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沙袋压迫方式对肝癌介入术后舒适度及并发症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98.32 KB
- 文档页数:2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整体护理摘要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139例肝癌介入治疗后患者实施围术期整体护理。
结果:除3例高龄患者于术后2周内因肝功衰竭并出血死亡,其余32例做1次,104例均做2次以上,临床效果良好。
结论:加强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围术期整体护理,是保证肝癌介入化疗术成功的关键,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效提高生存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围术期整体护理资料与方法2006年8月~2008年8月收治肝癌患者139例,男126例,女13例;年龄27~79岁,平均53岁。
其中32例仅做1次,3例高龄患者于术后2周内因肝功衰竭并出血死亡,其余104例均做2次以上。
本组均在局麻和ct引导下行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术介入治疗。
术中常用药物有:碘帕醇注射液,注射用丝裂霉素,氟尿嘧啶注射液,新福菌素注射液等。
术前护理:①心理护理:应针对性地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良好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消除恐惧、紧张等不良心理,使其消除顾虑,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手术。
②充分的术前准备。
术中护理:术中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穿刺部位,松开衣领、腰带、取下义齿。
将术中所需物品备至治疗车上,按要求配好术中用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以保证手术顺利完成。
术中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认真倾听患者主诉。
如患者诉有轻度闷胀感属正常现象,让患者放松自己。
并注意观察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
及时配合医生观察手术进展,增添所需物品,使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的护理:①出血的预防及护理:肝癌患者均有凝血机制障碍,介入术中又因用肝素钠稀释液,故股动脉穿刺部位拔管后极易导致出血,因此介入治疗术后,应压迫穿刺点20~30分钟后加压包扎。
回病房后,患者应绝对卧床24小时,穿刺肢体呈外展伸直位制动20~24小时。
沙袋压迫穿刺点6~8小时,防止穿刺点下出血和血肿。
同时观察穿刺侧肢体皮肤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敷料包扎情况是否完好,清洁,有无渗血,如有渗出及时更换敷料,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TACE(肝动脉栓塞化疗)术后护理TACE(肝动脉栓塞化疗)是一种介入治疗方式,主要用于治疗肝脏恶性肿瘤。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恢复和预后至关重要。
以下是TACE 术后护理的要点:严格卧床休息:术后患者应严格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防止术后出血和疼痛。
穿刺部位护理:术后需对穿刺部位进行密切观察,防止出血和感染。
穿刺点压迫20分钟后进行加压包扎,并保持患肢伸直并制动12小时,沙袋压迫6小时左右。
同时,保持穿刺点附近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监测生命体征:术后应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呼吸、心率等基础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饮食护理:术后三天内需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营养。
之后逐渐给予流质、半流质、固体食物,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主。
同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呕吐现象,如有需记录并及时处理。
疼痛护理: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可采取癌症患者三阶梯止痛法缓解疼痛。
同时,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给予心理支持,减轻其心理压力。
发热护理: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需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时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措施。
并发症预防:TACE术后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肝动脉损伤、胆囊炎、顽固性呃逆、脊髓损伤、栓塞后综合征等。
因此,术后需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需进行详细的出院指导,包括饮食、休息、运动、复查等方面的注意事项。
同时,告知患者及家属TACE术后的可能风险和并发症,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总之,TACE术后护理要点包括严格卧床休息、穿刺部位护理、监测生命体征、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发热护理、并发症预防和出院指导等方面。
通过全面的术后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和预后。
