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2期中训练题(第一二章综合训练题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434.55 KB
- 文档页数:3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2期中检测题期中检测题(一)(时间:10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题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LiH、LiD、LiT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产生极高的能量,被广泛应用在火箭推进剂和核反应中。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LiH、LiD、LiT互为同素异形体B.LiH、LiD、LiT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均为+1C.H、D、T之间互称为同位素D.LiH、LiD、LiT在反应中常做氧化剂解析:同一元素的不同单质之间互为同素异形体,LiH、LiD、LiT 是化合物,不是单质;H、D、T互为同位素,H、D、T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所以LiH、LiD、LiT的化学性质相似,其中Li显+1价,H、D、T均显-1价。
常做还原剂,A、B、D错误。
答案:C2.下列变化过程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A .氢气球发生爆炸B .向污染的河水中投放生石灰C.D.解析:A 选项中氢气球发生爆炸是因为氢气与氧气发生了反应,氢气的燃烧是放热反应;B 选项中向河水中投放生石灰时发生反应:CaO +H 2O===Ca(OH)2,是放热反应;C 选项中两个氯原子之间结合形成氯气分子,原子之间形成了共价键,对外释放能量;D 选项中一个氢气分子分解生成了两个氢原子,断开氢气分子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
答案:D3.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H 2O=====激光2H 2↑+O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B .氢气是一次能源C .使用氢气作燃料将会增加温室效应D .在这一反应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解析:水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H2是二次能源;H2是清洁能源,不会增加温室效应。
答案:D4.如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易失去一个电子,氯原子易得到一个电子B.钠离子与钠原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钠原子与氯原子作用生成NaCl后,其结构的稳定性增强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解析:钠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不稳定,易失电子形成钠离子,钠离子最外层8个电子,稳定。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中试题及答案期中试题不但能考察学生在高一化学上半学期的学习成果,也能给接下来的学习引好路。
下面是由店铺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二期中试题及答案,相信你能从中有所收获的。
高一化学必修二期中试题:第Ⅰ卷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能电池可用硅材料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B.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Na2SiO3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可用作木材防火剂及黏胶剂D.建设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有机材料2.简单原子的原子结构可用下图来形象表示:其中·表示质子或电子,°表示中子,则下列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为同素异形体B.①②③互为同位素C.①②③是三种化学性质不同的粒子D.①②③具有相同的质量数3.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C.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D.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都是24.下列化合物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
A.H2OB.CaCl2C.KOHD.NH35.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氧化性逐渐减弱的一组是( )。
A.I2、Br、Cl2、F2B.F2、Cl2、Br2、I2C.F-、Cl-、Br-、I-D.Li、Na、K、Rb6.下列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
A.LiB.NaC.FD.Cl8.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A.O、S、Na、K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Na、Mg、Al、Si的金属性逐渐增强C.HF、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KOH、Ca(OH)2、Mg(OH)2、Al(OH)3的碱性逐渐增强9.下列各元素的氧化物中, 既能与盐酸反应, 又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
A.元素X:它的原子中M层比L层少2个电子B.元素Y:它的二价阳离子核外电子总数与氩原子相同C.元素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ⅢA 族D.元素W:它的焰色反应颜色呈黄色A.1秒B.2秒C.0.44秒D.1.33秒12.A、B、C都是金属:B中混有C时,只有C能被盐酸溶解;A与B组成原电池时,A为电池的正极。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学年第一学段(模块)化学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S 32 Cl 35.5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20分)1.下列能源属于可再生、一次能源的是A. 化石能源B. 氢能C. 乙醇D. 生物质能源2.人类将在未来几十年内逐渐由“碳素燃料文明时代”过渡至“太阳能文明时代”(包括风能、生物质能等太阳能的转换形态),届时人们将适应“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碳素燃料B. 发展太阳能经济有助于减缓温室效应C. 菠菜蛋白质“发电”不属于太阳能文明D. 太阳能电池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3.金属钛(22Ti)对人体无毒且惰性,能与肌肉和骨骼生长在一起,有“生物金属”之称。
