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二章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课时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 格式:doc
- 大小:232.50 KB
- 文档页数:7
化学能与热能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如何提高燃烧效率,节约能源是当今世界各国能源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B. 物质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C.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D. 增加炼铁高炉的高度,可以降低高炉气中CO的含量2.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B. 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的反应过程C. 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D. CO和O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3.化学能与热能、电能等能相互转化。
关于化学能与其他能量相互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B. 铝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低C. 图I所示的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D. 图Ⅱ所示的反应为吸热反应4.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A.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B. 该反应中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化学能C. 反应物比生成物稳定D. 因为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所以该反应不需要加热5.最近科学家用巨型计算机进行模拟后确认,由60个N原子可结合成N60分子,N60变成N2时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N60、N2都是氮的同素异形体B. 一个N60分子中含有60个N原子C. N60分子内的键能与N2分子的键能相等D. N60变为N2的反应是放热反应,说明N2比N60更稳定6.分析下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 H2与O2反应是放热反应B. 断开化学键要放出能量C. 化学反应既有物质变化又有能量变化D. 2molH2(g)和1molO2(g)的总能量高于2molH2Og的总能量7.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E2均为正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吸收的能最为(E1−E2)B.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D.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8.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A. 2C(s)+O2(g) 点燃̲̲̲̲̲̲2CO(g) B. CaCO3 高温̲̲̲̲̲̲CaO+CO2↑C. C+H2O(g) ▵̲CO+H2D. 2H2O 电解̲̲̲̲̲̲2H2↑+O2↑9.铁与盐酸反应属于()①置换反应②离子反应③氧化还原反应④放热反应⑤可逆反应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10.对于放热反应:H+Cl2=点燃2HC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2A.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该反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C. 该反应中,化学能只转变成热能D. 断开1mol H−H键和1mol Cl−Cl键所吸收的总能量小于形成2mol H−Cl键所放出的能量11.据有关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反应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状态Ⅰ→状态Ⅲ是放热过程B. 该过程中,CO先断键形成C和O,再生成CO2C. 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和O2反应,生成了CO2D. 状态Ⅰ→状态Ⅱ表示催化剂对反应没有起作用12.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 已知2C(s)+2O2(g)=2CO2(g)ΔH1;2C(s)+O2(g)=2CO(g)ΔH2,则ΔH1>ΔH2B. 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57.3kJ/mol,若将含0.6mol H2SO4的稀硫酸与含1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kJD. 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二、填空题13.已知断开1mol C−H键需要吸收415kJ热量,由碳原子和氢原子形成1mol CH4的化学键需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_kJ热量。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课时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B.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C.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D.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2.(2011年湖南醴陵二中期中)下列过程中,需吸收能量的是()A.H+H→H2B.CaO溶于水C.I2→I+I D.H2O(气)→H2O(液)3.已知反应2H H2可放出437.6 kJ的热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氢分子内每个氢原子都达到了8电子稳定结构B.氢分子能量比氢原子能量低C.1 mol氢气离解成2 mol氢原子要放出437.6 kJ热量D.氢原子还原性比氢分子弱4.(2011年开封高中第二学段检测,10)已知0.5molCH4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时,放出445kJ热量,则1molCH4完全燃烧时,断裂反应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与形成生成物分子内的化学键所放出的总能量之间的关系为()A.前者比后者多890kJ B.后者比前者多890kJC.前者比后者多445kJ D.后者比前者多445kJ5.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Y的能量一定高于N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6.(2011年成都高一期末考试,10)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过程吸收能量B.断裂1molA-A键和1molB-B键可放出x kJ能量C.断裂2molA-B键需要吸收y kJ能量D.2molAB的总能量高于1molA2和1molB2的总能量7.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
在100kPa时,1mol 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量。
目标导航]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了解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反应吸热或放热的原因。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理解中和热的概念。