肝癌患者介入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对术后康复的影响刘林英,周丽平(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肝外六科,上海,200438)【摘要】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对其院内康复情况的影响。
方法 将符合筛选标准的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术后6h穿刺处局部去除沙袋,卧床8h后即要求其下床活动;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术后6h穿刺处局部去除沙袋,卧床24h后下地活动。
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在肢体酸胀、腰背酸痛、排尿障碍以及睡眠质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腹痛及穿刺处瘀紫等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8h即下地活动是可行的,不仅满足了患者的基本生理需要,而且提高了其舒适度,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是一项既科学又人性化的护理改革措施。
【关键词】 肝癌;化疗栓塞;卧床时间;舒适度【中图分类号】 R8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9993(2011)12B-0059-03【收稿日期】 2011-07-21 【修回日期】 2011-11-27【作者简介】 刘林英,大专,护师,主要从事临床护理工作【通信作者】 周丽平,E-mail:zhouliping001@hotmail.com 肝癌是亚太地区的常见病,占恶性肿瘤的第3位。
近几年,由于介入放射学的开展,在肝癌的治疗上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已经被公认为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1]。
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传统的护理方法是术后股动脉穿刺处局部沙袋压迫6h、卧床24h。
长时间的制动、卧床,使术侧肢体处于强迫伸直位,骨骼肌长时间收缩等,易导致腰酸背痛、周身不适等。
患者惧怕出血和不习惯床上排尿,易出现尿潴留。
形体调理理论认为:在负荷重和紧张的情况下,骨骼肌将进行较长时间的收缩,致肌肉过度紧张,产生酸痛感[2]。
为探讨如何减少介入术后患者长期卧床带来的不良反应,改善舒适度,降低焦虑水平,更具人性化的护理,我们对100例介入术后患者选择不同卧床时间进行前瞻性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作者:沈艳娟关玉华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124-01肝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率高,因肝癌缺少特异性症状,故多数患者明确诊断时已是肿瘤的中、晚期而丧失了治疗的时机。
介入治疗的应用成为除手术外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使患者的生存期得以明显的延长[1]。
但由于部分患者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及术者操作等原因,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并发症。
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进行肝动脉灌注术52例,针对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护理效果较好。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肝动脉灌注及栓塞术患者共52例,其中男44例,女8例,年龄28岁~67岁,平均48.5岁。
接受手术者28例(1次),12例(2次),8例(3次),4例(4次)。
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不适,消瘦,食欲减退。
均经影像学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肝癌。
2 术前准备2.1 术前准备肝癌患者在介入治疗时普遍都有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表现。
护士对患者的反应表示理解,积极与患者沟通,用温和的语言安慰患者,鼓励患者面对现实,配合治疗,争取获得良好的效果。
2.2 患者的准备更换干净的病员服,排空大小便,穿刺插管处皮肤无菌准备,术前24 h 进易消化的食物,术前6 h可进食小量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避免术中化疗引起呕吐或进食太少而引起低血糖[2],术前一天训练在床上大小便,并向患者说明术后卧床的意义,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2.3病室的准备患者在送介入治疗室后,臭氧消毒机消毒病房,保持室内整洁空气流通,更换床单被褥,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3 介入术后并发症有:发热、腹痛、胃肠道反应、呃逆、尿潴留、消化道出血。
52例患者中,除有一例并发消化道出血死亡,其余均健康出院。
4 护理4.1 一般护理术后常规行心电监护6小时,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智的变化。
介入治疗术后用盐袋局部压迫止血
孙希美;李江;刘桂芝
【期刊名称】《山东医药》
【年(卷),期】2005(045)006
【摘要】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术后常规应用的压迫止血方法是,拔除动脉鞘管后局部徒手压迫20~30分钟,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处,以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用2kg左右的沙袋局部乓迫6小时,以减慢血流速度,减少血流对穿刺点处血凝块的7中刷作用及对穿刺的侧压力,保证血凝块对创口的封闭作用。
2004年1月以来,我们心内科监护室对128例行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均用2袋食盐(市售食用碘盐,共计1kg)上下重叠,以绷带捆扎后置于包扎好的穿刺处,局部压迫6小时止血。