下列关于48Ti和50Ti及钛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核外M层都有12个电子B. 钛元素不是主族元素C. 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必为49D. 48Ti和50Ti为同一核素4.下列金属与水反应最剧烈的是A. LiB. AlC. RbD. Ca5.从理论上分析,关于Fe—CuSO4溶液—Cu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A. 铜极为负极B. 电子从铜沿导线转移到铁C. 铁表面析出金属铜D. 总反应为Fe + CuSO4 = FeSO4 + Cu6.银锌纽扣电池放电时的反应为:Zn+Ag2O=ZnO+2Ag,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B.Zn做负极C.Ag2O在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D.可用稀硝酸做电解质溶液7.关于化学平衡状态和化学反应限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速率都等于零B.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C.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相等D.化学反应的限度由反应物的本性决定,是不可改变的8.可逆反应A(g)+3B(g) 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反应速率分别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大的是A.v(A)=0.2 mol/(L·min) B.v(B)=0.5 mol/(L·min)C.v(C)=0.3 mol/(L·min) D.v(D)=0.1 mol/(L·min)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能源B. 酶比其他催化剂有更高的选择性和催化效率,因此“仿酶催化”是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C. 将煤制成煤气,可以提高燃烧效率D. 增加炼铁高炉的高度,使CO与氧化铁充分反应,可以消除高炉尾气中的CO气体10.关于卤族元素从F到I的递变规律正确的是A. 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B. 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C. 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D. 氢化物的溶沸点逐渐升高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化学部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Mg:24 Al:27 S:32 Ca:40Fe:56 Cu:64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19世纪中叶,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制出元素周期表B.归纳出平衡移动原理C.提出原子学说D.提出分子学说2.根据元素的核电荷数,不能确定的是()A.原子核内质子数B.原子核内中子数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D.原子核外电子数3.2007年中国发射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探测月球发现,在月球的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质量数为3的氦,它可以作为未来核聚变的重要原料之一。
关于氦的该种同位素的说法不正确的()A.氦的该种同位素应表示为:B.该种氦原子比4He少1个中子C.该种氦原子聚变后可能产生一种质子数比氦的质子数更多的原子D.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比质子数多1个4.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测定标准的碳核素:614CC.氯化镁的电子式:D.用电子式表示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5.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Na2CO3+HCl=NaHCO3+NaClB.H2CO3=H2O+CO2↑C. Ca(ClO)2+CO2+H2O=CaCO3↓+2HClOD.2Na2O2+ 2CO2= 2Na2CO3+ O2↑6.针对节能减排课题。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提出如下方案,你认为不符合课题要求的是()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利用潮汐能发电C.大力建设火电厂D.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物质燃烧总是放热的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放热反应在反应发生时都不需要加热D.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反应物和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8.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棒上不能产生气泡的是()9.下列事实中,不能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是()A.高氯酸(HClO4)的酸性比硫酸强B.氯气比硫容易与氢气反应C.次氯酸的氧化性比稀硫酸强D.氯化氢比硫化氢的热稳定性好10.人造地球卫星上使用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 + 2OH- - 2e-= ZnO + H2O,Ag2O + H2O + 2e-=2Ag + 2OH-。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化学学科期中试卷一.单选题(共50分)选择写表格内1.19世纪中叶,门捷列夫的突出贡献是A.提出原子学说B.发现元素周期律C.提出分子学说D.发现氧气2.元素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A.前者多B.后者多C.相同D.无法确定3、对于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的主族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逐渐减小B.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C.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D.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4.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错误的是A.铍(Be)的原子失电子能力比镁弱B.砹(At)的氢化物不稳定C.硒(Se)化氢比硫化氢稳定D.氢氧化锶(Sr(OH)2)比氢氧化钙的碱性强5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酸性强弱:HClO4>HBrO4>HIO4B.原子半径大小:Na>S>OC.碱性强弱:KOH>NaOH>LiOH D金属性强弱:Al >Mg>Na6下列物质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A.NaOHB.NaClC.H2D.H2S7、某短周期元素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A.一定是ⅡA族元素B.其最外层电子已形成了稳定结构C.一定是镁元素D. 可能是氦元素或ⅡA 族元素8下列关于氢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稳定性:H2S>HFB. 氯化氢的电子式:H+[:Cl..:]C一个D2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 D.在卤化氢中HF最稳定9.关于化学键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共价键B.两种不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共价键C.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D.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10.