研究,起到连接高分子结构性能和高分子工程的桥梁作用。
现在,高分子科学理论研究及工艺、设备的设计优化的发展进步离不开高分子材料流变学知识的辅助,整体发展趋势要求高分子专业人才必须具备基本的高分子材料流变学知识。
青岛科技大学自1986年起开始设立《高分子材料流变学》课程,是国内最早开设该课程的高校之一,迄今已有20多年的教学历史,同时跟踪学科的发展,教学团队亦针对学科的前沿问题开展科研工作,在国际上形成了一定的学术影响力。
在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积累和和对高分子流变学教学理解逐步深化的基础上,教学团队按照比较科学完整的体系,编写出版了《高分子材料流变学》教材,并得到国内院校的认可;另一方面,《高分子材料流变学》教学也凸现了专业特色,使学生质量有所提高。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性强的流变理论研究与工程设计实践,所培养的学生学科专业知识全面,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在以后的科研和工作实践中展现出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
二、《高分子材料流变学》的特点及教学原则高分子材料流变学是随着高分子的合成、加工工程和实际应用的需要,于20世纪5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新学科。
一方面,深入其核心需要较多的数学、物理和力学基础;另一方面,其知识体系与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高分子的加工工程等有机联系。
高分子流变学高分子流变学是指以有机分子结构体系为基础,研究物质在各种条件下的流变行为的学科,它是力学与物理化学交叉学科,是研究高分子材料性能、强度性能及用途等方面技术问题的重要方向。
它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物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形状发生改变并失去原有的力状态,或者外力的增大把物质分解成其它物质的研究。
高分子流变学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力学流变学,即以力学方法研究物质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强度、耗散等各种现象及物质整体结构及其变化的学科;另一类是物理化学流变学,即以物理化学方法研究物质分子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力对物质整体性能的影响,包括表面力学性质、黏度、热塑性等性质的研究。
一般来说,高分子流变学的研究范围包括:(1)各种高分子材料的流变性能:物质受力作用时的变形、强度及损耗等;(2)各种高分子复合体的流变性能:混合材料及其构造对流变性能的影响;(3)各种高分子有机混合体的流变性能;(4)各种高分子凝胶体系的流变性能;(5)各种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力学性质;(6)各种高分子材料的黏度;(7)各种高分子材料的热塑性等。
由此可见,高分子流变学的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以上概括的只是其主要的研究方向。
高分子流变学的研究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物理化学方法、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统计力学方法、数学方法、拉伸实验、断口实验、压缩实验、延伸实验、撕裂实验、油化实验、交联实验等。
这些实验可以研究物质在受力作用下的流变性能、强度性能、分解性能等,因此在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物性及强度性能时,这些方法都是不可或缺的。
与其它科学学科不同,高分子流变学有着其独特之处:首先,它是以有机分子结构体系为基础,研究物质受力作用时因材料组成、材料结构及外力变化而发生的变形、强度、损耗等现象;其次,它研究的对象没有限定,可以是任何类型的高分子材料,综上所述,高分子流变学是以有机分子结构体系为基础的力学与物理化学交叉学科,是研究高分子材料性能、强度性能及用途等方面技术问题的重要方向,其研究范围很广,涉及高分子材料的流变性能、各种高分子复合体的流变性能、各种高分子有机混合体的流变性能、各种高分子凝胶体系的流变性能等,研究方法也多种多样,为研究高分子材料物性及强度性能提供了重要参考。
高分子流变学研究及其应用高分子材料具有多种独特性能,可广泛应用于制造航空航天、电子、通讯、医疗、汽车等产业所需的材料。
然而,高分子材料具有复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
其中,高分子流变学的研究成果在这些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高分子流变学研究的基础高分子材料的流变性质是对物质变形反应的表现。
在应力场中,高分子材料会产生应力,从而流动。
流变性能是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
流变学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材料的混合机理和材料的结构相互作用,重新设计新的高分子材料,并为生产质量提供保证。
高分子材料的流变性质与其分子链的链增长和链移动有关。
应力应变曲线通常呈“张力——应变曲线”,可以反映材料在外加应力作用下的行为。
在应力作用下,材料会发生重组、流变、变形和变形恢复的过程。
高分子材料的流变很具有时间依赖性和温度依赖性,因此可以用一组流变学参数来描述其流变特征。
高分子流变学方法高分子流变学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单样品流变学和多样品流变学。
单样品流变学主要指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单个样品进行测量,主要应用于高分子物性研究中。
多样品流变学主要指使用多个样品进行流变学测量,用于探究高分子复合材料的过程、以及材料的动态性能等。
单样品流变学主要包括静态负荷法、简易粘弹仪、旋转壁式粘弹仪等。
这些方法主要用于测量高分子材料的应力应变条件下的流变特性,研究高分子材料的流变机理和应用。
多样品流变学主要包括CAP稳定性和正交试验等。
这些方法主要用于研究多组分高分子材料混合的流变条件,并针对其物理化学变化进行流变学监测。
高分子流变学的应用高分子流变学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和研发。
高分子流变学的研究成果可以用于研发新的高分子材料以及改进已有的高分子材料,使其具有更好的流变特性和应用性能。
2.物性研究。
高分子流变学可以用于研究高分子材料的物性,如强度、硬度、质量、机械波等物理特性,并探究材料的变形和流变机理。
