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建筑奇观》精品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建筑奇观》评课稿一、引言《第16课建筑奇观》是川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一篇教材内容,本文将对这节课进行评课,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世界上几个著名的建筑奇观,包括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罗马的斗兽场、中国的长城和雷峰塔等。
通过介绍这些建筑奇观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意义,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文明古国的建筑艺术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评析1.知识目标:学习并掌握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罗马的斗兽场、中国的长城和雷峰塔等历史建筑的名字、特点和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文明古国的建筑形式、艺术风格以及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学习和了解世界上的建筑奇观,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1.教学重点:学生对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罗马的斗兽场、中国的长城和雷峰塔等建筑奇观的名称、特点和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文明古国的建筑形式、艺术风格以及对人类文明产生的影响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通过引入问题和图片、地图等多种教具,激发学生对建筑奇观的探索欲望,调动学生的参与和思考。
2.学习新课:教师通过讲解、展示图片和视频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埃及的金字塔、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古罗马的斗兽场、中国的长城和雷峰塔等建筑奇观的基本信息。
3.深化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和比较这些建筑奇观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4.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可以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参观实地或者进行项目研究等方式,深化对建筑奇观的了解和认识。
5.归纳总结:结合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学习反馈,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补充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六、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对建筑奇观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6课建筑奇观1、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元朝开通的两段运河、明长城的起止点2、讲述赵州桥的结构特点1、读一读,《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知识建构;2、问一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
你想漫步于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美誉的赵州桥,品味它的雄伟与韵致吗?你想一睹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的悠久历史风貌吗?你想感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吗?你想驻足亭台楼榭,饱览古都紫禁城的磅礴气势吗?不要犹豫了!赶快加入我们的建筑奇观之旅吧!亲身体验崭新的旅游形式。
【课前热身】1、通读全文,勾划重点,圈点关键,批注疑惑2、完成指导丛书P55知识建构,同桌互相订正3、师生交流知识建构完成情况【新课解读】一、赵州桥阅读教材,完成:1、填空:赵州桥修建于,位于,设计并主持建造者是。
3、议议:赵州桥有何价值?二、大运河的开凿1、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填一填。
(1)隋朝大运河北达图①,是今天的,东南起图③,是今天的;以图②为中心。
(2)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A 、B、C、D四段(3)根据两幅运河图比较,元朝在隋朝运河的基础上重新开凿了两段新的河流分别是:(临清—东平),(通州—大都),沟通了、、、和五大流域。
缩短了杭州到大都的航程。
2、评一评: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罪在当代(时),功在千秋”。
你认为这样评价正确吗??为什么?(三)、明长城 A B隋朝大运河图③ ②①C BA1、根据上图填一填:我国最早修建长城是在,明朝重修长城的目的,明长城西起,东到,全长;图中A、B处重要关城的名称分别是、。
2、比一比:明秦长城的不同起止点。
2、说一说:你认为长城的修建体现了什么?(四)、故宫1、看一看:依据地图册上明北京城的布局结构图,说说故宫的主要布局和建筑特色?2、讲一讲:故宫的历史地位?【课堂小结】1、朗读知识建构你还知道哪些现存的建筑艺术珍品?P56单项选择及列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到了。
《建筑奇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水平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朝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河的名称;元朝开凿的两段运河名称;明长城起止点;了解故宫的布局;理解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及故宫的历史地位。
二、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象直观的方法,让学生感知历史,体会中国古代建筑的雄伟奇特;指导学生比较隋、元运河,培养学生的比较水平,训练学生比较历史事件的方法;通过度组手绘大运河示意图和故宫平面图(简图),培养学生分组协作水平;通过对四大建筑的观察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赵州桥、长城、运河、故宫等四大建筑都是广大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大运河的作用;赵州桥和长城的历史地位。
2、难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对大运河的评价;对长城、故宫历史地位(价值)的理解。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学生自主学习与分组讨论相结合实行探究性学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现代相关奇特建筑图片及学生所熟悉的身边建筑。
师:每一种建筑都印证着一代人的梦想,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长空,学习古代的一些建筑奇观,体会先辈们的伟大中国梦。
