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 格式:ppt
- 大小:525.50 KB
- 文档页数:2
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比较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起止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20世纪40、50年代至今理论牛顿力学电磁学爱因斯坦相对论开始标志珍妮纺纱机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广泛应用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原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条件: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条件:资本、劳动力、科技、市场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具有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需要,特别是战争的需要概况中心英国美、德首先在美国兴起起始部门棉纺织业(轻工业)重工业主要发明蒸汽机车、轮船电话、留声机、飞机。
汽车动力蒸汽机电力、内燃机能源煤电、石油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技术新兴工业部门棉纺织业、交通运输业、机器制造业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特点发明者工匠、技师工程师、科学家科学家科学结合生产经验的总结、科学和技术尚未结合科学和技术真正结合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进程由一国到多国多国同时进行影响生产力生产力迅速发展,进入蒸汽时代生产力迅速发展,进入电气时代电子信息时代生产组织工厂制度垄断组织经济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导以重工业为主导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思想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欧美主要国家进行革命改革,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国家政权殖民方式掠夺原料、输出商品资本输出、瓜分世界资本新一轮的扩张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初步形成最终形成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世界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世界经济霸权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冲击英国经济霸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拉大。
特别提醒:20世纪70年代以前,三次工业革命均未对中国的经济现代化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其原因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展时,中国处于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锁国;鸦片战争后,洋务派虽然学习西方科技,创办近代企业,但没有改变落后的社会制度。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政局动荡不定,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但受到本国封建势力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第三次科技革命时,国内长期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和“左”倾错误不断发展;国际长期受到资本主义阵营的孤立、封锁、包围。
时间前提制度三次工业革命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18C60S-19C中期19C70S-19C末 20C 初20C40S-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普遍确民主制形成潮流立殖民掠夺、海外贸易、工厂资金背景条件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资源环境殖民掠夺、海外贸易积累投资全球化手工工场技术和经验的积累科学理论新发现、科学与技术紧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密结合圈地运动提供自由劳动力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劳动力、人才跨国流动广阔海外殖民地更为广阔的海外殖民地市场经济蓬勃发展主要成就新兴产业主要特点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组织形式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经济思想生活方式世界市场影世界经济格局响世界政治形势消极影响对中国科技未在中国附发展的原因珍尼纺纱机、 水力纺纱机、 骡机、发电机、电动机、长距离输变电技术、 水利织布机、瓦特改良蒸汽机、内燃机、电灯、电车、电话、电报、 全方位蒸汽轮船( 1807)、 电影、化学合成材料、炼钢技术等 蒸汽机车(1814)等 采矿、煤、机器制造、交通运输 电力、石油、化工、汽车、航空 信息、航天、生物工程、 棉纺织业 原子能 主要靠经验积累,科学与技术没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科学、技术、生产结合空前有真正结合;科学与生产相互促进; 紧密,三者高度互动; 主要在英国进行,其他国家进程多个国家同时进行,一些国家交叉进 更多国家参与科技创新;缓慢;行 科技各个领域相互渗透 技术创新呈“连锁反应”极大提高,进入“蒸汽时代” 迅猛发展,进入“电气时代” 高速跨越, 进入“信息时代”工业资产阶级掌权,资本主义制 垄断出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国家垄断—国际垄断度巩固 主义阶段过渡工厂取代手工工场 垄断组织出现 跨国公司产生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增加, 重工业比重上升,城市化更快发展 第三产业兴起; 城市化高速城市化较快发展 (重化工业) 发展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对立更趋明显 中产阶级兴起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工作、出行等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衣食住行、家务、业余生活等发生很 学习、工作、购物、交往等大变化 方面发生巨大变化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 经济全球化英国长过经济霸主,是“世界工美国独霸到资本主义世界美德崛起,超过英法 三足鼎立 (经济全球化、区 厂”域集团化) 欧美列强加紧对外扩张,使东方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欧洲形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 从属于西方 成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浪费 全方位污染、 网络负面效应政治:两次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革命任务 政治: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与性质、对外政策等发生巨变; 救亡图存运动兴起,维新变法运动、引发太平天国运动和洋务运动。
九年历史三次工业革命知识点对比表项目领先国家开始时间完成时间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1840年前后)第二工业革命美国;德国19世纪70年代19世纪末20初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20世纪四五十年代正在进行主要标志主要发明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运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XXX发明珍妮机;XXX改良蒸汽机;富尔顿发明汽船;XXX发明火车机车等发动机、电动机、电灯、电话、计算机;移动电话;电报、内燃机、汽车、飞机克隆技术等理论根蒂根基进入的时代对生产关系的影响核心牛顿力学理论体系蒸汽时代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XXX的电磁学电气时代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阶段)XXX的相对论信息化时代国家把持资本主义(垄断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动力、能源改进的蒸汽机(煤炭)新兴产业部门影响特点课本90页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结合。
2、第一产生于英国,其他国家进行缓慢。
3、以轻工业为突破口。
金属冶炼业、机器制造业等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原子能或核能、太阳能电力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等1、科学开始与技术结合起来。
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2、几乎同时产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更迅速。
3、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
电子工业、核工业、航天工业、激光工业、信息工业等九下105页九下104页共同影响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启迪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3、我们要研究科学家勇于立异,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
我国的对策1、保持以经济扶植为中心;2、实施科教兴国计谋和人才强国计谋。
扩大开放,保持科学的发展观。
对科技反动。
比较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想一想它们能够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迪?工业或科技革命时间进入时代发明及人物或领域(成果)领先国家影响主要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蒸汽1、英国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2、英国瓦特改进蒸汽机3、美国人发明轮船4、英国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英国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蒸汽机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电气1、美国爱迪生发明耐用碳丝灯泡2、德国卡尔.本茨发明汽车3、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美国德国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2、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电力内燃机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信息化1、原子能2、计算机3、航天技术4、生物工程美国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
2、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启迪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和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