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全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 格式:pdf
- 大小:407.36 KB
- 文档页数:16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贯彻落实甘肃省“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7.08.21•【字号】平政办发〔2017〕109号•【施行日期】2017.08.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残疾人保障,发展规划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贯彻落实甘肃省“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现将《平凉市贯彻落实甘肃省“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8月21日平凉市贯彻落实甘肃省“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实施意见为了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三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17〕15号)精神,进一步加快和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健康发展,让残疾人与全市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结合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十三五”期间残疾人事业发展主要目标1.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覆盖所有符合相应条件的残疾人,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基本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残疾人小康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残疾人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果。
2.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现精准脱贫,完成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存量危房改造任务,城乡残疾人家庭收入大幅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普遍享有基本住房、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实现生活有保障、居家有照料、出行无障碍。
3.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残疾人康复需求相适应的多元化康复服务体系、多层次康复保障制度,残疾儿童及有需求的持证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服务覆盖面稳定在80%以上。
4.残疾人平等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受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文化体育生活更加丰富活跃,自身素质和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参与更加广泛深入。
平凉市情概况平凉市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东邻陕西咸阳,西连甘肃定西、白银,南接陕西宝鸡、甘肃天水,北倚宁夏固原、甘肃庆阳,是甘肃东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和承接中东部省区产业转移与开放开发的“东大门”。
全市辖泾川、灵台、崇信、华亭、庄浪、静宁6县和崆峒区,总面积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4万人,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3%。
区位优势明显。
平凉位于西安、兰州、银川三大省会城市几何中心,是古“丝绸之路”北线东端之重镇,素有“陇上旱码头”之称。
平凉不仅是西北地区重要的公路枢纽,也是欧亚大陆桥第二通道的重要中转站,312国道横穿全境,宝中铁路纵贯南北,初步形成了以国道、省道为主干,县乡道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
随着平定高速、银武高速、西平铁路、天平铁路的陆续建设,平凉将成为贯通西兰银三条高速、三条铁路的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文化底蕴深厚。
这里是先民们在黄河中上游繁衍生息、走向文明的摇篮,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20—30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就活动在这片土地上,3000多年前,周人的先祖就在泾河流域创造了先进的农耕文化,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曙光。
公元358年,前秦王苻坚在这里厉兵秣马欲平定前凉,始以平凉之名置郡。
境内有仰韶、齐家、商周等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址46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个,馆藏文物3万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6件。
出土于泾川县大云寺的佛祖舍利金银棺、灵台县的西周青铜器和南宋货币银合子等文物被誉为“中华文物之最”。
在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中,尤以中华道教第一山——崆峒山、人文开元第一祖伏羲氏诞生地——古成纪、天下王母第一宫——回中宫、神州祭灵第一台——古灵台等闻名于世。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里吸引了众多彪炳史册的著名人物,发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事件,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亲诣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修身治国之道;周穆王“八骏日行三万里”,与西王母相会于回中;秦始皇、汉武帝先后西巡,登崆峒而揽胜;秦王李世民泾州大捷,展雄才而凯旋;李白、杜甫情系崆峒,佳作传世;成吉思汗驻跸陇山,建有寝宫;明代韩王就藩平凉,传十一世;名道张三丰访道修炼,历时五年。
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平凉城区“一带两区三园四路五建”工程建设的公告正文:---------------------------------------------------------------------------------------------------------------------------------------------------- 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平凉城区“一带两区三园四路五建”工程建设的公告(平政发〔2007〕21号)为了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综合功能,市政府决定,实施平凉城区“一带两区三园四路五建”工程,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工程规模2007年,中心城市建设工程主要包括一带、两区、三园、四路、五建五个方面,概算总投资6.51亿元,其中政府直接投资2.31亿元,社会投资4.2亿元。
一带:指泾河大道旅游景观带建设,工程概算8980万元。
主要工程有四项:1、泾河大道景观绿化工程:按照大道景观绿化设计要求,实施道路南北两侧绿化及景点设施建设。
工程概算投资3900万元,需征用土地300亩。
该工程建设后,景观绿化总面积将达到785亩,与道路南北侧建成的10多个景观设施相映衬,从而形成泾河大道旅游景观带。
该工程南北两侧的绿化由市林业局负责实施;隔离带绿化及景点设施由市城市建设工程总指挥部负责实施。
2、泾河千亩水面建设工程:在泾河大道北侧河堤治理的基础上,对八里桥至泾河大桥段的河床河堤进行综合治理,清理河道乱堆的沙丘,平整河床,设置多级橡胶坝,形成千亩泾河水面。
工程概算投资3900万元。
该工程由市水务局负责实施。
由分管领导组织有关方面进一步进行考察、论证,做好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
3、虎山大桥建设工程:沿虎山路横跨泾河修建虎山大桥,概算投资1000万元。
该工程由市交通局负责实施。
4、泾河渡槽改造工程:对白庙提灌站渡槽加宽改造成人行通道并形成水面空间景观,工程概算投资180万元。
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4.01•【字号】平政发〔2021〕20号•【施行日期】2021.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各部门,中、省驻平各单位:《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市四届人大五次会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平凉市人民政府2021年4月1日目录第一章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6)第一节发展基础 (6)第二节发展环境 (14)第三节总体要求 (16)第四节支撑行动 (24)第二章坚持创新驱动,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27)第一节加快培育创新主体 (28)第二节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9)第三节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30)第四节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31)第三章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32)第一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 (32)第二节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35)第三节持续发展现代循环农业 (37)第四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39)第五节推进产业园区高效集约发展 (41)第四章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42)第一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43)第二节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44)第三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46)第四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48)第五章着力补短板破瓶颈,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50)第一节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 (50)第二节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52)第三节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54)第四节加快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55)第六章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塑造发展新优势 (57)第一节主动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57)第二节积极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 (58)第三节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60)第七章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 (61)第一节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布局 (62)第二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63)第三节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67)第八章深化关键领域改革,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动力 (68)第一节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69)第二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70)第三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72)第九章坚持先进文化引领,持续提升文化软实力 (73)第一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73)第二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75)第三节培育壮大文化产业 (76)第四节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78)第十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陇东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 (80)第一节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 (80)第二节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82)第三节提高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84)第十一章全面加强社会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品质 (87)第一节着力稳定和促进就业 (87)第二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89)第三节全面推进健康平凉建设 (92)第四节健全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95)第五节加强养老托育体系建设 (97)第六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98)第十二章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平凉 (100)第一节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100)第二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102)第三节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104)第十三章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105)第一节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106)第二节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07)第三节加强法治平凉建设 (108)第十四章加强统筹协调,保障规划实施 (110)第一节健全统一规划体系 (110)第二节加强政策协同保障 (111)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111)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时期,是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建设绿色开放幸福美好新平凉的关键五年。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年活动规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4.02•【字号】平政办发[2009]45号•【施行日期】2009.04.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年活动规划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平政办发〔2009〕45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平凉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年活动”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审定同意。
现予以印发,请认真抓好落实。
二○○九年四月二日平凉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年”活动规划工作实施方案(平凉市规划局2009年4月)为了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城乡规划工作,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调控和协调指导作用,现就全市“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年”活动规划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城镇化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和“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实现城乡规划编制和规划管理监督两个“全覆盖”。
努力发挥城乡规划在合理城乡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协调产业发展、促进生态建设、彰显历史文化、塑造城市特色及优化人居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目标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其他规划相协调,基本规划要素齐全、城乡全面覆盖的规划编制体系;基本形成层级明确、管理有效的城乡规划决策、实施和监督体系;基本形成比较完善的城乡规划基本政策与技术规范体系;初步构建适应城乡统筹和科学发展需要的空间规划要素管治体系。
今年要实现以下具体目标:(一)规划编制:全面启动县城总体规划第三轮修编工作,编制完成各类城市总体规划6项,县城各类控制性详细规划12项,修建性详细规划9项,专项规划15项;完成全市乡镇规划的调整修编、特别是36个省(市)列重点乡镇和32个建制镇的规划编制;进一步加快村庄规划的编制步伐,编制完成村庄规划105个。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3.21•【字号】平政办发〔2022〕39号•【施行日期】2022.03.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平凉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3月21日平凉市“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目录第一章发展现状和形势 (4)一、发展基础 (4)二、发展环境 (8)第二章总体思路和产业布局 (10)一、指导思想 (10)二、基本原则 (11)三、发展目标 (12)四、产业布局 (14)第三章发展重点 (15)一、保障能源稳定可靠供应 (15)二、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 (18)三、提升能源创新驱动能力 (23)四、构建能源安全生产体系 (27)五、加大能源惠民服务力度 (29)第四章保障措施 (31)一、突出规划引领 (31)二、完善要素保障 (31)三、加强监督管理 (31)四、强化保障服务 (32)第五章环境影响 (32)能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基础。
“十四五”时期是平凉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转型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深入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的关键期。
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根据《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平政发〔2021〕20号)《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21〕121号),特编制本规划。
大同市(全市)信息传输、租赁和商务服务、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专题报告2019版序言本报告对大同市信息传输、租赁和商务服务、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做出全面梳理,从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等重要指标切入,并对现状及发展态势做出总结,以期帮助需求者找准潜在机会,为投资决策保驾护航。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此报告需注明出处。
