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晚期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16.25 KB
- 文档页数:3
65517 临床医学论文肝癌介入术后的护理肝癌是发生于肝脏的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肝癌和转移性肝癌两类,临床上所说的肝癌是指原发性肝癌。
早期肝癌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常常容易被患者忽略,中晚期出现典型临床症状时,已经错过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
肝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目前介入治疗是非手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
介入放射学是近三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边缘学科。
它是在现代医学影像设备的导向下,采用各种精细介入器械(主要是穿刺针和导管),通过人体皮肤的微小切口或腔道开口进入体内来进行诊断及治疗的医学学科。
它具有微创、准确、高效、安全和可重复性的特点。
但是由于介入的广泛应用,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加,且一旦出现,将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患者康复,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精心护理,严密观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轻介入治疗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减轻肝癌介入治疗的痛苦。
1护理1.1 穿刺点的出血观察与预防为了防止穿刺部位出血甚至血肿形成,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应用沙袋加压压迫,绝对卧床休息12h,患肢伸置制动12h,沙袋压迫切口6~8h。
穿刺侧肢体制动避免弯曲受压,防止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形成,严密观察穿刺局部有无皮下渗血、血肿,密切观察下肢血运,足背搏动情况及皮肤的颜色、温度及感觉,若趾端苍白、小腿疼痛剧烈、皮温下降、感觉迟钝,则提示有股动脉栓塞的可能。
1.2 消化道反应的观察介入时应用化疗药及造影剂,可引起恶心、呕吐症状,术前及术后常规予患者胃复安、泮托拉唑、托烷司琼等药物静滴,并配合耳穴埋籽止吐。
同时嘱患者呕吐时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引起呛咳或窒息。
观察呕吐物和排泄物的色、量,及时发现出血情况。
有胃肠道反应的患者呕吐时可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表现为呕血、黑粪等。
护理人员要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每天准确的记录出入量和颜色变化,及时遵医嘱给予质子泵抑制剂止血,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禁食等。
1.3 发热的护理介入治疗后早期发热为肿瘤内凝固性坏死,产生吸收热所致。
介入术后护理问题及措施
术后护理是指手术结束后,为患者提供全面的身体和心理护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术后护理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1. 疼痛管理:手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
护理措施包括及时给予镇痛药物、适当的休息和定期更换体位。
2. 创面护理:对手术创面进行适当的清洁和包扎,预防感染。
定期更换敷料和观察创面的恢复情况。
3. 呼吸管理:一些手术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
护理措施包括监测呼吸频率和质量,及时辅助呼吸,提供合适的通气辅助设备。
4. 感染预防:术后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较弱,容易感染。
护理措施包括保持手术室和病房的清洁,勤洗手、穿戴洁净的护士服和手套,避免交叉感染。
5. 活动和体位:提供适当的活动和体位,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预防并发症,如压疮、血栓等。
6. 水电解质和营养平衡:监测患者的体重、尿量和饮食摄入,确保患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摄入,预防脱水和营养不良。
7. 精神支持:术后患者可能经历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提供情感支持和倾听,鼓励患者积极面对并克服困难。
总之,术后护理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疼痛管理、创面护理、呼吸管理、感染预防、活动和体位、水电解质和营养平衡以及精神支持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制定护理措施,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浅析肝癌介入术后的护理措施针对肝癌介入手术后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疾病的康复影响程度,重点分析肝癌手术后如何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护理,确立更好的护理方式。
标签:介入术后护理措施效果评价肝癌介入治疗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待导管进入肝动脉时,通过导管注射造影剂后观察并选择部位,然后注入化疗药物和碘,且对肝癌供血动脉进行栓塞。
目前该治疗方法是肝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损伤性小,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科在2010年8月-2011年5月收治55例肝癌病人采取介入治疗,术后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55例肝癌患者,其中男38例,女17例。
年龄35~80岁,平均年龄57. 3岁。
临床表现主要有食欲减退、上腹部疼痛、消瘦,55例病人经CT、MRI 或肝脏穿刺等检查均确诊为肝癌。
术后患者以肝功能损害为主的不良反应占92.7%,有疼痛反应的比例占34.5%,出现体温升高的患者占38.1%,出现恶心、呕吐的病例占83.6%,所有患者都没有出现大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2.术后护理2.1注意观察生命体征术后24 小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T、P、R、BP、神志意识和皮肤颜色的变化,测量4次/日,若有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搏细速、血压波动等情况发生,应及时给予急救处理[1]。
2.2注意肝肾功能和血象变化介入治疗的化疗药物对肝、肾有损害作用及对骨髓有抑制作用,护理时要对肝功能的各项检查指标结果密切关注,还有注意皮肤巩膜有无发生黄染,要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及电解质情况[2];准确记录尿量,嘱病人多喝水以充分水化,利尿并碱化尿液,需关注术后2 小时的尿量,术后3天嘱患者摄水量每天需在3 000 ml以上,且1周内要多饮水,保证每天尿量在2500 ml左右,这样可使药物的排泄速度加快、减轻毒副作用,如果尿量较少可预防性予速尿20 mg静滴或肌注给药,另外要注意是否有血尿、尿少、无尿等情况。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护理措施。
方法268例肝癌患者采取介入治疗护理。
术前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检查及皮肤、饮食、心理方面的护理,术中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询问患者反应,做好各种记录。
术后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
结果268例患者均接受肝癌介入治疗,通过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出现。
