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蛋白的检测与鉴定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6
血清蛋白电泳筛查M蛋白早期临床诊断价值目的血清蛋白电泳联合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对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症诊断的价值。
方法选取对98例M蛋白阳性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及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检测。
结果与血清蛋白电泳阳性率(87.25%)相比较,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阳性率(100%)明显增高,P<005。
结论血清蛋白电泳作为临床筛查,进一步测定血清免疫固定蛋白电泳可提高M蛋白阳性疾病的诊断;血清免疫固定蛋白电泳对M蛋白相关疾病的诊断更具有诊断价值。
标签:免疫球蛋白症M蛋白;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是浆细胞或 B 淋巴细胞单克隆大量增殖时所产生的一种异常的免疫球蛋白。
M 蛋白阳性是诊断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增殖性疾病的重要指标,但M蛋白阳性患者大多缺乏特异性的症状及体征。
在临床上容易漏诊或误诊。
应用血清蛋白电泳可对M蛋白阳性疾病进行初步筛选,而应用免疫固定电泳可以对M蛋白阳性疾病进行较明确的判断,免疫固定电泳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诊断准确率高,并可直接进行分型确认。
M蛋白血症可见于多种疾病,各科医生均有必要提高对M蛋白血症的认识。
尤其对于血清蛋白电泳出M蛋白的非MM患者应进行全面检查并应密切随访。
本文通过对98例M蛋白阳性患者的血清蛋白电泳以及免疫固定电泳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它们在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标本来源收集在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我院住院部及门诊送检的血清标本检出M蛋白阳性患者98例。
二、仪器与试剂血清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均采用法国SIBIA 公司CAPILLARYS-2 型全自动毛细管电泳分析仪,试剂、抗体均为原装配套。
三、实验方法按操作规程采用电泳分析仪自动完成血清蛋白电泳和血清免疫电泳得到血清蛋白电泳图谱和5个血清免疫电泳图谱。
四、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 软件对血清蛋白电泳和血清免疫固定电泳的临床诊断的敏感性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卡方检验。
M蛋白的鉴定及实验分析【关键词】 M蛋白;免疫球蛋白;分析Identify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M ProteinKey words:M protein; Immune globin; AnalysisM蛋白(骨髓瘤蛋白)细胞大量增殖产生的具有相同氨基酸顺序和蛋白质结构的免疫球蛋白(Ig)分子或其片段,临床上常见于多发性骨髓瘤(MM)、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等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克隆增殖性疾病[1]。
M蛋白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缩写,也称副蛋白、骨髓瘤蛋白、M成份。
对此病只有采取较好实验室方式与正确实验分析相结合,才能为临床提供靠得住依据。
1 血清区带电泳技术是临床实验室对蛋白质进行的一种剖析技术。
它能够对血清或其他体液中异样蛋白质进行挑选。
它是以区带电泳为基础在一种适合的支持介质—琼脂糖上进行的电泳。
血清蛋白质在给定的pH条件下要紧依照其所带电荷数将其分离成各类片段。
正常人血清的区带电泳结果和扫描图像从左至右的5个区带依次为白蛋白及α一、α二、β和γ球蛋白区。
有时在慢电泳时β球蛋白可分为β1球蛋白和β2球蛋白。
白蛋白区的成份包括白蛋白、前白蛋白和部份α1脂蛋白;α1区包括α1抗胰酶蛋白、α1脂蛋白、Gc球蛋白;α2区包括触珠蛋白、铜蓝蛋白、α2巨球蛋白等;β1区包括转铁蛋白、补体C3c、IgA、血结素等;β2区包括C3b、IgA;γ区包括IgG、IgM、CRP等。
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性疾病各类Ig均增加,相应的其他区带会减少,多见于肝硬化、慢性肝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由于β和γ区大量增殖,致使两区之间的间隙消失,成为γβ桥,亦称γβ联,扫描时β消失,显现一高而宽的γ峰。
免疫缺点症时会显现无γ峰或低β峰。
M蛋白血症特点是区带窄而浓,扫描峰高而尖,基底部窄,在γ区高与宽的比例≥2,β区那么≥1(正常时小于此比例),其他区带明显减少。
2022副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考试真题卷(1)本卷共分为1大题5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00分,6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每题2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做单向扩散试验时应用单克隆抗体测量多态性抗原时,测定值A.偏低B.不变C.偏高D.依具体情况而定E.通常为"0"2.做单向扩散试验时应用多克隆抗体测量M蛋白时,测定值A.偏低B.不变C.偏高D.通常为"0"E.依具体情况而定3.免疫浊度法的反应液通常是A.碳酸盐缓冲液B.磷酸盐缓冲液C.醋酸盐缓冲液D.枸橼酸盐缓冲液E.次氯酸盐缓冲液4.免疫比浊法对抗体的质量要求不包括A.抗体的特异性B.抗体的效价C.抗体的亲和力D.用H型抗血清E.用R型抗血清5.下列离子种类对免疫复合物形成速度的影响由慢到快的顺序为A.SCN-、NO、ClO、SO、HPOB.SCN-、ClO、NO、S、HPOC.SCN-、ClO、SO、NO、HPOD.SCN-、SO、NO、ClO、HPOE.SCN-、SO、ClO、NO、HPO6.免疫电泳中最常用的凝胶为A.琼脂B.琼脂糖C.葡聚糖D.聚丙烯酰胺E.D-半乳糖7.双向扩散试验试管法往试管中由先到后依次加入的物质为A.普通琼脂、液体抗原、含抗体的琼脂B.含抗体的琼脂、液体抗原、通俗琼脂C.含抗体的琼脂、通俗琼脂、液体抗原D.通俗琼脂、含抗体的琼脂、液体抗原E.液体抗原、含抗体的琼脂、普通琼脂8.用多克隆抗体测定M蛋白时,单向扩散试验沉淀圈将A.缩小B.扩大C.不变D.呈双环现象E.逐步消逝9.双向扩散试验平板法中若出现多条沉淀线,说明A.抗体含量大B.抗原含量大C.抗体或抗原缺乏D.抗体和抗原皆不是单一成分E.抗体和抗原皆过剩10.双向扩散试验平板法中若沉淀线靠近抗原孔则说明A.抗体含量大B.抗原含量大C.抗体或抗原缺乏D.抗原不是单一成分E.抗体不是单一成分11.双向扩散试验平板法中若沉淀线靠近抗体孔则说明A.抗体含量大B.抗原含量大C.抗原缺乏D.抗体不是单一成分E.抗原不是单一成分12.双向扩散试验平板法中沉淀线弯向抗体则说明A.抗体分子量大B.抗原份子量大C.抗原与抗体量相等D.抗原过剩E.抗体和抗原皆不是单一成分13.双向扩散实验平板法中沉淀线弯向抗准绳说明A.抗体分子量大B.抗原分子量大C.抗原与抗体量相等D.抗体过剩E.抗体和抗原皆不是单一成分14.双向扩散试验平板法中沉淀线为中间一条直线则说明A.抗体分子量大B.抗原分子量大C.抗原与抗体量相等D.抗原过剩E.抗体和抗原皆不是单一成分15.关于R型抗体的叙说正确的选项是A.R型抗体以抗原免疫家兔而制备B.R型抗体以抗原免疫家兔为代表的小型动物而制备C.R型抗体以抗原免疫马而制备D.R型抗体以抗原免疫马为代表的大型动物而制备E.R型抗体为单克隆抗体16.下列因素中不会影响免疫电泳时蛋白质分离的是A.电场强度B.溶液pHC.离子强度D.电渗E.电泳迁徙率17.蛋白质在水溶液中具有两性电离特性,当缓冲液pH与蛋白质等电点(PI)相当时蛋白质A.向阴极端挪动B.向阳极端挪动C.无电泳迁徙性D.先向阴极端移动再转向阳极端E.无固定移动方向18.蛋白质在水溶液中具有两性电离特性,当缓冲液pH大于蛋白质等电点(PI)时蛋白质A.向阴极端移动B.向阳极端移动C.无电泳迁徙性D.先向阴极端挪动再转向阳极端E.无牢固挪动偏向19.蛋白质在水溶液中具有两性电离特性,当缓冲液pH小于蛋白质等电点(PI)时蛋白质A.向阴极端移动B.向阳极端挪动C.无电泳迁移性D.先向阴极端移动再转向阳极端E.无牢固挪动偏向20.将双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是A.对流免疫电泳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电泳D.免疫固定电泳E.交叉免疫电泳21.将单向扩散试验与电泳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是A.对流免疫电泳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电泳D.免疫固定电泳E.交叉免疫电泳22.将区带电泳与免疫双扩散相结合的免疫化学技术是A.对流免疫电泳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电泳D.免疫牢固电泳E.交叉免疫电泳23.将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是A.对流免疫电泳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电泳D.免疫牢固电泳E.交叉免疫电泳24.目前临床检验工作中不推荐使用对流免疫电泳与火箭免疫电泳,共同的原因是A.灵敏度低B.特同性差C.电泳载体具有电渗作用D.只能进行定性检测E.使用放射性核素标记25.免疫电泳时,如抗原含量越多则A.沉淀线越接近抗体槽、沉淀线越粗B.沉淀线越接近抗体槽、沉淀线越细C.沉淀线离抗体槽越远、沉淀线越粗D.沉淀线离抗体槽越远、沉淀线越细E.无变化26.火箭免疫电泳如结合放射自显影技术其灵敏度可提高A.3~5倍B.10倍C.100倍D.1000倍E.倍27.最常用于M蛋白的分型与鉴定,也用于尿液中本周蛋白的检测及κ、λ分型的电泳技术是A.对流免疫电泳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电泳D.免疫固定电泳E.交叉免疫电泳28.免疫电泳采用的载体琼脂糖的浓度通常是A.0.4%~0.6%B.0.5%~0.7%C.0.6%~0.8%D.0.7%~0.9%E.0.8%~1.0%29.免疫电泳时,通常蛋白质份子在凝胶中进行电泳与自由电泳的简直不异,那是由于凝胶中的缓冲液的比例约为A.79%B.80%C.89%D.90%E.99%30.人血清蛋白在区带电泳后,分离出来的成分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为A.清蛋白、β蛋白、α蛋白、α蛋白、γ蛋白B.清蛋白、γ蛋白、α蛋白、α蛋白、β蛋白C.清蛋白、β蛋白、α蛋白、γ蛋白、α蛋白D.清蛋白、α蛋白、α蛋白、β蛋白、γ蛋白E.清蛋白、α蛋白、β蛋白、α蛋白、γ蛋白31.CIEP是下列哪类电泳手艺的英文缩写A.对流免疫电泳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电泳D.免疫固定电泳E.交叉免疫电泳32.RIE是下列哪种电泳技术的英文缩写A.对流免疫电泳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电泳D.免疫固定电泳E.区带免疫电泳33.IEP是下列哪类电泳手艺的英文缩写A.对流免疫电泳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电泳D.免疫固定电泳E.交叉免疫电泳34.IFE是下列哪种电泳技术的英文缩写A.对流免疫电泳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电泳D.