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7)
- 格式:docx
- 大小:35.09 KB
- 文档页数:15
城市规划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8)(1/10)案例分析第1题某市一工厂位于市区内,因生产不景气,经总公司批准,同意改建一座高层宾馆。
占地面积32000m2,总公司在批准时指出市委、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规划,经研究并口头同意该厂用地使用性质可以调整。
随后该厂便与合作方签订协议,由合作方出资建成以后各得一半的建筑面积,合作双方的建设方案报经总公司批准后,即着手进行建设。
正当开始施工时,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查处了该工程建设,责令立即停工,听后处理。
该工程为什么会受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查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如何处置?下一题(2/10)案例分析第2题某市新建一占地约80公顷的公园,现已初具规模,市园林行政主管部门为加强该园管理工作拟在公园总体规划已确定的管理用房位置,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要求建设一幢三层办公管理用房,经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同意该项申请,并核发了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
该工程建设期间,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两名执法人员,到现场监督检查时,发现该项工程正在砌四层墙体,有的已砌到了2m多高,与此同时,还发现该工程擅自增建了一层地下室,并且还在该楼的每个房间内增设了一个卫生间,为此执法人员当即找到了该工程的主管负责人和单位法人,在核对、查清事实后,发出了停工通知书,责令该工程立即停工,听候处理。
该工程被责令立即停工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如何处理?上一题下一题(3/10)案例分析第3题某市市中心有一污染严重的工厂,占地3.2公顷,依据经市政府批准的该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该厂应予搬迁,拟改为商业用地。
厂方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的改建方案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初审认为可行。
然后,厂方依据初审方案找到了一个投资方,并与其签订了出让协议。
投资方未办理规划管理审批手续即开工建设。
在完成基础和地下一层结构工程时,受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查处。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如何处理该工程?投资方应办理哪些审批手续?上一题下一题(4/10)案例分析第4题某市有一项引资宾馆工程,有关领导部门特别重视该项建设。
2014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城市规划实务》真题及详解试题一(15分)西部某县,属严重干旱缺水地区,县城生态环境脆弱,东北部山区蕴藏有较为丰富的煤矿资源,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013年,县域常住人口30万人,呈现负增长态势,城镇化水平38%,辖9个乡镇。
规划期为2013~2030年,规划大力发展煤化工业,2030年县城常住人口55万人,城镇化水平75%,县域形成1个中心城区、5个重点镇、3个一般乡镇组成的城镇体系结构。
规划城镇布局、饮用水源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矿产开采及煤化工业区分布如图1所示。
图1某县城镇空间布局规划示意图【问题】试问:根据提供的示意图和文字说明,指出该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说明理由。
答案:根据提供的示意图和文字说明,该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理由具体分析如下:(1)问题一:该县的城镇化呈负增长状态,至规划期末,城镇化率由规划期初的38%提高到75%,明显脱离实际不合理。
理由:将城镇常住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作为反映城镇化过程的最主要指标,称为“城镇化水平”或“城镇化率”。
这一指标既直接反映了人口的集聚程度,又反映了劳动力的转移程度。
在城镇化呈负增长状态下,盲目制定75%的城镇化率是不合理的。
(2)问题二:重点镇设置过多,根据该县的资源条件概述,不具备发展5个重点镇的条件,且重点镇布设存在问题。
理由:西部重点镇过多;西南部、西北部重点镇周边既无资源又无一般镇,设重点镇没有必要;东部的重点镇位置不合理,不能有效辐射到周边镇,应将其西侧一般镇定位为重点镇。
(3)问题三:该县为资源型缺水城市,发展高耗水的煤化工业不合理。
理由:资源型缺水是指水资源可利用量小于用水需求,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北方地区和南方没有大江大河通过的沿海地区。
针对资源型缺水,可以采取的对策措施有节水和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
