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的疗效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158.26 KB
- 文档页数:3
磷酸肌酸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戚清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4(000)034
【摘要】目的:评价外源性磷酸肌酸(CP)对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的治疗效果。
方法我院病毒性心肌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51例,随机分为磷酸肌酸组(CP组)26例和1,6-二磷酸果糖(FDP)组2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2组分别给予CP和FD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了解左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
结果 CP组治疗有效率为84.6%,FDP组有效率为52.0%。
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F、FS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但CP组心功能改善更加明显(P<0.05)。
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能较好地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心脏功能。
【总页数】2页(P4626-4627)
【作者】戚清
【作者单位】巴中市中心医院,四川巴中 6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r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合并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J], 许丽琴;潘军;曹觅;余莉;郭鑫;齐旭升
2.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敬敏
3.磷酸肌酸钠在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徐惠梅;张宝华;王
锐
4.磷酸肌酸钠联合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J], 李波;郑植;陈芃螈
5.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J], 史艳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磷酸肌酸治疗儿童肺炎伴心肌损害的效果
磷酸肌酸是细胞内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具有维持肌肉细胞能量的平衡、促进肌肉蛋
白质合成以及提高肌肉耐力等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肌肉疲劳、缺氧性
疾病和肌肉萎缩等多种疾病。
近年来,磷酸肌酸对于重症肺炎伴心肌损害的治疗也引起了
广泛关注。
近期研究表明,磷酸肌酸可以提高心肌代谢稳态,增加肌肉细胞内ATP含量,提高心
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同时对肺炎患儿的氧合状态和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临床研究发现,
给予重症肺炎患儿适量的磷酸肌酸可以显著提高心肌收缩力和心输出量,降低气管插管时间、重症监护天数和住院时间,缩短患儿的恢复期,减轻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但是,磷酸肌酸也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以及输液
导致的静脉炎等,应注意避免过度使用和剂量过大。
综上所述,磷酸肌酸在儿童肺炎合并心肌损害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在应用时
需要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等问题。
对于临床医生来说,应严格根据患儿的体重、年龄等特点,结合病情严谨掌握药物的使用方法,维护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能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1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108例组和对照组107例。
对照组给予抗心衰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
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心功能指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2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3%,观察组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显著,并且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冠心病;心力衰竭;磷酸肌酸钠;疗效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属于心血管中的重症疾病。
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为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心肌灌注不足、心肌梗死等因素引起心肌细胞严重缺血缺氧、心肌的能量利用率不足,导致细胞功能障碍,出现心力衰竭。
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是导致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1-2]。
磷酸肌酸能增强心肌功能,从而达到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3]。
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脏病变,给患者带来致命的打击[4]。
本研究对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15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108例和对照组107例。
观察组男61例,女47例;病程1~9年,平均病程(4.2±1.3)年;年龄51~77岁,平均年龄(62.4±4.3)岁。
对照组男62例,女45例;病程2~10年,平均病程(4.3±1.4)年;年龄52~78岁,平均年龄(62.6±4.2)岁。
排除脏器功能损伤、精神病及其他不符合要求的患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何远志【摘要】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57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n=27)在此基础上采用1,6-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组(n=30)在此基础上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w。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肌酶谱(CPK、AST、LDH)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7.8%)(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酶谱(CPK、AST、LDH)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
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疗效显著,可快速恢复心肌酶谱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4(000)007【总页数】2页(P1532-1533)【关键词】磷酸肌酸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6-二磷酸果糖【作者】何远志【作者单位】广宁县中医院内科,广东广宁 52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1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主要因为病毒感染心肌组织而产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此疾病潜伏期多为1~3w,临床症状主要为心悸不适、明显胸闷等,部分患者还会伴随出现各种类型心律失常[1]。
若未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极易诱发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等多种并发症,严重者甚至死亡。
因此本研究拟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
1.1 临床资料 57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均为本院2009年2月~2013年2月住院治疗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诊断指标、心电图等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2]。
上述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28.7±5.4岁,病程7.2±2.5d;观察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8.4±5.2岁,病程7.5±2.8d。
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分析发表时间:2020-06-04T17:00:06.093Z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月3期作者:李秋娟[导读] 分析研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通过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
