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精修订
- 格式:docx
- 大小:49.13 KB
- 文档页数:8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首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全球经济向服务业转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租赁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0%,而商务服务业的增长率也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
随着行业的壮大,市场上涌现出大量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企业,竞争日趋激烈。
其次,技术创新的推动需要加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兴技术的应用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很多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相对滞后,需要加强对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再次,行业监管和规范亟待加强。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发展需要有一套健全的监管政策和规范,以保障市场的秩序和公平竞争。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策略建议:首先,企业应加强差异化竞争优势。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一个服务为主导的行业,企业应注重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吸引和留住客户。
其次,企业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通过引进和应用新兴科技,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此外,企业应积极参与行业协会和组织,加强行业内部的沟通和合作,促进行业的共同发展。
最后,政府应加强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监管和规范。
加强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提高市场的准入门槛,引导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加强对行业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提升服务水平。
综上所述,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
企业应加强差异化竞争优势,注重技术创新,加强与行业的合作与沟通。
政府应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和规范,提供更多的扶持政策。
相信在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房屋租赁市场发展现状及其对策5篇第一篇:房屋租赁市场发展现状及其对策当前我市房屋租赁市场发展现状及其对策随着房地产经济的发展,房屋租赁市场在房地产交易市场中的比例不断攀升,特别是租赁房屋用于生产经营行为日益增多。
从怀化市实际情况来看,租赁市场的活跃对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当前我市房屋租赁市场基本现状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流动人口愈来愈多,带动了房屋租赁市场,承租群体不断扩大:坐落在不同繁华区的营业性用房,偏僻处的车库和仓库,一些关停并转企业的厂房、场地,租赁他人用于加工、生产的房屋以及居民的居住用房等等。
随着房屋租赁市场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房屋租赁收入的增长。
目前,房屋出租在城市、郊区乃至乡镇,都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且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据调查统计,怀化市城区内现有租赁非住宅房屋30000余户。
其中,仅个人出租生产、经营性用房就有5000余户,各类房屋出租面积到达20万平方米,年租金收入从几千元到几十万元不等;出租住宅用房有4000余户,年租金收入约2000-10000元。
(一)房屋租赁极为普遍。
目前,私房出租在城市、郊区乃至乡镇,都是十分普遍的现象,且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由于近两年房价的攀升,个人出租房屋取得收益也是水涨船高,有很大比例的人群由于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原因,以及经济利益的驱使,为让房屋增值、保值提前把房屋购买下来,将房屋出租,由于私房出租的因素很复杂,相关部门又不能全面、准确地统计出实际出租的房屋间数、面积、居住的人口及租金的总收入。
(二)房屋租赁比较特殊。
根据房屋租赁用途的不同,可将房屋出租业务划分为营业用房出租、办公用房出租和住宅用房出租三种类型。
其中,因为营业性用房的承租人大多是从事经营活动的纳税人,税务机关在办理有关税务登记(包括验证、换证)手续时比较容易发现其房屋租赁行为,从而可以及时有效地采取有针对性的税收征管措施;办公用房的出租行为隐蔽性相对较大,特别是当承租人对外事务较少时,税务机关一般很难及时发现,其税收的征收管理难度要相对大一些;住宅用房的出租行为隐蔽性最大,特别是在一些人口较密集的居民区内,人们之间即使相邻而居也很少交往或者交往的范围很小,一般很难发现。
202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contents •行业概述•市场分析•行业痛点与挑战•策略建议•结论与展望目录01行业概述指通过出租设备、车辆、房地产等资产以获取租金或使用费的行业。
租赁业包括企业服务、商务支持服务、专业服务等,为各类企业提供辅助性、支持性服务的行业。
商务服务业行业定义与分类租赁业链设备供应商、租赁公司、承租人(最终用户)等环节组成。
商务服务业链商务咨询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人力资源公司等组成。
行业链结构租赁业规模根据统计数据,近年来我国租赁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
商务服务业规模商务服务业在我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总规模及增长率均呈上升趋势。
行业规模及增长02市场分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增多,对租赁和商务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
多样化需求客户对租赁和商务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趋势,包括办公设备、生产设备、建筑机械、汽车等租赁服务,以及企业管理、法律咨询、市场调研等商务服务。
客户需求升级随着科技的发展,客户对租赁和商务服务的需求逐渐向高品质、个性化方向发展。
市场需求分析1市场竞争格局2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导致市场竞争激烈。
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各企业逐渐向某一领域或某一客户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专业化分工不同地区的市场竞争格局存在差异,一些地区的市场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地域性差异03转型升级面对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企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提高服务品质和效率,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市场饱和度及趋势01市场饱和度逐渐提高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企业逐渐退出市场,但总体来说,市场饱和度逐渐提高。
02趋势向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商业活动的增多,市场前景广阔,趋势向好。
03行业痛点与挑战法律法规不健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存在监管漏洞和不确定性,导致行业内的企业面临法律风险。
行业面临的问题行业标准不一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行业标准不一,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行业内的企业难以实现标准化和规范化。
广东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现状上传时间:2006-12-28近几年,广东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全省第一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2001年以来,广东新开业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数为13354个,占全部法人单位总和的42.9%,在全省以及全国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2004 年末,广东共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31154个,法人单位数排在全省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的第四位,占全省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总数的11.2%,占全国同行业的比重达12.5%.主要指标占全国的比重也都处于前列: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6.46万人,占全国的12.8%;营业收入1289.74亿元,占全国的17.9%;利润总额382.91亿元,占全国的25.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现状和特点1、总量初具规模,发展形式多元化广东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总量初具规模。