因此发展高耗水的煤化工业不合理。
(4)问题四:煤化工业区选址不合理,接近水源一级保护区,造成废气和粉尘污染,影响居民生活的品质,与采矿点没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2016年新疆城市规划实务:包括城镇体系规划文件和图纸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对城乡规划实施进行,是修改城乡规划的前置条件。
A:规划评估B:前期评估C:定期评估D:后期评估E:综合治理2、城市的基本居住单元为。
A:社区B:家庭C:组团D:居住区E:综合治理3、下列选项中,对于城镇化进程在根本动力上具有显著地加速或滞缓作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与创新是城镇化进程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
A:农业剩余贡献B:工业化的集聚C:比较利益驱动D:制度变迁E:综合治理4、下列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容的是。
A:划定规划区,确定县城建设用地的规模B:分析确定县城性质、职能和发展目标,预测县城人口规模C:制定县域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确定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D:确定空间发展时序,提出规划实施步骤、措施和政策建议E:综合治理5、城乡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明确规定,控制性详细规划是规划。
A:具体B:法定C:程序D:规化E:综合治理6、市场经济早期模式是以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A:国有企业B:乡镇集体经济C:分散家庭工业D:外资及混合型经济E:综合治理7、考古证实,我国古代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
A:2000年的历史B:3000年的历史C:4000年的历史D:5000年的历史E:综合治理8、草皮土质护坡的坡比值应小于或等于。
A:0.3B:0.5C:0.6D:0.8E:经济政策9、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原则中,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属于原则。
A: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B:统筹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C: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D: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E:综合治理10、下列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主要因素中,城市从产生到发展,每一过程无不与政策、制度有关,从行政区划、投资区位、城镇化战略、城建政策、经济政策到城市规划、权力干预等无不带有政治色彩,其所体现的因素是。
A:自然环境因素B:政策制度因素C:社会文化因素D:经济与技术因素E:综合治理11、下列选项中属于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必须遵循的原则的是。
[模拟] 城市规划实务56案例分析题(二)第1题:图2中绘出了一种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组织模式。
参考答案:由于斜向道路的运用不当,导致局部路网不成系统,布局不合理。
主要是城市中心区周边交通组织混乱,主干路无法通过,大量出现畸形路口。
建议对中心区路网进行调整,取消两条向支路,连通主干路。
城市中心区G点道路交叉口不合理。
根据道路交叉口设计要求,一个交叉口交汇的道路通常为4条,最多不宜超过5条,而该路网中为了追求平面构图形式,导致6条道路在G点交叉,不符合道路设计原理。
H、K两路口设计不合理。
根据道路设计原理,道路相交时,交叉角不宜小于60°或大于120°。
铁路客运站是人流高度集中地区,南侧不应是支路,应改为主干路,至少为次干路。
路段⑨—⑨应调整为次干路并向北延长至铁路客运站。
路段⑦—⑦在E—F段应改为主干路。
根据主干路合理间距控制,M—M不应当是次干路,应改为主干路。
路网模式调整建议如图5所示。
详细解答:(一)A市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丘陵地区。
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
在周边城镇群中定位为滨海旅游城市。
区域概况:该市周边分布有甲、乙、丙三个城市,其中甲市位于A市西侧,距A市约200km,为我国东南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已建成国际机场一座;乙市在A市北侧,距A市约140km,是我国重要的加工业产业基地;丙市为港口城市,距A市约160km。
自然条件:该市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北部部分山体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沿海地区中部海岸为约2km 的平坦的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西部主要为礁石海岸,但水深较浅;东部沿海为我国著名的红树林及海洋生物保护区。
