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教学实录-恐龙-长春版【小学学科网】
- 格式:doc
- 大小:284.00 KB
- 文档页数:3
《恐龙》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戚”、“畏”,理解望而生畏等词语;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类型及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恐龙的类型及特点。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卡片、挂图、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老师是第一次到常州来,常州真是个好地方!前天,我还到恐龙园走了一趟,果然名不虚传!有小朋友去过恐龙园吗?生:去过。
师:那你们肯定知道很多恐龙的名字吧,今天我们就来举行一次恐龙名称大比拼。
生:鱼龙、三角龙、雷龙、霸王龙……[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自然!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进行新课师: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名称?默读课文,请在恐龙名称下面画横线。
[由生活实际自然地过渡到课文内容的学习,学生画恐龙名称时,教者及时表扬用尺子画和写字姿势端正的同学,注重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生:雷龙、三角龙、剑龙、鱼龙……师:它们是不是都是恐龙?生:是。
生:有两种不是。
鱼龙翼龙不是。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只有蛇体龙能在水中游泳,而鱼龙翼龙不是这一种。
师:书上什么观点?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生(读第3节)鱼龙和翼龙都是恐龙的亲戚。
从“亲戚”这个词可以看出来。
[教者没有直接授学生以“鱼”,而是让学生通过读书去寻找答案,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师:“戚”字是一个生字(指导书写)。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师介绍吴甜甜同学发现课外书中“鱼龙、翼龙不属于恐龙”的说法的问题主动写信给编辑叔叔的故事。
)师:你觉得吴甜甜同学怎么样?生:爱读书。
生:了解了很多恐龙的知识。
师:是啊!她敢于向课本说“不”字,值得我们学习。
师:恐龙有什么特点?生:(大声读书,反复读)找出描写恐龙的句子。
[让学生多次读课文,从文中寻找相应的答案,使学生有一种成功感,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出示图)谁能从图上找出文中介绍的几种恐龙,还有它们的亲戚?生:指出不同的恐龙。
师:图上的剑龙有尾刺吗?怎么办?生:写信给编辑叔叔。
恐龙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恐龙第一课时的教学实录通过教学实录我们可以学习名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优美的教学语言,优秀的教学方法,优化的课堂构造,得体的教学姿态,能够不断完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不断丰富教育教学经历,作到学习、教学两不误,可谓一举两得。
下面就是的恐龙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一起来看一下吧。
师:看到大家这么用心地读书,我想大家的表现一定非常精彩。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课题叫《恐龙》。
板书课题(提醒恐字的写法)。
生:读课题。
师:你对恐龙有哪些了解?生:有好多种,梁龙、三角龙、霸王龙。
生:有翼龙。
师:它生活在距今大约两亿年前。
它生活的时代终究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生:地球上到处都是大片大片的沼泽。
师:你非常棒,直接读了课文的相关段落。
指名读第一段。
生:读第一段。
师:你读得真棒。
课前读了几遍课文?生:五遍。
师:这一段里藏了两个生字:漫游生:指名读。
师:谁知道漫游是什么意思?生:就是到处走。
师:其实我们理解了漫字,就可以知道意思。
我们怎么去知道它的意思?生:。
师:字典里有这么几种意思:1、水过满2、淹没 3、满 4、没有约束生:选3,生:选4师:当时恐龙在地球上生活,无拘无束,应该选第四种。
怎么写好这个生字?师: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种恐龙?放声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多读几遍。
生:读课文。
《恐龙》公开课课堂实录|《恐龙》教学实录师:大家读了课文,知道这篇课文写了哪几种恐龙?生: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
师:谁来补充?生:霸王龙。
师:你读得好霸气!还有吗?生:还有鱼龙和翼龙。
