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小桃树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8.26 KB
- 文档页数:4
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桃树的生长特点和生命周期。
2. 学会观察和描述桃树的不同部位的特征。
3. 了解桃树的重要性和用途。
4.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 桃树的图片或真实的桃树样本。
2. 让学生带来的空瓶子和土壤。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对桃树的了解和认识,并展示桃树的图片或真实的桃树样本。
2. 引导学生讨论桃树的特点和用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手中拿着一瓶子和一些土壤。
2. 引导学生观察桃树的根、茎、叶和花等部位,然后依次将观察到的特点写在纸上。
3. 鼓励学生用手中的土壤在瓶子里种下桃树的种子,并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
讨论:(10分钟)1. 引导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桃树的不同部位的特点,并进行讨论。
2. 引导学生了解桃树的生命周期,包括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等阶段。
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桃树在环境中的重要性,如提供果实、调节气温等。
2. 鼓励学生思考环境保护问题,如种树的重要性、如何保护树木等。
总结:(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 提问学生对桃树和环境保护的认识有了哪些改变和提高。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了解到了桃树的生长特点和用途,并能描述桃树的不同部位的特征。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动手能力。
不过,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加注重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参与,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17篇)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3、学习作者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斗争,不懈地追求。
教学难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贾平凹的资料,搜集与桃树、桃花有关的诗句,结合“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历代诗词中,题咏桃花的传世佳句多不胜数, 大家课前搜集了与桃树、桃花有关的诗词,我们欣赏一下。
桃之夭妖,灼灼(zhuó zhuó)其华。
——《诗经》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王维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
——杜甫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
——苏轼《送别诗》桃花乱落如红雨。
——李贺《将进酒》可以看出,古代诗人看到美丽的桃花、桃树,引发了许多人生的思索。
今天我们看一下,著名作家贾平凹看到桃树、桃花时又会从中得到怎样的人生启迪呢?板书课题《一颗小桃树》。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汇报自学,展示自我1、介绍作者贾平凹,当代著名作家。
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1984年《腊月正月》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7年《浮躁》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1989年《爱的踪迹》获全国优秀奖,1997年《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法国费米娜外国文学奖,20__年《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__年《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读准下面重点词语的字音:马嵬坡( wéi ) 撂( liào ) 褪( tuì ) 矜持( jīn ) 忏悔( chàn )纤纤( xiān )点拨:可以从修辞手法使用的角度鉴赏语言,也可以通过具体的词句的品析,体会语言的魅力。
【篇一】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一棵小桃树教案桑秀仙一、教学目的1、知?识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3、德?育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4、重点目标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5、目标难点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小麻雀》,小麻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它是个弱小者的形象,逆来顺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五)阅读思考1、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小桃树是在几乎被“我”忘却是破土而出的。
一出世,大家都笑它,连奶奶也说它没出息。
它在生长过程中被猪拱折过。
险些被砍掉。
它历经风雨的摧残。
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始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
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
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油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总之,小桃树象征着“我”的幸福和希望,小桃树的坎坷经历又和我的相似,所以,我关注它、爱护它。
2、和老舍笔下的小麻雀比,小桃树和小麻雀在哪些方面有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个性?重点问题摹形、传神。
训练概括和推理能力(讨论)寄意(托物言志)它们同属被摧残的弱小者但有不同的个性小麻雀面对逆境不挣扎、不反抗,任凭摆布,想依靠别人活着;而小桃树虽历经磨难,却从没畏惧,顽强不屈,敢于同命运抗争,表现出百折不挠的追求精神。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精选6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品析语言,感受“小桃树”形象,体会作者对它的独特情感。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3.了解散文中的双线结构。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一节课我们读了贾平凹先生的《一棵小桃树》,不仅被作者清新、优美、含蓄的语言风格所折服,更为作者屡遭挫折却不屈命运,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所感动。
这是作者感悟生活后思想感情的结晶。
这堂课,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感受一下它的语言美和手法美。
请同学们再次深情朗诵课文。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一)品析语言,感受“小桃树”形象。
品读课文,来感受一下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呢?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小桃树的特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语言优美的字、词、句、段,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