为充分发挥地域区位优势,进一步推动A市经济发展,根据A市在城镇群内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结合A市城市发展现状,该市编制了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如下:(1)等级结构:分为A、B、C、D四级。
[模拟] 城市规划实务30案例分析题(一)某地级市总体规划确定,主城区在现状基础上仍分为5个组团,该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3条河流,主导风向东北风,主城区现状常住人口60万人,规划为90万人 (见现状图和规划示意图)。
规划要点如下。
1.城市性质:省城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新型工业基地。
2.总体布局:为“二主三副”的组合型布局结构,“二主”为A、E组团,“三副”即B、C、D功能组团,各组团之间保留农田和生态绿地进行分隔。
3.道路交通:增建高速公路出入口3。
规划连接各组团的城市快速路系统。
4.工业布局:规划4处工业区,在A组团安排机械制造和生物制药园区,C组团安排新型建材及水泥厂,E组团为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园区,D组团安排物流中心。
5.在组团隔离带内留出高压电力线走廊,新规划1个水厂,4个污水处理厂。
第1题:用地布局规划示意图参考答案:1.总体布局结构为“二主、三副”不合理,(E组团没有成为核心组团的条件)。
2.没有新增加高速公路出入口3的必要。
3.城市快速路系统设置不合理。
4.E组团与A组团之间只有一条城市主干道不合理。
5.在上风上水方向的C组团安排新型建材、水泥厂选址不当。
6.污水厂1在水厂3上游选址不当,污水厂数量偏多。
详细解答:(二)某单位编制了一滨河新城(中等城市规模)总体规划方案(见附图),报有关部门征求意见,经审查发现,有些问题应当加以改正。
第2题:参考答案:1.存在的问题(1)油库区不应布置在城市的主导风向的上风侧及河流的上游。
(2)城市缺少生活岸线。
(3)疏港大道不应在城市居住区的用地内建设,其紧靠城市居住区和公共设施用地对环境有污染。
(4)二、三类工业用地紧靠。
(5)城市道路网不明确。
(6)没有安排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包括供水、排水、煤气、电力、消防(7)绿地不成系统。
2.修改意见(1)油库迁出。
(2)调整布局,增加生活岸线。
(3)结合码头、工业用地、仓储用地的调整另设疏港大道。
(4)在二、三类工业与城市区之间留出隔离带,并调整城市用地布局。
2013年城市规划师《城市规划实务》模拟试题一问答题1、某房地产开发公司与菜市郊区的某乡政府签订了协议,该乡政府同意将100亩规划乡镇企业用地划给该公司使用。
国土资源和房屋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协议为该公司办理了集体土地使用权证,随后,在该公司缴纳了土地出让金后,又为该公司办理了国有土地使用权证。
该市在调整城市总体规划时,将这100亩土地的使用性质变更为居住用地。
该公司向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住宅楼,但是,没有得到批准。
【问题】试分析,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没有批准的原因。
2、某市在市区内拟建一个居住小区。
规划方案将该小区确定为集中建设多层住宅。
小区内规划公共建筑设施比较齐全,交通方便。
小区南北分别为城市主次干道,西侧有110kV的高压走廊,东邻居住用地,北边尚有空地。
小区总用地21hm2,规划总建筑面积29.4万m2。
示意图2中除居住组团外,尚需要布置的小区公共建筑有:小学1所,托幼2所(其中一所8个班,一所6个班)、工业企业办公楼1栋以及小区变电所。
【问题】请你在小区内留有的6块空地(图2)中选择合适地块,布置上述5项设施(用文字叙述某地块布置某项目即可)。
3、某镇区,北侧为水源涵养地和风景区,过境公路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城区有一条南北方向的主干路。
过境公路北部城区的西侧为工业,东侧为居住和商业等,布置了一个医院,过境公路南侧城区主要为居住用地,沿过境公路布置一个长途车站。
在县城的南端,有一所小学。
该镇为传统的农业镇,现在准备发展电解铝等产业。
【问题】试分析该村庄用地规划中的不妥之处。
4、某房地产开发商拟在滨河地带规划建设一居住小区,用地面积约18hm2,提出了一个用地布局初步设想,如图4所示。
【问题】试指出该用地设想中主要用地功能及布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不必作图)。
5、图3所示为某市一个居住组团规划方案,规划用地9万m2,规划住宅户数800户,人口约3000人。
该地块西、北临城市次干路,东、南两侧为支路,在地块外西南角为现状行政办公用地。
城市规划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7)(1/10)案例分析第1题图所示为某市城区一个地块,面积为24hm 2 ,项目位于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公建在地块东侧布置。
地块内现状无保留建筑,建设总量控制为居住建筑面积22万m 2 ,公建面积12万m 2 。
地块北侧为已建成的配套齐全的居住区,东南侧建设有城市公园,北侧和西侧临城市主、次干路。
已给出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条件:(1)用地情况:用地面积和边界。
(2)土地使用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停车数量等。
(3)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下一步需进行规划方案编制。