师:它们是恐龙吗?生:不是。
读句子:“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
”师:读出结论了吗?生:鱼龙和翼龙不是恐龙。
师:这可是科学家至今还没有定论的。
如果你通过努力,你也可以给它定性的。
在这段话中,是怎样写鱼龙和翼龙的?生:读课文:鱼龙和翼龙是恐龙的`亲戚……如同一架在天空中翱翔的飞机。
师:她刚刚读“潜入”,应该是第二声。
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2、对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三、教学时间两课时四、教具准备1、恐龙有关图片和资料的课件一份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初步了解恐龙的种类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1、将本课的十一个生字会读,会写、会认,五个二会字掌握。
2、将课文读通、读懂。
3、初步了解恐龙的科类。
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两亿年前,地球广茂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巨大的爬行累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那就是恐龙,(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要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1、读通全文,读准字音。
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将课文通读一遍,遇到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解决,如果还是无法解决,一会儿我们边讲边提(—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出示生字yìmàn hōng jiàn xíng wéi qìměng chǐbǐmí亿漫轰剑型畏戚猛齿匕谜指导:“亿”字第二笔为“横折弯钩”,是整体认读音节“漫”的部首为“三点水”与水有关,字形辨析慢缓慢漫弥漫“三车并行”其声“隆隆”是为“轰”“剑”为刀,同为立刀旁的字有“利”、“刻”、“划”、“削”与锋利的刀具有关“畏”,错误可能多一撇“型”,后鼻音“戚”,部首为“戈”第一声“猛”为“反犬旁”,与动物有关,后鼻音“齿”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匕”,第三声“谜”言字旁谜语用口述那么你们对哪些词语不理解呢?或者说你已经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解决了,也可以和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在学生不理解的情况下进行指导)漫游:随意游玩,本课指恐龙到处随意走动。
轻型:(机器、武器)在重量、体积,功效或威力上比较小,本课形容翼龙飞行起来比较轻巧。
课时目标:1.初步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清文章层次,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难点:初步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看题质疑:1、老师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爬行动物,它离我们年代久远,虽然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了,我们也没有机会看到它真实的模样了。
科学家根据各种化石和资料对这种动物的外形特点进行了大胆猜测和想象,并为它取名为——学生:恐龙!设计意图:利用猜测和想象,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2、师板书课题:《恐龙》,生齐读。
3、老师引疑:恐龙一直都是同学们感兴趣的动物,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心中一定有很多好奇和疑问,谁能说说你最想知道些什么?生甲: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生乙:恐龙以吃什么为生?生丙:恐龙是怎样生育后代的?生丁: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
所以教师的教学,应注意设计一些能吸引学生好奇心、带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入学文的兴趣。
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探求知识。
二、检查预习,识字解词:过渡:既然有那么多疑问,同学们昨晚一定在家对课文进行了(课外预习),打开书本,说说你自己预先学习了什么?1、学生汇报课外预习情况。
生甲:我了解了课文有6个自然段。
生乙:我查字典给书上的生词注上了解释。
生丙:我给书上的生字都组了词。
生丁:我读了3遍课文。