1.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1)引导学生抓住“委屈”“瘦瘦”“黄黄”等词进行想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2)赏析——本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小桃树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从土里拱出芽来的样子,表现了小桃树的弱小,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2.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这两句话写小桃树虽然弱小单薄,但是生命力顽强,开满了花朵。
尽管这样,却没有蜜蜂、蝴蝶飞过,表现了小桃树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
3.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眼睁睁地羽毛剥脱,变得赤裸的了。
(学生有情感朗读)【交流点拨】(1)“俯”“挣扎”运用动作、神情描写,“千百次”运用反复手法,写出了小桃树在风雨中坚强勇敢的斗争情景,表现了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的精神。
一棵小桃树教案一棵小桃树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中花瓣变为多种有用的物品的意境。
(2)增强关心别人和感激关心过自己的朋友的情感。
(3)发展幼儿大胆想象及表达的能力。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重点:能够感受故事中花瓣变为多种有用的物品的意境。
活动难点: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地想象及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理念:(1)活动内容的选择――依据幼儿的兴趣爱好依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活动内容。
幼儿都很喜欢听童话故事,每个小朋友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感受童话故事的快乐。
整个活动以多媒体课件、形象逼真的教具刺激幼儿的感官,幼儿的思维始终被其牵引,注意力得到长久的维持。
(2)活动环节的设计――遵循幼儿的学习特点大班的幼儿具体形象思维仍然占主导地位。
教师借助鲜活、形象的课件,为幼儿创设了童话故事的语言环境。
活泼动感的课件从良好的视觉效果上激发了幼儿的表达欲望。
活动环节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入手,逐层拓展“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使幼儿的思维从具体形象上升到抽象理性,教学过程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
(3)整合多种活动形式――满足幼儿表达欲望在语言活动中,综合的教育手段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
“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纲要》因而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拓展幼儿的经验,提供语言发展的条件”。
本活动实现了语言和音乐领域的整合。
最后集体玩找朋友的游戏,既让幼儿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又让幼儿的自我表现欲望得到进一步满足。
设计思路: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季节,周围一切事物都在发生着细嫩的变化,这正是引导幼儿探索周围事物和景象变化的好时机。
通过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这一活动,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喜欢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喜爱之情,体验春天带给人们的快乐。
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幼儿大胆想象,积极运用花瓣想象成多种自己喜欢的物品,增强关心别人和感激关心过自己的朋友的情感。
【篇一】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一棵小桃树教案桑秀仙一、教学目的1、知?识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3、德?育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用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4、重点目标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5、目标难点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二、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老舍先生的《小麻雀》,小麻雀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它是个弱小者的形象,逆来顺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五)阅读思考1、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小桃树是在几乎被“我”忘却是破土而出的。
一出世,大家都笑它,连奶奶也说它没出息。
它在生长过程中被猪拱折过。
险些被砍掉。
它历经风雨的摧残。
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始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
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
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油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总之,小桃树象征着“我”的幸福和希望,小桃树的坎坷经历又和我的相似,所以,我关注它、爱护它。
2、和老舍笔下的小麻雀比,小桃树和小麻雀在哪些方面有共同之处,又有什么不同的个性?重点问题摹形、传神。
训练概括和推理能力(讨论)寄意(托物言志)它们同属被摧残的弱小者但有不同的个性小麻雀面对逆境不挣扎、不反抗,任凭摆布,想依靠别人活着;而小桃树虽历经磨难,却从没畏惧,顽强不屈,敢于同命运抗争,表现出百折不挠的追求精神。
一棵小桃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一棵小桃树教案教案教学设计1一棵小桃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小桃树的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描述小桃树的特征,并能够通过实际观察与比较,认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小桃树的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小桃树的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
2.难点:如何通过实际观察与比较,认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四、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教师介绍小桃树的来源和生长环境,然后请学生们一起进行讨论:大家有没有看过小桃树?小桃树长什么样?小桃树有什么特点?学生们就小桃树展开自由交流。
2.探究(25分钟)(1)任务1:观察小桃树教师引导学生前往学校附近的公园或林地,通过实地观察小桃树的外形、树皮、叶子、花、果实等方面,了解小桃树的特点。
(2)任务2:小桃树比较教师带领学生将观察到的不同小桃树进行比较,了解不同小桃树的生长状态以及个体差异等方面,通过对比,认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3.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到教室,通过讨论和交流,总结小桃树的外形、特点及生长习性,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观理解。
