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观察及处理
- 格式:pdf
- 大小:999.35 KB
- 文档页数:2
介入性操作期间常见并发症及解决方案
介入性操作是治疗许多疾病的标准方法,可以使患者受到较小
的创伤,并缩短康复期。
但是,介入性操作也有一些潜在的并发症,下面是介入性操作期间常见并发症及其解决方案。
出血
介入性操作期间出血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如果患者失去过多的
血液,他们可以在手术结束时出现头晕,乏力和血压下降。
解决方案:
- 在手术期间保持血压稳定
- 在手术期间及时止血
- 在手术结束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血栓形成
手术期间,患者可能会形成血块。
这些血块可能会断开并流向肺部,导致肺栓塞。
解决方案:
- 给予抗凝药物
- 手术期间定期检查患者的血液凝固状态
- 鼓励患者在手术后快速行走以预防血栓形成
休克
患者在手术期间可能会出现休克症状,例如血压下降,心跳过缓或呼吸急促。
解决方案:
- 及时处理低血压和缺氧
- 给予液体来维持血容量
- 吸氧来纠正低氧血症
反应性出血
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反应性出血。
这种情况发生时,手术部位出现发热、红肿、疼痛、局部压痛、突然疼痛加剧等现象。
解决方案:
- 及时进行伤口处置
- 合理使用抗生素
感染
如果穿刺部位在手术后过于湿润或没有完全关闭,患者可能会感染。
解决方案:
- 保护穿刺部位,防止感染
- 及时使用预防性抗生素
- 当发现穿刺部位感染时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虽然介入性手术期间可能会出现这些并发症,但是多数病例都是安全的。
为了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建议在术前详细了解风险和利益。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多种
方式。
介入治疗中,经皮肝动脉栓塞和射频消融是常用的方法,而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
TACE治疗是通过导管将药物和栓塞物注入肝动脉,达到肝癌局部化疗栓塞的效果,同时减少了肝癌细胞对血液和养分的供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然而,在TACE治疗后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1.肝功能损伤:TACE治疗对肝脏会有一定的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
在TACE治疗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根据情况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2.腹痛和发热:在TACE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和发热,这是由于治疗过程中肝癌细胞死亡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引发炎症反应所致。
在治疗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肝内血栓形成:TACE治疗后,可能会引起肝内血栓的形成,影响肝脏的功能,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
为了预防肝内血栓的形成,可以采用肝素等抗凝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
维持肝脏的正常功能。
4.肝肾综合征:在TACE治疗后,可能会引起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导致血肌酐增高、尿量减少等症状。
为了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需要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调节,注意补液,
并正确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控制血压。
因此,在进行TACE治疗时,除了正确选择患者和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检测和监护,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肝癌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发布时间:2021-11-02T03:00:38.764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1年10期作者:张转[导读] 探讨肝癌介入手术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张转陕西省人民医院陕西西安 710068前言:探讨肝癌介入手术并发症的护理措施。
前言: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在临床的应用价值,以利于肝癌的合理诊断。
回顾性分析肝癌介入手术后的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
结果:无并发症发生,护理人员给予病人精心护理,使并发症发生的各个方面都能进行护理,从而获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改善了症状和体征,肝功能检测良好,甲胎球蛋白状况良好,使用仪器检查,肿瘤明显减少。
对肝癌介入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开展心理、出血、胃痛、发热等方面的干预护理工作,保证介入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值得肝癌介入治疗后推广。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探讨护理效果肝脏肿瘤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保证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下面就做详细的护理效果研究,做详细的报道。
1信息和方法1.1基本信息本文对56例介入性肝癌患者进行了超声、 CT、核磁共振检查,同时进行病理诊断及甲胎蛋白检查,均确诊为肝癌,具体诊断标准由全国肝癌防治协会制定。
实验中有20名女性和36名男性,年龄介于34-76岁之间,平均年龄(45.32±2.17),表现为乏力、腹痛、消瘦等症状。
1.2方法对并发症的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精神护理:护理人员需多与病人沟通,主动与病人交谈,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同时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本医院在此方面治疗的先进技术,并告知病人治疗后可能有并发症发生,但经过治疗已有改善。
并列举几例成功的病例,以提高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减轻不良心理生理反应的症状,尽量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密切注意生命体征:病人返回病房后,护士必须及时严格监控病人的各种生命体征,包括心电监护、氧饱和度测定、生命体征测定,每隔20分钟连续监测6个小时,并将检测数据详细记录在工作手册中,症状消除后,再进行常规测量。
