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洱海间的云南白族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彩云之南迷失在大理苍山洱海间大理,是一个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的古城,也是我心中的梦幻之地。
这座城市被誉为“彩云之南”,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于世。
而苍山洱海,则是大理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也是我迷失在其中最美的地方。
在苍山洱海之间,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起伏的苍山环绕着明净的洱海,构成了壮丽的景色。
每一步踏上这片土地,都有如走进一幅水墨画,沉醉其中。
第一次踏入苍山洱海,我便被险峻的山峦和蔚蓝的湖水所震撼。
苍山,如同一道巨大的屏障,守护着这片土地。
山峰高耸入云,云雾缭绕其间,仿佛是天与地之间的交汇之处。
我踏上山顶,感受着山风拂面,眺望着山间的白云缭绕,俨然置身于人间仙境。
而洱海,如同一面镜子,山峦倒映其中。
湖面碧波荡漾,微风拂面,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
我坐在湖畔的餐厅,品味着当地的特色美食,尽情享受着湖光山色的美好。
除了壮丽的自然风光,苍山洱海还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大理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和传统文化。
我漫步在大理的石板街上,感受着浓厚的历史氛围。
古城墙上的砖石,见证了岁月的痕迹。
古老的建筑风格,展示着传统的手工艺和建筑技术。
除了大理古城,我还参观了著名的三塔寺。
这座寺庙建于唐代,是大理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三座塔形状各异,庄严肃穆。
我品行古人留下的佛教艺术之美,沉思着文明的传承。
在苍山洱海之间,我也体验了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
白族、彝族等民族与汉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共同演绎着多元文化的盛宴。
我参加了白族的火把节,目睹了他们的传统舞蹈和歌曲,感受着浓厚的民族气息。
苍山洱海是一个让人迷失的地方。
在这片土地上,时间仿佛慢了下来,生活变得简单而宁静。
我迷失在这里,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平静。
每次离开苍山洱海,我都带走了一份难以忘怀的记忆和满满的感激之情。
大理苍山洱海,是彩云之南的一颗明珠,也是我心中的乐园。
我迷失在这片土地上,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感受着人文的魅力。
大理苍山洱海景点介绍
大理苍山洱海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著名景点,主要包括苍山和洱海两个部分。
苍山,也被称为点苍山,因山色苍翠而得名。
它由十九座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的山峰组成,峰顶上终年积雪,景色壮丽。
“苍山雪”是大理风花雪月四景之一。
在苍山顶上,还有不少高山冰碛湖泊,以及18条溪水,它们夹在19座山峰之间,缓缓东流,注入洱海。
洱海是大理的另一个著名景点,它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北部。
虽然被称为“海”,但其实是一个湖泊。
洱海在古代文献中曾被称为“叶榆泽”、“昆弥川”、“西洱河”、“西二河”等。
它的形状像人的耳朵,因此取名为“洱海”。
洱海属澜沧江水系,汇水面积2565平方千米,平均容水量为28.2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0.5米,最深处达20.5米。
湖水从西洱河流出,与漾江汇合注入澜沧江。
洱海有许多景点,如小普陀、南诏风情岛、罗荃半岛、双廊等,“洱海月”是大理的另一景。
总的来说,大理苍山洱海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著名景点,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历史。
大理白族的照壁文化:照壁文字藏着的秘密!来到大理,总会看到白族民居的照壁上题着四个大气磅礴的大字,而所提之词并非是主家图好看而随意为之的。
白族人家的照壁上都有一个秘密......散布在苍山洱海之间的白族村寨,青瓦白墙,绿树繁花,精致而又淡雅,清新而又和谐,宛如一幅优美的水墨山水画。
白族人民的建筑可谓巧夺天工,精美绝伦,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照壁”,照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具有很浓厚的文化底蕴。