(4)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
图片[问题]请补充规划条件。
下一题(2/10)案例分析第2题A市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丘陵地区。
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
在周边城镇群中定位为滨海旅游城市。
区域概况:该市周边分布有甲、乙、丙三个城市,其中甲市位于A市西侧,距A市约300km,为我国东南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已建成国际机场一座;乙市在A市北侧,距A节约140km,是我国重要的加工业产业基地;丙市为港口城市,距A市约160km。
自然条件:该市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北部部分山体列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沿海地区中部海岸为约2km的平坦的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西部主要为礁石海岸,但水深较浅;东部沿海为我国著名的红树林及海洋生物保护区。
为充分发挥地域区位优势,进一步推动A市经济发展,根据A市在城镇群内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结合A市城市发展现状,该市编制了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图片(1)等级结构:分为A、B、C、D四级。
A为市域中心城市;C为市域副中心城市,未来城市殳展区域;B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
(2)职能结构及产业定位:①A为市域中心城市,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模拟] 城市规划实务34案例分析题第1题:请你评析一下该方案的优缺点(不考虑相关经济技术指标问题)。
___________参考答案:1.优点(1)空间布局合理。
(2)交通组织合理:人车分流。
(3)小区结构完善,公共设施齐全,整体性强,有利于物业管理。
(4)小区内部条形绿带适宜居民的生活习惯,外围点式内部条形住宅模式有利于创造空间景观。
(5)沿路商服适合居民的出行心理。
2.缺点:(1)主人口面向主干道位置失当。
(2)地面停车范围过大,造成大量消极空间。
(3)组团及宅间绿化不足,公共使用空间太少。
(4)活动场地位置设置影响中心绿地的使用功能及景观要求。
(5)局部建筑单元过长,不利于防火。
详细解答:第2题:试评析,哪一个方案对城市今后的发展更为有利?为什么?(注:不考虑人口规模预测及各项用地比例) ___________参考答案:方案二合理,理由如下:(1)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分析:北部有铁路、基本农田,南部为风景保护区,皆不宜作为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
西部为丘陵及少量农田,且距大城市40km,可适度发展(基础设施投资大,城市辐射效应小),东部场地平整,水资源丰富,距5万人小城市30km,可作为城市用地的主要发展方向。
(2)省道改线在两个方案中对西部发展用地影响较大,方案一采用与城市路网斜交,形成不规则用地,且用地面积较小,限制城市向西发展,方案二采用与城市路网平行,且用地面积较大,能为城市向西发展提供有效的空间。
(3)城市布局:方案一工业仓储用地布置在城市东部(上游),限制城市向东发展 (同时对风景区有影响),方案二工业仓储用地沿铁路省道条形布置,交通便利,易于运输,且为城市向东发展预留了空间。
详细解答:第3题:试结合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参考答案:城镇等级规模:县域城镇体系城镇等级应按4级配置,缺少一般镇。
(2)布局;城镇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镇过多;县城B距中心城市(地级市)过近,地域直接受中心城市辐射力度大,B无法发挥地域中心作用,应并入中心城区;县城D、 E位置靠近(北部山区,所辖城镇少)应合并形成北部副中心城。
[模拟] 城市规划实务58案例分析题第1题:下图为北方一城市某房地产商通过土地出让方式所获得的住宅商品房建设用地规划方案设计示意图,该用地北邻城市快速路,东、南与西侧均为现状居住用地。
其中土地出让合同所规定的土地使用条件如下。
1.土地用途:居住。
用地界线:见图。
2.总用地面积:4.5hm<sup>2</sup>。
3.容积率:不大于2。
4.建筑密度:不大于20%。
5.绿地率:不小于35%。
6.规划套型建设面积在90m<sup>2</sup>以下,不少于住宅总建筑面积的70%。
7.建筑间距:按1:1.61控制。
8.沿城市次于路需设6m绿化带,并要求建筑退绿线大于5m,沿快速路设30m绿化带,建筑退绿线大于10m,用地界线至绿线。
9.住宅层高3m,室内外高差0.6m,女儿墙高1.1m。
底商层高3.6m,室内外高差0.6m,女儿墙高0.9m。
经审查,其建筑密度、绿地率、停车泊位数、配套指标等符合城市规划设计要求,试问,按照建设单位所提供的规划设计方案及经济技术指标(如下表所示),指出有哪些不符合规划设计条件(即土地使用条件)或相关规定。
参考答案:1.容积率超出合同规定不大于2的要求。
2.90m<sup>2</sup>以下户型住宅面积未满足住宅建筑总面积的70%以上。
3.幼儿园、底层商店和变电站设施退道路红线不足。
4.北侧地下室超出了用地界线。
5.幼儿园与南侧建筑间距不足,且超过3层。
6.最南端11层住宅建筑间距北侧住宅不满足1:1.61要求。
7.地面停车场不应占用城市绿化用地。