4.了解人类能源利用的历史和前景,提高节能意识。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微观角度(1)化学反应的实质原子的重新组合,即反应物中旧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中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①原因②实例断裂1 mol H—H键(H—H―→2H)吸收436 kJ能量,形成1 mol H—H键(2H―→H—H)放出436 kJ能量;断裂4 mol C—H键(CH4―→C+4H)吸收1 660 kJ能量,形成1 mol C—H键(C+H―→C—H)放出415 kJ能量。
③结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宏观角度结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点拨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断开其中的化学键需要的能量越多,该物质越稳定;物质具有的能量越高,断开其中的化学键需要的能量越少,该物质越不稳定。
议一议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会放出能量()(2)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变化()(3)相同条件下由原子形成1 mol H—Cl 键所放出的能量与断开1 mol H—Cl 键吸收的能量相等()(4)放出能量越多的反应通常生成物越不稳定()答案(1)√(2)√(3)√(4)×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两个基本自然规律——“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1)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中的物质发生转化时总质量保持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生转换时总能量保持不变。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1)定义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高一化学《化学能与热能》补充练习1.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ΔH 的绝对值均正确)( )A .C 2H 5OH(l)+3O 2(g)===2CO 2(g)+3H 2O(g) ΔH =-1 367.0 kJ/mol(燃烧热)B .NaOH(aq)+HCl(aq)===NaCl(aq)+H 2O(l) ΔH =+57.3 kJ/mol(中和热)C .S(s)+O 2(g)===SO 2(g) ΔH =-269.8 kJ/mol(反应热)D .2NO 2===O 2+2NO ΔH =+116.2 kJ/mol(反应热)2.下列关于热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HCl 和NaOH 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 ,则H 2SO 4和C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 =2×(-57.3) kJ/molB .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 ,则2CO 2(g)=2CO(g)+O 2(g)反应的ΔH =+2×283.0 kJ/mol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1 mol 甲烷燃烧生成气态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热量是甲烷的燃烧热3.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用的燃料是H 2,氧化剂是O 2。
已知:1 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 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2H 2(g)+O 2(g)===2H 2O(l) ΔH =-142.9 kJ·mol -1B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C .2H 2(g)+O 2(g)===2H 2O ΔH =-571.6 kJ·mol -1D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4.已知:H 2(g)+F 2(g)===2HF(g) ΔH =-270 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 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 氢气和1 L 氟气吸收270 kJ 热量B .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反应生成2 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热量小于270 kJC .在相同条件下,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 的热量5.在25 ℃、101 kPa 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 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 .CH 3OH(l)+O 2(g)===CO 2(g)+2H 2O(l) ΔH =+725.8 kJ·mol -132B .2CH 3OH(l)+3O 2(g)===2CO 2(g)+4H 2O(l) ΔH =-1452 kJ·mol -1C .2CH 3OH(l)+3O 2(g)===2CO 2(g)+4H 2O(l) ΔH =-725.8 kJ·mol -1D .2CH 3OH(l)+3O 2(g)===2CO 2(g)+4H 2O(l) ΔH =+1452 kJ·mol -16.下列图像分别表示有关反应的反应过程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石墨转变为金刚石是吸热反应B .白磷比红磷稳定C .S(g)+O 2(g)===SO 2(g) ΔH 1 S(s)+O 2(g)===SO 2(g) ΔH 2 则ΔH 1>ΔH 2D .CO(g)+H 2O(g)===CO 2(g)+H 2(g) ΔH 1>07.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 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 2(g)=CO 2(g) ΔH 1 C(s)+O 2(g)=CO(g) ΔH 212②S(s)+O 2(g)=SO 2(g) ΔH 3 S(g)+O 2(g)=SO 2(g) ΔH 4③H 2(g)+O 2(g)===H 2O(l) ΔH 5 2H 2(g)+O 2(g)===2H 2O(l) ΔH 612④CaCO 3(s)===CaO(s)+CO 2(g) ΔH 7 CaO(s)+H 2O(l)===Ca(OH)2(s) ΔH 8A .① B .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8.已知: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现有H 2和CH 4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 695 kJ ,则原混合气体中H 2和CH 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1B .1∶3C .1∶4D .2∶39.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ΔH = + 49.0kJ·mol -1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ΔH =-192.9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CH 3OH 的燃烧热为192.9kJ·mol -1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 .根据②推知反应:2CH 3OH(l)+O 2(g)===2CO 2(g)+4H 2(g)的 ΔH >-385.8kJ·mol -110.根据盖斯定律判断右图物质转变过程中,正确的等式是( )A .ΔH 1=ΔH 2=ΔH 3=ΔH 4B .ΔH 1+ΔH 2=ΔH 3+ΔH 4C .ΔH 1+ΔH 2+ΔH 3=ΔH 4D .ΔH 1=ΔH 2+ΔH 3+ΔH 411.一定条件下用甲烷可以消除氮氧化物(NO x )的污染。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一、选择题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氧化还原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 .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C .伴随能量变化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D .化学反应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发生改变答案 B解析 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都是放热反应,如C +CO 2=====高温2CO 是吸热反应,A错误;化学反应过程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过程,B 正确;伴随能量变化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核变化,C 错误;化学反应过程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但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而分子的数目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D 错误。