一、赵州桥展示赵州桥图片,欣赏河北民歌《小放牛》自主学习1:赵州桥的修建年代、设计者修建年代:隋朝设计者:李春探究活动1:展示赵州桥及基它类型桥梁,归纳总结赵州桥的特点。
[教师归纳总结] 特点:跨度大、桥面平造型优美坚固实用地位: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教师总结]这便是“天下之雄胜”的赵州桥,赵州桥也是中外桥梁史上的一座丰碑。
二、大运河[教师过渡] 浏览了具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美誉的赵州桥,我们展示大运河的图片探究活动2: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学生自主完成隋朝大运河的表格。
探究活动3:展示图片(大运河修建时的想象图和现在大运河的繁荣景象)及一些诗人对大运河的描写的材料。
谈谈同学们对大运河的理解。
建筑奇观说课稿《建筑奇观》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16课《建筑奇观》,下面我从学情、教材、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学情分析我校是成都市青白江区一所普通初中,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基础知识不扎实;但是经过近一年的历史学习,我们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既有对历史学科的浓厚爱好,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而且本课知识在平时的生活中也时有所闻,比较熟悉,因此在教学时注重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
我们的学生,自我表现欲强、思维活跃,通过创设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技能。
二、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同时光辉灿烂,它包含了众多方面,科技、思想与宗教、文学、艺术、教育、史学、体育等。
建筑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伴随着人类从古到今,从原始人的土炕土房到现在的摩天大厦,从一个群居的部落到现代化的城市街道,建筑在给我们以生活居住、走路穿行、标志纪念的同时,还展现出来科学的魅力,让人享受美的意蕴,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内涵。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伟大,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2、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要求,对本课我设定如下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知道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河的名称,元朝开通的两段运河的名称;知道明长城的起止点;了解故宫的布局(2)能力与方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通过观看赵州桥、明长城、故宫的插图,培养学生观察、审美的能力;讨论长城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分析历史现象和多角度看待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和北京故宫的历史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通过理解上述工程的特点和结构,认识它们是我国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3、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历史作用;赵州桥和长城的历史地位 (2)教学难点:赵州桥的结构特点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累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理解。
第16课 建筑奇观学案【学习目标】1. 知识方面: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元朝开通的两段运河, 明长城的起止点;了解故宫的布局;理解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及故宫的历史地位。
2. 能力方面:正确认识大运河和长城的修建,锻炼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上述工程的特点和结构,认识他们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重难点】1、重点:大运河的作用;赵州桥和长城的历史地位。
2.难点:赵州桥的特点;对长城和故宫历史地位的理解。
【教学过程及重点知识】知识梳理一、赵州桥1、赵州桥修建于 ,位于 ______,设计并主持建造者是 。
2、赵州桥的价值和地位:二、大运河1、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填一填。
(1)隋朝大运河北达图① (今北京),东南起图③ _(今杭州);以图② 为中心。
(2)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A _____、B __、C ____、D ______四段。
(3)元朝在隋朝运河的基础上重新开凿了两段新的河流分别是: 、(4)作用:大运河沟通了 、 、 、 和 五大流域,加强了南北的交流,促进了_________和________的发展。
③②①D B AC三、明长城1、明朝重修长城的目的:为了加强对 ____________,明长城西起,东到,全长多千米;是 _____。
四、故宫1、营建者:在元大都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
是 _、______两朝的都城。
2、组成部分:由、和三大部分组成。
北京城的核心是。
3、故宫的历史地位:故宫是世界上现存、的宫殿建筑群,全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木结构建筑的杰出成就。
【当堂检测】1、“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说的是()A.长城B.故宫C.赵州桥D.卢沟桥2.隋代大运河四部分由南往北方向排序正确的是()A.永济渠、邗沟、江南河、通济渠B.邗沟、永济渠、江南河、通济渠C.邗沟、江南河、永济渠、通济渠D.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3、2008年奥运会圣火在中国长城点燃。
16课建筑奇观1、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元朝开通的两段运河、明长城的起止点2、讲述赵州桥的结构特点3、认识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及故宫的历史地位1、读一读,《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知识建构;2、问一问: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影响。
你想漫步于有“奇巧固护,甲于天下”美誉的赵州桥,品味它的雄伟与韵致吗?你想一睹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的悠久历史风貌吗?你想感受“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英雄气概吗?你想驻足亭台楼榭,饱览古都紫禁城的磅礴气势吗?不要犹豫了!赶快加入我们的建筑奇观之旅吧!亲身体验崭新的旅游形式。
【课前热身】1、通读全文,勾划重点,圈点关键,批注疑惑2、完成指导丛书P55知识建构,同桌互相订正3、师生交流知识建构完成情况【新课解读】一、赵州桥阅读教材,完成:1、填空:赵州桥修建于,位于,设计并主持建造者是。