详细解答:(四)某居住小区规划方案(见示意图),住宅建筑分为4个组团布置,且其中,在东北组团北侧安排了4幢老年公寓。
规划提出了包括以下有关建设标准和技术要求:1.条式住宅之间的侧面间距为5m。
2.多层条式住宅和高层住宅之间的侧面间距为10m。
[模拟] 城市规划实务55案例分析题第1题:下图所示为北方某历史文化名城旧城区的一个居住街坊,占地10.4hm<sup>2</sup>,居住人口约为4000,其东侧紧邻历史文化街区,属于建设控制地带。
地段内大部分建筑(除标志层数的以外)为单层合院式建筑,合院建筑为其主要特色,建筑质量较好。
地段内还有2处文物保护单位。
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需要进行地段整治和适当改造。
地段北侧为城市主干路,西侧为城市次干路,东、南侧均为支路。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地段以保护整治和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为主,西南角房屋破败,可以进行更新改造,拟建设多层住宅及为街坊服务的商业网点。
为疏解交通,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停车位数量不以一般居住区标准设计。
方案除下图中标识出的车行路、步行路和新建多层住宅外,其余地段依照总体规划要求按原有院落边界整治、改造,不打破现有城市肌理。
试分析该方案的优点和缺点,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历史城区整治优点如下:(1)街坊内增加了绿地,环境得到改善。
(2)街坊肌理与四合院均得到保护。
(3)街道交通组织合理,人车分流减少了干扰。
(4)迁走工厂,增加了幼儿园、停车场等公共设施。
2.历史城区整治缺点如下: (1)东西向车行路线选线破坏了文物保护单位,违反了法律、法规的规定。
(2)西南角规划建筑与周围环境不协调。
(3)西面次干路出入口偏多。
详细解答:(三)第2题:某居住小区规划方案(图3),住宅建筑分为四个组团布置其中,在东北组团北侧安排了4幢老年公寓。
规划提出了以下有关建设标准和技术要求:(1)条式住宅之间的侧面间距为5m。
(2)多层条式住宅和高层住宅之间的侧面间距为10m。
(3)所有条式住宅之间的正面间距均按冬至日照1h的日照标准计算。
(4)宅间小路的路面宽度为1.5m。
(5)临街住宅的出入口不直接开向城市干道。
(6)所有6层条式住宅和8层塔式住宅均不设电梯。
城市规划实务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17)(1/10)案例分析第1题图所示为某市城区一个地块,面积为24hm 2 ,项目位于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范围内,性质为居住和公建,公建在地块东侧布置。
地块内现状无保留建筑,建设总量控制为居住建筑面积22万m 2 ,公建面积12万m 2 。
地块北侧为已建成的配套齐全的居住区,东南侧建设有城市公园,北侧和西侧临城市主、次干路。
已给出的国有土地出让的规划条件:(1)用地情况:用地面积和边界。
(2)土地使用强度:容积率、建筑密度、停车数量等。
(3)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下一步需进行规划方案编制。
(4)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
图片[问题]请补充规划条件。
下一题(2/10)案例分析第2题A市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丘陵地区。
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
在周边城镇群中定位为滨海旅游城市。
区域概况:该市周边分布有甲、乙、丙三个城市,其中甲市位于A市西侧,距A市约300km,为我国东南部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并已建成国际机场一座;乙市在A市北侧,距A节约140km,是我国重要的加工业产业基地;丙市为港口城市,距A市约160km。
自然条件:该市自然生态环境较好,风景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北部部分山体列人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4A级风景旅游区;沿海地区中部海岸为约2km的平坦的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西部主要为礁石海岸,但水深较浅;东部沿海为我国著名的红树林及海洋生物保护区。
为充分发挥地域区位优势,进一步推动A市经济发展,根据A市在城镇群内滨海旅游城市的定位,结合A市城市发展现状,该市编制了以产业发展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主要内容如下。
图片(1)等级结构:分为A、B、C、D四级。
A为市域中心城市;C为市域副中心城市,未来城市殳展区域;B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
(2)职能结构及产业定位:①A为市域中心城市,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四川省2024年下半年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实务:城镇体系规划方案评析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下列不属于编制风景名胜区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依据的是。