照壁,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部分,历史久远,久传不衰,早在西周时期的建筑遗迹中就有照壁的形象,至明朝时特别流行。
古人称照壁为“萧墙”,因而有“祸起萧墙”之说;照壁又称“影壁”“影壁”二字由“隐避”二字变化而来,在门内为“隐”,在门外为“避”。
照壁是中国受风水意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在古代,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
同时,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
避免气冲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门前面置一堵墙,可起到阻挡外魔,驱逐内邪的作用,因此形成照壁这种独特的建筑形式,通过照壁反映出的是古时人们祈吉避邪求平安的民俗心理。
同时,从建筑学上来说,照壁起到一种阻隔空间,屏蔽正堂的作用,使建筑增加层次感,增加住宅气势。
白族是我国最注重民居建筑的少数民族之一,源于中原的照壁,走入白族民居体系,在继承了中原照壁的一些基本特点外,又根据白族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及独有的审美情趣和人文情怀,重新塑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照壁,并成为白族居民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清白世家”、“琴鹤家声”、“百忍家声”、“青莲遗风”、“苍洱毓秀”、“紫气东来”等,都是白族民居照壁上常见到的题字。
这所提四字,都代表一个姓氏,一个故事,一种传承,更是一种家风。
“清白传家”——杨姓杨姓照壁上题写的“清白传家”,源于东汉杨震清白为官的故事。
因此“清白传家”成了后世杨姓人家教育后代的光辉典范,也借此表达他们洁身自好的传统美德。
苍山洱海的故事
苍山洱海是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个著名风景区,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于世。
这个地方融合了苍山的雄伟和洱海的宁静,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其中的故事。
苍山是云南省最高的山脉之一,山势险峻,峰峦叠嶂。
登上苍山,可以俯瞰整个洱海,感受它的广阔和浩渺。
传说中,苍山是白族神话中的神山,有着诸多神灵栖息于此。
山上的寺庙和神祠常常是游客们前来祈福和参观的地方。
在苍山的峰顶,还有一个著名的观景台,游客可以欣赏到迷人的雪山美景。
洱海是云南省最大的高原湖泊,被誉为“西南明珠”。
它是一个宁静澄澈的湖泊,四周被苍山环抱,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
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周围山脉的倒影,别有一番意境。
洱海也是白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保存着丰富的白族风情和传统民俗。
每年的白族三月街节,都会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看白族人的传统表演和庆祝活动。
除了自然景观外,苍山洱海还有许多历史和文化遗迹,见证了这个地区悠久的历史。
洱海畔的大理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都城之一。
这里保留着大量的宋代建筑和古老的街巷,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在大理古城内,游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白族美食和体验传统手工艺品制作工艺。
苍山洱海不仅是一处自然风景区,也是一个展示多元文化的地方。
这里的山与海、
传统与现代相互交织,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体验和故事。
无论是追溯历史,还是感受自然美景,苍山洱海都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地方,它的故事将永远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
介绍白族扎染以什么为题目的作文
嘿,朋友们,说到白族扎染,那可是个真真切切的艺术宝贝啊!在云南的苍山洱海之间,这扎染就像是白族人的心头好,每一件作
品都像是有个故事要跟你讲。
那种蓝,啊,真是美极了,就像是天
空和洱海都融进去了,太神奇了!
说起白族扎染的制作,那真是得有一手好功夫!选材、设计、
扎结、染色、拆结、漂洗,一步都不能少。
特别是扎结那步,得把
布料扎得跟朵花似的,图案才能出来。
看着匠人们那熟练的手法,
真的让人佩服!