2004年末,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28亿元,占全省GDP的3.7%,全部法人单位的固定资产原值达2863.49亿元。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包括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其中以商务服务业为主,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和固定资产原值比重均占98%以上。
2004年末,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30775个,占98.8%;从业人员55.94万人,占99.1%;固定资产原值2826.17亿元,占98.7%;租赁业有法人单位379个,占1.2%;从业人员5160人,占0.9%;固定资产原值37.3亿元,占1.3%.个体经营方面,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共有个体经营户19112户,从业人员44366人,固定资产原值6.24亿元。
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发展形式多元化。
租赁业除了机械设备租赁之外,文化及日用品出租也有所发展。
2004年末,机械设备租赁法人单位326个,从业人员5160人;文化及日用品出租法人单位51个,从业人员439人。
商务服务业更是百花齐放,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调查业从无到有,不断壮大,而且发展日趋专业化,出现了多种形式的专业服务。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沈云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为生产、商务活动提供服务。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社会化分工深化的结果,通过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市场经济的发达程度越高、社会分工越细、国际化程度越高,对租赁和商务服务的需求就越大。
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和工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对各类专业化的租赁和商务服务需求也快速增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作用日益突出。
能否有效发展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直接关系到我国服务业的结构升级和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也关系到我国制造业专业化水平和竞争力的提高,同时进一步快速发展商务服务业有利于缓解我国知识性人才的就业压力。
一、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内涵与外延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2002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新增门类,是我国国家统计局2002年大范围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后提出的一个行业名称。
在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具体行业分类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属于第L门类,其中租赁业包括机械设备租赁、文化和日用品出租两个中类,共包括七个小类;商务服务业包括了九个中类: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旅行社、会议及展览等其他商务服务,共包括二十个具体小类。
我国的商务服务业与WTO服务贸易12大分类中的商业服务业(Commercial Service Industry)相对应,主要指在商业活动中涉及的服务交换活动,既包括个人消费的服务,也包括企业和政府消费的服务。
具体细类分为:专业性(包括咨询)服务、计算机及相关服务、研究与开发服务、不动产服务、设备租赁服务、展览管理等其他服务。
可以看出,WTO服务贸易商业服务业(Commercial Service Industry)的内涵和外延都比我国统计分类中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广泛。
表1 国家统计局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标准分类注: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和代码表(GB/T4754-2002)整理。
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特点从国家统计分类的内涵和外延来看,我国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主要属于生产性服务业(producer services),所以具有生产性服务业的典型特征。
(一)现代租赁业以创新谋发展融资租赁作为一种融资方式,在开拓引进外资的新渠道、开辟企业融资的新途径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国家鼓励的产业项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世界发达国家的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过程来看,现代租赁业具有典型的创新特征。
从简单的融资租赁业务开始,创新出了多种多样的融资租赁产品,如杠杆租赁、转融资租赁、合成租赁、风险租赁等方式,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商务服务业属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国外研究者指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主要有三个特点:1.知识是服务的重要投入;2.服务高度依赖于专业能力和知识;3.服务提供商和客户之间有高度的互动,为知识的扩散和新知识的产生提供可能性。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认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是那些技术及人力资本投入密度较高、附加值大的服务行业。
商务服务业包括的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等众多的商务服务专业化程度都比较高,大多数都需要从业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商务服务业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行业。
(三)商务服务提供者与消费者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可分离性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旅行社、会议及展览等业务的开展和生产者紧密联系,但是在空间上却具有较强的可分性,即商务服务业在很大程度上不受生产者所在空间因素的限制, 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消费者可以相互分离,可以跨地区、跨国界,特别是在当今电信、网络等通信方式发达的时代,商务服务与其服务对象的空间可分性更强。
(四)商务服务业具有较强溢出效应的集聚经济特征从世界城市发展趋势来看,大城市是服务业导向,小城市是制造业导向,世界大城市中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取代传统制造业成为主导性产业,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城市的中心区都已由过去的“工业中心”转型为“生产性服务业中心”。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大都集中于大都市地区,本身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性,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与聚集经济密切相关。
三、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一)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从国家统计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来看,增加值增长速度绝对值比全国和第三产业低,但其增长速度却不断提高,是加速发展的趋势。
2004年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达到了亿元,2005年达到亿元,增长率为%,2006年增加值为3280亿元,增长率为%,增加值稳中有升。