知道了课文主要是讲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老师小结:同学们,只有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课堂上思维才会更活跃更敏捷,希望大胆在课上展示自己,用实际行动向老师同学们做汇报。
2、老师检查自主预习情况。
①读准字音屏幕出示:带拼音的生词指名读易读部分,指名读难读部分,全班读屏幕出示:去掉拼音的生词挑战读②理解词义,随机通过字理识字。
《恐龙》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认14个二类字,会写12个一类字。
2.了解关于恐龙的知识,提高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恐龙图片展”等方式,让学生当小解说员,互相交流学习,掌握更多恐龙方面的知识。
4.激发学生探索恐龙灭绝原因的兴趣,让他们懂得珍爱动物的重要意义。
二、重点难点1.重点多种方法识字。
2.难点引导了解各种恐龙的特点。
三、导学问题使用“手机”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
1.除了书上介绍的,你还知道哪些恐龙?向大家介绍一下。
2.两亿年前,恐龙的足迹遍及整个世界,为什么在六千五百万年突然地消失了呢?展开你的想象大胆说一说。
四、参考资料说明方法:主要10种。
1.引用——引述别人的话或看法,增强文章说服力。
2.列数字——能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准确的了解。
比如,说某同学个子“比较高”,这“比较高”究竟是多高,各人的理解可能相差甚远,所以不如说该同学身高1、76米来得明了3.作图表——除了准确外还更直观。
4.举例子——一般先介绍某种现象或某种道理,然后举具体的例子,增加可信度。
5.分类别——分类,是从特定的目的出发,按照一定的标准,通过比较事物各构成成分之间的异同所作的划分与组合。
一般有明显的语言标志“第一种”、“第二种”、“第三种”6.打比方——等同于“修辞手法”中的“比喻”,同样为使事物更形象可感。
7.作比较——为了说明某事物的特征,可以把这个事物同另一事物作比较,在比较中更易于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一般有“比”、“相当于”、“与……相类似”等字眼。
例如,为了说明水的性质,可以拿它同冰比形状,同豆浆比颜色,同酒精比气味。
一比,就比出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8.摹状貌——等同于“表达方式”中的“描写”,为了使说明对象生动、形象、清晰。
9.下定义——通过下定义,指出事物的性质特点,使它与别的事物区别开来。
10.作诠释——由于下定义要求很严格,所以有时用诠释的方法来阐明事物的某些特点。
《恐龙》名师课堂实录师:请同窗们仔细看教员写字。
(师板书:槐)这个字你会念吗?生:念huái。
师:(快乐地)你是怎样学会的?生:我曾经读过课文了,课文前面的生字表上念huái。
师:教员没有教,自己先预习了,这叫自觉!学习自觉的孩子总能学得更优秀,教员喜欢你!师:谁能用〝槐〞组个词语?生:槐树、洋槐、槐花。
生:槐花饭。
生:槐乡、槐花蜜。
师:(出示槐树图片)看,这就是洋槐树,雪白雪白的槐花。
那么,什么样的中央叫〝槐乡〞呢?槐乡的孩子有些什么特别的生活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五月的槐乡。
生:(齐读课题:槐乡五月)师:下面请同窗们各自认仔细真地朗诵课文,遇到生字可以像刚才这位同窗一样,看一看生字表上的注音,读正确。
然后联络课文的句子,划出带有这个生字的词语。
生:(各自仔细地放声读课文,边读边划词语。
教员巡视,不时倾听一般先生的朗诵。
)师:同窗们读得真专心!从小有这样的读书习气,终身受用。
你从这篇课文中又学到了哪些新颖的词语?读给大家听听。
生:我学到了这些词语:山山洼洼、瑞雪初降、酿出……师:(插话)酿出了什么?生:酿出了甜的蜜。
师:那想一想,这个〝酿〞字可以组成什么词?生:酿蜜。
师:对啦!一同读一读这个词语:酿蜜。
生:我划出了这些词语:醇香、熏醉、蒜泥、陈醋、炒芝麻。
生:我划了这些词语:衣襟、漂亮、挎走师:(问先生)你的衣襟在哪儿?生:(惊诧)师:(指衣服的前面局部)这就是衣襟,(指其他部位)这是衣袖,这是衣领。
师:如今请你将自己划出来的词语,加上刚才同窗们划出来的词语,好好地读一读。
生:(各自读词语)师:看教员写一个词。
(板书:傻乎乎)生:(齐读)师:〝傻乎乎〞的意思懂吗?生:很傻的意思。
师:你这团体真傻!你这团体真是傻乎乎的!意思一样吗?生:语气不一样。
师:我说你傻,生不生气?我说你傻乎乎的,生不生气?生:说我〝傻〞要生气,〝傻乎乎〞就不太生气。
(众笑)生:〝傻乎乎〞不是真傻,是傻得有些心爱。
恐龙无处不在课堂教学实录引言恐龙作为古生物界的神秘生物,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学习的热门话题。
在我进行的一堂富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中,我选择了“恐龙无处不在”作为主题,旨在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恐龙的种类、生活习性以及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课前准备在课前,我为学生精心准备了一些相关的素材和道具,包括模型恐龙、图片、视频等。