2. 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 .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B .能量变化如图所示的反应C .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比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少的反应D .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反应答案 C解析 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晶体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比化学键形成放出的能量少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的反应可能为吸热反应,也可能为放热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答案 C解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无关,如铝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却为放热反应,C错误。
4. 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 )A.硝酸铵B.生石灰C.氯化镁D.食盐答案 B解析该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热,说明该物质溶于水或与水反应时放热。
5.下列变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的是( )A.铝热反应B.金属钝化C.燃放爆竹D.干冰汽化答案 D解析D项中干冰汽化属于物质的三态变化,有能量变化但属于物理变化。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选择题1.有关能源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能源B.化石能源是非再生能源C.氢能是可再生能源D.氢能、核能均是无污染的高效能源解析:化石能源是非再生能源;氢能是可再生能源(可通过分解水得到氢气),且是无污染的高效能源;核能利用的是核反应过程中释放的巨大能量,虽然高效,但会产生放射性物质,有一定的污染性,不过人们可以采用技术控制这种污染。
答案: D2.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是( )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量③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④乙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所有的燃烧均为氧化反应,这并不是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
答案: D3.下列变化过程需要吸收能量的是( )解析:A选项中氢气球发生爆炸时发生了氢气与氧气的反应,是燃烧反应,为放热反应;B选项中向河水中投放生石灰时发生了CaO+H2O===Ca(OH)2,是放热反应;C选项中两个氯原子之间结合成氯气分子,原子之间形成了共价键,对外释放能量;因此,A、B、C三个过程均是释放能量的变化过程。
D选项中一个氢气分子分解生成了两个氢原子,破坏氢气分子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
所以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4.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与O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O和O生成CO2是吸热反应B.在该过程中,CO断键形成C和OC.CO和O形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CO2D.状态Ⅰ→状态Ⅲ表示CO与O2反应的过程解析:A.状态Ⅰ总能量为反应物总能量,状态Ⅲ总能量为生成物总能量,由图示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从状态Ⅰ、Ⅱ、Ⅲ的图示可以看出,反应中CO并未断裂成C和O,C、O原子间一直有化学键。
C.由图示可以看出,CO 和O生成了CO2,CO2分子中C与O形成极性共价键。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1)物质中的原子之间是通过________相结合的。
(2)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______能量;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______能量。
(3)化学键的____________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决定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因素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的相对大小。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当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化学反应吸收能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的物质发生转化时,____________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但是体系包含的________不变。
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化学能转化为热能①盐酸与铝反应后,溶液温度______,说明该反应是______反应;②Ba(OH)2·8H2O与NH4Cl反应,烧杯______,玻璃片与烧杯粘在一起,说明该反应是______反应。
③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__________时所释放的热量。
(2)热能转化为化学能人们利用热能可以促使化学反应的发生,从而探索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三、人类利用能源的三个阶段1.柴草时期该时期从火的发现至18世纪产业革命,以树枝杂草为主要能源。
2.化石能源时期从18世纪中期到现代,以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能源。
3.多能源结构时期以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______能源)为主要能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质能等知识点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1.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一个化学反应都会伴随着能量变化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出热量D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吸收热量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任何分子或化合物都是通过原子间形成化学键相结合的B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 键要放出能量C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D .分子的稳定性与化学键强弱有关知识点二 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4.已知2H 2+O 2=====点燃2H 2O 。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课时过关·能力提升根底稳固1以下关于化学反响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答案:D解析:化合反响不一定是放热反响,例如C+O2CO2是放热反响,而C+CO22CO是吸热反响;形成化学键时要放出能量;反响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不相等,才使反响表现为吸热或放热。
