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特殊区域配置
- 格式:ppt
- 大小:970.50 KB
- 文档页数:20
Osfp 路由协议1、OSPF协议概述OSPF(Open Short Path First)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协议(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主要用于规模较大的网络中。
2、OSPF的特点●适应范围广:支持各种规模的网络,最多可支持数百台路由器。
●快速收敛:在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后立即发送更新报文,使这一变化在自治系统中被处理。
●无环路由:根据收集到的链路状态用最短路径树算法计算路由。
●区域划分:允许自治系统内的网络被划分成区域来管理,区域间传送的路由信息被汇聚,从而减少了占用的网络资源。
●路由分级:使用4类不同的路由,按照优先顺序分别是区域间路由、区域路由、第一类路由、第二类路由。
3、OSPF的基本概念●自治系统(Autonomous System,AS):为一组路由器使用相同路由协议交换路由信息的路由器。
●路由器ID号:运行OSPF协议的路由器,每一个OSPF进程必须存在自己的Router-ID。
●OSPF邻居:OSPF路由器启动后,便会通过OSPF接口向外发送Hello报文,收到Hello报文的OSPF路由器会检查报文中所定义的参数,使双方成为邻居。
●OSPF连接:只有当OSPF路由器双方成功交换DD报文,交换LSA并达到LSDB的同步后,才能形成邻接关系。
4、OSPF路由的计算过程每台路由器根据自己周围的网络拓扑结构生成链路状态通告(State Advertisement,LSA),并通过更新报文将LSA发送给网络中的其他OSPF路由器。
每台OSPF路由器都会收到其他路由器通告的LSA,所有的LSA放在一起便组成了链路状态数据库(Link State Database,LSD)。
LSA是对路由器周围网络拓扑结构的描述,LSDB 则是对整个自治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的描述。
OSPF路由器将LSDB转换成一张带权的有向图,这张图便是对整个网络拓扑结构的真实反映。
stub(末节区域):使用的前提:如下图示,非骨干路由和其它路由协议(静态、EIGRP、RIP...)均要与骨干路由直连。
作用是:把一个非骨干区域配置成stub区域,而stub区域路由器将从其它协议重分布到OSPF的路由条目(OE1、OE2)替换成默认路由指向骨干区域。
如下图所示:在R1、R2(即ABR)上配置,配置命令如下:R1/R2:router ospf 1area 100stub结果是:由于R2既是处于area 100,又处于area 0,所以,当“show ip route ospf”的时候,只有R1上的OSPF路由条目(OE1、OE2)会被替换成默认路由指向骨干路由,而R2上的路由条目是不会被替换的。
当然,此图右边使用的是EIGRP,也可以使用除OSPF外的其他路由协议,因为,我们要在R3上做“路由重分布”。
totally-stub(完全末节区域):使用的前提条件和stub的一样,只是totally-stub要更“狠”,它的作用是:将从它路由协议重分布到OSPF的路由条目(OE1、OE2)及OIA(区域间学习到的路由)全部替换成默认路由指向骨干区域,但配置命令与上述还是有一点点差别的:R1:router ospf 1area 100 stubR2: router ospf 1area 100 stub no-summary结果:也是只有R1上的所有OSPF路由条目(包括OE1、OE2机OIA)被替换成了一条默认路由指向骨干路由。
nssa和totally-nssa的使用前提是一样的,即当OSPF区域跨非骨干区域连接到骨干区域时,如下图所示,RIP跨了area 10连接到了area 0。
而两者的作用有点不同。
nssa(次末节区域):作用是将从连接骨干区域出口的其它路由协议重发布来的(OE1、OE2)替换成默认路由指向骨干区域配置命令:R2和R3:router ospf 1area 10 nssaR4: router ospf 1area 10 nssa default-information-originatetotally-nssa(完全次末节区域):作用是将从连接骨干区域出口的其它路由协议重发布来的(OE1、OE2)及区域间学习到的路由(OIA)替换成默认路由指向骨干区域。
幼儿园游戏区域设置规定引言:幼儿阶段是孩子生命中最为关键的发展时期,幼儿园作为孩子的第一步学校,扮演着引导孩子发展的重要角色。
为了提供一个安全、有利于孩子全面发展的环境,幼儿园在游戏区域设置上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定。
1. 游戏区域的分类和意义游戏区域按功能和教育目的可以分为认知区、感知区、社交区和创意区等。