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A.加热B.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C.滴加少量CuSO4溶液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11.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12.铷(Rb)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A.它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Ⅳ族B.氢氧化铷是弱碱C.在钠,钾,铷3种单质中,铷的熔点最高D.硝酸铷是离子化合物1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发产生放热反应的是A.生石灰B.固体NaOH C.浓硫酸D.固体NH4NO31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B.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D.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15.右图为铜锌原电池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锌片逐渐溶解B .烧杯中溶液逐渐呈蓝色C .电子由铜片通过导线流向锌片D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变为化学能16.下列化学电池不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 .锂电池 B .锌锰电池 C .镍镉电池 D .氢氧燃料电池17 A . B . C . D .18.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又是吸热反应的是A .Ba(OH)2·8H 2O 与NH 4Cl 反应B .铝与稀盐酸C .灼热的炭与CO 2反应D .甲烷燃烧 19.在N 2+3H 22NH 3的反应中,在5s 中N 2由6mol/L 减至2mol/L 。
普通高中阶段性检测高一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4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6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第Ⅰ卷共4页,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选出的答案标号涂在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S 32 Al 27 Cl 35.5 Fe 56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1-8小题每题2分,9-16小题每题3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A.颜色B.状态C.化学键D.原子核2.在反应C(s)+CO2(g)== 2CO(g)中,可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①增大压强②升高温度③继续通入CO2 ④增加碳的量⑤降低温度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3.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的总能量的是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B.铝热反应C.锌与盐酸反应D.消石灰与氯化铵固体反应4.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电子数不同D.质量数不同5.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V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nB= pC,t秒末,A减少了1.0mol,B减少了1.25mol,C增加了0.5mol,则m:n:p为A.2:5:4 B.4:5:2 C.1:3:2 D.1:4:5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B.VI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失去电子C.室温时,0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D.元素周期表中从ⅢB到ⅡB10个纵列的元素都是金属元素7.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石墨可用做绝缘材料B.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C.硅可以用做制造变压器的铁芯材料D.石英玻璃可用于制造光学仪器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离子键的阴阳离子间只存在静电吸引力B.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从左到右依次减弱C.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9.科学家预测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具有相当稳定的同位素,它的位置在第七周期ⅣA 族,称为类铅。
必修二期中试卷命题人:程琳、侯永莉(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K-39 Na-23 Cl-35.5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原子具有相同的()A.电子层数B.核电荷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2、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是A、NaOHB、Na2O2C、Cl2D、CO23、下列各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按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的是()A.HI HCl H2S PH3B.PH3H2S HCl HBrC.HF HCl H2S SiH4D.NH3PH3H2S HCl4 X+和Y2-具有与氩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X的原子序数比Y的小B.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的大C.X和Y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D.X的原子半径比Y的大5、下列各组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不能组成原电池的是( )A、铜片、石墨棒,稀硫酸B、铜片、石墨棒,硝酸银溶液C、锌片、铜片,稀盐酸D、铜片、银片,FeCl3溶液6、人造地球卫星用到的一种高能电池—银锌蓄电池,其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为:Zn + 2OH-—2e- = ZnO + H2↑,Ag2O + H2O + 2e-= 2Ag + 2OH-,据此判断氧化银是()A.负极,并被氧化B.正极,并被还原C.负极,并被还原D.正极,并被氧化7、10 mL 1mol/L的盐酸与一小块大理石的化学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下列措施能使化学反应速率提高的是()A. 加入一定量的CaCl2B. 加入5 mL 1.5 mol/L的盐酸C. 加入15 mL 0.5 mol/L的盐酸D. 加入5 mL H2O8、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