2以下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答案:C解析: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C项错误。
3以下变化过程属于吸热反响的是( )D.Ba(OH)2·8H2O和NH4Cl(固体)混合答案:D解析: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响、燃烧反响均为放热反响;浓硫酸溶于水为放热过程;Ba(OH)2·8H2O与NH4Cl反响为吸热反响,D项正确。
4有关能源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煤、石油、天然气均为化石能源D.氢能、核能均是无污染的高效能源答案:D解析:煤、石油、天然气均为非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氢能是可再生能源,由H2O的分解制取大量H2;氢能是一种环保能源,其燃烧的唯一产物是H2O,对环境无污染;从单位质量产生的能量来看,氢能又是一种高效能源。
核能也是一种高效能源,但可能带来污染,因核反响堆的残渣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质。
5(2021山东学考)以下反响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趋势与图示一致的是( )A.C+CO22CO3CaO+CO2↑C.2Al+Fe2O32Fe+Al2O3D.Ba(OH)2·8H2O+2NH4Cl BaCl2+2NH3↑+10H2O答案:C解析:由图像可知,反响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为放出能量的反响。
A、B、D三项中的反响均为吸收能量的反响,错误;C项中反响为放出能量的反响,正确。
6以下对化学反响的认识错误的选项是( )答案:C解析:化学反响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从而生成新的物质,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反响或放热反响,不一定引起物质状态变化。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卷(七)化学能与热能(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2013·保定高一检测)下列反应中,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Ba(OH)2·8H2O与NH4Cl反应B.铝与稀盐酸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与O2的燃烧反应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B.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C.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变化引起的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3.(2013·淄博高一检测)下列有关能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石能源物质内部贮存着大量的能量B.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由石墨制金刚石是吸热反应,故石墨能量比金刚石能量低D.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4.在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其能量变化,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B.所有化学变化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C.在化学反应中,破坏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D.化学键的变化必然会引起能量变化,所以,能量变化也一定会引起化学变化5.(2013·宁波高一检测)在H2与Cl2生成HCl的反应中,已知断裂1 mol氢氢键吸收的能量为akJ,断裂1 mol氯氯键吸收的能量为bkJ,形成1 mol氢氯键放出的能量为ckJ,则生成1 mol HCl放出的能量为( )A.(c-a-b)kJB.(a+b-c)kJC.(2c-a-b)kJD.(2c-a-b)/2 kJ6.(能力挑战题)将V1mL 1.0 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对于放热反应2H2+O2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H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B项正确,A、C项错误;根据题给条件无法比较反应物H2的总能量与产物H2O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D项错误。
2.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B.②③C.①④⑤D.②④⑤,吸热反应为②④,液态水汽化是吸热过程,不是化学反应,浓硫酸稀释时放热。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H2O(g)H2O(l)该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是吸热反应,但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虽然存在能量变化,但不存在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故不是化学变化,A正确,B 错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形式有多种,除热能外,还有光能、电能等,C错误;由图像知,该过程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错误。
4.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气:2H2O2H2↑+O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的分解反应为放热反应B.氢气是理想的能源C.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D.在题给反应中,光能转化为化学能O分解需要吸收能量,属于吸热反应,故A错误;氢气的燃烧产物只有水,不会产生CO2, 2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故B、C正确;题给反应过程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D正确。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与硫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所以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B.含等物质的量溶质的HNO3、H2SO4溶液分别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释放的热量相等C.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所以N2与其他物质的反应也都是放热反应与S虽然需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项错误。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时间:40分钟)基础过关1.(2016·山东德州期末)在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时所引起的化学键及其能量变化,据此判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B.燃烧可看成“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光能等释放出来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在化学反应中,破坏旧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时,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A正确; 物质燃烧放热,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等,B正确;如合成氨需要在高温下进行,但它却是释放能量的反应,反应条件与反应的热效应无关,C错误;若反应时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小于破坏旧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则化学反应为吸收能量的反应,D正确。