白族扎染可不只是好看那么简单,它还有很深厚的文化内涵呢!这不仅仅是一种技艺,更是白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每
次看到那些扎染作品,都像是能感受到白族人民的心声和情感,真
的太有味道了!。
白族的节日风俗有什么白族的节日风俗有什么白族热情好客。
白族人民性格外向,热情往往溢于言表。
那么,白族的节日风俗有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到的相关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白族春节春节是白族的传统节日,白族人民非常重视过春节,一般节期五天左右。
当忙完秋冬劳作之后,人们便开始筹备年货,缝制节日的衣服,制作节日的食品。
春节之前在外地谋生的人都要赶回家,和全家人一起团圆,过春节。
年前的最后几天,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张贴对联年画,初一早上,人人肃穆庄严。
这天禁止动用刀、剪、斧等铁器,鸡未鸣时便放鞭炮、开门、挑新水,献祭天地堂时都要放炮。
初一日,早饭一律吃素,除未婚女孩外,一律不出门穿巷和拜年。
还要在家畜头上贴红纸。
初二日,一般吃咸味饵撰丝,手艺高的主妇,还要用瘦肉丝炒腌菜、煎鸡蛋丝、香肠片、葱花节等拼出牡丹花菜。
这天的饭菜要送敬家族长辈。
早饭后父母带领子女去拜年,受拜者要给晚辈压岁钱。
初三到初五,人们走亲访友,互相祝贺新年快乐。
青年男女则自由相约玩耍和举行各种娱乐活动……整个节期,人们必须讲文明礼貌、不得粗俗。
朝山会朝山会是白族的传统节日,也是白族地区重要的佛教节日。
鸡足山是佛教名山,与峨媚、五台、普陀、九华齐名。
传说鸡足山是释迎牟尼涅磐后,其大弟子迩叶尊者守衣人定,等待弥勒佛下界之处。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为朝山会。
虽是初春,但鸡足山上已是山花烂漫,春意浓浓。
朝山期间,游人和朝拜者络绎不绝,到处欢歌笑语、热闹非常。
朝山者每个寺院都要到达,给佛像敬香供果,向寺主捐献功德,以作寺院维修之用。
游山朝拜者最后要到鸡足山顶峰—金顶观看日出,尤其是正月十五日凌晨观日出者,更是人山人海。
极目千里,但见春和景明,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
春节前结婚的白族新人,也成双成对来朝山还愿,析求,情甜蜜。
弥渡密祉花灯会白族的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弥渡古称白崖,是古代白子国的发祥地。
它是白族地区的鱼米之乡,弥渡又是花灯的热土,数百年来花灯盛行,在云南省内远近知名。
宁静洱海,云南的美丽明珠云南,这个神秘而美丽的省份,拥有着无数令人陶醉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那就是宁静而美丽的洱海。
洱海,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一个风光秀丽的高原湖泊,被誉为“云南的灵魂”。
它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苍山洱海之间,是大理人心中的神圣之地。
这里的湖泊宛如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美不胜收。
清晨,洱海像一位安静的少女,静静地躺在苍山脚下。
湖面上弥漫着薄薄的雾气,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随着太阳的升起,阳光透过云层洒在湖面上,给洱海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
此时,湖边的垂柳轻轻摇曳,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洱海的故事。
午后的洱海显得更加宁静。
湖面上的阳光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让人无法直视。
此时,你可以乘船在湖上漫游,感受那微风拂面、水波荡漾的美妙感觉。
在船上,你可以欣赏到湖畔的美丽风光,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
此时此刻,你会深深感受到洱海的宁静与美丽。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洱海又变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湖面上的夕阳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将整个湖面染成了金黄色。
此时,你可以在湖边漫步,欣赏那美丽的晚霞和宁静的湖面,感受那宁静而美好的时光。
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洱海周边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值得一游。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大理古城。