这些区域的设置旨在促进孩子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综合发展。
2. 游戏区域设置的原则合理的游戏区域设置应依据以下原则:孩子的年龄、发展需求、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游戏材料的质量和安全性;区域的足够空间和灵活的布置等。
3. 认知区的设置认知区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的重要场所,应设置有益于观察、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活动。
例如,积木区、拼图区和图书角等。
4. 感知区的设置感知区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孩子的感知能力和感官发展。
这些区域可以设置为音乐角、艺术角、探索角等,供孩子进行音乐、绘画、触摸和探索等活动。
5. 社交区的设置社交区的设计旨在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这些区域,孩子可以与其他小伙伴进行互动、游戏和交流,如角色扮演区、桌游区和操场等。
6. 创意区的设置创意区的目标是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幼儿园可以设置绘画区、手工制作区和模型展示区等,供孩子自由发挥和创造。
7. 游戏区域的布局要点游戏区域的布局要合理利用空间,确保孩子有足够的活动空间。
不同区域之间要有明确的分隔,以防交叉干扰。
布局还要考虑通风、采光、安全和卫生等因素。
8. 游戏材料的选择与更新游戏区域的材料应适合孩子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同时要保证其质量和安全性。
定期更新和更换部分材料,以保持孩子对游戏的新鲜感和学习的动力。
9. 游戏监督和引导幼儿园应安排专门的教师或保育员来监督和引导孩子在游戏区域的活动。
他们应提供适当的指导,鼓励孩子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同时保护孩子的安全。
10. 家园合作与亲子参与家长在游戏区域设置上应与幼儿园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
特殊药品治疗室设计一、引言特殊药品治疗室是医疗机构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它主要负责药品的储存、调配和使用。
一个合理、科学的设计对于确保药品的安全、有效使用以及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设计原则、布局、装修要求、设备配置和管理规范等方面详细介绍特殊药品治疗室的设计。
二、特殊药品治疗室的设计原则1.安全性:特殊药品治疗室的设计首先要保证安全性,包括防火、防爆、防盗等方面。
同时,要确保药品在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2.功能性:特殊药品治疗室应具备良好的功能性,包括明确的区域划分、合理的通道设计以及方便医护人员操作的设施布局。
3.合规性:特殊药品治疗室的设计需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如建筑设计规范、环保要求等。
4.人性化:在满足功能性、安全性的前提下,特殊药品治疗室的设计还应注重人性化,为医护人员提供舒适、便捷的工作环境。
三、特殊药品治疗室的布局1.区域划分:特殊药品治疗室可分为药品储存区、调配区、使用区等,各区域之间应保持合理的距离,避免交叉污染。
2.通道设计:通道应宽敞明亮,方便医护人员通行和药品运输。
同时,通道内应设置足够的消防设施,确保消防安全。
3.设施布局:特殊药品治疗室内的设施应根据功能区域进行合理布局,如药品储存设备、医疗设备、安全监测设备等。
四、特殊药品治疗室的装修要求1.材料选择:特殊药品治疗室的装修材料应选择防火、防潮、易清洁的材质,以确保室内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2.色彩搭配:室内色彩搭配要和谐、舒适,避免使用过于刺激的颜色。
一般可选择白色、淡蓝色等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
3.灯光照明:特殊药品治疗室的照明应保证充足、柔和,既能满足医护人员的工作需求,又能减少疲劳感。
五、特殊药品治疗室的设备配置1.药品储存设备:如药品柜、冰箱、冷藏柜等,用于储存不同类型的药品。
2.医疗设备:如输液泵、注射器、监护仪等,用于病人的治疗和监测。
3.安全监测设备:如火灾报警器、气体监测器等,用于实时监测室内环境安全。
物业管理保洁人员配置参考指导标准一、背景物业管理保洁人员在保障物业日常运营和提供良好居住环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确保物业管理保洁工作的高效运作,制定一套适用的人员配置参考指导标准是必要的。