2.(2017·广东东莞四校联考)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符合如图的是( A )A.石灰石高温分解反应B.镁和盐酸的反应C.酸与碱的中和反应D.氧化钙和水的反应解析:图示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图示反应为吸热反应。
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正确;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错误;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不符合条件,C错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错误。
3.下列对能源的看法不合理的是( D )A.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只会越用越少B.生物质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有广泛的应用前景C.太阳能、氢能、核能、地热能都属于新能源D.化石燃料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要多开采,多使用解析:化石燃料的贮量有限,是不可再生能源,故要节约、高效使用,避免资源枯竭。
4.(2017·山西太原高一期中)自热食品已成为现代生活的时尚。
自热食品包装中有两包发热剂,在这两包发热剂中最适合盛放的物质是( B )A.熟石灰和水B.生石灰和水C.氯化钠和水D.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解析:熟石灰溶于水放出热量较小,不太适合盛放,A错误;生石灰溶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温度升高,适合盛放,B正确;氯化钠溶于水既不吸热也不放热,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不适合盛放,C错误;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反应吸热,温度降低,不适合盛放, D 错误。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成稿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成稿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河北省邢台市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1课时)成稿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第二章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第一课时)一、选择题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油车在行驶过程中,热能首先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再转化为动能B。
炸药发生爆炸时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热能C。
炭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光能 D.柴草燃烧时,部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2。
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 C。
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3。
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成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
①④ B。
②③ C.①④⑤ D.②④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伴随能量变化的变化过程,一定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
对于如图所示的过程,是吸收能量的过程5.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
铝片与稀硫酸的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C。
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 D。
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6。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这一观点,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反应的是( ) A.碘升华 B.NaCl的晶体加热熔化 C.加热NH4HCO3分解 D.HCl溶于水7。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响必定是吸热反响②放热反响在常温下必定很简单发生③反响是放热仍是吸热一定看反响物和生成物所拥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④放热反响加热到必定温度引起后,停止加热反响也能持续进行A.③④B.①②C.①②③④D.②③④分析: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响不必定是吸热反响,如铝热反响;放热反响常温下不必定简单发生,如铝热反响;反响是放热仍是吸热取决于反响物、生成物所拥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因为放热反响在反响过程中放出热量,能够保持反响的持续进行,因此停止加热后反应也能够持续进行。
答案: A2.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任何化学反响都陪伴着能量的变化B. H2O(g)===H 2O(l) 该过程放出大批的热,因此该过程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响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关于以下图的过程,是汲取能量的过程分析: B 项,为物理变化,不是化学变化,错误; C 项,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除表现为热量变化之外,还可表现为光能、电能等,错误; D 项,反响物总能量比生成物总能量高,应为放出能量的过程。
答案: A3.石墨和金刚石都是碳的单质,石墨在必定条件下能够转变成金刚石。
已知 12 g 石墨完整转变成金刚石时,要汲取 a kJ 的能量。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①石墨不如金刚石稳固②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固③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整焚烧,金刚石放出的能量多④等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整焚烧,石墨放出的能量多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分析:由石墨完整转变成金刚石时吸热,说明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低,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固;同质量的石墨和金刚石完整焚烧时,消耗氧气的量相同,生成相同多的二氧化碳,因为金刚石的能量高,所以金刚石焚烧后放出的能量要多。
答案: B4.(1)以下过程中不必定开释能量的是________(填编号 )。