3、议议:赵州桥有何价值?二、大运河的开凿1、看图找一找,比一比,填一填。
(1)隋朝大运河北达图①,是今天的,东南起图③,是今天的;以图②为中心。
(2)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A 、B 、C 、D 四段(3)根据两幅运河图比较,元朝在隋朝运河的基础上重新开凿了两段新的河流分别是:(临清—东平),(通州—大都),沟通了、、、和五大流域。
缩短了杭州到大都的航程。
2、评一评: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罪在当代(时),功在千秋”。
你认为这样评价正确吗??为什么?(三)、明长城1、根据上图填一填:我国最早修建长城是在 ,明朝重修长城的目的 ,明长城西起 ,东到 , 全长 ;图中A 、B 处重要关城的名称分别是 、 。
2、比一比:明秦长城的不同起止点。
2、说一说:你认为长城的修建体现了什么?(四)、故宫1、看一看:依据地图册上明北京城的布局结构图,说说故宫的主要布局和建筑特色?2、讲一讲:故宫的历史地位?【课堂小结】1、朗读知识建构P56单项选择及列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想到了A B 隋朝大运河图③ ②①CBA。
川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九学习主题中国古代文化(下)第16课《建筑奇观》内容分析重庆师范大学邓朝凤2012级历史2班20120502111 指导老师: 赵昆生本课选自川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九学习主题第16课, 这一课在中国古代史当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它再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勤劳筑起了被称为中外建筑史上的奇观。
同时也反应除了古代的社会风俗文化与民族关系等等, 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本课的重点在于了解大运河的历史作用以及赵州桥和长城的历史地位;难点是知道赵州桥的结构特与大运河的四段。
本课共分为四个子目, 分别是赵州桥、大运河、明长城以及故宫。
“形如彩虹、屹立千年的赵州桥......当你面对他们, 能感悟出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底蕴吗?”这段话作为本课的导读,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大致的了解四大建筑奇观的基本特点。
结尾的两个设问, 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带着问题进入本课的学习。
【三维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时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河的名称;元朝开通的两段运河会通河和通惠河;明长城的起止点;了解故宫的布局;理解赵州桥、大运河、长城及故宫的历史地位和价值。
2.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比较隋、元运河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进而举一反三, 进一步掌握比较历史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运河和长城的修建, 培养其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学习辨证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观看赵州桥、明长城、故宫的插图, 培养学生观察、审美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赵州桥、大运河、明长城以及故宫的修建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在中外建筑史上都有这重要的历史地位, 进而培养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进行爱国主教育。
【正文分析】一、赵州桥(子目一)首先, 要了解赵州桥的基本信息。
修建的时间: 隋朝;赵州桥的设计、建造者: 李春;特点: 设计科学, 主拱跨度大, 桥面平坦, 坚固实用, 造型优美;价值: 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第16课建筑奇观学案长寿一中汪传红传说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与扬州相隔千里,陆路交通很不便,于是他就命人开凿了一条横贯南北的运河。
但他到扬州后,琼花却自行败落了,这使炀帝大失所望。
隋炀帝是专为看琼花而开凿运河的吗?大运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赵州桥、明长城和故宫又有何建筑特点?带着这一系列疑问,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段历史吧!:以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一)、赵州桥隋朝杰出工匠设计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二)、大运河1.隋朝大运河北达,是今天的,东南起,是今天的;以为中心。
2.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A 、B、C、D四段3.元朝在隋朝运河的基础上重新开凿了两段新的运河分别是:和,沟通了、、、和五大流域。
缩短了杭州到大都的航程。
(三)、明长城根据地图填一填:我国最早修建长城是在,明朝重修长城的目的,明长城西起,东到,全长。
(四)、故宫1.赵州桥的桥的建造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分别有什么作用?赵州桥有什么历史地位?2.有人说隋炀帝是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即开运河的目的)3.绘制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要求:可以不照办书上地图,但要标出3个重要点(洛阳涿郡余杭)4段运河5大河流)4:有人说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罪在当代(时),功在千秋”。
你认为这样评价正确吗?为什么?5、假如你登上长城,站在长城上,会有什么感想?想说点什么?6你能否谈谈故宫的建筑风格(特点)?故宫有什么历史价值?7.雄伟华丽的故宫向人们昭示了什么?讲故事:隋炀帝为看琼花修大运河的传说2.介绍明长城,(体现目的、起止点、等基本要素)3:、介绍故宫,说说故宫的大体布局。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我国自隋代以来四大杰出的建筑。
你能找找我们身边有哪些建筑艺术珍品?。
A.洛阳B.苏州C.徐州D.杭州
4、“百尺高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说的是( )
A.长城B.故宫C.赵州桥D.卢沟桥
5、明长城与秦长城相比,相同之处有( )
①起止地点相同②都修建于中国封建社会统一时期
③都为了抵御外国侵略势力④都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④
6、明朝建立后,重修长城主要防御的对象是( )
A.蒙古族和契丹族B.契丹族和党项族C.女真族和契丹族D.蒙古族和女真族
7、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 )
A.故宫B.白宫C.白金汉宫D.凡尔赛宫
五、填图并回答:
(1)大运河北达,是今天的,东南起,
是今天的;以为中心。
(2)大运河由北向南分别
为、、
和四段。
(3)大运河全长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六、材料题:材料1:“千里江河一旦开,亡隋波涛滚滚来”
材料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回答:1:材料1是什么意思?