免疫固定电泳E.交叉免疫电泳35.下列关于电泳的说法错误的是A.对流免疫电泳可测出浓度达μg/mlB.火箭免疫电泳作为抗原定量只能测定μg/ml以上的含量C.火箭免疫电泳中抗原浓度保持不变,峰的高度与抗体量呈正相关D.IgG的电泳形式为一部分泳向阳极,一部分泳向阴极E.蛋白质份子在琼脂糖中电泳时与在溶液中进行自由电泳简直不异36.对流免疫电泳中IgG抗体由于电渗感化在抗原抗体最适比处形成乳白色沉淀线这一现象称A.正向正极发展B.反向正极发展C.正向负极发展D.反向负极倒退E.正向负极前进37.IgG在对流免疫电泳中四个亚型有分歧的表现,下列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IgG和IgG向阴极挪动,IgG和IgG向阳极挪动B.IgG和IgG向阴极移动,IgG和IgG向阳极移动C.IgG和IgG向阳极挪动,IgG和IgG向阴极挪动D.IgG和IgG向阳极移动,IgG和IgG向阴极移动E.IgG和IgG向阴极移动,IgG和IgG向阳极移动38.1964年第一个报道免疫固定电泳技术的人是A.JohsonB.AlperC.AlfonsoD.Alper与JohsonE.Alper与Alfonso39.目前医学检验领域最常使用的电泳手艺是A.对流免疫电泳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电泳D.免疫牢固电泳E.交叉免疫电泳40.下列关于免疫固定电泳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A.分辨力强B.敏感度高C.最常用于M蛋白的鉴定与分型D.操作周期短,仅需数分钟E.成效易于分析41.关于放射免疫手艺说法错误的是A.是利用放射性核素可探测的灵敏性、精确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分析技术B.长处是灵敏度高、特同性强、反复性好C.缺点是核素有放射性,对事情职员和情况易形成风险或净化D.常用核素有:I、I、H、C42.RIA测定方法的第二步是将标记抗原和抗体相结合的复合物(B)和未结合的标记抗原(F)分离,分离方法不包括A.第二抗体沉淀法B.聚乙二醇沉淀法C.PR试剂法D.高速离心法E.活性炭吸附法43.关于IRMA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特点是用核素标记的抗原直接与受检抗体反应并用固相免疫吸附剂分离B和FB.IRMA法标准曲线的工作范围与RIA相同C.反应速度比RIA快D.只能测定小分子物质E.IRMA的灵敏度比RIA低44.关于RIA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RIA用核素标记抗体B.RIA为一种合作性结合反应C.反应速度比IRMA快D.只能测定小份子物资E.RIA的灵敏度比IRMA高45.放射免疫分析大概被酶免疫手艺代替的缘故原由不包括A.核素有半衰期B.核素的放射性对人体有危害性,必须加以防护C.试剂盒的储存期较短D.放射免疫分析不如酶免疫技术灵敏E.核素实验室的建设须经防疫部门监督,操作人员须经过特殊训练46.下列均为标记免疫手艺的是A.ELISA、免疫电泳、放射免疫分析B.免疫胶体金技术、单向扩散试验、凝集试验C.ELIS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放射免疫分析D.免疫胶体金技术、单向扩散试验、放射免疫分析E.免疫胶体金手艺、免疫电泳、放射免疫分析47.标记免疫手艺按测定反应系统的物理状态分为A.放射免疫技术和酶免疫技术B.化学发光免疫手艺和金免疫手艺C.荧光免疫技术和金免疫技术D.均相免疫测定和非均相免疫测定E.放射性和非放射性免疫测定48.最早建立的标记技术是A.放射免疫技术B.酶免疫技术C.化学发光技术D.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E.荧光免疫技术49.关于放射性核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I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I的衰变过程产生电离辐射强的β射线C.H、C在衰变时发生的β射线能量较弱D.使用最遍及的核素是IE.β射线测定时需用7计数仪50.关于I的优点表述正确的是A.I的化学性子不生动B.I衰变过程中产生的β射线能量弱易防护C.I对标记多肽、蛋白抗原分子的免疫活性影响较小D.I的半衰期为8天E.I的核素丰度为20%。
精品文档1.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的主要优点是什么?有什么缺点?【参考答案】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的主要优点是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可靠,试剂容易保存,能测定除SHb以外的所有血红蛋白,并易于建立质量控制。
主要缺点是血红蛋白转化液中,KCN为剧毒试剂,使用时应严加防范,严禁用口吸转化液,比色废液应妥善处理。
2.简述血小板的病理性变化【参考答案】(1)血小板减少:①血小板生成减少,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药物影响等;②血小板破坏过多,如免疫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③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2)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出血后及脾切除手术后等。
简记为:血小板病理性变化分为减少与增多;减少有生成减少、破坏过多以及消耗过多;生成减少急性白血病再障,及药物影响;破坏过多继发性减少性紫癜和脾亢,MIC及血栓性减少性紫癜。
3.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参考答案】生理性增多:见于机体缺氧如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劳动、恐惧、冷水浴等。
相对性增多见于连续剧烈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另见于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生理性减低:主要见于生理性贫血,造血功能衰退的老年人、血容量增加如孕妇、长期饮酒、生长发育造血原料相对不足如婴儿。
病理性增多: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多所致,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病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静脉屡以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病理性减少:(1)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的贫血:1)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等伴发的贫血。
2)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引起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它源自骨髓中的浆细胞并引起异常的免疫球蛋白的产生。
血清中的m蛋白是骨髓瘤的一个重要诊断标志,其浓度和特征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血清中m蛋白的诊断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骨髓瘤的诊断过程和标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1. 血清中m蛋白的作用血清中m蛋白,也称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是由浆细胞恶性增殖造成的,它是一种异常的免疫球蛋白,通常无法起到免疫功能,但却会对机体造成危害。
在骨髓瘤的诊断中,血清中m蛋白的浓度和特征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
2. 血清中m蛋白的检测方法对于骨髓瘤患者,血清中m蛋白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蛋白电泳、免疫固定电泳和免疫荧光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确定血清中m蛋白的类型和浓度,以及其与其他蛋白的比例,为骨髓瘤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3. 血清中m蛋白的诊断标准在骨髓瘤的诊断中,血清中m蛋白的浓度和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根据血清中m蛋白的特征,可以将骨髓瘤分为IgG型、IgA型、IgM型、轻链型和非分泌型等。
根据其浓度和变化趋势,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诊断骨髓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a. 血清中m蛋白浓度持续增高,或存在明显的蛋白电泳异常带。
b. 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检显示存在异常浆细胞增殖。
c. 存在骨骼破坏、高钙血症、肾功能不全等伴发症状。
4. 血清中m蛋白的治疗监测血清中m蛋白的浓度和特征可以作为骨髓瘤治疗效果的监测指标。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定期检测血清中m蛋白的浓度和特征,来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通常情况下,对于骨髓瘤的治疗监测,需要满足以下条件:a. 血清中m蛋白浓度和特征能够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b. 骨髓活检显示异常浆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或消失。
c. 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血清中m蛋白在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M蛋白鉴定的常用程序
孙卫红;翟玉华;刘金英
【期刊名称】《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年(卷),期】2006(016)003
【摘要】“M”蛋白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缩写.也称“副蛋白”.是由B淋巴细胞或浆细胞大最增殖产生的具有相同结构。
和氨基酸序列的分子或片段。
临床上常见于骨髓瘤(MM)、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MM)、意义末明的单克隆阿种球蛋白血症(MGUS)等。
【总页数】2页(P345,380)
【作者】孙卫红;翟玉华;刘金英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
【相关文献】
1.完善司法鉴定程序推进鉴定体制改革——《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评析 [J], 陈邦达;包建明
2.《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浅谈《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在司法会计鉴定中的作用 [J], 滕晓春
3.《司法鉴定程序通则》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浅谈《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在司法会计鉴定中的作用 [J], 滕晓春
4.规范司法鉴定程序,完善司法鉴定制度——浅析《司法鉴定程序通则》制定及其相关内容 [J], 李禹