4.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参观校园内的小桃树,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了解小桃树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五、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实际学情,对学生的探究能力、交流能力、表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学生自评学生们对自己对小桃树的认识和理解进行反思和自评,促进学生对自然生态的理解和保护意识的养成。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小桃树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教学目标,并且在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和总结,积极参与,调查比较,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创新能力。
同时,在拓展环节中,学生们深入了解自然生态环境,提高了自然保护意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学生的羞涩和害羞心理,需要在授课中进一步引导和帮助本次教学以小桃树为主题,通过实际观察、比较和总结,促进学生对小桃树的认识和理解。
初中七年级语文《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优秀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计划报告、合同协议、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策划方案、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lan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speeches, policy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初中七年级语文《一棵小桃树》优秀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颗小桃树教学设计(通用5篇)一颗小桃树教学设计(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颗小桃树教学设计(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颗小桃树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文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写的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借一棵小桃树的顽强生长书写自己的理想和情志。
作者笔下的小桃树实为作者本人的化身,文章对小桃树的艰难成长做了生动的描述,从小桃树身上又找回昔日战胜困难的勇气,找回了原来的自我,得到了终身拼搏的勇气。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相关词语,外加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
2、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与主题,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层次。
3、学习作者满怀真情,抓住事物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方法。
4、树立不畏艰险、执著追求的人生信念。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学法提示、自学、合作交流、感情朗读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第三单元的学习主题围绕梦想展开,这节课再来学习一篇关于梦想的课文。
(板书梦想)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写的一篇散文。
凹的意思是向下陷,在普通话里读AO,可在作家的家乡,它读WA,一起把作者读一遍。
谁向大家简介下作者。
(教师适时板书:陕西人,《腊月正月》《商州》)3、再读课题,猜猜课文主要写什么?光写小桃树吗?(板书:小桃树“我”)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小桃树主要写了什么?(学法提示:参照插图、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后写什么)5、学生交流提炼:先写小桃树经受风雨的摧残,再写我种小桃树的经过,后写即使风吹雨打,小桃树仍保留有一个花骨朵。
6、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理解插叙。
(板书:现在――过去――现在)7、学生给课文分段。
8、大家觉得这篇课文我们要学习什么?你想弄懂什么?不明白什么?9、根据学生回答,教书梳理后归纳:这节课剩下的时间,我们集中弄懂一个问题: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10、学生自学自画,找出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从中体会是怎样的树。
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6篇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1.朗读感知课文2.品味欣赏语言3.领悟爱国情感教学重点: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把握作者的爱国之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情景导入:1.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课件展示美丽丰饶的东北景物图片。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
2. 作者简介端木蕻良(1912-1996),现代作家。
辽宁省昌图县人,原名曹汉文、曹京平。
中国的30年代,是动荡不安的年代,曹京平为避免国民党迫害,决定给自己起个既不被人猜疑,又让人难以模仿的笔名。
于是,用了“端木”这个复姓,又把他东北家乡红高粱的别称--“红粱”移作名字。
这样他的名字就成了“端木红粱”。
可是,他当时身处白色恐怖之中,公开使用“红”字,很容易招来嫌疑。
于是改用谐音“端木蕻良”。
3.字词检测二、朗读品味: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是一片__的土地?用笔划出相应的语句。
学生自读,交流展示(美丽、丰饶、神秘、伟大、曾经欢笑、饱含屈辱、)2、学生跳读,思考:作者怀着__的情感?用笔划出相应的语句。
交流展示(怀念、赞美、忧伤、愤怒、)3、学生默读,思考:作者发出__的誓言?用笔划出相应的语句。
交流展示(誓为解放家乡而战斗到底)4、学生朗读,进一步感受文中的感情。
5、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这一标题应该理解“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三、课堂小结四、拓展延伸赏析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五、作业布置1、透过重重的历史帷幕,先烈们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我们,目光中充满了忧伤、关切和期望。
那我们该对先烈们说些什么呢?2、回顾历史,面对现实,你想对同学们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七年级下册语文《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 (2) 知识与技能理解科幻小说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小说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初中七年级语文一棵小桃树教案(优秀1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七年级语文一棵小桃树教案(优秀18篇)初中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策划和组织的重要依据,它能够帮助教师实施科学而系统的教学活动。
《一棵小桃树》【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通过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以及凭借小桃树的形象寄托感情理想的写法。
2、阅读分析能力;表达能力;辨析能力。