A.化合反响 B.分解反响 C .形成化学键 D.燃料焚烧E.酸碱中和 F.炸药爆炸(2)等质量的以下物质分别完整焚烧,放出热量许多的是________(填序号 )。
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 2-1 化学能与热能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选项)1.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苛性钠固体溶于水 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⑥干冰升华A .①④B .②④C .③⑤D .④⑥2.将盛有NH 4HCO 3粉末的小烧杯放入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反应剧烈,醋酸逐渐凝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NH 4HCO 3和盐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该反应中,热能转化为产物内部的能量C .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NH 4HCO 3和盐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都伴随着能量变化,伴随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 .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C .吸热反应就是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也可以理解为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比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多D .因为3O 2===2O 3是吸热反应,所以臭氧比氧气的化学性质更活泼4.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在李宁点燃鸟巢主火炬时达到高潮。
奥运火炬采用的是环保型燃料——丙烷,其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3H 8+5O 2――→点燃3CO 2+4H 2O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火炬燃烧时化学能只转化为热能B .所有的燃烧反应都会释放热量C .1 mol C 3H 8和5 mol O 2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3 mol CO 2和4 mol H 2O 所具有的总能量D .丙烷完全燃烧的产物对环境无污染,故丙烷为环保型燃料5.已知断开1 mol H—H键吸收的能量为436 kJ,形成1 mol H—N键放出的能量为391 kJ,根高温、高压2NH3,反应完1 mol N2放出的能量为92.4 kJ,则断开1 mol N≡N 据化学方程式N2+3H2催化剂键需吸收的能量是()A.431 kJ B.945.6 kJC.649 kJ D.869 kJ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H2O(g)―→H2O(l)的过程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D.如图所示的是吸收能量的过程7.已知1 g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水蒸气时放出121 kJ的能量,且氧气中1 mol O===O键完全断裂时需要吸收496 kJ的能量,水蒸气中1 mol H—O键形成时放出463 kJ的能量,则氢气中1 mol H—H 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为()A.920 kJ B.557 kJC.436 kJ D.181 kJ8.化学反应A2+B2===2AB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断裂1 mol A—A键和1 mol B—B键能放出x kJ的能量C.断裂2 mol A—B键需要吸收y kJ的能量D.2 mol AB的总能量高于1 mol A2和1 mol B2的总能量9.下图表示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A.500 mL 2.0 mol·L-1 HCl和500 mL 2.0 mol·L-1 NaOH的反应符合图1,且ΔE=57.3 kJ B.500 mL 2.0 mol·L-1 H2SO4和500 mL 2.0 mol·L-1 Ba(OH)2的反应符合图2,且ΔE=114.6 kJ C.发生图1能量变化的任何反应,一定不需加热即可发生D.CaO、浓硫酸溶于水时的能量变化符合图110.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时的热量变化,其中一定正确的是()A.H2O分解为H2与O2时放出热量B.生成1 mol H2O时吸收热量245 kJC.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D.氢气和氧气的总能量小于水的能量11.中和热的数值是57.3 kJ/mol。
化学能与热能1、在研究物质变化时,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认识物质变化所引起的化学键及能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B.燃烧可看成“储存”在物质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光能等释放出来C.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破坏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化学键释放的能量的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反应2、下列反应过程吸收能量的是( )3、某化学反应包括A(g)B(g)、B(g)C(g)两步反应,整个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步反应均为吸热反应B.涉及的三种物质中C(g)最稳定C.1mol C(g)与1mol A(g)的能量差为4kJ ED.反应A(g)B(g)一定要加热才能发生4、1mol 2H (g)与1mol 2I (g)反应生成HI(g)释放出8.7kJ 热量,有关数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2H 和2I 的总能量低于HI 的能量 B.破坏1mol H —I 键需要的能量是298.7kJC.1mol HI(g)完全分解生成2H (g)和2I (g)时吸收4.35kJ 热量D.2H (g)中的H —H 键比HI(g)中的H —I 键牢固5、利用含碳化合物合成新燃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方法,如合成甲醇(3CH OH )燃料的反应为23CO(g)+2H (g)CH OH(g) ,该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CO(g)与()2H g 反应生成1mol ()3CH OH g 释放出91KJ 的能量B.用碳制备原料气CO 、2H 的反应属于放热反应C.反应物总键能高于生成物的总键能D.若该反应生成液态3CH OH ,则放出的能量更少6、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将成为新能源的主力军,下列关于能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 B.氢能、太阳能是清洁能源 C.化石燃料都是清洁能源D.海洋能、地热能是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7、下列反应中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钾与水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2CO 反应 C.酒精的燃烧反应D.碳酸钙在高温下分解8、冬天用煤炉取暖时要预防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化学能与热能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中有物质变化也有能量变化B.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C.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强弱D.如图所示的反应为放热反应解析:因图示中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故是吸热反应。
答案:D2. 某学生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化学反应X+2Y===2Z能量变化情况的研究。