这座古城历史悠久,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白族美食,如过桥米线、烤乳扇等;你可以欣赏到白族的歌舞表演,感受白族人民的热情与好客;你还可以参观当地的古建筑、古寺庙等文化遗产,了解大理的历史文化。
此外,洱海周边还有许多美丽的岛屿和半岛值得一游。
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南诏岛和蝴蝶岛。
南邵岛是一个美丽的海中小岛,岛上风光旖旎,你可以在这里欣赏到洱海的美丽风光;蝴蝶岛则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小岛,岛上的蝴蝶谷是拍照的好地方。
总之,宁静而美丽的洱海是大理一颗璀璨的明珠。
这里的美景和人文景观让人流连忘返。
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让人感受到了大理的美丽与神秘。
苍山洱海的简介苍山洱海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是一个被誉为“人间仙境”的旅游胜地。
苍山洱海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苍山洱海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距离大理市区约40公里,是以苍山为背景,洱海为主体的自然景观。
苍山海拔高度达到4000米,是云南省内最高的山脉之一,而洱海则是云南省内最大的淡水湖之一,占地面积达到250平方公里。
苍山洱海的地理环境非常独特,苍山与洱海之间,形成了一条长达2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这条路上有许多古老的村庄和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址,是旅游者们了解云南文化的重要场所。
苍山洱海的文化底蕴非常丰富,这里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之一,白族、彝族、哈尼族等多个民族在此聚居,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苍山洱海的文化景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苍山洱海是白族的发源地之一,白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在苍山洱海地区,游客可以欣赏到白族传统的建筑风格、服装和音乐舞蹈等文化表现形式。
其次,苍山洱海地区还保留着许多历史文化遗址,如三塔寺、南诏王墓等,这些遗址见证了云南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传承。
最后,苍山洱海地区还是云南省内重要的民间艺术中心之一,这里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包括木刻、刺绣、剪纸、织布等,这些艺术形式代表了云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底蕴。
苍山洱海的自然风光也非常壮丽,这里的山水相映成趣,峰峦叠嶂、湖泊清澈。
苍山洱海的自然景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苍山洱海地区的山峦起伏,气势磅礴,是许多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这里不仅有苍山主峰,还有许多山峰可以供游客攀登。
其次,苍山洱海的湖泊清澈见底,水质清新,是许多游泳、垂钓爱好者的天堂。
洱海水域内还有许多珍稀鱼类和水生植物,是生态环境非常优美的地区之一。
最后,苍山洱海地区还有许多自然景观,如苍山瀑布、洱海岛屿等,这些景观都是苍山洱海地区独有的自然奇观。
总之,苍山洱海是一个集自然风光、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这里不仅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还有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和美食等,是一个值得游客前来探索的地方。
苍山洱海的简介苍山洱海是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处著名景区,位于大理市区以南,距离大理古城约30公里。
苍山洱海是云南省内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四大淡水湖之一。
其面积约为417平方公里,最深处达到20米,湖水清澈见底,四季分明,景色宜人,是旅游胜地和度假胜地。
苍山洱海由苍山和洱海两部分组成。
苍山是中国云南省西部的一座山脉,是云南省内最高的山脉之一。
苍山洱海位于苍山山脉的南麓,是苍山山脉的一部分。