结论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术中严格按照要求操作,术后进行悉心的护理照料,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护理肝癌在我国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1],但大多患者都不能在治疗最佳时期及时发现疾病。
肝癌介入手术治疗成为最佳选择,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局部性的化疗方法,采取股动脉插管的方式将抗癌药物注入患者体内。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工作好坏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康复情况[2,3]。
本院2014年对268例肝癌患者行介入治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268例肝癌患者中,男185例,女83例;年龄30~82岁,平均年龄43岁;患者在术前均经过B超、CT或MRI及实验室检查确诊。
1. 2 介入方法对患者采用局部麻醉的方法,取仰卧位,使用Seldinger技术在X线透视下置入肝动脉导管。
进入腹腔手术视野后,需要患者的呼吸配合,将造影剂注入,对肝总动脉或者腹腔动脉造影。
确定癌肿后,再注入化疗药物进行动脉栓塞。
手术完成后拔管,局部压迫穿刺点,然后进行绷带加压包扎。
1. 3 护理方法1. 3. 1 术前护理①术前检查协助患者完成血、尿、便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输血前四项、甲胎蛋白、心电图、X线片、腹部超声及CT等检查。
②术前皮肤护理:术前1 d检查穿刺部位皮肤是否有破损、感染、皮肤病及瘢痕等情况后常规备皮。
术前沐浴,更换手术衣。
③饮食护理:对于部分存在营养不良情况的患者,应建议选择合适的食物,情况较为严重的要通过静脉营养支持来增强患者的手术忍耐程度。
④心理护理:针对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手术的目的、手术前后应该注意的事项及手术可能导致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等,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
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护理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后对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方法我科2009年6月~2011年7月32例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给药或栓塞,配合放射治疗,对介入治疗患者重视介入前,介入中,介入后的病情观察,并发症的处理和不良反应的护理。
结果32例肝癌介入治疗的患者,都顺利度过血管内介入治疗,使患者获得手术机会或延缓肿瘤生长,提高康复率,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结论介入治疗是对不能进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有效的手段,术前的充分准备和术后病情观察、并发症的预防,是提高成功率的关键,也能增强了患者对疾病治疗以及恢复的信心,使患者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标签:肝癌;介入治疗;护理原发性肝癌是指发生在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
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占全球肝癌死亡数的45%[1]。
肝癌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是在X线下通过股动脉插入导管至肝动脉内,向肝脏内注入化疗药物或血管栓塞剂的治疗方法,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在肝癌患者中广泛应用,我科对2009年6月~2011年7月进行介入治疗的32例患者重视病情观察,对并发症的处理和不良反应的护理,使患者肿瘤缩小,提高了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1年7月在我科行介入治疗的32例肝癌患者,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50.2岁。
介入治疗发生不良反应:发热26例占81%,恶心呕吐28例占87%,肝区胀痛29例占90%,穿刺点出血2例占6.2%,穿刺处皮下淤血、血肿、皮肤水泡4例占12.5%。
1.2方法对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后的病情观察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
2 结果对32例介入治疗的肝癌患者,经过术前充分准备和术后精心护理,对不良反应也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均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延缓患者的生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肝细胞癌病人介入术后严重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郑小芳,李雪丽,朱秋霞摘要:[目的]总结肝细胞癌病人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严重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方法]对肝细胞癌病人介入术后严重并发症进行观察与护理。
[结果]5例病人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急性肝功能衰竭2例(1例合并脓毒血症)、上消化道出血1例、肝脓肿1例、肺栓塞1例。
[结论]TACE术是目前公认的肝癌非手术疗法的首选方法,对人体还是存在一定的损害和影响。
术前全面评估,术中操作顺利,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是防治TACE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肝细胞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并发症;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31.026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11A-2918-02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已成为肝细胞癌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法,取得了公认的临床疗效。
但该治疗方法可导致一些并发症,严重的可能将危及病人的生命,充分认识并发症、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积极处理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
2008年2月—2012年5月我科对179例肝细胞癌病人行TACE术,其中发生严重并发症5例,现将其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2008年2月—2012年5月我科对肝细胞癌病人行TACE术179例,男174例,女5例;年龄28岁~76岁,平均52岁;均经B超及核磁共振成像(MR)检查以及甲胎蛋白(AFP)等实验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
1.2 治疗方法 经股动脉穿刺,导管插入肝固有动脉或肿瘤供血动脉,灌入药物氟尿嘧啶(5-FU)、顺铂、丝裂霉素10mg,碘油10mL~20mL,部分病灶较大且血运丰富者,加用适量吸收性明胶海绵予以栓塞。
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李卫伶;朱伟峰;林菊英
【期刊名称】《当代护士(专科版)》
【年(卷),期】2012(000)012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对40例肝癌及肝转移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加强观察,针对并发症的原因给予正确的指导,并采取相应的护理.结果 40例TACE患者出现的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及精心护理后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肝癌介入术后加强并发症的全面观察和有效护理是患者治疗成功的关键.