二、人员配置原则1. 根据物业规模和类型进行人员配置,以满足物业日常运营和维护的需要。
2. 实行差异化的人员配置,根据不同区域和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合理调配。
3. 配置过程中需充分考虑经济实用性和效率,同时确保保洁质量和服务水平。
三、人员配置指标1. 根据物业规模和类型,每1000平方米住宅区域应配置至少2名保洁人员。
2. 办公楼区域每层建议配置至少2名保洁人员,根据楼层面积和使用率灵活增减。
3. 商业区域根据商户数量和客流量确定保洁人员数量,同时根据场所类型和特殊需求进行调整。
4. 公共区域如楼梯间、电梯间、公共厕所等,根据使用频率和面积进行配置,确保常态保洁工作的高效进行。
5. 其他特殊区域如花园、游泳池、健身房等,根据使用情况和维护要求配置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
四、配置参考标准1. 保洁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和技能,包括清洁物品和设备的使用、卫生消毒知识等。
2. 保洁人员应定期进行培训,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技能。
3.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配置合适的工作工具和设备,确保保洁工作的高效进行。
4. 对于特殊区域的配置,需根据相关要求提供相应的培训和装备。
五、总结物业管理保洁人员配置参考指导标准的制定可以提升物业管理保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这些指导标准的实施需要与物业管理公司和保洁人员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为居民提供舒适和安全的居住环境。
以上是物业管理保洁人员配置参考指导标准的内容。
希望这份文档可以为物业管理行业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辅助管理信息化系统基本配置一、总体目标《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辅助管理信息化系统基本配置》(以下简称基本配置)是为指导、规范、统一各关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辅助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辅助系统)建设而制定,提出了辅助系统的基本功能模块,以及各模块的业务描述、作业流程和主要功能,明确了数据基本格式和接口要求,作为各关建设辅助系统的基本模板和参考依据。
辅助系统是海关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以下简称特殊区域)实施信息化管理的辅助平台,依托H2000定制数据、卡口物流监控数据等,对区内企业及进出区货物实施监管。
主要包括联网备案、货物流转管理、卡口管理、核算核查、风险管理、担保管理、查询统计等功能模块。
根据特殊区域信息化建设现状,按照信息化系统基本要求统一与实际管理模式差异化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制定基本配置,指导各关按照统一、规范的要求建设辅助系统,既可以实现总署统一管理和数据安全的要求,又兼顾各关区个性化需求,实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有利于提高海关对特殊区域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和整体监管效能,规范作业,严密监管,防范两个风险,并为进一步优化特殊区域监管模式提供支持和保障。
二、总体结构辅助系统的系统架构应遵循海关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和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规范,主要分为外网、数据交换平台和海关内网3个层次,其中,海关端部署在海关内网,企业端部署在外网,海关端与企业端及其他外部网络之间的数据交换严格按照海关内网对外接入局域网的有关原则和要求进行设计,确保数据安全。
在系统应用流程上,企业在外网进行申报,数据通过数据交换平台传输到海关内网,海关在海关内网进行操作。
辅助系统各基本数据字段的数据结构与填报要求应与H2000系统报关单相应字段保持一致,并建立完善的参数和系统维护机制,确保所有的各类参数的变更也与H2000系统保持同步。
三、适用范围及与H2000系统的关系(一)适用范围与要求。
基本配置是对各关的辅助系统建设的基本标准和要求。
饭店餐厅各特殊区域消毒要求
1、就餐区域布局
1、根据餐厅布局撤掉部分桌椅子,保证相邻两桌间前、后、左、右间距,具备
防范的安全距离约一米,同时保证用餐空间整齐;