洱海则是苍山山脉南麓的一片宽广的湖泊,是云南省内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
苍山洱海是苍山山脉和洱海湖泊的结合体,是一处自然风光优美的景区。
苍山洱海的风景迷人,四季分明,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
春天,苍山洱海的山谷里万物复苏,百花绽放,绿树成荫。
夏天,湖面上荷花盛开,绿荫掩映,翠绿的山峦和碧绿的湖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秋天,苍山洱海的山林变成了金黄色,湖面上的水草也变成了金黄色,整个景色变得十分壮观。
冬天,苍山洱海周围的山峦被白雪覆盖,湖面上的水也变成了冰,景色十分宁静。
苍山洱海不仅风景优美,还有丰富的文化历史。
作为白族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苍山洱海保存了大量的白族传统文化遗产,如白族古建筑、白族民俗、白族服饰和白族音乐艺术等。
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浓郁的白族文化气息,并了解到白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苍山洱海旅游资源丰富,有许多著名景点。
其中最著名的景点包括洱海岛、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塔寺、下关古镇、白族民居等。
洱海岛是苍山洱海最大的岛屿,岛上有许多景点,如龟山公园、白族文化村、龙潭公园等。
苍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的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苍山山脉的一部分,保护了苍山山脉的自然生态环境。
三塔寺是一座古老的佛教寺庙,建于唐代,是中国佛教的重要遗产之一。
下关古镇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镇,有许多古建筑和文化遗产。
白族民居则是一种典型的白族传统建筑,有许多特色,如花园、木雕、石雕等。
苍山洱海是一处旅游胜地和度假胜地,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和度假。
云南洱海的风俗云南洱海是中国著名的高原淡水湖泊,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境内。
洱海被誉为“西南明珠”,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其风俗习惯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多民族聚居,多元文化共存洱海周边地区居住着白族、彝族、汉族等多个民族,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风俗。
在洱海附近的村庄,游客可以欣赏到白族人民的独特音乐、舞蹈表演,感受到彝族人民的淳朴民风。
这种多元文化的共存,给云南洱海增添了浓厚的人文氛围。
二、独特的民族服饰和习俗白族是洱海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他们以精美的民族服饰和独特的习俗而闻名。
在白族的传统婚礼上,新娘会穿上绣有精美图案的丝绸服饰,佩戴银饰和花冠,新郎则会身着白色长袍,手持花伞。
婚礼上,亲朋好友还会进行跳花灯、祭祀等传统仪式,庆祝新人的幸福婚姻。
这些独特的白族婚礼习俗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也成为了洱海地区的一大特色。
三、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表演在洱海地区,民间艺术表演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族的三道茶表演是洱海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之一。
三道茶是白族人民在丰收、婚庆等重要场合表达喜悦和祝福的一种方式。
表演者会手持茶壶,倾斟三次,其中前两次都是洒向观众,最后一次则是洒向自己,寓意着福泽家庭和个人。
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关注和赞赏。
四、丰富的民间节日活动洱海地区的民间节日活动丰富多样,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白族的火把节。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白族人民会举办盛大的火把节庆祝活动。
届时,成千上万的白族人民手持火把,穿着传统服饰,从洱海边集结起舞,形成壮观的火把队伍。
火把节庆祝活动中,还有火把舞、龙灯舞等精彩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五、独特的婚嫁习俗洱海地区的婚嫁习俗也具有独特的特点。
在白族的传统婚礼上,新娘会穿上绣有精美图案的丝绸服饰,佩戴银饰和花冠,新郎则会身着白色长袍,手持花伞。
