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
- 格式:ppt
- 大小:2.36 MB
- 文档页数:17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消化系统及其功能,帮助学生建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它是本章的知识核心,也是全章的重点。
内容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消化和吸收。
因为内容较多,所以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围绕食物的消化原理进行探究教学, 安排了一个示意图“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有助于学牛对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食物消化过程的整体认识;一个动画,即“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淀粉、蛋白质、脂肪开始消化和最终消化的位置;两个实验,即“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探究实验和“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的演示实验。
让学生在探究屮培养钻研、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知道淀粉在口腔中发生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唾液浓度、温度等都有关的牛物学基木知识。
为第二课时食物在消化道内的吸收问题,及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的问题做好铺塑,同时为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奠定基础。
二、课程标准要求1. 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 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方而1・概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食物的消化过程。
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学会设计、改进和完善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二)能力方面1. 学生学会如何设计、改进和完善探究实验来检验自己的假设。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与人合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体验和领悟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的快乐,形成团队精神。
2. 培养钻研、求实、严谨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关注自身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关爱生活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食物的消化过程;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难点:实验的设计、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五、学情分析1・学生的基础:初一学生在生活中虽然对人体的各个系统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比较抽象的知识理解上有所欠缺。
食物消化和吸收(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消化和吸收》是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章中的第2节,这一内容是全章的知识核心。
上节学生已经了解了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那么接下来要掌握的便是食物在哪里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是怎样消化的?营养物质怎样被吸收的?本节围绕消化系统的结构、功能及酶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等内容展开,通过图片分析,引导学生初步归纳人体消化系统的消化道和消化腺的结构及其功能,并要求明确各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流入的部位,增强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他们消化系统和人类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但食物在消化系统内怎样消化和吸收的知识比较缺乏,对于其结构和生理功能却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要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设计思路对于这一节的知识,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消化系统的组成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食物在消化系统内到底怎么样被消化、吸收的知识还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
所以在设计我以新课标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学习的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以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为课堂学习的方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资源,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生活经验为切入点,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习兴趣、内化学习热情,来获取有关本节课所涉及的教学知识内容,为日后珍惜健康、关爱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
“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的实验探究,不应满足于得出正确实验结果的目标,而应该注重让学生学会学会分析实验设计方法和实验设计的原则、改进实验的思路等。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人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让学生理解消化和吸收是发生在人体内的一个连续的生理过程。
四、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能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确认消化面积的大小与消化速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