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东南大学第七届全国土木工程研究生论坛论文录用统计表
- 格式:pdf
- 大小:189.90 KB
- 文档页数:6
郑州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导师简介郑州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导师简介奥村运明,男,博士,1965年1月生,教授、日本注册建筑师,日本土木工程学会会员、日本地质工程学会会员,日本长崎县土质学会理事、日本法院选定翻译。
在日本多年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工作,特别是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有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
回国后,利用这些理论知识和经验,以数字图像技术及虚拟仪器为技术核心,开发了数字图像技术在土木工程应用方面的无损检查仪器,又利用虚拟仪器技术为关键技术,开发岀击音饰面墙检测仪、结构物加速度检测仪及锤击感应仪、智能压路机等。
董新平,男,1970年5月出生,河南淇县人。
1997年于西南交通大学获岩土工程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至2003年工作于中铁隧道集团,2006年于同济大学获道路与铁道工程博士学位,随后进入郑州大学工作。
现承担郑州大学交通工程系《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管理概论》、《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研究方向为隧道与地下工程。
岀版学术专著1部,学术论文20余篇,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获省部级科学进步奖2项,市厅级科学进步奖4项。
李清富,男,汉族,1966年10月出生,河南林州人。
1987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1989年获郑州工学院水工结构专业硕士学位,1993年获大连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3 - 1995年在清华大学土木系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博士后),1995年7月至今在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任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交通系系主任,同时兼任全国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河南省委常委、九三学社郑州大学主委,曾任第八、第九届省政协委员、省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省人民政府纠风办行风政风评议代表督察员、省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
王复明,男,博士,教授,长期从事交通运输和水利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主持河南省杰岀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工程培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其他各类项目20多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发表论文120余篇。
姓名:郑磊性别:男职称:副教授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工程项目管理、虚拟建设、企业管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本科、建筑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博士。
东南大学土木学院建设与房地产系教师,并兼任江宁区建设局局长助理。
曾到Unive rsityof Marylan d(USA)做访问学者一年。
在建筑经济、建筑技术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参编教材五部主持国家社会基金资助项目《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及运作模式研究》;建设部《建设工程交易信用评价体系研究》、《虚拟建设实施的理论问题研究》《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国际比较及启示》等科研项目的研究;参与了建设部《WTO主要成员国家和地区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和技术壁垒分析与对策研究》、江苏省建设厅《江苏省构筑建筑强省经济技术指标体系研究》等近十个课题项目的研究。
在建筑经济、建筑技术等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二十篇;参编教材五部主讲课程:工程项目管理(Ⅱ)(本科),虚拟建设(研究生)姓名:陆惠民性别:男职称:教授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建设项目知识管理研究,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研究,建筑业企业战略管理研究。
陆惠民,男,教授1962.09出生, 1983.7 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本科毕业1988.3 南京工学院土木工程系获建筑经济与管理专硕士学位,1999.3获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博士学位,2000.1 德国WUPPE RTAL大学土木工程系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建设项目知识管理研究,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研究,建筑业企业战略管理研究.主要论著:1.工程项目管理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城市基础设施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王镝陆惠民等合编东南大学出版社3.房地产法规概论副主编,南京出版社4.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管理杜训陆惠民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5.实用建筑工程预算手册副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6.《住宅设计资料集》施工分册参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参编8.建筑施工参编东南大学出版社姓名:成虎性别:男职称:教授学院:土木工程学院研究方向:1.工程项目管理。
973项⽬申报书——2009CB623200-环境友好现代混凝⼟的基础研究项⽬名称:环境友好现代混凝⼟的基础研究⾸席科学家:李宗津东南⼤学起⽌年限:2009.1⾄2013.8依托部门:江苏省科技厅教育部973项⽬申报书——2009CB623200-环境友好现代混凝⼟的基础研究⼀、研究内容环境友好建筑材料的基本要求是低污染、低能耗及⾼性能。
现代混凝⼟的发展实现了辅料(主要是⼯业废渣)的充分和⾼效利⽤,降低了环境污染,节约了能源和资源,同时⼤幅度的提⾼了抗压强度与流动性。
从这⼀观点出发,现代混凝⼟属环境友好的建筑材料。
但是现代混凝⼟⼜具有胶凝材料⽤量⼤,组分复杂,⽔胶⽐低的特点,早期易开裂,为有害物质侵⼊创造了条件,导致了其性能的严重衰减,甚⾄过早地退出服役,造成⼤量的经济损失、能源与资源的严重浪费及⼤量废弃物的污染。
因此,要真正实现现代混凝⼟的环境友好,必须有效地提⾼现代混凝⼟的服役寿命。
关键科学问题⼀:现代混凝⼟微观结构形成机理及其与宏观性能的关系现代混凝⼟结构的服役性衰退是⼀由材料到结构的渐进过程。
对这⼀过程的正确描述依赖于对现代混凝⼟从微观到宏观的科学认识。
在现代混凝⼟的组分中,⽔泥基胶凝材料起着将其它组分固结在⼀起的重要作⽤。
胶凝材料在⽔化过程中形成的微结构是现代混凝⼟的基因,其分布与组合影响着现代混凝⼟的各项宏观性能。
因此,探讨现代混凝⼟复杂的硬化浆体微观结构形成机理并提炼其微结构模型是本项⽬的重⼤科学问题。
围绕这⼀科学问题,本项⽬将展开⽔泥熟料组成与⽔化活性关系的研究,⽔泥熟料组成与结构优化的研究,特别要研究⾼胶凝性⽔泥熟料与辅料复合优化,各组分对微结构形成的影响,组分之间的交互作⽤,⽔化速率与⽔化度对微结构的影响,提炼现代混凝⼟的微结构模型,研究微结构形成的诱导与控制途径。
总之,通过先进测试技术及⾼效计算机模拟等研究⼿段,探索现代混凝⼟材料微结构形成机理。
通过掌握微结构形成机理,研究微结构的优化理论,实现按终端⽤途对现代混凝⼟进⾏材料设计的飞跃。
0859 土木水利(工程博士)培养方案调查问卷1. 基本信息[矩阵文本题] *0859 土木水利-土木学院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859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土木水利培养目标:面向世界土木工程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需求、面向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执着、崇尚科学精神、恪守学术道德、勇担社会责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精深、实践创新能力突出,具备良好的工程科学思维、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管理素养,能够独立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胜任相关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引领未来土木水利领域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卓越人才。