5.规范司法鉴定程序完善司法鉴定制度——《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解读 [J], 李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章编号:1673-8640(2020)07-0668-05 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673-8640.2020.07.009血清蛋白电泳识别M蛋白的规则制定及其在健康人群M蛋白筛查中的应用徐 双1,路 瑾2,赵 磊1,裴 林1,贾 玫1,荣 嵘1(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北京 100044;2.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北京 100044)摘要:目的 建立血清蛋白电泳识别M蛋白的规则并进行验证。
探讨该规则在健康人群中筛查M蛋白的价值。
方法 参照相关文献,依据M蛋白在血清蛋白电泳中出现的区域制定M蛋白的识别规则。
对312例随机临床血清样本进行血清蛋白电泳,依据制定的M蛋白识别规则筛查M蛋白,并通过免疫固定电泳进行验证。
收集1 17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样本及236例除血液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骨肿瘤科、肝病科和老年科外的患者血清样本,分别进行血清蛋白电泳,筛查M蛋白,采用免疫固定电泳对可疑样本进行确证并分型。
结果 312例临床样本采用血清蛋白电泳筛选出28例可疑样本(含有M峰或可疑M峰),其中16例(5.12%)经免疫固定电泳确认为M蛋白阳性;血清蛋白电泳漏检1例,漏检率为0.32%。
1 170例健康体检者中M蛋白阳性率为2.14%(25/1 170),男性阳性率(2.64%)高于女性(1.82%)。
25例M蛋白阳性的健康体检者中,IgG型M蛋白阳性率最高(60%),其次为IgM型(24%)。
236例除血液科、肾内科、风湿免疫科、骨肿瘤科、肝病科、老年科外的患者样本中有10例M蛋白血症,阳性率为4.24%。
结论 制定的M蛋白识别规则在血清蛋白电泳识别M蛋白中有较大的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M蛋白;识别规则;血清蛋白电泳;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Rule making of M protein recognition by 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 protein screening among healthy subjects XU Shuang1,LU Jin2,ZHAO Lei1,PEI Lin1,JIA Mei1,RONG Rong1.(1.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Pe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Beijing 100044,China;2. Peking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Hematology,Beijing 100044,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d verify the rule of M protein recognition by 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and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this rule in screening M protein among healthy subjects. Methods According to related literatures,the rule of M protein recognition wa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region of M protein in 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was carried out in 312 random clinical serum samples. M protein was screened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rule of M protein recognition,which was verified by 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 Serum samples of 1 170 healthy subjects and 236 clinical samples excluding hematology,nephrology,rheumatology and immunology,bone tumor,hepatology and geriatrics were collected. 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 was performed on each sample. M protein was screened according to M protein recognition rule. 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 was used to confirm and type suspicious samples. Results In the 312 random clinical serum samples,28 samples,including M peak or suspicious M peak,were screened by 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among which16(5.12%) samples were confirmed as M protein positive by 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 One case was missed in 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and the missed rate was 0.32%. The positive rate of M protein was 2.14%(25/1 170)in 1 170 healthy subjec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M protein were 2.64% in males and 1.82% in females. The positive rate of M protein in males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females. Among the 25 M protein positive samples,the positive rate of IgG type M protein was the highest(60%),followed by IgM type(24%). Among the 236 clinical samples excluding hematology,nephrology,rheumatology and immunology,bone tumor,hepatology and geriatrics,10 cases had M protein,and the positive rate was 4.24%. Conclusions The established M protein recognition rule have a value in M protein recognition by 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which is worth to be applied widely.Key words:M protein;Recognition rule;Serum protein electrophoresis;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基金项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资助项目(RED2019-09)作者简介:徐 双,女,1983年生,学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为电泳技术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检验医院面试常考20题1.免疫电泳技术的优点是什么?免疫电泳有哪些用途?【测评要素】专业知识【评分参考】(1)优点:免疫电泳技术是将免疫扩散和电泳相结合的一种免疫学分析技术,既有抗原抗体反应的高度特异性,又有电泳分离技术的快速、灵敏和好成绩辨力,广泛应用于牛物医学领域。
(2)用途:①纯化雜或抗体的成分分析,分析mm;②正常及异常体液中蛋白质成分的分析如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冷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病等病人的血清蛋白成分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血清M蛋白的检测和鉴定;③免疫后不同抗体组分的动态变化研究。
2.略述血细胞从幼稚到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
【测评要素】专业知识【评分参考】一般而言血细胞从幼稚到成熟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规律如下:胞体、胞核、胞质。
(1)胞体:由大一>小(但巨核细胞由小一>大,粒系早幼比原粒大)。
(2)胞核:①大小,由大一>小(巨核细胞胞核由小一>大;成熟红细胞无核):②形状,圆形一>(粒细胞)分叶:③染色质,细致、疏松一>粗糙、紧密;④核膜,不显著一>显著;⑤核仁,有一>无。
(3)细胞质:①量,少一>多(淋巴细胞例夕卜);②颜色,深蓝一>浅蓝或淡红(淋巴细胞,单核细胞颜色不变);③颗粒,无一>少一>多(红细胞系无颗粒)。
3试述C反应白(CRP)测定及临床意义。
【测评要素】专业知识【评分参考】CRP一种能与肺炎链球菌多糖体反应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激活补体,促进吞噬和有其他的免疫调控作用。
测定CRP目前主要用免疫化学法如单向免疫扩散、火箭免疫电泳、胶乳法、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和ELISA等。
其原理都是利用特异性抗CRP抗体与待检标本中CRP反应,根据形成的沉淀环直径、沉淀峰高度、凝集程度、呈色程度或其他免疫反应结果判定待测标本阳性、阴性或CRP含量。
由于CRP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在各种急性和慢性感染组织损伤、恶性肿瘤、心肌梗死、手术创伤、放射线损伤等时,CRP可迅速升高,病情好转时又迅速降至正常。
M蛋白检测-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泳
血清蛋白电泳可以根据血清中所有蛋白质的电荷性质和分子量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技术,目前临床上的主要应用是筛查M蛋白(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正常血清的图谱如下:
M蛋白是浆细胞异常增殖产生的一种单克隆的异常的免疫球蛋白,由于其电荷性质和分子量都是完全一样,因此在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的位置是同一个,导致在正常图谱中有一个异常的蛋白峰,如下图:
这种异常的M蛋白多出现在图谱的γ区,也可出现在α2区和β1 和β2,有时可出现在区与区之间的连接处!