A:《宗教事务条例》B:《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方法》C:《生物多样性公约》D:《世界遗产条约》E:综合治理2、1957年在探讨了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城市群以后,首先提出了大都市带的概念是。
A:傅里叶B:戈特曼C:勒·柯布西埃D:维特鲁威E:综合治理3、下列对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概括中,不正确的是。
A: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B: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C: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D:支配经济体制下以私营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E:综合治理4、推动社会进步和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A:新兴产业B:城市文化C:全球化D:科学技术E:综合治理5、依据“按肯定比例安排社会劳动”的基本原则,依据国民经济与社会经济发展支配的相关指标和合理的劳动构成,以某一类关键人口的需求总量乘以相应系数得出小城镇区人口总数的方法是。
A:综合分析法B:经济发展平衡法C:劳动平衡法D:环境容量法E:综合治理6、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特点中,是城市规划的最重要特点之一,在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以及各项具体工作中都会得到体现。
A:政策性B:民主性C:综合性D:实践性E:综合治理7、水上消防站应有不小于m的岸线供消防艇靠泊,其陆上基地建设用地标准与一级一般消防站相同。
A:100B:150C:200D:300E:经济政策8、风景名胜区是指。
A:具有区分于其他区域的能够反映独特的自然风貌或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的比较集中的景观B:具有欣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是这些价值和功能的综合体C:具有欣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美丽,可供人们巡游或者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区域D:具备巡游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多重功能,对于风景名胜区的爱护,是基于其价值可为人们所利用,可以用来进行旅游开发、巡游观光以及科学探讨等活动E:综合治理9、现代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结构应当是以为中心,以轨道和市级公交快车线路为骨干,以组团级公交一般线路为基础的协作良好的完整系统。
城市规划实务分类模拟题城乡规划方案的编制与评析(一)1. 某市位于我国南部沿海丘陵地区,盛产水果、海产品,风景旅游资源丰富,部分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
东湾为水产资源保护区,沿海分布大量红树林、湿地、沙滩和礁石。
外商根据东、西两个海湾均具有建深水港的良好条件和场、区位等其他因素的综合考虑,计划在该市投巨资兴建大型石油目。
据此,该市编制了以发展石油化工业和旅游业为主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其要点如下。
(1)等级结构分为A、B、C、D四级。
A为市域中心城市;B为市域副中心城市;C为重点发展城镇;D为一般城镇。
(2)职能结构C1、C2、C3、C4、C5以发展石化工业为主要职能;D13、D14、D15以发展旅游业为主要职能;其余均为综合职能。
(3)交通考虑到东湾现状基础设施和城镇依托条件较好,拟在东湾进行局部填海建设深水港码头。
为促进市域协调发展规划建设环状高速公路网和若干条一、二级公路,以加强各城镇之间的联系。
根据以上说明及规划示意图(图1.11),请指出港口选址、石化工业布局及高速公路选线存在什么问题,并说明理由和提出改进意见。
答案:(1)在东湾建港影响水产资源及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建议在西湾建港。
(2)C2四面环山易造成污染,且靠近自然保护区;C3影响自然保护区和旅游开发;石化工业布局分散,应适当集中。
(3)高速公路布置偏多,D5以东一段没有必要,且翻越山体。
2. 图1.12为某地级市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示意图。
该市北部为山区,中部为山前平原,南部为滨海平原。
有两条国道呈十字交叉形在市域内通过。
(1)该市沿海有N、D、W三个县城。
东部海岸为沙质岸线,沙软潮平,水质清澈,附近有海岛;中部主要为礁石海岸,距海岸500m处水深可达20~25m;西部沿海有大面积的盐田。
规划拟在W城布局大型区域电厂(装机容量480×104kW)和焦化厂;在D城建深水码头,用进口铁矿石,结合当地的煤炭资源,建大型钢铁基地及发展相关的产业;N城拟建为盐化工基地。