李秋娟(黑龙江省鹤岗鹤矿医院;黑龙江鹤岗154100)【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通过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的方法以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
方法:选取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90例,采取随机分组,对为对照组45例给予1,6-二磷酸果糖治疗,观察组患者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酶谱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77.78%,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p<0.05)。
结论:对于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疾病采取磷酸肌酸钠治疗效果明显,同时治疗安全性比较高,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急性病毒性心肌炎;1,6-二磷酸果糖病毒性心肌炎(VMC)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内科疾病,多数患者临床表现较轻,而少数患者则会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等,甚至会出现死亡;慢性期易并发顽固性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等。
本病迄今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磷酸肌酸属于一类心肌细胞中含有的高能化合物,存在稳定心肌细胞膜效果,最近几年大量临床研究显示,磷酸肌酸可以有效避免心肌受损,在病毒性心肌炎疾病中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1]。
本文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对我院在2018年1月到2019年6月所收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资料90例患者依照其入院顺序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中男25例,女20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9岁到28岁之间,平均为16.2岁,病程时间在2天到9天之间,平均为4.1±1.6天;对照组患者中男24例,女21例,年龄9~27岁,平均年龄19.3岁;病程最短6天,最长2周,平均4.0±1.5天;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开展对比。
磷酸肌酸钠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疗效分析磷酸肌酸钠作为一种新的能量供应剂,不仅能够给心肌细胞提供外源性能量,维持细胞高能磷酸水平,同时它还能通过稳定心肌细胞的纤维膜,抑制膜磷脂的降解,从而保护心肌。
自从磷酸肌酸钠发现以来,其安全性,疗效确切及质量的可控性等实验结果使临床应用的适应症不断扩大。
标签:磷酸肌酸钠;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磷酸肌酸(phosphocreatine,CP)是人体内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物质之一,于1927年首次被发现。
作为一种内源性物质,CP为三磷酸腺苷(ATP)补充能量的直接供应源,它是高耗能细胞内ATP浓度恒定的“缓冲剂”。
磷酸肌酸钠(Creatine Phosphate Sodium,PCr)对心肌细胞膜有保护作用,在缺血缺氧对心肌细胞造成的各个方面的损伤中,膜的损伤是先导性的,因此,对心肌梗塞患者来说,保护心肌细胞膜免受不可逆性缺血损伤,或者降低损伤过程的速度与恢复血流同样重要。
PCr对心肌微循环也有促进作用。
PCr能改善血管上皮细胞的生理状况,另外,PCr能与血小板凝聚的腺苷二磷酸(ADP)共同作用血液中肌酸激酶的底物参与酶反应,使血小板从凝聚状态变成松散状态,使心肌的微循环得到改善。
PCr是一种新的能量供应剂,能够给心肌细胞提供外源性能量,维持细胞高能磷酸水平,增加腺嘌呤核苷酸的合成。
同时还能通过稳定心肌细胞的纤维膜,抑制膜磷脂的降解,从而保护心肌。
因此,PCr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
1 PCr在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一种严重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激活血小板和凝血过程,形成血栓完全阻塞冠状动脉所致。
在积极开展冠状脉介入(PCI)术后,如何进一步保护心肌,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及术后心功能的恢复,仍然是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
而PCr作为一种新的能量供应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覃利方[1]等通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00例均于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收入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
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6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对照组(30例)仅应用常规治疗。
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93.94%)明显高于对照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标签:磷酸肌酸钠;病毒性心肌炎;疗效病毒性心肌炎是儿科心血管系统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嗜心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心肌细胞炎性浸润、变性坏死或间质水肿,导致心肌损害和功能障碍的疾病。
笔者所在科室近年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本科自2005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6例,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为9个月~12岁;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8个月~11岁。
两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根据第7版《实用儿科学》所制定的诊断标准[1]。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均给予卧床休息、对症治疗、静脉滴注大剂量的维生素C及三磷酸腺苷、1,6-二磷酸果糖静脉点滴,口服辅酶Q10。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用量为婴儿:0.5 g/次;较大儿童1 g/次,1~2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
1.4 疗效标准显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心电图、心肌酶等辅助检查结果基本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好转,心电图、心肌酶等辅助检查结果好转;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不明显或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用SPSS 1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6例(72.22%),有效8例(22.22%),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显效16例(50.53%),有效5例(16.67%),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0%。
磷酸肌酸钠治疗心力衰竭40例临床分析肖小强【摘要】目的:临床探究磷酸肌酸钠治疗心力衰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40例诊断为心衰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记录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心率、血压.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对照组较观察组疗效差,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差异不大,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心功能指标恢复好,P<0.05.结论:临床治疗心衰使用磷酸肌酸钠,患者恢复快、疗效好且对心功能有一定改善作用.【期刊名称】《北方药学》【年(卷),期】2016(013)007【总页数】1页(P43)【关键词】疗效;心衰;磷酸肌酸钠【作者】肖小强【作者单位】铜仁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铜仁55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6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引发的心肌功能障碍,近些年来有关心力衰竭的情况越来愈多,严重的可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所以有效防治此病,对降低因心力衰竭恶化而导致的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老年人因身体各项机能减退心功能极易出现损害,是疾病多发人群,此病临床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乏力虚弱、胃肠道症状以及咳嗽、咳痰等症状,若不进行有效治疗有致死可能性[1]。
本次我院临床探究磷酸肌酸钠对此病治疗效果,发现患者恢复良好,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2015年7月我院40例诊断为心衰患者,按病床单双号分为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