一旦出现M蛋白,提示受试者血清中有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即浆细胞出现了异常的增殖(可以是良性的,更多的是恶性),进一步需要免疫固定电泳进行M蛋白的类型鉴定(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如下图:
血清蛋白电泳的检测方法有琼脂糖电泳和毛细管电泳,这两个方法学的差异是毛细管电泳的敏感性略高于琼脂糖电泳,且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检测,避免了手工操作和蛋白染脱色的程序;
免疫固定电泳的检查方法亦包括琼脂糖电泳和毛细管电泳,两者的敏感性相似,琼脂糖电泳的历史比较悠久,多是指南推荐的检测方法,但毛细管电泳的免疫固定电泳对于高免疫球蛋白血症背景下的M 蛋白的类型检测更有优势。
检验模拟题701、患者男性,42岁。
因肾衰竭住院,需进行肾移植。
该患者排斥反应的本质为1分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Ⅴ型超敏反应考生答案:正确答案:D试题分数:1分考生得分:0答案解析:急性排斥反应与CD4+T细胞和CD8+T细胞激活有关,属于Ⅳ型超敏反应。
2、患者男性,42岁。
因肾衰竭住院,需进行肾移植。
此时进行细胞学检测,可发现1分A.T细胞↑,CD4/CD8↑B.T细胞↓,CD4/CD8↓C.T细胞↑,CD4/CD8↓D.T细胞↓,CD4/CD8正常E.T细胞↑,CD4/CD8正常考生答案:正确答案:A试题分数:1分考生得分:0答案解析:T细胞的数量与细胞免疫或移植排斥反应有关,在急性移植排斥反应临床症状出现前1-5天,CD4+T细胞与CD8+T细胞比值可升高至1.2以上。
3、患者男性,42岁。
因肾衰竭住院,需进行肾移植。
患者用免疫抑制剂后缓解。
若长期使用,最常见的副作用是1分A.药物中毒B.诱发移植物抗宿主反应C.过敏反应D.肿瘤发生率和病毒感染率增高E.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增高考生答案:正确答案:D试题分数:1分考生得分:0答案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是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就会导致肿瘤发生率和病毒感染率增高。
4、患者男性,31岁。
咳喘三周,偶有咳少量黏痰,受寒冷刺激加重,每天晚间、清晨均有剧咳而影响睡眠,用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多种祛痰止咳剂未能缓解。
查体:双肺闻及哮鸣音。
胸片:心肺无异常。
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1分A.急性上呼吸道感染B.急性支气管炎C.支气管内膜结核D.支气管哮喘E.喘息性支气管炎考生答案:正确答案:D试题分数:1分考生得分:0答案解析:患者咳嗽伴气喘,有季节性,用抗生素无效,应考虑支气管哮喘。
5、患者男性,31岁。
咳喘三周,偶有咳少量黏痰,受寒冷刺激加重,每天晚间、清晨均有剧咳而影响睡眠,用青霉素、头孢菌素和多种祛痰止咳剂未能缓解。
6762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年11月第41卷第21期㊀I n t J L a bM e d,N o v e m b e r2020,V o l.41,N o.21 论㊀㊀著智能识别鉴定M蛋白分型王仁浩1,谢㊀婧2,管仲斌1,谢松业1ә(1.上海兰卫医学检验所股份有限公司医学检验科,上海200335;2.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澳大利亚南澳大利亚州阿德莱德5005)㊀㊀摘㊀要:目的㊀计算机能做到与医学检验专家一样,智能快速准确地识别M蛋白的成分并鉴定出是哪一类型的M蛋白病.方法㊀采集免疫固定电泳后的样本图片,经电脑扫描后转换形成一维数据,为了便于智能化鉴定M蛋白成分,先在其中血清蛋白电泳中找到M蛋白带,再根据其他5个不同组分的图像信息进行综合匹配处理.为了便于参数传递,将电泳峰值数据标准化纠正,以免不同因素引起偏差干扰.结果㊀如果待测患者的峰值(除清蛋白)比相应正常质控品峰值大,且峰高与峰宽之比大于4ʒ1即找到M蛋白带,根据是否有M蛋白带和健康人的免疫固定电泳6组的一维数据的峰高与峰宽的阈值范围来判断患者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某组分峰值特征是否有意义,即患有M蛋白血症.结论㊀采用计算机编程可对免疫固定电泳图谱中血清蛋白电泳及各组分实现自动识别㊁分类㊁综合分析,给出正确鉴别结果,与传统方法比较无差异,可为临床医生鉴別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关键词:智能;㊀M蛋白分型;㊀免疫固定电泳D O I:10.3969/j.i s s n.1673G4130.2020.21.027中图法分类号:R733.3;R730.45文章编号:1673G4130(2020)21G2676G05文献标识码:AI n t e l l i g e n t r e c o g n i t i o na n d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M p r o t e i n t y p i n gWA N GR e n h a o1,X I EJ i n g2,G U A N Z h o n g b i n1,X I ES o n g y e1ә(1.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 e d i c a lL a b o r a t o r y,S h a n g h a iL a b w a y C l i n i c a lL a b o r a t o r y C o.,L t d.,S h a n g h a i200335,C h i n a;2.U n i v e r s i t y o f A d e l a i d e,A d e l a i d e,S o u t hA u s t r a l i a5005,A u s t r a l i a)A b s t r a c t:O b j e c t i v e㊀A s t h e s a m ew i t hm e d i c a l l a b o r a t o r y e x p e r t s,c o m p u t e r s c a n a l s o r e c o g n i z e t h e c o m p o n e n t s o fM p r o t e i n q u i c k l y a n d a c c u r a t e l y,a n d i d e n t i f y w h i c h t y p e o fM p r o t e i nh a d c a u s e dd i s e a s e.M e t h o d s㊀T h e s a m p l e p i c t u r e s o f i mm u n o f i x a t i o ne l e c t r o p h o r e s i sw e r e s c a n n e d a n d t r a n s f o r m e d i n t oo n eGd i m e n s i o n a l d a t a.I no r d e r t o f a c i l i t a t e t h e i n t e l l i g e n t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o fM p r o t e i n c o m p o n e n t s,t h e b a n do fM p r o t e i n i n t h e s e r u m p r o t e i n e l e c t r o p h o r e s i sw a s f o u n do u t f i r s t,a n d t h e n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m a t c h i n gp r o c e s s i n g b a s e d o n t h e i m a g e i n f o r m aGt i o no f t h e5d i f f e r e n tc o m p o n e n t s f r o mt h e M p r o t e i n w a s p e r f o r m e d.I no r d e rt of a c i l i t a t et h e p a r a m e t e r t r a n s f e r,t h e e l e c t r o p h o r e t i c p e a kd a t aw e r es t a n d a r d i z e da n dc o r r e c t e dt oa v o i dt h e i n t e r f e r e n c eo fd i f f e r e n t f a c t o r s.R e s u l t s㊀I f t h e p e a k(e x c e p t a l b u m i n)o f t h e p a t i e n t u n d e r t e s tw a s l a r g e r t h a n t h e p e a ko f t h e c o r r eGs p o n d i n g n o r m a l q u a l i t y c o n t r o l,a n d t h e r a t i oo f t h e p e a kh e i g h t t o t h e p e a kw i d t hw a s g r e a t e r t h a n4ʒ1,i t w a s i n d i c a t e t h a t t h eM p r o t e i nb a n dw a s f o u n d o u t.