但是与第三产业的其他行业对比,增长率明显较低,导致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从2004年的%下降到了2006年的%。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属于加速度较快的行业,2006年的增长率减去2005年的增长率绝对差值为%,增长率的增幅[1]高达%,在第三产业增长率增幅排名中位列第三,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按照2005年增长率对第三产业14个行业进行排名,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排在第11名,2006年增长率排名已经上升一个名次,排在了第10名。
表2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加值与全国及第三产业各行业的比较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增长率为作者计算。
(二)吸纳就业的功能强大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吸纳就业处于高增长状态,吸纳就业从2004年的万人迅速增加到了2007年的万人,平均每年净增就业人数近百万人,其中2005年增长率高达%,2006年%,2007年%,远远高于同期的第三产业和全国的就业增长率,2007年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就业增长率是第三产业就业增长率的倍,是全国就业增长率的倍。
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近几年显示出了强大的吸纳就业功能,其吸纳的就业人数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从2004年的%上升到了2007年的%,占全国的比重也从2004年的%上升到了1%。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其吸纳就业的功能将更加强大。
表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吸纳就业情况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各地区按行业分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和“各地区按行业分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数”整理计算。
(三)全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内的主体及活动规模日趋扩大从国家统计局《2007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来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内的法人单位数从2004年的249192个增加到了2006年的331904个,其中租赁业法人单位数2006年达到了12949个,商务服务业达到了318955个。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法人单位数总体增长速度2005年达到了%,2006年%,是同期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总体增长速度的两倍多。
表4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内法人单位数与第三产业其他行业比较数据来源:《2007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
总产出[2]能反映出活动的总规模,从我国各地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总产出增长速度来看,绝大部分都进入了快速增长期,以2006年为例,31个省市有25个的同比增长率都在10%以上,有10个省市的总产出增长率在20%以上。
表5 各地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总产出及其增长数据来源:《2007年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
(四)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缺乏国际性的自主品牌,竞争力还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我国市场广大,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经济整体上仍处于工业化的成长期,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很小,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国GDP的比重一直维持在40—%,2007年是%,说明我国国内的服务业发展程度整体不高,国际竞争力需要以国内的强大产业基础支撑,目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内,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在国际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没有形成强大的国际品牌集群,国际竞争力还较弱。
例如在管理咨询业,美国有兰德(Research and Development)、麦肯锡公司(Mckinsey & Company)等超级国际品牌,德国有罗兰•贝格咨询公司(RolandBerger),中国企业管理咨询现在还没有一家世界级的咨询公司。
四、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策略建议(一)提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加速发展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是我国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发展,进一步提升整体竞争力的需要,是我国北京、上海等相对较发达城市解决中低端制造业转移出去后“产业空心化”的现实选择,同时,发展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能迅速扩大就业空间,成为吸纳大量大学毕业生的一个重要渠道。
因此,必须进一步提升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我国产业发展中的地位,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作为重点鼓励类行业加以发展。
(二)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策略坚持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
推进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产业化进程,把租赁、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咨询与调查、广告业、知识产权服务、职业中介服务、市场管理、旅行社、会议及展览等作为独立的行业加以分类发展,做好行业发展规划和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制定相关的行业服务指标体系、规范和标准,出台用电、用水、用地、金融和财政支持等多方面的优惠政策。
加快租赁、知识产权服务、会展等多个具体细分行业的立法进程,完善市场机制,形成内外资统一适用的市场准入政策,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快培育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市场主体发展。
进一步通过引进外资、国际合作、走出去等多种方式,通过学习、竞争,提高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聚集发展策略由于商务服务业的高度可分离性和聚集效应,在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发展过程中,要科学引导其聚集发展,即在某一地理区域内高密度分布大量相互关联的商务服务业及其支撑机构,通过知识外部性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共用,降低交易费用, 形成支撑产业发展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提高产出效率和竞争力。
同时,在省市之间也可以考虑区域合作发展,相互分工定位,追求区域经济效益最大化,在整个经济区域内实现合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我国的环渤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北部湾等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为我国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区域化聚集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品牌发展策略目前,我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内的国内品牌少,国际品牌更少,管理咨询业里没有麦肯锡,会展业里没有汉诺威,会计业里没有普华永道,广告业里没有奥姆尼康。
商务服务业内的品牌具有重大价值,品牌的价值是一种超越企业实体和产品以外的价值,是与品牌的知名度、认同度、美誉度、忠诚度等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紧密相关的,能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效用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