《高分子材料流变学》课程介绍与修读指导建议(复合)课程中英文名称:高分子材料流变学(Polymer Rheology)课程编号:B03020300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第五学期,每周2学时,共32学时适用专业及层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本科先行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后继课程:橡胶工艺学、聚合反应工程学、塑料成型工艺学教材:《高分子材料流变学》,吴其晔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推荐参考书:1.《聚合物加工流变学》,C. D. Han著,徐僖、吴大诚译,科学出版社,1985年2.《聚合物流变学》,Nelsen L E 著,范庆荣、宋家琪译,科学出版社,1983年课程目的与内容:《高分子材料流变学》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是关联高分子材料结构性能系与高分子工程的桥梁。
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使学生①对高分子材料加工过程的基本原理有比较全面的认识,理解高分子材料的流变性质与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品配方、加工工艺条件、加工机械及模具的设计和应用之间的关系;②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流变学性质和基本实验方法和手段,为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③了解典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过程的流变学原理,获得分析和改进生产工艺、指导配方设计、开发和应用高分子材料的理论基础。
课程修读指导建议:1.学习之关键在于掌握抽象概念所对应的物理实质;2.注重流变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加强对理论与实验实践结合实例的学习。
Course name:Rheology of Polymer MaterialsCourse Code: A03020300Course Type: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emester and Class Hours: the 6th Semester, 2×16 HoursApplicable Major and Level: Polymer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and Similar Major, UndergraduatePrior Courses: Physical Chemistry, Polymer PhysicsSuccessive Courses: Rubber Technology, Polymerization Reaction Engineering,Plastic Molding TechnologyTextbook: Polymer Rheology, Qiye Wu,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2Recommended References:1. Polymer Processing Rheology, C. D. Han, Science Press, 19852. Polymer Rheology, L. E. Nelsen, Translated Chinese by QR Fan & JQ Song, Science Press, 1983Course Goals, Content and Requirements:Rheology of Polymer Materials, which combines polymer structure & property with polymer engineering, is one of compulsory courses for undergraduates majored in polymer materials & engineering. By learning this course, the following goals can be fulfilled.Firstly, students should learn comprehensivelythe basic principles of polymer processing, understand relationships of the rheology of polymers with polymer structure & property, product formula, processing condition, processing machinery and mould design. Secondly,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polymers’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experimental methods, which are the foundation for the follow-up courses. Thirdly, students can comprehend the rheological principles of classical polymer processing & molding, and understand theories for improving the processing technology, directing polymer formula design , and developing new polymer materials.。
高分子材料流变学【名词解释】1.假塑性流体: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的流体,粘度与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服从幂律定律,其中,非牛顿指数n<12.膨胀性流体: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升高的流体,粘度与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服从幂律定律,其中非牛顿指数n>13.宾汉流体:指当所受的剪切应力超过临界剪切应力后,才能变形的流动的流体,亦称塑性流体,其中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服从τ=τy+ηpγ4.牛顿流体: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呈线性关系,表达式为τ=μγ的流体5.剪切变稀:粘度随剪切速率升高而降低6.爬杆效应:当金属杆在盛有高分子流体的容器中旋转,熔体沿杆上爬的现象7.挤出胀大:聚合物熔体挤出圆形截面的毛细管时,挤出物的直径大于毛细管模直径8.熔体破裂:聚合物熔体在毛细管中流动时,当剪切速率较高时,聚合物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现象,如竹节状,鲨鱼皮状9.无管虹吸:当插入聚合物溶液中的玻璃管,提离液面之上时,聚合物溶液继续沿玻璃管流出的现象10.第一法向应力差:高聚物熔体流动时,由于弹性行为,受剪切的作用时,产生法向应力差,其中满足关系式N1=τ11?τ22=φ1?γ 212(N1通常为正值)11.第二法向应力差:同上,关系式为N2=τ22?τ33=φ2?γ 212 (N2通常为负值)12.本构方程:是一类联系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或应变速率张量之间的关系方程,而联系的系数通常是材料的常数。
13.剪切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剪切力,τ=FA14.剪切速率:流体以一定速度沿剪切力方向移动。