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t h r e s h o l d r a n g e o f p e a kh e i g h t a n d p e a k w i d t ho f6g r o u p s o f o n eGd i m e n s i o n a l d a t a o fM p r o t e i n a n d i mm u n o f i x a t i o n e l e c t r o p h o r e s i s o f h e a l t h y p e o p l e, i t c o u l d b e j u d g e dw h e t h e r t h e p e a k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c o m p o n e n t i n s e r u mi mm u n o f i x a t i o n e l e c t r o p h o r e s i s o f p a t i e n t sw e r em e a n i n g f u l,t h a t i f t h e y h a dM p r o t e i n.C o n c l u s i o n㊀T h e c o r r e c t i d e n t i f i c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c a n b e p r oGv i d e db y c o m p u t e r p r o g r a mm i n g t h r o u g ha u t o m a t i c a l l y i d e n t i f y i n g,c l a s s i f y i n g a n d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l y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s e r u m p r o t e i n e l e c t r o p h o r e s i sm a p s.T h e r e i s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m e t hGo d.T h eb a s e f o r c l i n i c a l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 c a na l s ob e p r o v i d e db y t h i sm e t h o d.K e y w o r d s:i n t e l l i g e n t;㊀M p r o t e i n;㊀t y p i n g;㊀i mm u n o f i x a t i o ne l e c t r o p h o r e s i s㊀㊀M蛋白分型种类多,诊断方法除流式细胞外[1G2],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学方法已成为确诊M蛋白血症作者简介:王仁浩,男,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免疫和生化方法学研究.㊀ә㊀通信作者,EGm a i l:13671692739@139.c o m.本文引用格式:王仁浩,谢婧,管仲斌,等.智能识别鉴定M蛋白分型[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21):2676G2679.的重要手段[3G4],其中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对多发性骨髓癌(MM)患者血清中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 g)进行分型鉴定具有高特异性和高灵敏性[5].虽然免疫固定电泳图谱简单,但在目前临床医学检验中对M蛋白的分型㊁判断㊁识别均是通过人工肉眼观察,易产生主观判断误差及漏判.本文釆用计算机智能鉴定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成分主要的思考方法是先找到M 蛋白带,再根据其他5个不同组分的图像信息进行综合匹配处理.根据健康人的免疫固定电泳6组的一维数据的峰高与峰宽的阈值范围来判断患者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某组分峰值特征是否有意义,即患有M 蛋白血症.最后,鉴别出不同类型的M蛋白,并给出结果.这样大大提高了M蛋白血症的筛查效率,减少了人为误差,为临床诊治和预后提供了科学依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标本采集:15例免疫固定电泳(书)示范图片[6],35例M蛋白血症标本中包括20例不同类型M蛋白血症患者和15例健康人.标本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实验室提供.1.2㊀仪器与试剂㊀(1)试剂:美国H e l e n a公司提供,试剂批号:3415和3416和3417;(2)仪器设备:全自动快速电泳分析仪由美国H e l e n a公司提供,为S P I F E3000型或S P I F E4000型;(3)参数设置和操作步骤:详见R E P电泳仪操作规程;(4)扫描仪:C a n o n K EW36823.1.3㊀方法1.3.1㊀免疫固定电泳测定㊀方法学原理:免疫固定电泳将血清或其他标本在琼脂(醋酸纤维素)平板上做区带电泳,然后在其上加入已知相应单价抗血清,当抗体与其区带中的单克隆I g结合后,便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沉淀(固定)下来.通过漂洗和染色,呈现浓而狭窄的着色区带,即可判断单克隆I g的轻链和重链类型.一般免疫固定电泳鉴定M蛋白成分主要由6个组分组成:(1)蛋白电泳;(2)I g G;(3)I g A;(4) I g M;(5)免疫球蛋白κ链;(6)免疫球蛋白λ链.第1组分为总的血清蛋白成分,第2~4组分为 重链 (其实免疫球蛋白是由2条重链和2条轻链组成),第5~6组分为轻链,共由6个组分的电泳带组成.健康人免疫固定电泳中的蛋白电泳只出现清蛋白等5种蛋白成分,不出现M蛋白成分区带,且I g G㊁I g A㊁I g M 及κ链和λ链电泳带颜色较浅,扫描后一般峰宽大于峰高.采用不同的颜色把3幅峰形电泳图合并为一张电泳图,便于直观显示给医生,为诊断疾病提供合理的依据.1.3.2㊀设计思路㊀首先,把6幅图像经过扫描转换成数据信息.其次,将二维数据转换成一维数据,为了便于智能化鉴定M蛋白成分,采用不同的颜色把6幅电泳图数据信息绘制成一张电泳图,先在其中血清蛋白电泳中找到M蛋白带,再根据其他5个不同组分的图像信息进行综合匹配处理.为了便于参数传递,根据健康人的免疫固定电泳6组的一维数据的峰高与峰宽阈值范围来判断患者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某组分峰值特征是否有意义,即是否患有M蛋白血症.最后鉴别出不同类型的M蛋白,并给出结果.免疫固定电泳智能化鉴定M蛋白成分的电泳流程见图1.智能化鉴定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成分电泳特点,(1)正常:若蛋白电泳没有找到M蛋白带,而且重链和轻链峰值特征全部无意义输出正常;(2)正常?建议复做:仅仅蛋白电泳峰值有意义其余峰值无意义输出 正常?建议复做 ;(3)游离κ㊁λ型轻链病:若蛋白电泳出现M蛋白,重链峰值特征无意义且κ和λ型轻链同时有特征性意义时输出游离κ㊁λ型轻链病;(4)游离κ型合并κ型I g A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当κ或λ有2个有意义峰值a和b时,若I g A有一个有意义的峰值c,a与c横坐标相同,b与c坐标不同,则输出游离κ型合并κ型I g A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5)游离κ型轻链病:若κ或λ有特征意义峰值,并且重链峰值全部无特征意义,则输出 游离κ型轻链病 ;(6)κ型I g A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若蛋白电泳出现M蛋白带,κ或λ峰值有价值,同时存在有价值的I g A或I g M 或I g G,并且前一组峰值横坐标与后一组峰值横坐标相符,则输出κ型I g A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7)κ型I g A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若蛋白电泳出现M蛋白带,κ或λ有价值峰值,同时存在有价值的I g A或I g M或I g G,但前一组峰值横坐标与后一组峰值横坐标不相符,则输出κ型I g A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 (8)多克隆病:κ或λ有价值,同时I g A或I g M或I g G 为有价值宽峰(波高>100同时波宽>波高),其中峰值 有意义 指峰高大于峰宽4ʒ1.重链指I g G㊁I g A㊁I g M,轻链指κ型㊁λ型.1.3.3㊀实验过程㊀(1)利用按键精灵电脑软件把50幅免疫固定电泳图片按图中不同深浅的蓝色条带转化为数据信息,再将二维数据转化为一维数据.