2. 对《数理方程》(数理类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 对《矩阵分析》(数理类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4. 对《应用随机过程》(数理类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5. 对《小波理论与应用》(数理类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6. 对《工程概率分析A(双语教学)》(数理类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7. 对《高级统计学》(数理类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8. 对《应用泛函分析》(数理类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9. 对《张量分析》(数理类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0. 对《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1. 对《损伤力学》(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2. 对《高等结构随机分析》(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3. 对《深度学习》(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4. 对《地震工程前沿》(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5. 对《高等钢结构前沿》(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6. 对《混凝土非线性力学》(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7. 对《建筑火灾行为与防御》(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8. 对《地震学原理》(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19. 对《地下工程预报理论与技术》(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0. 对《高等计算材料学》(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1. 对《水泥化学》(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2. 对《城市建设与发展管理》(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3. 对《高级计量经济学》(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4. 对《经济数学模型与方法》(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5. 对《计量导向研究方法》(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6. 对《钢结构稳定理论》(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7. 对《钢结构材性与构造设计》(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8. 对《高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29.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0. 对《土动力学》(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1. 对《高等土力学》(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2. 对《结构健康监测数据科学与工程》(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单选题] *○1○2○3○4○533. 对《高分子与高分子复合材料》(学科核心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4. 对《管理科学模型研究方法》(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5. 对《决策理论与方法(II)》(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6. 对《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7. 对《定量研究方法》(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8. 对《科学研究方法》(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39. 对《工程伦理》(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40. 对《建筑结构非线性分析与设计》(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41. 对《结构动力学A》(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42. 对《有限单元法A》(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43. 对《现代结构实验技术》(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44. 对《高层建筑钢结构》(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45. 对《大跨空间结构》(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46. 对《轻型钢结构》(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47. 对《结构概念与体系》(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 48. 对《高等砌体结构》(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 49. 对《工程改造与加固》(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 50. 对《组合结构设计》(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 51. 对《结构风工程》(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 52. 对《海洋工程结构分析》(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 53. 对《计算流体力学》(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 54. 对《智能流体力学》(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55. 对《土木工程机器学习》(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56. 对《水泥混凝土结构与性能》(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57. 对《高性能与智能混凝土结构》(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58. 对《无机材料改性原理》(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59. 对《材料腐蚀与防护》(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60. 对《现代预应力结构》(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61. 对《工程岩体力学》(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62. 对《岩土工程》(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63. 对《岩土地震工程》(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64. 对《岩土工程检测监测》(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65. 对《工程结构抗爆抗冲击》(选修课)课程设置的推荐指数: [单选题] *○1○2○3○4○566. 对企业新建课程的建议[矩阵文本题] *0859土木水利-建筑学院(暖通)专业学位类别代码:0859 专业学位类别名称:土木水利培养目标:秉承“规格严格、功夫到家”的校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技术前沿,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以产学结合为途径,以实践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辩证思维、科学方法、严谨态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土木水利领域暖通燃气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很强的解决本学科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本领域及相关领域技术研究、教学或管理等工作,具有良好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应用研究型领军人才。
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第一学年学业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2014年试行)第一章总则为贯彻执行《东南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有关精神,充分发挥研究生在自主创新中的作用,形成有利于激发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的培养机制和资助机制,全面提高我院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本细则依据《办法》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完成初稿,在征求导师和研究生代表意见的基础上,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通过后,报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后执行。
第二章申请学业奖学金的科研业绩和学习成绩标准研究生申请学业奖学金的科研业绩和学习成绩标准同《办法》的第二章。
第三章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的组织(一)学业奖学金评定领导小组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定领导小组成员由学院院长和主管学生管理工作的副院长、主管研究生教学工作的副院长以及各系主管研究生教学的系主任组成,对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定实施工作全面负责。
(二)学业奖学金评审委员会1、召开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评审工作预备会,确定土木工程学院学业奖学金申报、评审时间节点和评审委员会的组成办法。