2、材料2中,“河”指的是什么?开凿于什么时候?材料2是什么意思?
3、有人说:这条“河”的开凿,“罪在当代,功在千秋”,你认为这样的评价正确吗?为什么?。
第16课 建筑奇观 教案一、本课知识结构1、赵州桥: 时,由杰出工匠 设计和主持建造。
地位: 。
2、大运河: 时开凿了南北大运河,以 为中心,东南起 (今 ),北达 (今 ),由北向南分为 、 、 和 四段。
地位:全长2000多千米,是世界上全长的运河。
元朝统一全国后,又开凿了从今山东临清到东平的 ,从通州到大都的 。
3、明长城:为了加强对 和 的防御,重修长城。
明长城西起 ,东到 。
地位: 。
4、故宫:故宫是 两朝的宫城,又称 ,今天一般称 ,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
地位:故宫是世界上现存 、 的宫殿建筑群二、课程目标以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明长城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隋、元大运河的基本构成,赵州桥的修建时代和设计者,故宫的地位,明长城的起止点和修建目的;通过比较区分隋、元时期大运河,提高比较、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利用材料分析四大建筑奇观的“奇”掌握运用史料支持自己观点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明长城的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体会这四大建筑的“奇”,深刻认识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大运河的作用,明长城的历史地位难点:比较隋、元大运河及明、秦长城的异同学情分析:初一的学生对于学习历史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故利用身边历史调动其学习兴趣容易营造较好地课堂氛围;初一学生才刚刚接触历史,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多从感性出发,因而要重在培养其历史思维。
五、教学方法:教师教法:利用多媒体直观讲解、设问引导学生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六、授课类型与课时:新课,一课时七、教学流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泸县或是泸州的人文景观你知道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可能说到龙脑桥等)(幻灯片1)师:位于泸县的修建于明洪武年间的龙脑桥在梁板桥排名中是中国第一桥,石拱桥中的中国第一桥你知道是哪座桥吗?生:赵州桥建筑 奇观师:它是中国的建筑奇观之一(幻灯片2显示课题)新课学习:师:同学们如何理解课题中的这个“奇”字?学生:自由发言(可能说到奇迹、奇特、神奇等)师:这趟旅程我们会看到中国境内的哪些建筑奇观呢?(幻灯片3旅游路线)旅游之前我们还需搜集各景点“基本信息”,分组(将同学分为四组:“观河”组,“赏桥”组、“游宫”组、“登城”组)完成导学案,待会儿由各组同学作简要介绍(时间:3分钟)(幻灯片4)学生:利用导学案自主做学师:适当点评后,现在,同学们最想去哪个景点一探究竟呢?(幻灯片5)选择一:游览大运河师:现在出发去大运河看看(幻灯片6)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条运河最初开凿于什么时候?这条运河的基本信息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它的基本构成你记住了吗?教大家一个口诀:“一、二、三、四、五”(幻灯片7)隋朝大运河究竟有多长呢?同学们知道构成亚非分界线是哪条运河吗?被誉为“世界桥梁”的这条运河呢?把这三条运河比起来哪条更长呢?(举数据:苏伊士运河:173千米;巴拿马运河:81.3千米)元朝在此基础上开凿两条新河段,形成一条全新的人工运河,这两张图片中的运河有何相似之处?(幻灯片8)学生:自由发言师:那该如何区分呢?(小组讨论区分办法)(教师引导:1、起止点今天名称相同,运河流向相同;区分:A、起止点名称:大都(元朝)涿郡(隋朝)B、运河形状:隋朝(三角形)元朝(直线)C、是否经过洛阳D、没有任何文字或图形的情况下,看黄河流向)下面练一练(完成导学案读图识图题)对于运河除了以图形题呈现以外还可以用材料题,请完成导学案材料四、五部分。
第16课建筑奇观学案传说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
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
长安、洛阳与扬州相隔千里,陆路交通很不便,于是他就命人开凿了一条横贯南北的运河。
但他到扬州后,琼花却自行败落了,这使炀帝大失所望。
隋炀帝是专为看琼花而开凿运河的吗?大运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赵州桥、明长城和故宫又有何建筑特点?带着这一系列疑问,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段历史吧!一、知识梳理(一)赵州桥隋朝杰出工匠设计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二)大运河1.隋朝大运河以为中心,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元朝统一后,随着全国政治中心的位移,大运河进行了局部改道,在今山东境内开凿了,运河的中部取直大大缩短了由南到北的航程。