同时,我在课堂上布置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先行思考与恐龙相关的话题。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课堂内容1.恐龙的分类和特点为了让学生对恐龙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恐龙的分类和基本特点。
通过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图片和模型,我向学生展示了肉食恐龙、草食恐龙以及飞龙等不同种类的恐龙。
学生们瞪大了眼睛,满怀好奇地观察着这些逼真的模型,纷纷发表自己关于恐龙的猜测和见解。
2.恐龙的生活习性接下来,我带领学生们进入恐龙的生活世界。
我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恐龙纪录片,让学生们亲眼见证了恐龙的生活场景。
学生们被各种各样的恐龙行为所吸引,他们的表情透露出对恐龙生活的好奇和探索的愿望。
3.恐龙与现代生活的关系为了让学生们认识到恐龙并不只是存在于遥远的过去,我向他们展示了恐龙在现代生活中的各种表现。
我通过举例揭示了恐龙的名字在科学、电影、文学乃至商业领域的运用,让学生们发现恐龙文化无处不在。
学生们兴奋地分享着自己对恐龙的发现和认知,进一步加深了他们对恐龙的兴趣。
学生参与和互动在整堂课的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参与和互动。
我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我还组织了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这样的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结束语通过这节“恐龙无处不在”的课堂教学,学生们对恐龙的兴趣和好奇心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他们不仅了解了恐龙的分类和特点,还认识到恐龙与现代生活的联系。
同时,在参与互动和小组活动中,他们提高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恐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认识1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了解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五种恐龙的样子和生活习性,培养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五种恐龙的样子和生活习性。
2.初步了解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学习新课:1、创设情境,远古情景再现。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2、质疑?了解恐龙的生活年代?恐龙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恐龙吃什么?恐龙的繁衍?这么大的动物怎么就消失了呢?今天就让我们乘上时间的列车,穿越时空,随作者回到两亿年以前,进一步了解一下这种神奇的动物吧!出示恐龙图,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动物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听准字音。
2、学生读文,要求读准确,圈出生字词3、出示本课词语:认读词语,扩词明义,积累成语和词语。
4、练习巩固:课件词语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生字回文,说说每段介绍了关于恐龙的什么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巩固所学二、阅读课文,走进恐龙读文回顾,课文从恐龙的生活年代、种类与特点、生活习性(食物、繁衍)、恐龙的灭绝之谜写的,主要介绍了恐龙的样子和生活习性。
三、熟读课文,认识恐龙,感悟表达方法一段:为什么说恐龙是地球的主人?可以播放美国有关恐龙的3D动画片段,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恐龙“到处漫游”,“足迹遍及世界”,种类繁多,作为当时地球主人的壮观。
二段:1、默读课文,文中介绍了几种恐龙?画出他们的特点?鱼龙体形象海豚,而且能潜水。
翼龙能飞翔,如同飞机。
(打比方说明方法)雷龙的身体重,体形大,比六头大象重。
(作比较)梁龙身体很长,从头到尾二十多米,蛇一样的脖子和鞭子似的尾巴。
学校(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教学单元第九单元: 人类的朋友总(2)课时课题恐龙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会写12个生字。
2.多种识字方法巩固识字。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练习在虚宫格中写字
教学难点掌握写字方法,正确端正书写
教学准
备、资源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读字、组词
2.齐读课文
二、学写生字
1.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写哪些生字呢?
