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唐诗与宋词》精品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18唐诗与宋词大邑县晋原初中汤云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发展历程2、教会学生以两个时间界点来判断诗人在唐宋所处的历史阶段,并培养学生“从诗中去读出这一阶段历史信息”的意识3、从诗人的故事中获取人生启发。
4、思考李清照前后期作品情感变化的原因,从而感受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诗人的历史贡献,并从他们的故事中读出人生启发,培养学生从诗中获取历史信息的意识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热情。
三、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四、教学过程(一)最早的文学形式是什么?简介诗歌发展的历程(二)唐诗1.思想唐诗兴盛的原因2.教会学生以755年为时间界点判断唐代诗人所处的历史阶段?(是初唐盛唐还是中唐晚唐?)3.李白的出生地?教师列出一些诗句供学生从内容、情感、形式三方面体会李白诗的特点。
4.从诗句中体会李白、杜甫诗的不同点,并讲解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
(文学作品反映作者的思想,思想取向决定了李杜诗的不同)5.杜甫的《兵车行》中给我们透露了哪些历史信息?6.说白居易故事给我们的人生启发,激发学生努力学习。
(三)宋词1.教师由“词兴于唐盛于宋”引出一段历史感悟,教育学生学历史时要多思考,多写启发,才能让自己成为有思想的人。
2.宋词的分类?学生判断两首词的派别?3.从苏东坡的故事中引出思考“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讲述苏东坡对宋词发展的作用4.思考李清照前期与后期词作中情感变化的原因?从中体会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和平安宁,反对战争。
5.列表概括北宋与南宋词的大致内容变化,并要求学生记忆代表词人及作品。
6.给学生提一个学唐诗宋词的建议:“把诗词放在历史背景中去理解,才能更准确理解它。
”(以王维的“大漠孤烟直”的理解为例)。
7.学生回答本课知识点(四)诗词的现实意义对于初一学生最直接的意义就是:提高作文水平。
教师以一段《我感激》为例教学生有意识地运用自己已经学到的有限的诗词资源于作文中,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3、老师的问题:唐代诗歌兴盛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四、巩固提升
1、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勾画庐山瀑布壮丽图景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柳宗元
2、有位唐朝诗人,写的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他
是()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王维
3、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而杜甫的诗沉郁悲怆,语言凝重,导致二人不同创作风格的主要原因
是
()
A、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
B、所受的教育不同
C、仕途不同
D、对祖国山河的感触不同
4、生活在两宋之交的杰出女词人
是()
A、武则天
B、苏小妹
C、班昭
D、李清照
5、唐朝出现很多伟大的诗人,其中人称“诗圣”的是 ( )
A.李白 B.杜甫C.白居易 D.王维
6、人称“诗仙”的
是
( )
A.李白 B.辛弃疾 C.苏轼 D.王维
7、南宋豪放词的代表人物
是 (
)
A.苏轼 B.柳永 C.辛弃疾 D.李清照
10、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这是谁的词?词的名称是什么?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2)他的词豪迈奔放,归入什么派别中?他和辛弃疾并称为什么?(3)与词里相关的中国古典小说是哪一部?。
第18课唐诗与宋词第18课唐诗与宋词知识要点1. 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
留下姓名的诗人有2300多位,诗歌近5万首,有边塞诗、田园诗、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多种风格。
李白(豪迈飘逸、清新瑰丽,《蜀道难》《将进酒》)、杜甫(沉郁顿挫,“三吏三别”)、白居易(语言通俗、寓意深刻,《琵琶行》《长恨歌》)成就最大。
2. 宋词分为婉约词(北宋:柳永、南宋:李清照)和豪放词(北宋:苏轼、南宋:辛弃疾)。
3. 唐诗与宋词体裁代表人物作品风格成就唐诗李白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想象丰富,语言轻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杜甫气势雄浑,沉郁顿挫,语言精练凝重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白居易语言通俗,平易近人,寓意深刻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达到通俗的最高境界。
宋词李清照富于真情实感,风格清新、婉约,后期词风伤感宋代婉约词人的代表苏轼运笔挥洒自如,豪放飘逸,雄风千里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使词摆脱乐曲的附庸地位,成为独立发展的新诗体辛弃疾自由表达思想感情,意境雄奇阔大,词调沉郁悲凉,气势飞舞把豪放词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与苏轼并称“苏辛”随堂练习1. ______(时期)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
留下姓名的_______多位唐朝诗人,创作出______首诗歌。
内容丰富,气象万千。
代表人物描写主题名句摘抄边塞诗: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田园诗: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浪漫主义诗歌: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现实主义诗歌: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2. 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________”。