本报告借助客观的理论数据为基础,数据来源于权威机构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等,力求准确、客观、严谨,透过数据分析,从而帮助需求者加深对大同市信息传输、租赁和商务服务、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的理解,洞悉大同市信息传输、租赁和商务服务、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发展趋势,为制胜战役的关键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目录第一节大同市信息传输、租赁和商务服务、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 (1)第二节大同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一、大同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二、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三、大同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 (3)四、大同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五、大同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六、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5七、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5八、大同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第三节大同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一、大同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二、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三、大同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7)四、大同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五、大同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8)六、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9)七、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9)八、大同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第四节大同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11)一、大同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11)二、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11)三、大同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11)四、大同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12)五、大同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12五、大同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12)六、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13)七、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13)八、大同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4)图表目录表1:大同市信息传输、租赁和商务服务、技术服务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1)表2:大同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3)表3: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3)表4:大同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 (3)表5:大同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4 表6:大同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表7: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5)表8: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表9:大同市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表10:大同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表11: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表12:大同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 (7)表13:大同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8)表14:大同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表15: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9)表16: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表17:大同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表18:大同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11)表19: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表 (11)表20:大同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 (11)表21:大同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12)表22:大同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2)表23: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13 表24: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13表24: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表(比上年增长%) (13)表25:大同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4)。
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平凉中心城区资源资产经营管理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7.02•【字号】平政发〔2018〕60号•【施行日期】2018.07.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平凉中心城区资源资产经营管理的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为了进一步加强平凉中心城区资源资产经营管理,提高统筹运营质量和水平,聚集城市建设资金,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四届四次、五次全会和全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会议工作部署和要求,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经营土地为重点,以做大做强经营平台为抓手,全面盘活城市资产,有效配置城市资源,提高经营效益,增强发展活力,走出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路子。
(二)基本原则1.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加强政府对经营城市的宏观管理和政策引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经营平台的主体作用,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充分发掘经营潜力,持续扩大经营效益。
2.重点突破,有序推进。
着力在经营土地上率先突破,坚持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规范管控土地二级市场,盘活存量、做优增量。
全面梳理城市可经营的其他资源资产,分类施策,有序推进城市供热、供水、供气、广告冠名、停车场等公共资源市场化经营。
3.科学经营,提高效益。
牢固树立大运筹、大开发、大建设、大经营、大管理的理念,加强对城市资源资产的科学化、规范化、长效化经营管理,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实现经营城市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4.尊重规律,依法依规。
遵循市场规律、价值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部门与行业之间的关系,着力解决经营城市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1.29•【字号】平政办发〔2022〕14号•【施行日期】2022.01.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平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月29日平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创新型平凉建设,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甘政办发〔2021〕90号)和《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平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平政发〔2021〕20号),结合平凉市科技创新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与形势(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平凉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创新型平凉建设,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完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全市科技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企业主体地位日益强化。
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7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10家,市级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30家,2020年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71户,培育小巨人企业1家,荣获“甘肃省企业技术创新示范奖”1项,形成了创新型企业培育梯队。
创新平台建设有效推进。
平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批复建设,实现了全市国家级创新平台零的突破,平凉工业园区升级为甘肃平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备案国家“星创天地”8家,建成省级农业科技园区6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级科普基地1个,省级创新型县域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2个。
平凉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来源:平凉新闻网日期:2011-6-23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甘肃省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登记任务。
现将我市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3]为2068033人。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549633户,家庭户人口为195745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5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7人减少0.41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040603人,占50.32%;女性人口为1027430人,占49.68%。