把它们在书上圈出来,读一读
2.指导书写“袋”,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袋”起笔收笔的位置
3. 指导书写其它几字,找出字写得端正的关键点学生练写袋:不要多写一撇
4.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5.自己练习书写后展示成果
三、练习
1.完成《练习册》上相应的题
2. 练习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1.熟读词语
2.完成书中生字书写
板书设计
恐龙
像:好像画像肖像袋:袋鼠口袋麻袋翔:滑翔飞翔翱翔蛋:鸡蛋蛋黄蛋糕秘:神秘秘方秘密
教学反思。
长春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恐龙》表格式教学设计课题恐龙学习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会写2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介绍的五种恐龙的样子生活习性。
3.初步掌握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并能用这些方法理解本课词语。
4.初步了解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重难点重点: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初步了解说明事物的几种方法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
教学准备收集和恐龙有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揭示课题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意:三、细读文本,深入感悟今天我们走进了第九版块人类的朋友。
你们知道人类有哪些朋友吗?猫、狗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朋友,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它在很久以前就消失了,它是陆地上最大的爬行类动物,他们主宰着当时的地球,它就是恐龙,(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今天,同学们就跟老师一同领略恐龙的世界。
二、读通全文,解决字词意:出示自由读课文的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漏字。
(2)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不理解的字词,利用工具书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顺句齐读课题,看课题质疑。
快速自由读课文,解决字词意。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培养阅读的能力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句及关键词提出问题1.现在我要检查同学们的朗读情况。
指名读各个自然段。
(师评价朗读情况)2.指明读第一段,通过朗读你们知道了什么?谁能在读一读这一段你还知道了什么?出示第一段学习(亿,你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字---两亿年说明距离我们太久远了。
“漫”查字典理解漫的意思。
带着你的理解再来读一读这一段。
只有在自己的家里我们才能称主人。
(到处-说明整个世界都是他的家。
)(整个重读,指名试读)3.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现在快速阅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看要求:读一读,想一想指名读题4.你能按顺序来介绍这些恐龙吗?5.鱼龙:出示图片:师:同学们请看图,它长得什么样?,它的头和尾巴像(鱼)所以叫鱼龙。
19.《恐龙》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了解课文介绍的5种恐龙的样子和生活习性,运用学过的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理解词语。
3、初步了解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这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识字重点:亿、翔、占、部、移。
2、运用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看图片等方法理解本课“漫游、遍及、鞭长莫及、庞然大物”等词语。
3、学习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初步了解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这几种说明事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恐龙相关资料及图片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版块---人类的朋友这组课文。
那么首先和我们见面的朋友大约生活在距今两亿年以前,他们曾经是地球上的主人,可在6500万年以前,他们却神秘地消失了,猜到他们是谁了吗?板书“恐龙”学习“龙”(龙的第四笔撇过竖弯钩)二、读文悟段,学习字词1、检查字词的预习情况。
(小黑板或词语卡片)2、自由读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读不准的词句多读两遍。
3、指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学习“亿”,注意亿右边乙写法,。
通过查字典理解“漫游”的含义,书写“遍”字,形近字有编,扁)4 、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圈画出这一段向我们介绍的恐龙的种类。
每一种恐龙都有不同的特点,请同学们大声自由地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看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同学们是否了解了这些恐龙的特点,课文插图中有好几种恐龙,你能能根据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描写找到相应的四种恐龙吗?(同桌合作完成)5、说出你命名的理由(学生说特点的过程中随机完成“翔、站、部、移”四个重点字的学习。
结合课文插图理解四种恐龙的特点。
向学生介绍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理解词语的方法:庞然大物,联系下文理解。
鱼龙,看海豚图片理解。
翼:本意是翅膀)6、第二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那么,这一段主要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写的。