2、保证顾客用餐期间尽量方向一致,避免飞沫干扰;
3、控制好餐厅内用餐人数,拒绝店内聚餐行为。
2、就餐区域消毒
1、每日每2.3小时对顾客常接触的设施进行消毒;
2、监督人员必须在消毒检查表内签字确认并对外公布;
3、门店吧台、餐桌、椅、展示柜等外场区域、公共空间,每天上午10点,下午
14点,18点,22点四次消毒;
4、执行标准为含氯消毒剂(浓度500mg/L)或75%的酒精,使用专用消毒抹布,
擦拭桌面、橱窗,不少于15分钟后用清水擦除洗净,去除残留消毒剂;
5、在顾客容易关注和接触到的地方,张贴“已消毒”标识。
3、后厨食品加工区域消毒
1、严格执行消毒规定,加工餐具每日蒸煮消毒;
2、每餐所有食材尤其肉制品100%做到熟制(包括员工餐);
3、相应消毒操作完成,执行时间,操作人员签名留档备份。
4、客用餐具消毒。
OSPF实验7:OSPF特殊区域实验级别:Professional实验拓扑:实验说明:R2为ABR和ASBR,R3在NSSA实验时会成为ASBR。
在做这个实验之前,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OSPF LSA的类型。
见下表:在一个OSPF的普通区域,会存在LSA1,LSA2,LSA3,LSA4,LSA5这些LSA,并且数量很多。
我们可以通过OSPF的特殊区域的配置让某些区域减少LSA数目和路由表的条目。
基本配置:R1: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 1.1.1.1 255.255.255.0ip ospf network point-to-point!interface Serial1/0ip address 10.1.1.1 255.255.255.0serial restart-delay 0!router ospf 10router-id 1.1.1.1log-adjacency-changesnetwork 1.1.1.0 0.0.0.255 area 0network 10.1.1.0 0.0.0.255 area 0R2: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 2.2.2.2 255.255.255.0!interface Serial1/0ip address 10.1.1.2 255.255.255.0serial restart-delay 0!interface Serial1/1ip address 11.1.1.1 255.255.255.0serial restart-delay 0!router ospf 10router-id 2.2.2.2log-adjacency-changesredistribute connected subnetsnetwork 10.1.1.0 0.0.0.255 area 0network 11.1.1.0 0.0.0.255 area 1R3:interface Loopback0ip address 3.3.3.3 255.255.255.0!interface FastEthernet0/0no ip addressshutdownduplex half!interface Serial1/0ip address 11.1.1.2 255.255.255.0serial restart-delay 0!router ospf 10router-id 3.3.3.3log-adjacency-changesnetwork 11.1.1.0 0.0.0.255 area 1在R1和R3上查看路由表:R1#sho ip rou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1.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Loopback02.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E2 2.2.2.0 [110/20] via 10.1.1.2, 00:03:00, Serial1/0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0.1.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1/011.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1.1.1.0 [110/128] via 10.1.1.2, 00:03:00, Serial1/0R3#sho ip rouCodes: C - connected, S - static, R - RIP, M - mobile, B - BGPD - EIGRP, EX - EIGRP external, O - OSPF, IA - OSPF inter areaN1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1, N2 - OSPF NSSA external type 2E1 - OSPF external type 1, E2 - OSPF external type 2i - IS-IS, su - IS-IS summary, L1 - IS-IS level-1, L2 - IS-IS level-2ia - IS-IS inter area, * - candidate default, U - per-user static routeo - ODR, P - periodic downloaded static routeGateway of last resort is not set1.