婚礼上,亲朋好友还会进行跳花灯、祭祀等传统仪式,庆祝新人的幸福婚姻。
洱海人文底蕴有哪些洱海,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洱海以其广阔壮丽的湖光山色闻名,同时也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底蕴。
本文就洱海的人文底蕴展开论述。
1. 历史沿革洱海地区自古就是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历史文化深厚。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早在晋朝时期,洱海周边就有人类活动的记录。
经过漫长的历史沉淀,洱海地区发展出独特的文化与风俗。
2. 建筑遗产洱海周边的大理古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世界遗产。
大理古城充满了白族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迷人的青石板街道、独特的四合院建筑、精美的石刻等,展示了白族建筑文化的独特魅力。
3. 文学艺术洱海地区以其宜人的环境和丰富的人文底蕴,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的驻足与创作。
明代杨慎所著的《洱海记》是一部以洱海为背景的重要文学作品,描述了洱海的美景以及当地居民的生活。
此外,洱海地区也是白族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白族的诗歌、歌舞、绘画等形式丰富多样,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艺术享受。
4. 民俗风情洱海地区的居民主要是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他们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俗传统。
例如,白族的三月三、火把节等传统节日被举行得热闹非凡,表达着当地人民的欢乐和热情。
此外,白族的传统服饰、手工艺品也是洱海地区的特色之一,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欣赏和购买。
5. 宗教信仰洱海地区的人们多信奉佛教,因此洱海周边有许多古老的佛教寺庙。
其中著名的有大理国第一寺-崇圣寺和九华山寺。
这些古老的宗教建筑不仅是信仰之地,也是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游客。
6. 文化交流与交融洱海地区作为丝绸之路的节点,过去曾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外来的宗教、语言、艺术等影响,使得洱海地区的文化更加多元丰富。
例如,洱海附近的古城曾是外国商人和使节频繁到访之地,留下了许多异域风情的痕迹。
总结:洱海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底蕴,其建筑遗产、文学艺术、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方面都展示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
洱海的人文底蕴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也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洱海的故事传说洱海,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一座高原淡水湖,是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原湖泊之一。
洱海周围有许多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也是大理地区的文化瑰宝之一。
下面,我们就来听听洱海的故事传说。
一、洱海的起源洱海的起源,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大地上只有一片荒芜的土地,没有一滴水,也没有一丝生机。
天神感到非常的难过,于是他们决定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造一片湖泊,让生命在这里孕育。
于是,天神们开始用自己的力量创造洱海。
他们用云彩、雨水、雷电和风等天然元素,营造了这片湖泊。
在几千年的时间里,洱海不断地吸收着天地之气,逐渐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美丽湖泊。
二、白族神话洱海是白族人的圣地,他们有许多神话和传说与洱海有关。
其中最著名的是白族的神话《白莲救母》。
相传,很久以前,洱海边上有一位白族妇女,名叫白莲。
她的母亲罹患了严重的疾病,医生都无法治愈。
白莲非常心痛,于是她来到洱海边,向神明祈求母亲的康复。