第一句话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
恐龙教学实录背景介绍恐龙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动物种类,在几亿年前的地球上生活过。
这些古老的生物有着各种各样的外貌和习性,对今天的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都有很大的意义。
因此,在中小学生涯中,了解恐龙是必要的。
在这个实录中,我将会分享我的一次恐龙教学经历。
教学准备我是一名小学三年级的自然科学老师,在开始教学前,我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我需要寻找一些包括恐龙的教学资料,包括图片,文章和视频。
其次,我需要为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
教学过程1.引入在教室里,我首先向学生介绍恐龙的概念。
我画了一幅简单的图片,包括了一只大恐龙和两只小恐龙,这样可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随后,我询问学生们是否知道有哪些恐龙。
当学生们提到一些名字时,我会告诉他们有关这些恐龙的一些事实。
2.学习恐龙我们使用图片和视频来学习恐龙。
我会放一些生动的视频,展示不同的恐龙种类。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分配一些文章,包括恐龙的基本形态和习性。
3.绘制恐龙在学习了恐龙的知识后,我会要求学生们开始绘制自己的恐龙。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恐龙类型,或者绘制自己的恐龙。
他们可以参考课上提供的图片和文章来绘制恐龙的外貌和习性。
学生们的绘制过程也是很有趣的,他们可以相互分享自己的作品,了解不同种类的恐龙。
4.分享作品在所有学生完成了恐龙绘制后,我会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
学生们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恐龙来展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
这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了解的知识。
总结通过这次恐龙教学实录,我印证了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在兴趣的推动下,积极学习知识。
对于恐龙这样一个古老而神秘的动物品种,学习应该从了解它的外貌和生活习性开始。
在教育中,我们需要把知识变得有趣和生动,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长春版三年级上册“恐龙”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本堂课的教学旨在体现“生本”教育的基本理念,突显学生主体的学习地位,引入预习卡片,带动学生课前的预习和相关的语文实践,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储备,给学生思维、实践的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一、解读第九版块。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版块,课前大家已经写了预习卡片,对这个版块有了一些了解,谁来介绍一下。
第九版块向我们讲述的都是人类的朋友—动物的故事。
接下来我们首先来学习第一篇课文《恐龙》。
齐读课题。
二、汇报查找资料恐龙遥远而神秘,老师知道你们很感兴趣,刚才我也看到了你们的预习卡片,大家已经查找了有关恐龙的资料,现在给你一分钟时间,打开预习卡片读一读你们查找到的资料,最好是我点到你时能背着说。
看来很多同学都想汇报,那么我们就用快速抢答选择过的形式来回答。
其他同学认真听,你能听到什么信息,一会老师要检查。
这几个同学的资料查找的很全面,那么下面的同学通过认真倾听,你能把听到的你喜欢的信息重复一遍吗?三、刚才查一查你们做的很好,那么关于恐龙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四、你们的疑问也许课文已经回答了,让我们走入两亿年前的世界,好好认识认识这人类的朋友。
预习卡片要求把课文至少读两遍,你们做到了吗?有没有超额完成的?检查读课文之前给你练习的机会,在分享组内互相检查,一人读一段,要求读得正确。
你们认为可以接受我的检查吗?为了让你们表现得更精彩,读得更流畅,在共享组内再读一读。
2、汇报读课文,下面请共享组的1号同学读课文通过预习和刚才的展示,课文你们读得正确了,老师非常满意。
那么生字词掌握到什么程度了呢?请根据学习卡片交流会认的字。
两亿遍及飞翔大象好像占领部分移动脑袋生蛋锋利翼龙漫游庞然大物学习卡片:1、分享组对读课文中圈画的词语(1分钟)2、分享组交流难记的字形和理解的词语(2分钟)3、选择两个会写的词语练习写一写(1分钟)4、交换评议写的正确吗?(1分钟)看来生字词在组内交流完了,谁来给大家提醒一下易读错的字音。
课时目标:
1.初步读课文,激发学生对恐龙的兴趣。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清文章层次,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难点:初步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看题质疑:
1、老师引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写的是一种爬行动物,它离我们年代久远,虽然曾经是地球的主人,但今天已不复存在了,我们也没有机会看到它真实的模样了。
科学家根据各种化石和资料对这种动物的外形特点进行了大胆猜测和想象,并为它取名为——学生:恐龙!
设计意图:利用猜测和想象,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
2、师板书课题:《恐龙》,生齐读。
3、老师引疑:恐龙一直都是同学们感兴趣的动物,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心中一定有很多好奇和疑问,谁能说说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生甲:恐龙有哪些种类?它的外形是什么样子的?
生乙:恐龙以吃什么为生?
生丙:恐龙是怎样生育后代的?
生丁:恐龙为什么会灭绝了?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才能促使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
所以教师的教学,应注意设计一些能吸引学生好奇心、带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深入学文的兴趣。
学生探究的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就会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和求知欲,就能主动地探求知识。
二、检查预习,识字解词:
过渡:既然有那么多疑问,同学们昨晚一定在家对课文进行了(课外预习),打开书本,说说你自己预先学习了什么?