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1.1.0 [110/129] via 11.1.1.1, 00:02:51, Serial1/02.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E2 2.2.2.0 [110/20] via 11.1.1.1, 00:02:51, Serial1/03.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3.3.3.0 is directly connected, Loopback010.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O IA 10.1.1.0 [110/128] via 11.1.1.1, 00:02:51, Serial1/011.0.0.0/24 is subnetted, 1 subnetsC 11.1.1.0 is directly connected, Serial1/0OE2的路由是通过LSA5传播,OIA的路由是通过LSA3来传播。
OSPFLSA的7种类型及特殊区域和路由表详解始发路由器内容泛洪区域Link State ID 在OSPF数据库中的名字1 RouterLSA每台路由器链路或接⼝type和cost本区域始发路由器的router-idRouter Link States2 NetworkLSAMA⽹络中DR产⽣与之相连的路由器的router-id (包括DR)本区域DR接⼝上的IP地址Net Link States3 NetworkSummaryLSAABR区域外部的⽬的地址(到同⼀⽬的中cost最⼩的)及到该⽬的的cost跨区域Internal⽹络Summary NetLink States4ASBRSummaryLSAASBRASBR路由器及到该路由器的cost跨区域所通告的ASBR路由器的router-id Summary ASB Link States5ASExternalLSAASBRAS外部的⽬的地址及其costAS External⽹络Type-5 AS External Link States7NSSAExternalLSANSSA中的ASBRAS外部的⽬的地址及其costNSSA External⽹络Type-7 AS External Link StatesStub area末梢区域(存根区域)没有4类和5类LSA,ABR下发⼀条3类0.0.0.0/0默认路由O *IA配置命令:所有stub区域路由器上router ospf 1area 1 stubTotally stub area没有3、4、5类LSA,ABR下发⼀条3类0.0.0.0/0默认路由O* IA配置命令:区域内部路由器:router ospf 1area 1 stubABR路由器:router ospf 1area 1 stub no-summary //阻挡3类外部汇总路由area 1 default-cost 10 // 设定下发默认路由的cost值Not-so-stubby-area(NSSA)⾮完全末梢区域:既想阻挡LSA5,⼜想引⼊外部路由没有4、5类LSA,外部路由注⼊NSSA区域⾥,ASBR产⽣7类LSA,7类LSA只能存在于NSSA区域⾥,若穿越ABR到其他区域ABR会将其变成5类LSA,NSSA区域的ABR不会下发3类0.0.0.0/0默认路由,可⼿⼯配置配置命令:所有NSSA区域路由器上配置,如果某路由器没有配置,它将不能与其他NSSA路由器建⽴邻居关系。
OSPF特殊区域Ospf的区域分层特性有很大的优势OSPF的区域一共有六种:1.骨干区域:Area02.标准区域3.特殊区域:1)、末节区域2)、完全末节区域(思科私有)3)、NSSA(not-so-stub by Area)非纯末节区域4)、完全NSSA(思科私有)重点理解末节区域(stub Area)和NSSA;2)、3)、都是思科在工业标准上做的扩展STUB AREA(末节区域)一、Stub Area的作用:阻止接受自治系统外部的路由信息:也就是不接受5类LSA(传递外部网段信息)通过默认路由(0.0.0.0)来访问外部网络。
注:1.末节区域中不存在ASBR,因为末节区域不允许有LSA5的存在,即不收LSA5,也不发LSA5。
2.默认路由在区域被设置成末节区域时就自动生成(ABR LSA3通告,类型为O *IA。