结果128例均未发生穿刺处出血。
【总页数】1页(P35)
【作者】孙希美;李江;刘桂芝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66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改良腹带置砂袋对股动脉穿刺点局部压迫止血效果的评价 [J], 潘莉君;张茹;陈春萍;王晓云
2.优力舒弹力绷带在介入治疗术后局部压迫止血的应用 [J], 张华平;尚志梅;马自然
3.股动脉穿刺盐袋压迫止血带的制作与应用 [J], 赵静;崔玉焕;周萍;刘秀红;杜亚军;琚爱红
4.改良腹带置砂袋对股动脉穿刺点局部压迫止血效果的评价 [J], 潘莉君;张茹;陈春萍;王晓云
5.自制复合层状止血冰盐袋压迫止血法在血液透析颈内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 [J], 范大丽;郭亚勇;孙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癌作为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
介入治疗作为肝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微创、疗效显著等特点。
然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的护理同样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肝癌介入术后护理措施。
一、术后生命体征监测1.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心电监护、体温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术后24小时内,每1小时测量一次血压、脉搏、呼吸,连续测量4次后改为每2小时测量一次。
血压、脉搏、呼吸平稳后,可适当延长测量间隔。
3. 观察体温变化,每日测量4次,连续测量3天。
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给予对症处理。
二、穿刺部位的护理1. 导管拔出后,压迫穿刺部位30分钟,然后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并在沙袋压迫下休息6小时。
2. 术后24小时内,患者需保持平卧位,穿刺侧下肢制动,避免屈髋。
3.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三、腹痛的护理1. 介入治疗栓塞肿瘤组织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肝区局部灼热痛。
2. 术后4~14小时,腹痛可达高峰期。
告知患者保持放松心情,不要紧张。
3. 如疼痛难以忍受,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
四、饮食护理1. 术后4小时可进食,以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粥、面条等。
2. 饮食以低脂肪、易消化为主,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3. 术后24小时内,患者可进食全流质饮食,同时静脉补充液体。
五、活动与休息1. 术后24小时内,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防肿瘤破裂出血。
2. 术后24小时后,患者可在床上适当活动,如翻身、坐起等。
3. 逐渐增加活动量,但避免过度劳累。
六、心理护理1. 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患者可能会有恐惧、焦虑等心理。
2. 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 倾听患者的需求,及时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调整心态。
七、预防并发症1. 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呼吸异常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
2. 注意观察双下肢温度、皮肤颜色、足背动脉搏动,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缩短肝动脉血管介入术后患者沙袋加压时间的研究刘东军【摘要】目的探讨晚期肝癌患者行肝动脉血管介入术后沙袋加压的最佳时间.方法选取我科行肝动脉血管介入手术且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实验1组51例、实验2组51例3组.对照组术后给予沙袋加压股动脉穿刺处6h;实验1组术后给予沙袋加压股动脉穿刺处5h;实验2组术后给予沙袋加压股动脉穿刺处4h.第2天早晨对比3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处出血情况、腰背酸痛及排尿困难的变化情况.结果 3组患者股动脉穿刺处出血率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993,P=0.609),而实验2组患者排尿困难、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舒适度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排尿情况x2=7.023,P=0.030,腰背酸痛F=156.46,P<0.05).结论凝血功能正常的患者行肝动脉血管介入术后沙袋加压时间可缩短到4h,在保证伤口不出血的同时,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年(卷),期】2018(033)009【总页数】3页(P860-862)【关键词】股动脉穿刺;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沙袋加压时间;护理【作者】刘东军【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恶性肿瘤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肝动脉血管介入术是指经股动脉插管将抗癌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肝动脉的一种区域性局部疗法,分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两种治疗方式,它是目前非开腹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