若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为:( )A.a > b > c > d B.a > c > d > b C.c > a > b > d D.b > d > c > a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离子化合物中只能含离子键,不能有共价键B、所有非金属之间形成的化学键一定是共价键C、电子数相同的两种微粒一定是同一元素D、判断化学变化的可靠方法是看有无化学键的变化10、下列电子式书写错误的()11、下列各组物质的性质顺序,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Na<Mg<Al B.热稳定性:HCl>HBr>HI C.酸性强弱:H2SiO4<H2CO3<H2SO4D.熔点:SiO2>NaCl>CO21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化学2 期中测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微粒半径比较错误的一项是( )。
Na + > Cl- B、Na >Na+Cl-> Cl D、Na >Cl2、下列微粒只表现氧化性的是( )。
A、Na +B、CuC、ID、S3、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X2Y,则X的最高正价氧化物的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 )。
A、H2XO3B、X(OH)2C、H3XO4 C、H2XO44下列各组微粒,不是按照半径的大小排列的是( )。
A、Cl , Na , F , KB、F , Cl , Na , KC、Ca2+, K+ ,Cl-, S2-D、Na+ , K+ , Cl-, Br-,5、下列关于药品存放的说法错误的有( )。
①氯水应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②氢氧化钠溶液必须盛放在有玻璃塞的试剂瓶中。
③氢氟酸应盛放在塑料瓶中。
④少量金属钠应盛放在用煤油保存的瓶中。
⑤溴水应盛放在棕色瓶中。
A、0个B、1个C、2个D、3个6、关于H+、11H、 D、 T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氢的四种同位素。
B、这是四种氢元素。
C、这是四种不同的微粒。
D、这是氢的四种同素异形体。
7、三价阳离子含有10个电子,则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17B、10C、14D、138、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放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
A、氧化钠B、氢氧化钠C、氢硫酸D、浓硫酸9、X和Y两种元素可以形成XY2形化合物,则X和Y的原子序数为( )。
A、3和9 B、10和14 C、7和12 D、6和810、下列微粒中,决定原子种类的是( )。
A、质子数B、中子数C、质子数和中子数D、质子数和电子数二、选择题(1个或二个答案,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下列微粒中,还原性最强的是( )。
高一化学必修2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N-14 S-32 Fe-56 Cu-64 Na-23 Zn-65第Ⅰ卷(选择题,共5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只有一个电子,该元素( )。
A. 一定是金属元素B. 可能是金属元素,也可能不是金属元素C. 一定是ⅠA族元素D. 一定是非主族元素2.下面有关13C、15N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3C与15N有相同的中子数B.13C与C60互为同位素C.15N与14N互为同位素D.15N的核外电子数与中子数相同3.我国成功研制的铯(133Cs)原子钟,使我国时间频率基准的精度从30万年不差1秒提高到600万年不差1秒。
已知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5,则该原子的中子数为( )。
A.23 B.55C.78 D.1334.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有关递变不正确的是( )。
A. 最高正价:P<S<Cl<ArB. 金属性:Na<K<Rb<CsC. 原子半径:C>N>O>FD. 最外层电子数:Na<Mg<Al<Si5. 下列叙述中能肯定说明金属A比金属B的活泼的是( )。
A.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B.A原子电子层数比B原子的电子层数多C.1molA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比1mol B从酸中置换生成的H2多D.常温时,A能从酸中置换出氢,而B不能6.下列气态氢化物最不稳定的是 ( )。
A.SiH4B.PH3C.H2S D.HF7.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2+、b B+、c C2-、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 A>B>D>CB. 原子序数: d>c>b>aC. 离子半径: C>D>B>AD. 单质的还原性: A>B>D>C8.下列物质中,只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是:(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期中测试题期中测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 (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1.已知原子序数,可以推断原子的()A。
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B。
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C。
中子数、质量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D。
质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根据原子结构特征,可以把三种微粒归为一类。
下列微粒中,可以归入此类的是()A。
电子、质子、中子B。
电子、质子、光子C。
电子、中子、光子D。
质子、中子、光子3.A、B、C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右图所示。
已知:B、C两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A 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B、C两元素的核电荷数之和是A元素原子序数的4倍。
则A、B、C分别是()A。
C、Al、PB。
N、Si、SC。
O、P、ClD。
F、S、Ar4.已知五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最高正价、最低负价)如下表:元素代号 | 原子半径/nm | 主要化合价 |L。
| 0.160.| +2.|M。
| 0.143.| +3.|Q。
| 0.102.| +6、-2.|R。
| 0.089.| +2.|T。
| 0.074.|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T的原子序数最小B。
相同条件下,L、M的单质分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M>LC。
T、Q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均为无色气体D。
M的最高价氧化物可用作耐火材料5.A元素的阳离子与B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有关两元素的叙述:①原子半径AB;③原子序数A>B;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A<B;⑤A的最高正价与B的负价绝对值一定相等。
其中正确的是()A。
①②B。
③④C。
③⑤D。
③④⑤6.如右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若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7/10,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