)3.末节区域中所有路由器都要设置,在-router)#area <> stub;否则形成不了邻居(hello 包里的末节特性要匹配4.路由表里只有O,O IA,其他由O *IA的默认路由代替完全末节区域(Totally stub area,思科私有)思科在末节区域上的扩展,除了继承末节区域的特性,不收来自自治系统外的路由信息,还不接受自治系统内区域间的路由汇总信息,即不收LSA5(LSA4),LSA3。
配置:在末节区域的基础上,在ABR上使用-router)#area 〈〉stub no-summary注:1.完全末节区域只是末节区域的扩展,所以只要在末节区域的基础上对ABR进行操作,不需整个区域都配置,stub特性一样,可以建立邻居2.默认路由由ABR自动向该区域通告,特例用LSA3,路由类型为O *IA3.路由表里只有O,O *IA类型的默认路由NSSA(非纯末节区域)是末节区域的RFC补充,它拥有末节区域良好的特性,但它允许存在ASBR,即保留了不接受外部LSA(LSA5)的特性,又有可以向自治系统内宣告外部LSA(LSA7);可以用LSA7伪装外部LSA,即用LSA7代替LSA5在NSSA区域传递,出了NSSA区域LSA7则变成LSA5。
配置OSPF路由协议在网络中配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路由协议,可以实现动态路由的选择和更新,增加网络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下面将介绍如何配置OSPF路由协议。
1.确定OSPF区域划分:在OSPF中,网络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Area),每个区域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
根据网络拓扑和需求,确定需要划分的区域数量和标识符。
2.配置路由器接口:将路由器的各个接口与网络连接,并进行必要的IP地址配置。
每个接口的IP地址应属于同一区域,并通过命令“router ospf area 区域编号”将接口连接到对应的区域。
3.配置区域边界路由器(ABR):ABR是连接不同区域的路由器,需要进行特殊的配置。
在ABR上,通过命令“router ospf area 区域编号”将接口连接到对应的区域,并使用命令“area 区域编号 range 网络地址子网掩码”将其连接的网络范围标记为该区域。
4.配置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ASBR是连接不同自治系统(AS)的路由器,需要进行特殊的配置。
在ASBR上,使用命令“router ospf”进入OSPF配置模式,并使用命令“re distribute 子网号子网掩码”将其连接的网络添加到OSPF路由表中。
5.配置OSPF路由协议:在每台路由器上,使用命令“router ospf 进程号”进入OSPF配置模式,并使用命令“network 子网号子网掩码 area 区域编号”将该路由器的接口添加到OSPF路由表中。
6.配置路由器的优先级:OSPF通过区域的优先级来选择区域内的DR(Designated Router)和BDR(Backup Designated Router)。
可以通过命令“priority 数字”设置路由器的优先级(默认为1),数字越大优先级越高。
7.验证OSPF配置:使用命令“show ip ospf”来验证OSPF路由协议的配置情况。
OSPF特殊区域的总结stub、totallystub区域是为了减小路由表条目,优化网络性能。
满足以下四个条件的区域可以被认定为stub、totallystub区域:1,只有一个默认路由作为其区域的出口。
2,区域不能作为虚链路的穿越区域。
3,stub区域里无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asbr。
4,不是骨干区域area0.stub、totallystub区别是:stub区域须要在区域内每个路由器上面布局,totallystub只须要在边界路由器abr上面布局。
stub区域没类型4,5,6,totallystub区域没类型3,4,5,6,从而进一步增大路由表。
stub区域不允许有asbr,为解决这个问题,nssa允许外部路由通告到ospf自治系统内部,而同时保留自治系统其余部分的末梢区域特征。
为了努力做到这一点,在nssa区域内的asbr将终到类型7的lsa去通告那些外部的目的网络。
这些nssa区域外部的lsa将在整个nssa区域中展开红肿,但是可以在abr路由器的地方被堵塞。