评审委员会的组成:主任:院长副主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兼副院长、分管研究生教学的副院长委员:5名导师代表、1名研究生辅导员、1名研究生代表。
2、评审委员中的导师代表5名,在评审前由研究生代表从学院现有硕导和博导中随机抽取,且需保证每个一级学科有一名导师代表。
3、评审委员中的研究生代表1名,由非新入学的全日制在读研究生自愿报名,在评审前由评审监察委员会主任在报名的研究生代表中随机抽取。
根据以上三条确定了本次评审委员会组成人员:主任:吴刚副主任:陈镭、叶继红委员:秘书:陈韵、田文菊(三)学业奖学金评审监察委员会学院成立由院党委书记和各系党支部书记组成的学业奖学金评审监察委员会,对学院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申报与评审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受理师生投诉。
主任:张星委员:黄镇、徐伟炜、郑磊、董萼良、秦庆东、徐明秘书:钱谊电话:83794394、83793223第四章研究生第一学年学业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一)奖励标准硕士研究生第一年入学学业奖学金分四个等级,奖励标准为:一等奖1.0万元/人·学年、二等奖0.8万元/人·学年、三等奖0.6万元/人·学年、四等奖0.4万元/人·学年;博士研究生(含直博生)第一年入学享受的新生学业奖学金与学费等额。
东南大学Southeast University土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The Testing Center,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中国南京四牌楼2号No.2 Sipailou,Nanjing, 210096邮政编码:******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el:86-25-********Fax:86-25-********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夜间/假日期间进入实验室工作制度第一条为保证实验室安全和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夜间\假日等非工作时间需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关工作的研究生、本科生,特制定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夜间/假日期间进入实验室工作制度,如有违反本制度者,实验中心(实验室)将停止其相关实验/试验工作,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上报土木工程学院,进行全院通报。
第二条适用对象:本制度适用于土木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所属各类实验室,凡进入实验室从事实验/试验相关工作的非实验室人员,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及临时工等,均受本制度的规定。
第三条实验室工作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八点至十二点,下午十四点至十八点;如有特殊情况需延长工作时间,或者节假日加班,需由本科生或研究生导师签名同意,向实验室指导教师提出书面申请(申请表格式请参照附件一),且需在核准时间与场地范围内工作;工作期间至少指定一名研究生为现场值班负责人,全程负责一切实验室安全卫生(现场负责人未到场前禁止作业)。
第四条“夜间/假日期间进入实验室申请表”的申请时限:夜间加班者为当天15:00前,假日加班者为作业前上班日10:00之前。
第五条夜间加班者,最晚工作时间至22:00,不得逾时。
周末加班时间为:上午8:30——12:00,下午2:30——6:00。
第六条申请人加班期间,实验室将安排人员值班,值班人员的加班最低费用为:教师40元/小时(九龙湖校区另加交通费60元),工人25元/小时,由申请人提供,在实验结束时结算,现金支付,不得转帐。
东南大学2017年拟录取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名单姓名录取院系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毕业单位备注周昕怡建筑学院081300建筑学浙江大学花凯峰建筑学院081300建筑学重庆大学王冠希建筑学院081300建筑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一唯建筑学院081300建筑学东南大学汪安楠建筑学院081300建筑学南京师范大学陈麓西建筑学院081300建筑学湖南大学杨莞阗建筑学院081300建筑学大连理工大学倪佳歆建筑学院081300建筑学东南大学丁伯仪建筑学院081300建筑学重庆大学陈欣涛建筑学院081300建筑学东南大学秦诗文建筑学院083300城乡规划学华中科技大学段祎建筑学院083300城乡规划学华中科技大学高舒欣建筑学院083300城乡规划学中山大学周晓穗建筑学院083300城乡规划学湖南大学丛晓雨建筑学院083300城乡规划学东南大学花薛芃建筑学院083300城乡规划学东南大学王慧建筑学院083300城乡规划学东南大学单路建筑学院083300城乡规划学东南大学吴佳怡建筑学院083300城乡规划学东南大学孙月建筑学院083300城乡规划学华中科技大学丁金铭建筑学院083300城乡规划学东南大学梁国杰建筑学院083300城乡规划学东南大学石晗玥建筑学院083300城乡规划学重庆大学边博建筑学院083300城乡规划学东南大学许小阳建筑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云南大学杨怡然建筑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东南大学王畅建筑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南京林业大学解文慧建筑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东南大学周心怡建筑学院083400风景园林学东南大学刘子洋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广州大学任立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中国矿业大学陈斯予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合肥工业大学袁佩桦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南京工业大学蔡恒屹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东北大学杜尚芳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商源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南京工业大学王菁蔓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中国矿业大学郑运潮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许立瑶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秦博娜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河北工业大学马宇晴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东北大学王崇宇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重庆大学廖若微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湖南大学唐献超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昆明理工大学衷毅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厦门大学杨蕙榕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长安大学信子怡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钱禹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郑州大学徐心菡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浙江工业大学陈韵玄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武汉理工大学卜天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武汉大学梁西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北京交通大学张宁芮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兰州理工大学张景璇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南昌大学庄昌明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黄鑫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东北大学米锋霖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重庆大学任宇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西南交通大学马雨萌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武汉大学郭翰宸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合肥工业大学姬扩新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郑州大学肖潇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南昌大学陈菁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西安交通大学沈洁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湖南大学曾婧如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四川大学段一行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东南大学蒋志伟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华南理工大学隋明明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东南大学夏晓瑜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东南大学邢雅婷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武汉大学张博涵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