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TACE术相关并发症及其护理对策【关键词】老年人肝肿瘤 TACE 并发症护理随着我国人口趋于老龄化,65岁以上的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患者发病率有所上升。
由于肝癌早期症状隐匿,患者就诊时多属中晚期,手术切除率低。
经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TACE)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肝癌患者较常用的技术[1]。
由于老年肝癌患者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机体抵抗力差,易导致TACE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对更好地开展老年肝癌患者TACE 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我科2003年6月~2007年6月采用TACE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65例,经精心治疗和护理,获得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65例中,男56例,女9例,年龄60~73岁,平均65.3岁。
均经B超、CT、MRI及血清甲胎蛋白(AFP)确诊为原发性肝癌。
既往有乙型肝炎45例,肝硬化28例,高血压病1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6例,消化性溃疡4例,1型糖尿病3例,冠心病2例。
1.2 方法患者平卧,用UT4000A型多参数监护仪进行生命体征监护,建立上肢静脉通道。
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右股动脉置入鞘管后将5F-RH导管(美国Coodis公司生产)或肝RH导管先后置入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肝动脉,并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观察肿瘤的类型、部位、大小、血供、范围、门静脉通畅情况及有无动静脉瘘等。
然后将导管超选择性置入肿瘤的供血动脉进行药物灌注化疗和栓塞。
使用药物为铂类、5-Fu、阿霉素类、丝裂霉素、超液化碘油。
将超液化碘油与化疗药物充分乳化后栓塞肿瘤的末梢微小血管,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较大的肿瘤供血血管。
复查造影观察栓塞效果满意后拔出导管,压迫穿刺部位15~20min后加压包扎。
2 结果65例患者共行TACE治疗157例次,操作成功率为100%。
术后并发症:发热115例次(73.25%);胃肠道反应106例次(67.52%);肝区疼痛90例次(57.35%);肝功能损害76例次(48.41%);骨髓抑制20例次(12.74%);穿刺部位血肿1例次(0.64%)。
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治疗临床观察目的评价对症治疗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患者临床恢复期疗效。
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感染科,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介入术后86例患者,临床恢复期内,使用常规对症疗法治疗术后并发症的疗效。
结果患者在肝癌介入术后一般对症疗法,无特殊不良反应。
结论一般性对症支持疗法缓解肝癌介入术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有较好的疗效和治疗安全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linical value of symptomatic treatment in the convalescent of hepatic carcinoma patients who received intervention operation. Methods Made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into 86 hepatic carcinoma 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 in our hospital,we observed the effects of routine symptomatic treatment on the convalescent after intervention operation. Results There were no adverse reactions of routine symptomatic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of complications after intervention operation. Conclusion Routine symptomatic treatment can effectively and safely alleviate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hepatic carcinoma patients after intervention operation.[Key words] Hepatic carcinoma;Intervention operation;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Treatment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hepatic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目前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方法。
·临床经验·
65例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观察及处理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介入科(810001)雷进元
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8月确诊的6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其中男47例,女18例,均经导管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
结果:并发症包括胃肠道反应、发热、肝区不适及疼痛、骨髓抑制、癌肿破裂出血、异位栓塞、消化道出血等。
结论:分析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正确处理方法,对我们更好的利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治疗中晚期肝癌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35.7
原发性肝癌为我国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对于中晚期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为首选方法。
准确的手术适应证的选择,良好的影像设备及器械的支持,熟练的操作技术,扎实的人体血管解剖及临床知识是介入手术成功及良好预后的关键[1],但在介入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应正确对待,及时处理,否则会影响介入治疗的效果及预后。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本组65例患者均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其中男47例,女18例,平均年龄56岁。