3、培养学生坚强不屈,勇于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重点、难点】1.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抒发的情感。
2.课文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寄寓着什么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激趣导入也许前方的路一片黑暗,但远行的人们用梦想,来点亮自己的内心。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梦想而奋斗。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近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来了解作者追梦过程中一段心路历程。
二.写作背景1976年,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终于结束,在这十年期间,无数被时代耽误年华和奋斗机会的青年人开始反思,开始追求。
作家贾平凹在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托物言志,以小桃树的形象来象征“文化大革命”中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
通过它坎坷的出生、成长到迷茫和看到希望的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
文章最后写小桃树所孕育所保留的那一个花苞,岂止是“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它更是青年一代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象征。
三.解题题目“一棵小桃树”,点名了写作对象,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说明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文章,作者借小桃树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老舍先生的《小麻雀》一文中,小麻雀是一个弱小者的形象,逆来顺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贾平凹的一篇《一棵小桃树》,小桃树同样是一个弱者,它的命运和结局是否和小麻雀相同呢?四.预习检查:字音词义见课件五.作者及作品贾平凹,原名贾平娃,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2005年,获得鲁迅文学奖。
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2012年,获得朱自清散文奖。
代表作有小说集《兵娃》《姐妹本纪》《腊月.正月》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白夜》等。
《一棵小桃树》名师教案一、教案概述1.1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激发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综合性的认知与表达能力。
□发展学生的社交技能,增强合作意识。
1.2教学内容□课文《一棵小桃树》的阅读与理解。
□小桃树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命特征。
□利用手工制作,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1.3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了解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手工活动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对植物生长的深刻理解。
二、教学过程设计2.1导入环节□通过播放与主题相关的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植物是怎么生长的吗?2.2阅读课文《一棵小桃树》□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对小桃树的兴趣。
□分段阅读,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
□进行情感共鸣,询问学生是否有过亲近植物的经历。
2.3小组讨论与总结□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小桃树的生长过程,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
□整合各组的观点,引导学生总结小桃树的特点,形成共识。
2.4实地考察与记录□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植物园或校园内的绿化带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状态。
□引导学生记录所见所闻,培养观察能力。
2.5手工制作活动□准备手工材料,如纸板、颜料、毛刷等。
□指导学生利用手工制作模型,模拟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加深对植物生长的理解。
2.6展示与交流□学生展示手工制作成果,分享自己对小桃树生长的认识。
□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学习他人的观点,拓展对植物生命的理解。
三、教学手段与媒体运用3.1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兴趣。
□运用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3.2媒体运用□使用电子白板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理解。
□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植物生长的时间变迁,生动呈现生命的奇妙。
四、教学评估与反馈4.1评估方式□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表现、手工制作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对小桃树生长的理解程度。
(完整版《一棵小桃树》名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篇课文《一棵小桃树》。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小桃树的成长故事,通过描述小桃树在逆境中顽强生长,开出美丽花朵的过程,教育学生要像小桃树一样坚强、勇敢、自信,勇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寓意,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寓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课件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盒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PPT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小桃树,引发学生对小桃树的兴趣,从而引入新课。
2. 初读课文(5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错误。
3. 学习生字词(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跟读,讲解生字词的意思,并要求学生组内交流,运用生字词造句。
4. 精讲课文(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所表达的寓意,教育学生要像小桃树一样坚强、勇敢、自信。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桃树逆境顽强美丽七、作业设计1. 请用生字词造句。
2. 请写一篇关于小桃树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如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课文内容理解:《一棵小桃树》通过描述小桃树的成长过程,传达了逆境中坚持与自信的价值观。