观察组中11例为男性,9例为女性,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6.5±4.5)岁;对照组中12例为男性,8例为女性,年龄47~82岁,平均年龄(67.5±4.4)岁。
两组病理检查符合心衰临床诊断标准[2],对所用药物进行过敏检测未出现明显过敏反应,患者可积极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身体重要器官无严重功能性障碍。
0 引言病毒性心肌炎是感染性心肌疾病的一种,病毒流行性感染期为该病的高发时期,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少年[1]。
为了探究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本文将该病患者100例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具体报告见下文:1 基线资料和治疗方法1.1 基线资料本文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14年9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病毒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心电图检查被确诊。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展开研究,每组患者50例。
对照组:男:女=26:24;年龄范围3-16(9.24±3.36)岁;病程2-7(4.52±1.31)天。
观察组:男:女=24:26;年龄范围3-15(9.13±3.21)岁;病程2-9(4.48±1.52)天。
2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别不大,P值大于0.05。
1.2 治疗方法给予两组患者常规的抗病毒、免疫调节及减轻心脏负荷等常规治疗。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本组患者1,6-二磷酸果糖治疗,静脉滴注1,6-二磷酸果糖(10g)与0.9%氯化钠注射液的混合液,一天一次,连续治疗两周。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磷酸肌酸钠注射液治疗,将磷酸肌酸钠(1g)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采取静脉滴注的给药方式,一天一次,共计治疗两周。
1.3 观察指标分别在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的BNP(血浆脑钠肽)、cTnI (心肌肌钙蛋白I)、CK-MB(心肌酶肌酸酶同工酶)进行测量。
1.4 统计学处理本文数据均经SPSS18.0版软件处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NP、cTnI以及患者的CK-MB用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表示2组的各项指标数据对比差别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NP、cTnI、CK-MB三项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NP、cTnI和CK-MB 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值小于0.05,数据见表1:探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的效果于秀梅(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克一河中心卫生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的效果。
磷酸肌酸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的疗效观察陶剑虹;唐英蓉;姜荣健;蔡力【期刊名称】《西部医学》【年(卷),期】2007(19)4【摘要】目的观察磷酸肌酸(CP)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心内科诊断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的住院患者50例.分成磷酸肌酸组25例,使用磷酸肌酸加常规治疗,对照组25例,使用常规治疗(包括干扰素、1,6-二磷酸果糖等).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以及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磷酸肌酸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心功能的改善以及左心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EF值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CP对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心功能的改善有较好疗效.【总页数】3页(P568-570)【作者】陶剑虹;唐英蓉;姜荣健;蔡力【作者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成都,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成都,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成都,610072;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四川,成都,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相关文献】1.磷酸肌酸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的效果研究 [J], 柳清泉2.磷酸肌酸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伴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 [J], 文明顺3.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疗效观察 [J], 舒林宏4.磷酸肌酸钠配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慢性心衰伴OSA的临床观察 [J], 陈刚5.磷酸肌酸钠治疗重症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观察 [J], 马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磷酸肌酸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引起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孙志宏;孙大炜;赵凌怡;崔丽波;董鹏飞
【期刊名称】《哈尔滨医药》
【年(卷),期】2006(026)002
【摘要】近年来,关于磷酸肌酸在心肌细胞能量代谢的生物化学和药理学方面的作用引起临床医生的很大关注,并已有了一定的结论。
本研究给扩张型心肌病引起的心力衰竭患者加用磷酸肌酸治疗,得到了满意结果。
【总页数】2页(P27-28)
【作者】孙志宏;孙大炜;赵凌怡;崔丽波;董鹏飞
【作者单位】150076,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150076,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
院;150076,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150076,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150076,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2.2
【相关文献】
1.磷酸肌酸钠治疗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J], 折开娥;张凌燕;赵清侠
2.磷酸肌酸钠治疗高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观察 [J], 史茂伟;程雪敏;胡国友
3.磷酸肌酸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J], 吴耀辉;卲发保
4.磷酸肌酸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张长翼;周昱
5.曲美他嗪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J], 贾利清;段宏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磷酸肌酸钠治疗,对照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CK-MB、cTnI和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ect of phosphate 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viral myocarditis.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2 to January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Phosphate sodium was used in experimental group,1,6 fructose phosphate was applied in control group.The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fter two course.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After treatment,CK-MB,cTnI and BNP level of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P<0.05).There were no adverse reactions occurred i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The effect of phosphate 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viral myocarditis is distinct,with high safety,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 Acute viral myocarditis;Phosphate sodium;Efficacy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感染性心肌疾病,在病毒流行感染期较易发病,并多见于青少年和儿童,尤以0.05),具有可比性。