当往试管中滴加试剂Y时,看到弯导管中甲处液面下降,乙处液面上升。
关于该反应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②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③该反应过程可以看成是“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A.①②③B.①③C.②③ D.③解析:根据液面变化可知广口瓶中气体压强增大,证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也可认为“贮存”于X、Y内部的能量转化为热量而释放出来,A正确。
答案:A3.下列有关能量转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解析: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A项正确;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B项正确;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CO2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C项不正确;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D项正确。
答案:C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变化B.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C.经过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D.只要有化学键的断裂,一定发生化学反应解析:NaCl、HCl溶于水时有化学键的断裂,但不是化学反应。
答案:D5.等质量的固态硫和硫蒸气分别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A.前者多B.后者多C.两者相等D.无法比较解析:等质量的固态硫含有的能量小于硫蒸气含有的能量,因此两者完全燃烧时气态硫放出的热量要多。
化学能与热能1、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H2SO4与Ba(OH)2溶液的反应②Mg与CH3COOH溶液的反应③燃烧反应④中和反应⑤复分解反应A.仅①②③B.仅①②④C.仅①②③④D.仅③④⑤2、氢气跟氧气反应时,断开1mol H2中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A,断开1mol O2中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B,形成1mol水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C。
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A+B>CB.A+B<CC.2A+B<2CD.2A+B>2C3、下列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①N2→2N②2Cl→Cl2③SO 3+H2O H2SO4④Zn+2HCl ZnCl 2+H2↑⑤2KOH+H 2SO42H2O+K2SO4⑥2NH 4Cl+Ba(OH)2·8H2O BaCl2+2NH3↑+10H2O⑦食物腐败A.①⑥B.①③⑥C.③④⑥⑦D.②③④⑤⑦4、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铝片和稀硫酸反应B.Ba(OH)2·8H2O与NH4Cl反应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5、a下列变化中不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B.煤的燃烧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D.灼热的炭和二氧化碳气体化合6、在烧杯中混合Ba(OH)2·8H2O与NH4Cl晶体。
下列现象不能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A.有使湿润的pH试纸变蓝的气体产生B.滴有水滴的玻璃片冻结在烧杯底部C.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置于反应混合物内,拿出后发现溶液浑浊D.烧杯外壁有水珠凝结7、下列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符合如图的是( )A.石灰石高温分解反应B.镁和盐酸的反应C.酸与碱的中和反应D.氧化钙和水的反应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与S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反应,所以该反应属于吸热反应B.HNO3、H2SO4分别与NaOH溶液反应都放出热量C.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化合反应都是放热反应D.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N2与其他物质的反应也是放热反应9、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由化学反应中旧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形成时放出的能量不同引起的。
如下图为N2(g)和O2(g)反应生成NO(g)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常情况下,NO比N2稳定B.通常情况下,N2(g)和O2(g)混合能直接生成NOC.1mol N2(g)和1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D.1mol N2(g)和1mol O2(g)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80kJ10、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中一定有物质变化但不一定有能量变化B.CaO+H 2O Ca(OH)2是放热反应,说明CaO的能量高于Ca(OH)2的能量C.Ba(OH)2·8H2O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H2→2H的过程需要吸收能量11、已知反应:A 2+B22AB,断开1mol A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1 kJ,断开1mol B2中的化学键消耗的能量为Q2kJ,生成1mol AB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Q3kJ,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该反应吸收能量,可以推出:Q1>Q3B.若Q1+Q2-2Q3>0,则该反应放出能量C.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Q1+Q2-2Q3D.由题意可知:Q1+Q2=2Q312、已知反应A+B 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吸热反应B.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C.生成物的总能量髙于反应物的总能量D.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13、最新报道:科学家首次用X 射线激光技术观察到CO 与O 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化学键的过程。
反应过程的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O 和O 生成2CO 是吸热反应 B.在该过程中,CO 断键形成C 和O C.CO 和O 生成了具有极性共价键的2CO D.状态I→状态III 表示CO 与2O 反应的过程14、将1V mL 1.00-1mol L ⋅ HCl 溶液和2V mL 未知浓度的NaOH 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1250mL V V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为22℃B.该实验表明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C.NaOH 溶液的浓度约是1.00mol/LD.该实验表明有水生成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15、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人类获取能量的中重要途径1.液化气是一种重要的家庭燃料,下列示意图与液化气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最相符的是( )A.B.C.2."冰袋"可用于短时间保鲜食物。