随着介入器械的改进和医生手术技术的提高,晚期肝癌患者行肝动脉介入术过程中一般不使用肝素,有研究[1]表明,无肝素介入治疗者可在不影响伤口的情况下,减少沙袋加压时间。
考虑到晚期肝癌患者身体综合状况,我科对152例凝血功能正常的肝癌患者进行了跟踪研究,将术后沙袋加压时间缩短到4 h,在保证伤口不出血的同时,降低排尿困难、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肝癌介入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发表时间:2011-10-31T15:29:50.9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2期供稿作者:阳继葵[导读] 心理护理肝癌病人术前焦虑发生率高于腹部良性疾病病人,焦虑状态对肝癌病人的治疗及预后不利阳继葵 (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血液科 537000)【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2-0376-02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多发性恶性肿瘤之一,居世界第三位[1]。
因早期症状不明显,症状发现后多属中晚期,失去了外科手术的机会。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术(TACE),由于其创伤性小,适应症范围较广,疗效优良,可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并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是目前临床治疗中晚期肝癌的重要手段。
我科2009年5月—2010年至今,有84例肝癌病人实施TACE介入治疗,术后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局部出血、肝肾功能损害、腰部不适、尿潴留、压疮等是TACE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本文采用不同护理方法对TACE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84例肝癌病人均经B超、CT、MRI、肿瘤标志物水平、临床表现等确诊。
心电图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无肾功能不全。
第1组40例,男38例,女2例,年龄35-78岁,平均51岁;第2组44例,男41例,女3例,年龄30-75岁,平均57.5岁。
1.2 方法1.2.1 治疗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在局麻下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将导管送入肝总动脉,造影后根据血供将导管选择性送到肝固有动脉或肿瘤供血分支,然后经导管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
化疗药物有阿霉素、丝裂霉素、氟尿嘧啶。
TACE可有效地提高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该方法操作简便、疗效显著、副作用少,但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1.2.2护理方法将患者随机分组,第1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常规护理包括卧床休息、饮食指导、术前备皮、碘过敏试验、术后指导、生命体征观察、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包括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目的、方法、优点及注意事项,讲解行此手术后成功患者的病历等,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第2组实施常规护理+心理护理+预见性护理等综合护理:预见性护理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提前干预护理危险因素[1],主要包括:①如何减轻恶心呕吐症状;②出现腹痛、发热的对症处理、护理;③观察穿刺部位局部有无出血现象;④警惕肝昏迷及肝肾功能衰竭;⑤防止腰部不适、尿潴留及压疮的发生。
肝癌介入治疗术后不同压迫止血法的效果比较目的:比较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两种压迫止血法的应用效果差异。
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
实验组采取绷带加压包扎压迫止血,对照组采取沙袋压迫止血,比较两组术后压迫止血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实验组术后压迫止血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局部渗血、血肿形成、皮肤瘀斑、假性动脉瘤、排尿困难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采用绷带加压包扎法压迫止血能够有效缩短术后压迫止血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降低多种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效果明显,应用价值较高。
标签:绷带加压包扎压迫止血;沙袋压迫止血;肝癌;介入治疗肝癌介入治疗术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指出,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配合有效的压迫止血方法,可以达到改善预后、减少患者痛苦的作用[1]。
现对我院在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中应用两种压迫止血法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94例肝癌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常规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无手术禁忌症。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男34例,女13例,年龄39~59岁,平均年龄(42.15±4.54)岁。