《一棵小桃树》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一棵小桃树》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棵小桃树》的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棵小桃树》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进一步学习、领会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读出小桃树的特点,并运用比较的阅读方法,寻找小桃树和“我”的成长过程中的共性,体会作者寄寓在小桃树中的独特情思。
2、学会运用教读课文所习得的方法,借用助读系统自读课文,提升自读能力。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棵小桃树》,课前大家进行了预习,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与第五单元中哪篇课文是一样的呢?(《紫藤萝瀑布》,托物言志)哪位同学能结合《紫藤萝瀑布》的内容说说什么叫托物言志吗?(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某方面的特点来寄托作者的某种情感、志趣。
)我们应该怎么来读托物言志类的文章呢?(板书:抓住事物特点,品悟物中情志)《一棵小桃树》也是托物言志类的文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品读小桃树的特点,体悟其中蕴含的情志。
二、品读赏析,把握形象思考:你眼中的小桃树具有怎样的特点?我们怎么读出事物的特点呢?哪位同学能够回顾一下,我们怎么读出紫藤萝的特点的?(板书:品读描写语句,抓住关键字词)课前我们预习了这篇自读课文,对文中的重要词句进行了品析,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展示课前的自主阅读成果。
1、教师品读示范:在大家上台展示之前,老师先来给大家品读文中的一个语段。
第2段:“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三点两点地在黄水里打着旋儿。
啊,它已经老了许多呢,瘦了许多呢,昨日楚楚的容颜全然褪尽了。
”品读:“慌乱”“老”和“瘦”这三个词语赋予了小桃树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小桃树在风雨中左摇右晃、苦苦挣扎的样子,枝条“慌乱”,在风雨里“哆嗦”,花儿片片落地,褪尽了“楚楚容颜”,小桃树瘦了,老了,这是一棵瘦弱的小桃树。
《一棵小桃树》名师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三单元《大自然的植树》中的《一棵小桃树》。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与理解,对文章主旨、语言特色、描写手法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掌握文章的语言特色和描写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文章语言特色和描写手法的分析。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文文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中各种树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引入本课主题。
细节:学生欣赏图片,教师提问:“你们喜欢这些树木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小桃树的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表达对小桃树的喜爱的。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细节:学生自读,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讲解文章的语言特色和描写手法。
4.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进行例题讲解。
细节:讲解描写手法,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细节: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及时反馈、指导。
6.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对小桃树的情感,分享感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以“我喜爱的一棵树”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答案:学生完成作文,教师批改、点评。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调查周围的环境,了解树木的种类和生长状况。
答案:学生完成调查报告,教师点评、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使学生理解了作者对小桃树的喜爱之情。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写作技巧的运用。
在拓展延伸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树木,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在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体验,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语文素养。
《一棵小桃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并认识《一棵小桃树》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归纳故事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自己最喜欢的一棵树,以及树对人类的重要性。
2.大声朗读《一棵小桃树》的标题,鼓励学生猜测故事的内容。
二、阅读理解(25分钟)1.借助图片、关键词等导入背景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学生独立阅读《一棵小桃树》,着重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
3.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整理故事的主要内容,并回答问题:小桃树的成长过程有哪些关键事件?小女孩是如何帮助小桃树的?三、情感归纳(20分钟)1.引导学生分享对《一棵小桃树》这个故事的感受,如为小桃树的成长喝彩,为小女孩的善良感动等。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桃树能够茁壮成长?为什么小女孩能够帮助小桃树?四、拓展延伸(20分钟)1.学生分组自行选择一则与《一棵小桃树》情感类似的故事,进行阅读,并准备与同伴分享。
2.学生结合课堂讨论的结果和自己的体会,以《一棵小桃树》为题,写一篇感受类作文。
五、反思总结(15分钟)1.学生演示分享自己精选的故事,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引导学生回顾探讨的问题,总结学习的收获。
3.鼓励学生表达对故事的感受和自己对于文学的理解。
4.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资源:1.《一棵小桃树》故事内容2.图片、关键词、PPT等3.分组讨论的工具和材料4.自由阅读的故事书籍5.作文写作的工具和材料教学评估:1.学生对于《一棵小桃树》故事的阅读理解与归纳总结的质量和深度。
2.学生对于故事中情感和精神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学生自主选择和分享的故事的质量和独特性。
4.学生对于文学作品和阅读的积极性和热爱程度。
《一棵小桃树》名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2)学习文章中的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能正确运用。
(3)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内容,提高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文章,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学习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内容1.文章背景介绍:《一棵小桃树》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的散文作品,描写了一棵小桃树在恶劣环境下顽强生长的故事。
文章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力量和坚韧精神。