将一定量的碳酸钠晶体与硝酸铵晶体密封于一塑料袋中,用线绳绑住塑料袋中间那部分,使两种晶体分开,做成“冰袋”。
使用时将线绳解下,用手将袋内两种固体粉末充分混合,便立即产生低温。
由此判断:碳酸钠晶体与硝酸铵晶体的总能量__________(填“高于”或“低于”)反应后生成物的总能量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不仅仅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时还可以表现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变化。
比如,蜡烛燃烧可用来照明,这个过程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人们普遍使用的干电池工作时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__16、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1.上述三个装置中,不能证明“铜与浓硝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
2.某同学选用装置Ⅰ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说明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Ⅱ进行实验(反应在甲中进行)。
①若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②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则说明M溶于水__________(填“一定是放热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或“可能是放热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③若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M可能是__________。
4.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法①:选择上述装置__________(填“Ⅰ”“Ⅱ”或“Ⅲ”)进行实验;方法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__反应。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金属与酸反应,中和反应,所有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复分解反应则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化学键的断裂过程为吸热过程,故①需要吸收能量才能完成;⑥为吸热反应;而③中SO3与H2O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答案为A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铝片和稀硫酸的反应,甲烷在O2中燃烧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A,D错误:Ba(OH)2·8H2O 与NH4Cl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灼热的炭与CO2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热效应是吸热反应,C正确;5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A.葡萄糖在人体内缓慢氧化是放热反应,故A错误;B.灼热的炭和二氧化碳气体化合属于吸热反应,故B正确;C.煤的燃烧是放热反应,故C错误;D.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故D错误.故选:B.6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A中现象说明产生氨气,与热量无关;由于反应吸热,使水结冰,出现B中现象;由于反应吸热,使饱和硝酸钾溶液的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出现C中现象;由于反应吸热,烧杯壁温度降低,水蒸气遇到烧杯外壁凝结为水珠,出现D中现象。
7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图示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图示反应为吸热反应。
石灰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该反应是吸热反应,A正确;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该反应是放热反应,B错误;酸与碱的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不符合条件,C错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是放热反应,D错误。
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Fe与S虽然需加热才能发生反应,但该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正确;分解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如H2O2的分解反应就是放热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放热反应,如CO2与C的反应就是吸热反应,C错误;与N2反应的物质不同,能量变化也不同,不能根据合成氨反应的能量变化来类推N2与其他物质反应的能量变化,如N2和O2在放电条件下生成NO就是吸热反应,D错误。
9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通常情况下,N2比NO稳定.A错误;放电条件下,N2(g)和O2(g)才能反应生成NO,B错误;由图知1mol N2(g)和1mol O2(g)反应吸收的热量为946kJ+ 498kJ-2×632kJ=180kJ,则1mol N2(g)和1mol O2(g)具有的总能量小于2mol NO(g)具有的总能量,C正确,D错误。
10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A项错误;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aO+H 2O Ca(OH)2是放热反应,说明CaO与H2O的总能贵高于Ca(OH)2的能量,B项错误;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条件无必然联系,尽管Ba(OH)2·8H2O晶体与氯化铵晶体不需要加热就能反应,但该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C项错误;H2→2H,氢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D项正确;1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Q1+Q2为反应中断开化学键所需吸收的总能量,2Q3为生成新的化学键所要放出的总能量,若Q1+Q2>2Q3总反应需要吸收能量,反之则是放出能量。
该反应不是放出能Q1+Q2就是吸收能量,所以Q1+Q2不可能等于2Q31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由图象可知,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此反应是吸热反应;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与反应条件无关;由于该反应吸热,故反应中断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成键释放的总能量。
1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A项,CO和O生成CO是放热反应;B项,观察反应过程的示意图知,该过程中,CO2中的化学键没有断裂形成C和O;C项,CO和O生成的分子中含有极性共价键;D项,状态I→状态III表示CO与O反应的过程。
14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A项为5mL HCl溶液和45mLNaOH溶液反应后温度为22℃;C项HCl溶液和NaOH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恰好反应,HCl溶液和NaOH溶液体积相同,图象应对称;D项Ba(OH)2晶体和NH4Cl晶体反应有水生成,但为吸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