对照组男33例,女14例,年龄38~59岁,平均年龄(41.68±5.16)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实验组术后采取绷带加压包扎压迫止血:术毕使用食指和中指将穿刺点压迫15min左右,放开后观察穿刺点是否出现渗血或局部血肿,无异常者使用弹性绷带进行加压包扎,手术侧肢体可以进行微弯,下方垫上软枕,将床头抬高15°~30°,帮助患者摆放舒适体位。
介入治疗术中护理常规1全麻介入护理常规在进行全麻介入治疗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设定合理的DSA室温度和相对湿度,以确保手术患者的散热和静电蓄积不受影响。
同时,需要检查各种医疗仪器的放置情况,确保电源插座板充足,并避免仪器、电缆、导线扭曲、打结或重物挤压而发生漏电事故。
此外,还需要逐一检查仪器的良好绝缘和可靠接地情况,尤其是对那些可能同时使用的仪器,如监护仪、除颤仪等。
在全麻诱导期,DSA护士需要完成对患者四肢的固定,确保完全制动。
为提供良好的气管插管条件,护士可以调整手术床的高度,并积极充当插管者的助手,做好仪器的传递,吸引的准备等工作。
插管完成后,需要快速设计出合理易行的翻身方案,指挥室内所有人员协调将患者放置到位。
还需要在患者身体易受压的部位放置软垫,以免发生压疮。
在诱导插管期发生心血管意外或其他意外情况的概率相对较高,护士应立即参与抢救,如准备抢救药物、开放更多的静脉通道、准备除颤仪、寻求其他医务人员的帮助等。
在全麻维持期,DSA护士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意外情况,并迅速寻找原因。
在全麻苏醒期,患者发生躁动的情况较多,护士需要事先做好制动工作,以免患者坠落。
在患者拔管后,需要主动与其交流,判断其神智情况,对于完全清醒的患者只需告知其不能翻身,而对于尚未清醒的患者,要围起搬运床护栏,继续观察,寸步不离。
同时,需要检查各类导管的放置情况,对于位置不当、引流不畅等情况应立即通知麻醉或手术医师,予以即刻处理。
还需要检查引流瓶、血管穿刺部位有无新鲜出血,是否呈持续性,督促医师及时处理。
在全麻苏醒期,还需要及时发现呼吸道梗阻,严密观察患者氧饱和度和呼吸幅度,及时提醒麻醉医师各种呼吸抑制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如果发生抢救情况,护士需要积极协助。
总体来说,DSA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全麻介入护理常规,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期,避免坠床、呼吸道梗阻、皮肤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在术前,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介入治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注意点等信息,让患者对治疗有更清晰的认识和了解。
肝癌患者介入术后护理与健康指导一、选择题1. 原发性肝癌的病因[单选题] *病毒性肝炎*冠心病COPD胆囊结石2. 原发性肝癌中晚期临床表现[单选题] *肝区疼痛*心慌腹痛呼吸困难3. 什么是目前肝癌治疗非开腹手术首选方法[单选题] *肝移植介入术*外科手术肝癌消融术4. 肝癌介入治疗方式不包括*冷冻治疗*肝动脉灌注化疗肝动脉栓塞化疗5. 穿刺部位护理不正确的是[单选题] *术后绝对卧床24小时盐袋压迫4小时*加压包扎6小时患肢制动12小时观察患肢足背动脉搏动6. 术后应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少ml [单选题] *10001000-20003000以上*30007. 原发性肝癌的转移途径最常见的是()[单选题] * A淋巴转移B直接蔓延C血运转移(肝内转移)*D种植转移8. 原发性肝癌临床分期分几期[单选题] *一期二期三期*9. 肝脏有双重血液供应包括:()[单选题] *A肝动脉、门静脉*B肝静脉、门动脉C主动脉、门静脉D肝动脉、门动脉10. 原发性肝癌病因包括:()[单选题] *A病毒性肝炎B黄曲霉素C饮水污染D以上都是*11. 原发性肝癌按组织分型可分为以下几项,其中最常见的是:()[单选题] * A肝细胞型肝癌*B胆管细胞型肝癌C混合型肝癌D以上都是12. 原发性肝癌的首发临床症状是:()[单选题] *A肝昏迷B肝肿大C乏力、消瘦、黄疸、腹水D肺转移E肝区疼痛*13. 目前肝癌定位检查中首选检查方法是:()[单选题] *A、腹腔镜探查B、肝活检C、B超*D、AFP14. 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关系最密切的疾病是[单选题] *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肝脓肿D.中毒性肝炎E.肝棘球蚴病15. 原发性肝癌多见于男性,好发年龄最多见的是:[单选题] *A.30-40岁B.40-50岁*C.30-60岁D.40-60岁16. 肝癌患者术前肠道准备最主要的目的是[单选题] *A预防术中污染B.有利切口愈合C.预防术后血氨增高*D.预防术后肠道感染E.预防腹腔脓肿的形成17. 原发性肝癌主要转移的部位是[单选题] *A.肝内*B.肺C.左锁骨上淋巴结D.骨E.腹腔内种植18. 肝癌转移发生最早且最常见的途径是[单选题] *A.肝内血行转移*B.经淋巴管转移C.腹腔种植D.直接蔓延至胸腔E.直接扩散19. 肝脏的生理功能()[单选题] *A代谢作用B分泌作用解毒作用C灭活作用D免疫作用E储备和再生F以上都是*二、多选题20. 肝癌介入术前准备包括*术前禁食、禁水6小时*双侧腹股沟备皮*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观察穿刺侧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及血运* 21. 预防消化道出血护理包括*合理选择化疗药物,控制剂量*术前常规应用镇吐药*术后给予半流质饮食,少量多餐*术后注意观察患者呕吐物、排泄物颜色及量* 22. 肝癌治疗禁忌症*感染*白细胞不低于3x109/L*药物禁忌症*弥漫性肝癌疗效差*23. 肝癌介入常用栓塞剂有哪些*明胶海绵*超液化碘油*海藻酸钠微球*24. 肝癌介入术后护理包括*穿刺部位护理*胃肠道反应护理*腹痛护理*发热的护理*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肝功能损害的护理*25. 肝动脉栓塞治疗适应症*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小肝癌或甲胎蛋白有动态升高*外科手术失败或切除术后复发者*控制疼痛,出血及动静脉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