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城市规划分析实例(1)
- 格式:ppt
- 大小:2.86 MB
- 文档页数:28
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控作用科学保障“13363”城镇空间布局用地需求新型城镇化是我省适应国内的发展大势和建设中原经济区的要求,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以发挥产业集聚效应、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传播城市现代文明,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为目的宏伟民生工程。
“13363”城镇空间布局是濮阳市委市政府站在赶超发展的高度,为濮阳新型城镇化建设谋划的宏伟蓝图。
建设以1个市域中心城市和濮阳县城、清丰县城、工业园区3个城市组团为重点,以南乐县、范县、台前县3个县域中心城市为承接点,以60个小城镇为支撑点,以300个新型农村社区为基点的濮阳市未来发展四级城镇体系,打造主城组团辐射带动、县域中心城市前沿衔接、小城镇连接顺畅、新型农村社区星罗棋布,各具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二调”成果对接及规划数据建库,可以优化城乡用地空间布局,进一步增强城镇的产业集聚、人口承载、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如何发挥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导和服务作用,抢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二调”成果对接及规划数据建库契机,充分保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项建设用地的需求,科学、稳妥地推进“13363”城镇空间布局和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宏伟目标。
濮阳市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4月18日,及时邀请市发改委、住建局、规划局、农业局、市委农办、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水利局、交通局、教育局等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专家和各县(区)国土资源局、住建局及农委,局机关有关科室负责人等共40余人,就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服务市委市政府“13363”城镇空间布局进行了充分探讨交流。
在即将进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关键时期,站在国土资源的角度,现就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有关问题汇报如下:一、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保障用地情况分析1、编制申报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2011年以来,根据省厅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积极与财政部门协商,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专家、技术人员积极编制土地整治项目规划和申报。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精选5篇)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GIS);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前言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经过科学的分析与讨论后,都重新规划了城市空间,而传统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已不能充分时展的需求,在城市规划设计的过程,无法保证设计规划的质量与效率。
而基于GIS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具有传统规划设计方法无法相比的优势,这种规划方式能够有效地躲避人为因素所引起的的大面积数据错误等问题,使取得的城市地理空间中非空间与空间数据更为精准,因而GIS空间分析功能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GIS与城市规划1.1 G1S概述地观倍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lem, GIS)“一个收集、储存、分析和传播地球上关于某一地区信息的系统,该系统包含相关的硬件、软件、数据、人员、组织及相应的机构布置。
”其中“收集、储存、分析和传播”是一个完整的GIS所必需具备的四大功能,即“输人、存储:、操作和分析、表达输出”。
作为现代空间信息技术的核心,GIS可以为城市规划供应一个有别于CAD的全新的技术平台,其能为规划决策供应数据、模型、优化的方案和对将来环境的虚拟表现,实现对城市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合理布置,这是对传统城市规划在内涵和内容上的一次提升,快捷运用GIS技术可以使城市规划试验建立在科学、理性分析的基础上,更改那种仅仅依靠定性阅历和“拍脑袋”式的规划决策模式,从而构建科学、理性、定性定量相结合的规划决策模式。
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 )是GIS的核心与灵魂,其特有的对地理空间信息的提取、表现和传输功能是GIS区分于一般信息系统的紧要功能特征。
空间分析起源于上个世纪60时代地理及区域科学的计量革命,它对分析空间数据相关技术的统称。
进行空间分析的目的紧要包含以下几个:①使数据得到有效地取得,同时对其进行科学地描述与认知,例如风险图的绘制;②生成察看地观阁案的背景过程进行理解与解释;③预告例如传染病等重点事件的暴发;④对地理空间上发生的事件进行调控,例如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濮阳市旅游业swot分析及总体开发思路摘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河南濮阳市旅游发展存在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与威胁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濮市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
关键词:濮阳市旅游 SWOT分析开发思路一、濮阳市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一)优势分析Strengths1 旅游资源丰富濮阳市旅游资源的总体特点有:(1)种类丰富,总量多。