(三)明长城和故宫1.明代长城西起,东到。
2.明朝北京城由、、三大部分构成。
3.故宫是两朝的宫城,又称,分、两大部分。
二、释疑解难(一)本课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一河(大运河)、一桥(赵州桥)、一城(明长城)、一宫(故宫)。
除大运河为水利工程外,其它三项皆为建筑成就。
由于这些工程距今千年左右,且中间经过不断修缮,这四项工程我们现在都可看到,如大运河和赵州桥至今还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二)开凿大运河为什么发生在隋朝?认识历史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就这一问题我们不妨从这几个角度去看:(1)隋朝是一个统一的朝代,具备了开凿一条横贯南北水渠的前提条件。
(2)隋文帝的治理也使国家拥有了建设大型工程的物质基础。
(3)江南经济发展迅速,国家实施南粮北运的计划,巩固国家统一则是隋开凿运河的巨大内驱力。
隋炀帝想去江南饱览风光也是一个理由。
(三)长城是军事防御工程,自古以来它目睹了民族间战争的血与火,可是今天我们为何把长城视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呢?长城的“伟大”之处主要表现在:(1)它显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
从秦至明,修建长城贯穿古代王朝始终。
(2)它能代表当时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与智慧的结晶。
第16课《建筑奇观》精品教案(川教版七年级下)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记住赵州桥的设计者和修建年代;隋朝大运河的中心、起止点、四段运河的名称,元朝开通的两段运河;明长城的起止点;了解故宫的布局;理解其历史地位(价值)。
二、能力与方法:指导学生比较隋朝和元朝的大运河以及秦长城与明长城,培养比较能力,进一步掌握比较历史现象的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运河和长城的修建,培养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习辩证思考问题的方法;通过观看赵州桥、明长城、故宫的插图,培养学生观察、审美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赵州桥、大运河、明长城、故宫的历史价值,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和对科学技术的兴趣;认识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大运河的作用。
2、赵州桥和长城的历史地位。
难点:1、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2、对长城、故宫历史地位(价值)的理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我国古代科技硕果累累,不仅在四大发明上,而且建筑方面,尉为大观。
上学期学的重要建筑有哪些?今天再来看看隋唐元明清时期又有哪些建筑的奇观?。
积极回答。
悬念导学
二、赵州桥 1、谁来介绍一下赵州桥?然后落实知识点在书上。
2、指导观察插图,看看它“奇”在何处?教师讲解。
指导阅读小字。
强调赵州桥被美国土木工程协会认定为世界第十二处“土木工程历史古迹”。
认真阅读,观察、思考、感受。
三、大运河
1、仔细观察地图,找出隋朝大运河南北起点、中心、哪四段、线路特点、天然河道与运河的走向如何?回答的基础上,再启发学生得出运河的修通弥补了天然河道东西流向的缺陷,形成东西南北的水运交通网。
2、再阅读教材大字,落实知识点在书上。
再问“为什么要修大运河?开凿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难题?”来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突出“奇”。
3、观察地图,落实元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中心,开凿的目的。
然后要求同学比较隋、元朝的两条大运河有何异同?仔细观察、思考、阅读、讨论、回答。
4、讨论: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
四、明长城
观察秦、明长城的地图,比较两条长城的异同?(目的、位置、工程等)指导学生阅读小字及引言,得出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古代伟大的工程,中华民族的象征。
观察、比较。
阅读、讨论、思考。
五、故宫:教师请学生来介绍所知道的?然后教师出示明北京城的草图,指导观察插图,进行讲解。
并指出地位。
自由发言。
阅读听讲勾画。
六、小结
…这些是中国古代建筑的奇迹,是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象征,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国炎黄子孙的骄傲。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