1、学生汇报课外预习情况。
生甲:我了解了课文有6个自然段。
生乙:我查字典给书上的生词注上了解释。
生丙:我给书上的生字都组了词。
生丁:我读了3遍课文。
知道了课文主要是讲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
老师小结:同学们,只有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课堂上思维才会更活跃更敏捷,希望大胆在课上展示自己,用实际行动向老师同学们做汇报。
2、老师检查自主预习情况。
①读准字音
屏幕出示:带拼音的生词
指名读易读部分,指名读难读部分,全班读
屏幕出示:去掉拼音的生词
挑战读
②理解词义,随机通过字理识字。
A、看图解词:展翅高飞庞然大物
(出图)师:所说图上什么龙在展翅高飞?什么龙是庞然大物?
生:雷龙是庞然大物,翼龙在展翅高飞。
B、理解字理,解词识字:
(出示字理分析图),认识“畏”:上是鬼头形,下是利爪状。
看上去让人——
生:害怕。
师:那“望而生畏”是什么意思?
生:看了就让人感到害怕。
师指导写“畏”,提示下边“爪”的变形规律。
生书空。
C、看图解词识字:剑匕首轻型飞机牙齿吊桥
设计意图:利用看图并结合字理识字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生字词,能直观形象的化解难字的教学,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1、捧起书,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介绍了什么?
生:课文共有6个自然段。
主要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
2、听录音范读课文,边听边想:你最喜欢哪个自然段,它让你了解了有关恐龙的什么疑问?
生:我最喜欢第二自然段,她让我了解了恐龙的种类和形态。
(让生板书:种类、形态)
生:我最喜欢第一自然段,我懂得了恐龙的生活环境。
(让生板书:生活环境)
生:我最喜欢第四自然段,我懂得了恐龙吃什么食物。
(让生板书:吃的食物)
生:我喜欢第三自然段,它使我知道了恐龙的亲戚鱼龙和翼龙。
(让生板书:亲戚)
生:我最喜欢第六自然段,我读了这段,知道恐龙消失在6500万年以前。
(让生板书:消失)
生:我最喜欢五自然段,读后懂得了恐龙是卵生的,还懂得了恐龙怎样照顾小恐龙的。
(让生板书:繁殖)
3、分别指名读各自然段,说说它们分别解决了哪些疑问?
学生分别读,师随机整理调整学生的板书顺序
4、理清层次:课文先写,接着写和,然后写和,最后写。
生:课文先写了恐龙的生活环境,接着写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恐龙的亲戚,然后写了吃的食物和繁殖,最后写了消失的时间。
看板书全班再说。
5、了解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①这6个自然段中有两个段落是总的、大致、简单地描写了整个恐龙家族在地球上的情况的,请快速默读课文,看你能找到这两个自然段吗?
生:(全班默读)。
生:第1和6自然段。
(师板:总)
②还有一些自然段是分门别类地针对恐龙的某些种类、特点及生活习性进行描写介绍的,你知道是哪些自然段吗?
生:第2~5自然段。
(师板:分)
③谁能按总分总结构方式给课文分段?
生:略
师:下面我们全班合作读这篇课文,总写部分全班读,分写部分各小组分工读。
生:(按齐分齐的方式再读课文,体会总分总的篇章结构。
)
设计意图:“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这部分设计,教学中就充分体现了这种观念,不管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的和归宿。
在这段教学中,教师角色有了很大的转变,由传递者变成了学生的发展者。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
无论是组织学生分享阅读感受,还是板书的设计,都是引导学生把间接经验整合、转化为经验,成为儿童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
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精读课文,学习第一段:
过渡:文中作者着重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多,形态各异?那为什么以前恐龙的种类会那么多呢?让我们来学习第一段。
1、请喜欢读第一自然段的同学站起来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想第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覆盖”的近义词是什么?理解“漫游”的意思,指导读。
2、这两句话的顺序可以颠倒吗?为什么?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恐龙多的原因。
设计意图:深入挖掘课文的重点词,并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词语在具体环境中的意思。
并通过因果关系的句式训练,为学生后面推测恐龙消失之谜做好铺垫。
五、新课引趣,布置作业:
1、引趣:恐龙有哪些种类?它们是什么样的?……这些疑问我们将在下一节课继续跟着课文去探索发现。
2、作业巩固
①抄写生字词。
②进一步查找有关恐龙的资料,了解恐龙神秘消失之谜,写一份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