2.文章结构分析: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小桃树生长的环境;第二部分描写了小桃树在恶劣环境下的顽强生长;第三部分表达了作者对小桃树的赞美之情。
3.重点词语解析:(1)嫩绿:指小桃树嫩绿的叶子,形容生机勃勃。
(2)枯萎:指植物失去水分而变得干燥、枯萎。
(3)挣扎:形容小桃树在恶劣环境下努力生长。
(4)茁壮:形容植物生长得旺盛、健壮。
4.写作手法分析:(1)拟人:文章将小桃树拟人化,赋予其生命力和坚韧精神。
(2)对比:通过对比小桃树与其他植物的生长情况,突显小桃树的顽强。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2)简介作者鲁迅,引入课文《一棵小桃树》。
2.阅读文章:(1)学生自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3.分析文章结构:(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写作顺序。
(2)教师讲解文章的结构特点,帮助学生掌握。
4.解析重点词语:(1)学生自主学习重点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教师讲解词语的用法,帮助学生正确运用。
5.分析写作手法:(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拟人和对比手法。
(2)教师讲解写作手法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棵小桃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小桃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3. 情感目标:通过亲手种植小桃树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小桃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小桃树幼苗、花盆、土壤、水、放大镜等。
2. 材料准备:小桃树生长过程的图片、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一张小桃树的图片,向学生展示并引发学生对小桃树的思考。
2. 学生回答问题:“你们见过小桃树吗?小桃树有什么特点?生长在什么地方?”Step 2 学习新知1. 教师集体向学生介绍小桃树的特点和生长环境,并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观察小桃树幼苗的根、茎、叶等部分,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Step 3 活动探究1. 学生分组,每组3-4人。
2. 每个小组负责一株小桃树的种植,分工合作,负责浇水、放置阳光等。
3. 学生用笔记本记录小桃树的每天生长情况,并能够观察并分析植物的生长问题。
4. 学生每周向全班汇报小桃树的生长情况,并进行简单的总结和讨论。
Step 4 总结归纳1. 学生回答问题:“小桃树是如何生长的?它需要什么条件来生长?”2. 教师总结小桃树的生长条件和基本过程。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通过实际种植小桃树的活动,亲身体验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该活动,学生们也增强了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小桃树的种植过程不够投入,出现了一些懒散的现象,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参与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棵小桃树》教案
华容墨山学校李红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细读全文,画出精辟的语句;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了解文章对一棵小桃树生长过程的描写来表现它的特点;
2.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
3.把握托物言志的写法和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坚强不屈,勇于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推开记忆的门,前尘往事一幕幕似幻似真···有些人、有些事,原以为我们早已经忘记,然而蓦然回首时却不经意地发现,原来他们并不真的随风而去,而是一直深藏在我们的心底,守护着我们的回忆。
譬如今天,我们要读到的故事——我的小桃树。
一 .检查预习,了解作者。
1. 认读理解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1)识记下列汉字。
伫孱嵬懊丧执著矜持
(2)理解下列词语。
伫立孱踏青垂垂暮老楚楚
2. 简介作者。
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
当代青年作家。
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
“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
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
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
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
他曾获全国文学奖三次。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文中说:“我可怜的小桃树”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
2.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摹形着色的:“纤纤生灵”“太小”“瘦瘦的、黄黄的”“太白、太淡”“单薄”等等———表现了它的弱小。
描写动作、神情的:“哆嗦”“弯着头,抱紧着身子”“努力撑着”“挣扎”“抖着”“摇着”“苦涩涩地笑”等等———表现它面对逆境顽强搏斗。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
②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明确: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人世比作大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对人世的认识还非常的肤浅,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和自己的幼稚天真。
将自己的命运和小桃树的命运联系起来。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给予作者希望和信念。
2.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
一是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才种下桃树,奶奶打扫卫生才发现桃树,奶奶的保护才留存桃树。
二是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文章在歌颂小桃树的过程中也暗含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四.把握手法,拓展探究。
1. 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我”为什么那么关心爱护它?这是运用了什么手法?
文章一开头就饱含着作者对小桃树的一往情深:当初始怀着它能给我带来幸福的希望,让它“孕育着我的梦”而种下它,所以,“我”偏爱它。
见到它长得纤弱,没人管它,为自己漂泊他乡忘却了它而难过。
当自己生活遭到挫折,见到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顽强同命运作斗争时,“我”不油对它产生赞美之情。
文章由物及人,托物言志。
2. 你从小桃树的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敢于克服困难,在逆境中顽强拼搏,作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等。
五.教师总结
本文描写了一棵在逆境中诞生,在逆境中成长的小桃树,历经风雨仍顽强生存。
赞颂了小桃树顽强同命运抗争的精神。
揭示一个生活的哲理:不屈不挠的奋斗,定会战胜磨难,创造出美好的未来。
六.布置作业
以“我的……”为题写一段话,要求写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板书设计
小桃树先天不足孤独寂寞历经磨难顽强不屈
我在山村生长孤陋寡闻遭遇挫折、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