浅析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磷酸肌酸钠是一种广泛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近年来,它在治疗冠心病与慢性心力衰竭方面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进行观察与分析。
一、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磷酸肌酸钠可通过增加心肌细胞内的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提高心肌收缩功能,同时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减轻心肌缺血等作用,因此在冠心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的疗效观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心肌缺血:磷酸肌酸钠能够增加心肌细胞内的ATP含量,提高心肌收缩功能,从而改善心肌缺血症状。
实验研究表明,磷酸肌酸钠可显著减轻心肌缺血面积,改善心肌灌注,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
2. 减轻心绞痛:心绞痛是冠心病患者常见的症状,磷酸肌酸钠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可有效减轻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恢复心肌功能:磷酸肌酸钠能够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促进心肌细胞的修复和再生,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心功能。
1. 提高心脏收缩力:磷酸肌酸钠能够增加心肌细胞内的ATP含量,提高心脏收缩力,从而改善心衰症状,减轻水肿、疲乏等症状。
2. 改善心脏舒张功能:磷酸肌酸钠不仅能提高心脏收缩力,还可改善心脏的舒张功能,有助于减轻心脏负担,改善心脏的充盈和排血功能。
3. 减少心衰反复:磷酸肌酸钠具有改善心脏功能、减少心肌损伤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心衰的反复发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在治疗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改善心肌缺血、提高心脏功能,减轻心衰症状,有望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提高临床应用的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磷酸肌酸钠将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
磷酸肌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伴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磷酸肌酸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病毒性心肌炎伴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7例病毒性心肌炎伴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分层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磷酸肌酸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心肌酶谱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
结果:观察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谷草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6%(43/4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0.9%(34/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磷酸肌酸联合美托洛尔能显著改善患者心肌酶谱指标,提高临床疗效,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美托洛尔;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疗效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Phosphocreatine combined with Metoprolol against VMC(viral myocarditis)with arrhythmia.Methods A total of 87 patients with VMC complicated with arrhythm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rough stratified random grouping.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hosphocreatine,meanwhile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Phosphocreatine combined with Metoprolol.Then the situation of myocardial zymogram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pectively.Results The CPK(Creatinine phosphkinaes),AST(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and LDH(Lactate dehydrogenase)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6%(43/45)andthat of control group was 80.9%(34/42),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Conclusions Treatment of Phosphocreatine combined with Metoprolol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myocardial zymogram of patients and increas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therefore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in treating VMC with arrhythmia.Key Words Metoprolol viral myocarditis arrhythmia efficacy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或慢性炎症病变,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酸痛、恶心呕吐、心悸、胸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通常还伴有心脏增大、心率和心律变化等并发症,目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治疗主要针对病毒感染和心肌炎症,大多数患者经适当治疗后痊愈,极少数患者在急性期因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死亡,本文在心肌营养药物磷酸肌酸治疗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观察两药联用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临床应用效果汇报如下。
磷酸肌酸钠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摘要】目的对采用磷酸肌酸钠对患有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更加有效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和方法。
方法随机抽取在2006年12月至2010年12月这四年时间,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确诊患者病例112例,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56例。
A组患者采用常规他汀类药物和利尿剂进行治疗;B组患者在A 组患者基础上采用静脉注射磷酸肌酸钠的方法进行治疗。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相关指标进行比较观察。
结果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LVESD值和LEVDD值较A组比较有明显的下降,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其LVEF值较A组比较明显升高,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采用磷酸肌酸钠对患有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十分明显,可以使患者的心脏功能和血流动力学得到显著的改善,患者不会出现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现象,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中图分类号】R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206-02 在心血管内科中,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1],其发病率和患者死亡率都比较高,预后效果不是十分理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到,患该病的患者人数也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已经引起了社会和临床的广泛关注和重视[2]。
如何对该病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使其预后趋于理想,是当今医学界研究的共同课题。
近年来,临床上采用代谢性心肌保护治疗的方法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当今最前沿的临床治疗方法。
磷酸肌酸作为心肌能量代谢改善药物已被临床广泛应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