根据M蛋白与蛋白电泳对应的位置㊁区带深浅㊁宽窄的不同即峰值数据的位置和大小及左右峰谷的长度,确立峰高度与峰宽度的比例范围,血清M蛋白在蛋白电泳中可在α2至γ区形成浓度高的区带,扫描图中可见基底较窄,高而尖锐的峰,在γ区蛋白峰高大于峰宽,在β区和α2区也是如此,以此参数来判断M蛋白的真伪,大大减少了肉眼判断的误差,见图2.7762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年11月第41卷第21期㊀I n t J L a bM e d,N o v e m b e r2020,V o l.41,N o.211.4㊀统计学处理㊀采用S P S 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智能和传统两种方法鉴定M 蛋白成分的差异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图1㊀㊀智能化鉴定M蛋白带流程图㊀㊀注:基线与I gM 重合.图2㊀㊀免疫固定电泳λ型I gG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2㊀结㊀㊀果2.1㊀把图片生成的数据用自编软件的程序转化为直观的一个峰值图谱,储存在E x c e l 文档中.2.2㊀按免疫固定电泳的区带位置染色的深浅和峰高与峰宽的比例关系,采用计算机语言编程,智能化鉴定免疫固定电泳M 蛋白成分,最后鉴别出不同类型的M 蛋白,并做出结果.2.2.1㊀采用免疫固定电泳法用S P I F E 3000或4000型全自动电泳仪获得血清标本的6张凝胶电泳图.2.2.2㊀扫描6张电泳图片,输入计算机.2.2.3㊀用按键精灵软件,将6张电泳图片扫描转换成一维数据储存在E x c e l 文档里.2.2.4㊀用自编软件打开步骤C 获得的E x c e l 文档数据,软件可以从中获得免疫固定电泳中蛋白电泳(D Y )㊁I g G ㊁I g A ㊁I gM ㊁κ型㊁λ型数据.获得各条线的参数,包括:峰值坐标㊁左波谷坐标㊁右波谷坐标㊁波宽是否大于波高峰值㊁各线峰值;然后根据患者蛋白电泳中ɑ至λ区域的峰值与标准峰值(健康人)同区域的数据比较大小.如果患者输出的峰值比标准峰值大,则这条线的峰还要进一步判断是否有价值,也就是根据左波谷坐标至右波谷坐标的峰宽是否大于峰高,如果峰高大于峰宽,判断为有价值(含M 蛋白带),然后进一步按流程鉴定为哪一类型的M 蛋白.2.2.5㊀输出鉴别结果㊀根据判断M 蛋白带的理论依据寻找属于哪一类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并打印报告,包括κ和λ链的比值.κ和λ链的比值在采用传统免疫固定电泳方法肉眼判断时是无法辨别的,因为肉眼不能判断颜色的深浅确切值,而软件采取的是按键精灵的捕色软件,它可以测出κ和λ链的颜色深浅具体值,然而κ和λ链的比值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是很有价值的.这个结果和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κ和λ链的比值具有良好相关性(n =38,r =0.889),经统计κ和λ链比值,健康人参考值为1.16ʃ0.2(n =32),所有M 蛋白血症患者中κ型患者κ和λ的比值明显大于1.36,而λ型患者κ和λ的比值明显小于0.96,这个软件可以同时测定κ和λ链,减少了患者再次测定κ和λ链所带来的麻烦.本文提供一种利用鉴定免疫固定电泳M 蛋白成分的系统,该系统包括以下设备:A 步骤的设备为S P I F E 3000或4000型全自动电泳仪,获得血清标本的6张凝胶电泳图;B 步骤的设备为扫描仪:C a n o n K E W 36823,扫描6张电泳图片,输入计算机;C 步骤的设备为计算机用按键精灵软件,将6张电泳图片扫描转换成一维数据储存在E x c e l 文档中;D 步骤的设备为自编软件安装计算机,它可以直接打开步骤C 获得的E x c e l 文档数据,然后进一步按流程鉴定为哪一种类型的M 蛋白并输出鉴别结果及图像.见图3~5.图3㊀㊀κ型I gM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2.3㊀实验的临床应用㊀由作者和临床免疫专家[6]选8762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年11月第41卷第21期㊀I n t J L a bM e d ,N o v e m b e r 2020,V o l .41,N o .21出50幅免疫固定电泳图像包含血清蛋白电泳图像.选择原则是既满足于常规检查的M 蛋白类型,又包括很少见的类型和书图谱上的特例图像,经扫描成图片后,用按键精灵电脑软件把图片转化为数据.采用计算机编程智能化鉴定免疫固定电泳M 蛋白成分,通过对50幅免疫固定电泳图像和血清蛋白电泳图像的数据分析,评价自动扫描㊁鉴定的整体性能.图4㊀㊀游离λ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图5㊀㊀κ、λ型I gG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病2.3.1㊀实验结果分析㊀采用联想电脑M 7150,C P U 256M 内存,完成资料标本50幅扫描㊁分析及鉴定,M 蛋白区带35,正确识别33(94.3%),其中M 蛋白I g G 区带κ型10,正确识别10(100%),λ型5,正确识别5(100%),κ㊁λ混合型2,正确识别2(100%);M 蛋白I gA 区带κ型3,正确识别3(100%),λ型+游离λ型1,正确识别1(100%);M 蛋白I gM 区带κ型3,正确识别3(100%),λ型1,正确识别1(100%),κ㊁λ混合型1,正确识别1(100%),混合型λ型I g M +κ型I g G1,正确识别1(100%),游离κ区带1,正确识别1(100%),游离λ区带7,正确识别7(100%).正常人区带15,正确识别15(100%).2.3.2㊀性能验证㊀智能和传统两种方法鉴定M 蛋白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智能化鉴定M 蛋白成分方法的正确度为96.0%,灵敏度为94.3%,特异度为100.0%,假阴性率(漏诊率)为4.0%,假阳性率(误诊率)为0.0%,阴性似然比为6,K a p p a 值为0.908,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88.0%.3㊀讨㊀㊀论㊀㊀M 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浸润骨髓和软组织产生M 球蛋白及多肽,引起骨骼破坏㊁肾脏病变和贫血,但该病起病缓慢,无症状期长短不定,短至几个月长达十余年,由于症状多样化及个体差异,出现的临床表现繁多和复杂,初发病常常不被发现而多被误诊.亚州人MM 发病率为0.5/100000~1.0/100000[7],70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生率为3%,通过骨髓涂片㊁组织活检㊁X 线片来诊断外,其他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学方法已成为确诊MM 的重要手段,其中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是对MM 患者血清中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进行分型鉴定,具有高特异度和高灵敏度,也可以识别M 蛋白双克隆[8].目前缺乏标准化鉴别分型方法,临床医学检验中对M 蛋白的分型㊁判断㊁识别都是人工肉眼观察,易产生主观判断误差及漏判.应用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能做到与医学检验专家一样,智能快速㊁准确地识别细胞[9]和D N A 凝胶电泳分子量测量[10],但未见智能鉴定M 蛋白的成分.本系统应用电脑扫描模式识别技术,采用可对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图谱实现自动识别㊁分类㊁综合分析给出正确鉴别结果,该方法可以同时计算出κ和λ链,因为肉眼不能判断颜色的确切深浅值,然而κ和λ链的比值诊断MM 是很有价值的[11G12].这个软件可以同时测定κ和λ链比值,减少了患者再次测定κ和λ链所带来的麻烦.通过对50幅免疫固定电泳图像的数据分析,虽然合并游离轻链判断有漏检,但评价自动扫描整体性能的鉴定及临床应用准确度达96%,K a p p a 值达0.908,与传统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㊀结㊀㊀论㊀㊀计算机能做到与医学检验专家一样,智能快速㊁准确地识别M 蛋白的成分,并鉴定出是哪一种类型的M 蛋白病,提高了检查效率,减少了人为误差,给临床实验室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也为临床医生鉴別诊治和预后提供了科学依据.参考文献[1]程薇,李玉龙,黄洲风,等.血清免疫固定电泳分型结合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在诊断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J ].广东医学,2018,39(2):265G267.(下转第2688页)9762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年11月第41卷第21期㊀I n t J L a bM e d ,N o v e m b e r 2020,V o l .41,N o .21[18]韩冰,吴翠萍,赵芯,等.数字P C R和荧光定量P C R诊断急性期布鲁菌病的灵敏度比较初步研究[J].传染病信息,2019,32(4):312G316.[19]宋能,谭杨,罗凤玲,等.微滴数字P C R定量检测全血样品中结核分枝杆菌特异C F P10基因[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36(2):10G15.[20]徐万洲,李娟,何晓云,等.血清2019新型冠状病毒I g M 和I g G抗体联合检测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的诊断价值[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0,43(3):230G233.