1 [模拟] 城市规划实务11 案例分析 (一) 第1题: (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 (2)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要求。 (3)小区绿地配置要求。 (4)公建配套设施要求。 (5)市政设施及道路的配置要求。 (6)地块内应保留的现状设施。 (7)规划方案编制申报须符合有关规范、规定的要求。 [问题] 请补充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补充的其他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是: (1)容积率与建筑密度指标。 (2)重点处理好与北侧风景区(含度假别墅区)的景观系统。 (3)协调好与东、南侧现状建成区的关系。 (4)出入门设置要求。 (5)河流、水面的保留和利用要求。 (6)小区与快速路之间应设置隔离带。
详细解答: (二) 第2题: (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 (2)土地使用强度(规划控制指标):容积率、建筑密度。 (3)建筑后退要求。 (4)市政设施和公建服务设施的配置要求。 (5)人流、车流出入口和停车场地的设置要求。 (6)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规定要求。 [问题] 请你依据建设部关于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的要求,指出还有哪些规划设计条件需要补充?____________ 2
参考答案: 需要补充的规划条件是: (1)应具体给出拟改造地段内需要保留和保护的风貌建筑。 (2)提出建筑限高要求。 (3)提出对新建建筑物、构筑物的控制要求。 (4)按规定应提山绿地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 (5)拟改造地段内道路应与历史街区的道路系统相协调。
详细解答: (三) 第3题:
[问题] 试对该方案进行评价。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方案优点 (1)该小区规划布局完整,结构清晰。 (2)住宅的布置合理适用。 (3)小区道路等级、结构清晰,交通组织基本合理。 (4)小区在中心位置布置了一个大的绿地,又在每个组团中都保证一个小的绿化组团,绿地布置均匀,等级明确。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调整措施 (1)小区公共设施配置不完善。小区居住人口约7900人,相当于一个居住小区规模,应配建小学、幼儿园,而方案中只配建厂一所中学,因此应在中心绿地附近补上。 (2)小区级公建配置设施位置不当,应布置在交通方便、人流集中,与小区居住日常活动流向相符合的位置。本方案中应布置在中心绿地或湖后附近较合适。 (3)小区北侧对城市主干路开口过多(3个),其间距远远小于150m,应保留中间位置小区主路开口,封闭小区支路在城市主干路上的开口。 (4)北邻城市主干路的建筑过长,已超过160m,中间设消防通道,显然不符合防火要求,应在中间位置加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保证消防通道距离不大于80m。 (5)小区南部通向河滨的路是一条尽端式道路,根据图中比例尺其长度已超过120m,不符合居住小区道路规划要求,应将这条道路与小区东侧道路连起来,或缩短长度,并设不小于15m×15m的消防车回车场(兼做回车场)。 (6)人工湖西侧有两栋多层住宅距离太近,小于6m的防火距离要求。同样靠近小区南侧边缘的高层住宅间距也不满足高层之间13m的防火间距要求。必须加大其间的距离,满足防火要求。 (7)小区南侧有一条河流,但小区并没有很好地利用滨河绿地来 3
1 [模拟] 城市规划实务17 案例分析 (一) 第1题: 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级市,其南部为丘陵,北部为山区,山区经济以农林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城镇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中部地带,市域城镇化水平在35%左右。市域内现有大城市一个,县城6个,其他建制镇34个。 规划为求市域内城镇均衡发展,在北部地区新设3个镇:市域交通规划基本符合发展要求,试结合现状和规划示意图,指出在城镇等级布局和主要交通线路规划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简要说明理由。 某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2004—2020)
参考答案: 1.重点镇设置过多。 2.4号镇和34号镇不宜作为重点镇,不靠近主要交通干线。 3.新增设的3个镇中,35号和36号设置条件不充分。 4.南北向高速公路与中心城市联系不便。
详细解答: (二) 第2题: 某中等城市长途汽车客运站规划设计方案(见示意图),规划用地临城市主次干道,两条干道均设置有城市公共汽车站点。该方案将长途站的长途客车到、发车区和站前广场分别布置在车站土体建筑售票大厅的两侧。 请按照示意图中标明的1~7各点,合理组织长途客车的到、发车,和城市接送旅客的进出站交通等(不含城市公共交通),具体选择安排以下内容: 长途客车进站区 长途客车到达区 到达旅客出站口 长途客车发车区 长途客车出站口 城市送客车辆下客处 2
城市接客车辆上客区 参考答案: 长途客车进站区—1 长途客车到达区—3 到达旅客出站口—5 长途客车发车区—4 长途客车出站口—2 城市送客车辆下客处—7 城市接客车辆上客区—6
详细解答: (三) 第3题: 图为某市25万人口的城市主城区总体规划示意图。 该市的东,南有高速公路和铁路,设有客货兼营火车站一座,西边为一湖泊,东南方向离某特大城市约70km,西北方向离某地级市约50km。 该市确定以发展无污染工业和旅游度假服务为主导的综合性城市。规划以河流,绿带为轴,贯穿城市中部,分北城区,南城区,东组团三区片,北城区为全市公共活动中心和居住区,南城区为工业、仓储区,东组团为新规划的居住区,沿湖风景优美,规划两座度假村。 指出该总体规划布局的主要不当之处及其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