濮阳市为中原国务院公布的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中华龙乡”、“杂技之乡”之称。
濮阳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发展潜力巨大。
全市共有古墓葬、古碑刻、古战场、古城址、古建筑、名人故居、革命战争纪念地等文物古迹276处,其中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1处。
市内主要旅游景点有被江泽民总书记称之为春秋时期的“联合国”--戚城遗址,“造字圣人”仓颉陵和仓颉庙,孔子讲学遗址“学堂岗圣庙”,孔子著名弟子子路的墓祠,宋辽澶渊之战的遗址回銮碑和御井,共和国两任总理视察过的全长800多米的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闸国家级水利工程风景区渠村分洪闸风景区,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将军渡。
(2)文化品位高,内涵丰富。
濮阳市地处中原,拥有丰厚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如龙文化、春秋文化、姓氏文化、杂技文化、红色文化与黄河文化等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被越来越多的游客认知和了解。
(3)开发潜力大。
濮阳的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种类多,适合多种经营与开发、创新发展。
而这些也是濮阳发展旅游的先机和基础。
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与开发。
2 区位条件优越濮阳市位于中国河南省的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冀、鲁、豫三省交界处。
东北部与山东省的聊城毗邻,东、南部与山东省济宁、菏泽隔河相望,西南部与河南省的新乡市相倚,西部与河南省的安阳市,北部与河北省的邯郸市相连。
这样可以吸引外省旅游客源就近前来游览。
(二)劣势分析Weaknesses1 产品特色不鲜明濮阳市虽然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没有充分发挥这些旅游资源的功能和效应,还停留在普通大众化观光旅游方面,没有形成鲜明的主题形象和高品位、组合型的系列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项目。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濮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8.09•【字号】豫政[2012]73号•【施行日期】2012.08.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濮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豫政〔2012〕73号)濮阳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现将《濮阳新区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濮阳新区是濮阳市城乡统筹、产业协调、产城融合发展的复合型功能性区域,是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性区域。
全面推进濮阳新区建设,有利于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培育壮大新兴主导产业,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与清丰县城、濮阳县城等实现组团式集群化发展,促进产城互动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巩固提升濮阳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地位,构筑在豫鲁冀交界地区的竞争优势。
《总体方案》是指导濮阳新区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有关重大规划、布局和建设要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基本原则进行。
二、濮阳市和省有关部门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强力推进《总体方案》的实施。
要通过改革创新、探索试验、实践示范,实现率先发展,努力把濮阳新区建设成为市域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对接环渤海开放合作示范区、生态宜居示范区、豫鲁冀区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三、濮阳市要切实加强对《总体方案》实施的组织领导,制定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积极、稳妥地推进濮阳新区规划建设。
要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坚持“三规合一”(新区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合一)、功能复合、城乡统筹、节约集约的原则,编制新区总体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
当前,要按照《总体方案》确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重点,以产业集聚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抓紧组织实施相关项目,为《总体方案》的全面实施奠定基础。
濮阳市华龙区部分城镇公共意象本次调查是对濮阳市华龙区以中原路街道、胜利路街道、建设路街道、人民路街道为划分的区域来对华龙区进行意象研究。
在所在区域的研究中,采用了问卷与认知地图草图相互结合的方法,调查的对象分别为20名80—90后青年人,20名60—70后中年人,20名50后的老年人,所调查研究的对象对所在的城市较为熟悉并且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和建议。
一、小城镇概述(1)基本信息:华龙区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所属地区是河南省濮阳市。
是濮阳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中原油田总部所在地,也是冀鲁豫三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集地。
总面积255平方千米,总人口64万人(2008年)。
(2)区域:濮阳市华龙区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冀鲁豫三省交界处。