东南大学杨一萌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华中科技大学王嘉城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东南大学宗袁月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东南大学徐菁菁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东南大学沈祎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东南大学王子睿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东南大学唐滢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东南大学张皓翔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东南大学刘宁琳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东南大学蒋洒洒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天津大学李昊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华中科技大学奚涵宇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东南大学张立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东南大学李萌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合肥工业大学王伟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大连理工大学程可昕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东南大学龚稼琦建筑学院085100建筑学东南大学耿雪建筑学院085300城市规划合肥工业大学徐铭泽建筑学院085300城市规划哈尔滨工业大学赵书建筑学院085300城市规划哈尔滨工业大学刘亚琼建筑学院085300城市规划哈尔滨工业大学胡燕建筑学院085300城市规划中南大学张潇建筑学院085300城市规划华中科技大学赵赫男建筑学院085300城市规划浙江大学杨嘉怡建筑学院085300城市规划武汉大学钟正建筑学院085300城市规划华中科技大学戴楠建筑学院095300风景园林合肥工业大学董丽建筑学院095300风景园林云南大学周慧敏建筑学院095300风景园林南京林业大学陈丽丽建筑学院095300风景园林南京农业大学沈梦莹建筑学院095300风景园林华南理工大学王瑞馨建筑学院095300风景园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熊定伊建筑学院095300风景园林四川大学董艳建筑学院130400美术学中国美术学院任彦君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武汉理工大学黄书玉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西南交通大学张志诚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华大学周芳宇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江南大学詹利建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西南交通大学董澎浩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中国矿业大学花日馨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雷庆明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刘川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张璇璇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江南大学朱海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合肥工业大学陈朗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西南交通大学田志强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薛培林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周家辉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孙倩怡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南京师范大学肖武警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河海大学方振伍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李洋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郭庆豪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北林业大学顾李淼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福州大学夏俊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哈尔滨工程大学祝进波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西南交通大学杨晴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重庆大学冯超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章競文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孙承栋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王豪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江南大学苏良威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张道富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曹璨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刘洋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黄泽豪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苏州大学王晓蓉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钱逸程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李福刚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武汉理工大学张馨予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程先强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郑州大学夏康立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孙宝勇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苏州大学储子昀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西南交通大学李剑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合肥工业大学代献泽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合肥工业大学于恺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河海大学鲁钰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河海大学陈龙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李小锐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龙大凡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柏硕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流动助教李嘉伟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东南大学叶锋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江苏大学叶建伟机械工程学院080200机械工程南京理工大学韩涛宇机械工程学院085201机械工程郑州大学龚雅琼机械工程学院085201机械工程合肥工业大学冯超机械工程学院085201机械工程南京农业大学缪金丹机械工程学院085201机械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孙琳机械工程学院085201机械工程东北林业大学魏玉敏机械工程学院085201机械工程南京师范大学王睿机械工程学院085201机械工程南京农业大学郝梦艺机械工程学院085201机械工程东北大学韦韬机械工程学院085201机械工程南京理工大学胡雪机械工程学院085201机械工程东北林业大学甘先明机械工程学院085201机械工程东北农业大学刘晓林机械工程学院085201机械工程燕山大学王耀机械工程学院085201机械工程江南大学吴佳晨机械工程学院085201机械工程苏州大学杨周宇机械工程学院087200设计学东南大学罗子敬机械工程学院087200设计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曾鑫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重庆大学华心果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张冬冬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北林业大学吴响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中国矿业大学鲍中凯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山东大学刘正浩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合肥工业大学方芳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合肥工业大学雷舒尧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重庆大学顾梦涛