[21]MU D,Y A NL,T A N G H,e t a l.As e n s i t i v e a n da c c u r a t e q u a n t i f i c a t i o nm e t h o d f o r t h ed e t e c t i o no fh e p a t i t i sBv iGr u s c o v a l e n t l y c l o s e d c i r c u l a rD N Ab y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ad r o p le td i g i t a l p o l y m e r a s e c h a i n r e a c t i o n a m p l if i c a t i o n s y s t e m[J].B i o t e c h n o l L e t t,2015,37(10):2063G2073.[22]A B A C H I N E,C O N V E R SS,F A L Q U ES,e t a l.C o m p a r iGs o n o fr e v e r s eGt r a n s c r i p t a s e q P C R a n d d r o p l e t d ig i t a l P C Rf o rth e q u a n ti f i c a t i o no fd e n g u ev i r u sn u c l e i ca c i d [J].B i o l o g i c a l s,2018,52(1):49G54.[23]李晓燕,朱丛中,郭丽茹,等.嵌合人偏肺病毒(h M P V)表位的重组流感病毒免疫保护效果[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20,40(1):11G18.[24]W E E R A K O O N K G,G O R D O NC A,W I L L I AM SG M, e t a l.D r o p l e td i g i t a lP C Rd i a g n o s i so fh u m a ns c h i s t o s oGm i a s i s:p a r a s i t e c e l lGf r e eD N Ad e t e c t i o n i nd i v e r s e c l i n i c a l s a m p l e s[J].J I n f e c tD i s,2017,216(12):1611G1622.[25]J E A N N O TE,B E C E T T EV,C AM P I T E L L IM,e t a l.C i rGc u l a t i n g h u m a n p a p i l l o m a v i r u sD N Ad e t e c t e du s i n g d r o pGl e td i g i t a lP C Ri nt h es e r u m o f p a t i e n t sd i a g n o s e d w i t h e a r l y s t a g e h u m a n p a p i l l o m a v i r u sGa s s o c i a t e d i n v a s i v e c a rGc i n o m a[J].JP a t h o l C l i nR e s,2016,2(4):201G209[26]U S H I O R,Y AMAMO T O M,N A K A S H I MA K,e ta l.D i g i t a l P C Ra s s a y d e t e c t i o n o f c i r c u l a t i n g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t u b e r c u l o s i sD N A i n p u l m o n a r y t u b e r c u l o s i s p a t i e n t p l a sGm a[J].T u b e r c u l o s i s,2016,99:47G53.[27]席晓霞.初生婴儿肠道菌群与母体各部位菌群相关性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28]郑璐.微液滴数字P C R技术和非分子诊断方法对非中性粒细胞缺乏宿主肺曲霉菌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29]WU XL,L I N H,C H E NSJ,e t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a pGp l i c a t i o no far e v e r s et r a n s c r i p t a s ed r o p l e td i g i t a lP C R(R TGd d P C R)f o r s e n s i t i v e a n d r a p i d d e t e c t i o n o f J a p a n e s e e n c e p h a l i t i s v i r u s[J].JV i r o lM e t h o d s,2017,248(1):166G171.[30]P H O L W A T S,S T R O U PS,F O O N G L A D D AS,e t a l.D i g i t a l P C Rt o d e t e c t a n d q u a n t i f y h e t e r o r e s i s t a n c e i nd r u g r e s i s t a n t m y c o b a c t e r i u m t u b e r c u l o s i s[J].P L o S O n e,2017,8(2): e57238.[31]WHA L E A S,B U S H E L L C A,G R A N T P R,e t a l.D eGt e c t i o no f r a r e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m u t a t i o n sb y d i g i t a lP C R i nah u m a ni n f l u e n z aav i r u s m o d e ls y s t e m a n dc l i n i c a l s a m p l e s[J].JC l i n M i c r o b i o l,2016,54(2):392G400.[32]D O B N I KD,D E M S A RT,HU B E R I,e t a l.I n t e rGl a b o r a t oGr y a n a l y s i s o f s e l e c t e d g e n e t i c a l l y m o d i f i e d p l a n t r e f e r e n c e m a t e r i a l s w i t h d i g i t a l P C R[J].A n a l l B i o a n a l C h e m,2018,410(1):211G221.[33]K L I N E M C,HO L D E N M J,S C O T T C,e t a l.S t a n d a r d r e f e r e n c em a t e r i a l2366f o rm e a s u r e m e n t o f h u m a nc y t oGm e g a l o v i r u sD N A[J].J M o lD i a g n,2013,15(2):177G185.(收稿日期:2020G02G02㊀修回日期:2020G06G10)(上接第2679页)[2]唐洁,梁效功,薛丽,等.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6,26(2):236G239.[3]郭晓聪,徐晓娅,刘伟平.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价值[J].实用医药杂志,2019,36(5):427G429.[4]毕德成.免疫球蛋白定量和免疫固定电泳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5(12):55G56.[5]陈云峰,葛亮,沈建江.免疫固定电泳及免疫球蛋白定量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分型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6,20(11):881G883.[6]宋鉴清.电泳技术临床应用 电泳图谱[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85G91.[7]L E EJH,Y O O NSS,S UH C,e t a l.M u l t i p l em y e l o m a i n k o r e a:p a s t,p r e s e n t,a n d f u t u r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s.e x p e r i e n c eo f t h ek o r e a nm u l t i p l em y e l o m aw o r k i n gp a r t y[J].I n t JH eGm a t o l,2010,92(1):52G57.[8]杨强,侯健,陈文明,等.双克隆免疫球蛋白多发性骨髓瘤六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6,37(7):614G616.