杜甫是唐代伟大的_______主义诗人。
他的诗被称为“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
第18课唐诗与宋词1.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留下姓名的诗人有多位,创作出近首诗歌。
2.写出雄奇瑰丽的西部乐章,描摹出大自然的优美与宁静,大笔抒写豪情与壮志,关爱着人民的苦乐与冷暖。
3.北宋豪放词的代表人物是。
4.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
5.唐朝出现很多伟大的诗人,其中人称“诗圣”的是(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6.人称“诗仙”的是( )A.李白 B.辛弃疾 C.苏轼 D.王维7.《春晓》是一首优美的田园诗,其作者是( )A.高适 B.王维C.孟浩然 D.白居易8.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A.诗 B.词 C.曲 D.小说9.唐朝的现实主义诗人有①李白②杜甫③白居易④高适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10.南宋豪放词的代表人物是( )A.苏轼 B.柳永 C.辛弃疾 D.李清照11.处于两宋之交的杰出女词人是( )A.高适 B.王维C.秦观 D.李清照12.以“征战”和“统一”为基调的宋朝词人是( )A.辛弃疾 B.苏轼 C.陆游 D.秦观13.使词摆脱乐曲附庸地位,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的是(A.苏轼 B.白居易 C.李清照 D.王维一、单项选择题14.1955年郭沫若题写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他称颂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自居易 D.李商隐15.白居易诗语言通俗,平易近人,其代表作是( )A.《别董大》 B.《春晓》 c.《蜀道难》 D.《长恨歌》二、材料解析题16.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这是什么时期谁写的词?这首词的题名是什么?(2)这首词的作者对词的发展有什么突出贡献?三、问答题17.简述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第18课唐诗与宋词学习目标记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记住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并理解他们作品的突出特点。
通过师生对唐诗共同进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诗词等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唐代三大诗人及其代表作,苏轼、辛弃疾及其代表作。
难点:(1)诗与词的区别(2)诗词各流派特点自主学习:诗海泛舟,组织小小賽诗会。
检查同学们课前准备情况。
教师设问:看谁能够背诵更多的唐诗宋词中的名句来?[新课教学][情景创设]多媒体播放王菲的一首歌《明月几时有》,屏幕出示歌词。
教师设问:同学们知道这首歌的歌词是谁做的吗?学生回答:教师指出:唐宋时期,我国的文学艺术呈现出万花吐艳的景象,著名诗人词人不断涌现,从而使唐宋成为我国诗词创作的黄金时代。
就让我们走进唐诗与宋词,去巡礼众多的诗词流派,领略明星的风采,吟颂他们的千古绝唱吧。
教师导语:一个时代有如此众多的诗人、词人及作品受到后人的喜爱,这在中外文学史上是及其罕见的。
1、说一说①为什么说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②唐诗流派纷繁,风格迥异,主要有哪几种类别?③唐代诗坛名家辈出,灿若星斗,大家都知道哪些著名诗人?④在群星璀璨的诗歌王国里成就尤为突出的有谁?(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2、议一议①那么谁能背出这三位诗人更多的佳句?②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各有什么特点?③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怎样?④这些诗反应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讲解)教师导语:俗话诗词、诗词,唐诗发展到后来就演化出了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
接下来,再让同学们欣赏王菲的歌《明月几时有》。
3、说一说①诗与词有什么不同?(教师视情况进行讲解)②同唐诗一样,宋词也是流派纷呈,风格迥异,它主要为哪两种流派?③婉约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有谁?4、吟一吟①下面我们请***同学为我们朗诵柳永的《雨霖铃》、李清照的《如梦令》、《声声慢》。
②婉约词有何特点?李清照前后词风不同的原因?③下面我们请***同学为我们朗诵苏轼和辛弃疾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第18课唐诗与宋词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记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记住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及其代表作;了解唐诗、宋词的伟大成就,理解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唐诗、宋词的赏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理解作品风格及其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分析及其欣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唐诗宋词的繁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各大诗人、词人热爱祖国,关心民众的高尚情操的了解,培养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人本主义思想;通过对不同风格的优秀古典诗词的学习和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唐代三大诗人及其代表作;苏轼、辛弃疾及其代表作。