中原油田区不仅在其东部区域并且也有发展速度极快的濮阳新区。
华龙区辖7个街道、5个乡:中原路街道、胜利路街道、建设路街道、人民路街道、大庆路街道、黄河路街道、任丘路街道、岳村乡、孟轲乡、胡村乡、王助乡、新习乡;昆吾路街道、皇甫路街道、中原油田街道、开发区、白条河农场。
而此次调查的区域就是以中原路街道、胜利路街道、建设路街道、人民路街道为主线来进行研究。
(濮阳、华龙区认知地图见下图所画分布为a,b)(3)道路和边界:京广铁路纵贯南北,京九铁路穿境而过。
汤(阴)台(前)铁路东连京九西接京广铁路。
三纵(京珠、阿深、德商)三横(长济、濮鹤、新荷)6条高速公路围成田字型,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华龙区处于交通枢纽和区域中心位置上。
而对于边界,其中最为明显的一条边界是以范辉高速路为界。
(4)节点和标志:所调查的华龙区区域在濮阳市是中心位置并且经济和旅游相对有所优势,而对于所在区域最大的节点处就是以下活动力较大的活动场所,以联华、濮阳市中医院为大标志的节点处向东则为中原油田区域;以戚城公园、红十字医院为大标志向南则为老城区域及濮阳县;以绿色庄园、濮上园为标志向东则是活动力场所较低的场所;以濮阳新区的开发区公园为标志向北则是濮阳新区。
濮阳县金堤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一.项目概况与分析1.区域位置及规划背景濮阳县地处华北平原,位于河南省东北部,黄河下游北岸,豫、鲁两省交界处,是濮阳市的南大门。
南部及东南部以黄河为界,与山东省东明县、鄄城县隔河相望;东部、东北部与河南省范县及山东省莘县毗邻;北部、西北部与河南省濮阳市、清丰县相临;西部、西南部与河南省内黄县、滑县、长垣县接壤。
地理坐标在东经°—°,北纬°—°之间。
1987年,在濮阳县城西南西水坡出土了距今6400多年仰韶文化时期的蚌塑龙虎型图案,轰动中外考古界,被称为“中华第一龙”,濮阳县也因此被赞誉为“中华龙乡”。
2012年上半年,濮阳县GDP完成亿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农民现金人均收入达到2485元,同比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同比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亿元,同比增长%。
出口创汇完成6200万美元,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4亿元、境外资金2000万美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亿元,同比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亿元,同比增长%。
濮阳县工业经济实力显着增强。
围绕“工业做大”,突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建设三项重点工作,着力培植光电子、医用新材料、耐火材料、新型化工四大主导产业,力争将濮阳县打造成为长江以北最大的LED冷光源基地。
加快园区建设,打造发展载体。
濮阳县产业集聚区连续两年蝉联全省十快产业集聚区。
上半年,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0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亿元,荣获全市第一季度产业集聚区暨县城建设观摩评比联手赛第一名。
2012年6月25日,省发改委批复(豫发改工业〔2012〕793号文)同意《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调整方案》,调整后的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为13平方公里,其中发展区平方公里、控制区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光电子和医用新材料产业。
同时,濮阳县还对县城的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并进行合理布局,依托现状城区,分期成片发展城市建设,生活区、工业区分离,将濮阳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光源生产基地,豫北重要的医用材料生产基地,先进产业集中区,具有示范效应的循环经济发展区,濮阳县改革创新试验区,宜居、生态协调发展现代化科技新城区。
《濮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起步区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濮阳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起步区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
2、招标单位:濮阳市城乡规划局3、招标方式:公开招标。
4、规划范围:濮范高速南,京开大道东,绿城路北,文化路西,规划面积约8.5平方公里。
(控规编制面积8.5平方公里,城市设计面积约4.5平方公里)5、规划目标: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确定该片区在城市中的功能定位,完善地区用地功能结构、布局和功能配置,明确各类市政管线路径、管径及控制点标高,梳理对接外部交通联系,解决村庄安置等问题。
6.主要内容:控规中要规定各地块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控制指标;规定交通出入口方位、停车泊位、建筑后退红线距离、建筑间距等要求。
明确各地块土地使用性质、兼容范围控制、土地使用强度及相关的规定性指标,提出各地块的建筑体量、体型、高度、色彩、风格等要求。
城市设计从城市空间形象、城市特色的角度出发,对地块内开放空间、建筑风格、各类廊道等提出设计引导及控制要求。
二、图纸深度要求:(一)规划用地位置图(区位图)(比例不限)标明规划用地在城市中的地理位置,与周边主要功能区的关系,以及规划用地周边重要的道路交通设施、线路及地区可达性状况。
(二)规划用地现状图(1:2000)标明土地利用现状、建筑物状况、人口分布状况、市政公用设施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用地的范围界限、权属、性质等,用地分至中类或小类。
2.人口现状指标明规划区域内各行政辖区边界人口数量、密度、分布及构成情况等。
3.建筑物现状包括标明规划区域内各类现状建筑的分布、性质、质量、高度等。
4.公共服务设施、市政用地设施现状标明规划区内及对规划区域有重大影响的周边地区现有公共服务设施(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科学教育、体育卫生、文化娱乐等建筑)类型、位置、登记、规模等,道路交通网络、给水电力等市政工程设施、管线的分布情况等。