stub(末梢区域)在ospf中一些区域出口很少为了减少路由条目(优化网络减少路由器的压力)可以把此区域配置为末梢区域在末梢区域中仅仅需要区域的路由条目和一条指向区域边界路由器的默认路由就能实现所有的选路所以在末梢区域中可以减少不必要的lsa(stub区域中只有1,2,3种类型4,5,7是禁止的)的泛洪totallystubbyarea(全然末梢区域)不但具备末梢区域的功能且一个全然末梢区域的abr(边界路由)将不仅堵塞外部的lsa而是堵塞所有的汇总lsa除了通告预设路由的那一条类型3的lsa特别注意(1..虚链路无法在一个末梢区域内布局,也无法沿着一个末梢区域2..末梢区域的路由器无法就是asbr【负责管理将外部路由{比如说ripeigrpisis}互连内部】路由器)基本布局:areaarea-idstubareaarea-idstubno-summarynssa(非纯末梢区域)允许外部路由通告到ospf自治系统内部而同时保留自治系统其余部分的末梢区域部分为了做到这一点在nssa区域的asbr将始发类型7lsa【lsa7只允许nssa泛洪】来通告外部的目的网络可用用showipospfdatabasenaa-external来显示通告信息totallynssa(完全非纯末梢区域)除了通告一条指向abr的默认路由的类型3的lsa外其他类型3的lsa和类型4的lsa在nssa区域内阻止同样满足以上的注意基本布局--areaarea-idnssaareaarea-idnssano-summary1、ospf为了便于管理及维护,将as划分为多个区域;2、区域类型有:area0,骨干区域,存有全部as内路由信息和as外路由信息,并且其它区域的路由必须通过区域0留言;一般区域,具备骨干区域的所有特点,除了不能转发其它区域路由;末节区域,或叫做:stubarea,存有as内的全部路由,但没as外部路由,出访as 外部采用预设路由;完全末节区域,仅有本area内路由,访问其它区域及as外部须通过默认路由;次末节区域,nssa,和全然末节区域一样,但可以拒绝接受type7类型的外部路由,type7路由在向其它area发布时,由nssa的abr转换为type5类型,同时伴随产生一条到asbr的主机路由。
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标准为贯彻落实《xx市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8—2020年)实施方案》,规范区(市)县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和管理,完善xx市特殊教育体系。
根据《教育部关于发布<义务教育阶段盲校教学与医疗康复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等三个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要求, 特制定本标准。
一、总体要求建立特殊教育资源中心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推进全纳教育、提升特殊教育质量意义重大,各地要充分认识资源中心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结合当地特殊教育发展实际,明确定位,合理布局,加大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投入力度,配备的设施设备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安全和环保标准,不得含有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有毒材料。
二、服务职能资源中心是为区域内特殊教育学校(机构)、普通学校、师生和家长提供特殊教育专业化服务,集管理、咨询、研究、评估、指导、服务于一体,以“整合资源、搭建平台、提供支持”为宗旨的特殊教育专业化服务平台。
应具备以下服务职能:(一)负责区(市)县域内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的管理及考核,巡回指导随班就读及送教上门工作。
(二)指导普通学校资源教室的建设与运作,统筹配置、协调安排资源教室专用设备。
(三)负责区(市)县域内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对象的评估审核与备案,与普通学校教师共同为“送教上门”学生开展教育服务,配合卫生、残联等部门为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学生开展康复训练。
(四)开展特殊教育教研科研。
深入研究特殊教育热点问题和突出问题,研发随班就读、送教上门教具、学具及相关辅具。
(五)开展特殊教育专业培训及咨询服务。
组织开展区域特殊教育学校(机构)教师、随班就读教师、资源教师、送教上门教师的专业培训,为普校教师、家长、学生开展咨询服务。
(六)负责链接教育康复资源及相关专业资讯。
(七)培育扶残助学志愿者、社工、义工等组织。
三、场地及环境资源中心应有固定的专用场所。
其面积应不小于200平方米,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结合需要适当扩大。
所附基础设施要符合《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无障碍设计规范》《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