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5.96下降为101.28。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98005人,占19.25%;15—64岁人口为1487252人,占71.92%;65岁及以上人口为182776人,占8.84%。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0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5.5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48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004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3992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64861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6593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376人上升为4859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7612人上升为11601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21888人上升为32149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9248人下降为32201人。
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2.05•【字号】平政发〔2017〕104号•【施行日期】2017.12.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就业促进,就业指导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7〕47号),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推动就业转型,进一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质量持续提高,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促进经济发展与就业联动(一)推动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联动。
积极落实宏观调控政策,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调控的下限,市、县(区)要将就业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增强对就业的拉动能力。
加强经济政策与就业政策衔接,研究制定金融、产业、贸易、投资等政策时,要综合评价对就业岗位、就业环境、失业风险等带来的影响,促进经济增长与扩大就业联动、结构优化与就业转型协同。
(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商务局、人行平凉市中心支行、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统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下同)(二)促进产业结构与就业协同。
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中介服务、商贸流通、社区服务、电子商务、养生养老等现代服务业,扩大服务业就业比重。
推进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产业改造升级,稳定其就业规模。
加快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1.09.06•【字号】平政办发〔2021〕65号•【施行日期】2021.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有关金融机构:《关于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1年9月6日关于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为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有效对接全市“十四五”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任务部署,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按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金融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甘政办发〔2021〕35号)精神,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以下措施。
一、增强信贷服务精准性,促进产融协同发展1.加大货币信贷政策精准传导。
用足用好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资源配置,确保当年信贷投放不低于上年水平。
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争取上级行信贷政策和资源倾斜支持,推动新增贷款投向实体经济。
建立再贷款资金使用风险分担机制,为扩大央行资金使用创造条件。
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存量扶贫再贷款予以展期,适当扩大支农再贷款使用范围。
做好金融降成本工作,促进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责任单位:人行平凉市中心支行、平凉银保监分局、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2.支持工业及制造业集群式发展。
聚焦工业强市战略,围绕煤电产业扩量拓链、传统制造产业改造升级以及智能光电等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建立企业“白名单”,引导金融机构落实差别化信贷政策,加大对“三化”改造升级和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的金融支持,力争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2022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4.23•【字号】平政办发〔2022〕51号•【施行日期】2022.04.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2022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平凉市2022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4月23日平凉市2022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全面做好2022年度全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2022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的通知》(甘政办发〔2022〕3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工作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3659”发展思路,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推动“放管服”改革与数字政府建设融合发展,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水平,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大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为建设绿色开放兴业安宁幸福新平凉创设良好发展环境。
二、重点任务(一)持续深化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扎实推进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证照分离”改革等重点任务落实,深化投资审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等领域改革,进一步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
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4.09.12•【字号】平政发〔2014〕89号•【施行日期】2014.09.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6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意见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14〕69号),结合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抢抓国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机遇,以中心城市、六县县城、平凉工业园区和重点小城镇为重点,科学研究、统筹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城镇化建设质量,努力把平凉打造成宜居宜游宜业的养生福地、旅游胜地、文化名城和山水园林城市。
(二)基本原则1.区域协调,分类指导。
根据主体功能区规划,针对不同功能分区发展方向、发展重点,因地制宜、分类分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2.规划引领,统筹建设。
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和管控作用,加强专项规划编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现代化建设水平。
3.民生优先,安全为重。
优先加强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公共设施供给,创优人居环境。
加强现有基础设施隐患排查,建立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应急体系,增强城市防灾减灾能力,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4.生态环保,绿色优质。
坚持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等生态文明理念,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5.机制创新,市场主导。