[9]MA N N A A C,N A N N I C L,L UM I N I D A,e t a l.A r t i f i c i a l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t e c h n i q u e sf o re m b r y oa n do o c y t ec l a s s i f i c aGt i o n[J].R e p r o dB i o m e dO n l i n e,2013,26(1):42G49.[10]T A Y L O RD,P OW E R SD.T e a c h i n g a r t i f i c i a l i n t e l l i g e n c e t o r e a de l e c t r o p h e r o g r a m s[J].F o r e n s i cS c iL n tG e n e t,2016,25:10G18.[11]唐江涛,李立新,冯伟华,等.免疫固定电泳和血轻链比值诊断以肾脏损伤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的价值[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47(4):551G555.[12]吴颖涛,邹琳,黄前川,等.血清游离轻链及其比值在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中的应用价值[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9,33(7):458G461.(收稿日期:2020G02G11㊀修回日期:2020G06G17)8862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年11月第41卷第21期㊀I n t J L a bM e d,N o v e m b e r2020,V o l.41,N o.21。
M蛋白的检测与鉴定
一、M蛋白的基础知识
M蛋白是浆细胞或B 淋巴细胞单克隆大量增殖时所产生的一种异常免疫球蛋白,其氨基酸组成及排列顺序十分均一,空间构象、电泳特征也完全相同,本质为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轻链、重链等)。
由于它产生于单一克隆(monoclone),又常出现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巨球蛋白血症(macroglobulinemia)、恶性淋巴瘤(malignantlym phoma)病人的血或尿中,故称M 蛋白。
这些M 蛋白大多无抗体活性,所以又称为副蛋白(paraprotein)。
M 蛋白血症可分为恶性与意义不明的两大类。
恶性M 蛋白血症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包括轻链病)、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7SIg M 病(Solomen -Konkel 病)、半分子病及不完全骨髓瘤蛋白病(C 端基因缺陷)等。
意义不明的M 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M G US)又分为两种,一种是与其他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伴发者,另一种即所谓良性M 蛋白血症。
M 蛋白的检测方法主要有琼脂或琼脂糖电泳、免疫电泳、免疫固定电泳、选择免疫电泳等。
二、M蛋白的鉴定
1.多发性骨髓瘤与巨球蛋白血症时的M 蛋白检测和鉴定
(1)血清总蛋白定量。
90%的患者血清总蛋白含量升高(70%的患者>100g/L),约10%的患者正常或甚至偏低(如轻链病时)。
(2)血清蛋白醋纤膜或琼脂糖电泳。
M 蛋白在电泳时出现典型的单株峰(亦称M 区带),特点是区带窄而浓,扫描时呈现尖高峰,在γ区高比宽≥2,在β区≥1。
此M区
带可因Ig的不同而出现在在γ~α2的任何区域。
M蛋白增殖的另一特点是其他各区带明显减少,显示图像较简单。
有时有的患者血中M蛋白并不高,这是由突变细胞的Ig分泌能力决定的。
这种病人的血清在电泳时M峰可不明显,易被其他蛋白掩盖,需采用稀释血清成应用其他敏感方法如免疫固定电泳来检测。
(3)血清Ig定量。
一般M蛋白所属Ig含量均显著增高,其他类Ig则正常或显著减低。
(4)免疫电泳。
①正常人血清免疫电泳结果:可分辨出20 多种蛋白成分。
在阳极端有船形很浓的沉淀线为白蛋白。
通常Ig组分靠阴极端,最靠近加样孔者为Ig M,依次为IgA、IgG,三者成平滑的连续沉淀线。
②多发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分IgG、IgA、Ig M、IgI)和IgE5 种,IgG 和IgA 又分亚类,所有Ig的轻链又分两个型。
因此,免疫电泳时变形沉淀线的位置随各分子的电泳区带不同而异,从慢γ~β2区皆可出现。
IgG 1 多出现在慢γ区,IgG 4 在β~α2区。
M 蛋白与相应的抗重链血清、抗轻链血清形成迁移范围十分局限的浓密的沉淀弧。
由于此种病人血清中Ig 含量甚高,免疫扩散时可出现抗原绝对过剩而不出现沉淀线,此时需稀释血清重做,往往可获得满意结果。
③巨球蛋白血症:由于IgM 分子大量增殖所致。
在免疫电泳时,常常出现以下特征:一是沉淀线明显变形。
正常情况下,IgM形成短小沉淀线,不易看到变形。
当IgM大量出现时,则会使整个IgM沉淀线变形。
二是抗原孔周围和电泳纵轴出现团块状沉淀。
三是电泳时IgM组分无迁移,这多是Ig M分子聚合,电泳不移动所致。
(5)尿本-周蛋白检测。
①定性检测:用热沉淀法和磺基水杨酸法。
②免疫电泳法:用待检尿浓缩后进行免疫电泳,大多数多发性骨髓瘤病人和轻链病患者,仅出现一条致密的弓形弯曲的沉淀线。
本法60%~80%的骨髓瘤病人和几乎全部轻链病病人可检出尿本周蛋白。
③轻链白蛋白-戊二醛交联免疫电泳法:多发性骨髓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及轻链病可呈阳性,正常人阴性。
本法尿本周蛋白检出率为100%,假阳性4%,尿中含有200μg/ml 时即可出现阳性结果。
2.重链病时M 蛋白检测与鉴定
与多发性骨髓瘤相同,免疫电泳时由于重链分子较Ig 分子小,故迁移率快,电泳位置较靠阳极侧(β~α)。
但重链病一般需选择免疫电泳证实。
3.7SIg M 病时M 蛋白的检测与鉴定
一般Ig M 为五聚体,沉降系数为19S ,而7S IgM患者的IgM为单体,沉降系数为7S 。
证明7S IgM 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测定Ig M 总量后,将被测血清1~2 ml 过Sepharose 6B柱,再根据洗脱峰图用面积仪测出7S Ig M占总IgM的百分比,与Ig M 总量换算即得7S IgM的绝对值。
另一方法即为植物血凝素(PHA)选择电泳。
此法原理是五聚体Ig M可与PHA 结合形成沉淀,而单体IgM不与PHA结合。
在琼脂胶中加入PHA,后进行电泳,五聚体IgM 被P H A 所阻留,而7S Ig M 继续向阳极泳动,并可与随后加至抗体槽中的Ig M 抗血清反应,形成单一沉淀弧。
4.半分子病时M 蛋白检测与鉴定
所谓半分子病(half-molecule)是指此种M 蛋白由一条重键和一条轻链组成,分子量是正常Ig 分子的1/2 或<1/2(因半分子病肽链往往有部分缺失)。
至今报告过IgG 和IgA 的半分子病。
除上述检测方法外,尚须对“半分子”进行特殊鉴定。
方法有:
①免疫电泳法鉴定半分子M 蛋白的迁移率。
电泳时发现具有IgG 或IgA 的电泳特征而迁移率明显快于二者时(泳向正极可达α2 区),应注意有无本病的可能。
②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推算M 蛋白的分子量。
③超速离心分析,测定M 蛋白的沉淀系数。
④Fc抗原决定簇的确定。
用相应抗重链血清对比患者与正常人相应Ig 的区别。
5.测定免疫球蛋白轻链型筛选M 蛋白
正常人有五类免疫球蛋白,其轻链有两种型,即κ型或λ型。
对于每个Ig分子而言,其轻链只有一种,不是κ就是λ。
但对一个体的Ig 分子而言,则有κ和λ两种链型,且其比例基本上是固定的,即κ/λ约为2∶1 。
任何原因引起的Ig 分子多克隆增殖,如慢性肝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某些恶性肿瘤时,其κ/λ值不变。
而M 蛋白发生时,是单克隆细胞的恶性增殖,所以在Ig 量明显增高的同时,其κ/λ比值必然发生改变,即一种轻链型的Ig 分子增多。
利用适当的方法,分别定量测定血清中κ、λ型Ig 分子的量,即可特异而简便地诊断M 蛋白病。
测定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浊度测定技术分别测定含κ或λ的Ig 的量,一种是用单相免疫扩散法测定κ型、λ型Ig 的含量及比值。
单扩法是在琼脂凝胶板上打孔,排列呈梅花型,中心孔注入抗κ、抗λ混合抗体,周围孔放正常人及患者待测血清,然后进行扩散。
正常血清与抗血清之间可见对称双线。
若患者的κ轻链Ig 升高,其沉淀线向内移,而λ线有不同程度向外移,双环间距增宽。
若λ轻链Ig 含量增高,则表现为环距减小、融合或跨环现象。
此外,该法对IgG、IgA、IgD 类型的轻链诊断准确率较高,而对Ig M型诊断不够理想,其原因是Ig M分子大,扩散迁移率小,同时五聚体立体结构也影响了抗轻链抗体与轻链结合。
若用二疏基乙醇处理将Ig M 解为单体,则阳性率大大提高。
6.良性M 蛋白血症
良性M 蛋白血症主要指那些血清中存在电泳均质的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但无临床症状,长期观察也未发现骨髓瘤或世球蛋白血症的病人。
老年人中发现良性M 蛋白血症者较多,应注意与多发性骨髓瘤相鉴别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