在祈祷的过程中,白莲突然听到了一声巨响,接着她看到了一朵莲花从洱海中升起。
莲花开放后,白莲看到了一位美丽的女神,女神告诉白莲,只要她将这朵莲花送给母亲,母亲就会康复。
白莲拿着莲花回家后,果然母亲康复了。
从此以后,白莲就把洱海当做自己的母亲,每年都会来到洱海边祈求神明的庇佑。
三、洱海的传说洱海还有许多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洱海摩崖碑》的传说。
据说,在唐朝时期,有一位名叫李白的诗人来到洱海边,他被洱海的美丽景色所吸引,于是他在洱海边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歌《赠汪伦》。
这首诗歌被人们传唱了几百年,但是后来却突然消失了。
直到清朝时期,人们在洱海边上发现了一块摩崖碑,上面刻着李白的《赠汪伦》诗歌。
据说,这块摩崖碑是李白当年亲手刻制的,他将自己的诗歌留在了洱海边,以此来纪念这片美丽的湖泊。
四、洱海的神秘洱海的美丽和神秘,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旅行家前来探访。
但是,洱海也有着神秘的一面。
据说,在洱海的深处,有一条神秘的水道,通往地心深处。
以白族风俗为主题的作文
昔闻西南边陲,有族群焉,名曰白族。
其地居滇池之滨,苍山洱海间,风景旖旎,人文荟萃。
白族人民,世代繁衍于斯,风俗独特,礼仪之邦也。
白族重节令,尤以三月街为盛。
每逢春暖花开之际,男女老幼,着彩衣,戴银饰,集于市井,歌舞升平。
其舞曰“霸王鞭”,翩翩起舞,如龙腾虎跃;其歌则婉转悠扬,似清泉流淌。
此乃白族之盛会,亦为青年男女择偶之良辰。
言及饮食,白族嗜酸辣。
其食有三绝:一曰乳扇,即乳酪也,滑而不腻,香而不浓;二曰饵丝,细腻如发,入口即化;三曰酥油茶,醇厚可口,回味无穷。
食之,令人心旷神怡,久久难忘。
又观其居所,多以“三坊一照壁”式建宅。
屋舍俨然,雕梁画栋,门窗之上,常刻以吉祥纹样。
庭前花木扶疏,院内流水潺潺,颇具江南水乡之韵。
至于婚嫁,白族亦有异乎他族者。
男子求婚,必先“打铁还
乡”,示其勤劳能干;女子则“送嫁妆”,以绣品、织锦等物,显其巧手慧心。
婚礼之日,鼓乐齐鸣,亲友围观,新郎新娘行拜堂礼,饮交杯酒,共结连理之好。
此外,白族尚武,历代出过不少英杰。
每逢冬至,必举行“打铜鼓”之戏,以纪念先祖之勇猛。
白族风俗,既古朴清新,又典雅庄重,其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浓郁,实乃中华文化之瑰宝也。
吾人当珍视此等民俗,传承发扬,使白族文化之花,永续绽放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大理、洱源、宾川、巍山的白族,男女老少,身着盛装,从四面八方成群结队地来到苍山洱海之间,参加狂欢节日“绕三灵”。
“绕三灵”白语叫“观桑娜”,大意是“逛花园”。
是大理地区中央本主的盛大节日。
白族敬奉的本主名目繁多,有“五百神王”之称。
届时,各村抬着本村本主的牌位,自由结成队伍。
领队为两个男子,共扶杨柳一枝,上挂葫芦和彩花,婆娑前进,载歌载舞。
第一天,队伍汇集到苍山五台峰下的“神都”圣源寺;第二天,人流经喜洲街道,绕到洱海边的一个村庄;第三天,人群继续沿洱海前进,到达大理崇圣寺东面的马久邑本主庙。
每到一处,人们祈祷、赛歌、表演节目,通宵达旦。
青年男女,有的手持金钱鼓或霸王鞭,边歌边舞;有的用唢呐锣鼓伴奏,边走边唱“吹吹腔”;有的头插彩色羽毛,手摇花扇,边走边唱“白族调”。
队伍少则数千,多则数万,途经数十里,形成大规模的文艺表演。
关于绕三灵的由来,有许多传说故事。
考试用书一说,很久以前,大理坝子是一片汪洋,海水一直淹到苍山的半山腰,白族的祖先住在山林间,以狩猎为生。
每当获得猎物,人们都要围着篝火载歌载舞,欢庆胜利。
因此又叫“绕山林”。
又说,白国时候,在白王华丽的宫殿旁边,有三片茂密的桑树林,老百姓是不准进去的。
一天,白王太子在桑林里迷失,白王下令,要周围百姓进桑林寻找太子。
人们进桑林后,边呼唤,边唱跳,借此机会尽情地欢乐。
所以又叫“绕桑林”。
三说,南诏时,有个皇帝叫段宗榜,他本领出众,爱民如子,给百姓带来了许多好处,人们称他“爱民皇帝”。
农历四月二十三这天,皇帝带家人和群臣到五台峰敬香,不幸暴病死去。
百姓悼念他,在五台峰建起了圣源寺,段宗榜也被奉为中央本主,统辖“五百神王”。
每逢他的忌日,人们都要抬着各种祭祀的东西,去佛都崇圣寺、神都圣源寺、仙都金圭寺,绕行三天三夜,以示哀悼。
所以叫“绕三灵”。
白族作文600字白族作文600字6篇白族作文600字篇1大理是我可爱的家乡。
世世代代居住在苍山洱海间的白族人民、勤劳、勇敢、美丽、善良。
在迎来送往热情待客中,最令人高兴,最令人回味无穷的就是遐迩中外的白族三道茶了。
白族三道茶,虽说都是以茶敬客,但却与众不同。
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
这就是说,第一道茶是苦茶、第二道茶是甜茶、第三道茶是回味茶。
大理出产好茶。
好茶要用好水泡。
白族给客人敬的第一道茶,就是先用一个小茶罐把上好的茶叶放在炭火上烤一烤,待清香的茶味飘出时,把煮沸的苍山泉水倒进小茶罐里,泡几分钟后再倒进茶杯里,用茶盘端去敬客人。
茶水色香味俱佳,喝一口,味道美极了,虽微微有点苦,但回味甘美且带清香。
好美的第一道茶过后,就是第二道甜茶。