【学习难点】诗与词的区别;诗词各流派特点。
自主学习——相信自己,主动学习,为创造美好的未来作准备二、交流展示——生命因思维而精彩,思维因碰撞而灵动由历史科代表主持,同学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唐诗或宋词作品朗诵。
(朗诵时注意节奏和情感;不同同学所选的作品尽量做到不同的诗词流派、不同的作家;在朗诵的顺序上注重不同风格之间的对比性。
)学案整理一,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宋词是继唐诗之后中国文学的又一高峰;二,三,四,生成质疑:达标检测:1.唐代有诗“飞鹏各自远,且尽酒中杯。
”从诗句中的“飞”字和“尽酒”两字你可以猜到这首诗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高适2.从上题中的“飞”字与“尽酒”两字你可以看出作者的性情()A.细腻B.悲怆C.冷漠D.富有浪漫主义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短短的几十个字就足以看出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对民间疾苦无限怜悯的高尚情怀。
结合课文你觉得写出这一诗句的人最有可能是( )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在唐诗中应属 ( )A.田园诗 B.边塞诗 C.讽喻诗 D.离情诗5.“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初中-历史-下册-打印版
第18课唐诗与宋词学案
1、列表归纳,对比研究
姓名朝代流派诗风特点雅称代表作姓名朝代流派词风特点代表作
3、小组合作,深入探究:唐朝诗歌繁荣兴盛的原因
4、看图分析,认识宋词地位:
5、拓展探究:感知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之美
6、联系现实,深入研究
7、达标检测,共解疑难
(1)第二届中国诗歌节在陕西省西安市举行,以“盛世中国,诗意长安”为主题,令我们联想到我国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是()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2)某次班会课小张朗读了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据你所知,此作品的体裁是()
A.唐诗
B.宋词
C.元曲
D.明清小说
(3)南宋诗人郑思肖写道:“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写道:“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壮岁旌旗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可见他们难以忘怀的是()
A.祖国山河的统一
B.中华文化的弘扬
C.旖旎宜人的风光
D.个人的离愁别恨
(4)他曾在成都某草堂居住,赞美成都“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这位唐代大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薛涛
(5)与右图人物生活在同一时代的是()
A.苏轼、辛弃疾
B. 白居易、苏轼
C.杜甫、李清照
D. 杜甫、白居易
诗仙
初中-历史-下册-打印版。
第18课唐诗与宋词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唐诗和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朵奇葩,本课着重介绍了唐朝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和他们的代表作,以及宋朝豪放词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和他们的代表作。
教材分为两大部分:一、华光万丈的唐代诗人;二、芬芳绚丽的宋词园圃。
鉴于初中生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不少唐诗,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诗人比较熟悉。
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编演小品,通过自己的表演向同学介绍自己心目中的诗人,以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的爱。
然后通过讨论,教师总结,提升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对于宋词,学生应该还比较陌生。
老师可通过播放部分词的flash作品,采用分析和诱导的办法使学生认识宋词,了解宋词。
最后通过练习提高对词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记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记住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并理解他们作品的突出特点。
(2)通过师生对唐诗共同进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诗词等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师生合作表演小品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娱乐的氛围中,学习唐诗,体验唐诗的韵味与诗意,培养学生恰当地引用诗文引语说明问题的能力。
(2)通过欣赏播放宋词的flash动画作品,教师分析,学生讨论完成,学习宋词,培养和提高学生评价文学家和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的能力。
1:重点:唐代三大诗人及其代表作,苏轼、辛弃疾及其代表作。
2:难点:(1)诗与词的区别(2)诗词各流派特点教学过程:一、复习上一课内容:《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资治通鉴》分别是什么样的书?二、讲授新课(一)、华光万丈的唐诗同学们喜欢古代的诗歌吗?你所知道的著名诗人有哪些?能不能一起背一背我们熟悉的唐诗?《春晓》、《朝辞白帝城》、《望庐山瀑布》等。