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权责明确、制约有效、管理专业的市场化建设、管理、运营体制。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深化投资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1.25•【字号】平政办发〔2022〕10号•【施行日期】2022.01.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正文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平凉市深化投资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平凉工业园区(高新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中、省驻平有关单位:《平凉市深化投资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平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2年1月25日平凉市深化投资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上深化“放管服”改革各项决策部署,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和创新动力,助推平凉高质量发展,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投资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甘政办发〔2021〕102号)、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深化投资建设领域“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甘发改电〔2021〕531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全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再造更加便捷高效的审批流程(一)规范项目审批事项。
深化投资领域“立改废”,加快修订涉及投资项目审批等相关政策文件。
将投资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分为立项、用地规划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四个阶段,一、二阶段分别由市发改委、市自然资源局牵头负责,三、四阶段由市住建局牵头负责。
各牵头部门要按照国省有关规定要求,牵头梳理本阶段涉及审批事项、前置要件,按照“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费用”要求,进一步优化审批事项,压减申报材料,对确需保留的事项和材料,统一办理层级、压缩办理时限、简化办理流程,按照“4级46同”要求,建立全市统一的“三个清单”,即投资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中介服务事项清单、技术审查事项清单,重新编制四阶段服务指南,面向企业群众全部公开,做到“清单之外无审批、流程之外无环节、指南之外无材料”。
平凉市(全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3年数据分析报
告2019版
序言
本报告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等重要因素进行分析,剖析了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趋势变化。
本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需注明出处。
借助对数据的发掘及分析,提供一个全面、严谨、客观的视角来了解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及发展趋势。
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而得。
本报告以数据呈现方式客观、多维度、深入介绍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真实状况及发展脉络,为需求者提供必要借鉴及重要参考。
目录
第一节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 (1)
第二节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二、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3)
三、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
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 (3)
四、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
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7)
二、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科学研究、技
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7三、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7)
四、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9)
七、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9)
八、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10)
图表目录
表1: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1)
表2: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3)
表3: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3)
表4: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 (3)
表5: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4)
表6: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4)
表7: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5)
表8: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5)
表9: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 (6)
表10: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
表11: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7)
表12: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 (7)
表13: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8)
表14: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8)
表15: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9 表16: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9)
表17: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10)
第一节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
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详细情况见下表(2018年):
表1: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注:本报告以国家各级统计部门数据为基准,并借助专业统计分析方法得出。
第二节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
一、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表2: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二、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表3: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三、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表4: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
四、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表5: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五、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表6: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六、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表7: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七、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表8: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
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八、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表9:平凉市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
第三节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指标分析
一、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
表10: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二、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分析
表11: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现状统计表
三、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分析
表12: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占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比重统计表
四、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表13: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表
五、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表14: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六、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6-2018)统计分析
表15: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
(2016-2018)统计表
七、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分析
表16: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统计表(比上年增长%)
八、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表17:平凉市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同全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年末城镇单位就业人数(2017-2018)变动对比表(比上年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