巨块型45例,弥漫性20例。
2方法采用飞利浦CV12型数字减影仪,所用介入材料为5F动脉鞘及导管、超滑导丝,必要时选用微导管。
采用Seldinger技术选择性肝动脉插管行DSA血管造影,了解肝癌的血供情况,根据患者的年龄、肝功能分级、肾功能、肿瘤的分期、分级进行化疗和栓塞方法的选择。
65例患者均行肝动脉造影证实后行经导管灌注化疗药物,灌注药物为5-氟尿嘧啶(1000 1250)mg,顺铂(60 100)mg,阿霉素(40 60)mg,栓塞剂为超液态碘化油。
本组65例患者中行介入治疗2次者53例,3次者14例,4次者8例。
3并发症本组65例患者介入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并发症。
胃肠道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等)65例,占100%。
发热59例,占90.8%。
肝区不适及疼痛62例,占95.4%。
骨髓抑制57例,占87.7%。
穿刺点出血及血肿形成8例,占12.3%。
癌肿破裂出血2例,占3%。
异位栓塞5例,占7.7%。
消化道出血3例,占4.6%。
肝肾综合征2例,占3%。
4并发症的处理措施
4.1胃肠道反应本组病例胃肠道反应发生率最高,多发生在术后(2 3)小时,术后36小时后可逐渐缓解。
在术前4小时、术中静脉注射阿扎司琼4mg可有效缓解术后胃肠道反应。
4.2发热介入术后发热为常见并发症之一。
在介入术中在肿瘤中注入大量化疗药物及栓塞剂,造成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所致。
发热一般在术后第二天开始出现,持续时间与肿瘤大小以及栓塞程度有关。
若体温高于38.5ħ时要给予降温、肛塞吲哚美辛、肌注柴胡,严重者肌注赖氨匹林退热,同时发热有可能伴有感染,因此同时要给予抗生素治疗。
4.3肝区胀痛不适及疼痛由于肝动脉栓塞造成肿瘤缺血、坏死,局部组织炎性水肿,肝包膜紧张度增加而引起疼痛。
在介入术后一般都有肝区胀痛不适,大约(3 5)天可自行缓解。
疼痛剧烈者可给予杜冷丁或吗啡。
4.4骨髓抑制主要为直接将化疗药物注入供肿瘤的肝动脉。
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对肝癌患者本已存在的骨髓空虚造成进一步的骨髓抑制。
其中以白细胞(WBC)、粒细胞绝对计数(ANC)、红细胞
(RBC)、血小板(PLT)减少为主,尤其对中性粒细胞影响最大。
发生程度与使用的化疗药物的种类及量有关。
一般术后定期查血常规,一旦出现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骨髓抑制情况要积极使用升白药物治疗。
指导患者预防感染,加强皮肤卫生及口腔护理。
4.5穿刺点出血及血肿的处理产生局部血肿是由于术者穿刺手法不当,穿刺损伤血管或术后压迫不当而引起。
对于小于6厘米的血肿采取抽吸后采取抽吸后注入透明质酸钠(150 300)u[2]。
对于大于6cm的血肿可行外科急诊手术清除积血、修补破裂的股动脉。
4.6异位栓塞常见于腹腔干分支不典型,胃十二指肠动脉分支于肝动脉,肿块范围大,靠近主干,均发生在栓塞近结束时逆流所致[3]。
在介入手术中应充分了解肿瘤血供,插管应超选至靶血管[4],必要时选用微导管。
术中一旦出现异位栓塞应立即停止栓塞,对梗塞部位积极治疗,减少组织梗死的程度及范围。
4.7癌肿破裂出血2例原发性肝癌Child分级均为C级,肝硬化及巨脾,术后2个月因反复出血而死亡。
对于行介入手术的患者术前应轮椅或平车送入,术中操作轻柔;对于原发性肝癌伴有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在首次介入手术栓塞过程中碘化油用量应不超过15mL,应分次进行栓塞,避免因栓塞过重造成腹部血液重新分布,使脾动脉血量增加,脾静脉回流加大而增加门脉压力,使迂曲的静脉血管破裂而引起出血,术后严密观察,监测血压,有腹痛及血压下降者应及时联系超声检查,必要时可联系外科进行手术。
4.8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等,介入术后消化道出血可能为静脉破裂出血、急性胃黏膜溃烂或溃疡出血,这些可能与化疗药物返流入胃十二指肠动脉有关,也可能与碘化油逆流入门静脉并阻碍血流引起门脉高压有关[5],原发性肝癌伴门脉高压的患者介入术后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较大。
介入术后应注意应用抑酸,保护胃黏膜的药物,可防止。
4.9肝肾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化疗药物对肝、肾功能损害所致,加上肝癌患者多伴有自身肝、肾功能损害。
在介入术后应嘱患者多饮水或适当静脉水化,加速化疗药物排泄,减轻肝、肾功能损坏即可减少肝肾综合征的出现。
治疗应静脉滴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输注人血白蛋白及维生素等,慎用肝、肾毒性药物,监测肝肾功能。
讨论
原发性肝癌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亚洲和非洲多见,其发病率约占人口10人/10万,全世界每年发生肝癌约26万余例,其中45%发生于我国,每年10万人死于肝癌。
我国目临床就诊的肝癌病列中完全适合于手术切除的病例不及20%[6]。
介入治疗为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首选方法,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使多数无手术指征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生存率,且使一部分患者获得二次手术的机会。
原发性肝癌介入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一般并发症如胃肠道反应、发热、肝区胀痛等患者均可耐受且不会危及患者生命,但严重并发症如消化道出血等可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并发症的发生与介入治疗的次数、间隔时间、患者年龄有关。
虽然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介入治疗毒副反应较小,但我们仍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正确掌握介入治疗的量和栓塞程度,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确定介入治疗的方案及介入次数,不能单纯为追求疗效而忽视患者的耐受性,同时需要注意由于糖尿病、动脉炎、皮肌炎等造成血管自身的病变或血管壁及内腔的慢性进行性损害,导致血管通路的堵塞和变异,所以介入操作一定要谨慎,术后加强观察及时处理变化。
加强对并发症的正确处理及介入术后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
参考文献
1李天晓,樊青霞,王瑞林.恶性肿瘤介入治疗学.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57 71.
2王执民,王义清.介入治疗应注意几个并发症.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16(2):113.
3廖政贤,张开鄂,曾国斌.介入治疗中的并发症.介入放射学杂志,2001,10(4):239.
4李麟荪.临床介入治疗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2 42.
5李辛,黎海亮,刘海泉,等.肝癌介入治疗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分析并处理.放射学实践,2001,16(2):
84 85.
6张晓华.提高肝癌治疗效果的途径.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2,11(9):513 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