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我国古代文学的两朵奇葩:唐诗和宋词。
1、唐诗概况唐诗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巅峰。
有名有姓的的2300多位唐朝诗人,创作了近5万首诗歌。
第18课《唐诗与宋词》课案一、教学目标:记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记住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并理解他们作品的突出特点.通过师生对唐诗共同进行欣赏,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诗词等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唐代三大诗人及其代表作,苏轼、辛弃疾及其代表作.难点:(1)诗与词的区别(2)诗词各流派特点三、教学过程:【设情激趣】大家从小就学习了很多诗词,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大家都会背诵,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这些有名的诗人,领略他们的风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究1:唐诗的分类有哪些?点拨1:边塞诗、田园诗、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探究2:分别介绍课本上的三位大诗人.点拨2:李白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使人.被称为“诗仙”.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称为“诗圣”.白居易是唐代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品《琵琶行》《长恨歌》.探究3:宋词的分为几个流派,分别介绍每个流派的代表人物.点拨3:婉约派代表:北宋柳永和南宋李清照.柳永:作品具有浓厚的市民风息,风行一时,当时称“凡有井水饮用即能歌柳词”.李清照: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探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这主要是因为金灭北宋,宋室南迁,再加上其丈夫去世的打击,自感国破家亡的原因而造成的.豪放派代表:北宋的苏轼和南宋的辛弃疾.苏轼:他突破了过去那种恋情、相思、惜春赏花的狭窄题材,把山川景物、田野风光、记游咏物和感旧怀古等题材大量写进词里,给词以更深广的意境,开创了词的豪放一派,被称为一代词宗.辛弃疾:辛弃疾的词充满了要求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同时又反映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形成了辛词所特有的豪壮而苍凉、雄奇而沉郁的风格.【成果展示】【拓展延伸】唐代诗歌繁荣的原因:社会经济繁荣是基本原因.唐代历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社会经济空前繁荣,而且延续的时间较长.四、课后反思:。
第18课《唐诗与宋词》精品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记住苏轼、辛弃疾等著名词人,并理解他们作品的突出特点。
二、能力与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评价文学家和文学作品(特别是诗词)的能力。
培养学生恰当地引用诗文引语说明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唐宋诗词的繁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学习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诗、词人热爱祖国、关心民众的高尚情操,培养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本主义思想。
通过对不同风格的优秀古典诗词的学习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李白、杜甫、白居易及其代表作,苏轼、辛弃疾及其代表作。
二、难点:1、诗与词的区别;2、诗词名流派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
诗歌,你最喜欢谁的?念一首来听听。
引入“导言”而引入本课的学习。
自由发言。
朗读。
二、唐诗
1、有关唐诗知多少?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选一位学生来介绍一下唐诗的概况。
教师注意让学生落实知识点。
指导学生阅读书上的小字。
*4、师或生介绍边塞诗的主题、代表作家、名篇。
利用生熟悉的或教师提供的名篇名句,要求反复吟诵,体会诗歌反映的意境。
*5、师或生介绍田园诗的主题、名家名篇、反复吟诵以体会意境。
自由发言。
阅读、勾画。
阅读、发言、吟诵、体会感悟。
6、选一生来介绍李白其人、其事。
列举名篇。
反复吟诵其中的名句,然后谈体会。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落实知识点。
7、选一生来介绍杜甫其人、其事。
列举杜甫的名篇。
让学生反复介绍、吟诵、体悟。
勾画
吟诵其中的名句,然后谈体会。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落实知识点。
8、选一生来介绍白居易其人、其事。
列举白居易的名篇。
让学生反复吟诵其中的名句,然后谈体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落实知识点。
9、唐诗何以取得这么高的成就?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主、客观)。
三、宋词
1、简介宋词兴起的背景与概况。
2、介绍婉约派及其代表柳永、李清照。
吟诵其名句以体验其风格。
3、选一生来介绍苏轼其人、其事。
列举苏轼的名篇。
让学生反复吟诵其中的名句,然后谈体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落实知识点。
4、选一生来介绍辛弃疾其人、其事。
列举辛弃疾的名篇。
让学生反复吟诵其中的名句,然后谈体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落实知识点。
认真听讲,介绍、吟诵、体悟。
勾画。
四、小结与巩固:抽学生来小结。
P110学习测评。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