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重庆大学王子威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南京理工大学郑舒星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合肥工业大学吴怀江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中国矿业大学张智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中国矿业大学崔颖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山东大学顾颀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河海大学王闰林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合肥工业大学李萧纹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中国矿业大学凌天翔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赵伟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河海大学陈博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河海大学沈瑜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南京师范大学石明珠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南京师范大学曹丽丹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苏州大学傅继敏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中国矿业大学刘沁雯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合肥工业大学赵文广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曹硕硕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杨珊珊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合肥工业大学胡启龙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汪德成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华北电力大学朱洁雯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孙文卿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苏州大学李佩蔚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中国矿业大学罗爱莲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南京理工大学孔志伟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熊铭杰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尹玉明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张笑丹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南京理工大学常鸣华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支教团魏莉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赖勇能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哈尔滨工程大学张周燕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符玲莉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江苏大学刘鑫雅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李照志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中国矿业大学徐静文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流动助教倪晓滨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王凯丽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卢欲晓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南京师范大学高阳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孟佳琳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贵州大学徐媛媛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杨帆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李雅君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扈佳玮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高峥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凌晨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梁周媛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南京理工大学唐炜洁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程晓琳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郑州大学周娣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孙先亮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徐青蓝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葛浩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陈炜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杨锟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华北电力大学(保定)郭慧欣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东南大学李敏能源与环境学院080700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大连理工大学程胜明能源与环境学院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合肥工业大学陈博闻能源与环境学院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东南大学陈颖能源与环境学院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湖南大学望怡能源与环境学院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南京师范大学成赛凤能源与环境学院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东南大学李珂珂能源与环境学院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南京理工大学乔静宜能源与环境学院081404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东南大学滕逸飞能源与环境学院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北京化工大学高欢能源与环境学院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东南大学郑成强能源与环境学院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东南大学高磊能源与环境学院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东南大学支教团何雪能源与环境学院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南京农业大学李津津能源与环境学院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周诠能源与环境学院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矿业大学邵捷能源与环境学院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南京农业大学林超能源与环境学院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合肥工业大学陈潇雪能源与环境学院083000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冉真真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中国矿业大学朱宣而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刘光鹏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苏州大学董婷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郑州大学史小航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郑州大学黄青岭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郑州大学李扬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长安大学王远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中国矿业大学王浩楠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周春辉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郑州大学崔东旭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河海大学郑佩凤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郭成成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