【总页数】2页(P74-75)
【作者】李卫伶;朱伟峰;林菊英
【作者单位】529000阳江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3
【相关文献】
1.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J], 穆素芳
2.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J], 房莹
3.75例肝癌介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J], 康建荣
4.循证护理在肝癌介入栓塞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 杜金玲
5.循证护理预防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效果观察 [J], 陈娇娇;周麒;褚珈乐;苟莉;王玉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手术切除。
但是,手术切除后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副作用和后遗症,且有些患者已经不能接受手术治疗。
因此,对于不能接受手术治疗的肝癌患者,射频消融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但是,射频消融术后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
本文将主要探讨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并发症及护理体会。
1、出血射频消融术后容易出现出血,可能是因为消融引起的肝组织坏死导致引起的。
一般来说,术后出血的风险在消融后的6个月内较高。
当发生大量出血时,患者会出现低血压、心悸等症状。
2、感染射频消融术后容易引起感染。
在消融引起的坏死组织部位,常常有细菌的存在,容易引起感染,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
3、胆瘘在进行肝癌射频消融术时,会破坏肝内胆管。
如破坏较为严重,可引起肝内胆管周围的炎症反应进一步加剧,形成胆瘘。
4、胆道梗阻射频消融术后,肝脏周围炎症反应会进一步加剧,若炎症反应波及到肝门部位,会导致胆管梗阻。
5、胃肠道积气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可能会感到胃部不适、胃肠道积气等症状。
这是由于肝功能发生改变、胆汁排泄不畅等因素引起的。
1、手术前鼓励患者放松心态射频消融术前,鼓励患者放松心态,调整情绪,以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心理负担和影响。
治疗前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以便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2、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手术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观察,重点关注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任何不正常的反应并及时处理。
3、预防感染术后要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预防感染的发生。
护理人员要注意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加强环境卫生,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减少细菌滋生的可能性。
4、防止出血术后要对出血进行及时预防和处理。
如发现出血迹象,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或手术处理,以避免出血加重并对患者造成危害。
5、注意患者饮食和排泄在肝癌射频消融术后,消融坏死组织需要排出体外,因此,术后要及时注意患者饮食和排泄。
介入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将药物或器械送入人体特定部位进行治疗。
术后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措施:一、观察生命体征1.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术后2小时内,每15分钟测量一次生命体征,随后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测量频率。
3. 观察患者神志变化,如有意识模糊、嗜睡等异常情况,立即告知医生。
二、观察穿刺部位1. 术后穿刺部位需加压包扎,防止出血。
拔除导管后,压迫穿刺部位30分钟,然后用纱布绷带加压包扎。
2. 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感染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 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三、观察尿量及肾功能1. 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预防肾功能损害。
2. 观察患者尿量变化,若出现少尿、无尿等症状,及时告知医生。
3. 定期检测肾功能,如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
四、观察疼痛情况1.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疼痛,可给予止痛药物缓解。
2. 观察患者疼痛程度,调整止痛药物剂量。
3. 教会患者正确使用止痛药物,避免滥用。
五、饮食护理1. 术后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2. 术后4小时可进食,注意饮食卫生。
3. 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出。
六、活动与休息1. 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 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3. 避免术侧肢体过度用力,防止穿刺部位出血。
七、心理护理1. 术后患者可能出现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医护人员需给予心理疏导。
2. 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及治疗过程,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 与患者保持良好沟通,倾听患者诉求,关注患者心理变化。
八、预防并发症1. 观察患者有无发热、寒战、咳嗽、咳痰等症状,警惕感染。
2. 观察患者有无下肢肿胀、疼痛等症状,警惕血栓形成。
3. 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警惕颅内压增高。
九、出院指导1. 术后1周内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