范县濮州专业园区总体发展规划目录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规划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规划目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规划期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规划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章综合发展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濮州专业园区发展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一) 范县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 二) 濮州专业园区发展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濮州专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现有规划情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规划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规划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规划理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濮政〔2017〕27 号濮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濮阳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工业园区、示范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濮阳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7月25日濮阳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目录第一章总则 (5)第二章规划编制 (5)2.1控制性详细规划 (5)2.2修建性详细规划 (6)2.3城市设计 (7)第三章建设用地管理 (9)3.1用地分类与适建范围 (9)3.2建设用地控制 (10)3.3建筑容量 (14)第四章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16)4.1教育设施 (16)4.2社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 (18)4.3停车设施配建 (25)第五章建筑管理与景观控制 (25)5.1建筑间距控制 (25)5.2建筑物退让 (30)5.3建筑高度和景观控制 (33)5.4建筑面积折算 (35)5.5绿地 (37)5.6商业设施控制 (40)5.7工业、仓储控制 (40)第六章交通规划管理 (41)6.1城市道路 (41)6.2公共交通 (45)6.3慢行交通系统 (45)6.4公共停车场 (47)第七章市政工程管理 (47)7.1给排水工程 (47)7.2供电工程 (49)7.3邮政及通讯工程 (50)7.4综合管廊 (52)第八章地下空间开发 (53)8.1开发原则和条件 (53)8.2开发要求 (53)第九章规划核实 (55)第十章附则 (57)附录A 各类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附录B附表1 机动车停车场(库)配建标准表附表2 非机动车停车配建标准表C附图1 建筑布置形式示意图附图2 建筑退界距离示意图附图3 建筑高度计算示意图D 名词解释E 用词说明第一章总则1.0.1【目的与依据】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推进濮阳市城乡规划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相关的城乡规划技术规范,结合濮阳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濮阳市】城市规划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目录1第一章总则2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节建成区改造规划管理规定第三节建设用地主要配建标准管理规定第四节建筑容量控制第五节绿地3第三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第一节建筑间距第二节建筑退让第三节建筑与城市环境景观控制第一章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市规划管理,合理利用土地和空间资源,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引导城市建设有序、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 2002年版)等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实施城市规划管理应以依法批准的城市规划为依据。
在规划管理中,如有涉及消防、人防、环保等多种专业的,除执行本指导意见的规定外,还应当服从相关专业的规范标准。
第三条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城市规划区内的各类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和建设工程及一切与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有关的活动。
各县可参照执行。
2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一节一般规定第二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一节一般规定第四条城市用地按照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分为大类、中类和小类三个层次,其中大类分为8类,中类分为35类,小类分为42类。
城市各类建设用地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的规定及依法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
第五条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中地块的用地性质、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建筑高度、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为强制性内容,一经确定,不得擅自更改。
确需改变建设用地规划条件中强制性内容的,须向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办理。
第六条沿城市规划道路、广场、河道绿地、街头绿地、道路景观绿地等规划的建设项目,其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按实际建设用地面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