郑州大学肖晋飞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中国矿业大学王涛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任昱宁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东南大学梁伟灿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中国矿业大学陶建云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中国矿业大学何珊珊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南京理工大学王开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中国矿业大学朱烨璇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明祥栋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江苏大学任佳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上海理工大学陈慈伟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06动力工程上海理工大学王柯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29环境工程中国矿业大学李丹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29环境工程河北工业大学曹越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29环境工程中国矿业大学黄静依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29环境工程东南大学陈悦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29环境工程中国矿业大学张田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29环境工程郑州大学张涛能源与环境学院085229环境工程中国矿业大学韦晓林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电路与系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鑫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电路与系统东南大学高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电路与系统中国矿业大学钱颖玉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电路与系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封蔚鸿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电路与系统东南大学陈柏霖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电路与系统东南大学高天翔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电路与系统东南大学孟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2电路与系统东南大学流动助教常云鹏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西北工业大学汪正兴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邓明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彭泳萍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南京理工大学胡嘉瑞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郭建宇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张阿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西北工业大学钟伦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魏春泉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长磊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陈慧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苏州大学李欣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科技大学景洪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科技大学景建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科技大学高卓远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科技大学刘浩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西南交通大学何沛航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科技大学杨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石子豪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西南交通大学彭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西南交通大学陈炜珩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东南大学张翔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东南大学陈瑾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090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东南大学朱紫辉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河海大学章诗琪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颜丙聪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山东大学吴怡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华东师范大学彭天慈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南京邮电大学顾恒瑞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南京理工大学曹钊铭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南京理工大学陈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陈康建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南京理工大学范文哲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南京理工大学陈剑沫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涂加颖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河海大学王驭扬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东南大学时伟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南京大学汪冰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河海大学肖葆山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季钰款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梦涵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南京邮电大学王锐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技大学李莉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汤潇睿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子昂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技大学崔少娜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汤佳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凯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东南大学徐益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李嘉珂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技大学徐孟晖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东南大学周少卿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东南大学阮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东南大学陈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东南大学杨与煜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潘迪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南京理工大学王轩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东南大学顾志方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东南大学王媛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东南大学赵冬琴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政熠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081000信息与通信工程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