用牛奶做成的乳扇,放在炭火上烤成又香又脆的乳片,捣碎后,放进上好的蜂蜜,再冲入烧开的苍山水,片刻即成。
乳扇片和蜂蜜水奶香浓郁、甘甜润心,香喷喷的,甜蜜蜜的,真好!浸沉在一、二道茶的欢乐、温馨、幸福之中,还来不及想什么,说什么的时候,第三道回味茶就端上来了。
这第三道茶是把核桃仁切成薄片,放上红沙糖和花椒,冲上开水即成,一股麻香的特好味,香甜爽口,让你不品则罢,越品越回味,越品越觉得白族的民情风俗生动、有趣和纯朴。
是啊,大理不仅山美水美人美,尤其是白族的三道茶,“一苦二甜三回味”象征着白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本性。
是啊,白族的三道茶,让五洲四海的宾客,享受大理好风光的同时,也享受“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白族三道茶,让宾客永远流连忘返,回味无穷,我们白族的三道茶真棒!白族作文600字篇2白族服饰非常好看,因为是“白”族,所以衣服是白色的,有几朵粉色的小花绣在白衣服上,显得格外漂亮;头饰也很有特色,头冠以风、花、雪、月为题,冠左边有一缕穗,代表“雪”,他的长短就是代表人的大小(年龄)。
白族人称女士为“金花”,称男士为“阿鹏哥”(不包括小孩)。
白族人待客用“三道茶”来代表对客人的尊敬、热情。
苍山洱海间的云南白族“绕三灵”
“绕三灵”是云南大理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
大理白族“绕三灵”是云南大理地区最具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洱海环湖各县白族群众自发参与、沿袭了千余年的赛歌(对调子)盛会。
每年的农历四月二十二日至二十五日,正当洱海湖边绿树成荫,遍地蔷薇、杜鹃花盛开,布谷鸟叫的时候,居住在洱海附近的白族男女便弹着月琴、三弦,载歌载舞从洱海绕到苍山,又从苍山绕到洱海,过一次难忘的“狂欢节”。
“绕三灵”也叫“绕三林”,这一活动至迟在唐代就已出现。
每年的“绕三灵”活动期间,大家穿着节日的盛装,男子上穿对襟漂白衬衣,下着阴丹士林布宽脚边长裤;脚穿细麻草鞋,鞋帮还缀有五色的绒球,他们手持洒金折扇,另一只手拿八角鼓或三弦等乐器;姑娘们的装束就更加漂亮了:绣花额巾,用银饰缀成的“勒子”鬈上,插着一束红粉团蔷薇和白色的素馨花,白衬衣,黑色织贡呢领褂,胸佩银饰。
每到此时,男男女女便成群结队,有的还用竹箩背着柴、米、餐具和菜蔬,边舞边唱,朝苍山脚下的“神都”走去。
清早,人们便出发了。
由十多人或百多人自由结合组成的一对对男女,从自己的村庄出发。
走在最前面的是两个年纪稍长的男女歌手,他们一只手执着一株绿树,另一只手耍着蚊帚,后面的男人摇着扇子,或吹着树叶,或弹着月琴、三弦。
其中一人手执尾帚为主唱,另一人手甩毛巾打诨,两人戴墨镜,一步一踏,一俯一仰,尾帚毛巾在膝前划动,甩搭肩上,有板有眼;时而晃树唱和,足踏步颠,时而一问一答,时而欢歌对唱,诙谐幽默。
这时,舞着霸王鞭的女人相互手拉手或抚着肩头,摇着扇子,边走边唱山歌。
歌则情韵悠长,舞则俯仰翻腾,从始至终,几不停歇,行数十里而毫无倦意。
后随的人,有的唱着“串会白族调”,有的唱着爱情调“花柳曲”,对歌来到“本主庙”,人人虔诚朝拜,且歌且舞,日以继夜。
太阳还未落山时,聚会地点便已是人山人海,草坪上东一堆西一伙,坐满了对调子的歌手,青年男女已经自由结合成组,嘹亮、悠扬、缠绵的歌声便唱了起来。
短笛和吹柳叶和着悠扬的白族民歌,格外动人。
对调子的人中除了年轻人外,也有中老年人,他们唱着“人到40不算老,水到身腰不算深。
”哪怕天黑后,草坪上燃起一堆堆篝火,对歌和唱调子的声音依然响彻山间。
流传在大理白族民间的这种风俗,历史早有记载,清代学者杨琼在《滇中琐记》中说:“大理有绕山林会,每岁季春下浣,男妇坌集,殆千万人,十百各为群……男者犹执巾秉扇,足踏、口歌,可拍霸王鞭……相起于南诏。
”清代诗人赵甲南的《咏绕三灵》诗中,有“淡抹浓妆分外艳,游行手执霸王鞭”,“呼呼更有金钱鼓,且舞且歌为飘然。
六诏遗风今尚在,请君莫笑是夷歌”等诗句。
“绕三灵”蕴藏着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
所谓“三灵”,是指洱海西岸三个神灵象征,他们是白族特有的“本主”崇拜和传入大理地区的佛教神祇,供奉它们的庙宇分别称为“佛都”(大理崇圣寺)、神都(大理庆洞本主庙)和“仙都”(河涘江洱河神祠)。
在当地,“三灵”常常也指段赤城等白族千百年来崇拜祀奉的英雄人物。
据说,段赤城就是一个牺牲自己性命杀死大蟒,为民除害的英雄。
他死后人们把他和大蟒的骨灰建成一座“蛇骨塔”,封他为洱海龙王,此塔至今尚在。
流传到后来,“绕三灵”就演变成为青年男女赛唱山歌、绕山林郊游的民族传统节日了。
白族民众在4天4夜的绕山林巡游祭祀活动中的歌舞音乐,既娱神也自娱。
“绕三灵”是白族歌舞艺术形式最为集中的活动,由于其在民间文化生活中的重要影响,因此成为了白族民间歌舞艺人进行技艺交流和传承的重要舞台。
通过“绕三灵”活动,大理白族传统的歌舞形式不仅
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而且经过一代代民间艺人的不懈努力,使得这些歌舞在形式和内容上日臻完善,并提炼、发展出一批批艺术精品,成为少数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