在黏性阻力和固定壁面阻力的作用力,使相邻液层之间出现速度差,γ=d vdy 也可理解成一定间距的液层,在一定时间内的相对移动距离。
15.高分子流变学:研究高分子液体,主要是指高分子熔体干分子溶液在流动状态下的非线性粘弹性行为。
以及这种行为与材料结构及其他物理化学的关系。
16.出膨胀现象:高分子熔体被迫基础口模时,挤出物尺寸大于口模尺寸截面积形象黄也发生变化的现象【简答题】1.常用的聚合物流变仪有:毛细管型流变仪、转子型流变仪、组合式转矩流变仪、振荡型流变仪、落球式黏度计、其他类型流变仪(拉伸流变仪、缝模流变仪和弯管流变仪等)2.流变测量的目的:(1)物料的流变学表征。
Introduction to Polymer Rheology
Shi-Qing Wang
Department of Polymer Science, University of Akron, Ohio44325 Introduction
The missions of polymer rheology
phenomenological <Maxwell level>, linear viscoelasticity
a> characterization tools
structural <molecular level>, i.e., molecular weight, MWD,
chain architecture <branching, functional moieties>, thus
heavily model dependent and theoretically intensive
nonlinear aspects
b> a sub-field of polymer science fluid mechanics of polymers – numerically intensive
processing behavior
i. Fluid dynamics/mechanics - study flow behavior of simple <Newtonian> fluids in
complex geometries and complex flow conditions including turbulent flow and thermal convection.
ii. Polymer rheology- explore flow behavior of polymeric <viscoelastic/non-
Newtonian> fluids in simple geometries.
iii.Fluid mechanics of polymers <relevant to processing> - investigate flow behavior of viscoelastic polymeric liquidsin complex geometries
PART A RHEOLOGY AS CHARACTERIZATION METHODS
I. Phenomenological linear viscoelasticity
1. Mechanical deformations
a. Step strain
b. Startup flow
c. Small amplitude oscillatory shear <SAOS>
2. Linear responses
a. Elastic Hookean solids
b. Viscous Newtonian liquids
c. Viscoelastic Maxellian responses
3. Classical rubber elasticity
III. Rheometry
Shear - A combination of extension and rotation
1. Flow due to boundary displacement
a. Linear displacementi. Sliding parallel platesii. Co-cylinder piston
b. Rotational motioni. Parallel disksii. Cone-plateiii. Couette
2. Flow driven by pressure
a. Capillary die
b. Channel slit
Extension
1. Instron type stretcher
2. Extender at fixed length
PART B RHEOLOGY AS SCIENCE
IV. Phenomenological accounts
1. Shear thinning
2. Strain softening
3.Wave distortion
4. Extrudate swell
5. Melt fracture
V. Homogeneous flow
1. Basic principle for rheometry
2. Equivalence between controlled-rate and controlled-stress shear
3. Flow homogeneity in diffusion limit – terminal flow
4. Non-entangled and weakly entangled polymers
VI. Wall slip – a case of inhomogeneous shear
1. Spurt and flow oscillatory
2. Navier-de Gennes extrapolation length b
3. Stick-slip transition
a. capillary flow
b. drag flow
4. Theoretical accounts
a. limit of small surface coverage - Brochard-de Gennes theory
b. saturated adsorption –disentanglement picture
VII. Flow inhomogeneity – strongly entangled polymers
1. New considerations based on viscoelasticity concept
2. Cohesion of entanglement network
3. Elastic yielding
4. Scaling characteristics of stress overshoot – a moving target
5. Deformation-induced structural disintegration – yield phenomenon
6. Case studies
i. Startup shear
ii. Large amplitude oscillatory shear
7. Uniaxial extensional flow
VIII. Experimental Approaches
1. Conventional rheometry
a. Finite size effects
i. free surface at meniscus in rotational rheometryii. entry flow in capillary rheometryb. Improved setupsi. Cone-partitioned plate for shear ii. Counter-rotation drums for extension
2. Rheo-optical <in situ> methods
a. Flow birefringencei. Stress optical rule <SOR>ii.Breakdown of SOR
b. Scattering
c. Spectroscopy <NMR, fluorescence, IR, Raman, dielectric>
3. Particle tracking velocime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