多区域的好处:1、减少lsdb的大小,节约带宽2、提高路由的效率:缩减部分路由器的OSPF路由条目,降低路由收敛的复杂度,对某些特定的lsa,可以在区域边界上,实现汇总/过滤/控制,而实现全网互通3、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当某个区域的某条路由出现抖动时,可以减少受影响的波及面4、减少设备性能消耗OSPF特殊区域产生原因:减少LSA条目数量和路由表规模,减少设备性能对功能实现带来的条件限制减少LSDB的规模减少LSDB规模的好处:1.提高路由效率2.提高网络的稳定性3.减少设备性能的消耗减少LSA:2类:改变网络类型3类:域间路由汇总4/5类:域外路由汇总(有几条5类就有几条4类)特殊区域不能在area 0做不能在ABR设备上配置指向外部路由的缺省路由,否则会产生环路传输区域和末端区域:传输区域:除了承载本区域发起的流量和访问本区域的流量外,还承载了源IP和目的IP都不属于本区域的流量(其他区域),即“穿越型流量”,如Area 0。
末端区域:只承载本区域发起的流量和访问本区域的流量,不提供流量中转,起于也终于,如Area 1对于末端区域,需要考虑下几个问题:1. 保存到达其他区域明细路由的必要性:访问其他区域通过单一出口,“汇总”路由相对明细路由更为简洁。
2. 设备性能:网络建设与维护必须要考虑成本因素。
末端区域中可选择部署性能相对较低的路由器特殊区域:只要做了特殊区域,那么这个区域的所有设备都要设置为特殊区域Stub区域(末节区域):特性:Stub区域的ABR不向Stub区域内传播它接收到的自治系统外部路由(过滤四类/五类LSA),Stub区域中路由器的LSDB、路由表规模都会大大减小为保证Stub区域能够到达自治系统外部,Stub区域的ABR将生成一条缺省的3类LSA,并发布给Stub区域中的其他路由器Stub区域是一种可选的配置属性,但并不建议将每个区域都配置为Stub区域。
通常来说,Stub区域位于自治系统的末梢,是那些只有一个ABR的非骨干区域,配置Stub区域时需要注意下列几点:•骨干区域不能被配置为Stub区域•如果要将一个区域配置成Stub区域,则该区域中的所有路由器必须都要配置成Stub路由器•Stub区域内不能存在ASBR,自治系统外部路由不能在本区域内传播•虚连接不能穿越Stub区域建立E位为0代表不支持外部路由(Stub区域)N位为1代表为NSSA区域P位为1代表支持七转五Stub区域的OSPF路由表:配置Stub区域后,所有自治系统外部路由均由一条三类的默认路由代替除路由条目的减少外,当外部网络发生变化后,Stub区域内的路由器是不会直接受到影响的配置:所属区域路由器都需要配置命令华为:ospf 1area 0.0.0.1Stub思科:router ospf 1area 1 stub应用场景:分支机构且没有与其它单位互联(下面没有下联节点),需要知道其它区域明细路由条目,不需要知道外部路由条目,设备内存利用率不算太高,内部网络(所属区域)中不需要重分布路由的情况Totally Stub区域(完全末节区域):特性:Totally Stub区域既不允许自治系统外部路由/区域间路由在本区域内传播。
OSPF特殊区域OSPF是一个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采用层次化的设计,为了优化网络和减小一些新能较低路由器的负担,OSPF提出啦一些特殊区域的概念。
OSPF的特殊区域有4种:1:Stub:阻止了LSA -4 /5,允许LSA-1/2/3,不能引入外部路由,由Stub区域的ABR 向本区域发布一条默认路由(Cisco的提出),实现Stub和外部区域的连通性。
2:Total Stub:阻止了LSA-3/4/5,允许LSA-1/2,不能引入外部路由,由Stub区域的ABR 向本区域发布一条默认路由,实现连通性。
3:NSSA:阻止了LSA-4/5,允许LSA-1/2/3/7,通过LSA-7来引入外部路由,不由NSSA 区域的ABR向本区域路由器发布默认路由。
4:Total NSSA:阻止了LSA-3/4/5,允许LSA-1/2/7,通过LSA-7来因日外部路由,通过ABR向本区域路由器发布默认路由。
TIP:特殊区域在OSPF Hello包中的flag位有相应的表示,是建立邻居的必要条件。
实验拓扑如下:每个ABR上面都有2个环回口,一个属于区域0,一个属于普通区域。
Ip 编址为193.168.XX.0/24,XX为2个路由器相连的编号,R4的换回口1重分布进OSPF,基本配置略。
Stub区域的配置方法为在STUB区域的ABR和普通路由器上都要配置。
首相在将Area1配置为Stub区域之前,查看路由器的链路状态数据库和路由表。
在将Area 1配置为Stub区域后产看链路状态数据库和路由表发现链路状态数据库里面没有LSA4/5,路由表里的外部路由没有了,多拉一条O IA的默认路由,如果外部路由多的话,Stub区域可以减小链路状态数据库的规模,并最终减少路由表的条目,从而实现节约内存资源的目的。
在将Area 5配置为Total stub区域之前查看链路状态数据库和路由表:Total Stub配置方法:只需要在Stub区域的ABR的Stub 参数后加no-summary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